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调研测试模拟试题(一)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1页
期末调研测试模拟试题(一)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2页
期末调研测试模拟试题(一)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3页
期末调研测试模拟试题(一)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4页
期末调研测试模拟试题(一)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模拟试题(一)八年级语文(本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0分)1.古诗文默写。(10分)(1)牧人驱犊返,

。(2)采菊东篱下,

。(3)

,家书抵万金。(4)

。此之谓大丈夫。(5)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

”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澄碧中竹影斑驳的幽静迷人夜景。(6)《渡荆门送别》中用游动的视觉描写过荆门入楚地的壮阔景象,饱含喜悦开朗心情的诗句是

。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娴熟(xián)

杀戮(lù)

惨绝人寰锐不可挡B.翘首(qiào)

诘责(jié)

正襟危坐诚惶诚恐C.狼籍(jí)

秀颀(qí)

恹恹欲睡张目结舌D.推崇(chóng)丘壑(hè)

惟妙惟肖自出心裁3.根据语境作答。(4分)在我们周围,有的人喜欢为自己确立很多人生目标,总奢求能实现所有的目标,尽管为之奋斗过,但终究成绩平平,难如人意。而有的人执著于一两个目标,却往往能够取得(A)的成功。我认识一位全国知名的儿歌作家,他22年坚持写儿歌,创作儿歌2000多首,出版儿歌集10余部,有多首儿歌被搬上央视“七巧板”节目,有多首儿歌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有一次,我好奇地问他为何不写小说、散文,却专攻儿歌。他回答说:“其实我也曾痴迷于小说、散文,但后来我发现自己更适合写儿歌,就(B)放弃了小说、散文的创作,毕竟人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贪多嚼不烂嘛。”庄子也说过:“用志不分。”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学会放弃,放弃那些尽管难以实现但却美好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把精力集中于可以实现的目标,从而到达理想的彼岸。(1)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2分)令人羡慕举足轻重忍气吞声忍痛割爱(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下来。(2分)4.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A.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B.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的、能够独立表达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主要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而定、状、补压缩之后,剩下的就是句子的主干。C.孟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专门记录孟子言行的书,共7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D.居里夫人是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原籍波兰,先后获得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二阅读(47分)(一)阅读文言文,完成5-9题。(16分)【甲】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乙】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自宋之齐,请其术。国氏告之曰:“吾善为盗。始吾为盗也,一年而给,二年而足,三年大穰。自此以往,施及州闾。”向氏大喜喻其为盗之言而不喻其为盗之道。遂逾垣凿室,手目所及,亡不探也。未及时,以赃获罪,没其先居之财。向氏以国氏之谬己也,往而怨之。国氏曰:“若为盗若何?”向氏言其状。国氏曰:“嘻!若失为盗之道至此乎?今将告若矣。吾闻天有时,地有利。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陆盗禽兽,水盗鱼鳖,亡非盗也。夫禾稼土木禽兽鱼鳖,皆天之所生,岂吾之所有?然吾盗天而亡殃。夫金玉珍宝,谷帛财货,人之所聚,岂天之所与?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向氏大惑,以为国氏之重罔己也,过东郭先生问焉。东郭先生曰:“……国氏之盗,公道也,故亡殃;若之盗,私心也,故得罪。”(选自《列子·天瑞第一》,有删节)5.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向氏大喜喻其为盗之言而不喻其为盗之道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虽我之死(

)(2)何苦而不平(

)(3)遂逾垣凿室(

)(4)孰怨哉(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①自宋之齐

②汝之不惠B.①亡不探也

②河曲智叟亡以应C.①没其先居之财

②其如土石何D.①若为盗若何

②曾不若孀妻弱子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2)国氏之盗,公道也,故亡殃;若之盗,私心也,故得罪。9.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而愚公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B.向氏向国氏请教致富之术,国氏告诉他自己善于偷窃,一年偷足,两年偷富,三年偷得五谷丰饶,并且将财物广泛赠出。C.国氏说的“善为盗”是“盗于天”,而向氏把“善为盗”理解成“盗于人”。向天偷盗无人管顾,所以国氏没有获罪。D.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只从表面上去看待、理解问题,而不去深刻思考事物实质,就会导致看问题肤浅或错误。(二)古诗词鉴赏。(3分)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0.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A.开头两句描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极其壮丽,勾画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B.一个“归”字,好像作者原来是从天上宫阙来到人间,经历千辛万苦后又回到天帝身旁。“殷勤问我归何处”写出了天帝态度温和以及对作者的关心。C.嗟”字表明词人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谩”字慨叹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D.“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意思是希望借助风力,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远举,奔向飘渺的神山,表现作者逃离现实,避世退隐的消极思想。(三)阅读名著《昆虫记》选段,完成问题。(8分)【甲】可为什么大戟毛虫选择身披最耀眼的红、白、黑三色外衣,这对比极为强烈的颜色分布岂不是和它常去的树林极不和谐吗?它不用像青菜虫那样模仿植物的绿色吗?难道它没有敌人?显然事实并非如此。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如果时间允许,我能轻而易举地给每个拟态性的例子找出一堆反例。那么这种在100个例子里有99个是特例的法则怎么能立得住脚呢?可怜的人们啊!我们着了一些谬论的道了!我们在茫茫的无知中看到的只是真理的幻影,一个充满骗局的法则。用它来解释一些小现象也就算了,竟异想天开地去解释整个宇宙!【乙】四月的月底,蟋蟀开始唱歌,最初是一种生疏而又羞涩的独唱,不久,就合成在一起形成美妙的奏乐,每块泥土都夸赞它是非常善于演奏动听的音乐的乐者。我乐意将它置于春天的歌唱者之魁首。在我们的荒废了的土地上,在百里香和欧薄荷繁盛的开花时节,百灵鸟如火箭般飞起来,打开喉咙纵情歌唱,将优美的歌声,从天空散布到地上。而呆在下面的蟋蟀,它们也禁不住吸引,放声高歌一曲,以求与相知者相应和。它们的歌声单调而又无艺术感,但它的这种艺术感和它生命复苏的单调喜悦相协调,这是一种警醒的歌颂,为萌芽的种子和初生的叶片所了解,所体味。对于这种二人合奏的乐曲,我们应该判定蟋蟀是优秀中的胜者。它的数目和不间断的音节足以使它当之无愧。百灵鸟的歌声停止以后,在这些田野上,生长着青灰色的欧薄荷,这些在日光下摇摆着芳香的批评家,仍然能够享受到这样朴实的歌唱家的一曲赞美之歌,从而伴它们度过每一刻寂寞的时光。多么有益的伴侣啊!它给大自然以美好的回报。11.简要概括两个文段的内容。(2分)

12.请依据【甲】文猜测,文段中的“拟态性”是什么意思。(2分)13.法国著名戏剧家罗斯丹说:“(法布尔)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地想,美术家一般地看,文学家一般地感受而且书写。”请从上面两部分文字中找到法布尔像“哲学家”和“文学家”的依据。(4)(四)阅读课内现代文,回答问题。(6分)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14.简要概括选段的内容。(2分)15.作者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文中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假山堆叠的艺术性的?(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16.文中加点的“很少”“总是”有什么作用?请谈谈你的理解。(2分)(五)阅读课外现代文,回答问题。(14分)愧疚①角角落落,瓶瓶罐罐,都种着花花草草。红红的月季越过墙头,白白的蔷薇爬上屋顶,栀子花开呀开,甜香甜香的——我家院子,因为母亲,变得很美很美。嫩黄嫰黄的玉米皮,经过母亲的手,不久就成了圆圆的“蒲团”。我,母亲,胖乎乎的猫咪,舒坦坦地各占一席,又相互偎依。母亲拿着芭蕉扇,驱赶不怀好心的蚊子,不紧不慢地,有时会忽然拍到我的头上。②“牛郎织女快团圆了。”母亲望着星星,絮絮叨叨这个烂熟的故事。讲完照例要说:“该背书了,我不说你是不背的。”我打着哈欠,嗫嗫嚅嚅。至今,我还觉得奇怪,我背那些文章,母亲听不懂,却总爱听。等我打起精神,背得带点感情的时候,她那摇动的芭蕉扇,也仿佛打着拍子,连那猫咪也伴和着,温柔地咕噜咕噜。这样的夜晚,总是撩人心弦。③“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有一晚,我背江淹的《别赋》,母亲忽然打断我说:“‘春草’‘春水’和‘绿波’,我听得懂了。”接着问文章里说的是什么,我对她讲了,不想,这一讲,她伤心起来,深深地叹了口气:“这文章也做到别人心里了。亲近的人出远门,谁不难受!就说我和你爹,早先,他到高丽国去,家中只留下我一个人——你哥那时还不知在哪儿刮旋风呢!——你爹每次来家,只过个年,一开春就上路,他前脚走,我后脚端起洗衣盆追,一直追到春草刚发芽的东河边,看着他过大桥;那桥下面哗哗流着的水,不就是‘春水’和‘绿波’吗?唉,男子汉到底心硬,就像那大桥的水,连头也不回,我可忍不住,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直往河里滚。哪一年不是如此呢!”④我爹是一个能干的石匠,年轻时就漂泊海外,打工异乡,一去就是四十多年,有时几年不回家,只为省下路费,给家里多捎几个钱。母亲叙说着和爹别离的情景,也使我难过,以致每每再读《别赋》,都不禁暗自落泪。⑤一个秋夜,窗外月如钩,屋内灯如豆,我和母亲坐在暖炕上。“为什么好久不背书了?”母亲问我。“现在读的是新书,不用背。”她似乎很诧异,要我念一段给她听。我便逐字逐句地朗读《背影》,还没念完一段,母亲便欣喜地说:“这书好懂!”当我念到买橘子的父亲蹒跚地穿过铁道,又爬上月台,儿子瞧着他的背影流泪的时候,我母亲竟也哭了。过了好一会儿,她说:“这书写得太真切,就像你爹去国外,每次我看着他跨过东河大桥,他只留给我一个背影,我这一辈子有了他多少背影!可现在,一连三年没见他的背影了!”⑥母亲的眼泪,使我也想起爹的背影,并且以后多年,不断忆起:中等个儿,头戴灰色毡帽,身穿粗布夹袍,上罩线呢马褂,肩挎旧钱褡子,褡子一头鼓鼓囊囊,里面装着甜饼、熟鸡蛋、母亲亲手做的纳底鞋——步履匆匆,渐行渐远,渐远渐小,以致于无。⑦小时候,爹每次离家,我都一路小跑,追着喊:“爹!你回来呀!”爹头也不回,大声回答:“回!你赶快回家吧!”⑧直到他年近花甲,我仍然追他过桥,不过那时,那背影已不再挺直,脚步也蹒跚起来了。唉!⑨我当时想,能够把我爹的背影写出来多好啊!后来,他就去世了。再后来,爹的背影似乎变得模糊了。取而代之的是挥汗如雨的背影、伏案疾书的背影、奔走战场的背影——这些背影会不会变得模糊?一个民族的背影呢?一个时代的背影呢?⑩一个人的背影,曾经打湿两代人的眼睛;一篇文章,可能打湿无数代人的记忆。⑪我轻轻拿起笔,又迟迟放下。心中充满愧疚!17.本文题目为《愧疚》,但文章第一段并没写“愧疚”,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3分)118.请分别概括母亲在第③和第⑤段两次流泪的原因。(4分)19.文中第⑥段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作用是什么?(4分)20.文中引用的江淹的《别赋》和朱自清的《背影》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三作文(53分,含3分卷面分)

21.请以《牵挂不曾停歇》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透漏个人身份信息的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参考答案1.10分(每句一分,任何一处有误均不得分)。(1)猎马带禽归;(2)悠然见南山;(3)烽火连三月;(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6)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2.3分。D(A.当B.qiáoC.藉)3.(1)2分(每空1分)。令人羡慕忍痛割爱(2)2分(不抄句子修改不得分)。放弃那些尽管美好但却难以实现的目标。4.3分。C(孟子及其弟子)5.2分(划对一处得1分,超过两处不得分)。向氏大喜/喻其为盗之言/而不喻其为盗之道6.4分(每空1分)(1)即使(2)愁苦,这里指担心(3)翻越(4)谁7.3分。B(没有)(A.①去;②助词。C.①他,他的;②语气词。D.①你;②如,比得上)8.4分。(1)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曾”“毛”“如……何”三个关键词错一处扣1分,扣完2分为止,大意对即可)。(2)国氏获取外物的方法,是遵循公正之道的行为,所以没有遭受惩罚;你获取外物的行为,是出于私心的盗窃行为,所以被判罪受惩。(大意对即可)9.3分。C(国氏获取外物的方法,是遵循公正之道的行为,所以没有遭受惩罚,并不是因为无人管顾)10.3分。D(词人要回到那没有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凄和痛苦的仙境去,反映出人间存在着战乱、杀戮、欺诈、孤独、寂寞的现实,并非逃避现实。)11.2分。对拟态理论的否定和依据(漏洞百出的拟态理论);蟋蟀的美妙歌唱。(各1分)12.2分。指一种生物在颜色、形态、行为等特征上模拟另一种生物或事物(适应环境和周围事物),从而从中受益的生态适应(改变)现象。13.4分。【甲】文中,作者通过实地观察、思考,用大量反例证明科学界广为流传并为一般人所认同的“拟态理论”其实是极其错误的。这种善于思考、求真务实的精神,能让我们在阅读中汲取人生智慧,这就是作者作为“哲学家”的特征的表现。(2分)【乙】文运用高超的写作技巧,文段中随处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