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言文字运用之标点符号和修辞手法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是高考的轮考考点,近几年重点考查引号、破折号的用法,2023年高考出现了主观试题,结合语境分析逗号的表达效果。以后主观题是趋势,试题的情境化是趋势,因此要重视在具体的语境中分析标点符号的作用。考点解读一、冒号冒号表示提示性话语后面或总括性话语前面的停顿,起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的作用。(1)冒号用在提示语的后面或总括语的前面,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2)提示语与所提示内容之间没有停顿时不用冒号。(3)直接引用别人的话时,一般使用冒号;转述别人的话时,一般不能用冒号。(4)“某某说”之类放在引语之前,其后用冒号;放在引语之间,其后用逗号;放在引语后面,其后用句号。(5)冒号一般管到句子末尾(以句号、问号、叹号为标志),要避免冒号涵盖范围过窄或过宽。(6)一个句子不能同时使用两个冒号。如果一句中有两个冒号,其中一个需改为逗号。(7)在列举式或条文式的表述中,如果不得不套用冒号,宜另起段落来分层次。(8)冒号不能与表示提示的“即”“如”连用。(9)表面上像但实际上不是提示性话语的,其后用逗号,而不能用冒号。冒号用法补充规则冒号用在提示性话语之后引起下文。表面上类似但实际不是提示性话语的,其后用逗号。示例1:郦道元《水经注》记载:“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提示性话语)示例2:据《苏州府志》载,苏州城内大小园林约有150多座,可算名副其实的园林之城。(非提示性话语)冒号提示范围无论大小(一句话、几句话甚至几段话)),都应与提示性话语保持一致(即在该范围的末尾要用句号点断)。应避免冒号涵盖范围过窄或过宽。示例:艾滋病有三个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日常接触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的。(误)艾滋病有三个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日常接触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的。(正)冒号应用在有停顿处,无停顿处不应用冒号。示例1:他头也不抬,冷冷地问:“你叫什么名字?”(有停顿)示例2:这事你得拿主意,光说“不知道”怎么行?(无停顿)二、问号问号表示一个问句说完之后的停顿。(1)选择问句中,通常只在最后一个选项的末尾用问号,各个选项之间一般用逗号隔开。当选项较短且选项之间几乎没有停顿时,选项之间可不用逗号隔开。当选项较多或较长,或有意突出每个选项的独立性时,也可每个选项之后都用问号。(2)如果连续发问,就应连续使用问号。连续问句是指连续问出数个问题,每个问题都需要回答的疑问句。(3)只是句子的某一成分或部分有疑问语气,整个句子不表疑问的,句末不使用问号。如何判断使用了疑问词的句子是不是疑问句呢?我们可以采用成分分析法来辨别,即先从整体上看一个句子的结构,找出其中的主干成分,然后再看带有疑问词的部分在句子中所充当的成分,如果带有疑问词的部分作了句子的主语或宾语,那么整个句子非疑问句。(4)问话中含有称呼的,无论称呼在前还是在后,问号都用在句末;成分前后倒置的问句,问号仍然用在全句末尾。(5)叹词“啊”“咦”等单用并带有疑问语气时,也是疑问句,后面要用问号。(6)局部引用的语言单位,如果后有问号,则可保留。问号用法补充规则使用问号应以句子表示疑问语气为依据,而并不根据句子中包含有疑问词。当含有疑问词的语段充当某种句子成分,而句子并不表示疑问语气时,句末不用同号。示例1:他们的行为举止、审美趣味,甚至读什么书,坐什么车,都在媒体掌握之中。示例2:谁也不见,什么也不吃,哪儿也不去。示例3:我也不知道他究竞躲到什么地方去了。三、句号句号表示一句话说完的停顿,一般停顿较长。(1)陈述句以及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用句号。(2)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句子有疑而无问,形似疑问句,使用了“谁”“什么”“怎么”等表示疑问的词语,但整个句子不是疑问语气,句末应使用句号,而不能用问号。句号用法补充规则图或表的短语式说明文字,中间可用逗号,但末尾不用句号。即使有时说明文字较长,前面的语段已出现句号,最后结尾处仍不用句号。示例1:行进中的学生方队示例2:经过治理,本市市容市貌焕然一新。这是某区街道一景四、叹号叹号表示一句感情强烈的话结束以后的停顿。(1)有时语气较强的祈使句、反问句末尾也用叹号。(2)主谓倒装的句子,叹号放在句末。(3)同问号一样,局部引用的语言单位,如果其后有叹号,则可保留叹号。(4)叹号用于拟声词后,表示声音短促或突然。五、引号引号标示文中直接引用的内容或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1)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引号之前一般用冒号,句末点号放在引号内。引文不完整或者引文作为句子的一部分时,句末点号放在引号之外或不使用点号。带有感叹语气或疑问语气的引用单位放在句尾作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时,要把叹号或问号放在引号内。(2)直接引用、着重论述或强调、具有特殊含义(别称、简称)、表示否定或讽刺等要使用引号。(3)间接引语(引用的不是原话,而是转述),“说”“告诉”之类的词后的引号应去掉,冒号改为逗号。(4)使用引号,必须搞清楚引号所表示引用内容的范围,既不能多引,也不能少引。(5)“题为……”“以……为主题”所涉及的如果是写作、科研、辩论、谈话的主题和非特定作品的标题,标题名称应当用引号。(6)“丛刊”“文库”“系列”“书系”等作为系列著作的选题名,宜用引号标引。引号用法补充规则“丛刊”“文库”“系列”“书系”等作为系列著作的选题名,宜用引号标引。当“丛刊”等为选题名的一部分时,放在引号之内,反之则放在引号之外。示例1:“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示例2:“中国哲学典籍文库”示例3:“20世纪心理学通览”丛书六、省略号省略号表示语言省略、语断意留、状态延续、语意含蓄等。它省去了那些啰唆的语言,不仅能使文章内容、情节跌宕起伏,多姿多彩,而且能使文章深沉含蓄、意味深长。(1)省略号一般表示引文等方面的省略。省略号前若是句意完整的句子,句号、叹号和问号应保留,反之不用任何标点;省略号后除了后引号与后括号外,一般不用任何标点。(2)并列的词语达到三个以上才能用省略号。(3)省略号的作用相当于“等”“等等”“之类”,因此省略号前后均不能再用“等”“等等”“之类”等词语。(4)表示语意未尽用省略号。(5)表示说话时断断续续用省略号。七、破折号破折号用来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或表示语意的转换、递进,或表示语言、声音的中断、延长等。(1)破折号可以标示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也可以标示说话声音的中断和延长,还可以标示转折或话题转换。注意破折号与冒号用法的区别。(2)破折号可以表示意思递进(紧承),这种情况下,通常能看出破折号前后在时间上的推移、在空间上的转移、在意思上的推进或在情节上的变化。另外,破折号也可以表分项列举,还可用于连接歇后语,标明文章副标题和词、诗、文的作者或出处等。(3)表注释的破折号不要和功能相同的文字重复使用,即不能与判断词“即”“就是”等并用,一般也不与括号并用。
(1)破折号与括号表示注释或补充说明时的区别破折号用于表示比较重要的解释说明,这种补充是正文的一部分,可与前后文连读;而括号表示比较一般的解释说明,只是注释而非正文,可不与前后文连读。示例1:在今年——农历虎年,必须取得比去年更大的成绩。示例2:哈雷在牛顿思想的启发下,终于认出了他所关注的彗星(该星后人称为哈雷彗里)。(2)书名号、引号在“题为……”“以……为题”格式中的使用“题为……”“以……为题”中的“题”,如果是诗文、图书、报告或其他作品可作为篇名、书名看待时,可用书名号;如果是写作、科研、辩论、谈话的主题,非特定作品的标题,应用引号。即“题为……”“以……为题”中的“题”应根据其类别分别按书名号和引号的用法处理。示例1:有篇题为《柳宗元的诗》的文章,全文才2000字,引文不实却达11处之多。示例2:今天一个以“地球·人口·资源·环境”为题的大型宣传活动在此间举行。示例3:《我的老师》写于1956年9月,是作者应《教师报》之约而写的。示例4:“我的老师”这类题目,同学们也许都写过。(3)破折号前后的标点用法破折号之前通常不用点号;但根据句子结构和行文需要,有时也可分别使用句内点号或句末点号。破折号之后通常不会紧跟着使用其他点号;但当破折号表示语音的停顿或延长时,根据语气表达的需要,其后可紧接问号或叹号。示例1:小妹说:“我现在工作得挺好,老扳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我能抽支烟吗?”(表示话题的转折)示例2:我不是自然主义者,我主张文学高于现实,能够稍稍居高临下地去看现实,因为文学的任务不仅在于反映现实。光描写现存的事物还不够,还必须记住我们所希望的和可能产生的事物。必须使现象典型化。应该把微小而有代表性的事物写成重大的和典型的事物。——这就是文学的任务。(表示对前几句话的总结)示例3:“是他——?”石一川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示例4:“我终于考上大学啦!我终于考上啦——!”金石开兴奋得快要晕过去了。(4)省略号前后的标点用法省略号之前通常不用点号。以下两种情况例外:省略号前的句子表示强烈语气、句末使用问号或叹号时;省略号前不用点号就无法标示停顿或表明结构关系时。省略号之后通常也不用点号,但当句末表达强烈的语气或感情时,可在省略号后用问号或叹号;当省略号后还有别的话、省略的文字和后面的话不连续且有停顿时,应在省略号后用点号;当表示特定格式的成分虚缺时,省略号后可用点号。示例1;想起这些,我就觉得一辈子都对不起你。你对梁家的好,我感激不尽!……示例2:他进来了,……一身军装,一张朴实的脸.站在我们面前显得很高大,很年轻。示例3:这,这是……?示例4:动物界的规矩比人类还多.野骆驼、野猪、黄羊……,直至塔里木兔、跳鼠,都是各行其路,决不混淆。示例5:大火被渐渐扑灭,但一片片油污又旋即出现在遇难船旁……。清污船迅速赶来,并施放围栏以控制油污。示例6:如果……,那么……。(5)文章标题的标点用法文章标题的末尾通常不用标点符号,但有时根据需要可用问号、叹号或省略号。示例1:看看电脑会有多聪明,让它下盘围棋吧示例2:猛龙过江:本店特色名菜示例3:严防“电脑黄毒”危害少年示例4:回家的感觉真好
——访大赛归来的本市运动员示例5:里海是湖,还是海?示例6:人体也是污染源!示例7:和平协议签署之后……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一、解读高考1.考纲考情仿用句式主要是针对提供的新语境进行句式仿造,进行创造性发挥。修辞主要考查对修辞手法的判断、评价及其运用能力。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常考题型:多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仿写句式大都围绕比喻、对偶、排比等修辞命题,提供被仿写的句子,要求按规定仿写。修辞要求在语言表达中恰当地使用某种或某几种修辞手法。2.趋势分析考查重点:仿写句式主要考查语言能力、联想能力和创造能力。修辞重点考查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表达的能力。二、考点探究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一)常见修辞手法②暗喻:又叫隐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成为”“等于”等连接。如:美感的记忆,是人生最可珍的产业。认识美的本能是上帝给我们进天堂的一把秘钥。(徐志摩《曼殊斐儿》)③借喻:只出现用来代替本体的喻体(直接叙述喻体),而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典型形式是“甲代乙”。如:我这辈子只是在生活的道上盲目的前冲,一时踹入一个泥潭,一时踏折一支草花,只是这无目的的奔驰……(徐志摩《再剖》)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描述。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朱自清《荷塘月色》)2.比拟(1)比拟的定义:比拟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手法。其形式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把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让无生命的事物好像有生命一样能活动,让有生命的事物好像人一样有思维和情感。如:下面溪水大概涸了,看着有无数用为筑桥剩下的大而笨的白色石块,懒懒散散睡了一溪沟。(沈从文《遥夜》)②拟物:把人当作物来描写,或把此物(甲物)当作彼物(乙物)来描写。如: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鲁迅《故乡》)3.借代(1)借代的定义:借代是指不直接说出人或事物的名称,而是借用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的一种修辞手法。被代替的事物叫“本体”,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借体”。(2)借代的种类①特征代本体。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②材料代本体。如: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③标志代本体。如: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④人名代著作。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⑤绰号代本人。如:“芦柴棒,去烧火!”⑥专名代泛称。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⑦具体代抽象。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⑧部分代整体。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1)夸张的定义:夸张是指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一种修辞手法。(2)夸张的种类①扩大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长、强……)处说。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②缩小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少、慢、矮、短、弱……)处说。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长征》)③超前夸张:在两件事之间,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的,或是同时出现的。如: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3)运用夸张应注意的问题①夸而有据,夸而有节,不能脱离了现实基础②夸张要明确、显豁,突出夸张的特点,不能又像夸张又像事实。③要注意夸张的具体表现,夸张往往借助于比喻、比拟等辞格来表现。④要注意夸张运用的场合,在科学性文章中不适合运用夸张。(1)反复的定义: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群,这种修辞手法叫反复。如:等待着,等待着,载着你的遗体的灵车,辗过我们的心;等待着,等待着,把一个前线战士的崇敬,献给你。四次反复使用“等待着”,表达了亿万人民的悲痛之情和对周总理的无限崇敬。(2)反复的种类①连续反复。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②间隔反复。如: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拒绝赔款,强占钓鱼岛,他们不惊诧;美帝国主义轰炸大使馆,死伤中国人命,他们不惊诧;印尼治下的混战,屠杀华人,抢劫财产,先奸后杀,秘密杀戮,放火烧人,他们也不惊诧;在上访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1)定义: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只问不答,这种修辞手法叫设问。(2)作用:①提醒注意,引导思考;②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有变化,起波澜;③有时出现在篇首或句首,起到引起下文或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3)种类①自问自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②只问不答。如: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1)定义: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这种修辞手法叫反问。反问句句末一般用问号,有的也用感叹号。(2)种类①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如:你可以说它是中国人走向现代的起点,但是,哪一个民族走向现代时的步履会像在上海那样匆促、慌张、自怯、杂乱无章?②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如:池水涟漪,莺花乱飞,谁能说它不美呢?(1)反映事物间的关系不同比喻是以甲喻乙,两者有相似点,是相似关系;比拟是以甲拟乙,两者融为一体,是交融关系。[例1]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例2]青蛙唱着恋歌,给荷塘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2)表达的结构方式不同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比拟的本体和“拟体”成为一统,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不出现。[例3]曙色像一片翠蓝的水,流动在原野的尽头。[例4]曙色流动在原野的尽头。(3)表达的效果不同比喻重在用浅近的形象的事物去说明深奥的抽象的事物;比拟重在用模拟的方法描述人或物的行为状态。(二)几种易混的修辞格的辨析(1)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例1]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例2]他端起杯子,有滋有味地品了一口“龙井”。例1是借喻,只出现喻体“黑夜”;例2是借代,只出现借体“龙井”。(2)不同点①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它只代不喻。②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③借喻可以改为明喻或暗喻,借代则不能。[例3]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例4]雷锋说:“大嫂,别问了,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例3是借喻,“害人虫”是喻体,这一句子可改为明喻:要扫除一切像害虫一样的敌人。例4是借代,以“解放军”代“解放军中的一位战士”,这是借全体代部分。(1)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其基本特点是“对称”,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其基本特点是“对立”,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例1]赤道弯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例2]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例1的结构对称,字数相等,是对偶;例2的意义相反,结构形式并不对称,是对比。(2)对偶里的“反对”,就形式说是对偶,就意义说是对比,这是修辞手法的兼格现象。[例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例4]敌人害怕您静若悬剑,人民信赖您稳如磐石。以上两例都是对偶中的反对,既是对偶,也是对比。(1)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语言单位并列铺排,而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齐头并立,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而对偶必须对称。[例1]但见那——满树繁花,一街灯光,四海长风……上例破折号后是排比结构,如果将它改为“满树繁花,一街灯光”,或“一街灯光,四海长风”,就变成了对偶。(2)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提挈语,使排比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原则上是不重字的。[例2]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例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例2是排比,“要”是提挈语;例3是对偶,属于没有重字的典型的对偶句。(3)对偶在平仄、结构方面有一定要求,而排比则无此要求。(1)反问明确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而设问则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2)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句末可用问号,也可用感叹号;而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句末只可用问号。[例1]池水涟漪,莺花乱舞,谁能说它不美呢?[例2]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的战士,我感觉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例1是反问,能明确肯定“美”的意思,句末可用问号,也可用感叹号;例2是设问,问句本身不能明确什么意思,句末只能用问号。①从在概念上,比喻是使语言形象化的修饰词句的语言手段,属于语言学范畴;而象征则是通过一些具体形象,使人产生联想,从而表现与之相联系的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感情,表现作品主题的艺术创作手法,属于文艺学范畴。②从运用上看,有的用象征构思全文,有的用象征刻画主要人物,有的用象征进行暗示,制造气氛或抒发感情,总之象征意义带有全局性,而比喻常限于局部。③从特点上看,象征是以物示意,以具体的表示抽象的,具有含蓄性;而比喻是以物喻物,以具体的比方具体的,具有鲜明性。例如:巴金的《灯》通篇把灯光作为光明的象征,作为人们理想、希望、力量和胜利的象征;高尔基的《海燕》用海燕象征革命先驱者和预言家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药》中“红白相间的花环”,象征了革命的希望前景。但是《拿来主义》的“大宅子”则只是用来比喻中国、外国的文化的,不具有象征意义。当然在某些文章中,象征中也含有比喻的性质,从表现抽象的精神来说是象征,从表现具体的人来说是比喻。即或是这样,象征与比喻也是分开的。1.下列各项中,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春天还未曾露面,就已经悄悄地走远了。B.风是调皮的,把那朵悠闲的云赶得满天跑。C.大自然中的绿水青山,就是我们的百宝箱。D.茫茫白雪,覆盖几百里山野,峰胖了,岭也肿了。【答案】C【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净身出户离婚协议书
- 偿还借款协议书范本
- 额部肿块病因介绍
- 公司转让个人股份协议
- 中考政治第一部分知识闯关能力提升第二课时调节情绪学习压力明辨是非复习课获
- 2015中国在线音乐行业研究报告
- (2024)赤泥综合利用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
- 2023年办公照明项目筹资方案
- 【电信终端产业协会】2024年终端智能化分级研究报告
- 国际物流题库(含参考答案)
- 临时用电配电箱日常检查表
- 录井技术服务方案与技术措施
- 2022年二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计划
- 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部编)三年级下册习作:我的植物朋友 1
-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和按比例分配的整理与复习》课件
- 房屋租赁合同终止协议书格式(3篇)
- PPT成功的秘诀——勤奋
- 建设工程监理概论(PPT)
- 土地整治业务培训
- 澳大利亚教育质量保障框架ppt课件
- 热力学第四章热力学第二定律(me)(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