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锅支河(红西河-三里塘路)综合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_第1页
杭锅支河(红西河-三里塘路)综合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_第2页
杭锅支河(红西河-三里塘路)综合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_第3页
杭锅支河(红西河-三里塘路)综合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_第4页
杭锅支河(红西河-三里塘路)综合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杭锅支河(红西河—三里塘路)综合整治工程建设单位:杭州市下城区市区河道整治建设中心编制日期:2020年08月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二、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13三、环境质量状况 17四、评价适用标准 25五、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31六、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38七、环境影响分析 40八、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48九、结论与建议 50附图:附件:项目地理位置图项目周围概况及噪声、地表水、底泥监测布点图项目工程平面布置图项目周边现状图杭州市市辖区环境管控单元分类图杭州市主城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图杭州市水环境功能区划图立项文件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用地的预审意见关于杭锅支河(红西河—三里塘路)综合整治过程项目投资项目建设计划的批复关于杭锅支河(红西河—三里塘路)综合整治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检测报告

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基础信息表1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杭锅支河(红西河—三里塘路)综合整治工程建设单位杭州市下城区市区河道整治建设中心法人代表联系人通讯地址 杭州市下城区环城东路253号联系电话传真/邮政编码310000建设地点下城区文晖单元、起点红西河,终点三里塘路立项审批部门杭州市下城区发展改革和经济信息化局批准文号2019-330103-48-01-820258建设性质新建行业类别及代码N7690其他水利管理业(平方米)9402绿化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万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2.07%评价经费(万元)/预期竣工日期1.1项目由来根据杭州市下城区发展改革和经济信息化局文件(下发改经信审[2019]56号)《关于同意杭锅支河(红西河—三里塘路)综合整治工程项目列入下城区2019年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计划的批复》、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杭规划资源预[2019]528号)《关于杭锅支河(红西河—三里塘路)综合整治工程项目建设用地的预审意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选字第330100201900285号)、杭州市下城区住房和城市建设局文件(下城住建审发[2019]49号)《关于杭锅支河(红西河—三里塘路)综合整治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同意杭州市下城区市区河道整治建设中心实施杭锅支河(红西河—三里塘路)综合整治工程。根据项目初步设计批复,本次设计杭锅支河(红西河-三里塘路)综合整治工程位于下城区文晖单元,河道西起红西河,东至三里塘路,河道长度约406m,宽度10m;两侧绿化宽5-10m。项目总征地面积约9402m2,其中规划河道约3930m2,规划绿化约5472m2,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开挖河道、驳坎护岸、景观绿化、游步道及相关配套附属工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和条例的规定,该项目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44号)以及《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部分内容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令第1号),项目应属于“四十六、水利:145河湖整治”中的“其他”类项目,因此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受杭州市下城区市区河道整治建设中心委托,浙江环昌科技有限公司承担了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写工作,环评技术人员通过实地踏勘、资料收集和分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编制了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1.2编制依据1.2.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2014.4.24通过,2015.1.1起实施;(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12.29起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8.10.26起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18.12.29起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6.27修订,2018.1.1施行;(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年修订2020.4.29修订;(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令第682号令,2017.10.1起施行;(8)《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44号,2017.6.29通过,2017.9.1施行;(9)《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8年修订)》(生态环境部),(10)国务院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8]222(11)《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2016.5.27修订通过,2016.7.1施行;(12)《浙江省水污染物防治条例》(2017年修正),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45次会议,2017.12.19修订通过;(13)《浙江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2017年修正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44次会议,2017.9.30修订通过;(14)《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浙江省人民政府2018年第364号令,2018.1.22修正,2018.3.1实施;(15)《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固体废物环境管理的通知》,浙环发[2009]76号,2009.10.28;(16)《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发布<省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清单(2019年本)>的通知》(浙环发[2019]22号);(17)《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浙政发[2018]35号;(18)《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发改地区规[2019]1683号,(19)杭州市生态环境局杭环发〔2020〕56号《关于印发《杭州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通知》(2020.8.18);(20)《杭州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杭州市生态环境局,1.2.2项目技术文件及其它(1)杭州市下城区发展改革和经济信息化局文件(下发改经信审[2019]56号)《关于同意杭锅支河(红西河—三里塘路)综合整治工程项目列入下城区2019年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计划的批复》;(2)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杭规划资源预[2019]528号)《关于杭锅支河(红西河—三里塘路)综合整治工程项目建设用地的预审意见》;(3)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选字第330100201900285号);3(4)杭州市下城区住房和城市建设局文件(下城住建审发[2019]49号)《关于杭锅支河(红西河—三里塘路)河道整治工程初步设计及概算的批复》;(5)杭锅支河(红西河-三里塘路)综合整治工程初步设计;(6)杭州市下城区市区河道整治建设中心提供的有关项目的其它相关资料;1.2.3有关技术规范、相关行业规范及相关规划(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8)《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9)《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修订版)》,浙江省环境保护局,2005.4;(10)《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2015)》浙江省水利厅、浙江省环保局,2015.6.30;1.3.1工程内容根据项目初步设计批复,本次设计杭锅支河(红西河-三里塘路)综合整治工程位于下城区文晖单元,河道西起红西河,东至三里塘路,河道长度约406m,宽度10m;两侧绿化宽5-10m。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开挖河道、驳坎护岸、景观绿化、游步道及相关配套附属工程。本工程现状为空地,工程起点与红西河相接,河道相接处需进行小部分清淤,根据项目初步设计清淤长度约1m。表1.3-1项目主要技术指标序号项目单位规模备注1总用地面积m29402/42河道用地面积m23930/3绿化面积m25472/4河道设计长度m406/5河道规划宽度m/6河底标高m/7两侧绿化带宽度m5(西侧)/10(东侧)/8驳坎顶标高m3.75~4.3亲水型生态驳坎+直立式浆砌块石(大部分淹没),常水位3.8m1.3.2工程设计红西河现状河道以排水功能为主,现状河道按规划要求应向东延伸至东新河,本次设计根据规划河道,开挖新建,同时需对现状部分河道进行清淤和开挖疏浚。本项目河道起点与设计红西河相接(现状杭锅支河),向西汇入上塘河,河道终点与规划杭锅支河(暗河段)相接,向东汇入东新河,河道自北向南跨越现状长岳街道路,长岳街在河道处建设宽10m的箱涵,并在河道两岸同步实施10m驳杭锅支河(红西河-三里塘路)综合整治工程主要包括河道设计、开挖河道、驳坎护岸、排水等。1.3.2.1河道主体工程设计(1)河道平面设计杭锅支河(红西河-三里塘路)综合整治工程:规划河道控制河宽10米,西侧河道开挖:现状杭锅支河河底标高均为1.7~2.17m,规划河底标高为1.00m,河道基本采用矩形断面,局部护岸与河底采用不陡于1:2.5的疏浚边坡。表1.3-2河道控制参数一览表序号河道名称本次设计河道长度(m)规划宽度(m)规划河底标高(m)两侧绿化带宽度(m)1杭锅支河40656(2)河道竖向设计根据可研设计,杭锅支河起点红西河一三里塘路规划河底标高1.0m。根据《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本规划单元河道水系由系,其20年一遇洪水位设计标高为4.20米,50年一遇设计工程河道常水位为3.80米。(3)河道横断面设计水面以下采用矩形断面,护岸顶标高位于常水位附近,护岸顶部设置景观绿化(坡度不陡于1:2.5)、游步道或景观平台,利用绿化带进行蓄水防洪;水面宽度不小于规划的河道宽度,并结合现状河岸和景观设计进河道常水位3.8m,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在近岸处设置浅水区,在浅水区内种植水生植物,并在局部护岸顶部堆放景观石,以达到草坡入水的景观效果,增强作作合车0小根据河道景观设计、规划河道线性及周边建筑、道路等的设置状况,河道驳坎7表1.3-3驳坎具体设置说明桩号常水位全河道两侧块石(大部分淹没)驳坎结构设计:采用浆砌块石隐形护岸+种植槽形1、浆砌块石驳坎块石驳坎墙身采用MU30浆砌块石,墙背铺300g/m²土工布一层,基础采用C20毛石混凝土,克顶采用景观堆石或者C25钢筋砼克顶,河底标高为1.0m。为防止河道水流对基底前土体冲刷而造成的驳坎失稳,在驳坎前的开挖面内采用MU30浆砌块石回填作为防冲刷措施,驳坎后侧回填透水性良好的级配砂。驳坎顶标高为3.75~4.3m。河底标高为1.0m,驳坎基础底标高为0.4m,驳坎墙身高2.75~3.3m。采用浆砌块石堆砌,迎水面坡比为10:1,在距河底0.5m高度范围,迎水面坡比转为1:1,背水面坡比为3:1,背水面从顶到基础底铺设土工布一层防止土体流失,驳坎顶宽为600mm,采用C20毛石砼浇筑,具体形式见驳坎结构,8图1.3-5生态浮床断面图2、驳坎地基处理地勘挡墙基础底板淤泥层较厚可采用水泥搅拌桩或小方桩地基处理方式。本工程驳砍基础采用水泥搅拌桩的方法进行地基处理。水泥搅拌桩长9m,桩径50cm,间距100cm×100cm,矩形布置。根据初步设计,河道主要工程量见下表。表1.3-4河道主要工程量名称///////2.75m高m3.3m高m2.75m高m6.5.4鱼巢、种植槽设计鱼巢砖、墙后种植槽与直立式驳坎组合的形式,既可以使直立式驳坎的外形更加活泼,又能为水生动、植物提供生存的空间,改善河道的生态环境。9根据长岳街、绍兴路设计资料及相关雨水规划可知,长岳街与杭锅支河河相交处有1个D1000雨水排出口排入河道,绍兴路、王马路在本次河道设计范围内无雨水排出口。此外,需要为杭锅支河东侧地块预留3个D600排出口,为绿带景观预留1个D300排出口,共计5个。本次河道整治,沿河道的规划雨水排出口与河道驳坎同步实施。以保证河道实施后,不再进行开挖施工等破坏景观的现象。1.3.2.3排水工程1、管材:雨水管采用Ⅲ钢筋混凝土管,135°钢筋混凝土基础;2、管道基础:本工程雨水管道均采用135度C25钢筋砼基础,当基础坐落在淤泥质土层上时,素混凝土垫层下再增设300厚大块石挤淤。3、雨污水检查井除落底井外均做流槽,落底井落底0.5米,检查井井筒高度应≤2.0m。检查井深度≤4米采用砖砌井4米采用钢筋砼井。4、倒虹管:长岳街现状过杭锅支河有一DN250×2倒虹钢管,本次设计考虑保留利用。5、回填土:回填时沟槽内砖、石、木块等杂物清除干净;沟槽内不得有积水;保持降排水系统正常运行,不得带水同填。井室周围的回填应与管道沟槽回填同时进行;不便同时进行时,应留台阶形接茬;井室周围回填压实时应沿井室中心对称进行,且不得漏夯;回填材料压实后应与井壁紧贴;路面范围内的井室周围,应采用石灰土、砂、砂砾等材料回填,其回填宽度不宜小于400mm;严禁在槽壁取土回填。槽底至管顶以上500mm范围内,土中不得含有机物、冻土以及大于50mm的砖、石等硬块。1.3.2.4海绵城市设计本次设计河道有规划排出口5处,排出口管径D300~D1000,其中D300为绿带景观预留。Z1号排出口桩号K0+040,管径D600,管底高程2.000m,河道东侧;Z2号排出口桩号K0+140,管径D800,管底高程2.000m,河道东侧;Z3号排出口桩号K0+231.718,管径D1000,管底高程1.721m,河道东侧;Z4号排出口桩号K0+320,管径D600,管底高程2.000m,河道东侧;Z1号排出口桩号K0+062,管径D600,管底高程3.000m,河道东侧。项目按照年径流总量控制率94.25%、SS综合去除率50%、综合雨量径流系数0.2来管控,透水铺装设置面积为:1165m2,植草沟设置面积为:647m2,有效调蓄容积为:66.6m3。1.3.2.5绿道工程本工程游步道标高控制在4.00m及以上,亲水平台出游步道标高为4.30m,河道岸线对有绿篱建设条件的,采用绿篱有效隔离,亲水平台及亲水游步道处设置河道护栏满足安全要求。1.3.2.6景观绿化工程景观绿化工程植栽配置优先选用具备绿荫的本土树种,植物选择注重多样性。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结合,大型树种与小型树种结合,注重色彩与季相变化。选种常绿乔木:香樟、香泡、深山含笑、广玉兰、杜英、女贞落叶乔木:黄山栾树、合欢、无患子、银杏、枫香、马褂木、玉兰中层小乔木:日本早樱、碧桃、海棠、杨梅、橘树、红枫、鸡爪槭、紫薇、桂花、罗汉松、五针松灌木:金森女贞、红叶石楠、红花继木、龟甲冬青、春鹃、夏鹃、小叶栀子、火棘、金叶大花六道木、茶梅、南天竹、八角金盘、洒金珊瑚、阔叶十大。2、慢行系统城市家具及景观照明在绿化带东侧设置一条林荫游步道,使之与整个下城区的林荫慢行系统相合。林荫跑步道材料采用彩色沥青,在颜色及材料上对整条跑步道加以区分,同时透水混凝土的使用也满足海绵城市的设计要求。跑步道宽度2.0米。河道两岸设置景观坐凳、景观垃圾箱及标识系统。景观照明特点布置灯光强弱:景观节点、水体、岸线、游步道、景观小品,其他为普通照明,亮度上依次减弱。3、景观给排水设计。给水系统采用市政直供,雨水采用有组织排放,由用地红线内雨水管网收集后就近排入河道。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物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根据现场踏勘及历史调查,本河道用地红线内现状为空地,东侧紧邻的拆迁场地历史上为农居点和杭州锅炉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厂区,根据杭州忠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编制的《文晖单元XC0402-R21-22地块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报告》2019.12、《文晖单元XC0404-R21-03地块地块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报告》2019.8,本河道红线范围内未涉及监测点位,该河道红线范围周边的监测点位(文晖单元文晖单元XC0402-R21-22地块及XC0404-R21-03地块)现有场地内土壤检测浓度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建设用地第一类用地及浙江省地方标准《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DB33/T892-2013)附录A中住宅及公共用地的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符合A级标准的土壤可适用于各类土地利用类型,如住宅用地、场馆用地、商业用地、娱乐用地、学校用地、绿化用地、公共市政用地及其他用地等。因此,项目所在地土壤质量符合河道用地功能要求。二、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2.1.1地理位置本项目位于下城区文晖单元,河道西起红西河,东至三里塘路,河道长度约390m,宽度10m;两侧绿化宽5-10m。项目总征地面积约9402m2,其中规划河道约3930m2,规划绿化约5472m2。本河道用地红线内现状为空地。本项目河道西侧紧邻绍兴路,南侧紧邻三里塘路,东侧紧邻拆迁场地(规划用地为R21二类居住用地),北侧50m处为王马河道起点与设计红西河相接(现状杭锅支河向西汇入上塘河,河道终点与规划杭锅支河(暗河段)相接,向东汇入东新河,河道(桩号K002~K022)自北向南跨越现状长岳街道路。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1,周围环境概况见附图2。2.1.2地形、地质、地貌杭州地形地貌类别多样。杭州市西部、中部和南部属浙西中低山丘陵,东北部属浙北平原。主干山脉有南北两支,北支有天目山、白际山以及与之直交的昱岭。南支有千里岗和龙门山,诸山山体高峻,沟谷幽深,多座山峰海拔在1500m以上。山地和丘陵中常有喀斯特发育和带状河谷平原分布。东北部的平原地势低平,海拔仅3-6m,地表江河纵横,湖泊星罗棋布,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杭嘉湖平原和萧绍平原的组成部分。全市土地面积构成中,山地丘陵占65.6%,平原占26.4%,江、湖、水库占8%,故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沿和钱塘江流域,地形复杂多样。杭州市西部属浙西丘陵区,主干山脉有天目山等。东部属浙北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密布,物产丰富,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征。2.1.3气象条件杭州属北亚热带的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夏季常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则受西伯利亚冷气团影响。春末夏初有一雨量集中期,夏秋季常有干旱和台风的出现。据近5年来杭州气象台资料统计,其基本气象要素如下:多年平均气温多年平均气压1011.4hPa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783.9hr多年平均风速1.95m/s常年地面主导风向2.1.4水文情况杭州主城区的河湖水系可分为钱塘江水系、运河水系和上塘河水系。根据文晖单元规划,本规划单元属上塘河水系(根据《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上塘河水系杭宣铁路以西片,将划入运河水系其二十年一遇洪水位设计标高为4.20米。现状主要河道有上塘河、东新河、打铁关河、杭锅支流和备塘河,均属上塘河水系,雨水排放条件较为有利,远景均属运河水系(根据《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上塘河水系杭宣铁路以西片,将划入运河水系)。目前,仅上塘河有通航功能。防洪标准为200年一遇;规划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24小时暴雨,24小时排出不受淹。本项目设计杭锅支河无通航要求,规划宽10m,规划河底标高2.2相关规划概况2.2.1杭州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根据《杭州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属“下城区城镇生活重点管控单元(ZH33010320001)ℽ,为重点管控单元。项目所在“三线一单”环境管控单元管控空间属性及管控要求对照表见表2-1,所在环境管控单元分类图见附图5。表2-1“三线一单”环境管控单元管控空间属性及管控要求对照表管控要求项目情况相符性空间布局引导除工业功能区(小微园区、工业集聚点)外,原则上禁止新建其他二类工业项目,现有二类工业项目改建、扩建,不得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严格执行畜禽养殖禁养区规定本项目为河道整治项目,不属于工业项目符合污染物排放管控推进生活小区“零直排”区建设。加强噪声和臭气异味防治,强化餐饮油烟治理,严格施工扬尘监管。根据本环评提出的相应措施,施工期加强噪声和臭气异味防治,严格施工扬尘监管,营运期无“三废”污染物产生符合环境风险防控合理布局商业、居住、科教等功能区块,严格控制噪声、恶臭、油烟等污染排放较大的建设项目布局。本项目属于河道防护治理工程,与周边商业、居住、科教等功能区块有明显间隔;项目不设餐饮厨房,不属于噪声、恶臭、油烟污染物大的项目符合资源开发效率要求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推进节水产品推广普及,限制高耗水服务业用水。本项目施工产生的废水回用,不外排;营运期无废水产生符合重点管控对象下城区(武林街道、天水街道、朝晖街道、潮鸣街道、长庆街道、石桥街道、东新街道、文晖街道)城镇生活区。(一)产业集聚点:下城区数字产业园二)小微园区:杭州经纬国际创意产业园、博济滨本项目属于下城区文晖街道城镇生活区符合江智谷、长城F317创意产业园、下城区电子商务产业园。三、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3.1空气环境质量现状与评价(1)达标区判定本项目位于杭州下城区,所在区域环境空气为二类功能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根据《2019年杭州市环境状况公报》,杭州市区(含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钱塘新区、萧山区和余杭区,下同)2019年环境空气优良天数为287天,优良率为78.6%。杭州市区PM达标天数344天,达标率95.0%。其余5个区(县、市),即富阳区、临安区、桐庐县、淳安县、建德市的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分别为336天、341天、348天、334天、350天,优良率分别为93.9%、93.4%、95.3%、95.9%。2019年杭州市区主要污染物为臭氧(O3)。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四项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分别为7µg/m3、41µg/m3、66µg/m3、38µg/m3;因一氧化碳(CO)和臭氧(O3)无年标准,故不做年均浓度统计。其中,二氧化硫(SO2)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和细颗粒物(PM2.5)较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分别超标0.02和0.09倍。其余5个区(县、市)的主要污染物除淳安县为臭氧(O3其余均为细颗粒物(PM2.5)。富阳区、临安区、桐庐县、淳安县、建德市的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依次为35、37、34、23、30µg/m3。本项目处于不达标区。但是根据杭州市历年环境状况公报,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是逐步改善的。超标原因主要为日益增加的机动车使用量及区域性雾霾天气和扬尘有关。(2)区域减排计划为切实做好杭州市“十三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根据《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的通知》(杭政办函[2019]2号)要求,特制定以下达标计划。1)规划期限及范围规划范围:整体规划范围为杭州市域,规划总面积为16596平方公里。规划期限:规划基准年为2015年。规划期限分为近期(2016年—2020年)、中期(2021年—2025年)和远期(2026年—2035年)。目标点位:市国控监测站点(包含背景站),同时考虑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富阳区、临安区及桐庐县、淳安县、建德市的点位。2)主要目标通过二十年努力,全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下降,区域大气环境管理能力明显提高,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包括CO、NO2、SO2、O3、PM2.5、PM10等6项主要大气污染物指标全面稳定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全面消除重污染天气,使广大市民尽情享受蓝天白云、空气清新的好天气。到2020年,完成“清洁排放区”地方标准体系框架的构建,推进印染、化工、造纸、水泥、有色金属等大气污染重点行业结构调整,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明显下降。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市区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38微克/立方米以内,桐庐、淳安、建德等3县(市)PM2.5年均浓度稳定达到35微克/立方米以下,全市O3浓度升高趋势基本得到遏制。到2022年,继续“清洁排放区”建设,进一步优化能源消费和产业结构,大气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市区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35微克/立方米以内,实现PM2.5浓度全市域达标。到2025年,实现全市域大气“清洁排放区”建设目标,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稳定下降,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市区PM2.5年均浓度稳定达标的同时,力争年均浓度继续下降,桐庐、淳安、建德等3县(市)PM2.5年均浓度力争达到30微克/立方米以下,全市O3浓度出现下降拐点。到2035年,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包括O3在内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指标全面稳定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PM2.5年均浓度达到25微克/立方米以下,全面消除重污染天气。此外,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杭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杭州市建设全市域大气“清洁排放区”的实施意见》等有关文件,杭州市正积极致力于从能源结构与产业布局调整、加快重污染企业转型升级和重点企业整治提升、绿色低碳交通推进、工业废气污染防治、粉尘污染防治、农村废气污染控制、餐饮及其他生活源废气污染防治等多个方面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推动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综合上述分析,随着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持续有效推进,预计区域整体环境空气质量将会有所改善。3.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周边主要水体为红西河,属于杭嘉湖37水系。根据《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2015)》,项目所在水功能区为上塘河杭州景观娱乐用水区,水环境功能区为景观娱乐用水区,水质目标为IV类,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V类水体标准。表3.2-1杭嘉湖37水环境功能区划表水功能区名称水环境功能区名称河流起始断面终止断面水质编号名称编号名称F1203102303015上塘河杭州景观娱乐用水区330100FM220115000160景观娱乐用水区太湖杭州施家桥半山镇IV为了解项目所在地的水环境状况,本环评采用浙江华标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于2020年6月28~6月30日对项目所在河道进行现状监测。(1)监测项目水温、pH、DO、高锰酸盐指数、COD、BOD5、NH3-N、氨氮、总磷、悬浮物。(2)监测频率:连续监测3天,每天1次(3)监测结果项目所在地附近地表水监测数据,统计结果见表3.2-2表3.2-2地表水水质现状监测及评价结果单位pH无量纲,其余mg/L采样日期水温℃pH无量纲溶解氧mg/L高锰酸盐指数mg/L化学需氧量mg/L五日生化需氧量mg/L氨氮mg/L总磷mg/L2020.6.2818.47.416.42.80.1320.022020.6.2917.47.566.62.50.022020.6.307.56.52.60.1440.01Ⅲ类标准值6~9≥6≤6≤20≤4≤1.0≤0.2根据表3.2-2可知,项目所在地附近地表水水质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相应的III类水质标准,项目周边水质现状尚好。3.3声环境质量现状为了解建设项目所在地周围声环境质量现状,本环评采用浙江华标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于2020年6月28日-29日对项目周围进行声环境质量监测,监测点位图见附图2。监测结果见表3.3-1。(1)监测项目及频次测量:LAeq。各测点昼间监测1次(每次10min)。(2)监测方法监测方法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及《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噪声部分)中的监测方法执行。(3)监测结果噪声现状监测结果见表3.3-1。表3.3-1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监测点噪声值标准值是否达标噪声值标准值是否达标昼间昼间夜间夜间2020.6.282020.6.292020.6.282020.6.291#起点6160≤70是5452≤55是2#中点附近6363是5454是3#终点6261是5243是4#德胜东村(距离道路最近约37m)5555≤60是4949≤50是(4)声环境现状评价本项目及德胜东村所在区域为2类声环境功能区,根据杭州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规定说明:对于城市道路中交通干线两侧,若临街建筑以低于三层楼房建筑(含开阔地)为主,将道路红线外一定距离(相邻区域为2类声环境功能区,距离为35米)的区域划为4类标准适用区域。本项目河道红线紧邻城市主干路绍兴路,位于道路红线35m范围内,本项目区域声环境执行4a类标准;德胜东村位于道路红线35m范围外,德胜东村声环境需满足2类声环境质量标准要因此,项目所在区域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4a类标准要求(昼间70dB(A)、夜间55dB(A)),德胜东村能够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2类标准要求(昼间60dB(A)、夜间50dB(A)),项目所在地声环境质量现状较好。3.4底泥环境现状为了解建设项目所在地周围底泥环境质量现状,本环评采用浙江华标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于2020年6月28日对项目相接的红西河河道底泥进行现状监测。(1)监测项目及频率:pH、镉、汞、砷、铜、铅、锌、镍,监测1天,每天(2)监测方法表3.4-1河道底泥现状监测结果单位:mg/kg采样时间采样点位项目名称及单位河道C筛选值标准达标情况分析17cm2020.6.28pH无量纲6.20/GB36600-2018第二类用地筛选值/镉mg/kg0.03565达标汞mg/kg0.14438达标砷mg/kg60达标铜mg/kg18000达标铅mg/kg17.6800达标镍mg/kg20900达标铬mg/kg34250DB33/T892-2013中公共用地筛选值达标锌mg/kg533500达标注:该场地未来的规划用地方式为公园绿地(G1),属第二类用地,底泥参照以下标准:①优先选择《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第二类用地筛选值;②上述标准中未列明的污染物参照浙江省地方标准《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DB33/T892-2013)中公共用地筛选值。(3)监测结果根据监测结果,河道底泥各监测点的各项指标监测值均满足《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第二类用地筛选值及《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DB33/T892-2013)中公共用地筛选值。3.5生态环境现状杭锅支河(红西河-三里塘路)综合整治工程位于市区,目前项目拟建址及周边地块均已拆迁,现状为空地、绿地为主,为简单的陆生生态环境,两侧区域无珍稀野生植物和动物。3.6土壤环境现状本项目为河道整治项目,属于生态影响型,对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附录A.1土壤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确定项目土壤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为Ⅲ类。土壤导则根据土壤的盐化、酸化、碱化三个指标来判别生态影响型敏感程度。本项目位于杭州市区,属北亚热带的季风气候,温和湿润,杭州市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419.1mm,多年平均蒸发量约为1260mm,干燥度约为0.89,属于盐化指标中的“其他”类不敏感程度;根据本项目起点附近土壤监测结果为pH6.07,水溶性盐总量0.8g/kg,酸化、碱化均为不敏感。4、主要环境保护目标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的保护要求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及2018年修改清单;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V类标准;区域声环境敏感点质量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根据对项目区域的实地踏勘和调查,该工程周边200m内现状环境保护目标见表4-1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环境要素名称坐标保护对象保护内容环境功能区相对方位相对河道红线距离/m保护级别XY大气环境德胜东村227567.733355393.67居民大气环境环境空气质量二类功能区北侧6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及2018年修改单现代景苑227193.003355287.00居民大气环境西北97现代雅苑227515.003354931.00居民大气环境西侧45二类居住用地227574.083355183.75居民大气环境东侧紧邻地表水杭锅支河//水体地表水环境景观娱乐用水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V类标准声环境德胜东村227567.733355393.67居民声环境2类声环境功能区北侧60《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现代景苑227193.003355287.00居民声环境2类声环境功能区西北97现代雅苑227515.003354931.00居民声环境2类声环境功能区西侧45二类居住用地227574.083355183.75居民声环境2类声环境功能区东侧紧邻四、评价适用标准4.1环境质量标准4.1.1环境空气项目所在地空气环境属于二类功能区,环境空气中NO2、SO2、PM10、PM2.5、CO、O3指标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2018年修改清单中的二级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4.1-1。表4.1-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2018年修改清单中的二级标准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二级标准浓度标准来源SO2年平均60µg/m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2018年修改清单24小时平均150µg/m31小时平均500µg/m3NO2年平均40µg/m324小时平均80µg/m31小时平均200µg/m3PM2.5年平均35µg/m324小时平均75µg/m3PM10年平均70µg/m324小时平均150µg/m3O3日最大8小时平均160µg/m31小时平均200µg/m3CO24小时平均4mg/m31小时平均10mg/m3总悬浮颗粒物年平均200µg/m324小时平均300µg/m34.1.2地表水环境根据《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2015)》(浙政函〔2015〕71号),本项目所在区域内为IV类水功能区,地表水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V类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4.1-2。表4.1-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除pH外,mg/L参数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生化需氧量总磷IV类标准值6~9≥3≤10≤1.5≤6≤0.34.1.3声环境根据杭州市主城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图,本项目所在区域为2类声环境功能区。根据杭州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规定说明:对于城市道路中交通干线两侧,若临街建筑以低于三层楼房建筑(含开阔地)为主,将道路红线外一定距离内的区域划为4类标准适用区域,具体规定如下:相邻区域为2类声环境功能区,距离为35米;本项目东侧河道红线紧邻城市主干路绍兴路,因此临城市主干路绍兴路道路红线外35米内的区域执行4a类标准,本项目位于道路红线内执行4a类标准。具体见表4.1-3。表4.1-3《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单位:dB类别标准限值昼间夜间2类≤60≤504a类≤70≤554.1.4土壤质量标准项目所在区域执行《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36600-2018)中第二类用地的筛选值标准。具体详见表4.1-4。表4.1-4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单位:mg/kg项目砷镉铬(六价)铜铅标准值60655.718000800项目汞镍四氯化碳氯仿氯甲烷标准值389002.80.937项目1,1-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1,1-二氯乙烯顺-1,2-二氯乙烯反-1,2-二氯乙烯标准值956659654项目二氯甲烷1,2-二氯丙烷1,1,1,2-四氯乙烷1,1,2,2-四氯乙烷四氯乙烯标准值61656.853项目1,1,1-三氯乙烷1,1,2-三氯乙烷三氯乙烯1,2,3-三氯丙烷氯乙烯标准值8402.82.80.50.43项目苯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乙苯标准值42705602028项目苯乙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硝基苯标准值1290120057064076项目苯胺2-氯酚苯并[a]蒽苯并[a]芘苯并[b]荧蒽标准值2602256项目苯并[k]荧蒽䓛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萘标准值1293704.2污染物排放标准4.2.1废气项目施工期废气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对应的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具体标准限值详见表4.2-1;淤泥臭气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厂界排放限值二级新改扩建,具体标准限值见表4.2-2。营运期无废气产生。表4.2-1《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单位:mg/m3序号污染物项目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监控点浓度1氮氧化物周界外浓度最高点2颗粒物表4.2-2《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污染物名称单位厂界浓度限值(二级)现有新改扩臭气浓度无量纲3020硫化氢mg/m30.06氨mg/m32.04.2.2废水本项目为河道整治项目,项目本身没有废水排放。对于施工期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使用临时厕所并委托环卫部门定期清运,严禁随地排放、不得排入河道。项目施工废水经隔油、沉淀后全部回用,不外排。河道整治范围内无公厕和管理用房等,营运期无废水产生。施工生产废水经预处理后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后回用于施工生产,不外排;表4.2-3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序号项目车辆冲洗建筑施工1pH6.0-9.02色/度≤303浊度/NTU5204溶解性总固体/(mg/L)100010005BOD5/(mg/L)6氨氮/(mg/L)0.5本项目建设期施工场界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具体见表4.2-4。表4.2-4《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GB12523-2011)单位:dB昼间夜间7055注:1、夜间噪声最大声级超过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5dB(A)。2、当场界距噪声敏感建筑物较近,其室外不满足测量条件时,可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测量,并将表中相应的限值减10dB(A)作为评价依据。4.2.4固体废弃物项目施工期主要固废为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固废处理处置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物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发布<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等3项国家污染物控制标准修改单的公告》(环保部公告,2013年第36号,2013年6月8日)中的相应要求。营运期无固废产生。4.3总量控制指标总量控制就是通过控制给定区域内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并优化分配点源,来确保控制区内实现环境质量目标的方法。根据《“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发[2016]74号)以及《浙江省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总量准入审核办法(试行)》的通知(浙环发(2012)10号)有关规定,“十三五”期间,纳入总量控制的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和VOCs。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严格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是否符合总量控制要求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前置条件。根据按照《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杭州市“清洁排放区”建设暨大气污染防治2018年实施计划》等文件,对工业烟粉尘应做总量控制要求,全市新增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VOCs排放的项目均实行区域内现役源2倍削减量替代。根据《关于印发<浙江省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总量准入审核办法(试行)>的通知》(浙环发【2012】10号)和《杭州市建设项目和排污权交易总量审核管理暂行规定》(杭环发〔2015〕143号)中的要求:工业类建设项目需执行总量替代削减,本项目为河道整治,属于“河湖整治工程”,属于非污染生态项目,该项目营运期无废气废水产生,不需区域替代削减。五、建设项目工程分析河道工程景观绿化绿道工程河道整治工程排水工程配套工程图5-1河道整治工程流程图主要污染工序:该项目施工期和营运期主要影响源及污染因子汇总见表施工期COD、NH₃-N、SS等废气SO₂、NO₂、颗粒物清淤废气噪声施工机械噪声固废生态临时占地水土流失营运期营运期无“三废”污染物产生5.2污染源分析一、施工期污染源强分析(1)施工期水污染源强分析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废水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施工废水主要为基坑废水。本工程位于河道内,坝基为砂砾石基础。因此施工中基坑废水中有一定的排水量,基坑废水主要为施工时围堰内的围堰渗水、施工用水及降雨等造成的基坑积水,需要经常性排水。围堰经常性排水主要污染物为SS,含量较高,SS浓度可达2000mg/L左右,需对该部分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施工生产。基坑废水主要含有泥沙等悬浮物质,积水量与围堰面积、水深等因素有关,总量较难估算。2、施工生活污水施工生活污水其主要污染因子为COD、SS、NH3-N等。施工期施工人员以20人计,生活用水以80L/人•d,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按用水量的90%计算,则生活污水产生总量约1.44t/d。主要污染因子按COD350mg/L、SS250mg/L、氨氮30mg/L计,其施工期产生量为COD0.504kg/d,SS0.36kg/d,氨氮0.043kg/d。施工营地应配备临时厕所并委托环卫部门定期清运,严禁随地排放、不得排入河3、施工场地雨水本项目施工区域表土剥离造成占地范围内的地表裸露。在雨季,雨水冲刷容易造成施工范围水土流失,地表径流夹带大量泥沙,流向低洼旱地。(2)施工期大气污染源强分析施工期废气主要来自于挖填方、沙石、建材等运输过程产生的施工扬尘、露天堆场和裸露场地扬尘以及施工机械和施工车辆排放的尾气等1、施工期扬尘粉尘是施工阶段的主要大气污染源,它来自于露天堆场和裸露场地的风力扬尘,土石方和建筑材料运输所产生的动力道路扬尘。对整个施工期而言,施工产生的扬尘主要集中在土建施工阶段,按起尘的原因可分为风力起尘和动力起尘。露天堆放的建材(如黄沙、水泥等)及裸露的施工区表层浮尘由于天气干燥及大风,产生风力扬尘;而动力起尘,主要是在建材的装卸、搅拌的过程中,由于外力而产生的尘粒再悬浮而造成,其中施工及装卸车辆造成的扬尘最为严重。a.露天堆场和裸露场地的风力扬尘由于施工的需要,一些建材需露天堆放;一些施工点表层土壤需人工开挖、堆放,在气候干燥又有风的情况下,会产生扬尘,其扬尘量可按堆放场地起尘的经验公式计算:Q=2.1(V50—V0)3e-1.023w其中:Q——起尘量,kg/吨·年;V50——距地面50米处风速,m/s;V0——起尘风速,m/s;W——尘粒的含水率,%。V0与粒径和含水率有关,因此,减少露天堆放和保证一定的含水率及减少裸露地面是减少风力起尘的有效手段。尘粒在空气中的传播扩散情况与风速气象条件有关,也与尘粒本身的沉降速度有关。不同的尘粒的沉降速度见表5.2-1。表5.2-1不同粒径尘粒的沉降速度粒径(微米)203040506070沉降速度(m/s)0.030.0120.0270.0480.0750.1080.147粒径(微米)90200250300沉降速度(m/s)0.1260.1700.1820.2390.8041.0051.829粒径(微米)4505506507508509501050沉降速度(m/s)2.2112.6143.0163.4183.8204.2224.624由表可知,尘粒的沉降速度随粒径的增大而迅速增大。当粒径为250微米时,沉降速度为1.005m/s,因此可以认为当尘粒大于250微米时,主要范围在扬尘点下风向距离范围内,而真正对外环境产生影响的是一些微小尘粒。根据现场的气候情况不同,其影响范围也有不同。根据杭州市气象资料,全年主导风向为SSW,西南向区域。施工期间,若不采取措施,扬尘势必对该区域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本工程若在施工应特别注意防尘的问题,制定必要的防尘措施,以减少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b.车辆行驶的动力起尘据有关文献,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占总扬尘的60%以上,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在完全干燥情况下,可按下列经验公式计算:Q0123VW0.85P0.75式中:Q——汽车行驶时的扬尘,kg/km•辆;V——汽车速度,km/h;W——汽车载重量,吨;P——道路表面粉尘量,kg/m2。表5.2-2中为一辆5吨卡车,通过一段长度为500的路面时,不同路面清洁程度,不同行驶情况下的扬尘量。由此可见,在同样路面清洁程度条件下,车速越快,扬尘量越大;而在同样车速情况下,路面越脏,扬尘量越大。因此限速行驶及保持路面清洁是减少汽车扬尘的有效办法。表5.2-2在不同车速和地面清洁程度的汽车扬尘(单位:kg/辆·km)粉尘量车速0.10.20.30.40.5(kg/m2)(kg/m2)(kg/m2)(kg/m2)(kg/m2)(kg/m2)5(km/h)0.02830.04760.06460.08010.09470.159310(km/h)0.05660.09530.12910.16020.18940.318615(km/h)0.08500.14290.19370.24030.28410.477825(km/h)0.11330.19050.25830.32040.37880.6371一般情况下,施工工地、施工道路在自然风作用下产生的扬尘,其影响范围本项目施工区域距周边居民住宅距离较近,因此需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来抑制扬尘。抑制扬尘的一个简洁有效的措施是洒水。如果在施工期内对车辆行驶的路面实施洒水抑尘,每天洒水4-5次,可使扬尘减少70%左右。此外,由于本工程靠近河岸,在土壤相对潮湿,污染扩散主要在施工场地附近,同时对施工场地等应适当洒水抑尘降尘,一般可控制在施工场地100m范围内。2、施工机械废气和运输车辆尾气施工机械废气和运输车辆尾气包括各类运输车辆以及燃油压机械等各种施工机械产生的废气,主要特征污染物为烟尘、NO2、CO、THC(烃类)。由于施工机车相对较为分散,加之整个施工场地处于开放状态,其尾气排放对周围环境空气不利影响不大。3、清淤恶臭根据初步设计,本工程对河道底泥进行清淤疏浚,清淤量145m3,清淤过程中会产生一定恶臭,含有机物腐殖的污染底泥在河道疏浚扰动和排泥场堆放过程中,释放出恶臭气体(主要是氨、硫化氢),其恶臭强度一般为1~2级,影响周围环境空气质量。河道清淤过程中产生的恶臭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清淤过程一般持续时间为2~3天,且清淤位置离周围居民有一段距离,对周围居民的影响较小,并随着清淤过程的结束而结束。清淤完成后,周边地表水环境的改善对居民生活均具有较大的正效应,正效应明显大于清淤产生的负效应。(3)施工期噪声污染源强分析工程施工期的噪声来自各种施工机械噪声和运输车辆噪声,噪声的污染程度与所使用的施工设备的种类及施工队伍的管理等因素有关。在工程不同的施工阶段所使用的施工机械设备不同,因而产生不同的施工阶段噪声。因此施工期噪声具有阶段性、临时性和不固定性的特点。各类施工机械多为高噪声设备,不同的施工设备产生的噪声声压级见下表。表5-2常用施工机械噪声一览表单位:dB(A)序号设备名称测量距离(m)测量声级(dB)1碾压机12推土机13装载机1904挖掘机1925自卸汽车190在多台机械设备同时作业时,各台设备产生的噪声会互相叠加。根据类比调查,叠加后的噪声增值3~8dB,一般不超过10dB(A)。施工期运输多采用大中型车辆,其噪声级较高,正常行驶时噪声可达80dB(A),鸣笛时可达85dB(A)。(4)施工期固体废物污染源强分析项目施工期固废主要为施工建筑垃圾、废弃土石方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①施工建筑垃圾施工过程产生的建筑垃圾主要为路面碎块、废木料、钢筋头、包装材料等施工垃圾,这些固体废物往往存在于施工场地、拌和场等临时占地区,建筑垃圾随工程进度不同产生量也不同,产生量较难定量,本环评只做定性分析。建筑垃圾中如废弃的钢材、木材等可收集后出售给回收公司,其余不能回收的外运至建筑垃圾处置场所处置。②废弃土石方根据初步设计,施工过程中,河道开挖33901m3,河道填方11977m3,产生21924m3弃方,产生的土石方由指定的工程车辆进行外运至合法登记的消纳地处③淤泥根据初步设计,河道清淤长度为1m,淤泥产生量为145m3,淤泥挖出后直接进入污泥脱水机进行干化,干化淤泥进行袋装后及时由密闭罐车运往渣场进行填埋,不在岸边堆存。④生活垃圾本项目施工期间日均施工人员按20人计,按施工人员人均日生活垃圾产生量为0.5kg,则施工高峰期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kg/d,生活垃圾委托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清运。(5)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项目用地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处于人类开发活动范围内,并无原始植被生长和珍贵野生动物活动。区域生态系统敏感程度较低,项目的建设实施不会对生物栖息环境造成影响。水土流失:施工过程中造成场地内土质结构松散,易被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施工时应对临时堆土采取覆盖塑料布等措施,并对施工期间产生的建筑弃渣及时清运处置,弃土及时回填,施工道路硬化,做到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同时对各开挖面等引起水土流失的区域必须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做到水土保持措施与堤防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把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降至最低程度。二、营运期工程分析本项目为河道治理工程,就项目本身而言,营运期无“三废”污染物产生。本工程修建后可以提高区域防洪排涝标准、提升水景观效果和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并促进水域与陆域生态环境的贯通性。在加强河道沿岸排水管理、垃圾堆放管理的情况下,本工程无环境负影响。六、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类型排放源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处理后排放浓度及排放量水污染物基坑废水SS源于基坑渗水、天然降水,主要含有泥沙等悬浮物质,积水量与围堰面积、水深等因素有关,总量较难估算生活污水废水量1.44t/d0CODcr350mg/L,0.504kg/d0NH3-N35mg/L,0.011t/a0大气污染物施工期扬尘颗粒物少量少量施工机械废气和运输车辆尾气CO、HC等少量少量清淤废气H2S、NH3等少量少量固体废弃物建筑施工建筑垃圾少量少量土方开挖废弃土石方21924m30清淤淤泥145m30施工人员生活生活垃圾1kg/d1kg/d噪声局部的、短暂的,噪声值在82~95dB(A)主要生态影响:本项目建设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且不属于污染型工业项目,建成后无“三废”产生。项目施工会对原有河道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工程引起的环境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水生生物的生存、繁殖和分布,造成一部分水生生物死亡,生物量和净生产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好氧浮游生物、鱼类、底栖动物会因环境的恶化而死亡,从而造成整个水生生态系统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影响基本都是不利的,但是影响时间较短,在施工完成一段时间后因施工造成的水生生态系统的破坏将会得到恢复,且向有利的方向发展。同时工程新开挖段河道的建成将增加水域面积,并为鱼类等水生生物提供了更多的繁衍、栖息场所。项目占用土地的同时,也对被占土地的地表植被和土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破坏。在工程建设用地范围内,由于施工开挖或压埋,都不同程度的对原地貌形态、地表岩石结构和地表植被造成的破坏,降低或丧失了其原有的水土保持功能,加速了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同时,临时堆场在堆放的过程中可能因洪水或雨水的冲刷造成水土流失。除工程占地造成土地利用状况不可逆改变外,其他影响均可通过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及环境管理措施予以减缓。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加强领导和管理,组建专门的水土保持工程实施领导小组,提高施工人员的水土保持意识,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七、环境影响分析7.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根据该项目的工程特点,建设期的环境影响主要来自施工场地的废水、扬尘、噪声和固废污染等几个方面。7.1.1施工期废水环境影响分析(1)生产废水生产废水主要为施工时围堰内的围堰渗水、施工用水及降雨等造成的基坑积水,需要经常性排水,主要含有泥沙等悬浮物质。对于此类废水要求设置的沉淀池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生产,不外排,对周围水环境影响较小。(2)施工生活污水本项目在施工期间,需妥善处理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去向,严格控制粪便污水的排放,施工期间日均施工人员按20人计,生活用水以80L/人•d,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按用水量的90%计算,则生活污水产生总量约1.44t/d。主要污染因子按0.504kg/d,SS0.36kg/d,氨氮0.043kg/d。施工营地应配备临时移动式厕所并委托环卫部门定期清运,严禁随地排放、不得排入河道。本项目无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因此在此基础上施工生活污水对附近水环境影响较小。(3)雨污水对水体的影响雨污水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使水中的悬浮物、油类、好氧类物质增加,影响地表水质。(4)施工物料流失对水体的影响项目施工期在工程沿线设置临时物料堆放场,开挖土料临时分散堆放在堤脚,施工期由于建筑材料的堆放、管理不当,特别是易流失的物料如黄沙、土方等露天堆放,遇暴雨时将可能被冲刷进入水体。同时工程建设需要一定量的建材,因此建材在运输过程中的散落,也会随雨水进入附近的河道。只要施工单位对运输、施工作业严加管理,物料的流失量可以尽量地减少。因此,建议在物料临时堆放区的边沿应设导水沟,堆场上增设覆盖物,石灰、水泥等物质不能露天堆放贮存,并做好用料的安排,减少建材的堆放时间。在施工过程中,分散堆放在堤脚的涂料应尽量远离河道,则施工期物料流失对水环境的影响是比较小的。综上,工程施工期间,应加强环保管理,对各类废水进行分类处理后,不会对周围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7.1.2施工期废气环境影响分析(1)施工期扬尘本项目工程区域以居民住宅为主,施工扬尘将对周围敏感点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施工期应特别注意防尘问题,采取必要的抑尘措施,以减少施工扬尘对附近环境空气的不利影响。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场地定时洒水抑尘,对于易起尘的废弃土应加盖篷布或及时清运,及时对建筑材料运输车辆经过的道路路面以及运输车辆表面进行清理,以减少因道路扬尘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通过以上防治措施后,可大大降低施工场地作业产生的风力扬尘对周边居民住宅的大气环境影响。因此,针对施工扬尘对周围敏感点空气环境影响,本环评建议施工单位在施工期采取如下控制措施:①在施工过程中,作业场地将采取围挡、围护以减少扬尘扩散,围挡、围护对施工期废气环境影响分析减少扬尘对环境的污染有明显作用。②在施工场地安排员工定期对施工场地洒水以减少扬尘量,场地洒水后,扬尘将降低28%-75%,大大减少了其对环境的影响。③对运输建筑材料及建筑垃圾的车辆加盖篷布减少洒落。同时车辆进出、装卸场地时应用水将轮胎冲洗干净,车辆行驶路线应尽量避开居民区。④尽量避免大风天气下进行施工作业。⑤对建筑垃圾应及时处理、清运、以减少占地,防治扬尘污染,改善施工场地的环境。(2)施工机械废气和运输车辆尾气施工期还有各种燃油机械设备运转和各类运输车辆产生的含有少量烟尘、NO2、CO、THC(烃类)等污染物废气。废气对环境空气造成的影响大小取决于排放量和气候条件,影响面主要集中在施工场地100~150m范围内。施工单位应使用污染物达标排放的运输车辆、推土机等,运输车辆禁止超载,对车辆的尾气排放进行监督管理。(4)清淤废气河道清淤的淤泥应随清随运,并且运输车辆应加盖或覆盖遮挡物,应减轻淤泥臭气散发对周边环境影响,要求不在项目地存放淤泥,以免下雨造成冲刷、流施工期废气必然会对该周边产生一定影响,但该影响属短暂影响,将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7.1.3施工期噪声影响分析施工期的噪声主要可分为机械噪声、施工车辆噪声。机械噪声主要由施工机械所造成,如挖土机械等,多为点声源;施工机械一般位于露天,噪声传播距离远,影响范围大,是重要的临时性噪声源。施工期主要噪声源有施工机械如挖掘机、运输车辆、推土机等。1、施工噪声预测施工噪声可近似视为点声源处理,其衰减模式如下:Lp=Lpo-20lg(r/ro)-△L式中:Lp——距声源r米处的施工噪声预测值,dB(A);Lpo——距声源ro米处的参考声级,dB(A);ro——Lpo噪声的测点距离(5m或1mm。△L——采取各种措施后的噪声衰减量,dB(A)。2、施工噪声预测结果及分析(1)预测结果运用上式对施工中施工机械噪声的影响进行预测计算,其结果如表7-4所表7.1-1主要施工机械在不同距离处的噪声预测值机械名称噪声预测值dB(A)5m15m25m35m45m65m105m155m205m305m平地机90.070.064.060.558.054.450.546.544.040.5轮式装载机90.070.064.060.558.054.450.546.544.040.5碾压机84.064.058.054.552.048.444.040.538.034.5推土机85.065.059.055.553.049.445.041.539.035.5噪声叠加值94.074.068.064.562.058.454.050.548.044.53、施工期噪声影响分析从上表可知:昼间施工机械噪声在距施工场地25m处和夜间距施工场地105m处符合标准限值。本项目沿线评价范围内现状敏感点为德胜东村社区、西侧现代雅苑、现代景苑现代城社区,最近敏感点距本项目约45m。环评要求施工单位首先采取下述措施降低施工噪声影响:1)优先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设备。2)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正确操作,保证在良好的条件下使用,减小运行噪声值。3)高噪声设备应避免靠近居住区,尽量避免夜间、午休时间进行高噪声作业。4)优化施工车辆的运行线路和时间,应尽量避开噪声敏感区域和噪声敏感时段。禁止鸣笛,降低交通噪声。因此,环评要求建设单位做好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工作,督促施工单位按照《杭州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规定》(市政府令278号)的相关要求文明施工。做好以下措施:从声源上控制,建议采用低噪声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应设专人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并负责对现场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严格按操作规范使用各类机械。根据《杭州市环境噪声管理条例(2010年修正本)》,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禁止在夜间进行产生噪声污染的施工作业。因生产工艺要求确需在夜间进行施工作业的,施工单位应当持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施工意见书,向所在地环境保护部门申领夜间作业证明;因交通限制确需在夜间进行施工作业的,施工单位应当持所在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施工意见书,向所在地环境保护部门申领夜间作业证明。施工单位应当将夜间作业证明提前三日向附近居民公告,并按照夜间作业证明的作业时间、作业内容、作业方式以及避免或者减轻干扰附近居民正常生活的防范措施等要求进行施工。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期噪声能够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7.1.4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项目施工期固废主要为施工建筑垃圾、废弃土石方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施工建筑垃圾主要包括废弃的建材、包装材料等,这些固体废物往往存在于施工场地、拌和场等临时占地区,建筑垃圾随工程进度不同产生量也不同,同时与操作人员的经验、素质等因素有关,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固废不得堆放在河道附近,临时堆放处应设遮雨棚,防止雨水冲刷入水体;建筑垃圾中如废弃的钢材、木材等可收集后出售给回收公司,其余不能回收的外运至建筑垃圾处置场所处置严禁随意运输,随意倾倒。根据初步设计,施工过程中,河道开挖33901m3,河道填方11977m3,产生21924m3弃方,产生的土石方由指定的工程车辆外运至合法的消纳地处理。河道清淤过程淤泥产生量为145m3,淤泥日产日清,由密闭槽罐车进行清运,不进行临时堆放。根据工程分析,本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1kg/d,施工单位应将生活垃圾集中放置,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及时清运。因此,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固废在采取一定的污染防治措施后对周围环境影响7.1.5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对陆生植被的影响分析工程占地分为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工程永久占地对评价区内的自然植被的破坏是长期的,不可恢复的;而临时占地可在工程结束后逐步恢复植被。施工临时占地主要为弃土场和各类临时设施占地,布置在河道两侧空地内。根据现场踏勘,本评价区域内主要为空地、绿化等,工程施工期受影响的植被类型主要为河道沿岸部分自然半自然植被群落等,属人工植被及次生植被。工程建设期间的河道开挖、堆土场对生物量、分布格局及生物多样性均将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2)对陆生动物的影响分析据调查,工程区由于人类长期活动的影响,当地野生动物分布密度较小。且野生动物都具有一定的迁移能力,有较广阔的活动栖息区域。工程开工后,大量施工人员、施工机械和车辆进入以及植被清理等工程活动,改变了区域的生态环境,栖息地丧失,迫使蛇类等动物迁徙,对活动能力较弱的种类可能造成损失,如蛙类。但从整个区域而言,工程施工对区域内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影响很小。7.1.6施工期水土流失影响分析施工过程中造成场地内土质结构松散,易被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施工时应对临时堆土采取覆盖塑料布等措施,并对施工期间产生的建筑弃渣及时清运处置,弃土及时回填,施工道路硬化,做到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施工过程中,若临时防护措施采取到位,产生的新增水土流失能得到有效控制,不会给项目区及其周边环境带来危害。7.2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本工程为河道综合整治工程,运行期间不会产生污废水,工程运行不会对流域水质产生影响。工程建设后,对水量的时空分配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沿河污染源排放逐步得到控制,河道内水质将逐渐好转。河道整治后,由于河道水体积增加,洪水时流速加快,有利于水体的降解,DO增加,COD浓度减少,有利于河道水质的改善。7.3土壤环境影响分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