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谏逐客书(习题)-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1页
11.1 谏逐客书(习题)-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2页
11.1 谏逐客书(习题)-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3页
11.1 谏逐客书(习题)-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4页
11.1 谏逐客书(习题)-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谏逐客书[基础演练]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过:错误的至今治强治:治理B.遂散六国之从从:同“纵”,特指合纵而陛下说之,何也说:说到,提及C.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所以:用以,用来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让:推辞D.却宾客以业诸侯业:使……成就事业藉寇兵而赍盗粮赍:赏赐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吾尝跂而望矣B.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C.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D.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关于下面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A.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B.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C.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D.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4.下列对本文中有关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客,外来的人,与“主”相对。也指外出或寄居、旅居他乡的人。文中指在秦国做官的其他诸侯国的人。B.“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中的“五帝”在《史记》中指黄帝、炎帝、帝喾、唐尧、虞舜,“三王”指夏、商、周三代的开国君主,即夏禹、商汤和周武王。C.“丹青”中的丹、青本是两种可作颜料的矿物,因为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两种颜色,因此丹青也成为绘画艺术的代称,后也用来指代史册、史籍。D.“黔首”是战国及秦代对平民的称谓。当时平民以黑巾覆头,故名。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列举四位明君、诸多贤士为秦国做出巨大贡献的事例来说明客卿有功于秦,借贤人扬己,排比句的运用增强了说服力。B.作者认为,如果秦君所看重的只在色、乐、珠玉方面,所轻视的却是百姓客卿的话,那么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C.作者对秦王辞退一切客卿、把兵器和粮食给予盗贼,使得天下的士子不敢向西进入秦国,最终与诸侯国结怨的做法很不理解。D.文章最后指出,驱逐客卿是在帮助敌国,是在减少本国人口而增强敌国的实力,会使秦国变弱,使国家陷于危地。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精读]阅读下面文段,回答7~9题。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7.解释重点字的含义。择:明:黔首:业:藉:赍:8.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概括这段文字的论证方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这段文字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外迁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曰:“夫士业已屈首受书,而不能以取尊荣,虽多亦奚以为!”于是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六国从合而并力焉。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北报赵王,乃行过洛阳,车骑辎重,诸侯各发使送之甚众,疑于王者。周显王闻之恐惧,除道,使人郊劳。苏秦之昆弟妻嫂侧目不敢仰视,俯伏侍取食。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谢曰:“见季子位高金多也。”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于是散千金以赐宗族朋友。初,苏秦之燕,贷人百钱为资,及得富贵,以百金偿之。遍报诸所尝见德者。其从者有一人独未得报,乃前自言。苏秦曰:“我非忘子。子之与我至燕,再三欲去我易水之上,方是时,我困,故望子深,是以后子。子今亦得矣。”齐宣王卒,湣王即位,说湣王厚葬以明孝,高宫室大苑囿以明得意,欲破敝齐而为燕。燕易王卒,燕哙立为王。其后齐大夫多与苏秦争宠者,而使人刺苏秦,不死,殊而走。齐王使人求贼,不得。苏秦且死乃谓齐王曰臣即死车裂臣以徇于市曰苏秦为燕作乱于齐如此则臣之贼必得矣于是如其言,而杀苏秦者果自出,齐王因而诛之。燕闻之曰:“甚矣,齐之为苏生报仇也!”太史公曰: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于权变。而苏秦被反间以死,天下共笑之,讳学其术。然世言苏秦多异,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时序,毋令独蒙恶声焉。(选自《史记》)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苏秦且死/乃谓齐王曰/臣即死车裂/臣以徇于市/曰苏秦为燕作乱于齐/如此则臣之贼必得矣/B.苏秦且死乃谓/齐王曰/臣即死/车裂臣以徇于市/曰苏秦为燕作乱/于齐如此则臣之贼必得矣/C.苏秦且死/乃谓齐王曰/臣即死/车裂臣以徇于市/曰苏秦为燕作乱于齐/如此则臣之贼必得矣/D.苏秦且死乃谓/齐王曰/臣即死/车裂臣以徇于市/曰苏秦为燕作乱/于齐如此则臣之贼必得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士,先秦时最低级的贵族阶层,也是古代四民(士、农、工、商)之一。春秋时,士大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战国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通称。B.从,即“纵”,合纵,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就是南北纵列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国,该政策的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C.宣王,是战国齐国国君田辟疆的谥号。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给予的一个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D.闾阎:指里巷内外的门或里巷,在“夫苏秦起闾阎”中意思是民间。唐代王勃《滕王阁序》里“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一句中,闾阎代指房屋。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秦早年失意,跟随鬼谷先生学习。后外出游历多年,弄得穷困潦倒,狼狈地回到家里。兄嫂、弟妹、妻妾都私下讥笑他。B.苏秦知耻后勇。面对家人的嘲讽,苏秦暗自惭愧伤感,就闭门不出,博览群书。用一整年的功夫,悉求周书《阴符》真谛,最终成为了六国的国相。C.苏秦知恩图报。富贵后,他不仅散发了千金赏赐给亲戚朋友,还厚赏借钱给自己做路费的那个人,并且报答了以前所有对他有恩德的人。D.苏秦多谋心狠。为了找出刺杀自己的凶手,他甚至不惜让齐王车裂自己。而凶手也果然中计而出,齐王便诛杀他为苏秦报仇。燕人对此深感叹服。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初,苏秦之燕,贷人百钱为资,及得富贵,以百金偿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根据文段,简要概括苏秦这一人物形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础过关训练15谏逐客书1.解析:A项,治,社会安定。B项,说,同“悦”,喜欢。D项,赍,送给、付与。答案:C2.解析:A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B项,都是连词,表示后一行动是前一行动的目的,用来。C项,都是与后面的动词构成所字结构。D项,副词,却,竟然。答案:A3.解析:依据上下文语境,重要文言实词、虚词以及句式等文言现象加以判断即可。答案:D4.解析:不是“炎帝”,应是“颛顼”。答案:B5.解析:“把兵器和粮食给予盗贼”理解有误,原文是把“秦王辞退一切客卿”的行为比喻为“藉寇兵而赍盗粮”。答案:C6.答案:(1)增强了王室的权力,抑制豪门贵族的势力,逐渐侵吞诸侯,使秦国成就帝业。(2)所以泰山不拒绝土壤,方能成为巍巍大山;河海不舍弃细流,方能成为深水;称王的人不抛弃民众,才能显示他的德行。(3)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不是因为别国的音乐适于观听,可以满足耳目的需要吗?7.答案:择:同“释”,舍弃明:使贤明黔首:百姓业:使成就霸业藉:同“借”,借给赍:给8.答案:本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驱逐客卿是损伤自己资助敌国的错误做法。对比论证、类比论证9.答案:排比、对偶。增强了论证的气势,以及语言的对称美和节奏美。10.解析:“齐王”是“谓”的对象,不要断开,“于齐”做前句的状语,“车裂”做后句的主语。答案:C11.解析:“张仪”是“连横”的代表人物。答案:B12.解析:原文:燕闻之曰:“甚矣,齐之为苏生报仇也!”,不是“燕人对此深感叹服”。答案:D13.解析:注意重点词语“说”“素”“习”“少”“弗”“之”“贷”的翻译。答案:(1)他求见并游说周显王。可是显王周围的臣子一向熟知苏秦,都瞧不起他,不信任他。(2)当初,苏秦到燕国去,向人家借一百钱做路费,到现在获得富贵,用一百金偿还那个人。14.解析:本题可以依据司马迁的评论同时结合文段中的内容来解答,从“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可以分析出苏秦能言善辩;从“散千金以赐宗族朋友”可以分析出苏秦不慕名利;从“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可以总结出苏秦才智过人。答案:能言善辩,不慕名利,有过人的智谋。【参考译文】苏秦是东周洛阳人,向东到齐国拜师求学,跟鬼谷子先生学习。外出游历多年,弄得穷困潦倒回到家里。兄弟、嫂妹、妻妾都私下讥笑他,说:“周国人的习俗,是治理产业,努力从事工商,追求那十分之二的盈利作为事业。如今您丢掉本行而去耍嘴皮子,穷困潦倒,不也应该嘛!”苏秦听了这些话,很惭愧,自感悲伤,就闭门不出,把自己的藏书找出阅读一遍。说:“一个读书人既然已经埋头读书,却不能凭借它获得荣华富贵,即使读书再多又有什么用呢?”于是找到一本周书《阴符》,伏案研读它。过了一年,悉求其真谛,说:“这些足可游说当代的国君了。”他求见并游说周显王,可是显王周围的臣子一向熟知苏秦,都瞧不起他,不信任他。六国合纵成功而同心协力。苏秦做了合纵联盟的盟长,并且担任了六国的国相。苏秦北上向赵王复命,于是经过洛阳,随行的车辆马匹满载着行装,各诸侯派来送行的使者很多,气派比得上帝王。周显王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害怕,为他清扫道路,并派使臣到郊外迎接慰劳。苏秦的兄弟、妻子、嫂子斜着眼不敢抬头看他,都俯伏在地上,非常恭敬地服侍他用饭。苏秦笑着对嫂子说:“为什么你以前对我那么傲慢,现在却对我这么恭顺呢?”他的嫂子伏俯在地上,弯曲着身子,匍匐到他面前,脸贴着地面谢罪说:“因为我看到小叔您地位显贵,钱财多啊。”苏秦感慨地叹息说:“同样是我这个人,富贵了亲戚就敬畏我,贫贱时就轻视我。何况一般人呢!假使我当初在洛阳近郊有二顷良田,我难道还能佩带上六个国家的相印吗?”当时他就散发了千金,赏赐给亲戚朋友。当初,苏秦到燕国去,向人家借一百钱做路费,到现在获得富贵,用一百金(一百万钱)偿还那个人。并且报答了以前所有对他有恩德的人。他的随从人员中,唯独有一个人没得到报偿,就上前去自己申说。苏秦说:“我不是忘了您,当初您跟我到燕国去,在易水边上,您再三要离开我,那时,我正困窘不堪,所以我深深地责怪您,因此把您放在最后,您现在也可以得到赏赐了。”齐宣王去世,湣王继位,苏秦就劝说湣王把葬礼办得铺张隆重用来表明自己的孝道,高高地建筑宫室大规模地开辟园林,以表明自己得志,打算使齐国破败,从而有利于燕国。燕易王去世,燕哙登基做了国君。此后,齐国大夫中有许多人和苏秦争夺国君的宠信,因而派人刺杀苏秦,苏秦当时没死,带着致命的伤逃跑了。齐王派人捉拿凶手,然而没有抓到。苏秦将要死去,便对齐王说:“我马上就要死了,请您在街市上把我五马分尸示众,就说‘苏秦为了燕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