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单元测试卷(解析版)_第1页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单元测试卷(解析版)_第2页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单元测试卷(解析版)_第3页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单元测试卷(解析版)_第4页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单元测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第六单元

练习卷A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乡下人在城里人眼睛里是“愚”的。我们当然记得不少提倡乡村工作的朋友们,把愚

和病贫联结起来去作为中国乡村的症候。关于病和贫我们似乎还有客观的标准可说,但是

说乡下人“愚”,却是凭什么呢?乡下人在马路上听见背后汽车连续的按喇叭,慌了手

脚,东避也不是,西躲又不是,司机拉住闸车,在玻璃窗里,探出半个头,向着那土老头

儿,碎了一口:“笨蛋!”——如果这是愚.,真冤枉了他们。我曾带了学生下乡,田里长

着包谷,有一位小姐,冒充着内行,说:“今年麦子长得这么高。”旁边的乡下朋友,虽

则没有碎她一口,但是微微的一笑,也不妨译作“笨蛋”。乡下人没有见过城里的世面,

因之而不明白怎样应付汽车,那是知识问题,不是智力问题,正等于城里人到了乡下,连

狗都不会赶一般。如果我们不承认郊游的仕女们一听见狗吠就变色是“白痴”,自然没有

理由说乡下人不知道“靠左边走”或“靠右边走”等时常会因政令而改变的方向是因为他

们“愚不可及”了。

其实乡村工作的朋友说乡下人愚那是因为他们不识字,我们称之曰“文盲”,意思是

白生了眼睛,连字都不识。可是如果说不识字就是愚,我心里总难甘服。“愚”如果是智

力的不足或缺陷,识字不识字并非愚不愚的标准。智力是学习的能力,如果一个人没有机

会学习,不论他有没有学习的能力还是学不到什么的。这样看来,乡村工作的朋友们说乡

下人愚,显然不是指他们智力不及人,而是说他们知识不及人了,乡下人在城市生活所需

的知识上是不及城市里人多,这是正确的。

(节选自《乡土中国•文字下乡》,有删

改)

材料二:

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像《镜花缘》里所描写的君子国一般的社会。礼并不带

有“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见了人点个头”、不穷凶极恶的意思。礼是社会公认

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

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

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礼却不需要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

范的是传统。

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

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

性,在下面一段话里说得很清楚: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

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

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

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网,逃得脱还可以自己骄傲、得

意。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吐弃,是

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

持的。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即是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会不能自已。曾子易簧是一个很好

的例子。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

(节选自《乡土中国•礼治秩序》,有删

改)

材料三:

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如果有朋友写信说他将要“带他的家庭”一起来

看你,你就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在中国,这句话却模糊得很。在英美,家庭

包括他和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他只和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在我们中国

常用“阖第光临”,但是很少人能说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当包括些什么人。

提到用字,“家”字可以说最能伸缩自如了。“家里的”可指自己太太一个人,“家

门”可指叔伯侄子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

物。自家人的范围是因时因地可伸缩,大到数不清,真是天下可成一家。

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

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西洋的格局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我们的格

局(实际上就是差序格局)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

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

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

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

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我们俗语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这个意

思,其实三千里也不过指其广袤的意思而已。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

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

同的。在一个社会里的人可以用同一个体系来记认他们的亲属,所同的只是这体系罢了。

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可以完全相同的,以亲属关系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来

说,是个别的,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

(节选自《乡土中国•差序格局》,有删

改)

1.材料一中对“愚”的相关概念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客观标准来看,乡下人是“愚”的,中国乡村的症候就是愚、病贫相联结。

B.乡下人不知如何躲避汽车与城里人不认识包谷一样,都是“愚”的具体表现。

C.作者看来,“愚”就是智力的不足或缺陷,而识不识字并不是愚不愚的标准。

D.乡下人“愚”是说他们知识不及人,主要是城市生活所需的知识不如城里人。

1.D(A项中“从客观标准来看”是相对于病和贫,“愚”应为主观标准。B项中“都是

‘愚’的具体表现”说法错误,原文中认为是知识问题,而不是智力问题。C项中

“就是”说法绝对,原文中是“如果”。)

2.材料二中关于“礼”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礼是在教化中养成的敬畏之感,但有时也需要一定的外在权力来推行。

B.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并不带“文明”“慈善”等意思。

C.礼是由个人习惯来维持的,即使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不会自己私下停止。

D.礼是高于道德的,并非社会舆论所维持,是经教化而主动服礼的习惯。

2.A(A项中”需要一定的外在权力来推行”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

的权力来推行的”。)

3.三则材料中论证方法的运用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在分析乡下人的“愚”时,运用了例证法,使论证更形象、明确。

B.材料二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明确地指出了礼与法律、道德的不同之处。

C.材料三以“柴”与“波纹”为喻,生动地论述了中西方社会结构的不同。

D.材料三引用“一表三千里”,说明生育和婚姻结成的网络不断向外扩展。

3.B(B项“正反对比论证”说法错误,原文中只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而没有正反对

比)

4.材料二引用了“颜渊问仁”的事例,其作用是什么?(4分)

4.作者以颜渊与孔子的对话为例,更突出了“人服礼是主动的”这一观点;(2分)使

文章内容更丰富,更形象,更有说服力。(2分)

5.请结合材料三,概括“差序格局”的主要特点。(6分)

5.(1)差序格局是有中心的,每个人都是关系中的中心(或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

中心)。(2)差序格局是由各种关系组成的,如亲属关系、社会关系等。(3)这种格局

是动态变化的,是不断向外扩展的,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各点2分)

(二)现代文阅读11(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拿去主义

陈诏

"拿来主义"是鲁迅的一篇杂文的题目,现在已成为引进、吸收外来文化的一个专用

名词,同样重要的是“拿去主义”,虽然未经鲁迅述及,却也值得一提。

在"文化热”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的呼声越来越高。可是在有些同志的心目中,所

谓“交流",就是指“拿来",至于“拿去",对不起,意识不强,也许还没有考虑。这

实际上是单向流程,而不是双向流程。“来而不往,非礼也。”中国是礼仪之邦,总不能

光拿人家的啊!

有些同志认为我国的民族文化落后、陈旧,对是否有输出价值和竞争能力表示怀疑。

其实,这些同志未熟语西方的心理和行情。须知东西方文化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互为补

充,不可代替,从而构成世界文化整体。中国文化,诸如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汉代墓

葬中的金缕玉衣、唐诗、宋词、《红楼梦》等闻名世界,这是众所周知的。即使是未被我

们重视的所谓"糟粕”,西方人的评价也常常出人意料。例如老庄哲学和《易经》,我们

认为是完全过了时的东西,而眼下在西方却大为走运。许多科学家对目前科学技术的巨大

进步无法进行概括,他们找来找去,终于在老庄的“道”和《易经》的爻象中找到了合适

的语言,并给以很高的评价。这里说明一个问题,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毕竟

是一座内容丰富的宝库,我们大可不必妄自菲薄,说得一无是处。

但是,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如果我们拿出去的永远是一些陈年百代的古董、祖

传的遗物,那也不能使我们今天的炎黄子孙脸上增光。对西方读者来说,他们既想了解中

国的昨天,当然也想了解中国的今天和明天。所以拿出去新的文化成果,才是今天中国人

的光荣职责。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近几年来,西方学者对中国当代文化艺术有了较多的

关注。就文学方面来说,王蒙、冯骥才、遥容、张贤亮、王安忆等作家的作品已陆续有了

各种译本,被介绍到西方,有的还有专著论述,成为新一代的汉学家的研究课题。但也应

该承认,我国当代文化在西方的影响还是有限的,要在国际上占一席之地,赢得声誉,看

来还要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

推出中国当代的文化产品,当然必须顾及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如果不能反映当代中

国的风貌,如果“拿去"的和“拿来”的是一样货色、一副面孔,人家是绝不会报以青睐

的。所以对热衷于“拿来”的同志来说,切忌以照搬为能事,以模仿为时髦。否则,"拿

来”容易,“拿去”就困难了。正如一位来自美国的汉学家所说:“中国作家切不可费力

去迎合西方读者的口味,要完全为中国读者而写,写出中国自己民族的特色,写出西方没

有的风格。这样,才能引起西方读者更强烈的兴趣。”

“拿来主义”是我们所要提倡的,“拿去主义”也是我们所要强调的。中国的文学

家、艺术家、文化人应该有勇气、有志气,广泛吸收、消化外来的营养,发展自己的优

势,努力攀登文化高峰,拿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先人的优秀成果,贡献于全人类。

6.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与《拿来主义》都以“文化”为材料,立意却截然不同,主要原因是行文思

路、

作者认识水平不同。

B.从论证方法上看,《拿来主义》第一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例证法,本文中第三、四

然段也是如此。

C.文中引用了一位美国汉学家的话,这位美国汉学家希望中国作家的作品具有中国

己民族的特色,这也印证了一句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D.中国的文学艺术家们既要奉行“拿来主义”,引进、吸收外来文化,又要创作出

中国自己民族特色的作品,贡献于全人类。

6[解析]A项,主要原因是时代背景不同。

7.“意识不强,也许还没有考虑”,作者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哪些?(6分)

7.[解析]找到画线句所处语段,作者先亮明观点“意识不强,也许还没有考虑。”后面

进行原因分析,锁定第三自然段,然后对句子逐一进行概括,分为三点作答即可。

[答案]①认为我国的民族文化落后、陈旧,怀疑其输出价值和竞争能力。②可能不熟谙

西方的心理和行情,不太明白东西方文化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互为补充。③妄自菲薄,

没有认识到中国文化内容丰富。

8.“'拿来主义'是我们所要提倡的,‘拿去主义'也是我们所要强调的。”结合全

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认为我们要强调“拿去主义”。(6分)

8.[解析]文章结尾处句子收束全文,所以要从整体考虑概括段落大意,而原因往往分为

内因和外因,从两个角度考虑问题,第二段时于“拿去”的意识不强根本原因在于认识不

清,找到“双向流程”这个点。第三段作者强调中西方文化可以互鉴,即可归纳出第二

点。综合最后三段强调“拿去主义”对中国当代文化的促进作用,综合概括,意思对即

可。

[答案]①文化交流是双向流程的关系,不能只是“拿来”。②东西方文化各有所长,各

有所短。在中国文化中,有许多值得西方人“拿去”的东西。我们不能妄自菲薄。③中国

当代文化艺术虽有成就,但与西方相比发展较慢,提倡“拿去主义”有助于中国的文学

家、艺术家、文化人艰苦努力,创造出新的文化成果,促进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糅

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

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跋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

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

珪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鹫■马十驾,功在不

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9.下列语句分别编成四组,全都是正面鼓励学习的一项是(3分)

①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③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④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⑤锲而舍之,朽木不折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

A.①③④⑤B.①②③⑥C.②③⑤⑥D.②③④⑤

9.(3分)B【解析】④⑤是从反面来论述的,排除④⑤即可。

10.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取之于蓝而青建蓝②此非孟德之困二周郎者乎

B.①故木受绳则_直②醉则—更相枕以卧

C.①吾尝终日巫_思矣②人非生而知之者

D.①蛟龙生遂②犹且从师而问卷

10.(3分)B(“则”都是就的意思)

n.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荀子以为人的道德、知识和才能不是先天生成的,是后天学习获得的,如木要改

才能成为“中规”的轮,金要“就砺”才能锋利。

B.荀子认为,君子的天赋与常人没有什么不同,主要是他们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

的不足,如“登高而招”“顺风而呼”一样。

C.荀子强调学习要有方法,如果只注重积累而不注重总结,后患无穷,如“积土成

山”

便会有风雨来临,“积水成渊”便会有蛟龙出现。

D.文章以“学不可以已”为中心论点,论述了学习的意义是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习的作用为弥补不足;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在于积累、坚持和专一。

11.C【解析】“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不是“后患无穷”的表现。

1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5分)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5分)

12.(10分)

1.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博学”“参省”“知明”各1分,句意2分)

2.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向上可以吃到黄土,向下可以饮到泉水,这是用心

专一的缘故。(“利”“一”“倒装句式”各1分,句意2分)

(二)古代诗文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3〜15题。

送上人①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英买沃洲山②,时人已知处。

送崔九®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注释】:①上人:对僧人的尊称。②沃洲山:相传为晋代高僧支遁放鹤养马处。

③崔九早年与裴迪、王维隐居唱和,后来出仕为官,但不久即去官归隐。这首诗为送

崔九归终南山而作。

13.裴诗使用的典故源自(人名)的(作品名)。(2分)

13.(2分)陶渊明《桃花源记》

14.下列对于这两首诗的解说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诗中一个“将”字,表达了作者想同友人一起隐逸山林的心情。

B.刘诗风趣诙谐,意蕴深厚,妙趣横生,言语间颇有调侃的味道。

C.“归山深浅去”意为友人深一脚浅一脚,归山之路充满困难。

D.两首诗都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看似平淡,其实含意颇为深远。

14.(3分)B(A“将”是携带,带领的意思;C“归山深浅去”是指归隐山林无论到山的

深处或浅处;D两首诗都使用了比喻的手法错。)

15.这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

15.(6分)同:都有对友人的真挚劝谕,对当时借假隐沽名钓誉的厌恶和批判。异:刘

诗还有对友人孤高的称赞,裴诗则有对官场生活的厌恶情绪。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篇》指出:“,。”这与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

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是相同的。

(2)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

。”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

重要性。

(3)《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就

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16.(6分,每题1分)(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

无惑也难矣(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地坛离我家很近,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缘分: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

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

见自己的身影。我时常到那古园里去,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这古园的

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譬如祭坛石门中

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

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

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①。味道不能写只能

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

的全部情感和意蕴。如果以一天中的时间来对应四季,当然春天是早晨,夏天是中午,秋

天是黄昏,冬天是夜晚。②,我想春天应该是小号,夏天是定音鼓,秋天是大提琴,

冬天是圆号和长笛。如果以声响来对应四季,那么,春天是祭坛上空漂浮着的鸽子的哨

音,夏天是冗长的蝉歌和杨树叶子哗啦啦地对蝉歌的取笑,秋天是古殿檐头的风铃响,冬

天是啄木鸟随意而空旷的啄木声。因为这园子,我常感恩于自己的命运。

17.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A.排比、比喻、拟人B.对偶、比喻、排比

c.对偶、借代、排比D.排比、借代、夸张

17.A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仿佛我就是为了等这古园,等这历经沧桑的四百多

年的古园。”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18.原文运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突出了我与古园的缘分。(1分)强调了古园对我的

影响之大之深,古园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时间的永恒、饱经风霜的生命价值、历经

磨难但不屈服于磨难的精神意义。(或者说看到了时间、窥看心魂、感恩命运)(2

分)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19.①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是很难言说的;味道是可以感悟的)②如果以乐器来对

应四季

20.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

确流畅。(4分)

①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②《我和我的祖

国》《攀登者》《中国机长》等影片通过有道德、有温度、有筋骨的故事,③塑造和反映

了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我,④深受广大观众所欢迎,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⑤不仅三

部影片为新中国70华诞营造了热烈浓郁的文化氛围,⑥也进一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