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私法体系中的合同与合同法概述
第一节契约(合同)的概念与边缘界定
一、契约(合同)的概念(一)大陆法系国家关于契约的一般概念我国合同法第2条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二)英美法系中关于契约的一般概念(三)契约与合同的语源考察(四)契约概念的边缘界定
第一节契约(合同)的概念与边缘界定二、准契约(一)大陆法系的准契约概念(二)英美法上的准契约概念第二节契约制度在私法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契约制度在私法体系框架内的地位二、契约制度在私法领域中的作用(一)契约是产生私法上的权利义务最重要的依据(二)保护交易进而促进实现私法上的目标(三)最大限度地增加经济价值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四)契约可以使私法主体依照自己的意志对私人事务作出合理的安排第三节契约的基本分类
一、双务契约与单务契约将契约分为双务契约和单务契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契约的生效方面。2、在契约的履行方面3、在契约变更或者撤销方面。第三节契约的基本分类
二、物权契约和债权契约三、诺成契约和要物契约四、有名契约与无名契约五、有偿契约与无偿契约第三节契约的基本分类
区分有偿契约与无偿契约的意义在于:(1)对有偿契约的调整如法律无特别规定时,适用买卖契约的规定;无偿契约则不然,其债务人不负标的物的权利瑕疵担保责任和品质瑕疵担保责任(特殊情况例外)。(2)当事人所负的过失责任的程度不同:在无偿契约中,给付只对一方有利,对债务人自身无利益,所以他只负故意和重大过失责任;在有偿契约中,给付对债务人和债权人均有利益,债务人对此应负抽象的轻过失责任。(3)限制行为能力人未经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一般不能订立有偿契约,但可订立无负担的无偿契约,接受他人给付的利益。第三节契约的基本分类
六、要式契约与不要式契约七、即时清结的契约和不即时清结的契约八、民事契约、商事契约和行政契约1、行政契约的概念2、对行政契约的识别标准第三节契约的基本分类
九、本约与预约十、涉他合同与非涉他合同十一、射幸合同与实定合同十二、主合同与从合同【课后复习】
1、论述合同与协议的区别及联系。2、论述合同区分为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的意义。第二章契约自由及其在现代合同法上的地位
【重点问题】1、契约自由原则的含义与基础。2、契约自由原则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第一节契约自由的含义
一、契约自由的一般含义(一)契约是当事人相互同意的结果1、契约以不要式为原则,而以要式为例外2、对意思表示的瑕疵给予法律救济3、探究当事人的真实意思为契约解释的唯一原则第一节契约自由的含义
(二)契约是当事人自由选择的结果(1)是否缔约的自由。(2)与谁缔结契约的自由。(3)决定契约内容的自由。(4)当事人选择契约形式的自由。(三)契约神圣(四)契约的相对性二、契约自由与契约正义第二节
契约自由原则的衰落及在现代合同法上的地位一、契约自由原则衰落的显著表现(一)立法上的限制与干预1、劳动法领域2、保护消费者的立法(1)对消费者与经营者缔约能力的矫正(2)对格式合同的立法干预我国对消费者的权益一直未给予充分的保护,这与我国正处在发展阶段有极大的关系。第二节
契约自由原则的衰落及在现代合同法上的地位1993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13年修正)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虽然是直接以对消费者的保护为目的,但却难以周全。对于标准合同的规制,只有在1999年颁布的《合同法》中才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但长期以来,铁路、邮电等垄断经营部门利用标准合同形式对消费者的不公平待遇,已为人所熟视而无睹了。(3)关于强制缔约义务的立法第二节
契约自由原则的衰落及在现代合同法上的地位(4)形式主义的出现与蔓延(5)契约义务的扩张(二)司法上的限制与干预1、诚实信用原则2、情事变更原则3、对契约内容的客观的解释原则第二节
契约自由原则的衰落及在现代合同法上的地位二、契约自由原则衰落的根本原因(一)主体抽象平等的非现实性(二)契约自由理论所假定的契约自由原则赖以生存的客观条件的丧失(三)政治价值观念的变化(四)法律对交易结果的积极干预第二节
契约自由原则的衰落及在现代合同法上的地位三、对契约自由进行限制中的问题与思考四、契约自由原则在现代契约法上的地位【课后复习】
1、论述契约自由的含义。2、简述对契约自由原则的影响因素。第三章合同的成立及其程式
【重点问题】1、要约成立的实质条件。2、承诺生效的条件。3、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关系。4、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及表现形式。第一节合同的成立及其程式的概述
概述第二节契约成立的第一步——要约
一、要约的一般含义首先,要约是一种进行交易的动议或称建议,是契约订立的起点。因为任何人要进行交易或称缔结契约,总要有一方首先提出动议,另一方表示接受或拒绝或表示再协商。动议方称为要约人,相对人称为受要约人或承约人。其次,要约人必须表示受自己要约的约束,即只要受要约人同意要约条款,契约即告成立。第二节契约成立的第一步——要约
二、有效要约的法律构成(一)要约必须具有订立契约的意图(二)要约中含有契约成立的基本要素(三)要约中必须表明要约人放弃最后决定权的旨意(四)要约必须由要约人向其希望与之订立契约的人发出第二节契约成立的第一步——要约
三、要约与要约邀请(一)广告(二)悬赏广告(1)悬赏广告的概念(2)悬赏广告的性质(3)悬赏广告之性质争议在法律上的意义(4)我国立法与司法对悬赏广告的态度第二节契约成立的第一步——要约
(三)拍卖(四)公司出售股票的招股书(五)超级市场货架上的商品(六)带有标价的商品陈列(七)自动售货机的设置(八)招标投标行为(九)商品价目表(十)现物要约(十一)公共服务行业第二节契约成立的第一步——要约
四、要约的形式五、要约的生效及效力(一)要约的生效时间在大陆法系的德国,民法典制定时,大致有四种学说:(1)表达说。(2)发出说。(3)到达说(受领说)。(4)了解说。(二)要约的效力(三)要约效力的存续期间第二节契约成立的第一步——要约
六、要约的撤回七、要约的撤销八、要约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对要约效力的影响九、向不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人发出的要约之效力第二节契约成立的第一步——要约
十、要约效力的终止我国合同法第20条对要约的失效作了明确的规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要约失效:(1)拒绝要约的通知达到要约人;(2)要约人依法撤销要约;(3)要约中规定的承诺期限届满而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4)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了实质性的变更。根据各国的法律规定及判例规则,要约的法律效力因下列原因而终止:1、要约因有效期间届满而失效。2、受要约人拒绝要约。3、受要约人提出反要约。4、要约人撤销要约。第三节契约成立的决定性阶段——承诺
一、承诺的概念二、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承诺应具备的条件(一)作出承诺的人必须是受要约人(二)承诺应当在要约规定的期限内作出(三)承诺的内容应与要约的内容相吻合(四)承诺应向要约人作出三、逾期承诺的法律效力第三节契约成立的决定性阶段——承诺四、沉默在何种情况下构成承诺我国合同法及民法通则均未对此问题一一作出明确的规定,但从学理上说,在下列情况下,沉默也构成承诺:(1)受要约人事先声明沉默构成承诺的。(2)根据交易惯例或当事人一贯的交易习惯,承诺不需要通知时,沉默构成承诺。关于这一点,我国合同法第22条作了规定。(3)对于适用格式合同的当事人没有拒绝要约的,视为承诺。第三节契约成立的决定性阶段——承诺五、受要约人死亡的,其继承人能否有效承诺?六、承诺生效的时间在承诺的生效时间问题上,我国合同法采用与《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一致的原则——受信主义原则。合同法第26条规定:承诺于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时生效。但这一原则的例外是,当承诺非以通知为必要时,行为发生之时即是承诺生效的时间。第三节契约成立的决定性阶段——承诺七、合同成立的时间与地点(一)合同成立的时间根据我国合同法第25条的规定,在合同的成立之时间问题上,我国采用与其他国家一致的原则,即合同自承诺生效时起成立。但有两种例外:(1)当事人另有约定或者法律规定其他成立条件的,在该条件具备时成立。(2)书面合同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成立。签字或者盖章不在同一时间的,合同自最后签字或者盖章之时成立(第33条)。第三节契约成立的决定性阶段——承诺(二)合同成立的地点我国合同法规定得比较详细。该法第34条、第35条规定:承诺生效的地点为合同成立的地点。但是,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的合同,收件人的主营业地为合同成立的地点;没有主营业地的,其经常居住地为合同成立的地点。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包括确认书订立合同的,书面合同成立的地点为双方当事人签字或盖章的地点。签字或者盖章不在同一地点的,以最后签字或者盖章的地点为合同成立地点。第三节契约成立的决定性阶段——承诺八、承诺的撤回承诺的撤回是承诺人阻止承诺发生效力的意思表示。根据承诺效力的一般理论,承诺必须在其生效前撤回,因为,承诺一旦生效,契约即告成立,承诺自无撤回的余地。我国合同法于第27条规定:承诺可以撤回。撤回的通知应于承诺生效前或同时到达要约人。九、合同确认书及其法律效力(一)合同确认书的概念与功能(二)确认书的适用范围1、主体范围2、作用范围第四节契约成立的性质和要件
一、契约成立的性质二、契约成立的要件第五节缔约过失责任
一、缔约过失责任的概念二、缔约过失责任的制度基础与理论基础(一)正当基础的说明理论1、侵权行为理论。2、法律行为理论。3、法律规定理论。4、诚实信用理论。第五节缔约过失责任
(二)缔约过失责任与合同责任、侵权责任的区别1、缔约过失责任与合同责任的区别(1)责任性质不同。(2)责任方式不同。(3)责任基础不同。2、缔约过失责任与侵权责任的区别(1)关系人不同。(2)责任基础不同。(3)构成要件不尽相同。第五节缔约过失责任
(三)对缔约过失理论的评价缔约过失责任制度是学理与司法实践为使法律同现实社会生活相适应所作的一种努力与创造,是对民法漏洞的补充与填补,是对法律理论的重大贡献。第五节缔约过失责任
三、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的核心问题(一)缔约过失的衡量标准1、缔约之际未尽保护义务而致他人身体健康遭受损害2、因契约无效或被撤销而致对方遭受损害3、因契约不成立而使对方遭受损失4、无权代理而致对方遭受损害5、给付自始不能而致对方遭受损害6、未尽说明义务而致对方遭受损害7、以意向书的方式使对方产生合理信赖而导致损害第五节缔约过失责任
(二)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范围学说与判例对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范围的认同观点是:以信赖利益为限度,也就是说,使对方当事人的利益恢复到没有缔约前的状态。第五节缔约过失责任
四、我国合同法上的缔约过失责任(一)先契约义务的法律根据(二)缔约过失责任在我国合同法中的具体类型1、恶意磋商而致对方损害。2、未尽说明义务而致对方发生的损害3、泄露或者不正当使用商业秘密而致对方发生的损害4、无权代理而致相对人发生的损害5、因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而致对方发生的损害6、其他因违背诚实信用原则而致对方发生的损害【课后复习】
1、试论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及表现形式。2、试论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关系。第四章合同的生效
【重点问题】合同生效的条件。第一节概述
一、契约生效的本质契约的生效,从本质上说,是对私人行为的法律评价。任何国家的法律都不可能规定,只要双方当事人愿意(意思表示一致),就可以毫无限制地发生其预设的效果。根据我国合同法及其他国家合同法的规定,合同要达到当事人希望达到的法律结果,应当具备以下要件:(1)当事人具备相应的缔结合同的能力;(2)标的合法;(3)在特定情况下,应当符合法定形式。第一节概述
二、“意思表示真实”对于合同生效的影响之特别说明(一)意思表示真实的内在含义(二)意思表示真实要件在契约法上的地位和价值(三)意思表示真实对合同效力的影响第二节当事人的缔约能力
一、缔约能力要件在契约法中的价值二、对于行为能力的补充性说明(一)社会典型交易中行为能力是否适用(二)法人成立基础的瑕疵与缔约的效力第三节合同形式应符合法律的规定或当事人的约定一、合同形式与契约自由原则的对立和统一二、形式的意义与分类(一)形式的意义1、形式有利于维护合同当事人的利益,使之避免因操之过急而遭受损害。2、形式有利于维护第三人利益。3、一旦发生纠纷,便于当事人举证。第三节
合同形式应符合法律的规定或当事人的约定(二)形式的分类1、以形式产生的根据为标准,可以将形式分为法定形式与约定形式法定形式,是法律要求的形式;而约定形式是当事人根据契约自由原则商定的形式。2、以形式的外部表现为标准,可以将形式分为书面形式、认证形式、公证形式与其他形式(1)书面形式。(2)认证形式。(3)公证形式。(4)其他形式。第三节
合同形式应符合法律的规定或当事人的约定三、关于契约形式问题的学理和立法在我国合同法中,对契约自由的原则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对合同形式也以自由为原则,如该法第10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也就是说,只有当法律对合同的形式有特别要求时,合同的法定形式才例外地作为合同生效的要件。可以说,我国法采取了德国法的做法而非英美或法国法的原则。第三节
合同形式应符合法律的规定或当事人的约定四、违反法定形式的后果我国合同法对此没有明确规定,司法解释与判例规则也没有确定,但德国判例规则与学理,对我国司法实践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五、违反约定形式的后果第四节合同标的合法
一、合同之标的的概念二、标的对合同生效的影响三、标的合法【课后复习】
1、合同生效的实质条件是什么?2、试论合同形式对合同效力的影响。第五章合同的无效与可撤销
【重点问题】1、合同无效与可撤销的基本区别。2、合同无效的原因与后果。3、合同可撤销的原因与后果。4、效力待定的合同类型。第一节合同无效与可撤销概述
一、无效与可撤销的概念二、无效制度与可撤销制度的基本区别(一)合同无效与可撤销的制度价值差异第一节合同无效与可撤销概述
(二)引起的原因不同1、关于绝对无效的原因是:(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2、关于可撤销的原因是:(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2)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第二节可撤销合同的原因分析
一、重大误解(一)重大误解与错误的概念辨析(二)为什么因错误而订立的合同是可以请求撤销的?(1)私法自治的目的在于使每一个人都能够按照其意志构建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如果这种自治建立在意思瑕疵的基础之上,那么这种自治的意义也就大打折扣。(2)从个人责任的角度看,私法之所以能够实行意思自治,就在于这种自治的后果由自治人承担而不是由他人来承担,这种后果包括积极后果和消极后果。(3)从相对人的信赖利益来看,如果相对人没有任何过错而允许合同一方当事人因为错误而撤销合同,将对交易安全构成极大威胁。第二节可撤销合同的原因分析
(三)什么样的错误是可以撤销的?根据我国合同法第54条及《最高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71条的规定看,我国法上可以撤销的错误有以下几个特征:(1)重大误解才能构成合同可撤销的理由。(2)我国法上的错误,不仅仅是指意思上有瑕疵,同时要求“造成重大损失”。(3)赔偿以过错为前提。第二节可撤销合同的原因分析
(四)错误发生的阶段1、意思形成阶段2、决定使用何种符号表示意思的阶段3、表达阶段4、意思的运送阶段5、意思的理解阶段第二节可撤销合同的原因分析
(五)错误的类型及法律救济1、动机错误2、内容错误3、表示错误4、传达错误5、受领错误(六)我国法上的错误第二节可撤销合同的原因分析
(七)对于与错误有关的几个问题的思考1、对法律的错误能否影响合同效力2、当事人的重大过失是否影响因错误而发生的撤销3、瑕疵担保责任与错误4、风险与错误5、格式合同条款能否适用因错误而撤销之规则第二节可撤销合同的原因分析
6、计算错误(1)决定合同是否订立的计算错误。(2)数字错误。(3)计算中的共同错误。7、同一性错误第二节可撤销合同的原因分析
二、胁迫(一)胁迫的概念(二)为什么因胁迫而订立的合同是可以撤销的(三)胁迫的法律构成1、应当有胁迫的事实2、胁迫具有非法性(1)手段非法性(2)目的非法性(3)目的与手段结合时的非法性3、胁迫与合同订立之间有因果关系4、胁迫必须达到足以影响当事人意思自由的程度(四)经济胁迫问题第二节可撤销合同的原因分析
三、欺诈(一)欺诈的概念欺诈是指故意向对方提供虚假情况,或者在有说明义务时,故意隐瞒事实而违反说明义务。(二)欺诈的类型1、积极欺诈2、消极欺诈3、我国民法上对欺诈类型的规定我国司法解释上的欺诈也是有两种情形的:积极行为与消极行为。第二节可撤销合同的原因分析
(三)诈欺与其他类似概念的区别1、诈欺与错误诈欺与错误的联系主要表现为:(1)均构成可撤销的法律行为的基础原因;(2)都是意思表示方面的缺陷,最终都是错误。诈欺与错误的区别主要表现为:(1)错误是当事人自发产生的误解,即其产生并不是因为对方或第三人的引诱所导致的。而诈欺是一方当事人以引诱他方陷入错误而故意对事实作虚假陈述。诈欺的结果也是使对方陷入错误,但这种错误却不是自发产生的。(2)欺诈的行为人在行为被撤销后,没有对相对人的因缔约过失的请求权。而在错误的情况下,被撤销人有这种权利。因为,在欺诈的情况下,欺诈人的合理信赖不值得保护。相反,受欺诈人在撤销合同后,对欺诈人具有根据缔约过失而生的赔偿请求权。(3)在欺诈的情况下,发生在动机方面的错误,也可以撤销。但在错误的情况下,发生动机错误一般是不能撤销的。第二节可撤销合同的原因分析
2、诈欺与胁迫的区别(1)从手段上看,胁迫是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使对方当事人的意思发生扭曲,而诈欺则是用狡猾的手段隐蔽地、间接地使当事人的意思产生扭曲。(2)从与第三人的关系上看,法律对胁迫的干预要大于对欺诈的干预。3、诈欺与侵权行为第二节可撤销合同的原因分析
(四)诈欺的法律构成1、必须有诈欺的事实2、诈欺的手段超出法律、道德或交易习惯所能允许的限度3、诈欺必须成立于订约前4、诈欺必须使对方当事人产生合理的信赖5、主观故意第二节可撤销合同的原因分析
四、显失公平(一)显失公平的概念(二)为什么显失公平合同是可以撤销的(三)各主要国家立法、判例与学理对显失公平之法律救济的态度(四)显失公平的法律构成1、关于构成的争议2、显失公平的法律构成1)双方权利、义务显著地不平等2)导致显失公平的原因必须是受害人缔约时处于显著不利的地位第三节
无效合同的原因分析
一、合同违反善良风俗与公共秩序(一)善良风俗的概念与制度价值(二)违反善良风俗的类型化考察1、法国的类型化考察(1)违反性道德的合同(2)赌博合同(3)限制人身自由的合同(4)违反家庭伦理道德的合同(5)为获得其他不道德利益的合同(6)违反人类一般道德的合同第三节
无效合同的原因分析
2、德国民法上的类型化考察(1)束缚性合同(2)违反职业道德的合同(3)违反性道德的合同(4)诱使他人违反合同的合同(5)暴利行为(6)违反道德目的的无偿资助合同第三节
无效合同的原因分析
(三)是否违反善良风俗的判断规则1、判断的对象2、判断的时间3、主观要件的讨论(四)善良风俗的类型化及判断标准给我国司法实践的启示第三节
无效合同的原因分析
(五)公共秩序及其适用1、公共秩序的概念2、违反公共秩序的类型(1)违反国家公序行为(2)限制经济自由行为(3)违反公正竞争行为(4)违反消费者保护行为(5)违反劳动者保护行为第三节
无效合同的原因分析
3、法律适用违反公共秩序的法律适用的后果,与违反善良风俗是一样的,即会导致合同无效的结果。二、合同违反法律规定第四节对无效与可撤销合同的法律救济
一、关于合同无效之主张权利的归属二、关于可撤销合同的撤销权及行使(一)可撤销的合同的主张权利之归属(二)撤销权的行使与期间第四节对无效与可撤销合同的法律救济
(三)撤销权的性质撤销权在性质上属于形成权,如果以诉讼的方式进行则为形成之诉。因此,它有以下两个显著的特征:1、撤销权不得与合同分离而单独转让。2、撤销权不得附条件或者期限。3、撤销相对人。三、合同的部分无效在合同无效制度中,在具备特定条件时某些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条款无效或合同在量上的违法并不必然引起整个合同的无效,这就是所谓的合同部分无效问题。第四节对无效与可撤销合同的法律救济
四、绝对无效与相对无效的法律后果(一)合同自始无约束力(二)恢复原状(三)基于缔约过失而生的赔偿责任(四)合同无效或被撤销对第三人利益的影响第五节效力待定的合同
一、概述二、无权代理人以他人名义订立的合同三、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与其行为能力不相符合的非纯获利益的合同四、无权处分人订立的合同五、附条件的合同六、债务承担合同债务承担合同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债权人与第三人订立的债务承担合同,二是债务人与第【课后复习】
1、为什么合同因错误是可以撤销的?2、试述欺诈的类型及后果。第七章定式合同及其规则
【重点问题】1、定式合同存在的合理性。2、对定式合同规制的原因与理论基础。3、定式合同的规制体系与方法。第一节定式合同概说
一、定式合同的概念二、定式合同的特征定式合同具有以下四个明显的特征:1、合同的要约具有广泛性、持久性和细节性2、合同条款的不可协商性3、合同双方经济地位或法律地位上的不平等性4、定式合同一般出自一方当事人三、定式合同的适用对象第二节定式合同产生与存在的基础
一、定式合同的经济基础二、定式合同的理论基础1、契约自由理论2、交易成本节约论3、企业内部组织论三、定式合同的法律基础(一)法人制度对定式合同的影响(二)合同法规范的任意性对定式合同的影响四、追索成本对定式合同的影响第三节对定式合同规制的法理基础
一、定式合同对契约自由的背离1、契约双方当事人经济地位的悬殊造成了当事人“自愿”的虚假性2、定式合同的出现剥夺了当事人一方进行协商的权利二、定式合同与契约正义的冲突第三节对定式合同规制的法理基础
三、不公平条款的表现形式在定式合同中,不公平条款常常通过以下形式表现出来:1、直接限制责任的条款。2、赋予供应商以任意解除合同的权利的条款。3、限制对方权利的条款。4、就与契约无关的事项限制一方权利的条款。5、放弃权利条款。6、限制消费者寻求法律救济手段的条款。7、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不公平条款。第四节对定式合同的规制对定式合同的规制主要有立法规制、司法规制和行政规制。一、立法规制(一)民事一般法的规制(二)特别法上的规制二、对定式合同的司法规制三、对定式合同的预防性规制(一)刑事责任(二)集团诉讼(三)行政控制第四节对定式合同的规制四、我国对定式合同的规制体系(一)立法规制体系最为显著者,为我国1999年10月1日生效的现行合同法,对格式合同问题作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主要规则有:1、合理、适当的提示原则2、条款内容合理的原则3、根本违约原则4、不利解释原则第四节对定式合同的规制(二)行政规制体系(三)司法规制五、小结【课后复习】
1、试论定式合同的概念与特征。2、阐述我国法对定式合同规制的体系。第八章契约解释规则
【重点问题】1、合同解释的必要性。2、合同解释的原则。3、合同解释的性质。第一节契约解释概述
一、契约解释的客观必要性使合同出现歧义和空白的原因有许多,但主要的有以下两种:(一)作为合同权利、义务载体的语言文字的局限性(二)主体意识的局限性(三)交易成本的影响二、契约解释的性质第一节契约解释概述
三、合同解释的目的和对象合同解释应有以下目的:第一,合同解释首要的目的在于使某些内容暧昧或不明确的意思表示得到合理的确定,使之明确化、准确化,以符合民法对意思表示的内容的典型要求。第二,合同解释的基本目的又在于使内容不完整的具体表示的内容得到补充。第三,合同解释的目的还在于使内容不统一或有矛盾的表意行为得以统一。合同解释的对象是什么呢?是整个合同条款还是仅限于争议条款?我国有的学者认为,合同解释的客体不仅仅是发生争议的条款,没有争议的合同条款也同样需要解释。从以上的解释目的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合同解释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对争议条款的解释,一种是对合同未规定条款的补充解释。下面将以此为主线而讨论。第一节契约解释概述
四、合同解释与法律解释的区别法律解释与合同解释的区别主要如下:1、解释的对象不同。2、解释的手段不同。3、解释的目的不同。4、解释本身的效力不同。5、关系人的地位不同。当然也不能否认,在解释合同与解释法律时的规则有相同之处,例如,文义解释、整体解释等。第二节解释的基本原则
一、主观解释规则二、客观解释规则(一)客观解释规则产生的必然性第二节解释的基本原则
(二)客观解释的具体方法1、合理第三人规则所谓合理第三人规则,是指当双方当事人就合同条款的含义发生分歧时,法院抛开双方当事人而以一个通情达理的第三人的地位,看他如何理解该条款的内容,并以该第三人的理解意思为确定的标准。2、列举事项对非列举事项的排除规则如果合同对一些事项作了列举,而又没有同时对列举的事项使用概括的语言,法院就有理由推定:当事人的意图是排除未列举的事项,即使未列举的事项与列举事项具有相似的性质。第二节解释的基本原则
3、特别条款优于一般条款的规则当合同中的两个条款发生冲突时,其中一个条款规定得比较具体,而另一个条款是一般性的规定,则具体的条款应优先于一般性条款。4、协商条款优于定式合同条款由于定式合同的非合意性,而且定式合同在实践中往往是一方借助经济上的力量悬殊而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相对人,所以,各国法在对定式合同的解释问题上,一般采取对定式合同使用人不利的解释。如果双方存在协商条款,并且该协商条款与定式合同条款不一致,该协商条款优于定式合同的条款。第二节解释的基本原则
三、合同解释原则的现在——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现在,在大陆法系国家合同解释中的主流观点是:以客观主义为主而辅助以主观主义方式,即主要以客观解释为主,主观主义作为参照。德国民法典是大陆法系的典型代表。四、我国《合同法》规定的解释原则我国合同法第125条规定: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词句、合同的有关条款、合同的目的、交易习惯以及诚实信用原则,确定该条款的真实意思。这第三节
客观主义兼主观主义原则下的解释规则一、整体解释规则所谓整体解释规则,是指对合同的各个条款作相互解释,以确定各个条款在整个合同中所具有的真正意思。二、目的解释规则所谓目的解释,是指如果合同条款出现分歧而可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释,应选择最适合于合同目的的解释。第三节
客观主义兼主观主义原则下的解释规则三、公平解释规则(一)有利于债务人的解释规则(二)不利于合同起草方的解释四、交易习惯与交易前例解释但是,在以习惯解释合同时,应特别注意几个问题:(1)首先必须确定用作合同解释的交易五、诚信解释规则诚实信用原则是大陆法系各国民法典均承认的关于契约法的一般原则,成为衡量合同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基本原则,合同解释也应遵循这一原则。第四节补充性解释
一、概述二、依补充性法律规定的补充解释(1)事实上的默示条款。(2)习惯上的默示条款。(3)法定默示条款。三、法官用自己制订的规则加以解释
【课后复习】
1、合同解释与法律解释的区别为何?2、主观解释与客观解释的本质区别是什么?第九章合同权利与义务的移转【重点问题】1、债权转移的有效条件。2、债务承担的有效条件。3、债权、债务概括转移的类型。第一节合同权利与义务移转概述一、合同权利与义务的可移转性二、合同权利义务移转的原因及无因性(一)合同权利义务移转的原因合同权利让与或债务移转的原因大致有二:一为法律行为,二为法律规定。1、法律行为2、法律规定第一节合同权利与义务移转概述根据各国法的规定,引起债权债务移转的情形大致有:(1)继承。(2)合同地位上的概括承受。(3)连带债务人之间的求偿权。(4)保证人的求偿权。(5)保险。(二)合同权利及义务移转的无因性第二节合同债权的让与一、债权让与的限制(一)关于当事人约定不得让与的债权(二)法律规定不得让与的债权第二节合同债权的让与(三)依据合同性质不得让与的债权1、以特定身份为基础的债权不得让与他人。2、以特定债权人为基础的债权。3、以债权人和债务人的特殊信赖关系为基础的债权。4、不作为债权原则上不得让与,只有与其所附属的关系一并移转时,才能让与。5、从权利原则上也不得让与。6、当合同的权利的转让将实质性地增加债务人的风险时,该合同权利不得转让。7、关于未来的合同权利的问题。8、诉讼中的债权的转让效力。第二节合同债权的让与二、债权让与的效力根据债权让与对当事人约束的范围,可分为对内效力和对外效力。(一)对内效力所谓合同权利转让的内部效力,是指合同让与在转让方与受让人之间的法律效力。根据我国合同法及大多数国家民法典的规定,这种效力主要表现在:1、合同主权利和从权利的移转2、让与人的义务(1)权利瑕疵担保责任(2)让与人权利瑕疵担保的范围(3)交付及告知义务第二节合同债权的让与(二)对外效力对外效力主要是指对于债务人及第三人的效力。其主要表现在:1、对于债务人的效力(1)债务人的抗辩权(2)债务人的抵销权(3)向新债权人履行义务2、对于第三人的效力(债权重复让与的优先权问题)第二节合同债权的让与三、债权让与的通知及其效力(一)债权让与的通知概述(二)通知的效力(三)表见让与的效力(四)让与通知的撤回第二节合同债权的让与四、债权的部分让与问题五、债权让与是否经债务人同意的问题(一)自由让与主义(二)通知生效主义(三)债务人同意主义
第三节债务承担
一、债务承担的含义广义的债务承担,是指不改变债的统一性而由第三人承受或加入债务关系,包括并存的债务承担和免责的债务承担。二、免责的债务承担(一)免责的债务承担的方式1、债权人与承担人之间的合同2、债务人与第三人订立的承担契约第三节债务承担
(二)免责的债务承担的效力1、债务人脱离原债权债务关系而由承担人直接向债权人履行义务。2、债务人可对抗债权人的事由,承担人均得援用。3、从义务的移转。4、因债务承担为无因行为,承担人不得以对抗债务人的事由对抗债权人。第三节债务承担
三、并存的债务承担(一)概述并存的债务承担,是指以他人的有效成立的债务的存在为前提,第三人以担保为目的,对同(二)效力1、并存的债务承担人对债权人所负的债务,除另有约定外,应与债务人的债务同其内容。2、原债务人与承担人对债权人承担连带责任。3、债务人对承担人的履行负担保责任。第四节合同权利义务的概括承受一、概述引起债权债务概括承受的原因有以下几种:(一)约定承受(二)企业的合并二、合同权利义务概括承受的法律效力(一)一般效力(二)特殊效力1、雇佣合同权利义务是否移转2、其他违约责任的移转(1)违约责任的移转(2)缔约过失责任是否移转【课后复习】
1、论合同权利、义务转移对合同相对性的影响。2、债权让与对债务人的法律效力是什么?第十章合同的履行
【重点问题】1、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概念与行使条件。2、不安抗辩权的概念与行使条件。3、情势变更对合同效力的影响。第一节合同履行概述概述第二节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
一、同时履行抗辩权(一)概念同时履行抗辩权,也称为履行契约的抗辩权,是指双务契约当事人一方于他方当事人未为对待给付前得拒绝自己给付的权利。(二)同时履行抗辩权产生的理论基础及制度价值第二节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
(三)同时履行抗辩权的适用条件1、必须是双务合同2、双方当事人的义务系基于同一双务合同而生3、抗辩者须无先为给付的义务4、相对人未履行自己的对待给付义务或未为履行的提出5、对方的对待给付在客观上尚为可能(四)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法律效力第二节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
二、先履行抗辩权(一)先履行抗辩权的概念先履行抗辩权是指合同双方当事人互负债务,先履行的一方没有履行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后履行一方可拒绝其相应履行请求的权利。我国合同法第67条规定:“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先履行一方未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第二节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
(二)先履行抗辩权的构成要件1、当事人互负债务。2、双方当事人的债务履行有先后顺序。3、先履行一方未履行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合同约定。(三)先履行抗辩权的效力先履行一方未履行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合同约定时,后履行者可以拒绝自己相应的履行。如果先履行方在后履行者抗辩后履行了自己的责任,或者对不完全履行进行了补救后,后履行一方可以履行自己的义务。第二节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
三、不安抗辩权(一)不安抗辩权的概念所谓不安抗辩权,是指当事人一方依照契约约定应向他方先为给付,但如在订立合同后他方的财产明显减少或资力明显减弱,有难为给付之虞时,得请求该他方提供担保或为对待给付,在他方未履行对待给付或提供担保前,得拒绝自己的给付。第二节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
(二)不安抗辩权的适用条件1、传统民法关于不安抗辩权的适用条件(1)对方财产或资力恶化(2)对方当事人财产或资力的恶化,使之有将来难为给付之虞2、我国《合同法》关于不安抗辩权的适用条件第二节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68条、第69条的规定,不安抗辩权的具体适用如下:(1)应有法定事由,即A经营状况严重恶化的;B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的;C丧失商业信誉的;D有其他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的。(2)主张行使抗辩权的一方当事人应当就对方具有上述事由举证。如没有确切证据而中止履行的,应承担违约责任。(3)中止履行的一方应将中止履行的事宜通知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在合理的期间内提供担保的,不安抗辩权终止。(三)不安抗辩权的法律效力第二节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
四、情事变更抗辩权(一)情事变更抗辩权的概念也称“情事变更原则”,指合同有效成立后,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事由发生情事变更而致合同之基础动摇或者丧失,若继续维持合同会显失公平,因此允许变更合同内容或解除合同的原则。第二节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
(二)适用的条件1、情事变更原则应当适用于具有“双重漏洞”的情形。2、作为缔约基础和环境的客观情况发生异常的变化。3、情事变更须发生在缔约后。4、情事变更为当事人在缔约时没有预见。5、情事变更须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6、情事变更后若再维持原合同的效力将显失公平。7、情事变更适用的对象不是应当由合同当事人应当承担的风险。第二节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
从最高法院的《合同法》的司法解释(二)关于“情事变更”的规定看,其适用的要件是:(1)作为合同基础客观情况发生了变化;(2)该变化是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3)该变化非由不可抗力引起;(4)该变化不属于商业风险;(5)继续履行合同对于一方当事人显失公平或者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第二节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
(三)适用的结果因情势变更而受到不利益者,可以请求法院调整合同权利、义务,在不能调整时,可以请求解除合同。第二节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
(四)与情事变更相关的其他问题1、关于不可抗力与情事变更的关系。2、情事变更和商业风险。3、情事变更与交易安全。4、关于名称问题的思考。【课后复习】
1、试论不安抗辩权与预期违约的关系。2、试论情事变更对合同效力的影响。3、试论同时履行抗辩权行使的条件与法律后果。第十一章违约责任
【重点问题】1、违约的概念与具体形态分类。2、违约救济的各种手段。第一节违约的一般概述
一、违约的一般理论二、我国学理及立法关于违约形态的观点三、预期违约(一)预期违约的概念与制度价值(二)明示预期违约的法律构成及其救济(三)默示预期违约的法律构成及救济(四)对预期违约制度的正当化说明理论(五)预期违约制度与拒绝履行及不安抗辩权的比较1、拒绝履行与明示预期违约2、不安抗辩权与默示预期违约制度第一节违约的一般概述
四、加害给付(一)加害给付的概念(二)加害给付的种类加害给付在我国应分为以下几类:(1)加害瑕疵给付(2)违反附随义务的给付(3)违反保护义务第二节违约责任一、实际履行(一)实际履行的概念实际履行是指合同一方当事人违约后,法院应非违约方当事人的请求而判决违约方按照合同约定的标的物履行合同义务,而不能以其他标的物替代的救济方式。(二)实际履行作为违约责任形式的价值1、英美法系在选择实际履行与损害赔偿两种救济措施上的价值取向2、大陆法系在选择两种救济措施上的价值取向3、两大法系在关于救济措施手段选择方面的发展第二节违约责任
(三)我国《合同法》上的实际履行及其限制在下列情况下,不能适用实际履行作为救济措施:1、实际履行已经不可能。如果实际履行在客观上已经成为不可能,这就从根本上消灭了实际履行适用的基础。这种可能是指客观的永久的不能,而非主观的一时的不能。2、实际履行在经济上不合理。3、继续履行合同对债权人来说已无必要。第二节违约责任
二、损害赔偿(一)概述这里所讲的损害赔偿是指违约损害赔偿。所谓违约损害赔偿是指违约方因不履行合同或者不完全履行合同而给对方造成损失时,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在理解违约损害赔偿时,有以下几点应特别注意:1)违约损害赔偿是因债务不履行而产生的责任,因债务人违约而使债权人遭受损害。2)违约损害赔偿具有补偿性。3)违约损害赔偿与违约金。第二节违约责任
(二)损害赔偿的范围1、确定损害赔偿范围的基本原则(1)完全赔偿原则(2)合理预见原则对于“可预见性”有以下问题特别值得注意:(A)是否预见的抽象主体参照。(B)预见的时间。(C)预见的范围。(3)受害方减轻损失的义务原则第二节违约责任
2、与损害赔偿范围有关的几个概念在损害赔偿的范围问题上,存在许多相关的概念,在学习合同法时应当加以区别和了解。这些概念主要是:(1)信赖利益和期待利益(2)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第二节违约责任
(三)赔偿额的具体计算1、计算时间2、地点3、计算规则由于英美法系判例法的传统,在计算损失方面确定了许多更加精细的规则,主要有:(1)替代价格。(2)损失—盈余规则。(3)机会成本。(4)预算外开支。(5)减少的价值。第二节违约责任
4、计算损失时应适用“过失相抵”
(1)概念“过失相抵”是也称为“与有过失”,是指非违约方对违约所造成的损失也有过失时,应减轻违约方的赔偿责任。(2)构成要件A非违约方对损失发生具有过错。B非违约方的过错行为是损失发生或者扩大的原因。(3)对违约责任之损失中适用“过失相抵”的疑问无论非违约方主观方面是否具有过错,只要其行为是损失发生或者扩大的原因力,就应适用相抵规则。第二节违约责任
5、损益相抵原则所谓损益相抵,又称为损益同销,是指一方因对方违约而获得利益时,在计算损失额时,应扣除获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31条规定:“买卖合同当事人一方因对方违约而获有利益,违约方主张从损失赔偿额中扣除该部分利益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第二节违约责任
三、损害赔偿与违约金(一)违约金的性质(二)违约金与其他救济措施的关系1、与损害赔偿的关系(1)当违约造成损害时,受害方是否有权在获得损害赔偿后,另外要求支付违约金?(2)当违约金不足以补偿受害人的全部损害时,受害人是否有权另行请求赔偿?(3)当违约并没有给非违约方造成损失时,受害人是否有权请求支付违约金?2、违约金与实际履行第二节违约责任
(三)违约金的其他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规定了在实践中关于违约金条款适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买卖合同对付款期限作出的变更,不影响当事人关于逾期付款违约金的约定,但该违约金的起算点应当随之变更。2、买卖合同约定逾期付款违约金,买受人以出卖人接受价款时未主张逾期付款违约金为由拒绝支付该违约金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第二节违约责任
3、买卖合同没有约定逾期付款违约金或者该违约金的计算方法,出卖人以买受人违约为由主张赔偿逾期付款损失的,人民法院可以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为基础,参照逾期罚息利率标准计算。4、买卖合同因违约而解除后,守约方主张继续适用违约金条款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可以参照《合同法》第114条第2款的规定处理。5、买卖合同当事人一方以对方违约为由主张支付违约金,对方以合同不成立、合同未生效、合同无效或者不构成违约等为由进行免责抗辩而未主张调整过高的违约金的,人民法院应当就法院若不支持免责抗辩,当事人是否需要主张调整违约金进行释明。第二节违约责任
四、损害赔偿与定金无论定金还是违约金,其根本的目的是在于弥补损失而不在惩罚。因此,如果定金没收或者双倍返还,已经弥补对方损失的,就不应再要求赔偿损失。只有定金不足以弥补损失时,才能在定金不够的限度内要求赔偿损失。【课后复习】1、论述预期违约制度在我国法上的必要性。2、试论实际履行的意义与限制。3、试论损害赔偿的原则与限制。第十二章合同权利义务的终止
【重点问题】1、合同解除的条件与法律后果。2、合同抵销的条件。3、提存的条件与法律后果。第一节合同权利、义务因解除而终止
一、契约解除概述二、合同解除的限制(一)英美法系对解除合同的限制(二)大陆法系国家的限制(三)有关国际公约中的限制(四)我国学理及立法对违约而生的合同解除权的限制第一节合同权利、义务因解除而终止
三、解除权的行使各国民法典或合同法对于合同解除权实现的途径有不同的规定,大致有以下三种:(一)法国式的解除方法(二)德国式的解除方法(三)《日本商法典》的解除方法第一节合同权利、义务因解除而终止
(四)我国立法及学理上的解除方法据合同法第96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主张解除的,应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但是在合同解除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在一般情况下,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债务,另一方当事人只有在催告未果的情况下,方可解除合同;但是,如果违约严重影响订立合同所期望的经济利益的,可以不经催告而直接解除合同。第一节合同权利、义务因解除而终止
2、根据《合同法》第96条的规定,如果解除合同需要办理特别手续的,如登记、批准等,应办理特殊手续方可解除。3、一方主张解除合同,但对方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合同效力(《合同法》第96条)。4、合同解除权应当在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的期限内行使,如在该期限内不行使的,其解除合同的权利消灭。如果法律没有规定、当事人也没有约定权利行使期限的,经对方催告后在合理的期限内不行使的,解除权消灭(《合同法》第95条)。第一节合同权利、义务因解除而终止
四、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一)合同解除的溯及力问题(二)合同解除与损害赔偿1、《德国民法典》以德国民法典及德国民法学理为代表的观点认为,在债务人不履行合同时,债权人可以在2、《法国民法典》3、
《英美合同法》4、我国合同法第二节合同权利、义务因其他原因而终止一、合同权利、义务因履行而终止二、合同权利、义务因提存而终止(一)提存的概念提存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债务人或其他清偿人将有关货币、物品以及有价证券等提交给一定的机关保存,从而消灭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法律制度。(二)提存的主体与客体1、主体2、提存的客体第二节合同权利、义务因其他原因而终止(三)提存的构成要件1、提存的主体应当适格。2、提存应在法律规定或有关机关指定的场所为之。3、提存应以物的交付为限。提存物应与债的内容相符合,若交付之物与债的内容不符合,不生清偿的效力。第二节合同权利、义务因其他原因而终止4、须有提存原因。根据我国《合同法》第101条的规定,提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受领。债权人对于已提出的给付无正当理由拒不受领或不能受领时,应负迟延责任,债务人可将给付提存。这一原则为罗马法规定的得为提存的主要原因之一,后为各国民法所继受。(2)债权人不能确定。不知债权人为谁而难为给付时,债务人可提存。例如,债权人不明;债权人丧失行为能力而又无代理人;债权人死亡后,其继承人不明等。第二节合同权利、义务因其他原因而终止(四)提存的方法根据我国《提存公证规则》的规定,提存的方法如下:1、提存人应向提存机关提出申请2、受理与提存3、提存公证书4、对提存受领人的通知第二节合同权利、义务因其他原因而终止(五)提存的效力因提存涉及三方面的当事人,故应有三方面的效力:1、对于债权人与债务人的效力
1)提存与清偿具有相同的效力,自提存之日起债权债务关系归于消灭(我国《提存公证规则》第17条)。日本民法采取与我国相同的原则,但德国民法典则采不同的规定,即债并非自提存之日起消灭,而是自提存物的取回权消灭时消灭(德国民法典第378、379条)。(2)提存物的所有权因提存而移转于债权人,提存物的风险也一并移转于债权人。在提存期间,提存物因不可抗力而毁损、灭失的风险,由债权人负担(我国合同法第103条)。第二节合同权利、义务因其他原因而终止(3)除当事人有特别约定外,提存费用由提存受领人负担,同时,提存物的收益也由提存受领人享有(法国民法典第1260条,德国民法典第381条,我国合同法第103条、《提存公证规则》第25条第1款)。2、对于提存人与提存机关的效力第二节合同权利、义务因其他原因而终止3、对于提存机关与债权人的效力(1)债权人有权随时要求提存机关交付提存物,并承担必要的费用。但是,根据我国合同法第104条的规定,债权人可以随时领取提存物,但债权人对债务人负有到期债务的,在债权人未履行债务或者提供担保之前,提存部门根据债务人的要求应当拒绝其领取提存物。(2)提存机关有妥善保管提存物的义务,若提存物因提存机关的过错而毁损、灭失的,提存机关应负赔偿责任。但若因不可归责于提存机关的原因而毁损、灭失者,提存机关不负责任。第二节合同权利、义务因其他原因而终止(3)从提存之日起5年内债权人不领取提存物的,其受领权消灭。提存物扣除提存费用后,将归国家所有(我国合同法第104条)。(4)对不宜保存的、提存受领人到期不领取或超过保管期限的提存物品,公证处可以拍卖而提存其价款,因此而支出的费用由债权人负担(《提存公证规则》第19条)。第二节合同权利、义务因其他原因而终止三、合同权利、义务因抵销而终止(一)抵销的概念抵销,又称“充抵”,是指二人互负债务且给付种类相同时,各得以其对他方的债权充销自己对他方的债务,从而使各自的债务在对等的数额内消灭的意思表示。(二)抵销的性质关于抵销的性质,因对抵销的方法见解不一,故有不同的主张。(1)事件说。(2)非实体法上的法律行为说。(3)单方法律行为说。第二节合同权利、义务因其他原因而终止(三)抵销的社会意义(1)方便当事人。(2)抵销有保护债权人权利的作用。(四)抵销的要件1、双方互负债务互享债权2、须双方债务均届清偿期3、双方债的标的种类相同4、债务依其性质或法律规定得为抵销第二节合同权利、义务因其他原因而终止(五)抵销权的行使方法1、抵销权人(1)有权提出抵销的人,即抵销权人应为主动债权人。(2)主债务人对于债权人有债权的,保证人得主张抵销。但保证人对债权人有债权的,主债务人不得主张抵销。(3)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有数宗债权适于抵销时,抵销权人得指定相互抵销的债权。2、抵销的方式第二节合同权利、义务因其他原因而终止(六)抵销权行使的效力1、双方互负的债务在对等的范围内消灭。2、抵销的溯及力当抵销生效时,双方债权消灭的效力溯及到抵销权发生之时。具体表现在:(1)自得为抵销之日起,就消灭的债务不再发生支付利息的债务;(2)抵销权发生后的迟延责任归于消灭;(3)抵销权发生后,一方当事人所生的损害赔偿责任及违约责任因抵销的溯及力而归于消灭。第二节合同权利、义务因其他原因而终止四、合同权利、义务因免除而终止(一)免除概述1、免除的概念免除是债权人以债的消灭为目的而抛弃债权的意思表示。债务人因债权人抛弃债权而免除清偿义务,所以免除也是债之消灭的一种原因。2、免除的性质3、免除的法律特征第二节合同权利、义务因其他原因而终止既然免除为单方法律行为,它应有以下特征:(1)免除为无因行为。免除必有一定原因,但此原因无效或不成立时,不影响免除的效力。(2)免除为无偿行为。(3)免除为非要式行为。免除的意思表示的方式无须特定,书面或言词、明示或默示,均无不可。(4)免除为债权人处分债权的行为,故要求免除人必须是有行为能力人及有权处分债权的人。第二节合同权利、义务因其他原因而终止(二)免除的方式1、免除人须为免除的意思表示,此意思表示适用民法的一般规定。2、免除的意思表示应向债务人为之。向任何第三人所为的意思表示对债务人不生效力。3、免除的意思表示,一经作出即不得撤回。债权人所作出的意思表示只要符合法定要件即生法律效力,免除人不得撤回。第二节合同权利、义务因其他原因而终止(三)免除的效力1、债的关系绝对归于消灭。债务全部免除时,债权债务关系全部归于消灭;一部免除时,债权债务关系部分归于消灭。2、从债务免除。主债务消灭时,从债务当然也归于消灭。但免除人仅免除从债务时,主债务并不消灭。第二节合同权利、义务因其他原因而终止五、合同权利、义务因混同而终止1、混同的概念混同是指债权与债务归于同一人的事实。债的关系因此而消灭。故混同为债的消灭的原因之一。混同可因债的特定承受或概括承受而发生。2、混同的性质混同为一种事实而非法律行为,故无须任何意思表示,仅有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的事实,即发生债之消灭的效力。第二节合同权利、义务因其他原因而终止3、混同的效力混同产生债权债务关系及其从债消灭的效力。但是,若债权已为他人权利的标的,为保护第三人的利益,纵使发生混同的事实,债的关系也不消灭,例如,债权为权利质权的标的时,便是如此。
【课后复习】
1、论述合同解除与损害赔偿的关系。2、任意抵销与法定抵销有何区别?第十三章买卖合同
【重点问题】1、买卖合同标的物所有权转移的基本规则。2、买卖合同标的物风险转移的规则。3、出卖人的瑕疵担保责任。4、善意第三人的保护。第一节买卖合同概述一、买卖合同的概念与特征(一)买卖合同的概念买卖合同是当事人双方约定一方交付标的物并移转所有权于他方,他方受领标的物并支付价款的合同。(二)买卖合同的特征1、买卖合同以移转所有权为最终目的。2、买卖合同虽然以转移所有权为目的,但与所有权转移是分离的第一节买卖合同概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法释[2012]7号,(2012年3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45次会议通过,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第3条就明确规定:“当事人一方以出卖人在缔约时对标的物没有所有权或者处分权为由主张合同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出卖人因未取得所有权或者处分权致使标的物所有权不能转移,买受人要求出卖人承担违约责任或者要求解除合同并主张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这样一来,实际上就改变了《合同法》第51条的规定。《合同法》第51条规定: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第一节买卖合同概述3、买卖合同是典型的有偿双务合同(1)买卖合同是一方交付实物,而另一方交付金钱的合同。这一点使其与互易合同区别开来。(2)有偿与义务免除的区别。义务免除是对方权利人以有效的意思表示免除义务人履行义务的行为,义务免除并不因此改变有偿合同的特征。例如,A向B购买生活必需品,由于A生活困难,B免除了A的金钱支付义务。这种合同仍然是有偿合同,适用有偿合同的规定。不能认为免除了义务的合同就是无偿合同。第一节买卖合同概述4、买卖合同是诺成合同
除法律有特别规定或当事人有特别约定,买卖合同自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时,即发生法律效力,不以物的交付为成立条件。第一节买卖合同概述二、买卖合同的分类(一)一般买卖合同与特殊买卖合同(二)动产买卖合同与不动产买卖合同(三)对现存物的买卖合同与对未来取得之物的买卖合同(四)附条件的买卖合同与不附条件的买卖合同(五)特定物买卖合同与非特定物买卖合同(六)受限制的买卖合同与不受限制的买卖合同第一节买卖合同概述三、买卖合同的条款(一)买卖合同的指导性条款按照我国合同法第12条与第131条的规定,买卖合同的指导性条款应当包括:(1)买卖合同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2)标的;(3)质量和数量;(4)价款或者报酬;(5)合同的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6)违约责任;(7)争议的解决方法,例如,双方当事人发生争议后,采取仲裁或者其他方式等;(8)包装的方式;(9)检验的标准和方法;(10)结算方式;(11)合同使用的文字及其效力。(二)对以上条款的说明第一节买卖合同概述四、买卖合同的当事人及标的物(一)买卖合同的当事人在我国,出卖人应当对出卖物具有所有权或处分权,买受人应具有适法资格。(二)标的物1要区分流通物、限制流通物和禁止流通物。2要区别有形物买卖与无形财产买卖。第二节买卖合同的法律效力
一、买卖合同对于出卖人的法律效力在此仅仅论述买卖合同对于出卖人的效力之义务方面,其权利将从双务合同之特点出发,将之看作是买受人的义务。买卖合同中,出卖人的义务主要有两项:一是交付标的物并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二是瑕疵担保责任。(一)交付标的物并转移所有权1、交付标的物(1)标的物交付的方式从各个国家关于标的物交付的立法与判例看,交付可能有四种情况:A、现实交付。B、简易交付。C、占有改定。D、指示交付。第二节买卖合同的法律效力
(2)交付的时间A、当事人在合同中有约定的,依照约定的时间交付。如果约定的时间不是具体时间,而是一种期间的,出卖人在该约定期间内的任何时间交付,都是适当的交付。但是,应当在交付前通知买受人。B、如果出卖人在约定时间前交付标的物的,应当取得买受人的同意,否则买受人有权拒绝。第二节买卖合同的法律效力
C、如果当事人双方对买卖标的物的交付时间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事后以协议补充。如果当事人不能就交付时间达成协议的,则应当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依此仍然不能确定的,则按照合同法第62条第4项确定: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履行,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第二节买卖合同的法律效力
(3)交付的地点出卖人也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地点交付标的物,否则,也构成违约。由于合同的履行地点与履行利益、费用及风险,甚至履行价格有关,所以,合同当事人应当在合同中约定。如果双方当事人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应当按照下列规则确定:A、当事人可以事后达成协议补充。B、如果不能达成协议的,则依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第二节买卖合同的法律效力
C、如果按照B项规则仍然不能确定的,则按照合同法第141条履行交付义务。(4)交付的标的物的数量(5)交付的标的物的质量(6)出卖人应按照合同约定的包装方式交付标的物第二节买卖合同的法律效力
2、转移所有权(1)一般动产所有权转移的方式(2)不动产所有权转移的方式(3)特殊动产所有权的转移方式(4)对于具有知识产权的出卖物的所有权转移第二节买卖合同的法律效力
(二)瑕疵担保责任瑕疵担保责任是出卖人对于标的物的品质与处分权完整性的担保义务,是买卖合同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三)其他义务出卖人除了上面讲的两种基本义务外,还应当承担诚实信用所要求的义务,例如交付提取标的物单证以外的有关单证和资料。第二节买卖合同的法律效力
二、买受人的主要义务(一)支付价款1、合同当事人对价格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时,如何履行2、依法应当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而遇政府调整价格或者当事人违约时,如何履行3、价款支付的时间4、价款支付的地点5、价款支付的方式第二节买卖合同的法律效力
(二)受领标的物(三)检验义务1、概述根据我国合同法第157、158条的规定,买受人收到标的物时应当在约定的检验期间内检验。没有约定检验期间的,应当及时检验。第二节买卖合同的法律效力
2、当事人约定检验期间时的检验义务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18条的规定,如果当事人约定的检验期间过短,依照标的物的性质和交易习惯,买受人在检验期间内难以完成全面检验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期间为买受人对外观瑕疵提出异议的期间,并根据本解释第十七条第一款(下面要具体提到该条的内容)的规定确定买受人对隐蔽瑕疵提出异议的合理期间。第二节买卖合同的法律效力
3、当事人没有约定检验期间时的检验义务4、出卖人与买受人之间约定的检验标准同出卖人与第三人约定的检验标准不同时的处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16条的规定,出卖人依照买受人的指示向第三人交付标的物,出卖人和买受人之间约定的检验标准与买受人和第三人之间约定的检验标准不一致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合同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以出卖人和买受人之间约定的检验标准为标的物的检验标准。(四)其他义务第三节风险负担
一、概述(一)风险负担的制度价值(二)风险负担所涉及的主要问题风险负担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有二:一是风险转移的时间;二是违约对风险转移的影响。第三节风险负担
二、风险转移的时间(一)关于风险负担转移时间的主要立法例1、以合同成立的时间为风险转移的时间2、以所有权转移的时间为风险转移时间3、以交货时间为风险转移的时间以交货时间作为风险转移的时间的理论基础有二:其一是所有权转移与风险转移的可分性。其二是风险控制的有效激励制度。第三节风险负担(二)特殊情况下的风险负担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烟台理工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许昌学院《移动游戏开发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许昌学院《大学物理》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知识产权与创新教育计划
- 信阳师范大学《网站前台技术实验》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信阳师范大学《数据结构》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信阳师范大学《电动力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徐州工程学院《近代物理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年度财务审计筹备计划
- 2024年中国人寿集团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医院护理培训课件:《护理科研》
- 中石化《炼油工艺防腐蚀管理规定》实施细则(第二版)
- 江西玉山红岭矿区饰面用花岗岩详查
- 隔离基本知识
- 中兽医-诊法课件
- 中建钢-混凝土组合简支梁施工方案
- 小学校长年终工作总结汇报
- 2022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
- 互动墙施工方案
- 国际经济与贸易-我国五金制品出口贸易现状、问题及对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