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综合检测卷) 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专题复习_第1页
第六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综合检测卷) 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专题复习_第2页
第六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综合检测卷) 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专题复习_第3页
第六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综合检测卷) 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专题复习_第4页
第六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综合检测卷) 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专题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1.195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会议,周恩来汇报参加日内瓦会议和出访印度、缅甸情况时,毛泽东指出:“门要关死已经不可能了,而且很有一种有利的局势,需要我们走出去。”“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相处。”这说明()A.国内建设需要调整“一边倒”政策B.支持民族解放运动提升中国影响力C.“求同存异”促进亚非各国了解中国D.不结盟运动兴起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2.1960年,我国科研经费支出比1952年增长近60倍,全国全民所有制单位科技人员达196.9万人,平均每万人中有科技人员30名,比1952年增长3倍。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苏联对中国的援助 B.海外科研人员归国C.“双百”方针的提出 D.两个五年计划实施3.下表为新中国整理二十四史的状况,其中,第二阶段的整理出现曲折的主要原因是()阶段时间主要状况第一阶段1958—1959年完成了前四史的整理第二阶段1960—1971年主要整理《晋书》以下各史,从1966年开始,整理时断时续;1969年9月,中华书局全体人员去“五七干校”,整理全面中断第三阶段1971年以后整理《明史》《清史稿》A.主要成员被组织参与制定新中国第一部宪法B.主要成员被调派研究如何扩大基层民主C.“走资派”的干扰与破坏D.“左”倾错误冲击文化领域4.浦东新区居民在1996年接受采访时表示,家庭中粮食、蔬菜的开支所占比重从几年前的50%降到现在的30%左右,而瓜果以及消闲食品在家庭开支中所占比重逐年增加。该地区居民生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B.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C.中国入世影响百姓生活 D.经济特区建设成效显著5.1992年中共十四大作出了“积极建立待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决定。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进一步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待业保险”正式更名为“失业保险”。这一变化反映了()A.经济改革引发失业现象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C.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完善 D.思想解放推动经济体制改革6.1954年,在对待中国的立场上西方阵营首次公开分化。这年6月,中国与英国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11月,中国又与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这表明()A.中国与苏联关系开始恶化 B.中国和平外交有新成效C.英、荷摆脱了美国的掣肘 D.第三世界力量开始崛起7.下图是1955年的一幅漫画《草原的故事》。该漫画反映了当时我国()注:在当年红军长征时所经过的四川、西康和青海边界的草地上,1955年已建立起规模很大的机械化农场。A.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基本完成B.农业领域的生产变革正逐渐推进C.社会主义工业体系初步形成D.农民有土地所有权和经营自主权8.1974年,我国铁路运输严重堵塞,当年全国货运量只完成计划的92%,比1973年少运货物4321万吨。但是到1975年4月底,堵塞情况严重的几个铁路局就已经全部疏通,全国20个铁路局中有19个超额完成计划。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A.“二五”计划取得显著成效 B.过度依赖苏联援助C.政治局势影响经济建设 D.浮夸风气有增无减9.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指出台湾统一后国家将“尊重台湾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在确保国家主权领土不受侵犯的情况下,充分吸纳台湾人民的呼声,照顾台湾人民的利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这一对台方针()A.前瞻性地探讨了统一后的台湾治理模式B.达成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共识C.将台湾问题形成的历史传统放在了首位D.标志着“一国两制”方针的正式形成10.“邓小平把人们想疯了的财富定义为人民的合法追求目标。政府给政策、给条件、给机会,于是财富以及财富所能够实现的‘幸福生活’,变成了近在眼前的甘泉,而不再是远在天边的海市蜃楼。”该材料主要强调()A.邓小平理论指引着新时期的改革取得显著成就B.政府的决策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最主要因素C.改革开放时期追逐财富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思潮D.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11.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逐步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四大思想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是()A.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B.与时代发展同进步C.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D.谋求实现民族独立12.1955年,针对万隆会议上某些国家提出“和平共处”是“共产党用的词”的言论,周恩来说:“有人不喜欢‘共处’这个词,那好,我们可以用《联合国宪章》中的‘和平相处’这个词。”这反映出当时中国外交()A.以联合国为中心B.坚持独立自主原则C.以广交朋友为宗旨D.具有灵活性和务实性13.右图为1953年农事年画《试验新农具》,画面描绘了一群农民在田间学习使用新式农具的场景。该作品意在()A.再现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创作风格B.体现《论十大关系》的主要讲话精神C.倡导响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风尚D.赞颂农民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14.下图系创作于1964年的畅销年画《姑嫂选笔》和《乡村女教师》。这些作品的创作主旨是()A.提倡男女平等B.歌颂劳动精神C.宣传科教兴国D.倡导学习文化15.20世纪50年代,中印双方总理的联合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各项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由此可知该外交原则的提出()A.引申和发展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B.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界限C.推动中苏两国建立同盟关系 D.是对美苏争霸时代主题的积极响应16.“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食及其他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中共中央()A.开展土地改革 B.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C.掀起了“大跃进” D.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6分)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史料一: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宣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摘编自靳德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史料二:有人主张,中国现代史从1919年开始,一直延续下来。这种主张不仅模糊了社会性质的不同,也掩盖了1949年这个时间的极端重要性。还有人主张,中国现代史从1911年辛亥革命开始。这种主张貌似重视辛亥革命,却忽视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较之辛亥革命具有更为重大的历史意义。——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问题》(1)根据史料一,概括指出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什么职权,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主要原因是什么。(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将1949年作为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比将另外两个时间作为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更准确。18.(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日本颁布外资法等一系列法规,加强对技术引进的管理,政府有关部门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列出鼓励进口和限制进口的技术项目,对私人企业的技术引进加以指导,其后,日本政府逐渐放宽引进技术的管理和审查标准,企业决定引进方式和内容,并承担引进过程中的一切风险,所引进的技术主要来自欧美。1962年到1966年,在企业提出的技术引进申请中,有90.4%获得了批准。——摘编自王永生《技术进步及其组织——日本的经验与中国的实践》等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即确立发展科技的方针。1956年,国家制定12年科技规划,明确提出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该首先掌握世界现有的先进科学成就,在开展国际科学合作时应力求自力更生,在技术引进方面,20世纪50年代,由苏联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项目共计304项;由东欧各国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建设项目共116项。引进成套设备的同时,还重视引进科学技术、人才、资金和管理经验。1960年,苏联政府决定撤走全部在华专家。这以后,我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摘编自杨德才等《二十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史稿》等材料三: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面对着严峻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中央确定我国国防尖端科技的发展,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强调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培养人才,掌握技术。——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日两国技术引进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技术引进呈现不同特点的背景。(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经验。19.(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64年6月,毛泽东提出建设西部后方的主张:要搞三线工业基地的建设,要准备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现在工厂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利于备战。8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等人向中共中央提出报告,建议一切新的建设项目,不在东部沿海等一线建设;要把能搬的一线重要企业、科研机构、学校的一部分迁移到……三线以及……二线地区;今后一切新建项目都应贯彻执行分散、靠山、隐蔽的方针。——摘编自《六十年代三线建设决策文献选载》(注:一线指东部沿海和边疆地区;三线指云、贵、川、陕、甘、宁、青省区及晋、豫、湘、鄂等省区的腹地部分;二线指一、三线之间的中间地带)材料二:到20世纪70年代末,三线地区的工业总产值由258亿元增加到1270亿元;建成了西昌卫星发射基地、陕西航空等一批现代化生产和科研基地,成昆、湘黔等重要铁路,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德阳重型机器厂等工业基地以及攀枝花、十堰等新兴工业城市。——摘编自魏后凯《21世纪中西部工业发展战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线建设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三线建设的意义。参考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B解析:毛泽东指出“很有一种有利的局势,需要我们走出去”“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相处”,说明新中国积极发展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通过支持民族解放运动,提升中国的影响力,故B项正确;材料“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相处”强调发展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关系,但并不代表“一边倒”政策需要调整,排除A项;“求同存异”方针是1955年在亚非会议上提出的,排除C项;不结盟运动兴起于1961年,排除D项。2.D解析:材料数据表明,1952—1960年,我国的科研经费支出大量增加,科技人员也不断增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我国已经完成“一五”计划,正在进行第二个五年计划,工业建设需要大量的科研经费和科技人员,故D项正确;科研经费的增加和苏联的援助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海外科研人员归国对我国科技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是材料所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排除B项;“双百”方针是1956年提出的,排除C项。3.D解析:根据材料“从1966年开始,整理时断时续;1969年9月,中华书局全体人员去‘五七干校’,整理全面中断”可知,当时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左”倾错误冲击文化领域,所以二十四史整理工作出现了曲折,故选D项。4.A解析:材料“家庭中粮食、蔬菜的开支所占比重从几年前的50%降到现在的30%左右,而瓜果以及消闲食品在家庭开支中所占比重逐年增加”表明浦东新区的居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中央作出了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决策,使该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故A项正确;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是在21世纪初,排除B项;中国入世是在2001年,排除C项;上海浦东新区不是经济特区,排除D项。5.D解析:失业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失业群体具有生活保障作用,而且对于缓和劳动力市场供需间的紧张关系、促进再就业、稳定社会秩序等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保险名称由“待业保险”转变为“失业保险”,体现了对劳动力市场调节作用的正视,反映了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作用,故D项正确;国家对失业现象的认定发生了变化,这是思想解放推动下转变观念的表现,并不能说经济改革引发失业现象,排除A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是在21世纪初,排除B项;C项“已经”说法错误,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尚在不断完善中,排除。6.B解析: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与苏联等人民民主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美国等西方国家敌视新中国,后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朝鲜战争等因素影响下,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中国外交取得新的成就,包括中英、中荷代办级外交关系的建立,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苏关系,排除A项;C、D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7.B解析:根据材料“1955年”“规模很大的机械化农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漫画呈现的是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反映了当时农业领域的生产变革正逐渐推进,故B项正确;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基本完成是在1952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社会主义工业体系初步形成是在1957年“一五”计划基本完成之后,排除C项;社会主义改造是逐步将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根据材料“1955年已建立起规模很大的机械化农场”可知,当时草原上已经逐步实行了农业集体化,农民没有土地所有权和经营自主权,排除D项。8.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4年我国铁路运输严重堵塞是由“文化大革命”所致,1975年1月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从交通领域开始对全国进行全面整顿,以推动经济建设正常化,到1975年4月底,堵塞情况严重的几个铁路局就已经全部疏通,这说明政治局势影响经济建设,故C项正确;“二五”计划的时间是1958—1962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此时中苏关系已经恶化,故B项错误;浮夸风气出现于“大跃进”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9.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告台湾同胞书》指出,台湾统一以后要采取符合台湾人民意愿的政策和办法,照顾台湾人民的利益,这是对统一后的台湾治理模式的探讨,故A项正确。10.A解析:材料“邓小平把人们想疯了的财富定义为人民的合法追求目标”主要强调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作用,故A项正确;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因素很多,政府的决策并不是最主要因素,故B项错误;C、D两项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排除。11.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均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体现出与时代发展同进步的特点,故选B项。12.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有人不喜欢‘共处’这个词,那好,我们可以用《联合国宪章》中的‘和平相处’这个词”,可知当时中国外交突破意识形态的限制,具有灵活性和务实性,故选D项。13.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此时正在开展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民积极学习使用新式农具,体现了这一时期大家对国家经济建设的积极响应,故C项正确;图中的年画不是文人画,排除A项;《论十大关系》发表于1956年,排除B项;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14.D解析:根据1964年的畅销年画《姑嫂选笔》和《乡村女教师》,可知年画反映了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注重提高妇女的文化素质,宣传学习文化的社会新风,D项正确。15.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20世纪50年代”“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可知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界限,是我国外交成熟的标志,B项正确;“求同存异”的方针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之后才提出的,排除A项;中苏同盟在这之前已经建立,排除C项;对美苏争霸时代主题的积极响应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16.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目的,故B项正确;土地改革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不能克服分散经营带来的困难,故A项错误;“大跃进”与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无关,故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没有克服分散经营带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