中国近现代音乐史_第1页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_第2页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_第3页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_第4页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概述

新音乐的启蒙和发展

1、概念。新音乐是指晚清以来随着西洋音乐的传入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不同于此前中国传统音乐的音乐。2、四个发展阶段:晚清时期、民国初期、二十年代以及三、四十年代

第一页第二页,共69页。(一)晚清——新音乐的初步启蒙历史线索。1、最早随传教士传入中国宫廷,如康熙时。《律吕正义续编》的印行。2、太平天国采用基督教音乐从事反清活动。3、清廷新式军队的军乐队。4、学堂乐歌。第二页第三页,共69页。学堂乐歌的歌词、音乐创作方式等方面与传统歌曲的不同。歌词文、白语言形式兼采,旋律写作主要是“旧曲填词”,主要以外国歌曲音乐作为乐歌旋律,也有少量自创曲调者。乐歌内容主要反应的国人救亡图存及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要求。乐歌的对象主要是学生。

第三页第四页,共69页。(二)民国初期

——以学堂乐歌为主的新音乐启蒙的继续历史线索。学堂改为学校。音乐列为中小学和师范学校必修课。蔡元培的“美育代宗教”主张,对新音乐和艺术教育活动的促进作用。乐歌书刊大量印行。新音乐活动蓬勃开展。出现了许多新式音乐社团。第四页第五页,共69页。(三)20年代新音乐的初步发展历史线索。1919北京大学创立音乐研究会。赵元任的歌曲创作。黎锦晖的儿童歌舞音乐。刘天华的二胡音乐。萧友梅、赵元任等人的欧洲乐器音乐创作。20年代工农兵歌曲创作。专业音乐教育机构设立。王光祈的音乐理论研究。第五页第六页,共69页。30-40年代抗日歌咏活动历史线索。“九一八”事变后,影响中国最大的历史事件就是抗日,在音乐方面,是围绕抗日宣传的歌咏活动。影响深远。多种风格、形式的杰作迭出。第六页第七页,共69页。二、不同政权区域的音乐文化这是民国时期音乐文化发展的又一特点。国统区的音乐文化。共产党政权领导的区域音乐文化。第七页第八页,共69页。三、社会音乐结构的变化新音乐勃兴,传统音乐地位下降。从历史看,这是中国音乐发展的又一次转折。这一转折的原因?第八页第九页,共69页。传统音乐近代传统音乐职业化。大量发源于农村的传统音乐流入城市,并且在城市立足、发展;各种民间职业、半职业团体的增多、扩大、表演艺术水平的提高;已有传统音乐的成熟和传统音乐的新发展;适应传统艺术的市镇接受者——市民的需要改革艺术。传统音乐朝着艺术化,特别是娱乐性、趣味性、通俗性等方面发展;吸收新文化成分;传统音乐在职业化的过程中,为了经济利益与适应市民之需,也受到不少坏的影响。如广东音乐的一度爵士化。第九页第十页,共69页。传统音乐

戏曲音乐京剧梅兰芳(1894-1961)程砚秋(1904-1958)周信芳(1895-1975)地方小戏发展第十页第十一页,共69页。器乐五四前后,在南北大城市中成了一些专门从事民乐演奏的社团。重要的有“天韵社”(1911),“国乐研究社”(1919)“大同乐会”(1920),“今虞琴社”(1934)、“上海国乐研究社”(1941)等。重要人物有吴畹卿、沈肇州等。这些社团在改编、整理、研究和民乐曲谱的刊行、乐器改革等方面作了不少有益的工作,并将这些成果进行各种形式的演出和灌制唱片等活动,如大同乐会的柳尧章等人曾将琵琶曲《夕阳箫鼓》改变为民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第十一页第十二页,共69页。民族器乐(二)民族器乐活动历来在民间是有市场的,群众基础很好。其活动主要集中在宗教活动、民间民俗活动中。也可能是因为这样的历史原因,民国时期政府并不重视这样的音乐及其活动,这些音乐家地位及其低下,自生自灭,无人问及。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丝竹音乐。这个乐种在江南发展势头最好。代表人物:华彦钧第十二页第十三页,共69页。声乐

群众歌曲填词的群众歌曲改编的群众歌曲创作的群众歌曲“五四”时期抗日救亡时期全面抗战爆发后期第十三页第十四页,共69页。资料欣赏器乐:《春江花月夜》、《平湖秋月》、《步步高》、《二泉映月》声乐:《送别》、《松花江上》、第十四页第十五页,共69页。近代专业音乐创作笼统划分,可以作如下划分:1、声乐2、器乐3、歌剧4、交响乐早期音乐创作的灵感与动力来源于学校音乐教育。学校音乐教育成为近代中国音乐史的重要内容,它影响到音乐创作的各个领域。第十五页第十六页,共69页。声乐歌曲一、群众歌曲二、独唱歌曲三、合唱歌曲四、电影、戏剧歌曲第十六页第十七页,共69页。《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的最早演奏乐器只是琵琶,后来,又被移植为古筝曲。但现在能听到的,大都是民乐合奏的,乐器如下:

琵琶,古筝,中阮,萧,花盆鼓,二胡,中胡,大提琴,木鱼,碰铃,笙...

(根据版本不同,使用乐器会有所变化)

关于民族乐团:

弦乐组:

板胡、高胡、二胡、中胡、大胡、低胡、革胡、民族大提琴、低音提琴。

管乐组:

笛子,笙,唢呐,管子。

弹拨乐组:

扬琴、箜篌、古筝、柳琴、琵琶、中阮、大阮、三弦。

打击乐组:

民族定音鼓、花盆鼓、小堂鼓、大锣、小锣,云锣、响板...第十七页第十八页,共69页。独唱歌曲独唱歌曲是代表近代歌曲创作艺术水平的主要部类代表人物:萧友梅、赵元任、黄自第十八页第十九页,共69页。萧友梅萧友梅简介:(1884—1940)1901年去日本学习教育及钢琴,并加入“同盟会”。1912年赴德学习音乐,并以《中国古代乐器孝》一文获得博士学位。是中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先驱和杰出的音乐教育家。《问》、《南飞之雁语》、《“五四”纪念爱国歌》是他的代表作,主要论著有《中西音乐的比较研究》、《中国历代音乐沿革概略》。作品特点:舒展自如,亲切质朴,结构严谨,情绪深沉。代表作品《问》(1922年)、《南飞之雁语》(1923年)等第十九页第二十页,共69页。赵元任赵元任简介:赵元任(189211.3—19822.24)汉族,字宣仲,又字宜重,生于天津1929年6月底被中央研究院聘为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语言组主任,同时兼任清华中国文学系讲师,授“音韵学”等课程。1938年起在美国任教。他是中国现代语言和现代音乐学先驱。

作品特点:音韵流畅、易于上口,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代表作品:《叫我如何不想他》、《卖布谣》、《也是微云》第二十页第二十一页,共69页。黄自黄自简介:黄自(1904-1938)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字今吾。黄自是我国著名的近现代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理论家。他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在专业音乐教育及音乐创作等领域都具有巨大的影响。他母亲在黄自幼年时的经常教他唱山歌、背唐诗宋词。代表作品:《旗正飘飘》、《抗敌歌》第二十一页第二十二页,共69页。张曙张曙简介:张曙(1909-1938)安徽歙(she)县人,1926年入上海艺术大学音乐科,后入国立音专主修声乐。是左翼音乐活动主要骨干。曾在“三厅”与冼星海共同负责抗日宣传工作,为抗战歌曲传播作出重要贡献。作有歌曲200余首代表作品:《日落西山》、《打豺狼》等第二十二页第二十三页,共69页。任光任光简介:任光(1900-1941),浙江嵊(sheng)县人。早年曾在法国学习钢琴修理和作曲,回国后从事歌曲创作与电影、戏剧配乐等工作。曾任百代唱片公司音乐部主任,是左翼音乐主干,牺牲于皖南事变。创作歌曲40多首,被称为著名电影作曲家。代表作品:《渔光曲》、《打回老家去》、《彩云追月》等第二十三页第二十四页,共69页。吕骥吕骥简介:吕骥(1909-2002),湖南湘潭人。曾在国立音专学习,30年代是左翼音乐早期参加者和重要领导。代表作品:《新编“九一八”小调》、《武装保卫山西》、《凤凰涅槃》等第二十四页第二十五页,共69页。贺绿汀贺绿汀简介:贺绿汀(hèlùtīng、1903—1999),原名贺安卿,又名贺抱真、贺揩等,湖南邵阳市邵东县人,中国著名音乐家、教育家。代表作品:《牧童短笛》、《摇篮曲》《船家女》、《摇船歌》、《背纤歌》、《春天里》、《怨别离》等第二十五页第二十六页,共69页。冼星海冼星海简介:冼星海冼星海冼星海(1905.6-1945.10),曾用名黄训、孔宇,祖籍广东番禺,出生于澳门,中国近代作曲家、钢琴家,于1939年所作的《黄河大合唱》是最广为人知的作品。1918年入岭南大学附中学小提琴,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小提琴和钢琴,并发表了著名的音乐短论《普遍的音乐》。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从师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留法期间,创作了《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抗战开始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后去武汉与张曙一起负责开展救亡歌咏运动。1935年至1938年间,创作了《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游击军歌》《路是我们开》《茫茫的西伯利亚》《祖国的孩子们》《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课。教学之余,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1940年去苏联学习、工作,1945年10月30日卒于莫斯科。代表作品:《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等第二十六页第二十七页,共69页。陈田鹤陈田鹤简介:陈田鹤(1911-1955)浙江永嘉人。作曲家。1930年入国立音专学习理论作曲,其创作以抒情歌曲见长。作品特点:风格朴实、素材精炼、结构严谨、富于民族色彩。代表作品:《巷战歌》、《江城子》、《牧歌》等第二十七页第二十八页,共69页。刘学庵刘学庵简介:刘学庵(1905-1985)刘雪庵(1905~1985)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四川(今重庆)铜梁人。幼时受其兄影响爱好音乐。1926年入成都私立美术专科学校学习钢琴、小提琴和作曲并学唱昆曲。1929年转入上海私立中华艺术大学。先后在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苏师范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北京艺术师范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任教。作品特点:抒情易唱、旋律优美代表作品:《飘零的落花》、《中华儿女》、《长城谣》等第二十八页第二十九页,共69页。马可马可简介马可(1918-1976),江苏徐州人。作曲家、音乐理论家。中国音乐学院院长、中国歌剧院院长。代表作品:《南泥湾》、《咱们工人有力量》、《白毛女》(与他人合作完成)等第二十九页第三十页,共69页。安波安波简介安波(1915-1965),山东牟平人。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后留校工作。代表作品:秧歌剧《兄妹开荒》、《拥军花鼓》等第三十页第三十一页,共69页。郑律成郑律成简介郑律成(1914-1976),原名郑富恩,出生于朝鲜光州。后加入中国国籍,是近代中国著名的作曲家。郑律成自幼学习音乐,1933年来中国,在南京、上海等地从事抗日活动,同时从师学习声乐和钢琴、小提琴。1937年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胜利后,1945至1950年,郑律成回朝鲜工作。任朝鲜人民军协奏团团长,朝鲜音乐大学作曲部部长。在此期间,他谱写了很多关于歌颂朝鲜人民斗争和中朝友谊的作品。1950年在北京定居,并且加入中国籍。1976年12月7日逝世于北京。作品特点:旋律洒脱、豪放、富有时代特点和鲜明的个性。代表作品:《延安颂》、《八路军军歌》等第三十一页第三十二页,共69页。其他延安作曲家向隅(1912-1968)李焕之(1919-2000)翟维(1917-2002)张鲁(1917-2003)陈紫(1919-1999)刘炽(1921-1998)第三十二页第三十三页,共69页。器乐传统器乐新型器乐中国乐器音乐西洋乐器音乐第三十三页第三十四页,共69页。中国乐器音乐代表人物:

刘天华(1895-1932)江苏省江阴人,出生在一个主张新学的知识分子家庭。我国现代著名的民族器乐家,在他的倡议下,1927年成立了我国第一个以进行民乐改革为宗旨的“国乐改进社”。对乐器改革创新和传统音乐记谱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代表作品:《病中吟》、《空山鸟语》、《良宵》等。第三十四页第三十五页,共69页。中国乐器音乐一、刘天华及其二胡音乐

1.创作特征与艺术成就(1)模仿古琴泛音技巧(2)模拟自然声响(3)运用小提琴功法2.对民族器乐的改进和发展(1)对二胡教学争取地位(2)改变教学体系(3)编写《南胡练习曲》47首(4)对二胡的改制,如弓法、音质等。(5)改进记谱法。第三十五页第三十六页,共69页。二、30~40年代的二胡音乐

1.背景2.代表作品:《怀乡行》、《小花鼓》、《孤雁》等第三十六页第三十七页,共69页。中国乐器音乐三、琵琶音乐代表作品:《歌舞引》、《改进操》等四、合奏音乐1.背景2.来源:在传统音乐基础上编创。3.特点:4.代表作品:《凤阳花鼓》、《湖光春色》、《翠湖春晓》、《金蛇狂舞》、《彩云追月》等第三十七页第三十八页,共69页。西洋乐器音乐中国近现代西洋乐器音乐创作,主要集中在钢琴、小提琴和交响音乐的创作上。(一)钢琴音乐近代对钢琴音乐的主要艺术特征。近代的中国钢琴曲以小型乐曲居多,中型作品多以小曲连缀成组曲,音乐结构单纯,旋律突出,调性明确。这时还未出现大型钢琴音乐作品。大多数作品还未使用较复杂化的多声写作技术。这一方面,显示了中国作曲家注重当时中国民众对钢琴音乐的可接受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近代钢琴音乐创作及演奏还处在初步发展的水平上。总的讲,近代钢琴音乐大多有鲜明的标题,意象鲜明,注重情景的创造,易于被理解。第三十八页第三十九页,共69页。中国钢琴音乐1、钢琴独奏音乐2、钢琴伴奏音乐3、中国风格的钢琴音乐第三十九页第四十页,共69页。钢琴音乐1、钢琴独奏音乐代表作品:早期作品:《和平进行曲》、《小夜曲》、《锯大缸》等。30年代作品:《牧童短笛》、《摇篮曲》等。40年代作品:《晓风之舞》、《春之旅》、《花鼓》、《茉莉花》等。第四十页第四十一页,共69页。2、钢琴伴奏音乐代表作品:20年代后期作品:《玫瑰三愿》、《听雨》等。30年代作品:《海韵》、《酒宴之歌》、《恋歌》、《在田野》、《摇篮曲》等。第四十一页第四十二页,共69页。3、中国风格的钢琴音乐1、旋律写作方面代表作品:《牧童短笛》、《中国民歌主题变奏曲》等。2、多声写作方面代表作品:《中国组曲·少年中国进行曲》等。第四十二页第四十三页,共69页。钢琴音乐这是近现代新音乐发展中最令人瞩目的一类。主要历史发展线索:

从最早对西方音乐的模仿(如赵元任的《和平进行曲》),到后来具有鲜明民族特色钢琴曲如《牧童短笛》,经历了二十年的时间。

一种态度或者做法,印度式

另一种是日本或、韩国式

还有一种中国式,在外来之器中创造道。自己的、民族的、现代的中国音乐

第四十三页第四十四页,共69页。(二)小提琴音乐代表人物:马思聪个人简介:马思聪(1912-1978),广东海丰人。是中国第一代小提琴音乐作曲家与演奏家,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45年抗战胜利后,先后担任台湾交响乐团指挥、广州艺术音乐系主任、上海中华音乐学校校长、香港中华音乐院院长等。1950年后任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并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音乐创作》主编等职。文革期间迁居美国,1987年5月病逝于费城。第四十四页第四十五页,共69页。代表作品《思乡曲》、《第一交响曲》、《控诉》、《美丽的祖国》等。第四十五页第四十六页,共69页。(三)室内乐代表人物:谭小麟(1911-1948)我国近代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在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向西方展示了“年轻”的中国专业作曲家的风采,传播了中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并且及时、有效地将西欧现代音乐中最重要的两种作曲理论体系之一的“兴德米特和声理论”带回中国,不但自己在音乐创作中实践,还悉心地传授给学生。代表作品:《小提琴与中提琴二重奏》、《鼓浪矶》第四十六页第四十七页,共69页。合奏音乐近代中国的西洋乐器合奏音乐体裁主要有管弦乐、交响乐和协奏曲等。起始时间:开始于20年代。标志作品:《新霓裳羽衣舞》此作品是中国人所作的最早的管弦乐队乐曲第四十七页第四十八页,共69页。其他代表作品黄自——毕业之作的管弦乐序曲《怀旧》是最早在国外演奏的中国管弦乐曲。马思聪——交响乐代表作降E大调《第一交响曲》以及《小提琴协奏曲》等。贺绿汀——小型管弦乐作品《晚会》、《森吉德玛》是这时期有广泛影响的西洋乐器合奏曲。第四十八页第四十九页,共69页。其他代表作品郑志声——为歌剧《郑成功》创作了5个片段,大胆运用了中国打击乐器进行演奏,增强了形象的艺术效果张肖虎——抗战时期创作了作品《苏武》。冼星海——《民族解放交响曲》、《神圣之战》、《中国狂想曲》等。第四十九页第五十页,共69页。中国交响乐代表人物江文也(1910-1983),祖籍福建,生于台湾,中国作曲家,对我国交响乐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简介代表作品:《北京点点》、《台湾舞曲》等。第五十页第五十一页,共69页。延安合奏作品马可:《陕北组曲》程云:《生产舞曲》李鹰航:《翻身工人》寄明:《民歌联奏》等。第五十一页第五十二页,共69页。中国近现代歌剧音乐有戏曲,且传统悠久。综合艺术。PekingOpera。中国新歌剧与中国戏曲的不同。中国新歌剧,是随西方音乐的传入逐渐发展起来的。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歌剧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是二者艺术形式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与发展的。一般来说,西方歌剧重写实,中国戏曲重写意、传神。中国歌剧是“五四”以后,中国音乐家在接受西方文化观念的同时,对西方歌剧进行中国化的尝试,在音乐表现上采用以作曲家专门创作的音乐为表现手段。而中国戏曲多采用曲牌体或板腔体的结构,既不同的戏常采用大致相似的唱腔。

第五十二页第五十三页,共69页。歌剧音乐中国的新歌剧是随着西方音乐的传人逐渐发展起来的。一、儿童歌舞剧二、新歌剧的探索与发展三、中国歌剧探索的里程碑——《白毛女》第五十三页第五十四页,共69页。儿童歌舞剧代表人物:黎锦晖(1891-1967),湖南湘潭人,音乐教育家、作曲家。代表作品:《可怜的秋香》、《麻雀与小孩》等。第五十四页第五十五页,共69页。发展历程:

1、萌芽时期: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三蝴蝶》、《小小画家》、《神仙妹妹》、《月明之夜》。他的作品多以童话寓言方式,反映儿童生活或社会现实的内容,寓科学、民主、平等、博爱、团结等“五四”精神于其中,很有教育意义。他的作品富有民族风味,适合儿童特点,在人物的性格化和戏剧性方面,有可贵贡献。为后来的歌剧创作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2、发展时期:在上个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末探索时期。

3、成熟时期:歌剧《白毛女》的问世。第五十五页第五十六页,共69页。《白毛女》音乐创作经验音乐设计最初有两种方案,但最后都被否定。1、采用西洋歌剧的方法。2、吸收传统地方戏剧音乐。最后决定走中国特色之路。即忠实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吸收民间形式的一切优点——原则。集体智慧。在民间音调基础上吸收西方歌剧音乐性格化和戏剧化的创作经验,运用人物主调贯穿发展的手法使音乐形象的塑造获得成功。在歌剧音乐中,尝试使用了重唱与合唱的形式,运用了和声、复调等多声部音乐手法;在乐队方面,根据当时条件使用了中西乐器的混合编制。第五十六页第五十七页,共69页。音乐教育近代音乐教育的发生与发展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传教士来华兴办教会学校,带来了乐歌课的设置。但是它的影响不大,仅局限在教徒和少数地区。直到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变法运动的推动下,“新音乐”及其音乐教育才得到大众的认可重视。第五十七页第五十八页,共69页。学堂乐歌活动的历史意义从音乐发展史角度,其历史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乐歌活动影响下,培养出中国最早的一批音乐教育人才,为中国普通音乐教育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师资力量;通过学堂乐歌活动,展示了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引起社会各界对音乐教育的重视,逐步确立了音乐课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给国人介绍了西欧音乐基本理论知识以及音乐会演出形式,提高了国人的音乐修养、丰富了音乐生活;乐歌活动中“集体歌唱”形式对其后群众歌曲体裁与歌咏活动的开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总之,乐歌活动在我国学校音乐启蒙教育方面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它的实践成果,为“五四”以后中国现代新音乐文化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同时,也为中国现代普通音乐教育铺垫了最初的基石。

第五十八页第五十九页,共69页。这一时期的音乐活动举要1、社会需求刺激了音乐专门学校的建立。自1919以来,在上海、北京等城市纷纷开始建立各种新的音乐社团。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1919中华美育会——1919北京爱美乐社——1927国乐改进社——1927第五十九页第六十页,共69页。历史背景:这些音乐社团活动大多接受蔡元培的美育主张,其活动包括中西音乐理论的知识学习、乐器演奏技能的学习以及组织各类音乐演出活动、进行传统国乐的整理和研究,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社会音乐教育的作用。第六十页第六十一页,共69页。同一时期,在北京、上海等地,开始逐步建立了一批最早的音乐教育机构,其中包括师范、专科、艺术学校的音乐系、科,一些外国教会所办的高等院校也相继成立了音乐系。

1927年,蔡元培实施其大学院计划,在上海创立了我国第一所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国立音乐院,蔡元培出任院长并总理全院院务,1929年,在大学院计划夭折的情况下,该校改制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第六十一页第六十二页,共69页。2、40年代,音乐师范教育和专业音乐教育均有很大发展,培养了一批批专门的音乐人才。38年在延安创立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40年在西南重庆创立国立音乐学院南方诸省的一些师范学校的音乐系、科40年重庆成立管弦乐团解放战争时期上海、香港、新加坡等地出现的“星期音乐学校”(1946)、“中华音乐学校”(1947,上海)、“上海音乐函授学校”(1946)、“中华音乐院”(1947年,香港)等社会音乐机构。第六十二页第六十三页,共69页。赵元任(1892-1982)语言学家、作曲家。于“五四”以后,陆续写了一百多首作品。他的独唱歌曲和多声部歌曲成就甚高,其内容反映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