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轨经济国家的经济改革和发展_第1页
转轨经济国家的经济改革和发展_第2页
转轨经济国家的经济改革和发展_第3页
转轨经济国家的经济改革和发展_第4页
转轨经济国家的经济改革和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转轨国家与中国的开展第一节苏联、东欧国家的经济改革一、传统的经济体制特征:高度的公有制经济经济决策权集中在国家手里采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排斥市场分配上带有明显的平均主义特征导致:经济体制束缚了经济的开展经济结构不合理价格体制不合理经济效率低下.二、解体前苏联的经济改革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改革。三、90年代之前东欧国家的经济改革南斯拉夫、匈牙利、波兰和其它国家.第二节俄罗斯的经济体制改革一、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方式激进式渐进式二、俄罗斯的“休克疗法〞三、转向务实的改革四、普京总统治理下的俄罗斯经济现状.第三节东欧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一、改革的根本措施二、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趋势三、参加欧盟后的经济现状.第四节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开展一、中国经济开展历史轨迹公元0年至1800年:中国既是世界人口大国,又是世界经济最强大的国家。1800-1950年:中国经济迅速衰落的时期,成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1950-2050年:中国进入现代经济增长时期,再次成为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中国经济占世界总量比重的变化:U字型曲线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全球GDP中的比重〔0—1998年〕.中国在世界贸易格局中的变化:从封闭社会到全面开放社会.中国经济开展历史阶段〔1700-2050年〕经济发展阶段中国占世界GDP总量比重中国人均GDP增长特点中国人口增长特点中国占世界贸易总量比重经济趋异时代传统农业停滞时期(1700-1820年)居世界首位人均GDP增长率为0.0%人口较高增长率,0.85%,高于欧洲(0.46%)传统农业解体时期(1820-1950年)迅速衰落期,由32.9%下降至为4.5%人均GDP增长率为0.0%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0.30%比重低且下降经济趋同时代现代经济增长初期(1950-1978年)占世界比重仍处在历史最低点,持平期,变化不大人均GDP增长率为2.34%高生育率,高增长率2.06%比重降至历史低点,不足1%经济起飞期1(1978-2000年)迅速上升期,由5.0%上升为11%以上人均GDP增长率为6.04%较低生育率,较低增长率,1.45%迅速上升,达到4%经济起飞期2(2000-2020年)迅速上升期,达到20%人均GDP增长率为4.50%低生育率,低增长率,低于1%迅速上升,达到10%经济强盛期(2020-2050年)居世界首位,且持续上升期稳定增长,人口零增长,总人口居世界第二位居世界第二位.世界著名学者如何看待中国历史(1)伏尔泰提出了著名的“中国之谜〞。伏尔泰的评论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阔、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我们不必被中国人的成就迷住心窍,以至竟成认其帝国的体制真乃世界有史以来最好的〔伏尔泰,1764年〕。伏尔泰十分惊人地感慨到,早在几百年前,中国的创造,包括四大创造和天文学的研究已超过欧洲。但是他提出了一个中国之谜:既然在如此遥远的古代,中国人便已如此先进,为什么他们又一直停留在这个阶段;中国既然不间断地致力于各种技艺和科学已有如此遥远的历史,为什么进步却微乎其微?.世界著名学者如何看待中国历史(2)亚当·斯密对中国作了十分有意义的分析和评论。他说,“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这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态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似乎没有什么区别。〞亚当·斯密分析了中国社会长期停滞的三大原因:首先是停滞于农业和农业的停滞;其次是对工业和商业的轻视;第三是中国的法律制度已到了极限。.中国停滞的关键因素公元2世纪-15世纪期间,中国开展水平远高于欧洲的平均水平〔Needham,1961〕。中国在世界的领先地位比欧洲早700年。中国停滞的关键因素(Maddison):自身对海上贸易和殖民地化的限制政治集权体系不利于技术的革新人口统计学和生态压力:高人口密度,缺乏易于采掘的煤矿缺乏可开垦的新土地(JeffereySachs)官僚体制是阻碍经济开展的最主要因素儒家思想和教育制度的官方化不利于普及教育.中国应对现代化的挑战第一个时期〔1840-1950年〕:中国被迫响应现代化的挑战,也屡次丧失发动现代化的机遇。中国受到西方现代化的公开的强大的挑战,挑战来自外部的世界工业化文明的冲击和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总是在发生外部挑战并遭受挫折引起内部危机的时候,才发生改革运动,被动式的对现代化挑战作出反映。当中国统治者既不能对西方现代化做出响应,又不能对此提出中国实行现代化的方略时,就会急剧地衰落下去。这是中国成为世界最贫穷国家的根本原因。第二个时期〔1950-2000年〕:对现代化主动应战时期,积极推进现代经济增长,全面改造整个社会,主动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化。这是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综合国力大国的根本原因。.建国初期到全面经济建设1949-1956年期间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时期1956-1966年期间是全面开始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66-1976年期间是“文化大革命〞时期1978年至今是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时期.二、中国经济开展的历史性转变1976年一举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国民经济整顿和恢复重新恢复国民经济秩序重新恢复国民经济重新构建国家官僚机构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为改革做准备

.重新恢复国民经济秩序整顿各行业经济秩序重新建立生产指挥系统强调进行企业整顿,建立各项规章制度,恢复和开展生产1978年4-7月全国财贸会议要求开展对外贸易,反对闭关自守;恢复和制定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管理制度,恢复了奖励、计件工资和企业基金制度.对国民经济体制进行局部性调整,包括:加强对铁路、邮电、民航的集中统一领导。对全国重点工业企业由中央和地方双重领导调整为中央领导为主,其它企业那么由地方或地方为主进行管理。对局部财政、税收、物质的管理权上收中央部门。1978年1月国务院仍规定农副产品的收购价仍然执行政府的价格改革,不得任意提高或降低,坚持方案价格,反对自由价格,打击违法价格行为。.从农村改革到全面改革

〔1978-1992年〕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经济改革时代,也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对外开放时代,这是中国现代化历史性的重大转变,主要表现为:在思想上,冲破了长期存在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坚持和开展了毛泽东思想。在政治上,结束了长达10年的文化大革命政治动乱,出现了建国历史上政治稳定、社会稳定、人心安定、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逐步建立和健全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改善了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也改进了公共政策决策机制。在经济上,中国出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持续高增长的经济繁荣时期。在国际上,中国主动实行经济开放政策,不断参与经济全球化,并从中获得更大的收益,也极大地促进了全球经济与贸易增长。.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2002年〕从经济改革到经济转轨国际背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得中国成为极少数仍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国家之一。只有中国和越南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而其他转轨国家都放弃了这一道路。苏联解体大规模地减少了其对中国北方的军事压力,同时越南也与中国缓和了关系,南北两方面关系的缓和大大减轻了中国的平安压力。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坚持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定,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流入中国,中国大量参与全球化,进一步全面开放。.邓小平南巡针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中国是否坚持现有的改革这一重大问题。中国是否能够快速开展。“开展才是硬道理〞。重申“先富论〞的开展战略,并提出了到20世纪末再来解决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开展差距问题。中国经济改革的模式应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也要搞市场经济〞。.十四大报告主题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实践的开展需要认识的深化,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假设干重大问题的决议?中明确提出中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其他国家的自由市场经济有所不同,后者是建立在自由竞争的根底上,自发地建立起来,经过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时间,从自由市场经济进入现代的混合经济。十四大从“放权让利〞的政策转向制度创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与根本框架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对中国经济改革过程根本状况的现实肯定。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已经到达较高程度。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市场化范围不断扩大,大多数商品价格已经放开,方案对经济的直接管理不断缩小,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大大增加,这反映了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改革目标是对中国经济改革十几年来实践的理论认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与根本框架?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假设干重大问题的决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取代原来的基于承包制的企业改革。培育和开展市场体系,打破地区、部门的分割和封锁,反对不正当竞争,创立平等竞争的环境,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建立管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多种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三、中国对外开放从闭关自守到全面开放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820-1950年期间,闭关自守,被迫型开放,更为落伍,贸易大国的由盛而衰,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下,中国在丧权辱国的条件下被迫开放,也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外国资本控制重要经济命脉,民族工业开展受到极大的限制,与西方国家趋异;闭关自守是中国经济开展停滞不前、国力迅速衰落的重要原因。.第二阶段:1950-1978年期间,内源型追赶,封闭型追赶,采取的根本方针就是“自力更生〞,“自给自足〞,建立比较完整配套的经济体系,也迟迟不愿翻开国门。第三阶段:1978年以来,外向型追赶,开放型追赶,全面开放,中国主动对西方世界开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加快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国在过去的几百年中始终是落后的、衰落的、封闭的、闭关锁国的历史。所以我们认为邓小平对中国的奉献,关键就在于“开放〞政策上。大家平常总是在将“改革开放〞,其实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进行过无数次的改革,而只有在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进行了真正的开放。通过这个数据表,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其他国家曾经比中国开展得快,以及中国为何在最近20年开展的比较快。..中国贸易自由化进程到2001年中国参加WTO时,平均名义关税税率已经降低了四分之三,从80年代早期的56%到2001年的平均仅15%。到2005年平均名义关税税率降到9%。在参加WTO之前,中国也以同样快的步伐降低非关税壁垒。有进口配额和许可证限制的进口商品占全部进口的5%,而十年前几乎占一半还多。.中国经济开放度.中国对外开放的收益通过国际贸易,中国根据其比较优势进行了结构调整,提高了自己整体的资源配置效率;通过引进外资和其它形式的对外交往,中国各产业都从知识外溢性中受益,从而提高了中国各产业的技术效率;通过与外国公司竞争,中国企业不得不提高他们的产品质量并采取新的管理方法,这样就提高了他们的微观生产效率;对外开放对中国整体而言是利大于弊.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全球化可以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全球化可以创造大量新的就业岗位;全球化有助于促进市场经济建设;经济全球化是中国必然的选择;全球化是中国缩小与兴旺国家差距的重要途径。.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风险形成一大批利益受损者;参加全球分工体系后,本国的生产结构多样化程度必然降低,对外依赖程度必然增加;开放带来的结构调整和瞬间冲击都增加了他们在就业时机、收入和消费等方面的风险;单纯的经济自由化战略本身无法自动实现经济增长。各国制度框架与宏观经济环境、参与国际分工的性质、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方式是确保自由化战略成功的根底。.开放政策带来中国经济开展模式的形成:生产要素输入型;〔北京〕国外市场依存型;〔广东〕土地利用开发型;〔沿海地区及大城市〕国内市场依存型;〔浙江〕体制转换渐进型;〔中部地区〕开放滞后型;〔西部地区〕.中国的全球化战略就是建立开放型经济开放型经济就是指商品、效劳和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能够较自由地跨越边境流动,按照市场规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模式。开放型经济目标模式的特征生产与消费国际化;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经济体制的市场化与国际化。中国的全球化战略.参加WTO,实际上意味着中国从改革的阶段开始进入开放的阶段;参加WTO的三个阶段准备参加阶段,从1995年到2000年;参加WTO的适应阶段,是从2000年到2006年;全面参加阶段;我们现在所说的三阶段,即原轨、转轨到接轨,其重点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中国对外开放的根本方向中国对外开放的方向是贸易自由化,在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之间实现真正“开放〞,在中国市场和世界市场之间实现真正的“沟通〞。贸易自由化的进程逐步取消各种进口商品限制,提高国内企业竞争力。逐步取消各种技术进口限制,提高国内科研技术竞争力。逐步取消对外资经营商业、贸易、金融、保险、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房地产、旅游等行业的限制,提高国内第三产业竞争力。逐步取消对专业人员出国和各种劳务出口的限制,鼓励人才交流与劳动力流动。对外开放应参照国际惯例,促进国内外商品、技术、资金、人才等公平竞争、平等竞争。逐步向浮动汇率制过渡。逐步向国际市场商品价格过渡。.四、中国的“十一五〞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一篇指导原那么和开展目标

第一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第二章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

第三章经济社会开展的主要目标

第二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四章开展现代农业

第五章增加农民收入

第六章改善农村面貌

第七章培养新型农民

第八章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

第九章深化农村改革.

第三篇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十章加快开展高技术产业

第十一章振兴装备制造业

第十二章优化开展能源工业

第十三章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和布局

第十四章提升轻纺工业水平

第十五章积极推进信息化

第四篇加快开展效劳业

第十六章拓展生产性效劳业

第十七章丰富消费性效劳业

第十八章促进效劳业开展的政策

第五篇促进区域协调开展

第十九章实施区域开展总体战略

第二十章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第二十一章促进城镇化健康开展.第六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十二章开展循环经济

第二十三章保护修复自然生态

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第二十五章强化资源管理

第二十六章合理利用海洋和气候资源

第七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第二十七章加快科学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