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多观细察,准确表达——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目录:一、单元课标要求二、单元学习目标三、本单元学习内容分析四、学情分析五、单元评价量表六、单元设计思路七、大单元学习过程及设计意图一、本单元有关课标要求课标中与本单元相关联的核心要求:【总目标】积极观察、感知生活,发展联想和想象,激发创造潜能,丰富语言经验,培养语言直觉,提高语言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阅读与鉴赏】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2.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表达与交流】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梳理与探究】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积极思考,运用书面或口头方式,并可尝试用表格、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介,呈现自己的观察与探究所得。二、本单元学习目标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现有水平,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基础性目标】1.认识“均、柄”等22个生字,读准“降、曲”2个多音字,会写“暮、吟”等40个生字,会写“爬山虎、操场”等32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默写《题西林壁》。能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想象到的景象。【发展性目标】1.能通过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2.能留心周围事物,养成连续细致观察的习惯,学习做好观察记录。3.能进行连续观察,用观察日记记录观察对象的变化。在小组内分享观察日记,并进行评价。4.读懂作者是从哪些方面细致观察的,能找出作者观察特别细致的段落、词句,从描写的顺序或遣词造句等方面体会准确生动的表达。【拓展性目标】1.选定观察记录的对象(种子、树叶、月相等),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做观察日记。2.在小组内分享观察日记,修改后合作编辑一期观察日记专刊。3.完成一段时间内连续记录观察的过程,包括写下观察到的变化及当时的想法、心情,并尝试整理成一篇或一个系列的观察文章。三、学习内容分析(一)横向分析本单元以“连续观察”为主题,编排了三篇课文,分别是《古诗三首》(白居易《暮江吟》、苏轼《题西林壁》、卢钺《雪梅》)、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和法布尔的《蟋蟀的住宅》。《古诗三首》描绘了不同角度观察到的景物,《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则分别以日常生活中的植物和动物为观察对象,描写了事物的特点和变化,展现了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口语交际为爱护眼睛,保护视力,习作内容是写观察日记,旨在培养学生进行连续观察,写观察日记的能力。语文园地中,交流平台梳理并总结了观察的方法,鼓励学生进行迁移运用。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一是体会表达准确性、丰富性,二是通过比较,体会句子表达的准确性,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日积月累选取了一组气象谚语,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培养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二)纵向分析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这一部分训练要素指向了语言的建构和运用能力培养,在部编版教材中多次涉及,编排序列如下:册序单元阅读训练要素二上第四单元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二上第五单元感受和体会课文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学习表达三上第一单元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三上第七单元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三下第一单元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四上第三单元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五上第七单元初步体会课文中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阅读训练要素中,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是在三上第五单元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加上了连续一词,就是要坚持一段时间的观察,这不仅是学生观察习惯的培养,同时也是学生观察品质的培养。综上所述,从“优美生动”到“准确生动”,从“留心观察”到“连续的细致观察”,这种联系性和发展性,教材是有设计规划的。同时,“准确生动”与“细致观察”也是有自然联系的,观察越细致,对事物的特点把握越准确,表达也会更准确。本单元的表达训练要素是“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与之相互呼应的内容整理为如下表格:册序单元表达训练要素三上第五单元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三上第七单元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三下第一单元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三下第四单元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的过程写清楚。四上第三单元进行连续观察,学习观察日记上面的要素序列,让我们看到,学生的学习是这样发展进阶的:“观察”经历了要细致——要调动感官——要看到事物的变化——要学会连续观察这样一个螺旋上升过程。“表达”上经历了写下来——写清楚——写出变化——写下过程——写下发现、想法和心情这样一个递进的过程。这个单元的习作任务很明确——写观察日记。可以安排学生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观察对象,尤其是自己养殖的某种动植物,再进行观察,这就有了积极情感的参与,有关心、关切,有了实践,观察就会更加细心,记录就可能会十分用心。当单元课文学习开始后,将课文中学习到的观察态度、方法,体会到的记录描写的准确生动,与自己已经经历了一个星期的观察记录进行对比后,学生就更愿意主动进行迁移,让自己的观察更加细致,记录更加准确生动。四、学情分析(一)阅读训练要素学生在低段时的学习侧重于感受和体会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到中段时,已基本掌握如何在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并借助图像化手段,体会优美生动的表达。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已经有了质的飞越。(二)表达训练要素课标对第二学段的习作要求是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结合学生已知来说,四年级学生已在三年级初步形成阅读与习作能力,能够透过语言文字,用自己的话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与感受。但他们的认识能力有限,对文字描写的景象难以形成深切体会。而且对于文章的表达特色,和如何连续、细致观察的,把握得还不够准确,运用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习作叙述语言平淡,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套文仿文现象存在。五、单元评价量表序号评价标准自评互评师评1认识22个生字,2个多音字,会写40个生字,会写32个词语。☆☆☆☆☆☆☆☆☆☆☆☆☆☆☆2背诵《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默写《题西林壁》。☆☆☆☆☆☆☆☆☆☆☆☆☆☆☆3能够找到、理解课文中有表达准确形象生动的句子。☆☆☆☆☆☆☆☆☆☆☆☆☆☆☆4能够通过准确生动的语句,感受连续细致的观察。☆☆☆☆☆☆☆☆☆☆☆☆☆☆☆5能够体会观察的乐趣,养成连续观察的习惯。☆☆☆☆☆☆☆☆☆☆☆☆☆☆☆6能够在长期的观察中做到细致观察,学习做好观察记录。☆☆☆☆☆☆☆☆☆☆☆☆☆☆☆7能用观察日记记录观察对象的变化,并整理观察日记。☆☆☆☆☆☆☆☆☆☆☆☆☆☆☆六、设计思路从教材选文来看,本单元基本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阅读描绘大自然、表现人类美好情感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尝试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主题任务活动内容课时多观细察,准确表达跟着作家去观察活动一:咦,作家的目光落在谁身上1.《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课文初读及生字词。1活动二:嗨,我想看看它2.口语交际。(更改为选择、交流、讨论自己确定的观察对象)日志1:观察实践记录1。日志2:观察实践记录2。1跟着作家学记录活动一:跟着作家学记录《爬山虎的脚》及资料袋、《蟋蟀的住宅》日志3、4:还原《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观察记录。2活动二:我也有观察记录本了日志5:观察实践记录3。1跟着作家来表达活动一:探究作家观察世界的生花妙笔1.《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2.《古诗三首》2活动二:完善我的观察日记日志6:《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准确生动的语言摘录日志7:观察实践记录4日志8:观察实践记录51晒出我的观察日记活动一:看,它的“七十二变”《燕子窝》习作1活动二:我的观察日记出炉啦日志9:观察日记初稿日志10:观察日记终稿1本单元以“我的十天观察日志”为总的任务,将单元内容整合成“四个任务”,设计了八个连续性的活动,将识字写字、课文阅读、朗读背诵、理解感悟、习作练笔等统整在“每天都有新发现”这一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将阅读体验与观察表达的学习过程转化为一次有趣的实践活动,在看看、想想、读读、说说、画画、写写中落实生字学习,体会名家语言的准确生动,学习并运用名家观察、表达的方法,培养连续细致观察的习惯和能力,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亲近自然宝藏、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做到处处留心皆学问。本单元的习作是通过连续观察、记录自然界中事物的活动或变化过程,完成一篇观察日记。完成这篇习作需要充分的准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任务一“跟着作家去观察”,引导学生从阅读中跟着作家学会选择观察目标,确定观察重点,解决“观察什么”和“怎么观察”的问题。开展活动一:“咦,作家的目光落在谁身上”,学生自主通读单元三篇课文,做到准确、流利,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律,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发现作家独特的观察视角:在特定环境、特定时刻下,关注观察对象的变化,将习得的方法迁移运用,选择自己的观察对象和观察视角。活动二:“嗨,我想看看它”,整合口语交际要求,把口语交际的内容调整为对观察对象选择的讨论,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交流、讨论自己初选的观察对象,既学会“控制音量,有序发言”“不要重复,学会补充”的言语交际礼仪,又确定自己的观察对象,为下一阶段的观察记录和观察日记做准备。任务二“跟着作家学记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记录,解决“记什么”和“怎么记”的问题。活动一:“跟着作家学记录”,让学生比较阅读资料袋中的两份观察档案,了解图文结合、表格整理等不同记录形式的特点。阅读《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观察得特别仔细。如果要还原作者的观察记录表,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观察记录呢?分别用什么方式来记?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体会作家细致、连续、调动多种感官的观察,将课文语言还原成作家的观察记录。活动二:“我也有观察记录本了”,引导学生整理前两天的观察记录,并开展小组评选、班级交流。任务三“跟着作家来表达”,引导学生品评作家语言表达的生动与准确,解决“怎么写”的问题。活动一:“探究作家观察世界的生花妙笔”,围绕“体会作家准确、生动地表达来自细致连续的观察”,整合课文、语文园地里的“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课后练习”等,指导学生用“比一比、画一画、说一说、演一演、辩一辩、诵一诵”等方式,在“交流平台”上品妙笔、“记录本”上抄妙笔、读《昆虫》片段比妙笔、“动物之家”连妙笔、积累俗语评妙笔、古诗句里赏妙笔。同时,感受古诗凝练的语言中描绘的山水风景之美,初步领悟古诗中蕴含的哲理。活动二:完善我的观察日记,对本单元课文中准确生动的语言指导摘录,另外完善观察实践记录4和观察实践记录5,为本单元习作做好铺垫。任务四“晒晒我的观察记录”,引导学生回顾观察实践记录,完成这一单元的习作——观察日记。活动一:“看,它的“七十二变”,引导学生阅读《燕子窝》,回顾日记的格式,学习观察日记的书写。再结合自己的观察记录,聚焦观察对象的变化,完成日记初稿。活动二:“我的观察日记出炉啦”,学生自主完成初稿,自主对照习作要求修改,分享交流,评选“我喜欢的观察日记”和“日记之星”。最后,推荐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和克来尔著、王子凡译的《我的自然笔记》,鼓励学生继续观察、记录、写日记,将“观察——表达”贯穿在自己的学习中,成为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和态度,融入自己的精神世界。七、学习过程及设计意图首先发布单元情境任务:植物爬山虎有脚能向上爬,小昆虫蟋蟀堪称建筑大师;观深秋的夕阳与露珠,身处庐山中的哲思,赏雪的白,品梅的香……从文章中发现自然界的神奇与独特,体悟作家的观察秘诀,像作家一样细致、连续一段时间地观察,或一粒种子的发芽过程,或树叶的颜色变化,或月亮的圆缺变化,或家里小猫的活动,记录下对它们每天的新发现,写十天观察日志,明白处处留心皆学问。任务一跟着作家去观察【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掌握本单元要求认识、书写、运用的生字词。3.初步了解作者观察的对象与落点,及特定环境或特定时刻下观察对象的变化。【学习重难点】初步了解作者观察的对象与落点,及特定环境或特定时刻下观察对象的变化。活动一咦,作家的目光落在谁身上(《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1课时一、观看视频晓任务1.欢乐视频吧。导入:播放四季变化的视频:立春之后,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儿次第开放;入夏以后,百花争艳,植物开始孕育果实;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树叶渐渐变黄,北雁南归,虫草销声匿迹;衰草连天中,自然界万物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2.揭晓“任务单”。揭示单元学习主题和任务。“自然界的万物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可是斗转星移,花开花落,很多变化并不是瞬间完成的,需要我们长期细致地观察和记录,才能发现其中的奥秘。二、通读课文做摘录1.一起读吧。自由朗读《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律。2.边读边记。每读一首诗或一篇文章,想一想作者分别观察了什么对象?特别关注了哪些方面?记录下他们的观察给你的启发。交流时相机学习生字词,如“暮江吟、题西林壁、侧成峰、庐山、未肯降、梅须逊雪、雪却输梅”“爬山虎、嫩叶、一顺儿、均匀、重叠、空隙、茎、叶柄、蜗牛”“住宅、选择、住址”。三、再读课文画导图1.读读画画。默读《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把握主要内容,简单画出课文结构图。2.想想说说。交流自己从作者观察中得到的启发。如:从景物到植物、动物,自然界中的事物都可成为我们观察的对象。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熟悉的、容易把握的,在特定环境、特定时刻下的事物,关注事物的变化,拥有自己的独特视角。活动二嗨,我想看看它(口语交际)1课时一、选选记记完成日志1:观察实践记录1。例表如下(可另设计表格)观察方法观察记录时间观察对象的变化二、统计将初步选择的观察对象进行统计,看班级同学观察对象选择情况。例:四年级()班观察对象统计表(预设)观察对象人数绿(黄)豆发芽菊花开放、凋谢银杏(枫树)树叶的变化猫、狗、金鱼等动物的生活习性事物的腐败(面包等)天气的变化(雾、霜、雨、风等)三、讨论讨论1.第一次讨论(1)组员依次说说从调查表中了解到的班级同学观察对象选择情况。(2)回顾讨论过程:分小组讨论时,能否听清组内成员的发言?(3)梳理讨论方法。“控制音量,有序发言”是小组讨论的交际礼仪。2.第二次讨论(1)说说自己选择观察对象的原因,并介绍第一次观察的情况。(2)给你的组内同伴提提建议。(3)梳理讨论方法。“不要重复,学会补充”也是小组讨论的交际礼仪。3.第三次讨论在组长带领下制定小组讨论情况评价表,并依据评价表对本组本次讨论情况进行评价。范例:小组成员认真倾听有序发言音量适中不重复、会补充组员1☆☆☆☆☆☆☆☆☆☆☆☆组员2☆☆☆☆☆☆☆☆☆☆☆☆组员3☆☆☆☆☆☆☆☆☆☆☆☆组员4☆☆☆☆☆☆☆☆☆☆☆☆备注:不合格不打星,完成较好获一到两颗星,表现优秀获三颗星。四、修修改改1.根据要求适当调整自己的观察对象、观察视角。2.日志2:观察实践记录2。记录自己第二天的新发现。【设计意图】这一任务旨在引导学生学习作家选择观察、记录的对象,解决观察日记“观察什么”“记录什么”的问题。通读《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初步了解作者观察的对象与落点,及特定环境或特定时刻下观察对象的变化,随机学习生字词。力求让学生有足够时间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随时做阅读记录。生字词的学习结合具体的语境认读与理解。本单元口语交际内容“爱护眼睛,保护视力”与“观察”主题距离较远,将口语交际的内容更换为交流如何选择、确定自己的观察对象,同时学会讨论的方法,落实讨论的要求:“控制音量”“不重复,会补充”。【板书设计】跟着作家去观察咦,作家的目光落在谁身上读读画画想想说说嗨,我想看看它口语交际任务二跟着作家学记录【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语境,理解生字词。2.了解图文结合、列表格等不同的观察记录方法。3.采取多种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作家细致、连续的观察。【学习重难点】1.了解图文结合、列表格等不同的观察记录方法。2.采取多种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作家细致、连续的观察。活动一还原作家的记录本第一课时(《爬山虎的脚》)一、资料袋助记录1.读一读。资料袋里的两种观察记录分别记了什么?(图文结合式:银杏种子和叶子颜色的变化;表格式:蚕的体长、颜色、吃食)2.比一比。两种观察记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都显示出记录者对观察对象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连续观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了对象在状态、颜色等细微的变化,并用简洁的语言记录下来。图文结合的形式直观形象;表格的形式,便于进行横向的分类和纵向的比较,使事物状态、颜色等方面的变化过程一目了然。每次记录观察发现的时候,应该与之前的记录进行比较,留心观察对象变化的地方。通过观察记录,真实客观地呈现观察对象的变化过程。3.想一想。还有什么记录的好方法?(收集照片;拍摄视频……)二、发现爬山虎脚的秘密1.再读《爬山虎的脚》,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观察得特别仔细。如果要还原作者的观察记录表,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观察记录呢?分别用什么方式来记录?爬山虎的叶子形状——表格式;爬山虎的脚形状——图文式;爬山虎的脚爬墙状——图文式或表演式爬山虎的脚变化状——表格式。2.还原爬山虎的叶子观察记录。(1)读一读,填一填时间颜色样子看见的想到的看见的想到的刚长出来不几天(2)比一比,想一想与作者相比,他观察到的哪些方面是你可能会忽视的?3.还原爬山虎脚的观察记录(1)读一读,画一画根据提供的爬山虎的一根茎和两三片嫩叶,画出爬山虎的脚并涂色。(2)读一读,比一比。和课文插图比一比,画得对不对。从位置“长在茎上”、形状“枝状的六七根细丝”、颜色“嫩红的”三方面写爬山虎的脚,观察细致入微。4.还原爬山虎攀爬的过程观察记录。(1)读一读,圈一圈。圈画出爬山虎攀爬的词语“触、巴、弯曲、拉、贴”。(2)说一说,演一演。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你发现作者的观察有什么妙处?作者观察爬山虎攀爬的连续性和细丝的变化,十分细致、有耐心,不厌其烦。5.还原爬山虎脚变化的观察记录。填一填,说一说爬山虎的脚会有什么不同的变化?作者的观察又给了你什么启发?爬山虎的脚的变化表不同的脚不同的情况变化感受没触着墙的触着墙的细致、连续的观察才会发现不同的变化。6.整理《爬山虎的脚》观察记录,完成自己的观察日记(1)日志3:整理《爬山虎的脚》的观察记录。(2)选择观察对象的某一两个方面,选择恰当的记录方式,完成一篇观察日志。第二课时(《蟋蟀的住宅》)一、探索蟋蟀住宅的精巧1.再读《蟋蟀的住宅》,说说如果要还原法布尔的观察记录表,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观察记录呢?分别用什么方式来记录?蟋蟀的住宅内外结构——图文结合式、表格式蟋蟀住宅的修建过程——表格式、图文结合式2.还原蟋蟀的住宅内外结构观察记录(1)读一读,圈一圈。读读课文中描写蟋蟀住宅的句子,圈画出表现蟋蟀住宅特点的词句。(2)画一画,说一说。简要画出蟋蟀住宅示意图,说说蟋蟀住宅的内、外部特点。(3)读一读,感受住宅的精巧和蟋蟀的聪明才智。3.还原蟋蟀住宅建造过程的观察记录。 (1)读一读,填一填。读课文中描写蟋蟀修建住宅的语段,完成下列记录表。蟋蟀的住宅修建表修建时间使用工具修建过程劳作方式盖房时间整修时间(2)借助表格,介绍蟋蟀住宅的修建过程。体会“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二、整理谈感受整理作者观察记录,说说从中得到的启发和感受。(1)观察日志4:整理《蟋蟀的住宅》观察记录,再谈谈观察体会。(2)补充法布尔在荒原三十年如一日观察昆虫的资料,感受法布尔观察的耐心、恒心和求实精神。活动二我也有观察记录了(《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观察记录)1课时一、分享交流还原的《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观察记录1.小组内交流观察还原记录,互相提提建议。小组内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可分工朗读、评价、记录等。2.全班欣赏各组推荐的优秀阅读记录,说说优点和建议。投影展示各小组的推荐作品,其他小组推选代表说一说展示作品的优点,提一提建议。二、评议修改丰富我的观察实践记录1.将自己前两次的观察记录整理成图文形式或表格形式,真实客观地呈现观察对象的变化或自己的发现。2.小组互相评议、修改,提交自己修改过的观察日志3.全班交流:欣赏各组推荐的优秀阅读记录4.日志5:观察实践记录3:自己的观察发现在前两项任务完成的基础上,完成实践记录。【设计意图】阅读《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各用一个大问题整体切入课文,借助划一划、圈一圈、画一画、演一演等多种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作家细致、连续的观察。尝试将课文语言还原成作家的观察记录,既是对课文内容的巩固,又练习了不同的观察记录形式,还有助于习作——观察日记的完成,一举多得。同时,结合具体语境理解生字词。任务三跟着作家来表达【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自主理解古诗大意。2.感受诗人观察自然时独特的视角、思维、情感以及表达的方式和态度。3.通过交流,感受作品准确生动的描写,体会作家细致连续的观察。4.学会调动多种感官,多角度、细致地观察,修改、完善自己的观察记录,为观察日记做准备。【学习重难点】1.感受作品准确生动的描写,体会作家细致连续的观察。2.学会调动多种感官,多角度、细致地观察,修改、完善自己的观察记录,为观察日记做准备。活动一探究作家观察世界的生花妙笔第一课时(语文园地)一、“交流平台”品妙笔1.读读语文园地“交流平台”中的语段,体会作家语言表达的准确生动。(1)再读精彩语段,体会作家表达的准确与生动。第一段:连续动作的词语“扒、搬、踏、推、铺”等细致描写蟋蟀的修建住宅的经过,堪比人类工程师;第二段:“不几天、后来”两个词语交代清楚了爬山虎脚变化的时间长度,“逐渐”清楚地说明了爬山虎脚不是一下子变灰的,而是一点儿一点儿地慢慢变灰的,用词特别准确。第三段:不仅写出了看到的蟋蟀住宅平坦的特点,还写出了自己听到的叫声,想到的琴声,从视觉、听觉、心理感受等多个角度描写自己的观察。(2)交流批注内容,体会作家观察的细致耐心,明白“观察”与“表达”之间的联系。二、“记录本”上抄妙笔1.完成日志6:摘抄《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准确生动的描写语句。再读课文,从中找出自己觉得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抄写下来。2.展示交流抄写的语句,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爬山虎的脚》中描写准确生动的语句,如:“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这句话中的“铺”字和“一点儿”用得特别准确,因为“铺得均匀”,所以“不留一点儿缝隙”,句子前后联系紧密。“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这句话中“反面”一词位置交代得清清楚楚,“枝状”一词既写出了脚的形状,又非常的简洁明了,让人一读就能明白爬山虎的脚具体的位置和形状。“像蜗牛的触角”一词形象生动,进一步补充说明了爬山虎脚的形状,让人浮想联翩。“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了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时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这段话描写了爬山虎攀爬的过程。作家不仅细致观察了攀爬的动作,还注意到了细丝的变化:“细丝的头上”中的“头上”位置交代得很有必要,“头上”这个词不能遗漏,否则会被人误解“细丝”变成了“小圆片”;“细丝”由“直”变“弯”,一“拉”一“贴”,准确地写出了攀爬的过程。《蟋蟀的住宅》中描写准确生动的语句比比皆是,如:“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这句话中的“倾斜”一词说明了作者观察了很细致,因为观察仔细,所以描写就非常准确。“也立刻”一词也反映了作者观察得仔细,描写得很准确,正是因为隧道“倾斜”的缘故,隧道不会积水,所以才立刻“会干”。“隧道顺着其诗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这句中的“最多”一词用得严谨,毕竟作者没有拿着尺子去量,不可能正好是九寸,用上“最多”一词,就有了余地,看似不精确,却是最准确。三、读《昆虫》片段比妙笔读读课文中英国麦加文的《昆虫》的片段,与《蟋蟀的住宅》比较一下,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四、“动物之家”连妙笔(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1.猜一猜。猜猜“宅、穴”的古文字,理解人类居住的地方叫“住宅”;动物居住的地方叫“洞穴”,体会汉语在表情达意上的准确、形象。2.认一认。借助图片认识不同动物的家。对比理解“窝、洞、巢、圈、塘、厩、棚”,体会汉语在表达上的准确、生动与丰富。3.找一找。帮助不同的动物找到自己的家,连线。4.填一填。蛇的住处称(洞);猪的住处称(栏);兔的住处称(窟)。蚕的住处称(匾);蜜蜂的住处称(房);鸡的住处称(笼)。五、积累俗语评妙笔(语文园地日积月累)1.自由朗读,思考俗语都和什么有关。2.结合生活实际,交流理解俗语的意思。3.背诵自己最喜欢的谚语,说说喜欢的理由。4.拓展,还观察过哪些天气现象?知道哪些俗语?第二课时(《古诗三首》)一、古诗句里赏妙笔1.看暮江。(1)想一想,说一说。诗中有画,想象《暮江吟》的景象,用优美生动的语言说一说。(2)读一读,背一背。借助图片、音乐或视频,朗读背诵《暮江吟》。2.望庐山。(1)读一读,画一画。读读《题西林壁》,用简笔画画出诗句的意思,表现出山岭和山峰的不同。(2)想一想,说一说。说说自己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理解。3.评雪梅。(1)读一读,说一说。读读《雪梅》,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2)议一议,辩一辩。出示雪中白梅图,全班学生分为正、反双方辩论,正方观点:雪比梅美;反方观点:梅比雪美。(3)想一想,诵一诵。思考为什么雪和梅争不出高下,借助图片,诵读《雪梅》。4从三首诗中,你发现诗人们是怎样观察自然的?《暮江吟》:由远及近,由上而下,由傍晚到夜晚,有序、连续地观察。《题西林壁》:从上、下、左、右、正面、侧面不同位置、不同角度观察。《雪梅》:对比观察。活动二完善我的观察记录第三课时(习作)一、修改日志1.完成日志7:观察实践记录4(自己的观察发现)教师指导学生在反复的交流、阅读、修改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观察记录,促进观察记录能力的螺旋式上升。2.修改自己的观察记录出示范文(提前准备好例文,做好批注),指导学生进行如何针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哪些方面的修改。同桌互相探讨。3.提交自己的观察日志。二、讨论交流1.完成日志8:观察实践记录5(自己的观察发现)引导学生回顾观察的过程,聚焦观察对象的变化,为写观察日记积累素材。2.修改自己的观察记录。根据实践记录4,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互相发现优缺点,进行修改。3.提交自己的观察日志。引导比较观察记录、观察日记、课文之间的异同和联系,同时回顾日记的格式,关注日记的内容,学习日记的书写。【设计意图】整合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两部分内容,用阅读批注的方式引导学生再次深入阅读,体会《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中作家只有细致连续的观察,才能有准确、生动的描写,并在日志本上摘抄、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向作家学习表达。在学生借助注释自主理解古诗大意的基础上,开展画一画、比一比、演一演、辩一辩、议一议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描写的山水风景,感受诗人观察自然时独特的视角、思维、情感以及表达的方式和态度。【板书设计】跟着作家来表达语文园地妙笔生花古诗三首任务四晒出我的观察日记【学习目标】1.阅读《燕子窝》中两篇观察日记,复习日记的格式。2.交流、修改、完善、整理观察日志,形成观察日记。3.学习《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燕子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