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12月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1页
高二上学期12月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2页
高二上学期12月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3页
高二上学期12月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4页
高二上学期12月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河南省青桐鸣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故君子无爵而贵,无禄而富,不言而信,不怒而威,穷处而荣,独居而乐。故曰:贵名不可以比周争也,不可以夸诞有也,不可以势重胁也,必将诚此然后就也。争之则失,让之则至;遵道则积,夸诞则虚。故君子务修其内而让之于外,务积德于身而处之以遵道。如是,则贵名起之如日月,天下应之如雷霆。故曰:君子隐而显,微而明,辞让而胜。《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此之谓也。(节选自《荀子·儒效》)材料二:丁巳,上以洛州长史宋璟检校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璟与姚元之协心革中宗弊政,进忠良,退不肖,赏罚尽公,请托不行,纲纪修举,当时翕然以为复有贞观、永徽之风。十二月,上将幸东都,以璟为刑部尚书、西京留守,令驰驿诣阙,遣内侍、将军杨思勖迎之。璟风度凝远,人莫测其际,在途竟不与思勖交言。思勖素贵幸,归,诉于上,上嗟叹良久,益重。璟为相务在择人随材授任使百官各称其职。刑赏无私,敢犯颜直谏。上甚敬惮之,虽不合意,亦曲从之。姚崇、宋璟相继为相,崇善应变成务,璟善守法持正,二人志操不同,然协心辅佐,使赋役宽平,刑罚清省,百姓富庶。唐世贤相,前称房、杜【注】,后称姚、宋,他人莫得比焉。二人每进见,上辄为之起,去则临轩送之。及李林甫为相,虽宠任过于姚、宋,然礼遇殊卑薄矣。紫微舍人高仲舒博通典籍,齐浣练习时务,姚、宋每坐二人以质所疑,既而叹曰:“欲知古,问高君,欲知今,问齐君,可以无阙政矣。”选人宋元超于吏部自言侍中宋璟之叔父,冀得优假。璟闻之,牒吏部云:“元超,璟之三从叔,常在洛城,不多参见。既不敢缘尊辄隐,又不愿以私害公。向者无言,自依大例,既有声听,事须矫枉,请放。”玄宗开元六年戊午,广州吏民为宋璟立遗爱碑。上言:“臣在州无他异迹,今以臣光宠,成彼谄谀。欲革此风,望自臣始,请敕下禁止。”上从之。于是他州皆不敢立。(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房、杜,指房玄龄和杜如晦。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璟为相A务B在择C人D随材E授F任G使H百官I各称其职。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就,文中是成就的意思,与《劝学》“金就砺则利”中的“就”含义不同。B.忠良,指忠正贤良之士,与《谏太宗十思疏》“想谗邪则思正身”中“谗邪”的用法相同。C.练习,指训练学习,文中与“博通”相对,指齐浣对时务尚不精通,还处在学习阶段。D.敕,文中指皇帝的诏令,与《红楼梦》中“敕造荣国府”的“敕”含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荀子认为君子的美好名声就像太阳和月亮那样赫然升起,会激发天下人如雷霆一般的热烈响应。B.宋璟看不起宠臣杨思勖,在赴京途中始终不与其交谈,思勖回京后禀告皇帝,皇帝却因此更加看重宋璟。C.姚崇和宋璟虽然在志向和操守上有所不同,但都是可以和房玄龄、杜如晦比肩的尽心辅佐的贤相。D.族人宋元超希望借助宋璟的权势得到优待照顾,宋璟直接给吏部发文书解释两人关系,并直言不要录用。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君子隐而显,微而明,辞让而胜。(2)及李林甫为相,虽宠任过于姚、宋,然礼遇殊卑薄矣。14.宋璟是唐代名臣,堪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的君子,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其名满天下的原因。(3分)河南省驻马店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郭崇韬,代州雁门人也。为人明敏,能应对,以材干见称。庄宗为晋王,崇韬为中门使,甚见亲信。庄宗军朝城,段凝军临河。闻梁方召诸镇兵欲大举,庄宗患之,召崇韬问计,崇韬曰:“陛下兴兵仗义,十余年矣。况今大号已建,自河以北,人皆引首以望成功而思休息。今得一郓州,不能守而弃之,虽欲指河为界,谁为陛下守之?愿陛下分兵守魏,固杨刘,而自郓长驱捣其巢穴,不出半月,天下定矣!”庄宗大喜曰:“此大丈夫之事也!”即日下令军中,归其家属于魏,夜渡杨刘,从郓州入袭汴。八日而灭梁。庄宗与诸将以兵取天下,而崇韬未尝居战阵,徒以谋议居佐命第一之功。崇韬素廉,自从入洛,始受四方赂遗,故人子弟或以为言,崇韬曰:“吾位兼将相,禄赐巨万,岂少此邪?今藩镇诸侯,多梁旧将,今一切拒之,岂无反侧?且藏于私家,何异公帑?”明年天子有事南郊及悉献其所藏以佐赏给。同光三年夏,大水害民田,民多流死。庄宗患宫中暑湿不可居,思得高楼避暑,乃遣宫苑使王允平营之。宦官曰:“郭崇韬眉头不伸,常为租庸惜财用,陛下虽欲有作,其可得乎?”庄宗乃使人问崇韬曰:“昔吾与梁对垒于河上,虽祁寒盛署,被甲跨马,不以为劳。今居深宫,荫广厦,不胜其热,何也?”崇韬对曰:“陛下昔以天下为心,今以一身为意艰难逸豫,为虑不同,其势自然也。愿陛下无忘创业之难,常如河上,则可使繁暑坐变清凉。”庄宗默然。终遣允平起楼,崇韬果切谏。宦官曰:“崇韬之第,无异皇居,安知陛下之热!”由是谗间愈入。当崇韬用事,自宰相豆卢革、韦悦等皆倾附之,以其姓郭,因以为子仪之后,崇韬遂以为然。其伐蜀也,过子仪墓,下马号恸而去,闻者颇以为笑。然崇韬尽忠国家,有大略,可谓有志矣!(节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明年【A】天子【B】有事【C】南郊【D】乃悉献【E】其【F】所藏【G】以佐【H】赏给。1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甚见亲信”与“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劝学》)两句中的“见”字含义相同。B.“崇韬素廉”与“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三峡》)两句中的“素”字含义不同。C.“今居深宫,荫广厦,不胜其热,何也?”中的“胜”与“高处不胜寒”(《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胜”含义相同。D.“然崇韬尽忠国家,有大略,可谓有志矣!”中“志”与“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志”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面临梁计划对唐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之际,庄宗采纳了郭崇韬建议,从郓州长驱直入,最后取得了胜利。B.郭崇韬在洛阳开始接受各方贿赂,在听取朋友子弟的意见后,才在第二年天子祭天时贡献出所收藏的财物。C.庄宗打算修建宫殿避暑就派人征求郭崇韬意见,郭崇韬劝谏君王要以天下为己任,不要忘记创业时的艰难。D.郭崇韬以郭子仪后人自居,在伐蜀经过郭子仪墓地时下马祭拜,听说这件事的人虽感可笑但都敬其有大志13.下列句子分别来自阅读材料和所学教材,请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昔吾与梁对垒于河上,虽祁寒盛署,被甲跨马,不以为劳。(2)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14.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郭崇韬“有大略”的具体表现。(3分)河南省濮阳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节选自《老子》)材料二: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以为:“象箸必不加于土硎①,必将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必旄、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食于茅屋之下,则锦衣九重,广室高台。吾畏其卒,故怖其始。”居五年,纣为肉圃,设炮烙,登糟丘,临酒池,纣遂以亡。故箕子见象箸以知天下之祸。故《老子》曰:“见小日明。”勾践入宦于吴,身执干戈为吴王洗马,故能杀夫差于姑苏。文王见詈于王门,颜色不变,而武王擒纣于牧野。故《老子》曰:“守柔曰强。”越王之霸也不病宦,武王之王也不病詈。故《老子》曰:“圣人之不病也,以其不病,是以无病也。”宋之鄙人得璞玉而献之子罕,子罕不受。鄙人曰:“此宝也,宜为君子器,不宜为细人用。”子罕曰:“尔以玉为宝,我以不受子玉为宝。”是鄙人欲玉,而子罕不欲玉。故《老子》曰:“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王寿负书而行,见徐冯于周涂。冯曰:“事者,为也;为生于时,知者无常事。书者,言也;言生于知,知者不藏书。今子何独负之而行?”于是王寿因焚其书而舞之。故知者不以言谈教,而慧者不以藏书箧。此世之所过也,而王寿复之,是学不学也。故《老子》曰:“学不学,复归众人之所过也。”(节选自《韩非子·喻老》)[注]①硎:盛菜和羹的器皿。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为者A败之B执者C失之D是E以F圣人G无为H故无败。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累,积累,“累土”即把土积累起来,与成语“日积月累”中的“累”意思相同。B.贵,以……为贵,与材料二第二段“越王之霸也不病宦”中的“病”的用法相同。C.衣,穿,与《齐桓晋文之事》“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中“衣”的意义与用法相同。D.知,同“智”,智慧,与《师说》中“人非生而知之者”的“知”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说明了成事的三个阶段:“谋事”,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干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成事”,善终如始,则无败事。B.箕子认为纣王用象牙筷吃饭是奢靡的开端,而一旦开始就会变本加厉导致严重后果,后来纣王果然身死国灭。《老子》以此得出了君王要注重节俭的结论。C.勾践到吴国做奴仆和文王受辱骂而面不改色都可看出他们懂得示弱的一面,最后勾践杀死了夫差,文王的儿子武王捉住了纣王,这都体现了“守柔者强”的道理。D.王寿焚书的故事,并非说明前人的书没有价值,只是在读前人书时,我们应该学习做事的道理,懂得变通地运用做事方法。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2)此宝也,宜为君子器,不宜为细人用。14.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方法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河南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度高二12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李冶字仁卿,真定栾城人。登金进士第,调高陵簿,未上,辟知钧州事。岁壬辰,城溃,冶微服北渡,流落忻、崞间,聚书环堵,人所不堪,冶处之裕如也。世祖在潜邸,闻其贤,遣使召之,且曰:“素闻仁卿学优才瞻,潜德不耀,久欲一见,其勿他辞。”既至,问河南居官者孰贤,对曰:“险夷一节,惟完颜仲德。”又问完颜合答及蒲瓦何如,对曰:“二人将略短少,任之不疑,此金所以亡也。”又问魏征何如,对曰:“征忠言说论知无不言以唐诤臣观之征属第一。”又问今之臣有如魏征者乎,对曰:“今以侧媚成风,欲求魏征之贤,实难其人。”又问今之人材贤否,对曰:“天下未尝乏材,求则得之,舍则失之,理势然耳。今儒生有如魏璠、王鄂、郝经辈,皆有用之材,又皆贤王所尝聘问者,举而用之,何所不可,但恐用之不尽耳。然四海之广,岂止此数子哉!”又问天下当何以治之,对曰:“夫治天下,难则难于登天,易则易于反掌。盖有法度则治,控名责实则治,进君子退小人则治。如是而治天下,岂不易于反掌乎?无法度则乱,有名无实则乱,进小人退君子则乱。如是而治天下,岂不难于登天乎?”又问昨地震何如,对曰:“今之地震,或奸邪在侧,或女谒盛行,或谗慝交至,或刑罚失中,或征伐骤举。五者必有一于此矣。夫天之爱君,如爱其子,故示此以警之耳。苟能辨奸邪,去女谒,屏谗愿,省刑罚,慎征伐,上当天心,下协人意,则可转咎为休矣。”世祖嘉纳之。冶晚家元氏,买田封龙山下,学徒益众。及世祖即位,复聘之,欲处以清要,冶以老病,恳求还山。至元二年,再以学士召,就职期月,复以老病辞去。卒于家,年八十八。(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七》)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征忠言A说论B知C无不言D以唐诤臣E观之F征G属H第一。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壬辰,干支纪年,与《登泰山记》中“是月丁未”的“丁未”用法不同。B.“所以”与《师说》中“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所以”意思不同。C.当,意为应当,与《墨子》中“当察乱何自起”的“当”意思相同。D.伐,意为讨伐、进攻,与《老子》中“自伐者无功”的“伐”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冶进士出身,做过钧州的知州。钧州城被攻破后,他更换服装北上渡河,流落于忻州、崞州间,面对艰苦的环境,能泰然处之。B.李冶对金朝的一些官员较为了解,如他认为完颜仲德有治理混乱的能力,完颜合答和蒲瓦二人缺少用兵的谋略,不宜被重用。C.李冶敢于直言,指出朝廷现在谄媚成风,要想寻找像魏征那样贤德的人是困难的;另外,他还建议世祖提拔任用儒生如魏璠等人。D.晚年的李冶受到朝廷重视,在至元二年被朝廷征召到京担任学士。他任职不到一个月就以年老多病辞职离去,后在家中去世。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素闻仁卿学优才赡,潜德不耀,久欲一见,其勿他辞。(4分)(2)上当天心,下协人意,则可转咎为休矣。(4分)14.元世祖询问李冶对于地震的看法,李冶进行了回复。关于李冶的回复,你有怎样的评价?(3分)河南省鹤壁市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姚崇尝有子丧,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卢怀慎不能决,惶恐入谢于上。上曰:“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颇有得色,顾谓紫微舍人齐浣曰:“余为相,可比何人?”浣未对,崇曰:“何如管、晏?”浣曰:“管、晏之法虽不能施于后,犹能没身。公所为法,随复更之,似不及也。”崇曰:“然则竟如何?”浣曰:“公可谓救时之相耳。”崇喜,投笔曰:“救时之相,岂易得乎!”怀慎与崇同为相,自以才不及崇,每事推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臣光曰:昔鲍叔之于管仲,子皮之于子产,皆位居其上,能知其贤而下之,授以国政,孔子美之。曹参自谓不及萧何,一遵其法,无所变更,汉业以成。夫不肖用事,为其僚者,爱身保禄而从之,不顾国家之安危,是诚罪人也。贤智用事,为其僚者,愚惑以乱其治,专固以分其权,媚嫉以毁其功,愎戾以窃其名,是亦罪人也。崇,唐之贤相,怀慎与之同心戮力,以济玄宗太平之政,夫何罪哉!(选自《资治通鉴》,有改动)材料二:唐卢怀慎,清慎贞素,不营资产。器用屋室,皆极俭陋。既贵,妻孥尚不免饥寒,而于故人亲戚散施甚厚。后为黄门监兼吏部尚书,卧病既久,宋璟、卢从愿常相与访焉。常器重璟及从愿,见之甚喜,留连永日,命设食。有蒸豆两瓯、菜数茎而已,此外翛然无办。因持二人手谓曰:“二公当出入为藩辅,圣上求理甚切,然享国岁久近者稍倦于勤当有小人乘此而进君其志之。”不数日而终。疾既笃,因手疏荐宋璟、卢从愿、李杰、李朝隐。上览其表,益加悼惜。(选自《明皇杂录》)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选出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每处一分,共3分)然A享国岁久B近者C稍倦D于勤E当有小人F乘此而进G君其志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其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顾”,在文中是“回头看”的意思,与《鸿门宴》中的“大行不顾细谨”的“顾”意思不相同。B.“竟”在文中是“到底”的意思,与《与妻书》中的“不能竟书而欲搁笔”的“竟”意思相同。C.“用事”,在文中是“当权”的意思,与《屈原列传》中的“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的“用事”意思相同。D.“设”在文中是“准备”的意思,与《苏武传》中的“为武置酒设乐”的“设”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姚崇请假十多天为儿子办丧事,假满复出之后,很快就把积累的政事办完了,可见其理政的才能极高,深得皇上信任。B.齐浣认为姚崇作为宰相,比不上古代“管晏”那样的名相,是因为姚崇制订的法度总是随时更改,所以他只能算得上是一位“救时宰相”。C.因为卢怀慎的才能比不上姚崇,每遇到一件事情,都会推让给姚崇来处理,时人称他为“伴食宰相”,表达了对卢怀慎的讽刺。D.卢怀慎不谋求钱产资财,他的住宅和家里的陈设用具都非常简陋,妻子儿女还经常挨饿受冻,他常常接受亲朋好友对他的接济和帮助。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曹参自谓不及萧何,一遵其法,无所变更,汉业以成。(4分)(2)崇,唐之贤相,怀慎与之同心戮力,以济玄宗太平之政,夫何罪哉!(4分)14.司马光与“时人”对卢怀慎的褒贬评价不一样,综合两则材料,请简要概括卢怀慎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3分)河南省周口市恒大中学2023-2024年度髙二上12月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程易田诗序[清]刘大槐余性颛愚,知志乎古,而不知宜于时;常思以泽及斯民为任。凡世所谓巧取而捷得者,全管丕知其径术,以故与经纳之士相背而趋,终无遇合。退而强学,栖迟山陇之间,虽非有苦,而亦未尝有乐也。年已晚幕,始为博士①于黟。博士之官,卑贫无势,最为人所贱简。而黟、歙邻近,歙尤多英贤,敦行谊,重交游。一时之名隽多依余以相劘切,或抗论今时之务,注念生人之欣戚,慨然太息,相对而歌。盖余生平之乐,无以加于此矣。程子易田,尤所称著材宿彦,亦旦夕相从。其所为诗歌,摅词朴直而寄兴深至,尝谓其有陶潜之风。易田固信余,余亦甚重易田也。虽然,余老矣,今年年七十有三,将归休于枞阳江上。而易田年逾四十,犹困于诸生②;家又贫,故里不足以自活,亦将糊其口于汝阴。念欲长与诸君子游处,不可得矣。居稽也,弦诵也,欣欣而忘其倦也。欢聚未几离散随之余于此共犹能独乐焉否耶夫以生平未尝有乐之人徒以与诸君子游处而乐今复以聚之不常而不乐生焉。回忆独居时,虽无所乐,而亦非有不乐也。则是今日之不乐,由前日之乐而来也。夫造物之于人,安能使其长乐哉?因取易田之诗所谓“濠上吟③”者,反复咀吟,益叹其文章之古,与其人之心貌相称。属其板刻之,以与四方之知言者共读焉。而余为序之如此。(选自刘大魁《海峰文集》,清乾隆刻本)①博士:学官名,掌管文庙《孔庙)祭祀、教育生员等。②诸生:生员,俗称秀才。③濠上吟:语出《庄子。秋水》中庄子与惠子的“濠梁之辩”。10.对下列旬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最为人所贱简

贱简:轻视息慢B.歙尤多英贤,敦行谊

敦:厚道、诚恳C.易田固信余

固:坚决、执意D.属其板刻之

属:通“瞩”,叮嘱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退而强学

倚歌而和之B.注念生人之欣戚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C.夫造物之于人

彼于致福者,末数数然也D.以与四方之知言者共读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禀性和志趣与世俗不同,虽然无缘于功名利禄、富贵荣华,但不认同世人的成功之道,曾隐居修身,游息山野,生活平淡。B.作者直到年老时,才担任卑微的博士之职,有黟、歙两地的许多英才贤士跟从作者学习,谈论时事,虑及民生,此乃平生之一大乐事。C.作者既赞赏程易田所写的诗歌语言朴实,寓意深远;又深切同情程易田年过四十,仍不得志,且家庭贫困,为了谋生,只能离乡。D.本文语淡情深,构思巧妙,围绕“乐”字展开,由“无乐”到“有乐”再到“不乐”,即写不遇之叹、得友之乐、离别之伤,自然流露出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思想。1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欢聚未几离散随之余于此其犹能独乐焉否耶夫以生平未尝有乐之人徒以与诸君子游处而乐今复以聚之不常而不乐生焉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退而强学,栖迟山陇之间,虽非有苦,而亦未尝有乐也。(2)其所为诗歌,摅词朴直而寄兴深至,尝谓其有陶潜之风。文言文阅读河南省青桐鸣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故君子无爵而贵,无禄而富,不言而信,不怒而威,穷处而荣,独居而乐。故曰:贵名不可以比周争也,不可以夸诞有也,不可以势重胁也,必将诚此然后就也。争之则失,让之则至;遵道则积,夸诞则虚。故君子务修其内而让之于外,务积德于身而处之以遵道。如是,则贵名起之如日月,天下应之如雷霆。故曰:君子隐而显,微而明,辞让而胜。《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此之谓也。(节选自《荀子·儒效》)材料二:丁巳,上以洛州长史宋璟检校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璟与姚元之协心革中宗弊政,进忠良,退不肖,赏罚尽公,请托不行,纲纪修举,当时翕然以为复有贞观、永徽之风。十二月,上将幸东都,以璟为刑部尚书、西京留守,令驰驿诣阙,遣内侍、将军杨思勖迎之。璟风度凝远,人莫测其际,在途竟不与思勖交言。思勖素贵幸,归,诉于上,上嗟叹良久,益重。璟为相务在择人随材授任使百官各称其职。刑赏无私,敢犯颜直谏。上甚敬惮之,虽不合意,亦曲从之。姚崇、宋璟相继为相,崇善应变成务,璟善守法持正,二人志操不同,然协心辅佐,使赋役宽平,刑罚清省,百姓富庶。唐世贤相,前称房、杜【注】,后称姚、宋,他人莫得比焉。二人每进见,上辄为之起,去则临轩送之。及李林甫为相,虽宠任过于姚、宋,然礼遇殊卑薄矣。紫微舍人高仲舒博通典籍,齐浣练习时务,姚、宋每坐二人以质所疑,既而叹曰:“欲知古,问高君,欲知今,问齐君,可以无阙政矣。”选人宋元超于吏部自言侍中宋璟之叔父,冀得优假。璟闻之,牒吏部云:“元超,璟之三从叔,常在洛城,不多参见。既不敢缘尊辄隐,又不愿以私害公。向者无言,自依大例,既有声听,事须矫枉,请放。”玄宗开元六年戊午,广州吏民为宋璟立遗爱碑。上言:“臣在州无他异迹,今以臣光宠,成彼谄谀。欲革此风,望自臣始,请敕下禁止。”上从之。于是他州皆不敢立。(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房、杜,指房玄龄和杜如晦。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璟为相A务B在择C人D随材E授F任G使H百官I各称其职。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就,文中是成就的意思,与《劝学》“金就砺则利”中的“就”含义不同。B.忠良,指忠正贤良之士,与《谏太宗十思疏》“想谗邪则思正身”中“谗邪”的用法相同。C.练习,指训练学习,文中与“博通”相对,指齐浣对时务尚不精通,还处在学习阶段。D.敕,文中指皇帝的诏令,与《红楼梦》中“敕造荣国府”的“敕”含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荀子认为君子的美好名声就像太阳和月亮那样赫然升起,会激发天下人如雷霆一般的热烈响应。B.宋璟看不起宠臣杨思勖,在赴京途中始终不与其交谈,思勖回京后禀告皇帝,皇帝却因此更加看重宋璟。C.姚崇和宋璟虽然在志向和操守上有所不同,但都是可以和房玄龄、杜如晦比肩的尽心辅佐的贤相。D.族人宋元超希望借助宋璟的权势得到优待照顾,宋璟直接给吏部发文书解释两人关系,并直言不要录用。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君子隐而显,微而明,辞让而胜。(2)及李林甫为相,虽宠任过于姚、宋,然礼遇殊卑薄矣。14.宋璟是唐代名臣,堪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的君子,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其名满天下的原因。(3分)10.ADG【解析】该句断句为“璟为相,务在择人,随材授任,使百官各称其职”。“璟为相”交代宋璟身份,故A处断开;“务在择人”和“随材授任”都是宋璟在宰相任上的职责作为,且分别为四字短语,故D、G两处断开。11.C【解析】C项,结合下文姚、宋二人对高仲舒和齐浣的赞叹来看,“练习”的意思应与“博通”类似,是“熟悉通达”之意。12.B【解析】“宋璟看不起宠臣杨思勖”于文无据。13.【答案】(1)君子即使隐居也声名显著,即使地位卑微也荣耀,即使态度谦让也能胜过他人。(“显”,声名显著;“微”,地位卑微、低下;“辞让”,谦让。三个词各1分,句意1分)(2)等到李林甫做宰相时,虽然受到的宠信超过了姚崇和宋璟,但得到的礼待和恩遇就很微薄了。(“及”,等到;“过”,超过,胜过;“殊”,很,非常。三个词各1分,句意1分)14.【答案】(示例1)①谦让不争,与同僚及僚属协心同力。与姚崇同心一意,共辅朝政;赏识并倚重博学的高仲舒和练达的齐浣。②遵循道义,持正无私。和姚崇一起革除中宗弊政,不接受贿赂说情;为相随才授官,赏罚分明;族人拉交情,宋璟光明磊落,不徇私情;和皇帝宠臣杨思勖同行不攀扯关系;对皇帝直言敢谏。③不自我夸耀,淡泊名利。拒绝百姓为他立碑,不慕荣名。(每点1分,如有其他说法,言之成理也可得分)(示例2)①守法持正,刑赏无私。和姚崇一起革除中宗弊政,不接受贿赂说情;为相随才授官,赏罚分明。②不攀附权贵,敢犯颜直谏。和皇帝宠臣杨思勖同行不攀扯关系,对皇帝直言敢谏。③知人善任,尊重人才。赏识并倚重博学的高仲舒和练达的齐浣。④不谋私利,淡泊名利。族人拉交情,宋璟光明磊落,不徇私情;拒绝百姓为他立碑,不慕荣名。(每点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如有其他说法,言之成理也可得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赏析。材料一关于高贵名声的成就有如下论述:“贵名不可以比周争也,不可以夸诞有也,不可以势重胁也,必将诚此然后就也。争之则失,让之则至;遵道则积,夸诞则虚。故君子务修其内而让之于外,务积德于身而处之以遵道。如是,则贵名起之如日月,天下应之如雷霆。故曰:君子隐而显,微而明,辞让而胜。”结合材料一的这一论述,对材料二中宋璟的君子之行先做筛选,然后归纳整理,可以从“让”“不夸诞”“遵道”等角度加以概括。【参考译文】材料一:所以,君子即使没有官位也能显得高贵,即使没有俸禄也能显得富有,即使不说话也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即使不发怒也能树立自己的威严,即使处境窘困也能感到荣耀,即使处境孤独也仍然感到快乐。所以说,高贵的名声不是靠结党营私争得的,不是靠自我吹嘘所能够占有的,也不是靠权势地位胁迫别人而获取的,是必须经过刻苦的学习和积累之后才能成就的。如果执意争夺,名声反而会失去,如果彼此谦让,名声反而会顺利得到;遵循道义的规范行事,就能让名声得以保持,虚夸欺诈地行事,最终反而会让名声丧失。所以,君子致力于自己内在的修养并在行为上保持谦让,致力于自身美德的积聚并且遵循正道处理事务。如果做到这些,那么高贵的名声就会如太阳和月亮那样赫然升起,天下人就会如雷霆一般热烈地响应。所以说,君子即使隐居也声名显著,即使地位卑微也荣耀,即使态度谦让也能胜过他人。《诗经》上说:“鹤即使在幽深的沼泽里鸣叫,声音也能直冲到云霄上去。”说的其实就是这个道理。材料二:丁巳(七月初八),唐睿宗任命洛州长史宋璟为检校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宋璟和姚崇齐心协力地革除中宗时期的各种弊端,提拔任用忠正贤良之士,贬黜斥退奸邪不肖之徒,行赏施罚完全依据公理,行贿说情的做法行不通,各项法度重新得到整饬,当时朝野上下一致认为国家又恢复了贞观、永徽时期的良好风尚。十二月,唐玄宗将要到东都洛阳,任命宋璟为刑部尚书、西京留守,让他日夜兼程赶赴京城,(唐玄宗)派内侍、将军杨思勖前去迎接。宋璟风度(气质)庄重深沉,人们难以揣测他的心思,在赴京途中他始终没有与杨思勖交谈。杨思勖一向深得玄宗宠幸,回京后便向玄宗诉说,玄宗慨叹了好长时间,越发敬重宋璟。宋璟做宰相,致力于选拔人才,根据才能的不同授予相应的官职,使文武百官人人称职。宋璟行赏施罚不徇私情,对皇帝也敢于犯颜直谏。玄宗对他十分敬畏,有时宋璟奏对不合己意,玄宗也往往委屈顺从。姚崇和宋璟相继为相,姚崇擅长随机应变以圆满地完成任务,宋璟则擅长遵守成法坚持正道,两个人的志向操守不同,却能同心协力辅佐玄宗,使得这个时期赋税和徭役宽仁公平,刑罚清明减省,百姓富庶。在唐代诸多贤相中,前有贞观朝的房玄龄和杜如晦受称道,后有开元朝的姚崇和宋璟受赞扬,其他的人则无法与此四人相提并论。姚崇与宋璟进见时,玄宗常常要站起来迎接,他们离开时,玄宗便在殿前相送。等到李林甫做宰相时,虽然受到的宠信超过了姚崇和宋璟,但得到的礼待和恩遇就很微薄了。紫微舍人高仲舒通晓典章文书,齐浣则熟悉通达时务,姚崇和宋璟常常请二人来解答疑难问题,得到满意的答复之后感叹道:“想了解往古之制,可以向高君请教,想知道当今之事,可以向齐君请教,这样,处理政事就不会出现差错了。”候选的官员宋元超在吏部自称是侍中宋璟的叔父,希望能因此得到关照。宋璟得知此事后,发文书给吏部说:“宋元超是我同高祖的叔父,由于他定居在洛城,因而未能经常前去参见。我既不敢因为他是长辈就为之隐瞒,又不愿以私害公。以往他没有提出这层关系,吏部自然可以照章办事,现在他既然已把我们的关系声张出去,那么就必须矫正枉曲了,请不要录用他。”唐玄宗开元六年,广州的官吏百姓为宋璟修建遗爱碑(颂德碑)。宋璟向玄宗进言说:“臣任广州都督期间并无优异的政绩,现在由于臣地位显耀,才致使那些人阿谀奉承。要革除这种恶劣的风气,希望从臣这儿开始,请陛下降诏书禁止为臣立碑。”玄宗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其他各州都不敢再干立碑的事。河南省驻马店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郭崇韬,代州雁门人也。为人明敏,能应对,以材干见称。庄宗为晋王,崇韬为中门使,甚见亲信。庄宗军朝城,段凝军临河。闻梁方召诸镇兵欲大举,庄宗患之,召崇韬问计,崇韬曰:“陛下兴兵仗义,十余年矣。况今大号已建,自河以北,人皆引首以望成功而思休息。今得一郓州,不能守而弃之,虽欲指河为界,谁为陛下守之?愿陛下分兵守魏,固杨刘,而自郓长驱捣其巢穴,不出半月,天下定矣!”庄宗大喜曰:“此大丈夫之事也!”即日下令军中,归其家属于魏,夜渡杨刘,从郓州入袭汴。八日而灭梁。庄宗与诸将以兵取天下,而崇韬未尝居战阵,徒以谋议居佐命第一之功。崇韬素廉,自从入洛,始受四方赂遗,故人子弟或以为言,崇韬曰:“吾位兼将相,禄赐巨万,岂少此邪?今藩镇诸侯,多梁旧将,今一切拒之,岂无反侧?且藏于私家,何异公帑?”明年天子有事南郊及悉献其所藏以佐赏给。同光三年夏,大水害民田,民多流死。庄宗患宫中暑湿不可居,思得高楼避暑,乃遣宫苑使王允平营之。宦官曰:“郭崇韬眉头不伸,常为租庸惜财用,陛下虽欲有作,其可得乎?”庄宗乃使人问崇韬曰:“昔吾与梁对垒于河上,虽祁寒盛署,被甲跨马,不以为劳。今居深宫,荫广厦,不胜其热,何也?”崇韬对曰:“陛下昔以天下为心,今以一身为意艰难逸豫,为虑不同,其势自然也。愿陛下无忘创业之难,常如河上,则可使繁暑坐变清凉。”庄宗默然。终遣允平起楼,崇韬果切谏。宦官曰:“崇韬之第,无异皇居,安知陛下之热!”由是谗间愈入。当崇韬用事,自宰相豆卢革、韦悦等皆倾附之,以其姓郭,因以为子仪之后,崇韬遂以为然。其伐蜀也,过子仪墓,下马号恸而去,闻者颇以为笑。然崇韬尽忠国家,有大略,可谓有志矣!(节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明年【A】天子【B】有事【C】南郊【D】乃悉献【E】其【F】所藏【G】以佐【H】赏给。1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甚见亲信”与“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劝学》)两句中的“见”字含义相同。B.“崇韬素廉”与“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三峡》)两句中的“素”字含义不同。C.“今居深宫,荫广厦,不胜其热,何也?”中的“胜”与“高处不胜寒”(《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胜”含义相同。D.“然崇韬尽忠国家,有大略,可谓有志矣!”中“志”与“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志”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面临梁计划对唐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之际,庄宗采纳了郭崇韬建议,从郓州长驱直入,最后取得了胜利。B.郭崇韬在洛阳开始接受各方贿赂,在听取朋友子弟的意见后,才在第二年天子祭天时贡献出所收藏的财物。C.庄宗打算修建宫殿避暑就派人征求郭崇韬意见,郭崇韬劝谏君王要以天下为己任,不要忘记创业时的艰难。D.郭崇韬以郭子仪后人自居,在伐蜀经过郭子仪墓地时下马祭拜,听说这件事的人虽感可笑但都敬其有大志13.下列句子分别来自阅读材料和所学教材,请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昔吾与梁对垒于河上,虽祁寒盛署,被甲跨马,不以为劳。(2)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14.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郭崇韬“有大略”的具体表现。(3分)10.(3分)ADG[解析]“明年”表时间,可在此断开:“天子有事南郊”意思是“皇上在南方有军事活动”。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可断开:“乃悉献其所藏”意思是“郭崇韬把他所接受的钱财都献出来”是一个完整的意思,在此断开。“以佐赏给”意思是“作为皇上奖赏的钱财”,意思完整,不能断开。11.A(3分)【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含义相同”错误。见,被/动词看见、看到。句意:十分受到李存勖的信赖。/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远处的人却能看见。B.正确。前一个“素”,意为“向来,一向”。句意:郭崇韬一向廉洁。后一个“素”,意为“白色的”。句意: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C.正确。都是“忍受不了、忍受不住”的意思。D.正确。“志”均为“志向”。句意:但郭崇韬对国家竭尽忠诚,有雄才大略,可以称得上有志向啊!/那有什么妨碍呢?正是要各人说出自己的志向罢了。故选A。12.A(3分)【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在听取朋友子弟的意见后,才在第二年天子祭天时贡献出所收藏的财物”错误。由原文“崇韬曰:‘吾位兼将相,禄赐巨万,岂少此邪?今藩镇诸侯,多梁旧将,今一切拒之,岂无反侧?且藏于私家,何异公帑?’明年,天子有事南郊,乃悉献其所藏,以佐赏给”可知,郭崇韬并不是听取朋友子弟的意见后才贡献出所收藏的财物的。C.“庄宗打算修建宫殿避暑就派人征求郭崇韬的意见”错误。由原文“庄宗忠宫中暑湿不可居,思得高楼避暑,乃造宫苑使王允平营之。宦官曰:‘郭崇韬眉头不伸,常为租庸惜财用,陛下虽欲有作,其可得乎?’庄宗乃使人问崇韬”可知,并不是庄宗打算修建宫殿避暑就派人征求郭崇韬的意见,而是在听了宦官的话之后才派人征求郭崇韬的意见。D.“听说这件事的人虽感可笑但都敬其有大志”错误。由原文“其伐蜀也,过子仪墓,下马号恸而去,闻者颇以为笑”可知,听见的人很以为可笑。“然崇韬尽忠国家,有大略,可谓有志矣!”是作者的议论。故选A。13.(8分)(1)过去我和梁军在黄河边对峙,即使是寒冬盛夏,穿着铠甲骑在马上,都不觉得劳苦。(2)孔子说:“智慧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畏惧。”【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昔吾与梁对垒于河上”,状语后置句,过去我和梁军在黄河边对峙:“虽”,即使:“披”,穿着。(2)“知者”,智慧的人:“仁者”,仁德的人;“勇者”,勇敢的人;各1分,句意通顺1分。14.(3分)①面对梁王要召集各镇的军队想要大举进攻,庄宗对这种情况非常担忧,郭崇韬给庄宗献计献策。②郭崇韬进入洛阳之后,为了防止那些藩镇诸侯叛乱,接受他们的贿赂。③郭崇韬劝谏庄宗要以天下为己任,不能只为自己一人作打算,希望陛下不要忘记创业时的艰难,常常像在黄河边一样。【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由原文“闻梁方召诸镇兵欲大举,庄宗患之,召崇韬问计,崇韬曰:‘陛下兴兵仗义,十余年矣。况今大号己建,自河以北,人皆引首以望成功而思休息。今得一郓州,不能守而弃之,虽欲指河为界,谁为陛下守之?愿陛下分兵守瑰,固杨刘,而自郭长驱捣其巢穴,不出半月,天下定矣!’”可知,而对梁王要召集各镇的军队想要大举进攻,庄宗对这种情况非常担忧,郭崇韬给庄宗献计献策。由原文“崇韬素廉,自从入洛,始受四方赂遗,故人子弟或以为言,崇韬曰:‘吾位兼将相,禄赐巨万,岂少此邪?今藩镇诸使,多梁旧将,今一切拒之,岂无反侧?且微于私家,何异公帑?’明年,天子有事南郊,乃悉献其所藏,以佐赏给”可知,郭崇韬进入洛阳之后,为了防止那些藩镇诸侯叛乱,接受他们的贿赂。由原文“庄宗患宫中暑湿不可居,思得高楼避暑,乃遣宫苑使王允平营之。庄宗乃使人问崇韬曰:‘昔吾与梁对垒于河上,虽祁寒盛署,被甲跨马,不以为劳。今居深宫,阴广厦,不胜其热,何也?’崇韬对曰:‘陛下皆以天下为心,今以一身为意艰难逸豫,为虑不同,其势自然也。愿陛下无忘创业之难,常如河上,则可使繁暑坐变清凉。’庄宗默然”可知,郭崇韬劝谏庄宗要以天下为己任,不能只为自己一人作打算,希望陛下不要忘记创业时的艰难,常常像在黄河边一样。参考译文:郭崇韬,是代州雁门人。为人处世明达敏捷,善于交际应对,因为有才干被人们称道。庄宗李存勖作晋王时,郭崇韬担任中门使,十分被李存勖的信赖。晋王的军队驻扎在朝城,段凝的军队驻扎在临河。听说梁王正要召集各镇的军队想要大举进攻,庄宗对这种情况非常担忧,召见郭崇韬问计策,郭崇韬说:“陛下您兴兵打仗已经十多年了,何况现在国号已建立,从黄河以北,人人都翘首盼望您成就大业,同时渴望休养生息。现在夺得一个郓州,就不能守住而放弃它,虽然想划河为界,谁来为陛下把守边界?希望陛下分出兵力据守魏州,固防杨刘,而从郓州长驱直捣梁的巢穴,不用半月,天下可定!”唐庄宗大喜说:“这真是大文夫的事业啊!”唐庄宗(于是)当天下令军中,把他们的家属安顿到魏州,(唐军)夜里就从杨刘渡过黄河,从郓州进入(梁地)袭击汴州,仅用八天就灭了梁。庄宗和各位将军依靠军队取得了天下,但是郭崇韬从来没有亲临战场,仅仅凭借出谋划策位居辅佐庄宗打下天下的第一功劳。郭崇韬一向廉洁,自从到了洛阳,开始接收四方赠送的礼物。老朋友的孩子劝诫他,郭崇韬说:“我位及大将和宰相,俸禄和皇上的赐赠非常多,哪里缺少他们那一点东西?现在的藩镇诸侯,多是梁朝的旧将,现在一概拒绝他们,难道他们没有反叛的可能吗?再说,这些钱财藏在我私人的家中,同藏在国库里有什么区别呢?”第二年,皇上在南方有军事活动,郭崇韬把他所接受的钱财都献出来,作为皇上奖赏的遣财。同光三年的夏天,大雨毁害了农田,老百姓大多流离死亡。庄宗因为宫中炎热、潮湿、不能居住而苦恼,想建造高楼来避暑,于是派遣宫范使王允平办理此事。宦官说:“郭崇韬皱着眉头不高兴,常常因租赋重而吝惜财物,陛下即使想建一座楼,那能成吗?”唐庄宗于是派人问郭崇韬说:“过去我和梁军在黄河边对峙,即使是寒冬盛夏,穿着铠甲骑在马上,都不觉得劳苦。现在住在幽深的宫廷中,有大屋子遮荫,却受不了天热,为什么呢?”郭崇韬回答说:“陛下过去以天下为己任,现在为自己一人作打算,艰难困苦和安逸快活,忧虑的事情不一样,情势自然这样。希望陛下不要忘记创业时的艰难,常常像在黄河边一样,那么就能使大热天因此变得凉快。”唐庄宗默默不语。最后还是派王允平建楼,郭崇韬果然直言劝阻。宦官说:“郭崇韬的家,跟皇帝的住处没有什么不同,哪里知道陛下多热呢!”从此挑拨离间的话就越来越多地传到宫里。当郭崇韬当权时,从宰相豆卢革、韦悦等人以下都依附他。因为他姓郭,于是把他当成郭子仪的后代,郭崇韬也就自认为他们说的对。郭崇韬伐蜀时,经过郭子仪的墓地,下马悲号痛哭而离去,听见的人很以为可笑。但郭崇韬对国家竭尽忠诚,有雄才大略,可以称得上有志向啊!河南省濮阳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节选自《老子》)材料二: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以为:“象箸必不加于土硎①,必将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必旄、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食于茅屋之下,则锦衣九重,广室高台。吾畏其卒,故怖其始。”居五年,纣为肉圃,设炮烙,登糟丘,临酒池,纣遂以亡。故箕子见象箸以知天下之祸。故《老子》曰:“见小日明。”勾践入宦于吴,身执干戈为吴王洗马,故能杀夫差于姑苏。文王见詈于王门,颜色不变,而武王擒纣于牧野。故《老子》曰:“守柔曰强。”越王之霸也不病宦,武王之王也不病詈。故《老子》曰:“圣人之不病也,以其不病,是以无病也。”宋之鄙人得璞玉而献之子罕,子罕不受。鄙人曰:“此宝也,宜为君子器,不宜为细人用。”子罕曰:“尔以玉为宝,我以不受子玉为宝。”是鄙人欲玉,而子罕不欲玉。故《老子》曰:“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王寿负书而行,见徐冯于周涂。冯曰:“事者,为也;为生于时,知者无常事。书者,言也;言生于知,知者不藏书。今子何独负之而行?”于是王寿因焚其书而舞之。故知者不以言谈教,而慧者不以藏书箧。此世之所过也,而王寿复之,是学不学也。故《老子》曰:“学不学,复归众人之所过也。”(节选自《韩非子·喻老》)[注]①硎:盛菜和羹的器皿。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为者A败之B执者C失之D是E以F圣人G无为H故无败。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累,积累,“累土”即把土积累起来,与成语“日积月累”中的“累”意思相同。B.贵,以……为贵,与材料二第二段“越王之霸也不病宦”中的“病”的用法相同。C.衣,穿,与《齐桓晋文之事》“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中“衣”的意义与用法相同。D.知,同“智”,智慧,与《师说》中“人非生而知之者”的“知”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说明了成事的三个阶段:“谋事”,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干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成事”,善终如始,则无败事。B.箕子认为纣王用象牙筷吃饭是奢靡的开端,而一旦开始就会变本加厉导致严重后果,后来纣王果然身死国灭。《老子》以此得出了君王要注重节俭的结论。C.勾践到吴国做奴仆和文王受辱骂而面不改色都可看出他们懂得示弱的一面,最后勾践杀死了夫差,文王的儿子武王捉住了纣王,这都体现了“守柔者强”的道理。D.王寿焚书的故事,并非说明前人的书没有价值,只是在读前人书时,我们应该学习做事的道理,懂得变通地运用做事方法。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2)此宝也,宜为君子器,不宜为细人用。14.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方法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10.BDH(每处1分,多涂不给分)11.A12.B13.(1)事物安然未生变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离,事物细微的时候容易散失。(关键词“兆”“泮”“散”的翻译各1分,大意1分)(2)这是宝玉,应该作为君子的器物,不应被小人使用。(关键词“宜”“器”“细人”的翻译各I分,大意1分)14.①材料一直接说出结论,省略论述过程,间或运用比喻论证。②材料二运用故事说理(举例论证),每讲完一个小故事后,来说明某个道理。(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材料一:(略)材料二:从前商纣王制作了象牙筷子,箕子非常担忧,认为:“使用象牙筷子一定不会用在陶土烧制的菜碗上,一定会使用犀牛角杯或玉杯;象牙筷、玉杯一定不会用于吃豆类叶子熬的浓汤,一定要去吃牦牛、大象、豹子等的胚胎;吃牦牛、大象、豹子等的胚胎就一定不会穿粗布短衣在茅屋下面食用,就一定要穿多层的织锦衣服,住上宽敞房屋和高台。我害怕导致严重结果,所以深为这样的开端担忧。”过了五年,商纣王搞了挂着肉类的场所,建炮烙之刑,登上酒糟堆积的小山,面对着盛酒的池子畅饮,他因此灭亡了。箕子看见象牙筷子就预感到了天下的灾祸。所以《老子》说:“能够看到事物的萌芽状态就叫做明智。”勾践到吴国去做奴仆,亲自拿着兵器做吴王的马前卒,所以能在姑苏把吴王夫差杀死。文王在王门受到辱骂,面不改色,他的儿子武王在牧野捉住了纣王。所以《老子》说:“能够保持柔弱叫做刚强。”越王称霸,是因为他不把做奴仆看作耻辱;武王称王,是因为他不把辱骂看作耻辱。所以《老子》说:“圣人不把那些事看作耻辱,他不把那些事看作耻辱,因此就没有了耻辱。”宋国有个乡下人得到一块玉璞,然后把它进献给子罕,子罕不接受。乡下人说:“这是宝玉,应该作为君子的器物,不应被小人使用。”子罕说:“你把玉看成宝,我把不接受你的玉看成宝。”这是乡下人想耍玉,而子罕不想要玉。所以《老子》说:“把不追求当作自己的追求,因而不看重那些难得的财物。”王寿背着书走路,在周国的道路上碰到了徐冯。徐冯说:“事情是人做出来的,人的行为产生于当时的情况,聪明的人不去做那些永恒不变的事情。书本是记载言论的,言论产生于认识,有智慧的人是不收藏书籍的。现在你为什么偏要背着书本走路呢?”于是王寿烧了自己的书并挥扬了灰烬。所以有才智的人不用空言说教,聪明的人不用藏书在小箱子中。这种不学习古书的态度是社会所非议的,而王寿却又恢复了这种做法,这是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所以《老子》说:“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重新走上众人认为错误的道路。”河南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度高二12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李冶字仁卿,真定栾城人。登金进士第,调高陵簿,未上,辟知钧州事。岁壬辰,城溃,冶微服北渡,流落忻、崞间,聚书环堵,人所不堪,冶处之裕如也。世祖在潜邸,闻其贤,遣使召之,且曰:“素闻仁卿学优才瞻,潜德不耀,久欲一见,其勿他辞。”既至,问河南居官者孰贤,对曰:“险夷一节,惟完颜仲德。”又问完颜合答及蒲瓦何如,对曰:“二人将略短少,任之不疑,此金所以亡也。”又问魏征何如,对曰:“征忠言说论知无不言以唐诤臣观之征属第一。”又问今之臣有如魏征者乎,对曰:“今以侧媚成风,欲求魏征之贤,实难其人。”又问今之人材贤否,对曰:“天下未尝乏材,求则得之,舍则失之,理势然耳。今儒生有如魏璠、王鄂、郝经辈,皆有用之材,又皆贤王所尝聘问者,举而用之,何所不可,但恐用之不尽耳。然四海之广,岂止此数子哉!”又问天下当何以治之,对曰:“夫治天下,难则难于登天,易则易于反掌。盖有法度则治,控名责实则治,进君子退小人则治。如是而治天下,岂不易于反掌乎?无法度则乱,有名无实则乱,进小人退君子则乱。如是而治天下,岂不难于登天乎?”又问昨地震何如,对曰:“今之地震,或奸邪在侧,或女谒盛行,或谗慝交至,或刑罚失中,或征伐骤举。五者必有一于此矣。夫天之爱君,如爱其子,故示此以警之耳。苟能辨奸邪,去女谒,屏谗愿,省刑罚,慎征伐,上当天心,下协人意,则可转咎为休矣。”世祖嘉纳之。冶晚家元氏,买田封龙山下,学徒益众。及世祖即位,复聘之,欲处以清要,冶以老病,恳求还山。至元二年,再以学士召,就职期月,复以老病辞去。卒于家,年八十八。(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七》)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征忠言A说论B知C无不言D以唐诤臣E观之F征G属H第一。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壬辰,干支纪年,与《登泰山记》中“是月丁未”的“丁未”用法不同。B.“所以”与《师说》中“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所以”意思不同。C.当,意为应当,与《墨子》中“当察乱何自起”的“当”意思相同。D.伐,意为讨伐、进攻,与《老子》中“自伐者无功”的“伐”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冶进士出身,做过钧州的知州。钧州城被攻破后,他更换服装北上渡河,流落于忻州、崞州间,面对艰苦的环境,能泰然处之。B.李冶对金朝的一些官员较为了解,如他认为完颜仲德有治理混乱的能力,完颜合答和蒲瓦二人缺少用兵的谋略,不宜被重用。C.李冶敢于直言,指出朝廷现在谄媚成风,要想寻找像魏征那样贤德的人是困难的;另外,他还建议世祖提拔任用儒生如魏璠等人。D.晚年的李冶受到朝廷重视,在至元二年被朝廷征召到京担任学士。他任职不到一个月就以年老多病辞职离去,后在家中去世。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素闻仁卿学优才赡,潜德不耀,久欲一见,其勿他辞。(4分)(2)上当天心,下协人意,则可转咎为休矣。(4分)14.元世祖询问李冶对于地震的看法,李冶进行了回复。关于李冶的回复,你有怎样的评价?(3分)10.【答案】BDF(每处1分)【解析】“忠言说论”属于同义复合,中间不能断开;“以唐诤臣观之”结构完整,中间不应断开。原文标点为:征忠言觉论,知无不言,以唐诤臣观之,征属第一。11.【答案】C(3分)【解析】两者意思不同.“当察乱何自起”中的“当”同“尝”,理解为“尝试”。12.【答案】D(3分)【解析】“任职不到一个月”表述有误,原文是“就职期月”,“期月”是一个整月。13.【答案】(1)一向听说你学识渊博、才华丰赡,隐藏美德不炫耀,我一直想见你,请你不要推辞。(“素”“赡”“潜”各1分,句意1分)(2)对上符合天意,对下符合民意,这样就可以把过失转化为善行。(“当”“协”“咎”“休”各1分)【解析】本题考学生查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1)素,一向;赡,丰赡;潜,隐藏。(2)“当”与“协”都翻译为符合;咎,过失;休,善行。14.【答案】①朝廷存在的弊政与地震没有必然联系,李冶认为前者引发后者,这体现了古人思想的局限性;②他借此希望元世祖能够革除弊政,这体现了他关心国事、体恤百姓的品质。(每点1分,答出两点得3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题时,首先要明确李冶回复的内容是什么,然后进行批判性思考。李冶指出地震是朝廷存在的弊政引发的,这体现了古人思想的局限性,也反映出他希望元世祖能够革除弊政,体现了其关心国事、体恤百姓的品质。文言文参考译文:李冶字仁卿,是真定栾城人。在金朝中进士,调任高陵主簿,他没有上任,又被征召为钧州的知州。壬辰年,钧州城被攻破,他更换平民的服装北上渡过黄河,流落到忻州、崞州之间,在四周土墙的陋室里聚书苦读,这是别人所难以忍受的,他却处之泰然。世祖还是藩王时,听说他贤能,便派使者去召请他,并说:“一向听说你学识渊博、才华丰瞻,隐藏美德不炫耀,我一直想见你,请你不要推辞。”李冶到后,世祖问他现在河南的官员哪个更为贤能,他回答说:“就治理混乱而言,要首推究颜仲德。”世祖又问他完颜合答及蒲瓦怎么样,他回答说:“这二人缺少用兵的谋略,但金朝任用不疑,这是金朝灭亡的原因所在。”世祖又问魏征怎么样,李冶回答说:“魏征忠诚正直,知无不言,在唐朝的忠谏之臣中,以他数第一。”世祖又问现在的大臣有像魏征的吗,李冶回答说:“现在谄媚成风,要想找魏征那样贤德的人,实在是难。”世祖又向他询问现在人才的情况,他回答说:“天下从来不乏人才,求则得之,舍则失之,道理就是如此。现在的儒生如魏璠、王鄂、郝经之辈,都是有用之才,又都是您曾经聘请过的,予以提拔任用,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只恐怕您不能都用他们。但国家之大,难道只有这么几个人么!”世祖又问天下应当如何治理,李冶回答说:“治理天下,说难吧难于登天,说容易也易如反掌。因为有法纪天下就能治理得好,使名声与实际相符,天下就能治理得好,任用君子、罢黜小人天下就能治理得好。这样治理天下,岂不是易如反掌吗?没有法纪则天下乱,有名无实则天下乱,任用小人、罢退君子则天下乱。这样治理天下,岂不是难于登天吗?”世祖又问昨天地震是怎么回事,李冶回答说:“现在发生了地震,可能是皇帝身边有奸邪之人,也可能是通过宫中宠爱的女子干求请托的事情太多,也可能是不断地有人在进谗言或出坏主意,也可能是刑罚举措失宜,还有可能是骤兴征伐之事。这五者之中,肯定有一种是导致地震的原因。因为上天眷爱君主,如同眷爱自己的儿子一样,所以用地震来警示他。如果能分辨奸邪、去除宫女的干请、摒弃谗言、减轻刑罚、慎于征伐,对上符合天意,对下符合民意,这样就可以把过失转化为善行。”世祖赞许并采纳了他的意见。李冶晚年家居元氏,在封龙山下购买了土地,学生也更多了。等到世祖即位之后,又聘请他赴京,准备让他担任重要官职,李冶以自己年老多病,恳请回家。至元二年,又征召他到京担任学士,任职仅一月,再次以年老多病辞职离去。死于家中,享年八十八岁。河南省鹤壁市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姚崇尝有子丧,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卢怀慎不能决,惶恐入谢于上。上曰:“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颇有得色,顾谓紫微舍人齐浣曰:“余为相,可比何人?”浣未对,崇曰:“何如管、晏?”浣曰:“管、晏之法虽不能施于后,犹能没身。公所为法,随复更之,似不及也。”崇曰:“然则竟如何?”浣曰:“公可谓救时之相耳。”崇喜,投笔曰:“救时之相,岂易得乎!”怀慎与崇同为相,自以才不及崇,每事推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臣光曰:昔鲍叔之于管仲,子皮之于子产,皆位居其上,能知其贤而下之,授以国政,孔子美之。曹参自谓不及萧何,一遵其法,无所变更,汉业以成。夫不肖用事,为其僚者,爱身保禄而从之,不顾国家之安危,是诚罪人也。贤智用事,为其僚者,愚惑以乱其治,专固以分其权,媚嫉以毁其功,愎戾以窃其名,是亦罪人也。崇,唐之贤相,怀慎与之同心戮力,以济玄宗太平之政,夫何罪哉!(选自《资治通鉴》,有改动)材料二:唐卢怀慎,清慎贞素,不营资产。器用屋室,皆极俭陋。既贵,妻孥尚不免饥寒,而于故人亲戚散施甚厚。后为黄门监兼吏部尚书,卧病既久,宋璟、卢从愿常相与访焉。常器重璟及从愿,见之甚喜,留连永日,命设食。有蒸豆两瓯、菜数茎而已,此外翛然无办。因持二人手谓曰:“二公当出入为藩辅,圣上求理甚切,然享国岁久近者稍倦于勤当有小人乘此而进君其志之。”不数日而终。疾既笃,因手疏荐宋璟、卢从愿、李杰、李朝隐。上览其表,益加悼惜。(选自《明皇杂录》)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选出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每处一分,共3分)然A享国岁久B近者C稍倦D于勤E当有小人F乘此而进G君其志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其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顾”,在文中是“回头看”的意思,与《鸿门宴》中的“大行不顾细谨”的“顾”意思不相同。B.“竟”在文中是“到底”的意思,与《与妻书》中的“不能竟书而欲搁笔”的“竟”意思相同。C.“用事”,在文中是“当权”的意思,与《屈原列传》中的“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的“用事”意思相同。D.“设”在文中是“准备”的意思,与《苏武传》中的“为武置酒设乐”的“设”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姚崇请假十多天为儿子办丧事,假满复出之后,很快就把积累的政事办完了,可见其理政的才能极高,深得皇上信任。B.齐浣认为姚崇作为宰相,比不上古代“管晏”那样的名相,是因为姚崇制订的法度总是随时更改,所以他只能算得上是一位“救时宰相”。C.因为卢怀慎的才能比不上姚崇,每遇到一件事情,都会推让给姚崇来处理,时人称他为“伴食宰相”,表达了对卢怀慎的讽刺。D.卢怀慎不谋求钱产资财,他的住宅和家里的陈设用具都非常简陋,妻子儿女还经常挨饿受冻,他常常接受亲朋好友对他的接济和帮助。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曹参自谓不及萧何,一遵其法,无所变更,汉业以成。(4分)(2)崇,唐之贤相,怀慎与之同心戮力,以济玄宗太平之政,夫何罪哉!(4分)14.司马光与“时人”对卢怀慎的褒贬评价不一样,综合两则材料,请简要概括卢怀慎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3分)10.【BEG】句意:但是在位的时间长了,近来对勤政逐渐有所懈怠,这时候往往就会有小人乘机接近讨好皇帝,你们两个人一定要记住(在意)。“然享国岁久”,主谓结构,“岁”为主语,“久”为谓语,句意完整,且“近者”是下一句的时间状语,B处断开;“近者稍倦于勤”,状语后置句,“于勤”为后置状语,E处断开;“当有小人乘此而进”,兼语结构,“小人”为前句宾语,后句主语,“乘此”为状语,“进”是“小人”的谓语,且“君”是下一句的主语,G处断开。11.【B】A.正确。“顾”,回头看。/顾虑。句意:回头对紫微舍人齐浣道。/做大事的人不拘泥于小节。B.错误。“竟”,到底。/结束、完成。句意:那么到底我是什么样的宰相呢。/不能写完,而想要停笔(不写)。C.正确。“用事”,当权。句意:如果不贤的人当权。/(张仪)到了楚国,又用丰厚的礼物贿赂掌权的靳尚,。D.正确。两处“设”,准备。句意:并叫家里人准备饭菜。/为苏武准备了酒宴和歌舞。12.【D】D.“他常常接受亲朋好友对他的接济和帮助”错,文中“而于故人亲戚散施甚厚”意思是卢怀慎虽然贫穷,但是他对亲戚朋友的帮助和接济非常大方。13.(1)汉朝丞相曹参自认为才能不及萧何,因而完全奉行萧何制定的法度,没有变化或修改的内容,汉家的功业即因此而得以成就。(关键字:谓、一、成。)(2)姚崇是唐朝的贤相,卢怀慎与他齐心协力,来成就唐玄宗太平盛世的基业,怪罪他什么呢(为什么怪罪他呢)!(关键字:戮力、济、罪)14.①谦逊让贤;②清正廉洁;③善于荐人;④明察政事;⑤理政能力有限。(每点1分,答出任意三点满分,可不分析)解析:结合“能知其贤而下之”“怀慎与之同心戮力,以济明皇太平之政”可概括出,谦逊让贤;结合“清慎贞素,不营资产”可概括出,清正廉洁;结合“疾既笃,因手疏荐宋璟、卢从愿、李杰、李朝隐”可概括出,善于荐人;结合“圣上求理甚切,然享国岁久,近者稍倦于勤,当有小人乘此而进,君其志之”可概括出,明察政事;结合“怀慎与崇同为相,自以才不及崇,每事推之”可概括出,理政能力有限。参考译文:材料一:姚崇曾有一次为儿子办丧事,请了十几天的假,从而使得应当处理的政务堆积成山,卢怀慎无法决断,感到十分惶恐,入朝向唐玄宗谢罪。唐玄宗对他说:“朕把天下之事委托给姚崇,让您对雅士俗人起镇抚作用罢了。”姚崇假满复出之后,很快便将未决之事处理完毕,不禁面有得意之色,回头对紫微舍人齐浣道:“我作宰相,可以与历史上哪些宰相相提并论?”齐浣没有回答。姚崇继续问道:“我与管仲、晏婴相比,谁更好些?”齐浣回答说:“管仲、晏婴所奉行的法度虽然未能传之后世,起码也做到终身实施。您所制定的法度则随时更改,似乎比不上他们。”姚崇又问道:“那么到底我是什么样的宰相呢?”齐浣回答说:“您可以说是一位救时之相。”姚崇听后十分高兴,将手中的笔扔在桌案上说:“一位救时宰相,也是不容易找到的呀!”卢怀慎与姚崇同时担任宰相,自认为才能不及姚崇,所以每遇到一件事,都会推让给姚崇来处理,当时的人将他称为“伴食宰相”。臣司马光评论说:昔日(春秋时期齐国的)鲍叔牙对于管仲,(郑国的)子皮对于子产,都是前者职位在后者之上,因为了解后者的贤能而甘居其下,将治理国家的大权交给他们,这种做法受到了孔子的赞赏。汉朝丞相曹参自认为才能不及萧何,因而完全奉行萧何制定的法度,没有变化或修改的内容,汉家的功业即因此而得以成就。如果不贤的人当权,作为他的僚属,为了苟全性命保有禄位,无原则地秉承上司的旨意行事,不顾国家的安危得失,这种人真是国家的罪人。如果贤良明智的人当权,作为他的僚属,用欺诈蛊惑来扰乱他的部署,用独断固执来削弱他的权力,用百般嫉妒来诋毁他的功绩,用执拗乖僻来窃取他的名望,这种人也是国家的罪人。姚崇是唐朝的贤相,卢怀慎与他齐心协力,为的就是成就唐明皇太平盛世的基业,责备他什么呢!材料二:后来他担任黄门监兼吏部尚书期间,病卧在床很久,宋璟和卢从愿经常一起去探望他。卢怀慎一直很器重宋璟和卢从愿,看到他们俩来了,心里非常高兴,留他们很长时间,并叫家里人准备饭菜。端上来的只有两瓦盆蒸豆和几根青菜,此外什么也没有。卢怀慎握着宋璟和卢从愿两个人的手说:“你们两个人一定会出将入相,作国家的藩篱、皇帝的辅臣,皇帝寻求天下大治的心思很急切,但是在位的时间长了,近来对勤政逐渐有所懈怠,这时候往往就会有小人乘机接近讨好皇帝,你们两个人一定要记住(在意)。”过了没几天,卢怀慎就死了。他在病危的时候,就亲手写了一封奏章,向皇帝推荐宋璟、卢从愿、李杰和李朝隐。皇帝看了奏章,对他的离世越发哀悼惋惜。河南省周口市恒大中学2023-2024年度髙二上12月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程易田诗序[清]刘大槐余性颛愚,知志乎古,而不知宜于时;常思以泽及斯民为任。凡世所谓巧取而捷得者,全管丕知其径术,以故与经纳之士相背而趋,终无遇合。退而强学,栖迟山陇之间,虽非有苦,而亦未尝有乐也。年已晚幕,始为博士①于黟。博士之官,卑贫无势,最为人所贱简。而黟、歙邻近,歙尤多英贤,敦行谊,重交游。一时之名隽多依余以相劘切,或抗论今时之务,注念生人之欣戚,慨然太息,相对而歌。盖余生平之乐,无以加于此矣。程子易田,尤所称著材宿彦,亦旦夕相从。其所为诗歌,摅词朴直而寄兴深至,尝谓其有陶潜之风。易田固信余,余亦甚重易田也。虽然,余老矣,今年年七十有三,将归休于枞阳江上。而易田年逾四十,犹困于诸生②;家又贫,故里不足以自活,亦将糊其口于汝阴。念欲长与诸君子游处,不可得矣。居稽也,弦诵也,欣欣而忘其倦也。欢聚未几离散随之余于此共犹能独乐焉否耶夫以生平未尝有乐之人徒以与诸君子游处而乐今复以聚之不常而不乐生焉。回忆独居时,虽无所乐,而亦非有不乐也。则是今日之不乐,由前日之乐而来也。夫造物之于人,安能使其长乐哉?因取易田之诗所谓“濠上吟③”者,反复咀吟,益叹其文章之古,与其人之心貌相称。属其板刻之,以与四方之知言者共读焉。而余为序之如此。(选自刘大魁《海峰文集》,清乾隆刻本)①博士:学官名,掌管文庙《孔庙)祭祀、教育生员等。②诸生:生员,俗称秀才。③濠上吟:语出《庄子。秋水》中庄子与惠子的“濠梁之辩”。10.对下列旬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最为人所贱简

贱简:轻视息慢B.歙尤多英贤,敦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