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凤阳县十校联考八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1)人们常说柔情似水。水,引发诸多遐想,牵动无尽情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高山飞泉,直冲江面,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赞美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滚滚江水牵动着诗人不绝如缕的思乡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水面如镜,船动不觉,泛舟湖上,尽享悠闲惬意之情。(2)数千年来,中国文化积累了丰富而深厚的修身理念。孟子认为:“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之谓大丈夫。”曹操在《龟虽寿》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明他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答案】①悬泉瀑布②飞漱其间③仍怜故乡水④万里送行舟⑤无风水面琉璃滑⑥不觉船移⑦贫贱不能移⑧威武不能屈⑨老骥伏枥⑩.志在千里【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本题需要注意“悬、漱、琉璃、骥、枥”这几个字词的书写。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铜陵,因铜得名,yuán铜而兴,素称“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这里采冶铜的历史始于商周,盛于汉唐,至今3000多年仍绵廷不断。西汉唯一的“铜官”、六朝著名的“梅埂冶”、唐宋时期的“铜官场”“利国监”等历代重要的官方采冶机构均设于此。新中国成立后,第一炉铜水、第一块铜锭均出自铜陵,第一个铜工业基地也建于铜陵。铜产业成为铜陵最具特色的优势产业,铜陵特色优势文化产业,就是依托传统产业发展起来的。(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下画线的字注音。铜陵()yuán()铜而兴采冶()(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3)文中“素称”中的“素”的意思是______,“盛于汉唐”中的“盛”的意思是______(4)请将文中的画线句子改为反问句。【答案】(1)①líng②缘③yĕ(2)①绵廷不断②绵延不断(3)①向来、一向②兴盛、繁盛(4)示例:铜陵特色优势文化产业,难道不是依托传统产业发展起来的吗?【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陵——líng。铜陵:地名,指铜陵市,安徽省辖地级市;yuán——缘:因;冶——yĕ。采冶:开采熔炼(金属)。【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字形。绵廷不断——绵延不断: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观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地出现,连续不断。【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素称:一向、一直被称为。素:向来、一向;盛于汉唐:比汉朝、唐朝都兴盛。盛:兴盛、繁盛。【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句式转换。本句子为陈述句改反问句。反问句是用问句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句中表示意思确定的“就是”可以换成反问句的标志词“难道不是”,然后再在结尾加上“吗”即可,故改句为:铜陵特色优势文化产业,难道不是依托传统产业发展起来的吗?课外阅读积累。3.好孩子,我真该夸奖你几句才好。回想五一年四月刚从昆明回沪的时期,你真是从低洼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从此注意整个的修养,将来一定能攀登峰顶。——这段话出自《_______》,文中“你”是________。【答案】①傅雷家书②傅聪【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名著识记。根据“好孩子,我真该夸奖你几句才好”“希望你从此注意整个修养,将来一定能攀登峰顶”的内容可知,本段话选择《傅雷家书》中一九五四年除夕,傅雷对儿子傅聪演奏的作品精细客观的分析以及对他的夸赞、鼓励与希望。《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儿子傅聪的书信,它是傅雷思想的折射,体现了作为父亲的他对儿子苦心孤诣的教导。《傅雷家书》这本书中无处不体现浓浓的父爱。或许每个父亲对自己的孩子都疼爱有加,但是,傅雷在疼爱孩子的同时,也不忘对他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等全方面的教育。4.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的小说《苏菲的世界》中一开篇写道,14岁女孩苏菲有一天放学回家,收到一封神秘的来信,信上只有一句话,这句话是()A.你从哪里来? B.世界从何而来? C.你是谁? D.你怎么办?【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识记。《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创作的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长篇小说,它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在第一章“伊甸园——在某个时刻事物必然从无到有”中写道苏菲随手把门带上后,便拆开了信封。里面只有一小张约莫跟信封一样大小的纸,上面写着:你是谁?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没有问候的话,也没有回信地址,只有这三个字,后面是一个大大的问号;故选C。5.自2018年起,国家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学校准备开展了解“中国农民丰收节”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活动任务。(1)下面是一位八年级同学写的《丰收节里乡村游》作文片段,请你帮助修改欢庆丰收节,乡村做主场,农民当主角,农村喜洋洋。在我家乡的现代农业科技生态园里,水稻现代农业园区的稻田地里,【甲】稻田颗粒饱满,稻穗一片金黄,丰收节庆祝大会的舞台就搭建在此。【乙】地头,崭新的收割机一字排开,农机手为即将开始的农民开镰大赛做最后的准备。随着一声令下,鞭炮齐鸣,锣鼓阵阵,一台台收割机在田地里奔驰穿梭,转瞬间就将沉甸甸的稻穗揽入怀中,切割、脱粒、装车一气呵成。①【甲】句画线句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②【乙】画线句有成分残缺的语病,应在“____”后添加“____”(2)图是“中国农民丰收节”主题标识,请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向别人介绍图案画面,并说明其寓意。(3)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标语,只有上半句,以下是其同桌给出的下半句。请你根据自己的体会和理解,帮她选择妥当的一句。()设立农民丰收节,___________A.尊敬亿万老农民 B.致敬乡村劳动者 C.致富乡村带头人 D.向新农村人致敬【答案】(1)①稻穗颗粒饱满,稻田一片金黄②农机手③正在(2)示例:麦穗是我国农业的主要代表元素,象征着丰收。标志中间由麦穗演变成“丰”字,造型端庄稳重,识别性强,紧贴丰收节主题,直观表达出庆丰收的喜悦和对“丰收”的憧憬。组成“丰”字的三条线由麦芒演变而成,形成放射状的弧线,给人一种传播感,意在体现“中国农民丰收节”传承农耕文明的重要作用,体现崇农重农的价值理念。(3)B【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①题干提示“搭配不当”,结合甲句可知,“稻田颗粒饱满,稻穗一片金黄”中心语和修饰语搭配不当,“颗粒饱满”应修饰“稻穗”,“一片金黄”应修饰“稻田”,故修改为:稻穗颗粒饱满,稻田一片金黄;②题干提示“成分残缺”,根据乙句可知,农机手为大赛做准备缺少必要的修饰语,前文提到舞台已经搭建好了,所以农机手们的准备也需立马进行,所以应在“农机手”后面加上“正在”,用来修饰“做”,故改句为:农机手正在为即将开始的农民开镰大赛做最后的准备。【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图片整体是正方形,底色是红色,中间的图案类似于麦穗,也像一个变形的“丰”字,颜色为黄色,麦穗颗粒饱满,进而演变成“丰”字,都能体现人们对丰收的企盼。该标识运用人们熟知的麦穗作为主要设计元素,整体简洁大气,向社会公众展示了丰收节的鲜明特征和重大意义,在分析的时候可根据图案的代表意义和颜色进行联想。颜色由中国红和丰收黄组成,是农民和丰收最直观的体现。字体采用隶书,隶书起源于战国,字体清秀富有艺术性,笔法挺进,秀美庄重,活泼大方,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传统文化有机融入现代生活的一种契机与自然而然。春种秋收,春华秋实,一年的辛勤耕耘,金秋时节硕果累累,最能体现出丰收的喜悦。徽标的设计意在体现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极大地调动了起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了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可以展示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同时也展现了中国自古以来以农为本的传统。【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对联的衔接。注意对联的特点: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应、节奏相合、平仄相协、内容相关。根据题干活动可知,此对联需要表现农民丰收节的意义,所以对联的上下来需要语义相关,共同反映一个主题,再根据上联中“设立”是一个动词,下联则可选择动词“致敬”与之相对,“农民”是名词,故下联应选对应的名词“乡村”,“丰收节”与“劳动者”相对,并且“农民丰收节”和“乡村劳动者”都是偏正短语,符合对联要求,故下联为:致敬乡村劳动者;故选B。二、阅读(55分)【一】(1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分别回答问题。“灯王”善创新巧手制龙灯殷骁本崔艳①黄山市黄山区太平湖畔的村民们,逢年过节会舞龙灯来祈盼风调雨顺。相传,这一民俗起源于唐朝初期,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一支龙灯队约28人组成,龙灯一般十一节或者十三节,分单龙和双龙两种形式。②“舞龙的套路包括双龙出水、双龙戏珠、双挖门、内盘珠、外盘珠、龙翻身等;技法有滚花、穿花、跪舞、睡舞;打击乐的锣鼓点有走马锣鼓、急急风、紧锤、阴锣、四击头等,唢呐的吹奏曲牌一般有大开门、双飞蝴蝶等,伴奏的曲牌和锣鼓往往配合着表演的变化而变化……”说起舞龙灯,当地人称“灯王”的太平湖镇二都村村民吴永生便滔滔不绝。老吴擅长制作龙灯,并敢于创新,是黄山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平湖龙灯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③【甲】吴永生从小就和篾匠出身的父亲学会了编制日用品,后来渐渐迷上了扎制龙灯。【乙】一次过年时,看到父亲在扎制龙灯,吴永生十分着迷,就跟着学习技法。【丙】太平湖龙灯以竹篾为原材料,最难做的是“龙头”:“龙头”对竹篾的韧性要求极高,篾太硬就容易断;太软,又不够美观,手感的把握非常重要。【丁】一开始,吴永生总是在这一环节失败,“耗时很久,就差最后一步,没想到竹篾断了,那真让人绝望!”【戊】好在他锲而不舍,加上父亲的手把手指导,经历了一年多的时间,吴永生终于学会了娴熟地“扎龙头”。④精益求精的吴永生觉得,按传统技艺做出的“龙头”缺了一点灵气。为此,他尝试对竹篾低温火烤,在合适温度下烤过的竹篾富有弹性,“龙头”制作难度随之降低,成功率大幅提升。同时,“龙身”也得以造型饱满、更加美观。心灵手巧的吴永生“一不做二不休”,继续开拓创新:他为“龙嘴”添加了一个竹篾机关,使其在舞动时可以自由闭合;将“龙尾”由单圈变作三圈,这样更饱满、更长;为了让“龙身”的色彩更鲜艳,美术零基础的吴永生特意花了两年学习绘画。一番精雕细琢之后,吴氏龙灯舞起来更加“活龙活现”。⑤“龙灯只有舞起来才有生命,光会做、不会舞也不行。”多才多艺的吴永生,再一次自我突破,学会了舞龙灯。精致的龙灯伴随着铿锵喜庆的锣鼓声,在太平湖畔英姿飒爽地舞起来,这是他最开心的时刻,他也会自告奋勇地参与进来,和大家一起叫着、笑着,充满希望地迎接新年新气象。⑥如今,年事渐高的吴永生正着手培养孙子做龙灯。也许在不久以后,吴家新一代“灯王”还能把龙灯制作技艺推向新的高峰,太平湖畔舞龙灯的习俗也必将代代相传。(选自《安徽日报》2018年9月7日,略有改动)6.给文章第③节划分层次,正确的应该是()A.【甲】【乙】//【丙】【丁】【戊】B.【甲】//【乙】【丙】【丁】//【戊】C.【甲】【乙】【丙】//【丁】【戊】D.【甲】//【乙】【丙】//【丁】【戊】7.第②段写了什么内容?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8.文章第④段“为此”的“此”指什么?9.为了让龙灯舞起来更加“活龙活现”,吴永生做了哪些“精雕细琢”?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10.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吴永生身上有哪些品质或优点值得我们学习。【答案】6.B7.文章第②段向我们介绍了舞龙的“套路”“技法”和伴奏的锣鼓点及曲牌,以及太平湖龙灯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吴永生;结构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的舞龙灯,并引出下文对吴永生的描写。8.按传统技艺做出的“龙头”缺了一点灵气。9.①改进龙头制作工艺,降低难度,提高成功率。②让“龙身”造型饱满、更加美观。③为“龙嘴”添加竹篾机关,可以自由闭合。④将“龙尾”由单圈变作三圈,更饱满更长。⑤自学绘画,并为“龙身”上彩,让“龙身”的色彩更鲜艳。10.①锲而不舍;为了学好扎龙灯,在“扎龙头”这一环节吴永生总是失败,他锲而不舍,经历了一年多的时间,最终学会了娴熟地“扎龙头”;②精益求精;吴永生为了让龙灯舞起来更加“活龙活现”,改良了很多传统技艺;③心灵手巧;吴永生为“龙嘴”添加了一个竹篾机关,使其在舞动时可以自由闭合;将“龙尾”由单圈变作三圈,这样更饱满、更长;④多才多艺;吴永生为了扎龙灯,不仅自学了绘画,而且还学会了舞龙灯。【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层次划分。甲:总写吴永生从小就学会用竹篾编日用品,后来迷上了扎龙灯;乙:回忆一次过年,吴永生跟着父亲学扎龙灯;丙:介绍龙灯制作难度极高的龙头及其对竹篾的要求;丁:讲述吴永生在制作龙头这一块屡遭失败;戊:讲述吴永生经过努力,终于学会扎龙头;根据以上内容可知,甲句式是概述,乙丙丁讲述吴永生学扎龙头的过程,戊交代学龙灯的结果,所以层次划分为:【甲】//【乙】【丙】【丁】//【戊】;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句段作用。内容:根据第②段“舞龙的套路包括双龙出水……”“技法有滚花、穿花……”“打击乐的锣鼓点有走马锣鼓……”“唢呐的吹奏曲牌一般有大开门……”“当地人称‘灯王’的太平湖镇二都村村民吴永生便滔滔不绝……太平湖龙灯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可知,本段主要介绍了舞龙的“套路”“技法”“唢呐的吹奏曲牌”以及太平湖龙灯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吴永生。作用:根据第①段“逢年过节会舞龙灯来祈盼风调雨顺。相传,这一民俗起源于唐朝初期”第③段“吴永生从小就和篾匠出身的父亲学会了编制日用品,后来渐渐迷上了扎制龙灯”可知,本段前部分内容和上文的舞龙相关,后部分介绍到吴永生,和后文相关,故本段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文对舞龙这一民俗的介绍,引出下文对吴永生的介绍。【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为此”定位到文章第④段句子“为此,他尝试对竹篾低温火烤”,根据前文“精益求精的吴永生觉得,按传统技艺做出的‘龙头’缺了一点灵气。为此,他尝试对竹篾低温火烤”,可知“为此”的“此”是指按传统技艺做出的“龙头”缺了一点灵气。【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信息筛选。根据文章第④段“为此,他尝试对竹篾低温火烤,在合适温度下烤过的竹篾富有弹性,‘龙头’制作难度随之降低,成功率大幅提升”可知,吴永生改进了“龙头”的制作工艺,降低了难度,提高了成功率;根据文章第④段“同时,‘龙身’也得以造型饱满、更加美观”可知,改进“龙身”,让其造型更加饱满、美观;根据文章第④段“他为‘龙嘴’添加了一个竹篾机关,使其在舞动时可以自由闭合”可知,吴永生为“龙嘴”增加机关,可以自由闭合;根据文章第④段“将‘龙尾’由单圈变作三圈,这样更饱满、更长”可知,吴永生将“龙尾”由单圈变三圈,更饱满、更长;根据文章第④段“为了让‘龙身’的色彩更鲜艳,美术零基础的吴永生特意花了两年学习绘画。一番精雕细琢之后,吴氏龙灯舞起来更加‘活龙活现’”可知,吴永生自学绘画,给“龙身”上色,让“龙身”的色彩更鲜艳。【10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根据第③段“一开始,吴永生总是在这一环节失败,‘耗时很久,就差最后一步,没想到竹篾断了,那真让人绝望!’好在他锲而不舍,加上父亲的手把手指导,经历了一年多的时间,吴永生终于学会了娴熟地‘扎龙头’。”可知,吴永生在面对多次失败之后依然锲而不舍地学习研究,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锲而不舍、有恒心、有毅力的人;根据第④段“精益求精的吴永生觉得,按传统技艺做出的‘龙头’缺了一点灵气。为此……吴氏龙灯舞起来更加‘活龙活现’”可知,吴永生为了让龙灯舞起来更“活龙活现”,对“龙头”、“龙嘴”、“龙身”、“龙尾”都进行了改进,并且自学绘画给“龙身”上色,可见吴永生是一个精益求精的人;根据第④段“他为‘龙嘴’添加了一个竹篾机关,使其在舞动时可以自由闭合;将‘龙尾’由单圈变作三圈,这样更饱满、更长”可知,吴永生在原来的龙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创新,让龙灯舞起来更加“活龙活现”,可见吴永生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根据第④段“为了让‘龙身’的色彩更鲜艳,美术零基础的吴永生特意花了两年学习绘画”第⑤段“‘龙灯只有舞起来才有生命,光会做、不会舞也不行。’多才多艺的吴永生,再一次自我突破,学会了舞龙灯”可知,吴永生不仅自小就从父亲那里学会了扎龙灯,还会改进龙灯,会舞龙灯,还自学绘画给“龙身”上色,可见吴永生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二】(21分)鱼的路傅菲①稀树草原的角马迁徙,阿拉斯加的鲑鱼洄游,喜马拉雅山脉的蓑羽鹤迁徙,是动物界的三篇悲壮史诗。角马的路在蹄下。鲑鱼的路在身子的扭动里。蓑羽鹤的路在翅膀的颤动中。②每一条路,都不平坦。③在水库里,在江河里,我们看见鱼在悠游,总觉得鱼活得自由自在,像隐居之人。第一次知道鱼活得艰难,是在信江茶亭水坝。④水坝高20余米,用于蓄水、灌溉、发电。水坝边有水电站附属用房,开着一家小餐馆,以吃信江野生鱼为招牌,生意火爆。十余年前的四月,我去吃过一次。正是傍晚,夕阳欲坠,河风习习,我见几个村民扛着竹杈往对岸的泄洪口走去,竹杈上用麻绳挂着铁钩,说是到坝底下钩鱼,一个晚上可以钩上百斤呢。原来,鱼开始洄游了,往泄洪口跳,跳得筋疲力尽了,便会浮在水面。⑤为什么不给鱼留一条水道,让鱼游上来产卵呢。开餐馆的人说,那是鱼道,建一条鱼道要好几百万元,谁舍得投入这么多钱?我说,怪不得信江里的鳜鱼和河鳗,几乎绝迹了,无法洄游就无法产卵。信江特有的鱼种,如莿耙鱼、白鳞上军鱼、信江鳗、汪公头,都难得一见了,这是否与无鱼道有关呢?不得而知。⑥供鱼类洄游通过水闸或坝的人工水槽,叫鱼道。鱼类的上溯习性,如雨燕逆风而飞。真正见识鱼道,是在峡江水利枢纽工程。该工程地处赣江中游峡江老县城巴邱镇。今年初夏,我被它的鱼道惊呆了。鱼道位于从上游而下的右岸,由进口、槽身、出口和诱鱼补水系统组成。鱼道按结构形式,分池式鱼道和槽式鱼道两类。峡江鱼道设计人员结合工程地形条件及下游水位变化范围大等特点,采取了“横隔板式”的竖缝式鱼道过鱼设施设计,既保证了春夏过鱼季节鱼类溯游繁衍的需要,又兼顾了其他季节的过鱼需要。槽身横断面为矩形,用隔板将水槽上、下游的水位差分成若干个小的梯级,板上设有过鱼孔。鱼道全长1600米,宽3米,总落差12米。⑦站在坝底往上看,鱼道像鱼类的长城。每年四月,鄱阳湖的洄游鱼千里迢迢溯水而上,游过鱼道到赣江上游孵卵。⑧水的路,就是鱼的路。水依河床流淌,河床会曲折蜿蜒,也会起伏跌宕。【甲】河床有多跌宕,鱼的路就有多艰险。站在鱼道边的观察台上,我又想起茶亭水坝的泄洪口。【乙】当时,我随钩鱼的村民去看鱼跳闸口。信江奔泻而下,哗哗水声震耳欲聋,喷出的水花有几十米远,水珠跳溅。【丙】坝底的岩石如刀削般嶙峋。十几斤重的草鱼迎着水花往上跳,被水冲刷下来,继续跳。有的鱼,落在岩石上,鱼身断裂。跳得筋疲力尽的鱼,浮在漩涡里,被村民用钩子钩走。鱼的路被切断,它的生命也行将终止。【丁】鱼在回家的路上,却有着赴死的决心。⑨天空中若没有了鸟的路,还叫天空吗?江河中若没有了鱼的路,还叫江河吗?⑩给鱼留下一条顺畅的路吧。江河不仅仅哺育麦子稻谷,野草杂木,还要养育和繁衍水中生灵。给鱼留有路,便是懂得生命的价值,懂得江河的伦理,是在给生命布道。(《光明日报》2018年08月24日15版)11.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任何生命的旅程,都是单向的,其残酷在于不可轮转。A.【甲】 B.【乙】 C.【丙】 D.【丁】12.文章题为“鱼的路”,开篇却从“角马迁徙,鲑鱼洄游,蓑羽鹤迁徙”“动物界的三篇悲壮史诗”写起,有什么好处?13.“鱼道”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14.文章第⑦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15.试分析文章结尾段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谈谈给你的启示。【答案】11.D12.鱼在水中游,它的路什么样,一般人不熟悉。而“角马迁徙,鲑鱼洄游,蓑羽鹤迁徙”,这动物界的三大悲壮史诗,很多人早已在电视上见识过,由此引入正文——对鱼的路进行介绍,容易为一般读者理解。同时,用动物界的三大悲壮史诗来对比“鱼的路”,突出鱼的路一点也不必三大悲壮史诗逊色,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3.供鱼类洄游通过水闸或坝的人工水槽。14.比喻。把“鱼道”比作“长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鱼道的落差大,突出了鱼儿经过鱼道的艰难。15.含义:每一个生命都是值得敬畏,江河不仅仅是人的江河,也是其他生物的江河,众生平等。我们应敬畏生命,敬畏生命便是敬畏自然,也是在爱护我们自己。启示示例:追逐利益,谋求发展,不能忘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地球上其他生命的敬畏,否则,当地球上生命逐渐消失殆尽,最后一定会带来人类自身的灭亡。【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语句衔接。【甲】讲述鱼路艰险让作者想起茶亭水坝的泄洪口;【乙】写信江水势浩大;【丙】写坝底岩石嶙峋,鱼越不过坝,鱼路就会终结;【丁】写鱼带着赴死的决心走上回家之路。摘出的句子讲述了是生命旅程是单向的,不可轮转,所以鱼路艰难的时候鱼也不会倒回去,它们会一往无前,所以是抱着赴死的决心走上回家之路,所以该句子适合放在【丁】处;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根据第③段“在水库里,在江河里,我们看见鱼在悠游,总觉得鱼活得自由自在”可知,我们觉得鱼活得自由自在,不曾想过鱼也有它的路,文章从“角马迁徙,鲑鱼洄游,蓑羽鹤迁徙”这三类熟悉的动物的路写起,是为了更好地过渡到鱼路的介绍,便于读者理解;根据第①段“稀树草原的角马迁徙,阿拉斯加的鲑鱼洄游,喜马拉雅山脉的蓑羽鹤迁徙,是动物界的三篇悲壮史诗”第⑧段“十几斤重的草鱼迎着水花往上跳,被水冲刷下来,继续跳。有的鱼,落在岩石上,鱼身断裂。跳得筋疲力尽的鱼,浮在漩涡里,被村民用钩子钩走”“鱼在回家的路上,却有着赴死的决心”可知,这三类动物的迁徙之路十分悲壮,但是鱼路同样充满坎坷,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用这三类动物的迁徙之路来衬托鱼路艰难,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1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信息筛选。注意用原文回答。根据文章第⑥段“供鱼类洄游通过水闸或坝的人工水槽,叫鱼道”可知,鱼道是指:供鱼类洄游通过水闸或坝的人工水槽。【14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修辞。画线句中“鱼道像鱼类的长城”可知,把“鱼道”比作“长城”,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长城建在起起伏伏的山峦上,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一路上非常的坎坷,作者以此作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鱼道的落差大,鱼儿要越鱼道的艰难,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切断鱼路。【15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结尾段中“江河不仅仅哺育麦子稻谷,野草杂木,还要养育和繁衍水中生灵”可知,江河不仅要哺育庄稼,也要养育生活在水中的其他生物,人们不能一味地从江河里索取,也要考虑到江河里的生态环境;“懂得生命的价值,懂得江河的伦理”意思是给鱼建条鱼道,给所有的水生物建一条繁衍生息的生命之道,让它们能够繁衍生息,维护水域的生态平衡,这就是对水生物生命价值的尊重,如果某一水生物灭绝了,那么就会发生一些连锁反应,影响自然生态,最终也会影响人类的生存,这是“江河的伦理”,所以尊重这些生命,善待这些生命,就是善待带自然,就是善待人类自身,这就是“在给生命布道”。据此分析作答即可。启示示例:保护自然生态就是保护人类自身。要与自然和平共处,不能一味地从自然索取,在开发的同时,要保护生态平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不能因为人类无休止的欲望而毁掉了人类自身。【三】(15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③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注】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畚锸【běnchā】:箕畚铁锹。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一堵。16.解释加点词的意思。(1)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____(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____(3)轼诣武卫营________________(4)卒全其城________________17.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1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荐交横,盖竹柏影也。(2)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19.【乙】文记述了苏轼率领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答案】16.①一起②只是③到④保全17.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18.(1)院子中如同积满了水一样空明澄澈,水中水藻交错纵横,原来都是竹柏的影子。(2)有钱人都出逃,普通老百姓就全动摇了,我还与谁一起守城?19.临危不乱,公而忘私,身先士卒,有勇有谋的品质。【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句意:(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相与:一起;(2)句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但:只是;(3)句意:苏轼到武卫营去。诣:到;(4)句意:终于保全了徐州城。全:保全。【1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句意: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你们虽然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效力。“河将害城”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事急矣”是一个主谓句,二者都是独立的句子,中间应断开;“虽”是连词,引出下文的叙述,故“虽”和“矣”之间应断开;故断句为: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1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注意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字词:本句是一个省略句,应为“庭下(月光)如积水空明”;空明:形容水的澄澈;交横:交错纵横;盖:大概是;(2)重点字词:皆:都;“吾谁与守”是倒装句,应为“吾与谁守”。【1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乙文中从“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等句子中可以看出苏轼不躲避洪水,率领士卒修筑长堤,天天住在堤上,由此可见苏轼是一个忠于职守、身先士卒、爱护百姓的人,对自己的工作尽职尽责,勤于政事。【点睛】参考译文:【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射进来,(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交错纵横,大概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乙】苏轼调任徐州。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洪水在梁山泊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水不断上涨不久就要泄进城里,城墙即将被冲毁,城里的富人争着逃出城去避难。苏轼说:“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谁和我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就不会让决堤的水毁了城墙。”于是将富人们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去,把卒长叫出来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你们虽然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效力。”卒长说:“太守您尚且不逃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应该为您效力。”于是卒长率领他的士兵拿着畚锸出营,修筑东南方向的长堤,堤坝从戏马台起,末尾与城墙相连。苏轼天天住在城上,即使经过家门也不入,派官吏们分别在城墙各处守卫,终于保卫了徐州城。他又请求调发当年的役人增筑旧城,又用木筑堤岸,以防水第二次来。朝廷同意他的做法。三、写作(55分)20.请以“记忆中的______”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文章。【提示与要求】(1)请自主选择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4)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答案】例文:记忆中的温暖六月的夏日,本应该在家里享受16度的清凉,但我却不得不骑车帮妈妈去买东西。太阳无情地炙烤大地,地面似乎已发烫,柳条也无精打采,有气无力地将自己耷拉下来。一股股热浪不停朝我袭来,不一会儿,便彻底被这颗火球击败。我努力寻找沿路中的“清凉站”,希望可以得到一丝慰藉,但现实总是残酷的,不仅没有卖冰棍的,街道上还满是行人,使到达集市的时间延长了许多。路上的行人纷纷加快了行走的步伐,我本想急速前行,可只要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地产合作协议合同范本
- 个人消费贷款合同协议书
-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四上】第六单元习作记一次游戏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电信KPI培训》课件
- 发酵型含乳饮料项目招商计划书
- 年产xx电缆接头项目建议书
- 曲拉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年产xxx洗地粉项目投资分析报告
- 年产xxx防爆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
-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第五单元全套
- 新高考选科-专业解读课件
- 九种体质调理课件
- 一年级上学期期中家长会(语文老师)
- 口腔急诊处理课件
-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8课《美丽文字 民族瑰宝》优质课件
- 白鹭学情分析方案五年级语文
- 四川省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定额
- 农民工子弟校家校共育问题探究
- 很全的化妆基础知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