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册(教案)广州版健康教育四年级_第1页
全册(教案)广州版健康教育四年级_第2页
全册(教案)广州版健康教育四年级_第3页
全册(教案)广州版健康教育四年级_第4页
全册(教案)广州版健康教育四年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州版四年级健康教育教案第1课学会报警【教学目标】1、让学生明白生活中遇到某些特殊情况时应该拨打求助。2、强调不同求助的作用和功能。3、培养学生拨打求助的技能和能力,以及如何清晰、迅速地表达情况。【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各种求助的不同作用。2、学会如何拨打求助。3、掌握在里清晰表达情况的技巧。教学难点:1、如何快速拨打求助。2、如何在里清晰、准确地描述情况。【教学用具】媒体、黑板、教案PPT。【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教师出示教案PPT上的求助图片,鼓励学生讨论并说出自己知道的求助。2、教师板书报警、110救护、120火警、119。二、讲解求助的功能(10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文字、示意图等方式介绍各种求助的功能和使用场景。2、学生跟读并记下各种求助。三、拨打求助的技巧(10分钟)1、教师分别介绍拨打110、120、119的情景,并讲解如何向里的警察、医生清晰地描述情况。2、学生模仿教师示范,通过角色扮演练习拨打求助,并与同伴进行互动。课件展示:(1)什么时候要拨打110,你该怎样像里的警察讲清楚情况?(2)什么时候要拨打120,你该怎样像里的医生将情况讲清楚?(3)什么时候要拨打119,你该怎样像里的消防员将情况讲清楚?特别说清:你所在的地址(什么路几号几室)四、情景应急表演(10分钟)1、教师给出几个紧急情况的描述,例如一个小朋友触电、家中起火等,要求学生上台表演如何应对并拨打求助。2、其他学生观察表演并提出改进建议,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更好地应对紧急情况。五、总结(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强调临危不乱、沉着应对的重要性。2、教师总结本课的教学要点和目标,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与家长讨论并记下家庭的紧急联系,并在下节课上汇报。【评价方式】1、口头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角色扮演的表现等,通过口头反馈给学生,鼓励他们的积极参与和努力表现。2、角色扮演评价:对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表达清晰度、语言流利度、情景还原度等。可以采用评分表或评价标准来评估学生的表现,并给予具体的反馈和建议。第2课善于休息【教学目标】1、学生理解按时作息的好处,意识到每天保证休息10个小时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2、学生掌握正确的睡觉姿势,培养早睡早起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生理解按时作息的好处,意识到每天保证休息10个小时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2、学生掌握正确的睡觉姿势,培养早睡早起的良好习惯。教学难点:1、学生掌握正确的睡觉姿势,培养早睡早起的良好习惯。2、学生理解按时作息的好处,意识到每天保证休息10个小时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教具(课前准备)】投影片、图片或示意图示例、黑板、粉笔或白板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教师进入教室,宣布上课,班长喊起立,全班学生精神饱满地站起来。然而,教师发现有一名学生伏案打瞌睡,教师轻步走近,唤醒他,引起全班学生的笑声。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讨论:为什么我们常说"睡眠好,身体好"?二、学习新课(22分钟)1、学生汇报并交流:每位学生分享自己每天晚上几点睡觉、早上几点起床,是否养成按时睡觉和按时起床的良好习惯。2、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1)按时睡觉和起床有什么好处?(2)早起对身体有何益处?(3)为什么提高睡眠质量很重要?3、讲解睡眠的重要性:(1)学生每天应保证10小时的睡眠时间的原因是什么?(2)缺乏睡眠对身体和学习有何影响?4、讨论如何保证充足、高质量的睡眠:(1)为什么睡觉前不能吃得过饱?(2)为什么睡觉前不能喝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3)为什么睡觉前不能看惊险电视节目、听恐怖故事?(4)为什么睡觉前用热水泡脚有助于缓解疲劳?5、了解睡姿与睡眠的关系:(1)讲解蒙头睡觉的害处。(2)通过展示图片或示意图,让学生讨论哪种睡姿更好。三、总结提升(8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按时作息和充足睡眠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回顾学到的正确睡觉姿势和培养早睡早起的良好习惯。2、教师鼓励学生制定并记录每天的作息计划,包括固定的起床时间、睡觉时间,以及充足的休息时间。3、教师鼓励学生与家长一起制定睡前的放松活动,如阅读、听音乐或进行冥想等,以促进良好的睡眠质量。4、教师提供一些建议和技巧,如保持安静的睡眠环境、使用舒适的床和枕头、养成良好的睡前习惯等,帮助学生改善睡眠质量。5、教师鼓励学生在家庭中分享所学的睡眠知识和良好习惯,并互相监督和支持。【评价方式】1、口头回答:教师可以随机提问学生,询问他们关于按时作息和良好睡眠的知识和观点。通过学生的回答,可以评估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2、小组讨论表现:观察和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看他们是否能积极参与讨论、与组员进行合作、提出有建设性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第3课培养自己的注意力【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以及带来的不良后果。2、培养学生改变注意力不集中习惯的意识。3、引导学生掌握针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的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针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教学难点:理解并应用针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教学用具】图片、PPT或电子白板、小黑板、课文《培养自己的注意力》【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入话题:询问学生平时在学习中是否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引导学生思考注意力不集中的利弊,并进行学生交流和讨论。2、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如何改变注意力不集中的不良习惯。告知学生今天将学习《培养自己的注意力》。二、了解内容(5分钟)1、出示课文中一些注意力不集中的例子,例如学生在课堂上走神、玩等。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同学经常会注意力不集中,并展开讨论和交流。2、引导学生探究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如缺乏兴趣、外界干扰、精力不足等。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和补充说明。三、培养注意力的方法(20分钟)1、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一种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每个小组从以下原因中选择一个进行讨论和总结:(1)缺乏兴趣:如何增加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如找到与学习相关的乐趣。(2)外界干扰:如何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如关闭电视、等干扰源。(3)精力不足:如何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如规律的睡眠、适当的运动等。2、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介绍他们选择的注意力不集中原因和相应的解决方法。其他小组进行观摩和评价,并进行讨论和补充。3、观看视频:教师播放与注意力相关的短视频,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注意力对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对注意力培养的兴趣。四、总结(10分钟)1、教师对学生的小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并重点强调每个小组提出的解决方法。确保学生对培养自己的注意力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2、教师提醒学生只要多参加体育运动、释放能量,并尝试一些比较安静的活动,如下棋、看书等,就能改变注意力不集中的不良习惯。【评价方式】1、展示评价:评估每个小组展示时的表达能力、内容完整度和解决方法的合理性。2、学生笔记评价:鼓励学生记录课堂内容和自己的思考,教师可以检查学生的笔记,评估他们对注意力培养方法的记录和理解情况。【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改变注意力不集中习惯的心得体会,包括选择的注意力培养方法、应用的效果以及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第4课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有蛋白质、脂肪、糖、无机盐、维生素和水六大类。2.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及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灵敏、协调、速度等身体素质。3.使学生接受不挑食、不偏食的思想教育,并以此规范自己的饮食习惯。4.培养学生制定健康饮食计划的能力,了解科学膳食和均衡营养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1.理解人体需要的营养素及其作用。2.掌握各类营养素主要来自哪些食物。3.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制定健康饮食计划的能力。【教学环节】一、激兴导入(5分钟)1、使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一个健康的人和一个不健康的人的形象,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两者的不同之处。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人体态健康,而有些人体态不健康,与他们的饮食习惯有关吗?二、解答什么是营养和营养素(5分钟)1、讲解营养的定义:人类为了维持生命和健康,保证生长发育和从事各项活动而摄取、利用食物的综合过程。2、讲解营养素的定义:食物经过消化吸收,被人体利用的各种营养物质。三、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有哪些?各类主要来自哪些食物?(10分钟)1、分别介绍蛋白质、脂肪、糖、无机盐、维生素和水六大类营养素的作用和主要来源。2、配合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食物的营养成分,让学生进行观察和讨论。(1)蛋白质(16%):是生命的基础,是所有生命活动过程的催化剂。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我们从胎儿开始到长成大人的整个过程,都要求食物能提供充分的蛋白质作为器官有组织生长和不断更新的原料。为了身体的健康,要多吃一些鸡蛋、鱼和肉类等。(2)脂肪(13%):是含热量最高的营养素。食物中的脂肪赋予食物美味和香气,刺激我们的感官,起到促进食欲的作用。这些食物虽然好吃,但不可以吃得过多,否则容易得肥胖症、高血脂、心脑血管等疾病。所以,脂肪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但应适量摄入,才有益健康。(动物性食物:猪、牛、羊;植物性食物:芝麻,菜籽、花生、大豆和各种奶油制品。)(3)糖(1%):也叫碳水化合物,主要以葡萄糖的形式在体内分解,并释放能量,它是人体获得热量的最主要的营养素。如果我们从食物中摄取了过量的糖,剩余的葡萄糖就会转化为脂肪储存在体内,储存过多时,就会发胖。(大米、面粉、玉米、高粱、薯类)(4)无机盐(4%):是维持我们身体的正常生理机能和构成组织细胞不可缺少的营养素。人体需要的有20多种,总量约占体重的5%.钙和磷主要构成骨骼和牙齿,铁主要是构成血液。此外,无机盐还对血液、肌肉、神经等功能起着重要作用。处于生长发育期的11~15岁儿童。对无机盐缺乏比成人敏感,所以更应注意补充和供给。(钙、镁、钠、磷、硫、氯)(5)维生素:在体内起着催化糖、蛋白质、脂肪等代谢的作用。我们的身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极少。它在体内不产生热量。但却为物质代谢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缺乏其中一种,会影响人的生命活动。(6)水(66%):是人类维持生命活动的最重要物质。人绝食1~2周只要饮水,尚可生存,如绝水,则只能维持儿天。所以,水是人体的重要营养物质。(《健康成人每日需水201X3000毫升)四、科学膳食,均衡营养(5分钟)1、介绍科学膳食和均衡营养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每天各类食物的适宜摄入量。2、使用食物金字塔图示,解释各类食物在金字塔中所占的面积越大表示进食量越多的概念。3、强调均衡膳食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五、良好的饮食习惯(10分钟)1、引导学生讨论良好的饮食习惯,例如多食蔬菜、水果和谷类食物,选择低脂肪和低胆固醇的食物,少吃盐和糖等。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健康饮食习惯和经验。六、搭配一日食谱(5分钟)1、小组讨论制定一日食谱,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多种营养素丰富的食物,保证均衡摄入。2、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食谱,并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些食物。【评价方式】1.知识掌握评价:设计小测验或问答环节,检查学生对于人体需要的营养素及其作用的理解程度。2.饮食计划评价:评估学生制定的一日食谱是否符合科学膳食和均衡营养的原则,是否能合理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第5课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什么是传染病,能够列举一些常见的传染病。2.理解传染病传播的四条基本途径:动物传播、空气传播、饮食传播和接触传播。能力目标:1.能够提出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如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与病患者接触等。2.能够理解加强锻炼和提高抵抗力对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个人健康和公共卫生的重视意识。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预防传染病的行动,并关心他人的健康。【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传染病的定义与常见传染病的介绍。2.传染病的四条传播途径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之间的关系。2.引导学生思考个人行为对预防传染病的影响,培养他们的健康意识和行动能力。【教学环节】导入(5分钟)教师与学生讨论:你们有没有听说过什么传染病?它们是如何传播的?你们如何保护自己不被传染?(设计意图:与学生进行互动对话,引发学生对传染病的思考。)二、学习课文(5分钟)a)介绍传染病的定义和常见的传染病。b)引导学生认识传染病的传播途径。c)展示传染病传播途径挂图,让学生了解传染病的四条传播途径,并进行讨论。三、探究预防传染病(15分钟)a)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预防传染病,提出预防方法。b)分组讨论:学生分组探讨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阻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并归纳总结预防方法。c)学生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总结的预防方法。四、教师总结和拓展(5分钟)a)教师总结学生的预防方法,强调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病患者等重要措施。b)拓展:教师补充其他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如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等。总结和反思:c)学生反思: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如“你觉得自己在预防传染病方面有哪些改进空间?”、“你会在日常生活中采取哪些行动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五、活动巩固(10分钟)a)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不同场景下如何预防传染病。b)小结讨论: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自己的体会和问题。【评价方式】1.学生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回答问题、参与讨论、展示预防方法等。2.书面作业评价:布置相关的书面作业,评价学生对传染病及其预防的掌握程度,包括写出常见传染病的名称和预防措施等。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常见传染病,深入研究其传播方式和预防措施,并写一份报告。第6课沙眼【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沙眼是由衣原体引起的传染性眼病,了解沙眼的传播途径和危害性。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掌握预防沙眼的方法。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健康的重视意识,培养正确的卫生行为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2.理解沙眼的传播途径和危害性。教学难点:怎样预防沙眼。【教学用具】媒体、黑板、幻灯片或图片。【教学环节】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幻灯片,引起学生对眼部卫生的注意,并提问学生对眼睛卫生的重要性以及可能导致眼部疾病的原因。(课件展示:沙眼是由一种衣原体的微生物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眼病。它是通过和沙眼病人共同使用毛巾、脸盆、洗脸水或接触病人“眼屎“等方式传染。眼睛发痒,好像眼睛里有沙子。怕光、迎风流泪等,严重的会出现视力障碍。)二、知识讲解(8分钟)讲解沙眼的定义、传播途径和危害性,通过示意图或图片向学生展示沙眼的症状和影响。解释衣原体是引起沙眼的病原体,并强调沙眼是一种传染性眼病。(课件展示:沙眼是由于眼睑内面的结膜感染了沙眼衣原体而引起的。患者的眼发痒、发干,容易流泪,眼分泌物增多,翻开眼睑可以看到内表而粗糙不平。有颗粒状小疙瘠。严重时,眼睑内翻,造成睫毛磨损角膜而使角膜浑浊,影响视力,甚至失明。因此,必须积极预防沙眼。不要同沙眼患者合用毛巾,不要用脏手擦眼睛,以免感染沙眼衣原体而患沙眼)三、讨论与互动(12分钟)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预防沙眼。提出以下问题:1、沙眼是如何传播的?2、你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预防沙眼?3、为什么要避免与沙眼患者共用毛巾和脸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必要的解释和补充说明。)四、卫生习惯培养(10分钟)向学生介绍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1、不用手擦眼睛,不用衣袖擦眼睛,不用不干净的手绢擦眼睛。2、不与沙眼患者共用脸盆和毛巾。3、毛巾要经常洗烫,并保持专用。4、理发洗澡时不用公用毛巾。(设计意图:通过示范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卫生习惯。)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与学生进行互动,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学习的重点和目标。评价学生对沙眼预防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评价方式】1.回答问题的准确性:评估学生对沙眼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的理解情况。2.实际操作:观察学生在卫生习惯培养环节中的实际操作情况,评估他们的掌握程度。第7课预防红眼病【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红眼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常见急性眼病,了解红眼病的形成和一些症状。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一些预防红眼病的知识,学会保护眼睛的方法。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眼部健康的关注和保护意识,增强他们对个人卫生的重视。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一些预防红眼病的知识。教学难点:了解红眼病的一些症状。【教学用具】图片、幻灯片或实物。【教学环节】一、导入(5分钟)教师:大家好!今天的课程我们要讲解关于红眼病的预防。首先,请问有没有同学见过患有红眼病的人?可以来描述一下红眼病的症状吗?学生回答:(学生可以分享他们所了解到的红眼病症状,如眼红、眼痒、流泪等)教师:非常好,谢谢同学们的回答。现在我要给大家出示今天的课题,就是“预防红眼病”。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引起大家对这个主题的兴趣。二、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红眼病的定义和形成原因。红眼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急性眼病,通常由细菌或病毒引起。请注意屏幕上的图片或幻灯片,这些是红眼病的一些典型症状。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幻灯片详细解释每个症状的特征,如眼红、疼痛、分泌物增多等。教师:了解了红眼病的定义和症状后,我们应该如何预防红眼病呢?三、讨论与交流(10分钟)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询问学生如何保护眼睛,预防红眼病的方法。引导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如何保持眼部清洁?2、在什么情况下要避免眼部接触?3、为什么要避免与患有红眼病的人共用眼部用品?教师:非常好,同学们的回答都很棒。现在让我来解释一下,1、如何保持眼部清洁:定期洗手,不揉眼睛,使用干净的毛巾擦拭眼睛等。2、避免眼部接触的情况:避免用手直接接触眼睛,避免使用他人的眼部用品等。3、避免共用眼部用品的原因:红眼病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共用眼部用品容易传播病原体,增加感染的风险。四、知识点总结(5分钟)总结学习的重点内容,强调保护眼睛的重要性。让学生回答关于预防红眼病的知识点,巩固他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教师:在课程的最后,让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我们强调了眼部健康的重要性,并讨论了预防红眼病的方法。同学们都表现出了很好的参与和理解。现在,我想评价一下同学们对红眼病预防知识的掌握情况。请同学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的内容,请随时向我提问。同时,我也鼓励大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特别是眼部卫生,以确保眼睛的健康。谢谢大家的参与!【评价方式】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交流环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评估学生对红眼病的症状和预防方法的理解情况。第7课流感的防治【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流感的概念,掌握流感的基本特征和症状。2.使学生了解流感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培养正确的卫生习惯。3.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健康意识,增强他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和保护意识。【教学重难点】1.清楚地介绍流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掌握流感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3.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卫生习惯和健康意识。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通过分组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宣传能力【教学环节】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呼吸道传染病知识。2、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流感吗?二、知识讲解(15分钟)展示流感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并解释其中的专业术语。介绍流感的传播途径和感染方式。讲解流感的典型症状和潜伏期。三、预防和治疗措施(5分钟)分组讨论: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并分享预防流感的方法。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介绍科学有效的预防流感的措施。讲解流感疫苗的种类和接种对象。介绍药物预防和治疗流感的方法。四、卫生习惯培养(10分钟)引导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等。分组活动:学生自行设计宣传海报,呼吁他人保持良好卫生习惯。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强调流感预防的重要性,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问:你们学到了哪些预防流感的方法?你们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评价方式】口头回答问题、海报设计的质量评估。【教学评价】1.口头回答问题:观察学生对流感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否能够准确回答与流感预防和治疗相关的问题。2.海报设计的质量评估:评估学生的创造力和对于宣传卫生习惯的理解能力,看是否能够设计出具有说服力和创意的宣传海报。第8课流行性腮腺炎【教学目标】1.理解流行性腮腺炎的定义和基本特征,了解其传播途径和危害性。2.掌握流行性腮腺炎的常见症状,能够识别并区分其与其他疾病的症状。3.知道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重点和预防措施,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4.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健康意识,增强他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和保护意识。教学重难点:1.清楚地介绍流行性腮腺炎的定义、危害性和传播途径,帮助学生理解其重要性。2.引导学生识别流行性腮腺炎的症状,与其他疾病进行区分。3.帮助学生掌握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重点和预防措施,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教学环节】一、导入(5分钟)老师提问:请回顾上节课学到的预防流感的措施是什么?(学生回答并讨论相关措施。)老师继续提问:你们了解流行性腮腺炎吗?你们知道它有哪些症状吗?(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二、概念讲解(5分钟)展示流行性腮腺炎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并解释其中的专业术语。介绍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播途径和危害性。三、症状分析(10分钟)展示流行性腮腺炎的常见症状,并与其他疾病的症状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症状的区别,帮助他们识别流行性腮腺炎。四、预防措施(15分钟)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探讨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重点和预防措施。每个小组汇报一种预防措施,并进行讨论和补充。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介绍科学有效的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措施,并强调个人卫生习惯的重要性。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强调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重点,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问:你们学到了哪些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方法?你们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评价方式】口头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和质量评估。【评价方式】口头回答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机提问学生有关流行性腮腺炎的知识,包括定义、症状和预防措施等方面。通过学生的回答可以评估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第9课预防龋齿【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龋齿,了解龋齿的形成原因。2.掌握预防龋齿的几项措施。3.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教学重难点】1.理解龋齿的形成原因,如细菌、食物、牙齿易感性和时间的相互作用。2.掌握预防龋齿的几项措施,如口腔卫生、营养和锻炼身体、定期口腔检查、药物防龋和其他措施。【教学环节】一、导入(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提问:你们还记得上节课学到了什么吗?学生回答并与老师一起回顾上节课的知识点。老师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龋齿吗?它有哪些特点?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二、概念讲解(10分钟):老师通过投影或板书展示龋齿的定义和形成原因。老师解释龋齿的形成过程,包括细菌、食物、易感性和时间的相互作用。老师引导学生理解龋齿的危害和对口腔健康的影响。三、预防措施(20分钟):老师介绍预防龋齿的几项措施:口腔卫生、营养和锻炼身体、定期口腔检查、药物防龋和其他措施。老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每项措施的重要性和具体操作方法。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口腔卫生小组讨论和展示,分享正确的刷牙方法和口腔清洁习惯。老师提供相关材料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药物防龋和其他措施的应用。四、总结与评价(5分钟):老师强调预防龋齿的重要性,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老师提问学生:你们学到了哪些预防龋齿的方法?你们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讨论,老师鼓励学生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理由。【评价方式】口头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和质量评估,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准确性、逻辑性和表达清晰度进行评估。【评价方式】1、口头回答问题:评估学生对龋齿预防知识的掌握程度。2、学生口腔卫生小组讨论和展示:评估学生对口腔卫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老师观察学生的互动和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第10课环境与健康【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到周围存在的环境问题,并理解环境保护对健康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从小事做起,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教学重难点:1.理解环境与健康的关系,认识环境问题对人类生活的影响。2.探讨环境保护的对策,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教学环节】一、谈话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美丽的自然带来的心境和生活,并提出近年来人类对环境的破坏问题。二、观察与讨论(看画面,讨论环境问题)(5分钟):1、展示一些触目惊心的破坏环境的画面,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画面上存在的环境问题。2、提问学生是否了解其他环境问题,如森林退化、沙尘暴、水土流失、洪水肆虐、火灾频发等。三、探讨影响(结合实际,讨论环境问题的影响)(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讨论以下问题:(1)你身边有这样的环境污染吗?(2)环境污染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3)你还了解哪些环境污染带来的后果?(4)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如何呢?2、提问学生是否了解其他环境污染带来的后果,如对健康的伤害等。3、总结环境污染对人健康的伤害是长期的、隐形的。四、研究对策(探讨环境保护对策)(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环境,从身边小事做起。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了解可以从日常生活中采取的环保行为:★不消耗燃料,不污染大气,又能锻炼身体:骑自行车。★常开窗户,室内经常通风换气。★要在厨房安装抽油烟机。★要使用无氟(环保)冰箱。★在装修房屋时要尽量采用无污染的原材料。★尽量少用或不用喷雾剂、杀虫剂、除臭剂,少用蚊香。★公共场合不要吸烟,也抵制别人吸烟。★要使用无磷或低磷洗涤剂。★要学会安全饮水。★不向江、河、湖、海乱倒垃圾和污水。★用水时水龙头不要开得过大,用后要关好水龙头。★要学会一水多用,如用洗米水洗碗,用洗菜水浇花,用洗衣水擦地、冲厕等。五、阅读资料(了解环境污染的影响)(5分钟):读取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对儿童的影响,如对肺功能和肺的发育、呼吸系统疾病、过敏症状等。六、倡议(呼吁环境保护)(5分钟):向学生发出倡议,强调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鼓励他们珍爱生命,善待自己,积极保护环境。【评价方式】1.教师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探讨环境问题时的参与度和表现。2.播放环境保护相关视频,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第11课运动与饮食【教学目标】1.知道运动前应补充适当水份,了解运动时所流失的体液最好由规律地喝水补充。2.了解激烈运动后的营养饮食原则,掌握运动前后的营养饮食原则。【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运动前后的营养饮食原则。教学难点:理解并应用运动前后的营养饮食原则。【教学用具】投影仪、白板、笔、PPT等。【教学环节】一、导入活动(5分钟)1.老师提问学生:(1)上完体育课后,同学们会不会觉得口干舌燥?(2)有没有人在上课中觉得口渴的?(3)第一节下课时,同学如何让自己不再口渴?2.学生回答相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呈现出以下关键词:喝了很多水、马上灌了一瓶水、喝运动饮料。二、探究活动(10分钟)1.老师提问学生:(1)运动前,需不需要喝水?(2)运动时,需不需要喝水?(3)运动后,需不需要喝水?(4)如果上述问题的答案是需要,那要喝多少水才算够?2.学生发表看法和理由,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并给出参考答案:只要想喝水和觉得渴,随时都可以喝水。喝多少水才算够?觉得不会渴或口干舌燥、肚子不会涨涨的,当下喝水量就足够了。三、知识讲解(15分钟)1.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综合归纳:运动前应补充适当水份,以免运动中大量流失体内水分,使身体感到不适。运动时所流失的体液最好由规律地喝水补充,以免身体感到不适。2.讨论运动饮料的饮用时机:老师提问学生:(1)运动后,同学如果想喝饮料,大都买些什么?(2)为什么运动后会想喝运动饮料?(3)运动后,喝运动饮料是最好的吗?(4)运动后,喝水和喝运动饮料有什么不同?3.老师讲解运动饮料的主要成分,对身体的帮助与影响:运动饮料含大量电解质,人们在大量流失水分时才会需要补充电解质,过度饮用运动饮料会造成肾脏的负担。4.老师提问学生:哪些情况下会需要饮用运动饮料?学生举例讨论。四、讨论饭后剧烈运动的影响(5分钟)1.老师问学生:(1)为什么学校老师不准同学吃完饭后大量运动?(2)吃完饭后大量运动会导致什么身体不适?2.学生回答相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进行归纳和总结。【教学评价】1.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2.综合归纳评价:评价学生对于运动前后的营养饮食原则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12课泌尿系统的生理功能与保健【教学目标】1.了解肾的作用,知道肾是泌尿系统中产生尿的主要场所,是人体泌尿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2.知道肾包括肾实质和肾盂两个主要部分,了解这两部分的工作原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肾是泌尿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难点:理解并应用肾包括肾实质和肾盂两个主要部分的工作原理。【教学用具】投影仪、白板、笔、PPT等。【教学环节】一、导入活动(10分钟)1.教师提问学生:(1)在人体的生理过程中,我们会产生一些代谢终产物,你知道这些产物如何排出体外吗?(2)有哪些途径可以将不需要的物质排出体外?2.学生回答相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呈现出关键词:泌尿系统、尿液。二、肾的介绍(10分钟)1.教师讲解:肾是泌尿系统中产生尿液的主要场所,是人体泌尿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肾位于人体的腹部,正常成人有两个肾,左右各一个,略呈八字形排列在脊柱两侧。肾的工作原理包括肾实质和肾盂两个主要部分。2.教师使用图示或PPT展示肾的结构,并详细介绍肾实质和肾盂的功能和作用。三、肾的工作原理(10分钟)1.教师讲解肾实质的工作原理:肾实质主要由泌尿小管构成,其中包含少量的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组织。泌尿小管起到过滤血液、重吸收有用物质和排泄废物的作用。2.教师讲解肾盂的工作原理:肾盂是肾排出尿液的通道,尿液经过肾盂、输尿管进入膀胱,并在膀胱中贮存,最终排出体外。四、知识巩固与拓展(10分钟)1.教师提问学生相关问题,例如:肾的作用是什么?肾包括哪两个主要部分?肾实质的作用是什么?肾盂的作用是什么?2.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并提供必要的补充说明。【教学评价】1.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2.书面作业评价:评估学生对于肾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可以布置书面作业,要求学生回答一些与肾相关的问题,如肾的位置、肾实质和肾盂的作用等。第13课消化系统的作用及保健【教学目标】1.认识消化系统的构成及基本作用。2.了解消化系统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意义。3.知道要注重消化系统的保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消化系统的构成及各器官的作用。2.掌握消化液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3.理解保护消化器官的重要性和方法。教学难点:1.理解消化液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2.掌握保护消化器官的方法和措施。【教学用具】消化系统的解剖挂图、投影仪、白板、笔、PPT等。【教学环节】一、导入活动(5分钟):1.教师与学生进行谈话导入: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为什么人每天要吃食物吗?我们的食物是如何被消化的,使我们能够获得营养的呢?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2.教师揭示本课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本课的学习内容:消化系统的作用及保健。在黑板上板书课题:"第16课消化系统的作用及保健"。二、学习课文(25分钟):1.引导学生认识消化系统的各器官:出示消化系统的解剖挂图,让学生回答消化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它们位于什么位置。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挂图上各消化器官的位置。2.学习消化器官的作用:学习课文中第一自然段,了解消化器官的作用。学生交流和讨论各消化器官的作用,教师进行小结。3.了解消化液的作用:学生交流和讨论人体如何消化食物,以及消化液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教师带领学生讨论消化液在消化过程中各自的作用。4.保护消化器官的方法:学生讨论和交流消化器官的重要性。如果我们的消化系统缺少或损坏了某个器官会发生什么情况。学习维护消化器官健康的方法和措施。三、教师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消化系统的重要性和保健的重要性。四、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出12种不宜食用的食物,加强学生对于饮食习惯的认识。【教学评价】1.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2.综合归纳评价:评价学生对于消化液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和保护消化器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作业评价:评估学生对于不宜食用的食物的背诵准确性和理解程度。第14课血液的功能与保健【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血液循环系统的构造。2.了解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3.知道血液循环的过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血液循环系统的构造。2.掌握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教学难点:了解血液循环的过程。【教学环节】一、引入活动(10分钟)教师可以以图片或实物的形式展示血液循环系统的相关部分,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血液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我们的身体需要血液,并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些问题如果我们没有血液会发生什么?血液有哪些功能?学习血液循环系统的构造及功能(10分钟)1.教师介绍血液循环系统的构造:教师详细介绍血液循环系统由血液、心脏和血管组成的结构。教师解释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液的颜色、透明度和粘稠度等特点。教师展示心脏的位置,并与学生进行比较,让学生了解心脏的大小和位置。教师简要介绍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区别和功能。2.学习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教师详细解释血液的功能,包括运输营养物质、氧气和废物。教师说明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组织,静脉将身体各部组织的血液送回心脏,毛细血管是气体和物质交换的场所。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动画或模型等形式展示血液循环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血液的功能和运输过程。三、探究血液循环的过程(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教师提出问题,例如:血液是怎样循环的呢?动脉的血液是如何从心脏流向全身各组织的?毛细血管的作用是什么?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2.学生进行讨论并回答问题: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彼此交流血液循环的过程,分享自己的理解。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对其他同学的回答进行补充和讨论。四、教师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血液循环系统的重要性和保健的重要性。教师可以提醒学生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休息等,以维护血液循环系统的健康。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绘制血液循环系统的结构图,并写出血液循环的过程。【教学评价】1.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2.结构图评价:评估学生绘制的血液循环系统结构图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第15课预防中暑【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暑的原因、一般症状、急救方法和预防措施。2.熟悉中暑的预防方法,提高学生对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中暑的预防方法。2.中暑的原因、表现和急救方法。教学难点:1.中暑的原因、表现和急救方法的理解和运用。2.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教具准备:1.录像带或多媒体设备。2.幻灯片、图片、小黑板。3.十滴水、人丹等急救药物。【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一年四季中哪个季节最炎热?2.引入课题并板书:"夏季太阳高照,烈日炎炎。如果长时间在烈日下曝晒,或者在高温环境下活动,而人体内的热量又散发不出去时,就很容易引起一种急性病。这种疾病通常叫做‘中暑’。为了避免发生这种疾病,平时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中暑的预防工作。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9课《中暑的预防》。二、讲解中暑的原因和症状(5分钟)1.让学生打开课本P32,默读第一自然段,并思考其内容。2.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录像,展示中暑的症状。3.讲解课文中描述中暑症状的部分。三、讲解中暑的急救方法(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遇到中暑的情况,应该首先想到什么?2.学生发表意见后,讲解中暑的急救方法,并示范相关动作:(1)首先要让中暑的人尽快脱离高温环境,把病人拾到附近通风阴凉的室内或树阴下,半躺休息,然后迅速给病人解开衣扣,并用浸过冷水的毛巾给病人敷头,使病人体温下降。(2)可采用服药的方法:十滴水、人丹等药物,介绍可以用药物进行急救的情况。(3)由于在炎热的天气下活动,出汗多,体内大量的水分和盐分随着汗水排出,所以最好给病人喝些加少量盐的凉开水,也就是淡盐水。但不宜吃大量冷饮。(4)“指压穴位”法:可以用刺激病人的急救穴位来进行急救。讲解:“人中穴"、“合谷"、“涌泉”穴位的具体位置,并示范。四、讲解中暑的预防方法(5分钟)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