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_第1页
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_第2页
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_第3页
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_第4页
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次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一、择业观的概述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所有制结构的变化以及职业的发展,改变了职业的构成,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进而改变了人们的择业观。然而,择业主体在接受新观念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还受过去固有的观念的影响。所以,必需对大学生的择业观进行必要的教育和引导,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职业是指人们从事的相对稳定的、有收入的、专门类别的劳动。择业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选择职业。职业理想是指个体在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对自己的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和发展目标作出的想象和设计,青年大学生掌握职业的形成规律及特点,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不仅有利于自己正确地求职择业,迈好人生道路上的重要一步,而且有利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施展才华,最大程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青年大学生对未来的生活都有着美好地憧憬,对未来的职业都寄予厚望,都期望在自己将来在从事的职业岗位上有所建树。但是,古今中外,即使在相同的背景下,有的人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建功立业,有的人却碌碌无为;有的人从事的职业虽然平凡,却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和人们的赞扬,有的人虽名躁一时,却最终遭到人们的唾弃。造成这种截然不同的结局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最根本的一条则在于有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脚踏实地的苦干精神。一个具有崇高理想的人,总是把造福人类、造福社会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造福人类、造福社会,既是历史上一切品德高尚、功勋卓著的人们工作的根本目的,同样也是新一代大学生应树立的崇高的职业理想和正确的择业观。择业观是大学生对于择业的目的和意义比较稳定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的体现,大学生的择业观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的,是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在择业活动中集中的深层的反映。择业观是与大学生自身利益和日常生活最为密切的,是大学生价值观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形成有两个直接的前提条件:需要和自我意识。需要是形成价值观的客观前提,自我意识是价值观形成的主观条件。大学生的择业观就是在就业需要的驱动下,在自我意识的引导下,在择业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大学生的择业观首先来自于社会。它一方面通过社会舆论和学校教育管理等方式,有目的的、有计划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使个人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协调一致;另一方面,则通过文化传播、家庭和社区活动等形式,把社会的职业观在潜移默化之中渗透给每个大学生,促使他们择业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如在择业过程中,大学生择业受周围人特别是他所属的青年群体的观点和行为的直接熏染。家庭成员对职业的认识和评价也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择业观。电视等大众传媒,利用生动的画面或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寓教于乐,在不知不觉中熏染大学生的择业观。大学生个人价值观在择业观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认识、评价和价值体验一旦为实践所证实,被他人或社会认可,就会在他的头脑中强化,成为一种较为固定的看法和态度,即形成一种新的择业观。择业观对大学生择业具有导向和动力作用。具体表现在:第一,择业观对大学生的择业行为具有导向作用,指导着择业主体对未来职业进行评价和选择,作出择业决策。第二,择业观是择业行为的动力。它支配着择业主题对择业目标的期望、定位和选择,支配着择业主体的择业行为。因此,正确的择业观能指导大学生对职业进行正确的评价,进行准确的定位,进行合理的选择。反之,错误的择业观使大学生对择业产生过高或过低的期望,影响准确定位和进行合理的选择。一般来说,一种择业观形成之后,就会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发挥其导向和动力作用,左右着大学生的择业思想和择业行为,具有相对稳定性。但择业观也是社会现象的反映,必然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展生变化,折射时代的变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是大学生择业观变迁的现实基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学生的就业模式是国家统包统分,他们愿意也只能服从国家的分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劳动人事制度在逐步改革,国有企业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行政机关实行公务员制。与之相适应,大学生就业制度也作了相应调整,从统一分配到切块计划、从供需见面到在一定范围内的双向选择,最终过度到国家政策指导、大学生自主择业。这些变化,突出了大学生在择业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也把大学生推到了市场面前,迫使大学生改变以往等着国家分配单位的就业观念,增强了自主择业意识、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2、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的变迁和形成起着导向作用。由于第一第二产业比重的下降,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促使从业人员的分布格局发生变化,有些就业人员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从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形成劳动力的流动。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新技术的采用,促使一些职业向综合方向发展,加大了劳动力全面流动的力度。因此,大学生原有的从一而终的就业观受到严峻的挑战和猛烈的冲击。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必然促使某些行业和职业发生变化。一些行业因管理不善、生产能力过剩、产品技术含量底等问题,造成经济增长的停滞和萎缩,而导致就业严重困难。而另外一些行业由于技术先进、市场需求量大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劳动需求量迅速增加。同时,由于市场经济的作用,一些地区、行业、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大,各类职业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也发生了变化,原来社会地位高的,其经济收入不一定高。相反,现在经济收入较高的,其社会地位不一定高。这些变化,促使大学生择业有单纯追求职业的社会地位和声望向实际转化,即由“社会价值型”转变为“经济价值型”,把物质利益、福利待遇放到相当重要的地位。3、 人才市场的生成加速了大学生择业观的变迁。人才市场的生成,调节和配置着人力资源。社会择业主体可以通过人才市场选择能够发挥自己能力、专长、志趣和有发展前途的劳动联合体(用人单位),劳动联合体也可以挑选符合工种需要和技术要求的劳动者。这一新的就业模式也冲击着大学生从一而终的就业观。4、社会责任感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变迁形成起着支配作用。当代大学生都清醒地认识到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撒满了党的阳光和雨露,祖国和人民抚育自己成长,应该对社会有所贡献,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肩负着建设祖国的义务。这种社会责任感制约着大学生的择业动机,规范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二、当前大学生择业观的主要特点择业观是大学生选择职业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意识,是在社会活动的影响和制约下价值取向的表现形式。大学生的择业观处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传统的择业意识和新型的择业意识错综复杂地交织于大学生的思想中,既有新旧观念的交替,也有新旧观念的冲撞。(一)当前大学生的择业观主要特点:1、 择业思想更加实际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国家利益相统一的价值观,也即利与义相统一的价值观为广大学生所认同。但当代大学生所理解的“义”,不是只讲奉献不求索取的纯利人主义,更不是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而是以主体意识、公民意识逐渐增强为基础,以自主、自由、平等交换为实质内容的新的价值观。他们并没有丧失社会责任感,在择业是既希望发挥个人才能,获取较高的经济收入,又期望兼顾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双向选择的模式基本得到普遍认同。传统的“统包统分”的就业分配模式,限制了大学生就业的自主权,不能满足大学生个人才能的发挥,因此,大部分大学生都愿意通过就业市场、双向选择来谋地职业。2、 动机突出自我发展在择业动机方面,当代大学生主要突出个人才能的发挥,其次是经济利益的实现。发挥个人才能成为大学生择业时考虑的首要因素。大学生在择业是,并不是一味追求物质利益,而是更注重个人才能的发挥与特长的施展,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长远的人生发展目标。但在注重个人才能发挥的同时,又希望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随着人才市场的完善和成熟,人们对经济收入这一因素越来越重视,而用人单位也开始利用这一因素来吸引人才。沿江、沿海等文化、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能同时满足大学生上述两方面的需要,因而成为多数大学生择业的首选目标。就职单位的发展前景成为大学生择业是考虑的第二个重要因素。大学生在择业时,除了考虑自我价值和经济利益的实现外,还注重单位的发展前景,因为发展前景如何,直接影响到个人才能的施展。3、 择业目标期望值高在择业目标方面有着较高的期望值,希望得到高薪水、高地位、高层次的工作,回避待遇低、地位低、层次低的工作。在就业地域方面,多数大学生向往大中城市,尤其是沿海的中心城市,因为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发展前景较好,施展个人才能的机会较多。部分学生认为小城镇特别是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思想观念比较保守,缺乏发挥自己才能的环境和机遇,因而不原下基层。在单位选择上,重心逐渐转向非公有制企业。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行政机关公务员制度的实施,人事代理制度的逐步完善,国有单位对大学生的吸纳量有所下降,而非公有制对大学生的吸纳量明显提高,迫使大学生选择单位的重心逐渐有国有单位转向非国有企业。在职业选择上,大部分大学生愿意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以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但更愿意从事高层的管理工作和高收入的工作,不愿到艰苦行业工作。这种择业目标往往给择业造成障碍,影响大学生顺利就业。4、 择业的多向性与不稳定性总体来说,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的主流是好的,但不容忽视的是,在某中功利思想的驱动下,大学生的择业呈现出多向性和不稳定性。择业的多向性和不稳定性,表现为“鱼”与“熊掌”两者兼得的愿望、这山望见那山高的趋向和多向地进行求职与应聘。择业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次实现人生价值的选择。大学生从学校步入社会,往往存在四种矛盾,即对就业岗位和就业环境不适应产生的心理矛盾;个人职业期望与社会现实的矛盾;个人理想与市场制约的矛盾;活泼好强与自我意识不够成熟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择业是难免回产生多变性,具体表现在:有些酷爱自己的专业,然而又怕过艰苦的生活,择业时茫然无措;有些人意识到基层和艰苦行业需要人才,最能锻炼自己,但怕基层条件差。埋没了自己的才能,择业是举棋不定;还有的不顾自己的专业特长,把待遇高、福利好做为择业标准,但同时又想实现自己的价值有抱负,在择业时犹豫不决。例如,有部分大学生同时和多个用人单位进行联系,今天认为这个单位待遇不错,比较符合自己的理想,明天又觉得那个单位更有利于自己发展,在多个单位之间难以取舍。甚至还有极少数大学生,到离校是才匆忙选定单位,可到单位报到后又反悔。还有一部分同学,已在某个单位面试过,双方也都比较满意,但迟迟不肯签约,还要继续寻找新单位,总希望找到更好的单位,最后因拖延时间失去了机会。因此,大学生择业的多向性和不稳定性,一方面对自身的就业不利,择业时左顾右盼,当断不断,必定错失良机;另一方面对用人单位不利,大学生在择业是反反复复,随意违约,延误了用人单位对人才的挑选。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择业是每个大学生所面对的人生选择,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一问题解决得是否科学合理,将影响其知识的发挥乃至日后事业基础的奠定。因此,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恰当地确定择业目标,对大学生顺利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实现自身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由于社会因素的影响及社会职业的片面认识,部分大学生缺乏正确的择业指导思想,在择业过程中对某些问题的认识出现严重偏差,必须加以纠正。诸如关于文凭和能力的问题:部分大学生,甚至包括一些用人单位,把文凭和学生能力简单地等同起来。认为文凭就是能力的标志,能力的表征就是文凭。因此,在双向选择过程中,一部分用人单位片面的强调文凭而忽略对潜在能力的考察。少数大学生把择业过程中受到的挫折归因于自己没有名牌大学的文凭,或归因于自己学历低,二者都是对文凭和能力的错误认识。关于专业和专长的问题:专业知识是一个人知识结构的主干,是知识体系的主体。而专长则是知识结构的支干,是知识体系的外延。知识结构主干决定了就业的适应范围,虽然我们不提倡绝对的专业对口,但应考察所掌握主体知识的适应面及所具有专长的扩展面。因此,大学生择业是首先考虑所学的专业,根据专业特点谋求职业,以做到专业特点与职业要求相匹配,发挥专业优势。其次要考虑自身专长,以做到专业和专长相结合,对自我进行客观、正确的分析评价,准确定位。部分大学生不顾自身的专长和专业特点,盲目追求环境舒适、收入丰厚的所谓热门职业。这是受世俗观念尤其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思想影响,导致了择业观扭曲。(一)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要处理好五大关系大学生就业制度一改以往的“统包统分”形式,变成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增大了大学生就业中的主动权和自主权,但也对大学生就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处理好以下五个关系:1、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无论是人的自我意识的成长与成熟,还是人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一个最基本的关系和矛盾,这就是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人类生存的本性就是社会生存,孤立的个人在现实中是根本不存在的。同样,脱离个人的社会亦不可想象。因此,个人与社会息息相关,相互影响,互相制约,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关系。大学生在择业时,能否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当代大学生注重个人才能的发挥与个人价值的实现,这就是社会发展的时代特点。但我们不能只向社会索取而忽视对社会的贡献。我们应该认识到,没有个人的创造与贡献,就没有社会的生存、发展和进步,也就没有大学生的成长与成熟。个人的价值最终决定于社会价值,社会价值是个人价值的归宿。没有社会价值,也就没有个人价值可言,社会对个人的满足只能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中去理解。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树立高尚的社会责任感,自觉服从社会的需求,为社会服务,这是当代大学生应尽的义务。因此,大学生在择业是既要考虑个人才智的发挥,也要考虑国家需要,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区,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在创业中实现自己的理想。2、 愿望与现实的关系大学生要选择好自己的就业方向并在工作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做出应有的成绩,就应对自己的主观期望和社会客观需要有辨证的、恰到好处的认识和把握。首先,要正确地认识自我,有效地把握自我,对人生态度、兴趣和成功的理想有充分的认识。兴趣可以弥补能力和知识的欠缺。因而,把兴趣和职业方向联系起来至关重要,千万不可因经济实惠的利益而抹杀自己的兴趣。对成功的理解是确定职业的重要砝码。“高薪水、高品位、高自由度、高个性化的工作”,这是传统的中庸的成功思想。自我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自我的满足和承认,才是成功的本质。其次,要正确地对知识、能力、个性、特长等方面进行分析,确定自己最适合干的事。知识确定了专业背景,能力决定了职业素质,个性关系到发展前景,特长影响成功。尽管你对某一职业感兴趣,也拥有相应的知识,但如果你的个性和能力表明你不适合从事这项职业,固执地选择,只会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再次,要考虑社会的需要。择业时考虑的个人因素是合理的,但前提是这种选择是否符合社会的需要。马克思认为,人是现实性、社会性的人。个人期望与社会需求有效结合,才是最合理的选择。具体而言,是把国家经济发展、政治形势、就业政策导向、行业发展前景、职业性质、岗位要求等客观要求与个人主观愿望有机地统一起来,摆正二者之间的关系,才会是使自己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在学生中甚至在一部分教师中存在着这样一种错误思想,即认为自主择业就是自由择业,想去哪就去哪,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是非常错误的,必须予以纠正。3、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大学生想择业顺利,就得主动出击,积极参与,不能消极被动地等待,并靠自己的才华和良好的素质去争得一份比较理想的职业。要主动收集需求的信息和了解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由于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股份制的建立,行政机关机构的改革和精简及市场、效益等观念的作用,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选择更加注重质量、能力和素质,即发生由量向质的转化。具体表现在:(1)把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放在首位,而不是完全强调专业对口;(2)把要求大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作为考察的重点;(3)把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一定的公关社交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也作为考察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分析自身条件和社会要求的差距,主动完善自己,及时调整择业期望值。部分大学生对当代择业、就业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过去传统的观念上,认为上了大学,就理所当然地有了一份工作。因而在择业过程中,不是主动参与,而是被动等待用人单位上门或等待学校推荐。这种观念和做法是不正确的。4、 竞争和风险的关系市场经济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竞争。没有竞争,整个市场就失去了活力,经济就不能很好地发展,社会也就难以前进。竞争可以发挥人们自立、自强、自主的精神,调动人的内在潜能,增强工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因此,竞争意识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竞争对大学生就业来说是大有益处的。首先体现公平,有利于选择人才。其次是提供实力较量,有利于人尽其才,优胜劣汰。同时克服了旧体制的弊端,使得大学生在就业中由被动变为主动,强调了个人的积极性。实行双向选择的目的,就是有使大学生找到发挥自己才能的最佳结合点,作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竞争中有人遭淘汰,甚至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找不到适合的工作,这是正常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工作一段时间后又会失去工作,这也是正常的。所以,大学生在享受择业自主权的同时,必然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但有的大学生一方面希望享受更多的择业自主权,另一方面有希望在竞争中淘汰后进入“保险箱”,由国家保底,负责安排就业。有的还没有改变“统分统包”的旧观念,在潜意识中仍习惯于传统的毕业分配方式,希望由国家全包下来。这是很不现实的。有竞争就有风险。参与竞争就难免要受到挫折。大学生应对择业中的挫折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把挫折看成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要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择业目标,鼓足勇气,争取新的机会。绝不能因此而灰心丧气,一蹶不振。5、 就业与再就业的关系(1)树立新的就业观,正确面对就业每当社会转型、经济转轨、产业结构发生变化时,人们的价值观念必然会发生强烈的震动,甚至转换和嬗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原来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诸多关系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也促使市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尤其是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使人们的职业变更机会增多,职业活动内容日趋丰富,进而引起当代社会就业观的嬗变。当代就业观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在发挥自己能力与才干,同时有能服务于社会的岗位上工作,就是就业,这是一种弹性而广泛的就业。较传统的刚性而狭义的就业具有更大的可变性、可容性和流动性。产业结构的调整、职业的变迁,要求大学生顺应潮流,重新审视各项职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那么,当代大学生应树立怎样的就业观呢?树立能上能下的就业思想。不要人为地认定某些职业才是大学生干的工作,某些职业不是大学生干的工作。打破这些职业框框,对于活跃大学生就业市场,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具有重大意义。树立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甚至跨国界的全方位的就业思想。大学生要转变思想观念,把职业视作基本的谋生手段,只要职业合适,并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为社会发出一份光和热,行业、体制、区域都可以跨越。树立先就业再择业、流动就业的思想,打破一步到位、从一而终的就业观。现代社会为人们提供了独立发展的空间,市场经济配置劳动力资源的特征是人才流动。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方式是合理流动。社会不再要从一而终的职业。因此,大学生不必急于在短时间内找到一个固定的“铁饭碗”,要学会在流动中求生存求发展。随着人事代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为大学生的流动就业创造了条件。树立创造性就业的思想。职业受市场经济左右,他不仅具有竞争性,而且具有创造性。因为多层次的市场需求导致了顺应需求的各种行业的产生和发展,使就业机遇增多。只要大学生留意观察,具有创造性,择业就业的渠道就会很广。树立竞争就业思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特别是“竞争上岗,,的推广和实行,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因此,大学生要树立就业竞争,上岗靠本事的思想,打破“等、靠、要”的消极的就业观念,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不断提高自身饿素质,把自己培养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积极地进行再就业在市场逐渐完善,人才流动逐渐加大,竞争加剧的今天,失业是不可避免的。有人加入这个行列,就有人退出这个行列。但失业并不可怕,大学生在暂时性待业的情况下,不应消沉、埋怨,而应及时调整职业期望值,改变就业观念,积极参加各种职业培训,提高择业技能和竞争能力,创造条件,积极地进行再就业。(二)确立正确的择业目标选择职业,就是选择未来,每个大学生,如果正确的选择了职业,就是为未来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选择目标的确立是择业的关键。如何审时度势,树立正确的择业目标呢?必须遵循以下几点:1、 服从社会需要是择业的前提条件。劳动者要从事社会生产劳动,先决条件是社会对劳动力的需要。只有社会上存在劳动就业的可能性,才谈得上对职业的选择,作为大学生应以社会利益为重,从社会需要出发选择职业。在指定就业目标时,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的趋势,在考虑国有企业单位的同时,立足与吸纳容量明显广阔的非国有企业,欠发达地区的艰苦行业,用发展的眼光,长远的观点来指导自己的择业。2、 适合自己特点是大学生就业的着眼点。社会上的职业有多种多样,不同的职业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素质等要求不同,而大学生自身的条件也不一样,不同的个体所具有的素质也是有差异的,所以大学生对职业的选择,一方面要从社会的需要出发,同时也要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人尽其能,才尽其用。大学生择业中出的忽视专业的特点,盲目追求“高层,高位”等行为,都不切合实际的。走出校门的毕业生们将怀揣知识,凭借能力,满怀希望的迈向社会,迈入职业世界。面临着人生的第一次抉择,或求职择业,或追随他人创业,或自主创业等,都不失为一条就业之路,但应清醒地看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从一而终的“铁饭碗”已不复存在,凡是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都应树立艰苦创业、发奋成材的高远目标,走自力更生、自主创业之路。(三)树立良好的择业观念在当前新形势下,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在一定时期内仍然非常严峻,就业压力依然很大,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广大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前必须做好足够的思想准备。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转变观念,要正确地把握就业、择业与创业的关系,真正做到先就业、再择业、敢创业,逐步树立良好的择业新观念:1、 树立高尚的职业理想大学生高尚的职业理想应当是把个人的志向和国家利益、社会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勇敢地走出个人的小天地。如果仅仅从个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就非常容易走进死胡同。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已是社会的普通劳动者。2、 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对于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树立敬业精神是准备进入社会的思想成熟的标志之一,大学生是否具有敬业精神关系到其今后的职业生涯能否顺利,能否成才,事业能否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在新形式下,具有敬业精神已成为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新要求。因此,大学生应将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对社会和人民负责,保证工作质量,对技术精益求精,能团结协作、公平竞争的良好的敬业精神作为准备就业的必要条件。3、 勇于面对竞争的观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学生的就业实行在国家政策指导下自主择业的方式,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思想,即竞争引入到大学生的就业之中,建立起公平的人才竞争环境。竞争意识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面对就业竞争的现实,大学生应当摆脱被动依赖、消极等待的状况,敢于竞争,树立“爱拼才会赢,,的观念,做好多方面的竞争准备。(1)要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人才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些不平衡之处,同一职业往往有较多的择业者期望获得,如果没有主动竞争的思想准备和积极参与应聘的行为,是难以顺利就业的。(2) 要培养雄厚的竞争实力。竞争实力是综合素质的体现,包括思想品德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竞争实力是在大学生活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和塑造的结果。在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原则下,竞争实力就是个人实现择业理想的资本。(3) 要坚持正确的竞争原则。大学生在就业竞争面前,要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