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合调研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合调研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合调研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合调研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合调研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12月六校联合调研试题高一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①,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摩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悦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不是法律,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换一句话说,社会和个人在这里通了家。“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这信任并非没有根据的,其实最可靠也没有了,因为这是规矩。西洋的商人到现在还时常说中国人的信用是天生的。类于神话的故事真多:说是某人接到了大批瓷器,还是他祖父在中国时订的货,一文不要地交了来,还说着许多不能及早寄出的抱歉话。——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这自是“土气”的一种特色。因为只有直接有赖于泥土的生活才会像植物一般的在一个地方生下根,这些生了根在一个小地方的人,才能在悠长的时间中,从容地去摸熟每个人的生活,像母亲对于她的儿女一般②。陌生人对于婴孩的话是无法懂的,但是在做母亲的人听来都清清楚楚,还能听出没有用字音表达的意思来。(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乡土本色》,有删减)材料二:“乡土社会”是费孝通先生对传统中国社会基层形态的一种描述。乡土社会是有机团结的礼俗社会,礼俗传统是乡土社会中人们进行情感表达和人伦关怀的方式。在乡村的日常生活中,礼俗所蕴含的互助互敬等内容为村民树立的和合共生的处世价值,是社会平衡机制的有益补充,有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然而,过于沉重和强大的礼俗传统也会抑制人们的创新意识,并对村民在自治中的能动作用和自治能力的发挥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在这样的契机下,将礼俗传统放入乡村治理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中,以礼俗传统和乡土社会之间的互动逻辑为研究对象,考察乡村社会治理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对礼俗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更好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路径。从乡村的日常生活图景透视出去,可以发现乡村治理中礼俗传统仍然发挥着较大的作用。村民在世代的文化教化下,自发地遵循乡规民约,依礼而治保证了他们日常生产生活的运行。然而,乡村不会因其偏远和闭塞的本质而阻止现代化的进入,乡土社会秩序也会随着社会的转型而发生剧烈的变迁。从文化的层面探讨乡土社会礼治秩序和法治秩序如何实现共存,是对礼俗文化的重视,也是理解乡土社会问题所应具有的“包容心态”。无论在农村还是在城市,法治是人依法而治,礼治(德治)是人依礼(德)而治。二者的区别,不在于是“礼”还是“法”,关键在于维持社会秩序时所依据的规范和力量。因此可以从文化现代化的角度,以乡村中的“人”为出发点,去探索在乡土社会中如何处理好法治和礼治的关系,对礼俗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立礼俗传统创新转化的调适机制,进而发挥其在乡村治理体系中的独特作用。从本质上说,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亦是乡土文化的创新转化过程和农民现代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通过不断的对象化活动能够把自然界创造成适合人类生存需要的自然界。从这个角度来说,农民可以通过持续的、对象化的活动使自己适应不同的环境,以便有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所以乡村既要发挥稳定器和蓄水池的作用,又要打破农民故步自封、求安求稳的心态,要流动起来,去创新礼俗传统的新时代表达方式,追求自身的解放。更为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乡村创新的社会教育体制,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开展弘扬时代新风和移风易俗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农民。(摘编自李涵《乡土社会中礼俗传统的创新转化》)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具体阐释“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的内涵,是为了更好地说明熟悉是与事物无数次摩擦中陶炼出的亲密感觉。B.“生于斯、死于斯”的思想是一种故步自封、求安求稳的心态,必然影响乡村的流动性,不利于乡村的创新发展。C.以乡村中的“人”为出发点去探索法治和礼治的关系,不仅能发挥乡村稳定器和蓄水池的作用,也能促进乡村的转型升级。D.两则材料都从乡土社会的“礼俗”角度出发,材料一主要强调礼俗的积极意义,材料二则从辩证的角度看待礼俗的作用。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认为,在社会学里,依据人们有无目的的表现,可以分为礼俗和法理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B.契约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乡土社会从古至今都因熟悉而相互信任,所以乡土社会无需使用契约。C.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将会阻止现代化的进入,难以实现礼治秩序与法治秩序的共存。D.在乡村治理现代化背景中,礼俗传统不可完全认为是落后的文化,应以包容的心态传承与发展。3.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乡土社会”特征的一项是(3分)A.路不拾遗,夜不闭户。B.鸡犬相闻,足音辨人。C.空口无凭,字据为证。D.聚族而居,安土重迁。4.材料一中划线的两句运用了哪种说理方法?有何作用?(4分)5.结合两则材料的相关内容,谈谈如何做好乡土社会礼俗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雪后王统照⑴北京附近有个村庄,离铁道不远。十二月某日下了一天的雪,到下午才止住。第二天天色虽还没明,全镇的房舍、树木,在白色积雪中映着,破晓的时候格外清显。⑵晨鸡喔喔地啼了几声,接连着引起了镇里的犬吠。正在这时,村庄的前面,忽然起了一个沉重响亮的声音,接着就是枪声、马蹄践在雪上的声、呼喊的声,还夹杂着一些细小声响。这等声响约停了二十分钟,又复大作起来。⑶破茅屋中,被雪光映着,靠北墙一张床上躺着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身旁有个五六岁的男孩子。他们盖着薄薄絮被,冷风从沉黑的窗中穿进,使他们几乎不敢露出头来。⑷重大可惊的声响,从冷厉空气里传到他们的耳膜来。那个妇人也早已醒了,然而她的心,正悬在辽远的地方,和不可思议的事上去,没说话。①小孩子正盼着天明,好继续游戏。他也不怕冷,时时爬起来,瞧瞧窗户,只见很白亮的,却也不知天明没有。看看母亲,正睡得熟,不过看她的头发,时时有些松动,又听着从她喉里,发出一种轻细像是哭的微声来,和平日抱着他,在她膝上,看一封信时发出来的声息一样。⑸这时村前的响声正砰砰拍拍大作起来,他不知怎的一回事,但是觉得耳朵里几乎装不下了。他没听过这种声响,更不知是什么声响。因为他自下生以后,所听见的鸡鸣声、簸谷声、春鸟的歌声、田圃里的桔槔放水声、母亲拍着他睡唱儿歌的声,这些声都是他很注意的,再大一点而可怕的声响,就是村中的群狗互相打架的声了。这雪后的早上忽有这种狂轰的大声响,他一向没曾听过。他小而冻破的手也有些颤动,似乎觉得窗隔一动一动地也将倒下来了,他于是滚到母亲怀里道:⑹“什么?……什么?我的耳朵……”⑺他母亲用枯瘦的手腕将他搂住道:“不要怕,是军队打野操的声响。……”⑻“什么军队?……”他很疑惑地这样问。⑼“军队是肩着枪刀打仗的……”⑽“就和李文子拿的那个用纸糊的枪一样吗……他说是他父亲给他买的……”⑾她却没即时回答他,这时窗外的炮声又作,她便含糊着道:⑿“不!……不!……”⒀他便不再问了,害怕的心也减去了一些②,但是在他母亲怀里很注意地听那忽轻忽骤断续的声响。她一手搂着这个可怜的孩子,一手把披下来的乱发慢慢拢上额角。室中已甚明亮,然而却觉得越发沉静,风声吹着落在地上的雪花,沙沙地打在纸窗上响。半晌,那孩子忽然问道:⒁“母亲,……我父亲,……你说也有枪,他现在哪里?③也在黑夜里做这种事吗?……”⒂她听他这句幼小而痴想的话,却没的什么说,只是从眼角里流下了一颗泪珠,滴在孩子的短发上。⒃天明了,村前的声响也停止了。冬晨的空气非常清冷,似乎也从长眠中醒悟过来一般,而村中的人都拿这早上的事作谈料。⒄村前,雪后的一片田野里,白茫茫的雪光有许多凌乱杂沓、泥土交融的痕迹。田野旁一条小河,也全结了冰。惨淡的日光映在冰上,也不见得有些融化。北风奇冷,吹着树枝上的雪堕落在河冰上,发出轻清的声响。一望无际的雪,地上不见有一个行人。⒅独有在被中惊怕的孩子,这时他却不怕冷,远远地领了四五个小伙伴,冒着咽人的寒风,从镇中跑出。⒆他像首领似的,要表示他的功绩,脸上虽是冻得发了紫,他却是一边跑着,一边鼓起勇气,和他那些小同伴断断续续地说道:“宝云……和妞姐儿,……你们看看我昨儿用雪盖的小楼啊!……我和吴妹妹盖的。……就在河边上,……就在河边上,管许你们一瞧就乐了。……走!……看小楼去。……”他不等说完就跑到河边,那些小孩子也叽叽呱呱地随在他身后乱说。⒇可是,河水仍然全冻着,树枝堕雪仍然时时掉在冰上,一望无际的田野里,仍然是白光幻耀,但他沿着河岸,跑来跑去,就是没有了他与他的吴妹妹昨晚很辛苦用雪堆成的小楼。河岸上只有纵横的马蹄和无数皮靴的痕迹,就是昨天晚上很平的雪地上,也忽地扫去一道,堆起一片,完全不是昨天那个样子。(21)他急得乱说也说不清楚,别的孩子,也看得呆了!那个戴绿绒花结帽的小姑娘,却眼包着幼稚而可怜的泪痕道:“瞧咧!……没有了!谁给我们毁坏了!……你们瞧我的手咧。……她伸出小手来给这些孩子看,白而嫩的皮肤上已红了几块,且肿得裂破了。(22)他们看看河水、地上的痕迹,都不说一句话,静悄悄地从雪道上回村里去。那位小姑娘跟在一群小孩子后面时时回头,从包着泪的眼光中望望河岸的残雪。④她头上的花结,也被风吹着飘飘地微动。一九二〇年十一月(节选自小说集《春雨之夜》,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的母子相依为命,住的是窗户漏风的破茅屋,盖的是薄薄的絮被,小男孩的父亲在外打仗,一直杳无音信。B.小男孩向妈妈询问军队打野操用的枪和李文子那把用纸糊的枪是不是一样的,可见他对战争是不理解的。C.面对小男孩关于父亲的询问,妈妈没有说话,只是流下一滴泪,可以看出她甘愿独自承受痛苦,不愿刺痛孩子的心灵。D.村前田野边的河岸上,有纵横的马蹄和无数皮靴的痕迹,说明在破晓时这里曾经发生过激烈的战斗。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中“辽远的地方”是女子的丈夫打仗的地方,这句话表现了她对丈夫的牵挂。B.句子②中小男孩“害怕的心也减去了一些”是因为枪声忽轻忽骤,不像先前那样激烈了。C.句子③中小男孩由枪联想到父亲,表明战争让他们父子分离,也表现了男孩对父亲的思念。D.句子④中“时时回头”“包着泪的眼光”两个细节写出了雪楼被毁后小女孩的不舍与伤心。8.文章第⑸段描写了枪声及小男孩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声音,这样写有何用意?(4分)9.文章第⒅-(22)段写了天亮后小男孩带着小伙伴们去看雪楼的情景,简要分析这个过程中小男孩的心理变化。(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圣历元年,武承嗣营求为太子,数使人说太后曰:“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太后意未决。狄仁杰每从容言于太后曰:“大帝以二子托陛下。陛下今乃欲移之他族,无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袝姑于庙者也。”太后曰:“此朕家事,卿勿预知。”仁杰曰:“王者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孰非臣妾?何者不为陛下家事?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义同一体,况臣备位宰相,岂得不预知乎?”太后意稍寤。他日,又谓仁杰曰:“朕梦大鹦鹉两翼皆折,何也?”对曰:“武者,陛下之姓,两翼,二子也。陛下起二子,则两翼振矣。”太后由是无立承嗣之意。太后命宰相各举尚书郎一人,仁杰举其子司府丞光嗣①,拜地官员外郎,已而称职。太后喜曰:“卿足继祁奚②矣。”初,契丹将李楷固,善用索及骑射,每陷阵,如鹘入乌群,所向披靡。及孙万荣死,来降,有司责其后至,奏请族之。狄仁杰曰:“楷固骁勇绝伦,能尽力于所事,必能尽力于我,若抚之以德,为我用矣。”奏请赦之。所亲皆止之,仁杰曰:“苟利于国,岂为身谋!”太后用其言,赦之。又请与之官太后以楷固为左玉钤卫将军使将兵击契丹余党悉平之久视元年,太后欲造大佛像,狄仁杰上疏谏,其略曰:“今之伽蓝③,制过宫阙。功不使鬼,止在役人,物不天来,终须地出,不损百姓,将何以求?”又曰:“如来设教,以慈悲为主,岂欲劳人,以存虚饰!”又曰:“比来水旱不节,当今边境未宁,若费官财,又尽人力,一隅有难,将何以救之?”太后曰:“公教朕为善,何得相违!”遂罢其役。太后信重狄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辛丑,薨,太后泣曰:“朝堂空矣!”(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二、二十三》,有删改)【注】①司府丞光嗣:指狄仁杰的儿子狄光嗣,是任司府丞官职。②祁奚:春秋时晋国大夫。初举仇人解狐代己,解狐卒,再举自己的儿子祁午代己。时人称为“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③伽蓝:梵语,译为佛教寺院。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又请与之官A太后B以楷固C为左玉钤D卫将军E使将兵F击契丹余党G悉平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袝姑于庙者也”中的“姑”,指姑妈,和词语“姑嫂”中“姑”的意思相同。B.“何以求”是宾语前置句式,《短歌行》中“枉用相存”也是宾语前置句式。C.“骁勇绝伦”中的“绝”指“无,没有”,与“而绝江河”中“绝”意思不同。D.“何得相违”中的“相”指“你”,和“不耻相师”中的“相”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武则天想立侄子为储君,狄仁杰婉言劝谏,比较母子与姑侄的亲疏关系,劝其应把国事当家事,慎重抉择。武则天听从了他的规劝。B.武则天命宰相举荐尚书郎,狄仁杰举荐自己的儿子,其子十分胜任这个职务,太后说他像春秋时晋国的祁奚一样“内举不避亲”。C.狄仁杰敢于直言规谏,当有司奏请严惩契丹降将李楷固时,狄仁杰力排众议,说服武则天,楷固不仅获赦,还被授予官职。D.狄仁杰忠于朝廷,多次劝谏武则天,在其死后,武后泣叹朝廷空了。可见狄仁杰对朝廷的重要性。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太后信重狄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14.武则天欲造大佛像,狄仁杰是从哪三个方面劝说她的?(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鹊

仙陆

游华灯纵博①,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博,古代的一种棋戏。②占断:占尽。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15.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回忆自己在灯台纵情博弈,骑着骏马射猎驰骋的情景,叹息当年豪举已被遗忘。B.作者描绘了两类人的生活境遇,酒徒大半已经封侯受赏,而自己独自去做江边渔夫。C.下片紧承“江边渔夫”,写低篷小船中的自己,独享苹洲烟雨,愉悦之情溢于纸外。D.作者感慨镜湖本来就属于闲散之人,不必官家赐予。这句话写得又悲壮,又安分。16.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1)荀子在《劝学》中谈到人与人之间的秉性、天赋没有什么不同,有人能够成为君子的原因是:“,。”(2)《师说》善于运用正反对比论证,面对不明白句读,不能解决疑惑,人们的不同态度是:“,。”(3)被誉为“七律第一”的《登高》中“,”一联含有八层意思,历来为人称赏。(4)《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两句通过视觉和听觉描写,写出诗人梦游天姥山,登上半山腰时的所见所闻,充满奇幻色彩。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同世界其他文明相互交流,与时代共进步,植根于中华大地,有着旺盛生命力。考古学者将埋藏于地下的古代遗存发掘出土,将尘封的历史揭示出来,对它们的解读将转化为新的历史知识。考古学提供了传统历史学不可想象的新发现。例如,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大型聚落遗址、公众建筑、大型墓葬、水利设施、工业作坊等。这些发现不仅表现出不同时期的古代物质文化面貌,古人的日常生产生活状态,而且反映出清晰地各地的文明化进程。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我国考古发现的重大成就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最新考古成果表明,早在一万年前,我们的先人就种植粟、水稻,农业起源同西亚北非并列第一;我国在乐器、独木舟、水利设施、天文等方面的发明发现也是全球最早或最早者之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经过几代考古人接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19.请分析画浪线句子的表达特色。(3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鲁迅说:“‘魏晋风度’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到东晋,风气变了,社会思想平静得多,各处都夹入了佛教的思想。再至晋末,乱也看惯了,篡也看惯了,①。代表平和的文章的人有陶潜。他的态度是随便饮酒,乞食,高兴的时候就谈论和做文章,无尤无怨。他的态度是不容易学的,②,而心里很平静。家常无米,就去向人家门口求乞。他穷到有客来见,连鞋也没有,那客人给他从家丁取鞋给他,他便伸了足穿上。虽然如此,他却毫不为意。这样的自然状态,实在不易模仿。现在有钱人住在租界,雇花匠种十盆菊花,自以为合于渊明高致,我觉得不大像。陶潜之在晋末,是将近易代的时候。但他没有什么慷慨激昂的表示,于是便博得‘田园诗人’的名称。但《陶集》里有《述酒》一篇,是说当时政治的。这样看来,③,不过他的态度比嵇康阮籍自然得多,不至于招人注意罢了。据我的意思,即使是从前的人,那诗文完全超于政治的所谓‘田园诗人’‘山林诗人’,是没有的。诗文也是人事,既有诗,就可以知道于世事未能忘情。”20.鲁迅先生为什么认为租界的有钱人不大像渊明,请概括原因。(2分)21.辩证分析是高中生的必备思维。辩证法的观点认为事物是一分为二的。鲁迅先生是如何辩证看待陶渊明是“田园诗人”的,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2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四、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抖音、快手等平台上的很多视频向我们展示了无数普通人的精彩人生。但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常感慨人生并非如此精彩。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12月六校联合调研试题高一语文参考答案1.B(“生于斯、死于斯”非求安求稳的心态,“必然影响”过于绝对。)2.D(A“有无目的”错;B“从古至今”“无需使用契约”错;C“阻止现代化的进入”错)3.C4.类比。(1分)都为了说明乡土社会是一个熟悉的社会。(1分)第一句为了论证乡土社会乡民接触的人物是生而与俱的。(1分)第二句是为了阐明乡土社会“土气”的特色。(或:同样地方漫长时间中摸熟对方。)(1分)5.(1)重视礼俗传统在维护人际信任、社会稳定上的积极作用。(尊重礼俗传统的处事价值)(2)积极探索法治和礼治的共存关系。(3)加强流动,创新礼俗传统的新时代表达方式,追求解放。(4)健全乡村创新的教育体制,加强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四有”新时代农民。(1点2分,3点6分)6.A(“一直杳无音信”错)7.B(无中生有,母亲的安慰和怀抱使其感到安全)8.将枪声与他平时听到的声音进行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1分)细腻而真实地表现了他对战争的懵懂无知,(1分)突出了枪声给他带来的恐惧,(1分)展现了战争给孩子心灵造成的伤害。(1分)9.①领着同伴去看雪楼时的得意与急切。②反复寻找却找不到雪楼时的焦急与不安。③确定雪楼被毁后的伤心和失落。(行为、情感各1分,每点2分。)10.AEG11.AA姑妈和大姑子小姑子意思不同;B都是宾语前置句式;C“何得相违”中的“相”是“你”,“不耻相师”中的“相”意思是“相互”;D“骁勇绝伦”中“绝”是“无,没有”,与“而绝江河”中“绝”是“横渡”。12.A.“劝君主当把国事当家事”错。原文:“王者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孰非臣妾,何者不为陛下家事!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义同一体”,狄仁杰的意思是家事就是国事,家国是一体的。13.(1)武则天十分信任和推重狄仁杰,没有哪一个大臣能比得上,她常常称狄仁杰为国老,而不是直呼其名。“信重”,信任推重;“莫”,没有人;“及”,比得上;“不名”,不直呼其名,表示优礼或尊重之意。(每点1分,少一点扣1分)(2)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也差不多,以地位(比自己)低(的人为师),就觉得(感到)羞耻,以官职(比自己)高(的人为师),就觉得是近于谄媚了。“年相若”,年龄差不多,“足羞”“近谀”两句翻出意动即可,每句一分。14.物资人力:节俭民用,反对奢华;佛家初衷:违反佛教教义;国家形势:灾情边患。(狄仁杰说服武则天有三句话,逐层概括、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圣历元年,武承嗣谋求充当太子,多次指使人劝太后说:“自古以来的天子没有以外姓人为继承人的。”太后还拿不定主意。狄仁杰常从容不迫地对太后说:“高宗大帝将两个儿子托付陛下。陛下现在却想将国家移交给外姓,这恐怕不符合上天的意思吧?况且姑侄与母子相比谁更亲?陛下立儿子为太子,那么千秋万岁之后,配祭太庙,代代相承,没有穷尽;立侄儿为太子,那么未听说过侄儿当了天子而附祭姑姑于太庙的。”太后说:“这是朕家里的事,你不要参与。”狄仁杰说:“君王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谁不是臣妾,什么事不是陛下家里的事!君主是元首,臣下为四肢,从道理上如同一个整体,何况我凑数任宰相,哪能不参与呢!”太后心里稍微醒悟。有一天,太后又对狄仁杰说:“我梦见大鹦鹉两翼都折断了,这是什么意思?”狄仁杰回答说:“武是陛下的姓,两翼是您的两个儿子。陛下若起用两个儿子,那么两翼便振作起来了。”太后因此便打消了立武承嗣为太子的意思。太后命令宰相各荐举尚书郎一人。狄仁杰荐举自己的儿子司府丞狄光嗣,被任命为地方官员外郞,后来他很胜任这个职务。太后高兴地说:“你可以继承(古代荐举自己儿子的)祁奚了。”当初,契丹的将领李楷固,善于使用套绳和骑射,每次进入战阵,就好像鹰隼进入乌鸦群中,所向无敌。等到孙万荣死后,(李楷固)前来投降(唐朝),有关部门的主管官员指责他来投降得太晚,上奏请求将他灭族。狄仁杰说:“李楷固勇猛无比,既然能为他侍奉的主上尽力,也一定能为我们尽力,如果用恩德安抚他,就能为我所用。”于是上奏请求赦免他。他的亲属好友都劝他不要这样做。狄仁杰说:“如果有利于国家,难道还要为自己打算!”太后采纳他的意见,赦免了李楷固。他又请求授给李楷固官职,太后任命李楷固为左玉钤卫将军,派他领兵进击契丹余党,结果将契丹全部平定。久视元年,武则天要建造一尊大佛像,狄仁杰上疏谏阻,奏疏的大意是:“当今的佛教寺院,在建筑规模上已经超过了皇帝的宫殿。(营建这些寺院)无法借助鬼神之力,只能依靠百姓出力,物资不会从天而降,终究来自地里,不靠损害百姓,那么又怎能得到这些东西呢?”他又说:“如来佛创立佛教,以大慈大悲为宗旨,哪里要劳民伤财,来设置浮华无实用的装饰!”又说:“近年来水旱灾害时有发生,现在边境又不安宁,如果(为修建大佛像而)耗费国库资财,又用尽民力,那么万一哪一个角落有灾难,陛下将用什么去救援呢?”武则天说:“您劝导我行善,我又怎么能违背您的意愿呢?”于是停止了修建大佛像的工程。武则天十分信任和推重狄仁杰,没有哪一个大臣能比得上,她常常称狄仁杰为国老,而不是直呼其名。狄仁杰习惯于在朝堂上当面直言规谏,武则天常常违背自己的本意而采纳他的建议。辛丑年,狄仁杰去世,武则天流着眼泪说:“朝堂上再也没有可以依靠的人了!”15.D“不安分”错16.借贺知章表达自嘲之意。(2分)含蓄地表达自己不被重用的不满。(2分)含蓄地表达出作者不甘心一直做闲人,内心仍有报效国家的理想和抱负。(2分)17.(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或师焉,或不焉;(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4)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18.这些发现不仅呈现出不同时期的古代物质文化面貌,古人的日常生产生活状态,而且清晰地反映出各地的文明化进程。(动宾搭配、状语位置,改出一处2分,改出2处3分。)19.采用了排比手法,(1分)充分肯定了考古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1分)增强了行文的气势,使文章富有节奏感。(1分)20.形似神离,缺乏陶渊明平静高致的自然本真。(“形似神离”1分;“缺乏陶渊明平静高致的自然本真”1分;直接抄原文不给分。)21.鲁迅先生既谈到了渊明作为田园诗人平和自然,淡泊物质、内心平静的一面,也看到了渊明依然留心朝政,关心世事,未能忘情的一面。22.①文章便更平和②他虽然很穷③可见他于世事(政治)也并没有遗忘23.【解题】材料围绕“精彩人生”构成辩证性的话题。第一句话“抖音、快手等平台上的很多视频向我们展示了无数普通人的精彩人生”,可能是一部人真实的生活展现,也可能是有意的生活裁剪与表达,但整体上给人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人生态度。第二句话“但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常感慨人生并非如此精彩。”是一部人对生活的真实审视,更多地感受到当下生活的不易与辛劳,并非如视频上所展现的那样精彩。两句话展现了两类人不同的生活表现、不同的生活态度、不同的观察视角。材料主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梳理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也要能看清生活的实质,认识到人生的艰难。写作方向可作如下思考:1.精彩人生,在我创造2.生活不易,精彩可为3.活在当下,创造精彩4.精彩人生,不易获得5.多姿多彩岂是真实人生……学生从积极方面表达“积极追求精彩人生”;从理性层面表达“生活不易,精彩少有”;从辩证角度表达生活不易、亦可精彩或精彩人生、背后辛酸,都属于正确的立意。【评分】一、判分原则实事求是,公平公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