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拿来主义》教案
目的
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等方法把深奥的抽象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论证艺术;体
会鲁迅杂文的语言特点。
2.学习本文,认清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批判地继承,并能运用正确的观点解释一些
实际问题。
重点与难点
1.理解当今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性。2.学会分析当今中外文化交流的现象。
3.体会鲁迅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国著名作家冯骥才,他出访法国时,曾有一件趣事,同学们知道吗?(略作停顿说)在
一次访法欢迎宴会上,其中一位外国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
级的东西,你们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冯先生,会怎样回答呢?冯先
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冯先生说话的意思是什么?(我
们学习资本主义先进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冯先生说话时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
冯先生运用比喻的妙处就在于用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出深刻的道理,这就叫做作家!
而作为语言大师的鲁迅先生也是一位善用比喻的高手。今天,我们学习的《拿来主义》正是这
样一篇课文。”
二、作家作品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
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德徨》
和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
《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杂文特点:杂文,现代散文的一种,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杂文:议论性、形象性(文艺性
议论文)、现实性。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偏重于议论,也可以叙事,一般篇幅短小精悍,言辞
犀得。
三、写作背景
文为时而作,这篇文章写作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现实针对性,那么鲁迅先生是在怎样的
情况下写这篇文章的。
1.本文写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四日。“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把魔爪伸向华北,蒋
介石反动统治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出卖民族利益,讨好帝国主义,从政
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肆意践踏我国
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外,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反动政府和帝
国主义互相勾结,一个“送去”,一个“送来”,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落后,各帝国主义不断输入鸦片、枪炮、香粉、
电影及各种小东西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因而使清醒的青年们对于外来的东西“发生了
恐怖”,产生了一种盲目排外的思想,不能正确对待外国的东西。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
论如何对待“文学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
鲁迅感到,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同时革命内
部在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相当混乱的观点。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写了《拿来主义》
一文,揭露了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反动派的卖国罪行,阐明了无产阶级正确中外文化遗产的基
本观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本文写于上世纪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30年代,国民党反动政府为推行政治上的卖国主义政
策,在文化政策及其活动上,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作“洋奴”,极力鼓吹“全盘西化”,
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在革命阵营中,一些同志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
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观念。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先生以马列主义学说为指导,凭
借自己丰富的知识和建设新文化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杂文,回答了如何对待
外国文化遗产(也包括民族文化遗产)的立场、态度和方法问题,并富有创新意义地命名为“拿
来主义”。这一主张后来成为中国无产阶级对待文化遗产的代名词,普遍采用至今。
《拿来主义》最初发表于1934年6月7日《中华日报》副刊《动向》,署名霍冲,后由作
者编入《且介亭杂文》。“且”是“租”的右半,"介”是"界”的下半,“且介亭”即半租
界的廓。作者当时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被称为“半租界的地方”
四、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情况。
礼尚往来(shdng;崇尚,重视)。自诩(xu;夸耀,说大话;自我夸耀。)
残羹(geng)冷炙(zhi):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
冠冕(gudnmian)古代帝王、高官的礼帽,引申为体面。
玄(xudn)虚: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手段。蹩(bi6)进:躲躲闪闪在走进。
孱(cdn)头:懦弱无能的人。
五、解题
“你认为‘主义’什么意思?”(1、理论主张2、思想作风3、一定的社会制度),课文中
主义就是思想,就是主张。而“拿来”就是一个动作,口语化动词一文化遗产〈历史〉,'主义’
是一个庄重严肃的词,两者放在一起,按常规不协调,但正好体现了鲁迅寓庄于谐的语言风格。
“拿来主义”是鲁迅独创的名词,由此再衍生出“送去主义”、“送来主义”等。修辞上称
为仿词格。如“人道主义一一狗道主义”、“文化团体一一武化团体”
作者以“拿来主义”为题,也就意味着要论述两个问题:
"为什么要‘拿来和“什么是‘拿来
整体感知课文(快速默读课文)
1.思考:“拿来”的观点是在哪一个自然段提出来的,是从哪一个自然段开始阐述的?
明确:第2自然段点到“拿来”后,第5、6自然段再次点到,直到第7自然段,才开始正面阐述“拿
来主义”这一主张。
2.思考:课文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什么?和“拿来主义”有什么关系?
明确:课文前半部分主要批判“送去主义”,为正面提出“拿来主义”作铺垫。
段落划分
第一层(1-4)论述“为什么要‘拿来(先破后立)。着重批判“送去主义”,并揭露、谴责
国民党政府在学术与文艺方面(“学艺”)媚外卖国的行为。
第二层(5-9)论述“什么是‘拿来阐明"拿来主义”的内涵,批判在接受外来文化和传
统文化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说明:(1-4)论述“为什么要‘拿来'",作者并不是从正面论述,也就是说不是通过论述“拿
来”的好处,提出“拿来主义”。这是一种先破后立的观点,也就是数学证明题里常运用到的“反
证法”,通过否定错误观点来确立正确观点。)
第10段则总结上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
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
五、分析第一部分:
(-)文章主张“拿来主义”,却不从“拿来主义”写起,而是从“闭关主义”、“送去主义”
写起,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先破后立的写法。先破“送去主义”,再立“拿来主义”。“拿来主义”是针对“送去主
义”提出来的。“送去主义”与清朝历代统治者所奉行的“闭关主义”是一脉相承的,一个是“排
外”,一个是“媚外”,形式虽不同,裨却一样反动。这样写从历史根源上揭示出“送去主义”
的反动本质,使“拿来主义”立得牢固坚实,从而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二)具体分析第一段
1、“闭关主义”指清政府奉行的闭关自守政策。不与其他任何国家有任何的效。这是一种盲目
排外的政策,不利于国家的发展。
“枪炮打破了大门”是指鸦片战争。
“碰了一串钉子”指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英、法、美、俄、日、德、意等帝国主义国家签订
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送去主义”是指国民党政府所奉行的媚外卖国政策。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因此,
“闭关主义”演变成“送去主义”。这两句话揭露了国民党政府的卖国行径。)
2、为什么“别的且不说”,而“单说学艺上的东西”?下面的文字举了学艺上的三个例子,有
什么作用?
因为本文着重要谈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所以作者集中列举“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
举例的作用是为了说明:中国“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
三个例子分别是:在巴黎举办的中国古典艺术展览、在西欧各国举办的中国绘画展览和梅兰芳
将被邀至苏联演出。
3、作者的措词富有讽刺色彩。(请同学们把这些词画起来)
如“不知后事如何”“捧”“几张”“挂”“发扬国光”等语句。
“几张”:暗示“学艺”上的东西已相当贫乏,快到了无物可“送”的地步了。
“捧”:带有郑重、恭敬的意思。
“挂”:带有卖力、殷勤的意思。
"捧"和''挂"两个动词殉地刻画出“大师们”媚外的丑态。带有讽刺意味。几张画也卖力地
“挂”,显得寒伦可笑。
“发扬国光”是反语,实为自欺人、非常可笑。
4、这一段最后一句话如何理解?
“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这是反语。表现出作者对“送去主义”的嘲讽,送古董去展览和
派活人去传道,目的一样有什么进步可言?实际上是说越来越不像话。“也可以算得”以示轻蔑。
这句话讽刺了国民党政府在媚外求荣、欺世惑众方面又出新招。
5、小结:这一段揭露了国民党政府在学艺上奉行“送去主义”的媚外求荣的可耻行为。但有一
点我们要注意的:作者在举例的时候,虽在词句上有讽刺色彩,但作者立意并不在于事例本身,
也不是批判几位艺术家,而在于讽刺国民党政府积极推行“送去主义”的反动政策。
(三)分析第二段
第二段在第一段的基础上,提出了“拿来”这个概念,虽没有展开,但为下文坦下了伏笔。
(四)分析第三段
1、第三段继续论述“送去主义”。
2、第三段继续扣住一个“送”字,加以引申发挥,写法上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
作者先大赞“送出去”的所谓好处: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一者见
得大度。
(这里的''丰富”“大度”都是反语,原意是多而且大方,这里是指打肿脸充胖子)
然后举了两个例子:尼采和煤。“尼采自诩他是太阳”:地大物博;“光热无穷”:煤矿丰富;”只
是给与,不想取得”:只是送去。中国则自诩特产丰富,足以送人。然而尼采之所谓“自诩为太
阳”,其实是“发了疯”:亡国灭种。所谓的“丰富”“大度”,只是自欺人,掩盖媚外卖国的罪
行。
作者深刻地揭露了那种“只是给予,不想取得”的送去主义者的罪恶行径,并指出了“送去主
义”带来的危害:“几百年之后,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
残羹冷炙做奖赏。"意即:反动统治者再继续实行“送去主义”,出卖祖国资源,则子孙万代将
沦为亡国奴。
“留下一点礼品”:指反动派不能把祖国资源全出卖掉。否则子孙将向帝国主义跪地求施舍。
(五)分析第四段
1、这一段从“奖赏”说开去,把反动派的''送去主义"与帝国主义的“送来主义(即”抛给“)
联系起来,指出妈才和主子里应外合,将把中国进一步推向殖民地的深渊。
2、辨别“抛来”和“抛给”的不同含义。
"抛来”:与帝国主义的“奖赏”不同,是指对方并不出于恶意而输送进来的东西,也可以理解
为正常的贸易交往,并无强迫之意。
“抛给”:是一种带有强迫和恶意的输出。国民党反动派像狗得到主人“抛给”的骨头一样,把
“抛”出来的“残羹冷炙”当作“奖赏”。一个“抛”字有力地揭示了主子与走狗之间的关系,
是对反动派极大的讽刺。
帝国主义为了支持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反共反人民的活动以及掠夺我国经济资源的进行文化侵略,
所“抛给”的东西方太多了,举不胜举,文中用“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一语带过,实际上
是对反动派卖国政策作含蓄的讽刺和批判。
抛来的:无意的抛给的:有意的送来的:特意的
【棉麦借款】
中华民国时期南京国民政府于1933年向美国举借的一笔债款。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连
年内战,财政入不敷出,除大量发行国内公债外,还竭力举借外债。1933年6月4日,财政部
长宋子文自美国华盛顿电告国民政府,已与美国金融复兴公司签订《中美棉麦借款合同》,内规
定贷款总额为美金5000万元(合国币2亿元以上),以购买美国棉麦产品支付,其中棉花4000
万美元,麦粉1000万美元,限由美国船只运华,年息五厘。该项借款事先未通过立法程序,合
同签订后始由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交立法院审议。6月16日立法院全体委员会附条件通过。
中国是年棉麦丰收,用量自给相差甚少,而大批美国棉麦输入,使国产棉麦的供销受到冲击,
农民损失奇重。中国棉纺业厂商也因美棉价格过高,多持反对态度。至1934年3月,美棉运
华数仅全额的1/7强,麦粉运华数仅2/5,而销售极为困难。国民政府于1934年2月与美
方修订合同,将棉花借款减为1000万美元,并将小麦借款购物期限由原订1934年3月1日止
展期至7月31日止,面粉借款展期至12月31日止。
【总结】
第3、4段对“送去主义”予以辛辣的讽刺和嘲笑,揭露“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危害。先是
以退为进,说“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丰富”与
“大度”,这是对统治者自我吹嘘、自欺欺人的嘲讽。作者指出,中国和尼采一样,究竟不是太
阳,如果”只是给与,不想取得",那么几百年之后,“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我们的子孙)拿
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这就揭露了统治者卖国政策将造成的严
重后果:亡国灭种,祸延子孙。“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一语,是套用
迷信说法,顺手一击.进而指出:这种奖赏,不是“抛来”的,而是“抛给”“送来”的,这不
过是帝国主义向中国倾销剩余物资,进行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罢了。“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因为这种实例实在是太多了,举不胜举。以上四段着重批判“送去主义”,为下文正面阐明“拿
来主义”,作了铺垫。
第二课时
一、现在我们先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第一部分。这部分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1-2)揭露“送去主义”行为,主张拿来。
第二层(3-4)指出“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危害。
二、分析第二部分
(一)分析第五段
1、第五段开头一句:“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有
什么作用?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照应第二段的伏笔。
2、“摩登”在这里具有什么含义?
一一含蓄地表示他揭露的都是事实。
3、“吝啬”一般是贬义词,但在这里不表贬义,这里指“不要太慷慨”,不要只是一个劲地往外
送,而要“拿来”。
(二)分析第六段
1、第六段写人们的“怕”和“恐怖”有什么作用?
是为了将“拿来主义”和“送来主义”划清界线,以避免人们对“拿来主义”的误解。因
为人们己经被洋人的东西吓怕了,如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法国的香粉等。英国的鸦片,
其实就是毒品,不但掠夺了我国大量的财富,而且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毒品的危害是众
所周知的,我就不多就了。而我国一度被称为东亚病夫,也和这有关。而德国的总收入枪炮,
成了国民党反动政府镇压人民的工具,给劳动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所以,许多人都对洋货
产生了恐惧心理。【帝国主义倾销剩余物资,进行经济文化侵略】
作者在这一段文字中,明确地指出了“拿来主义”和“送来主义”在本质上的区别:“送来
主义”的主动权在别国,而“拿来主义”的主支权在自己。“拿什么,不拿什么”全由自己决定.
这就避免了糟粕的乘虚而入。
【总结】
第5段承上启下,先将上文对“送去主义”的批判作一收束,然后正面提出“拿来主义”
的主张。第6段开头用“但''字一转,先扫清实行''拿来主义”的认识上的障碍:人们被''送
来”的东西吓怕了,对洋货发生了恐怖,于是产生了对外国文化一概排斥的倾向。为什么会出
现这种一概排斥的倾向呢?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就是说,
产生盲目排外的原因,在于人们只是被动地接受帝国主义所“送来”的东西(当然他们只会给
我们“送来”于他们有利、于我们有害的东西)。许多人对事物缺乏辩证分析的科学态度,不
知从外国文化中有批判、有选择地“拿来”于我们有用有益的东西。
(四)分析第七段
作者在划清界线的基础上,从正面解释什么是拿来主义:
运用脑髓:动脑筋、独立思考、善于分析
放出眼光:有判断力有辨识力深刻洞察
自己来拿:主动性敢于自卫取其精华
(五)分析第八段
(第八、九两段鲁迅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从正反两方面来论述“拿来主义”的含义。)
1、这一段中“大宅子”是比喻文化遗产。作者在这一段中批判了哪三种人?(板书)
孱头——害怕、徘徊一一逃避主义者
昏蛋——大怒、放火一一虚无主义者
废物——羡慕、欣欣然——投降主义者
2、解释
A、第一类人,怕字当头,懦弱无能,看到外国的东西就害怕、缩成一团,他们害怕继承、拒绝
借鉴,这是一种逃避主义者。
例如:清末大臣徐桐一见洋人就用扇子遮住脸,不敢也洋人打交道。
B、第二类人,是极左分子,他们不加分析地对外来的副手一概排斥,划清界线,以示其“清白”,
“立场坚定工作者用“昏蛋”一词,比喻这种割断历史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和貌似革命的
“左”派幼稚病患者。(全盘否定)
例如:鲁迅曾提倡在使用汉语中适当吸取“欧化文法”,马上就有人骂鲁迅是“为西人侵略张目
的急先锋
C、第三类人,则是极右分子,他们鼓吹“全盘西化”,完全拜倒在西文文明的脚下,甘当洋妈。
作者用“废物”一词,比喻那些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全盘接受)
就是像胡适之流的买办文人。
(补充资料:胡适,原名嗣糜,后改名为胡适,字适之。他之所以改名为适之,是因为深受赫
胥黎的《天演论》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思想的影响。
他的一生有功也有过,胡适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在中国现代
思想史和文学史上曾经有过重大的影响,而他的散文,也自成一家,曾经风行一时。但是他晚
节不保,由早年思想理论上抵制和反对马克思主义,主张全盘西化,发展到后来在政治上依附
国民党政权,晚年成了人民的敌人,这是他人生道路上无法挽回的悲剧。)
3、小结:这一段主要是从反面论述“什么是拿来”,也就是论述了对待文化遗产的一些错误态
度。
(六)分析第九段
1、在这一段中,作者运用比喻手法把中外旧文化分为三类,是哪三类呢?
A、鱼翅B、鸦片
C、烟枪和烟灯一群姨太太
2、具体分析
A、“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我们不能把它抛在地上以显其“平民化”,也不能用
它宴大宾,而是和所有朋友一起分享。“不用它宴大宾”比喻不能只供少数人享用。
B、“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精华、糟粕互见,也就是说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有益也有害,需
要区别对待,加以批判吸收的那些部分。
对于“鸦片”,我们不能像前面提到的“昏蛋”那样,当众摔在毛而里,以见其彻底革命,也不
把它售出去,让它继续害人,而是送到药房里,以供病人治病之用。让它充分发挥其精华部分
的作用。
C、“烟枪和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如八股文、骈体文等。
作者用背着“烟枪和烟灯”去周游世界,讽刺国民党政府以所谓“国粹”炫耀于人的可笑。作
者认为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作为反面教材外,其余都可毁掉。
与“烟枪和烟灯”同类的还有“一群姨太太”,“一群姨太太”在这里比喻只供资产阶级享用的
腐朽淫靡的东西,如色情文化等。
作者认为“姨太太”是毫无价值,必须彻底抛弃的。
3、小结:这一段从正面论述了“什么是拿来”,指出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占有、挑选。
【总结】
第7段用“所以”一句,紧接上文,领起下文,直接提出“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
来拿”的主张。
怎样“拿来”呢?文章以“大宅子”作喻,展开形象化的议论。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
这是拿来主义者首先必备的态度,接着批判了对待“大宅子”即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一
种是“徘徊不敢走进门”的逃避主义;一种是“放一把火烧光''的全盘否定的虚无主义;一种
是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全盘继承的投降主义。这三种人都是极
其错误的,鲁迅分别斥之为“孱头”"昏蛋"‘‘废物"。他们与“拿来主义”者没有共同之处,因
此第8段末句以“‘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作结。
那么,“拿来主义”者怎样对待“拿来”的文化遗产呢?第9段作了回答。它从正面具体而
形象地阐明了“拿来主义,,的原则和方法。首先是“占有”。之后是“挑选”,“挑选”以后,
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态度:是''鱼翅",则“吃掉”;是“鸦片”,则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
之用;至于“烟枪和烟灯”。则“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
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其中“平民化…'彻底革命”“国粹”等词语,都是
捎带一笔,对持各种错误态度的人物给予讽刺。
这两段文字极为精彩,耐人咀嚼。作者用生动贴切的比喻,阐明了文化交流中常常为人们
纠缠不清的重大问题,论述了对待外来文化的应有的正确态度。
三、分析第三部分
1、第十段共5句话,是对“拿来主义”观点的总结。
第一句,指出对待中外文化的态度:第二句指出对中外文化的三种不同态度,照应第九段
的内容;第三句,承接第八段,指出实现“拿来主义”的结果。第四句指出只有真正的马克思
主义者才能实行“拿来主义”。第五句则明确了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小结:
第三部分: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
于创造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
四、语言特色
1.本文的论证方法主要有两种:因果论证和比喻论证。
当然,也运用了举例论证。现在主要分析一下因果论证的方法。
课文的第七段是一个醒目的独句段:“所以我……来拿!”劈头一个关联词“所以”提示我
们注意:前面所论,都属于“要自己来拿”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送去主义”其实是国民党反动政府媚外卖国的政策,必然要造成严重的后果:从长远看,
是亡国灭种;从现实情况看,是招致帝国主义的进一步侵略,使中国更加殖民地化。
所以作者提出‘我们要运用脑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班级图书角方案
- 水利相关合作协议(个人学习版本)
- 小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 高中音乐的教学工作总结
- 污水处理厂电气工程施工方案
- 宇鑫货币公司用工合同
- N-C16-Deoxysphinganine-生命科学试剂-MCE
- 艺术研学基地建设项目计划书
- 医院外出进修培养与服务协议书
- 业委会房屋租赁合同模板
- 2021食品安全问题调查报告
- 干法电极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三重一大”事项如何决策
- 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四《让世界更美好单元》第10课《我们爱和平》说课稿
- 客舱服务迎送客服务及安全演示
- 医师提前考核表
- 新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学习
- 2023年中国船级社人才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主题教育PPT模板
- 追根溯源 重构课堂 -以“最短路径问题”教学设计为例 论文
- ZZ017数字产品检测与维护赛项竞赛题库-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拟设赛项赛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