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体系培训材料_第1页
质量管理体系培训材料_第2页
质量管理体系培训材料_第3页
质量管理体系培训材料_第4页
质量管理体系培训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

第一讲ISO9000标准根底知识第二讲ISO9001标准简介第三讲贯彻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及ISO9001:2000标准的根本要求

第一讲

ISO9000标准根底知识一、根本知识

质量问题的产生生产者消费者生产者消费者生产者消费者=质量管理的开展在不同的生产力开展时期,质量的地位和作用不同,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不同。手工业时代:产品简单,生产规模小,产量低下师徒技艺相授——“诀窍〞、“技巧〞师傅进行“质量把关〞质量管理的开展在不同的生产力开展时期,质量的地位和作用不同,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不同。大机器生产时代:产品相对复杂,生产规模扩大,产量大幅度提高劳动分工细化卖方市场提高效率,提高生产率是当时的“重点〞标准化+质量检验货物离柜,概不负责质量管理的开展在不同的生产力开展时期,质量的地位和作用不同,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不同。质量管理质量筹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质量管理标准的国际化

ISO9000现象

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等同采用,转化为本国或地区标准。欧共体公布了EN29000标准,要求成员国采用,ISO9000系列标准已成为欧洲CE条例的重要组成局部,由此而进一步引起各经济集团的高度重视。出现了第三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注册的热潮。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和实施了质量认证和国家认可制度。据不完全统计,世界范围内已有35万家企业取得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至2003年,我国已有大约50000家企业持有带有国家认可标志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国际权威机构已纷纷等同采用ISO9000标准,产品质量认证的现场检查已与ISO9000并轨。各行各业要求贯彻实施ISO9000的呼声日益高涨。“ISO9000论坛〞已成为传播和研究ISO9000的基地和中心。ISO9000-2000族标准我国采用ISO9000标准的过程1992年为与国际更好接轨,我国决定等同采用〔无变化采用〕这套标准,于1992年10月公布了GB/T1900-ISO9000。最初由国家出面选择了113家大中型企业进行宣贯试点。1992年起认证工作步入正轨,贯标与认证以企业自愿为原那么健康开展。我国大局部企业根底薄、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差,尤其是很多企业的领导质量意识淡、短期行为使他们片面追求速度、产值、无心下功夫抓质量;有的企业明知产品有问题仍然发货,一些中小及乡镇企业雇佣合同工不培训考核,产品质量根本无从保证。同时也说明贯标工作的必要和紧迫性。ISO9000系列标准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开展贯彻ISO9000系列标准适应了国际贸易开展需要,成为防止贸易壁垒的重要条件。ISO9000系列标准贯彻与否,已越来越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条件。因此,已在国际贸易中成为重要一员的我国,也必然要把贯彻ISO9000系列标准作为作为开展国际贸易、防止非关税贸易壁垒的重要内容。随着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这套系列标准必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ISO9000系列标准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开展贯彻ISO9000系列标准,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展的需要,成为标准市场行为的重要依据。买卖双方是市场的主体,主体间的行为应该标准。我国在培育市场体系的过程中,对市场主体间发生的市场行为,需要按国际准那么和国际惯例加以标准。第二方加强对第一方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以及信任某一第三方机构所认证的质量管理体系,越来越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展中标准市场行为的重要内容。ISO9000系列标准正是在第一方、第二方和第三方三者之间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评价的重要依据。ISO9000系列标准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开展贯彻ISO9000系列标准,适应了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成为标准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准那么。我国推行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开展、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作为这样一种性质的经济实体,迫切需要按ISO9000系列标准的要求提高自身的整体管理素质,这是我国企业开展和提高产品质量、效劳质量的重要根底。二、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的根本步骤〔一〕贯标和认证的工作阶段〔二〕认证程序〔一〕贯标和认证的工作阶段贯标及认证共分五个阶段,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如下:第一阶段:宣传发动第二阶段:质量管理体系的总体设计第三阶段: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第四阶段: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与完善第五阶段: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注册第一阶段宣传发动1、领导层统一思想,进行决策,将贯彻GB/T19000-ISO9000系列标准,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列入本年度工作日程。2、任命管理者代表,负责贯标及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组织、筹划、推动和协调工作,并就有关问题直接向总经理报告。3、设立认证办,具体负责贯标及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运行、认证过程的日常工作。4、聘请咨询人员对中层以上管理人员进行贯标培训。并在公司内开展广泛的宣传发开工作。5、成立贯标工作组,组建骨干队伍,由各职能部门、分公司、车间负责人〔或其指定代表〕组成。6、制定并发布工作规划、规定各阶段工作内容目标及时限要求,明确责任。第二阶段质量管理体系的总体设计1、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2、对现有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调查和评价;3、质量管理体系总体设计方案的提出和审定。包括确定质量管理体系及要素包含的主要过程和活动进行职能的分配〔必要时,对机构、职能及人员进行调整〕;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层次;制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明细表。第三阶段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第四阶段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与完善1、运行前的准备:包括文件的分发,让所有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场所均能得到相关文件;文件的学习与理解,让全体员工明了自己的职责和工作程序;为满足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进行必要的资源的配备或是调整等。2、按文件规定要求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试运行。3、制定并实行质量奖惩制度。4、进行内部审核员培训建立内审员队伍〔考试合格并经总经理任命〕5、开展内部审核,检查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和有效性并对发现的问题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包括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修改、补充和完善。6、由总经理组织进行管理评审,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作出正式评价,并采取必要的改进措施,以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第五阶段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注册1、由咨询机构派出审核组对公司进行预备性审核,提出整改意见,建议适宜的认证时间,以降低认证的风险。2、针对整改意见组织整改、完善。3、由认证机构派出审核组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核,确认符合标准要求后,颁发认证证书。〔二〕认证程序1、信息交换:通过信函、、、相互访问等各种形式进行接触,相互了解。2、报价:有意向的单位填写调查表,认证机构收到调查表后作出书面的报价。需要时,可以访问现场,了解工作场所与环境。3、签订合同:申请单位接受报价后正式填写申请表。认证机构收到申请表后签订提供认证效劳的合同,随后指定工程负责人〔审核组长〕并通知客户。4、文件审查:客户将正式发布的质量手册送交认证机构,由审核组长作文件审查,并将审查结果书面通知客户。如有不符,再送交认证机构,直到符合标准要求。〔二〕认证程序5、现场认证机构派出审核组按方案进行现场审核,审核覆盖申请认证的全部范围及标准的全部要素,用抽样方式进行现场审核将对发现的不合格项开出不合格报告,并要求实施纠正或纠正措施。现场审核结束后将给予书面的审核报告,现场审核结束会议上将口头报告审核结果,告知是否推荐认证通过,然后将全面审核报告送受审方及认证机构工程主管。6、纠正措施:对审核中提出的不合格项,都必须实施纠正或纠正措施。〔二〕认证程序7、核准发证:认证机构工程主管负责审查由审核组长送交的审核报告。认证机构主任负责批准认证通过。认证机构工程管理部门负责发由审核组长及认证机构主任签署的认证证书,证书有效期为三年。证后监督:证书有效期内每年监督审核1次,三年期满复审换证。获证单位的法人代表、组织结构、生产方式或覆盖产品范围等如有变化,应及时通知认证机构。必要时认证机构将派员复查或增加监查次数。第二讲

ISO9001标准简介

八项质量管理原那么为了更有效地帮助组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实现预期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必须有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普遍适用的并且能在全世界范围被接受的质量管理理论。为了建立这套理论,ISO/TC176于1995年成立了一个工作组,用了大约两年的时间,吸纳了国际上最权威的一批质量管理专家的意见,整理编撰了八项质量管理原那么,并在国际上广泛求意见,得到了众多国家的一致赞同。八项质量管理原那么旨在帮助组织建立持续改进业绩的框架,提高组织质量管理的水平,使组织到达持续的成功。八项质量管理原那么

原那么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顾客是企业生存的根底,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中必须使企业的产品〔包括效劳〕让顾客满意,使产品畅销,才能使企业获得利润。因此,企业的各项工作均应紧紧围绕着"使顾客满意"来展开,它是判断工作好坏的准那么。必须注意,满足顾客要求只是一种根本要求,只有到达超越顾客的期望,给顾客一种意外的惊喜,才能使顾客满意。八项质量管理原那么

原那么2:领导作用领导者确立本组织统一的宗旨和方向;并营造和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

领导指的是组织的最高管理层,领导在企业的质量管理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实践证明只有领导重视,各项质量活动才能有效开展。

领导要想指挥好和控制好一个组织,必须做好确定方向、提供资源、筹划未来、鼓励员工、协调活动和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等工作。此外,在领导方式上,最高管理者还要做到透明、务实和以身作那么。八项质量管理原那么

原那么3:全员参与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收益。全体员工是组织的根底,组织的质量管理不仅需要最高管理者的正确领导,还有赖于全员参与。八项质量管理原那么

原那么4:过程方法将相关的资源和活动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任何利用资源并通过管理,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均可视为过程。系统地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叫过程方法。

过程方法的目的是获得持续改进的动态循环,并使组织的总体业绩得到显著的提高。过程方法鼓励组织要对其所有的过程有一个清晰的理解。过程包含一个或多个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直接成为下一个过程的输入。八项质量管理原那么“PDCA〞的方法可适用于所有过程:

P-筹划根据顾客的要求和组织的方针,建立提供结果所必要的目标和过程;

D-做实施过程;

C-检查根据方针、目标和产品要求,对过程和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并报告结果;A-总结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过程的业绩。计划改进检查实施持续改进DOCHECKPLANACTIONPDCA管理模式八项质量管理原那么

原那么5:管理的系统方法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其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所谓系统,就是"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系统的特点之一就是通过各分系统协同作用,互相促进,使总体的作用往往大于各分系统作用之和。

所谓系统方法,实际上可包括系统分析、系统工程和系统管理三大环节。在质量管理中采用系统方法,就是要把质量管理体系作为一个大系统,对组成质量管理体系的各个过程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以到达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八项质量管理原那么

原那么6: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的目标。

持续改进是"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为了改进组织的整体业绩,组织应不断改进其产品质量,提高质量管理体系及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以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日益增长和不断变化的需求与期望。只有坚持持续改进,组织才能不断进步。八项质量管理原那么

原那么7:根本领实的决策方法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根底上。

决策是组织中各级领导的职责之一。所谓决策就是针对预定目标,在一定约束条件下,从诸方案中选出最正确的一个付诸实施。达不到目标的决策就是失策。正确的决策需要领导者用科学的态度,以事实或正确的信息为根底,通过符合逻辑的分析,作出正确的决断。八项质量管理原那么

原那么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组织与供方的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随着生产社会化的不断开展,组织的生产活动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强,通常,某一个产品不可能由一个组织从最初的原材料开始加工直至形成最终顾客使用的产品,而往往是通过多个组织分工协作来完成的。

因此,绝大多数组织都有其供方。供方所提供的高质量产品是组织为顾客提供高质量产品的保证之一。组织市场的扩大,那么为供方增加了更多的合作时机。所以,组织与供方的合作与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9001-2000Idt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代替GB/T19001-1994GB/T19002-1994GB/T19003-199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9001-2000IdtISO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代替GB/T19001-1994

GB/T19002-1994

GB/T19003-19941.范围2.引用标准4.质量管理体系

4.1总要求4.2文件要求4.2.1总那么4.2.2质量手册4.2.3文件控制4.2.4记录控制

4.质量管理体系4.1总要求组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组织应:a)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组织中应用〔见1.2〕;b)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c)确定为确保这些过程的有效运行和控制所需的准那么和方法;d)确定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行和对这些过程的监视;e)监视、测量和分析这些过程;f)实施必要的措施,以实现对这些过程筹划的结果和对这些过程的持续改进。组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管理这些过程。针对组织所选择的任何影响产品符合要求的外包过程,组织应确保对其实施控制。对此类外包过程的控制应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加以识别。注:上述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应当包括与管理活动、资源提供、产品实现和测量有关的过程。4.质量管理体系4.2文件要求4.2.1总那么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a)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b)质量手册;c)本标准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程序;d)组织为确保其过程的有效筹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e)本标准所要求的记录〔见4.2.4〕。注1:本标准出现“形成文件的程序〞之处,即要求建立该程序,形成文件,并加以实施和保持。注2:不同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多少与详略程度取决于:a)组织的规模和活动的类型;b)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程度;c)人员的能力。注3:文件可采用任何形式或类型的媒体。4.质量管理体系4.2文件要求4.2.2质量手册组织应编制和保持质量手册,质量手册包括:a)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包括任何删减的细节与合理性(见1.2);b)为质量管理体系编制的形成文件的程序或对其引用;c)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表述。4.质量管理体系

4.2文件要求4.2.3文件控制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应予以控制。记录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件,应依据4.2.4的要求进行控制。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以下方面所需的控制;a)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是充分与适宜的;b)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与更新,并再次批准;c)确保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d)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e)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f)确保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g)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假设因任何原因而保存作废文件时,对这些文件进行适当的标识。4.质量管理体系4.2文件要求

4.2.4记录控制

应建立并保持记录,以提供符合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记录应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所需的控制。

应建立并保持记录,以提供符合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记录应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所需的控制。5.管理职责5.1管理承诺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5.3质量方针5.4筹划5.4.1质量目标5.5职责、权限与沟通5.5.1职责和权限5.5.2管理者代表5.5.3内部沟通5.6管理评审5.6.1总那么5.6.2评审输入5.6.3评审输出5.管理职责5.1管理承诺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活动,对其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的承诺提供证据:a)向组织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b)制定质量方针;c)确保质量目标的制定;d)进行管理评审;e)确保资源的获得。5.管理职责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最高管理者应以增强顾客满意为目的,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确定并予以满足〔见7.2.1和8.2.1〕。5.管理职责5.3质量方针最高管理者应确保质量方针:a)与组织的宗旨相适应;b)包括对满足要求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承诺;c)提供制定和评审质量目标的框架;d)在组织内得到沟通和理解;e)在持续适宜性方面得到评审。钻井工程总公司的质量方针为:钻井质量国内领先、企业管理国际接轨,以良好信誉赢得顾客。5.管理职责5.4筹划5.4.1质量目标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组织的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质量目标,质量目标包括满足产品要求所需的内容[见7.1a〕]。质量目标应是可测量的,并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5.管理职责5.管理职责5.4筹划5.4.2质量管理体系筹划最高管理者应确保:a)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筹划,以满足质量目标以及4.1的要求。b)在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进行筹划和实施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5.管理职责5.5职责、权限与沟通5.5.1职责和权限最高管理者应确保组织内的职责、权限得到规定和沟通。5.5.2管理者代表最高管理者应指定一名管理者,无论该成员在其他方面的职责如何,应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a)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b)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和任何改进的需求;c)确保在整个组织内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注: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可包括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事宜的外部联络。5.5.3内部沟通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组织内建立适当的沟通过程,并确保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沟通。5.管理职责5.6管理评审5.6.1总那么最高管理者应按筹划的时间间隔评审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审应包括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时机和变更的需要,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应保持管理评审的记录〔见4.2.4〕。5.管理职责5.6管理评审5.6.2评审输入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包括以下方面的信息:a)审核结果;b)顾客反响;c)过程的业绩和产品的符合性;d)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e)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f)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g)改进的建议。5.管理职责5.6管理评审5.6.3评审输出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与以下方面有关的任何决定和措施:a)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b)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c)资源需求。6.资源管理6.1资源提供6.2人力资源6.2.1总那么6.2.2能力、意识和培训6.3根底设施6.4工作环境6.资源管理6.1资源提供组织应确定并提供以下方面所需的资源:a)实施、保持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b)通过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6.资源管理6.2人力资源6.2.1总那么其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应是能够胜任的。6.2.2能力、意识和培训组织应:a)确定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所必要的能力;b)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以满足这些需求;c)评价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d)确保员工认识到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实现质量目标作出奉献;e)保持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的适当记录〔见4.2.4〕。6.资源管理6.3根底设施组织应确定、提供并维护为到达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根底设施。适用时,根底设施包括:a)建筑物、工作场所和相关的设施;b)过程设备〔硬件和软件〕;c)支持性效劳〔如运输或通讯〕;6.4工作环境组织应确定并管理为到达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7.产品实现7.1产品实现的筹划7.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7.2.1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确实定7.2.2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7.2.3顾客沟通7.3设计和开发7.3.1设计和开发筹划7.3.2设计和开发输入7.3.3设计和开发输出7.3.4设计和开发评审7.3.5设计和开发验证7.3.6设计和开发确认7.3.7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7.4采购7.4.1采购过程7.4.2采购信息7.4.3采购产品的验证7.5生产和效劳提供7.5.1生产和效劳提供的控制7.5.2生产和效劳提供过程确实认7.5.3标识和可追溯性7.5.4顾客财产7.5.5产品防护7.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7.产品实现7.1产品实现的筹划组织应筹划和开发产品实现所需的过程。产品实现的筹划应与质量管理体系其他过程的要求相一致〔见4.1〕。在对产品实现进行筹划时,组织应确定以下方面的适当内容:a)产品的质量目标和要求;b)针对产品确定过程、文件和资源的需求;c)产品所要求的验证、确认、监视、检验和试验活动,以及产品接收准那么;d)为实现过程及其产品满足要求提供证据所需的记录(见4.2.4)。筹划的输出形式应适合于组织的运作方式。注1:对应用于特定产品、工程或合同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包知产品实现过程〕和资源作出规定的文件可称之为质量方案。注2:组织也可将7.3的要求应用于产品实现过程的开发。7.产品实现7.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7.2.1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确实定组织应确定:a)顾客规定的要求,包括对交付及交付后活动的要求;b)顾客虽然没有明示,但规定的用途或的预期用途所必需的要求;c)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d)组织确定任何附加要求。7.产品实现7.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7.2.2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组织应评审与产品有关的要求。评审应在组织向顾客作出提供产品的承诺之前进行〔如:提交标书、接受合同或订单及接受合同或订单的更改〕,并应确保。a)产品要求得到规定;b)与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或订单的要求已予解决;c)组织有能力满足规定的要求;评审结果及评审所引起的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假设顾客提供的要求没有形成文件,组织在接受顾客要求前应对顾客要求进行确认。假设产品要求发生变更,组织应确保相关文件得到修改,并确保相关人员知道已变更的要求。注:在某些情况下,如网上销售、对每一个订单进行正式的评审可能是不实际的。而代之对有关的产品信息,如产品目录、产品广告内容等进行评审。7.产品实现7.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7.2.3顾客沟通组织应对以下有关方面确定并实施与顾客沟通的有效安排;a)产品信息;b)问询、合同或订单的处理,包括对其修改;c)顾客反响,包括顾客抱怨。7.产品实现7.3设计和开发7.3.1设计和开发筹划组织应对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进行筹划和控制。在进行设计和开发筹划时,组织应确定:a)设计和开发阶段;b)适合于每个设计和开发阶段的评审、验证和确认活动;c)设计和开发的职责和权限。组织应对参与设计和开发的不同小组之间的接口进行管理,以确保有效的沟通,并明确职责分工。随设计和开发的进展,在适当时,筹划的输出应予更新。7.产品实现7.3设计和开发7.3.2设计和开发输入应确定与产品要求有关的输入,并保持记录〔见4.2.4〕。这些输入应包括:a)功能和性能要求;b)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c)适用时,以前类似设计提供的信息;d)设计和开发所必需的其他要求。应对这些输入进行评审,以确保输入是充分与适宜的。要求应完整、清楚,并且不能自相矛盾。7.产品实现7.3设计和开发7.3.3设计和开发输出设计和开发的输出应以能够针对设计和开发的输入进行验证的方式提出,并应在放行前得到批准。设计和开发输出应:a)满足设计和开发输入的要求;b)给出采购、生产和效劳提供的适当信息;c)包含或引用产品接收准那么;d)规定对产品的平安和正常使用所必需的产品特性。7.产品实现7.3设计和开发7.3.4设计和开发评审在适宜的阶段,应依据所筹划的安排〔见7.3.1〕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系统的评审,以便:a)评价设计和开发的结果满足要求的能力;b)识别任何问题并提出必要的措施。评审的参加者应包括与所评审的设计和开发阶段有关的职能的代表。评审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7.产品实现7.3设计和开发7.3.5设计和开发验证为确保设计和开发输出满足输入的要求,应依据所筹划的安排〔见7.3.1〕对设计和开发进行验证。验证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7.3.6设计和开发确认为确保产品能够满足规定的使用要求或己知的预期用途的要求,应依据所筹划的安排〔见7.3.1〕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确认,只要可行,确认应在产品交付或实施之前完成。确认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7.3.7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应识别设计和开发的更改,并保持记录。适当时,应对设计和开发的更改进行评审、验证和确认,并在实施前得到批准。设计和开发更改的评审应包括评价更改对产品组成局部和已交付产品的影响。更改的评审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7.产品实现7.4采购7.4.1采购过程组织应确保采购的产品符合规定的采购要求。对供方及采购的产品控制的类型和程度应取决于采购的产品对随后的产品实现或最终产品的影响。〕7.产品实现7.4采购7.4.2采购信息采购信息应表述拟采购的产品,适当时包括:a)产品、程序、过程和设备的批准要求;b)人员资格的要求;c)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在与供方沟通前,组织应确保所规定的采购要求是充分与适宜的。7.产品实现7.4采购7.4.3采购产品的验证组织应确定并实施检验或其他必要的活动,以确保采购的产品满足规定的采购要求。当组织或其顾客拟在供方的现场实施验证时,组织应在采购信息中对拟验证的安排或产品放行的方法作出规定。7.产品实现7.5生产和效劳提供7.5.1生产和效劳提供的控制组织应筹划并在受控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效劳提供。适用时,受控条件应包括:a)获得表述产品特性的信息;b)必要时,获得作业指导书;c)使用适宜的设备;d)获得和使用监视和测量装置;e)实施监视和测量;f)放行、交付和交付后活动的实施。7.产品实现7.5生产和效劳提供7.5.2生产和效劳提供过程确实认当生产和效劳提供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时,组织应对任何这样的过程实施确认。这包括仅在产品使用或效劳已交付之后问题才显现的过程。确认应证实这些过程实现所筹划的结果的能力。组织应对这些过程作出安排,适用时包括:a)为过程的评审和批准所规定的准那么;b)设备的认可和人员资格的鉴定;c)使用特定的方法和程序;d)记录的要求〔见4.2.4〕;e)再确认。7.产品实现7.产品实现7.5生产和效劳提供7.5.4顾客财产组织应保护在组织控制下或组织使用的顾客财产。组织应识别、验证、保护和维护供其使用或构成产品一局部的顾客财产。假设顾客财产发生丧失、损坏或发现不适用的情况时,应报告顾客,并保持记录〔见4.2.4〕。注:顾客财产可包括知识产权。7.产品实现7.5生产和效劳提供7.5.5产品防护在内部处理和交付到预定的地点期间,组织应针对产品的符合性提供防护,这种防护应包括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防护也应适用于产品的组成局部。7.产品实现7.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组织应确定需实施的监视和测量以及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装置,为产品符合确定的要求〔见7.2.1〕提供证据。组织应建立过程,以确保监视和测量活动可行并以与监视和测量的要求相一致的方式实施。为确保结果有效,必要时,测量设备应:a)对照能溯源到国际或国家标准的测量标准,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在使用前进行校准或检定。当不存在上述标准时,应记录校准或检定的依据;b)进行调整或必要时再调整;c)得到识别,以确定其校准状态;d)防止可能使测量结果失效的调整;e)在搬运、维护和贮存期间防止损坏和失效。7.产品实现7.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此外,当发现设备不符合要求时,组织应对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记录。组织应对该设备和任何受影响的产品采取适当的措施。校准和验证结果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当计算机软件用于规定要求的监视和测量时,应确认其满足预期用途的能力。确认应在初次使用前进行,必要时再确认。注;作为指南,参见GB/T19022.1和GB/19022.2。8.测量、分析和改进8.1总那么8.2监视和测量8.2.1顾客满意8.2.2内部审核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8.3不合格品控制8.4数据分析8.5改进8.5.1持续改进8.5.2纠正措施8.5.3预防措施8.测量、分析和改进8.测量、分析和改进8.2监视和测量8.2.1顾客满意作为对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一种测量,组织应对顾客有关组织是否已满足其要求的感受的信息进行监视,并确定获取和利用这种信息的方法。8.测量、分析和改进8.2监视和测量8.2.2内部审核组织应按筹划的时间间隔进行内部审核,以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是否:a)符合筹划的安排〔见7.1〕、本标准的要求以及组织所确定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b)得到有效实施与保持。考虑拟审核的过程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应对审核方案进行筹划。应规定审核的准那么、范围、频次和方法。审核员的选择和审核的实施应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审核员不应审核自己的工作。筹划和实施审核以及报告结果和保持记录〔见4.2.4〕的职责和要求应在形成文件的程序中作出规定。.负责受审区域的管理者应确保及时采取措施,以消除所发现的不合格及其原因。跟踪活动应包括对所采取措施的验证和验证结果的报告〔见8.5.2〕。注:作为指南,参见GB/T19021.1、GB/T19021.2及GB/T19021.3。8.测量、分析和改进8.2监视和测量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组织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进行监视,并在适用时进行测量。这些方法应证实过程实现所筹划的结果的能力。当未能到达所筹划的结果时,应采取适当的纠正和纠正措施,以确保产品的符合性。8.测量、分析和改进8.2监视和测量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组织应对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产品要求已得到满足。这种监视和测量应依据所筹划的安排〔见7.1〕,在产品实现过程的适当阶段进行。应保持符合接收准那么的证据。记录应指明有权放行产品的人员〔见4.2.4〕。除非得到有关授权人员的批准,适用时得到顾客的批准,否那么在筹划的安排〔见7.1〕已圆满完成之前,不应放行产品和交付效劳。8.测量、分析和改进8.3不合格品控制组织应确保不符合产品要求的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其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不合格品控制以及不合格品处置的有关职责和权限应在形成文件的程序中作出规定。组织应通过以下一种或几种途径,处置不合格品:a)采取措施,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b)经有关授权人员批准,适用时经顾客批准,让步使用、放行或接收不合格品;c)采取措施,防止其原预期的使用或应用。应保持不合格的性质以及随后所采取的任何措施的记录,包括所批准的让步的记录。〔4.2.4〕。在不合格品得到纠正之后应对其再次进行验证,以证实符合要求。当在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产品不合格时,组织应采取与不合格的影响或潜在影响的程度相适应的措施。8.测量、分析和改进8.4数据分析组织应确定、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以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评价在何处可以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这应包括来自监视和测量的结果以及其他有关来源的数据。数据分析应提供以下有关方面的信息:a)顾客满意〔见8.2.1〕;b)与产品要求的符合性(见7.2.1);c)过程和产品的特性及趋势,包括采取预防措施的时机;d)供方。8.测量、分析和改进8.5改进8.5.1持续改进组织应利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8.测量、分析和改进8.5改进8.5.2纠正措施组织应采取措施,以消除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纠正措施应与所遇到不合格的影响程度相适应。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以下方面的要求:a)评审不合格〔包括顾客抱怨〕;b)确定不合格的原因;c)评价确保不合格不再发生的措施的需求;d)确定和实施所需的措施;e)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见4.2.4〕;f)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8.测量、分析和改进8.5改进8.5.3预防措施组织应确定措施,以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发生。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以下方面的要求:a)确定潜在不合格及其原因;b)评价防止不合格发生的措施的需求;c)确定和实施所需的措施;d)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见4.2.4〕;e)评审所采取的预防措施。第三讲

贯彻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及ISO9001:2000标准的根本要求钻井工程总公司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已顺利结束,认证证书已收到。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为了更进一步促进各单位学习、贯彻GB/T19001—2000idtISO9001:2000标准和钻井工程总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现将有关本卷须知通知如下。贯彻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及ISO9001:2000标准的根本要求一、宣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时的本卷须知二、执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时的具体工作三、迎接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时有关说明一、

宣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时的本卷须知一、

宣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时的本卷须知3、钻井工程总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层次示意图。各层次文件所描述的内容为:第一层次文件:规定了钻井工程总公司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按ISO9001:2000标准要求描述钻井工程总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共1本〕第二层次文件:〔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汇编是程序文件的一局部〕描述为实施钻井工程总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所涉及到的各职能部门的活动。(共23个)第三层次文件:详细的作业文件。〔企业标准共30个〕第一层次文件〔质量手册〕第二层次文件〔程序文件〕第三层次文件〔企业标准、行业标准、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质量记录等〕一、

宣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时的本卷须知一、

宣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时的本卷须知一、

宣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时的本卷须知6、各单位要作出贯彻实施GB/T19001—2000idtISO9001:2000标准〔见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讲座〕以及学习掌握?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汇编属于程序文件的一局部〕、?钻前工程标准?、?钻井工程标准?、?钻井设备标准?、有关的行业标准〔即SY、SY/T标准〕的贯标学习方案。方案中对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人员以及考核结果等应形成记录。

一、

宣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时的本卷须知

7、通过GB/T19001—2000idtISO9001:2000标准的学习,应清楚并掌握下一步在接受内、外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时,?不符合项报告单?中所列出的标准条款的含义,以便对症下药,制订纠正和预防措施,实现改进和提高。一、

宣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时的本卷须知

8、通过?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学习,应明确总公司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是什么?各主要岗位质量职责是怎样规定的?〔见程序文件中?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汇编?〕;特别要明确和掌握各单位应该做的条款和内容及工作程序。一、

宣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时的本卷须知

9、通过?钻前工程标准?、?钻井工程标准?、?钻井设备标准?和有关行业标准的学习,应进一步明确各岗位人员每一道工序上应该执行什么标准〔操作规程和质量要求〕,达不到标准应得到什么处分,应该怎样建立质量责任制,保证质量。一、

宣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