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版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高考真题对对练3高考第26题对对练_第1页
统考版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高考真题对对练3高考第26题对对练_第2页
统考版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高考真题对对练3高考第26题对对练_第3页
统考版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高考真题对对练3高考第26题对对练_第4页
统考版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高考真题对对练3高考第26题对对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真题对练3高考第26题对对练1.[2023·全国甲卷]民众日常生活能够反映时代特点。下列情景中,可能出现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A.早晨在家喝红薯玉米粥B.晚上去夜市听人说书C.到指定市场用银元购物D.出门时穿件黄色棉袍2.[2022·全国甲卷]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这表明,在宋朝()A.进口商品成为基本生产资料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C.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D.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3.[2022·全国乙卷]宋朝在州府设通判,重要州府设两名,民户少的州可以不置,但若武官任知州,则必置。通判有自己专属的衙门通判厅,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据此可知,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A.规范地方行政B.防止武人干政C.提升军事能力D.削弱州府权力4.[2021·全国甲卷,26]宋代盛行婚姻论财,遭到一些士大夫的批评。南宋理学家张栻认为,“婚姻结好,岂为财物?”甚至表示“治其尤甚者,以正风俗”。还有理学家强调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这反映了当时理学家()A.淡化婚姻中的宗族观念B.意图维护礼教纲常C.背离政府对民俗的引导D.促成婚姻习俗变革5.[2021·全国乙卷,26]宋代,官府强调“民生性命在农,国家根本在农,天下事莫重于农”,“毋舍本逐末”。苏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郑至道说,士农工商“皆百姓之本业,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从中可以看出宋代()A.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B.重农抑商政策瓦解C.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D.四民社会地位相同6.[2020·全国卷Ⅰ,26]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7.元朝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分开”,打破了山川形便,采取犬牙交错的行政划分方式。这有助于()A.强化行省对地方的有效管辖B.增强对国家政治认同感C.推动政治文化格局的演变D.促进民族大交融的趋势8.宣政院是元朝在中央政府中设置的掌管全国佛教事务以及藏族地区军民之政的特殊机构,凡是有关藏族地区的军民钱谷、官吏任免、驿站交通的事务,宣政院都需过问。据此可知,元朝宣政院()A.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B.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C.成为类似于行省的地方机构D.边疆呈现与内地一体化趋势9.宋太祖时期,建立了由中书、枢密院“对持大柄”的二府制度。中书“为宰相治事之所”,枢密院掌“天下兵籍”。太宗淳化元年(990年),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院,财货送三司。这说明宋初体制的演变特点是()A.事权分化,皇权加强B.军权独立,形成割据C.军政统一,效率提升D.吸取教训,重文轻武10.元代实行一省制,中书省为最高中枢机构,但在宰相设置方面,级别划分较为复杂。具体而言分四级:右左丞相各一员,平章政事四员,右左丞各一员,参知政事二员,总数达10人。该设置意在()A.加强皇权B.分权制衡C.提高效率D.减少失误11.宋神宗时期,改革科举制度,规定:太学中“学行卓然尤异”的优秀上舍生,只要“主判及直讲保明,中书考察”,即可免试直接除官;次等内舍生则免省试,径赴殿试;下等外舍生则免发解试,径赴省试。此项改革措施()A.否定了官员子弟科考特权B.凸显了学校在科举中的地位C.完善了科举考试选拔程序D.推动了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12.宋代城市的市场交易已从固定的“市”渗透到“坊”,渗透到城墙内的每一个角落,并扩展至城墙外,连城墙外的附郭草市也被纳入城市市场之中。由此,不少附郭草市脱离了乡村管辖制度,并入以坊、厢管辖的城市体例。这表明宋代()A.城乡经济呈现出一体化趋势B.官府对商业的管控更加严厉C.城市市场空间布局发生巨变D.城市治理水平有了显著提升13.南宋初,淮南地区“民去本业,十室而九。其不耕之田,千里相望”。绍兴五年(1135年),宋高宗命左中奉大夫樊宾为屯田郎中,主持屯田。到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淮南地区“田野加辟,年谷屡登”。据此推断,这一时期()A.南方农业发展环境相对安定B.政府摈弃了“农本商末”观念C.淮南地区商业得到迅速发展D.农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14.陆九渊受朱熹邀请到白鹿洞书院讲学,他对孔子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进行了阐释,他认为义与利是“吾心”所“固有”,而“志”即为人的根本,做事的动机.只要存乎“志”。使向于“义”,则斯人为君子,反之则是小人。朱熹对此大加赞赏。二者的认识()A.折射出士人的社会责任感B.受到“致良知”理论的启发C.带有客观唯心主义的倾向D.打破了传统儒学信仰体系15.朱熹赞赏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关于月亮盈亏的解释,并用“阴阳”的相互作用,解释自然界的雷电、霜雪、彩虹的成因,批判前人的神秘主义错误。而金元四大医家之一的朱震亨把其最得力的医学著作命名为《格致余论》。这表明()A.古代中国科技重道德轻技术B.科技与理学有共通之处C.传统科技注重理论规律探索D.完整的科学体系已形成16.宋朝政府颁布“刻书之式”,以律令条文规范书籍印刷出版,不按条文出版的书籍视为假货和盗版。南宋罗樾刊刻其师段昌武《从桂毛诗集解》一书,段昌武的侄儿诉状要求严惩。朝廷即发出公文要求当地官府“治罪罗樾”,并声言再有不守规约者,“追版劈毁,断罪施行。”南宋政府的这一行为()A.蕴含着政府对知识产权的保护B.规范了雕版印刷业C.体现出对文化传播内容的控制D.加快了儒学的传播17.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道:“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对两首词理解正确的是()A.豪放风格向婉约风格转变B.创作背景与抗金斗争有关C.商品经济影响宋词的创作D.时局变化影响宋词的创作18.扬州八怪中郑板桥的书法有自己的特色,他创出一种真隶相参的方法,杂以行草,给人的感觉楷不楷,隶不隶,行不行,草不草。这种书体他自己称为“破格书”。这种“破格书”()A.反映汉字书体的演变过程B.迎合商人尚奇求怪的心理C.颠覆了传统书法表达方式D.体现追求个性解放的特征19.2022年央视春晚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爆火出圈(见图1),让更多人开始关注宋代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图2是这幅名画的节选。其以长卷形式展现了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图。这幅作品体现中国山水画的主要特征是()图1图2A.比较讲究布局与构图B.布局构图以写实为核心C.受外来绘画技艺影响D.不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答题区]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答案真题对练3高考第26题对对练1.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唐以后,随着坊市制和宵禁制度的松弛,夜市这一经济形态才在夹缝中逐渐萌芽。到了北宋时期,坊市制终于成为过去,这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政治的稳定,经济的繁荣,造就了夜市的产生。历史上夜市的真正开放并形成规模是在宋代。据《宋代商业史研究》载: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四月十三,太祖赵匡胤下令开封府:“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来,不得禁止。”所以可能出现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晚上去夜市听人说书,B项正确;玉米在1531年最早传到广西,红薯进入中国约在1593年,而北宋的存续时间是960年~1127年,排除A项;中国历史上大量使用银子做货币开始于明朝中期,此时欧洲殖民者携带大量白银从美洲来到中国沿海,这些银子的涌入才让中国市场上白银的储量达到了可以支持日常交易的地步,排除C项;宋朝仁宗之时规定不准一般人身着黄色为底色和配图花样,排除D项。故选B项。2.D由材料“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可知,输出的商品均属于手工业产品,输入的商品则主要是香料、珍宝,说明宋代手工业产品在对外贸易中具有优势,表明宋朝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故选D。宋代的生产方式以农业为主,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并非进口商品,排除A。西汉时期就已经开辟了通往印度洋的海上丝绸之路,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材料仅提及进口贸易获利颇丰,未涉及外贸税收在宋代总税收中的占比,不能表明外贸成为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排除C。3.A根据材料可知,宋代通过对通判的建制员额、职责权限等作出明确的规定,有利于规范地方行政,从而加强中央集权,故选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通过“杯酒释兵权”等方式解除将领兵权,同时重用文官牵制武官,从而达到防止武人干政的效果,材料中通判主要职能是监督知州,规范地方官员的行为,排除B。根据“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可知,通判在战争时期也只是负责钱粮运转的事宜,并不负责军事训练和领兵打仗,排除C。根据通判“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可知,通判的主要功能是代表中央监督地方官员,规范地方官员的行为,并不是为了削弱州府权力,排除D。4.B由材料“治其尤甚者,以正风俗”“强调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可知,当时的理学家反对当时社会盛行的婚姻论财的做法,试图维护原有的宗族伦理纲常,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故选B项;材料显示当时的理学家仍非常重视婚姻中的宗族观念,而非淡化,排除A项;理学家的这些主张试图维护原有的封建伦理观念,这迎合了封建统治者的统治需求,而非背离,排除C项;由材料可知,当时的理学家是主张维护原有的婚姻习俗的,他们是反对婚姻习俗变革的,排除D项。5.C材料信息体现的是,宋代官府强调重农抑商,而苏辙则强调舍农工商贾而为士、郑至道则强调士农工商皆本业。从中可以看出宋代社会阶层流动增强,故C项正确;这一情况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A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国家的国策,故B项错误;“四民社会地位相同”的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6.A根据材料“到福建取得占城稻……江淮两浙诸路种植……扩大到北方诸路”“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可知,水稻种植北扩,大、小麦种植在南方推广,这样可以使水稻与小麦等作物轮种,从而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曹魏时,经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故B项错误;仅凭材料中水稻与大、小麦的种植情况,无法得出区域经济发展均衡,故C项错误;水稻与大、小麦的种植推广能改善民众饮食结构,但不可能根本改变民众的饮食结构,D项说法绝对,排除。7.B元朝统治者打破了山川形便,采取犬牙交错的行政划分方式,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这就等于增强对国家统一的政治认同感,B项正确;题干仅涉及到行省的划分原则,不涉及具体行省对地方的有效管辖,排除A项;元朝统治者的行政划分方式主要是有助于其政治统治,而不是政治文化格局的演变,排除C项;元朝统治者的行政划分方式主要是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促进民族交融是其客观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8.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宣政院是元朝在中央政府中设置的掌管藏族地区军民之政的特殊机构,其目的是加强中央对藏族地区的管理,即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B项正确;“消除了”的说法绝对化,排除A项;根据材料“宣政院是元朝在中央政府中设置的”可知,宣政院是中央机构,而非地方机构,排除C项;行省制度的设立体现边疆治理与内地一体化趋势,材料体现的是为加强管理对全国佛教和藏族地区采取的特殊管理,排除D项。故选B项。9.A考查宋朝的政治制度。从材料可以看出,从宋太祖到宋太宗,事权得到进一步分化,原先的中书、枢密院的职权进一步细化。出现了独掌财权的三司,总体来看,到宋太宗时期“二府三司”的格局正式形成。这说明宋初体制的演变特点是不断分化事权,使皇权得以加强,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宋代中央分化事权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而不是形成割据,排除B项;根据材料,应该是军政分权而不是统一,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重文轻武,排除D项。故选A项。10.A根据材料可知,元代虽实行一省制,但宰相群体数量庞大,相权较为分散,其意图是加强皇权,A项正确;B项不是材料措施的根本目的,排除;C、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D两项。故选A项。11.B从材料中可知,太学生按照“学行”不同可以省去科举考试的某些环节,获得直接授官或参加殿试和省试的特权,可见学校在科举取士中的作用受到重视,B项正确;太学生中也有官员子弟,排除A项;材料中的措施只是调整了科举考试的程序,不能说完善了选拔程序,排除C项;材料中的措施主要针对太学生,离推动社会文化水平提升尚有距离,排除D项。故选B项。12.C据题意可知,材料说明宋代的商品交易市场突破了空间限制,说明城市市场空间布局发生了巨大变化,C项正确;是城市市场空间布局发生变化,而非城乡经济呈现一体化趋势,排除A项;官府对商业的管控有所松弛,而非更加严厉,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城市治理水平的提升,排除D项。故选C项。13.A从材料可得出,政府重视发展淮南地区的经济,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A项正确;政府仍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农业,排除C项;没有比较,不能得出是主要,排除D项。故选A项。14.A根据材料“他认为义与利是‘吾心’所‘固有’,而‘志’即为人的根本,做事的动机”可知,两者有相同的义利观,A项正确;认识受到“致良知”理论的启发,在材料中无法找到依据,排除B项;“吾心”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排除C项;认识打破了传统儒学信仰体系,与题干主旨相悖,排除D项。故选A项。15.B根据材料可知,一方面理学的求理精神和怀疑精神对宋代科技发展有促进作用。而金元医学家朱震亨将理学结合到医学中来,故表明科技与理学有共通之处,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理学与科技的关系,A、C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且C项表述与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不符,排除A、C项;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6.A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南宋政府对印刷作品的保护,政府通过法律规范书籍印刷,打击假货和盗版,这体现了政府对知识产权的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