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填涂考生号。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历史文献记载的黄帝“有熊国”故地郑州地区,发现了一些龙山文化城址,有大型宫殿、护城河等遗迹。山西陶寺遗址,一般也被认为属于历史文献记载的“尧都平阳”。这()A.说明考古发掘与文献记载互证才有价值 B.为研究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提供了证据C.反映中华文明的起源呈现出多元一体的格局 D.表明中国很早就形成了成熟的城市规制理念【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龙山文化城址印证了历史文献记载的“有熊国”的记录,这就为研究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提供了有力的证据,B项正确;考古发掘不需要与文献记载的内容互证也有其价值,排除A项;仅根据龙山文化城址无法说明“多元一体”,排除B项;“成熟的城市规制理念”无从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2.汉初通过严密的关禁制度监视诸侯与中央的来往,后来汉文帝为彰显“天下一家”的理念,将这一制度废除。这一举措()A.阻碍了社会经济的恢复 B.是“汉承秦制”的体现C.为社会稳定埋下了隐患 D.奉行了尊崇儒术的政策【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汉初通过严密的关禁制度监视诸侯与中央的来往,后来汉文帝为彰显‘天下一家’的理念,将这一制度废除。”可知汉文帝废除了严密的关禁制度,不再监视诸侯与中央的来往,这客观上有利于诸侯势力的膨胀,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为社会稳定埋下了隐患,C项正确;材料所述信息与社会经济的恢复无关,排除A项;“汉承秦制”即汉初的郡国并行制,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项;材料所述信息与尊崇儒术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3.东汉末至魏晋南北朝,匈奴与其他民族交融的情况如图所示。上图反映了这一时期民族交融()A.关键在于文化认同 B.在复杂形势下的趋同性C.在过程中互动性 D.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方式【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东汉末至魏晋南北朝,匈奴与其他民族交融的情况,并结合所学可知,魏晋以来,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大批内迁,在北方各地和汉族人民杂居相处,各民族人民频繁交往,中原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相互影响,以游牧民族封建化(汉化)为主,故这一时期民族交融在复杂形势下的趋同性,B项正确;材料未反应这一时期民族交融关键在于文化认同,排除A项;上图未反映这一时期民族交融在过程中的互动性,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民族交融多种多样的方式,排除D项。故选B项。4.安史之乱后,“太仓空虚,雀鼠犹饿”,宰相刘晏改革盐政,政府只掌握采购和批发两个环节,又整理税务,如旧例须加二等征收户税的“邸店行铺及炉冶”等,一律按原本户等纳税,分夏秋两季纳税等。后来部分措施被宰相杨炎废除。据此可知,刘晏改革()A.强化国家经济管控 B.基本消除财政困难C.为两税法提供条件 D.贯彻了抑商的理念【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刘晏改革”整理税务“、”分夏秋两季纳税“等,这是为两税法的推行提供了条件,C项正确;刘晏改革盐政,一定程度上是放松了国家的管控,排除A项;刘晏改革并没有基本消除财政困难,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抑商理念,排除D项。故选C项。5.郑成功后人投降后,水师提督施琅认为台湾是江、浙、闽、粤“腹地数省之屏蔽,弃之……必归荷兰”,故奏请康熙帝派兵一万分守台湾、澎湖。施琅的上述主张在当时有助于()A.捍卫东南海疆安全 B.加快统一台湾进程C强化闭关自守政策 D.驱逐荷兰殖民势力【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施琅奏请康熙帝派兵一万分守台湾、澎湖,有利于巩固祖国的东南海防,有利于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统治,A项正确;B项与“郑成功后人投降后”不符,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闭关自守无关,排除C项;此时无荷兰势力入侵,排除D项。故选A项。6.1853年10月,刑部侍郎雷以諴向扬州附近米行按每石米50文钱为标准征税,以解决军饷困境,名为厘金,半年之中收钱即高达约2千万文。此后,各地相继征收厘金。这()A.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朝基层治理的完善 B.加强了中央集权C.折射出农民革命运动对清朝统治的打击 D.抵制了西方侵略【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以解决军饷困境,名为厘金,半年之中收钱即高达约2千万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对清政府造成了严重的打击,为了镇压运动,清政府通过征收厘金来解决军饷困难,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清朝的基层管理,排除A项;征收厘金是为了解决军饷问题,与中央集权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外部侵略,排除D项。故选C项。7.1912年1月29日,天津革命党人攻打直隶总督衙门,与清军展开殊死搏斗,林少甫、韩佐治等起义军领导相继阵亡,起义失败。对此理解最合理的是()A.民主革命的进程有其客观性 B.革命政权尚未建立导致反清力量涣散C.民主共和观念渐成国人共识 D.实际上延缓了北洋军阀夺取革命成果【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912年1月29日,天津革命党人攻打直隶总督衙门,与清军展开殊死搏斗,林少甫、韩佐治等起义军领导相继阵亡,起义失败”可知,辛亥革命后,1912年革命军仍然受到清军的抵抗,并未取得完全胜利,说明民主革命的进程有其客观性,A项正确;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就建立了,排除B项;“国人共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革命军受到阻碍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北洋军阀夺取革命成果,排除D项。故选A项。8.1922年1月,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参加了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人民大会。根据该大会决议,中国共产党“确定了反对帝国主义是应该立刻开始的主要行动”。这()A.有利于国共合作的实现 B.推动了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C.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 D.重申了中国共产党一大的纲领【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22年中国共产党确定了反帝革命目标,对1924年开展的国共第一次合作准备了条件,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目标就是反帝反封建军阀,因此中共这次决议有利于国共合作的实现,A项正确;五四运动爆发标志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排除B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排除C项;中共“一大”纲领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与材料里的中共决议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A项。9.日方《华北方面军作战记录》写道:“该战斗……同时向我交通线及生产地区发动奇袭,尤其在山西省的攻势特别猛烈,……将铁路、桥梁及通信设施加以炸毁或破坏,……损害甚大。”与该记载对应的这场战争()A.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B.是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C.推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D.打破日军“囚笼”政策【答案】D【解析】根据“华北方面军”、“同时向我交通线及生产地区发动奇袭,尤其在山西省的攻势特别猛烈”等内容可知该记载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期间的百团大战,这场战争沉重打击了日军,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D项正确;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以战略防御为主,在最后阶段出现了战略反攻,没有进行战略进攻,排除A项;正面战场最大的胜利指的是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排除B项;推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是在武汉、广州陷落以后,百团大战发生在相持阶段期间,排除C项。故选D项。10.1949年6月,毛泽东指出:“任何外国政府,只要它愿意断绝对于中国反动派的关系,不再勾结或援助中国反动派,并向人民的中国采取真正的而不是虚伪的友好态度,我们就愿意同它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原则的基础上,谈判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这一主张()A.体现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 B.指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施C.为新民主主义政权的建立营造国际氛围 D.表明党的工作重心即将实现转移【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任何外国政府,只要它愿意断绝对于中国反动派的关系,不再勾结或援助中国反动派,并向人民的中国采取真正的而不是虚伪的友好态度,我们就愿意同它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原则的基础上,谈判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可知,建国前夕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愿意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谈判建立外交关系,对外国持友好态度,为新民主主义政权的建立营造国际氛围,C项正确;“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强调把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清除干净,不给它们留下活动余地,然后再考虑建交问题,不符合材料内容,排除A项;在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B项;1949年3月5日—13日,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举行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在新形势下党的工作重心实行转移,排除D项。故选C项。11.欧洲国王与城市联盟发端与10世纪。法国国王腓力二世在市民阶级的大力支持下,1202年,借口英王约翰不履行封臣义务,宣布剥夺他在法国的全部领地。据此判断,市民阶级()A.拥护王权,反对城市自治 B.逐渐成为新兴的政治力量C.实力雄厚,享有特殊权利 D.已经成为执政的统治阶级【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法国国王腓力二世在市民阶级的大力支持下,1202年,借口英王约翰不履行封臣义务,宣布剥夺他在法国的全部领地。”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西欧城市的兴起,市民阶层逐渐形成,他们逐渐成为了新兴的政治力量,参与国家大事和政治生活,发挥的政治作用越来越大,B项正确;市民阶级并不反对城市自治,排除A项;材料未反映出市民阶级实力雄厚,享有特殊权利,排除C项;在当时市民阶级并未成为执政的统治阶级,排除D项。故选B项。12.1609年,歌剧《女王们的假面舞》在伦敦上演。剧中,来自埃及、亚马逊、埃塞俄比亚等地的12位女王,向英国王后安妮齐声高呼“海洋的女王”。这一剧情反映了()A.女权运动的进步 B.哥伦布交换的兴起C.整体世界的发展 D.英国殖民地的扩张【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609年,歌剧《女王们的假面舞》在伦敦上演。剧中,来自埃及、亚马逊、埃塞俄比亚等地的12位女王,向英国王后安妮齐声高呼‘海洋的女王’。”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1588年打败头号殖民国家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开始树立海上霸权并由此开始在海外积极进行殖民扩张,这与材料所述信息相符,D项正确;材料所述主旨与女权运动无关,排除A项;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且材料剧情与哥伦布交换无关,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但材料所述剧情与整体世界的发展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3.1796年是美国总统选举年。联邦党主张有产阶级男性领导的精英政治,共和党则主张人民大众来领导国家。共和党人企图操纵选举失败,最终联邦党人亚当斯当选总统,共和党人杰斐逊担任副总统。这一选举反映了美国()A.实行三权分立原则 B.南北矛盾积怨已久C.共和制度尚待完善 D.邦联体制弊端显露【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联邦党主张有产阶级男性领导的精英政治,共和党则主张人民大众来领导国家。共和党人企图操纵选举失败,最终联邦党人亚当斯当选总统,共和党人杰斐逊担任副总统。”并结合所学可知联邦党和共和党主张不同,观念上的分歧使当时的美国政坛分化为两派政治势力,这会影响美国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所以共和制度尚待完善,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总统、最高法院和国会之间的权力的分配和制约,未体现三权分立,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南北矛盾积怨已久,排除B项;美国颁布《1787年宪法》后,建立了联邦制的国家,排除D项。故选C项。14.下表是18世纪下半叶以来欧洲部分地区的棉纺织业情况时间(时段)地区所属国家棉纺织业发展情况1763—1785年鲁昂法国棉纺厂数目增长了1800%1775—1800年米兰意大利开始加工棉花1782—1786年布拉格奥地利新建了10家棉纺厂18世纪90年代阿尔萨斯法国印花棉布产量高达12万匹1815年/法国棉纺业共有100万个纱锭表说明18世纪下半叶以来()A.法国棉纺织业在欧洲最发达 B.工业革命扩展到欧洲大陆C.欧洲已经进入“蒸汽时代” D.技术革命始发于棉纺织【答案】B【解析】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到18世纪下半叶以来欧洲多地的棉纺织业都有发展,尤其法国的发展较好,可以说明工业革命扩展到欧洲大陆,B项正确;材料仅列举欧洲五个地区,不能代表欧洲,也就不能说明法国棉纺织业在欧洲最发达,排除A项;19世纪初,火车、汽车现后,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时间上不符合,排除C项;技术革命始发于棉纺织,表格中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15.克里奥尔人是拉丁美洲的土生白人,17世纪时,他们一面承认自己在种族、语言和宗教上与母国西班牙的一致性,一面又强调社会环境和习惯使得他们在文化上有别于西班牙,并且宣称印第安人的祖先是自己的祖先。这主要反映了拉美地区()A.民族意识觉醒 B.族群混合程度高C.启蒙思想传播 D.反殖民运动兴起【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他们一面承认自己在种族、语言和宗教上与母国西班牙的一致性……并且宣称印第安人的祖先是自己的祖先”,可以看出克里奥尔人承认与西班牙某些文化上的一致性,但同时又坚持自身文化,体现了这一时期拉美地区民族意识的觉醒,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出族群混合程度的高低,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启蒙思想传播对拉美地区的影响,排除C项;17世纪时,拉美并未兴起反殖民运动,排除D项。故选A项。16.下表是美国贸易禁运国家名单(部分)时间国家1951年朝鲜1962年古巴1965年巴基斯坦1975年土耳其1980年伊朗1996年利比亚据表可推知美国贸易禁运政策()A.配合了冷战战略的实施 B.缓解了国内滞胀危机C.破坏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D.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对一些国家采取贸易禁运措施都是在地区冲突的时候,如对朝鲜禁运是在朝鲜战争时期,对古巴禁运是在古巴导弹危机时期,因此可推出美国贸易禁运政策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D项正确;1996年时冷战已经结束,所以美国贸易禁运政策不全是为了配合冷战战略的实施,排除A项;滞涨危机是20世纪70年代,与材料事件不完全符合,排除B项;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国际金融体系,与美国贸易禁运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有同学研究古代中外交往问题,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文若虚羡慕“别人经商图利”,便买了一些橘子,跟着“专一做海外生意”的同乡出海。橘子在吉零国大受欢迎,文若虚净赚近千倍利润。返航时,水手“扯起半帆”,漂至一无人岛躲避风暴。文若虚在岛上捡回一个龟壳,后由在福建经商的波斯人玛宝哈出价白银五万两收购,二人“议定立契”,“合同为照”。从此,文若虚“家道殷富不绝”。——摘编自明代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材料二《一千零一夜》故事多处涉及“中国元素”。如辛伯达第七次航海时抵达了中国,并得到一位善良老人的帮助。在《阿拉丁与神灯》原版故事中,主人公阿拉丁是一位中国人,其日常生活充满了沐浴熏香等典型的阿拉伯色彩,也出现了饮茶、喝交杯酒等中国习俗。——摘编自《一千零一夜》材料三在广州象岗,考古学者从西汉初年南越王墓中发掘出犀形璜、犀角杯、陶犀角等制品。这些制品,有学者认为是从东南亚、南亚等产犀地,经由海上丝绸之路输入中国。——摘编自王子今《西汉南越的犀象——以广州南越王墓出土资料为中心》等(1)从材料一中提取故事情节,分别概述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一千零一夜》“中国元素”的史料价值。(3)有学者反对南越王墓犀牛制品系舶来物,认为其恰恰证明了西汉初年岭南本地产犀。如果要确证这一问题,你认为还需要哪些类型的史料?【答案】(1)情节:“羡慕别人经商图利”、“家道殷富不绝”。现象:反映传统抑商观念的变化。情节:“专一做海外生意”等。现象:反映私人海外贸易发展。情节:“扯起半帆”。现象:反映航海技术的进步。情节:“出价白银五万两”现象:反映白银货币化。情节:“议定立契,合同为照”。现象:反映商业契约的发展;情节:文若虚出海致富、波斯人在福建经商。现象:反映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任答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2)评析:①是外国文学作品,对研究中古时期中国与阿拉伯的友好交流具有一定的价值;②基于阿拉伯人的生活,是文学作品,对中国有想象、虚构的成分;③不可单独使用,必须与其他史料形成证据链等。(三点)(3)类型:历史文献、更多的考古证据、外国历史记载、古生物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等。(任答两点,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解析】【小问1详解】情节:根据材料一“文若虚羡慕‘别人经商图利’”、“从此,文若虚‘家道殷富不绝’”可以提取出:“羡慕别人经商图利”、“家道殷富不绝”。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传统抑商观念的变化。情节:根据材料一“跟着‘专一做海外生意’的同乡出海”可以提取出:“专一做海外生意”等。现象: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私人海外贸易的发展。情节:根据材料一“返航时,水手‘扯起半帆’,漂至一无人岛躲避风暴”可以提取出:“扯起半帆”。现象: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航海技术的进步。情节:根据材料一“后由在福建经商的波斯人玛宝哈出价白银五万两收购”可以提取出:“出价白银五万两”。现象: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明代白银货币化。情节:根据材料一“二人‘议定立契’,‘合同为照’”可以提取出:“议定立契,合同为照”。现象: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商业契约的发展;情节:根据材料一“文若虚……出海。橘子在吉零国大受欢迎”“后由在福建经商的波斯人玛宝哈出价白银五万两收购”可以提取出:文若虚出海致富、波斯人在福建经商。现象:结合所学可知,反映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二“《一千零一夜》故事多处涉及‘中国元素’”“主人公阿拉丁是一位中国人,其日常生活充满了沐浴熏香等典型的阿拉伯色彩”“饮茶、喝交杯酒等中国习俗”并结合所学可知,《一千零一夜》是外国文学作品,对研究中古时期中国与阿拉伯的友好交流具有一定的价值;该作品是基于阿拉伯人的生活,是文学作品,对中国有想象、虚构的成分;不可单独使用,必须与其他史料形成证据链等。【小问3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除了实物史料外,如果要确认该犀牛制品是岭南本地所产犀,还需要综合历史文献、更多的考古证据、外国历史记载、古生物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等进行多方证明才能确认。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03年,清政府颁布《重订学堂章程初级师范学堂课程规定》,规定“乐歌”即音乐为必修课程。——摘编自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材料二清末以来,学堂乐歌逐渐传唱于新式学堂。1902年,由留日学生沈心工作词的《男儿第一志气高》(又名《体操——兵操》),被广泛认为是近代中国第一首学堂乐歌。——摘编自商务印书馆编《民国唱歌集》等(1)如果你是材料一《重订学堂章程初级师范学堂课程规定》的起草者,你会为“乐歌”课设定哪些目标?(2)假设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某委员会,召集你参与讨论《男儿第一志气高》是否可以在学校传唱的问题,请写出你的意见及理由。【答案】(1)目标:①维护清王朝专制统治②推进“新政”的实施(或答推进新式学堂教育、推进教育改革等)③贯彻传统纲常伦理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⑤为维护清朝统治培养人才⑥推进中外交往(如果回答“不能灌输反帝、反侵略的思想”,可)任答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注:不得回答反帝、反侵略,也不得回答推进君主立宪。(2)意见:支持传唱,但歌词有待修订。支持理由:①有助于培育爱国情怀;②有助于激发救亡图存思想;③体现尚武精神;④有利于培养学生军事素养;⑤有利于开启民智或思想启蒙;⑥有利于强身健体、摆脱“东亚病夫”蔑称;⑦有利于加强美育或培养“新民”等。(任答四点)修订理由:①“龙旗”歌词不当;②忽视女性等。意见、理由,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若回答“完全支持”,理由须答出。【解析】(1)根据材料,《重订学堂章程初级师范学堂课程规定》为政府所颁布,所以“乐歌”的目标应为统治者想达到的目的。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可从维护清王朝的统治、灌输传统伦理思想、推进“新政”的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等角度进行作答。注意,由于《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不能回答反帝反侵略等内容。
(2)作答可以从完全支持、不支持或者支持但部分内容需要修改等角度作答,观点明确、理由充分。例如选择“支持传唱,但歌词部分内容需要修改”这一意见,理由从歌词能产生的积极作用、歌词部分内容不符合时代要求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作答注意回扣歌词内容,不能脱离材料泛泛而谈。19.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43年10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公布劳动英雄(模范)评选标准:甲、从事农业、工业、运输、打盐及纺织等生产之一而积极生产,成绩特出;乙、推动他人生产,并获得成绩……——摘编自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一)材料二1950年7月,政务院全体会议决定表彰工人、农民和士兵中的劳动模范,评选标准除了要求技术先进、发展生产有显著成绩之外,还特别强调认同党和国家、敢于同旧势力斗争、支援前线有特殊功绩等。——摘编自孙云《1950年全国英模表彰大会的召开及意义》材料三1979年8月,国务院决定表彰全国劳动模范,评选标准主要包括“在生产技术上有重大改革或有重大合理化建议”、“在创造发明、科学研究方面有重大贡献”等,强调以生产建设一线的职工为重点,以生产成绩、革新论英雄。——摘编自姚力《1977—1979年的全国劳动模范表彰》材料四200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修订了全国劳动模范的评选标准,不仅完善了“劳动”的概念,进一步承认了管理、服务、科技等劳动形式的价值创造功能,而且也丰富了劳动者的主体构成,私营业主、进城务工人员以及体育、娱乐明星等首次纳入评选范围。——摘编自中国政府网《新闻办举行2005年全国劳模表彰大会新闻发布会》等(1)结合时代背景,指出材料一中劳动模范标准设立的原因,并分析材料二、三中劳动模范标准变化的原因。(2)概括材料四中劳动模范评选标准的新内涵,并简析其意义。【答案】(1)设立原因:抗日战争时期,开展大生产运动,缓解经济困难,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变化原因:①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解放战争仍在进行后期作战,急需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人民政权;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放弃“阶级斗争为纲”,实行改革开放战略决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2)新内涵:劳动形式和劳动者构成进一步多元化。意义:①使改革开放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②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④激烈社会各行业劳动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奋斗;⑤有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等。【解析】(1)劳动模范标准设立的原因:根据材料一“1943年10月”的时间信息,以及材料一“甲、从事农业、工业、运输、打盐及纺织等生产之一而积极生产,成绩特出;乙、推动他人生产,并获得成绩”并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时期,开展大生产运动,缓解经济困难,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劳动模范标准变化的原因:根据材料二“评选标准除了要求技术先进、发展生产有显著成绩之外,还特别强调认同党和国家、敢于同旧势力斗争、支援前线有特殊功绩等。”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解放战争仍在进行后期作战,急需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人民政权;根据材料三“1979年8月,国务院决定表彰全国劳动模范,评选标准主要包括‘在生产技术上有重大改革或有重大合理化建议’、‘在创造发明、科学研究方面有重大贡献’等,强调以生产建设一线的职工为重点,以生产成绩、革新论英雄。”并结合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放弃“阶级斗争为纲”,实行改革开放战略决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2)新内涵:根据材料四“中华全国总工会修订了全国劳动模范的评选标准,不仅完善了‘劳动’的概念,进一步承认了管理、服务、科技等劳动形式的价值创造功能。”和材料四“丰富了劳动者的主体构成,私营业主、进城务工人员以及体育、娱乐明星等首次纳入评选范围。”可推出劳动形式和劳动者构成进一步多元化。意义:结合所学可知,新时期劳动模范评选标准的变化符合新时期发展经济、政治的要求,故有利于改革开放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使激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1-2026年中国风力发电机主轴市场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排水防涝设施功能提升项目目标与任务
- 零碳数据算力中心项目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 可持续发展与环保在女装行业的应用
- 七年级语文知识点归纳上册
- 立项备案申请报告范文
- 七年级下册英语仁爱版知识点
- 2025年中国秸秆发电行业市场调研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2025年金属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去有风的地方》:隐居田园寻找重新出发的力量
- 陈鹤琴传记和生平课件
- 中考英语模拟试卷(10套)
- 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解读(2021修订)
- 麻醉药品与精神药品不良反应的防治 (1) - 副本课件
- 关于护士服的调研课件
- 小学运动伤害事故应急预案
- 安全评价工作程序框图流程图
- 临床血液学检验第5讲骨髓活检及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
- 空间生产理论
- 网络营销教案完整版讲义
- 《固体物理学》全册完整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