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12月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1页
高二上学期12月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2页
高二上学期12月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3页
高二上学期12月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4页
高二上学期12月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湖南省百校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子上①请所习于子思,子思曰:“先人有训焉:学必由圣,所以致其材也;厉必有砥,所以致其刃也。故夫子之教,必始于《诗》《书》而终于礼乐,杂说不与焉,又何请?”子思谓子上曰:“白乎,吾尝深有思而莫之得也,于学则寤焉;吾尝企有望而莫之见也,登高则睹焉。是故,虽有本性而加之以学,则无惑矣。”悬子问子思曰:“吾闻同声者相求,同志者相好。子之先君见子产,则兄事之,而世谓子产仁爱,称夫子圣人,是谓圣道事仁爱也。吾未谕其人之孰先后也,故质于子。”子思曰:“然,子之问也。昔季孙②问子游,亦若子之言也。子游答曰:‘以子产之仁爱譬夫子,其犹浸水之与膏雨乎!’康子曰:‘子产死,郑人丈夫舍玦佩,妇女舍珠填,巷哭三月,竽瑟不作。夫子之死也,吾未闻鲁人之若是也,奚故哉?’子游曰:‘夫浸水之所及也则生,其所不及则死,故民皆知焉。膏雨之所生也广莫大焉民之受赐也普矣莫识其由来者。上德不德,是以无德。’季孙曰:‘善。””悬子曰:“其然。”孟子车③尚幼,请见子思。子思见之,甚悦其志。命子上侍坐焉,礼敬子车甚崇,子上不愿也。客退,子上请曰:“白闻士无介不见,女无媒不嫁。孟孺子无介而见,大人悦而敬之,白也未谕,敢问。”子思曰:“然。吾昔从夫子于郯,遇程子于途,倾盖而语,终日而别。命子路将束帛赠焉,以其道同于君子也。今孟子车,孺子也,言称尧舜,性乐仁义,世所稀有也。事之犹可,况加敬乎?非尔所及也。”子思在鲁,使以书如卫问子上。子上北面再拜,受书伏读,然后与使者宴。遂为复书,返中庭,北面再拜,以授。使者既受书,然后退。使者还鲁,问子思曰:“吾子堂上南面立,授臣书,事毕送臣。子上中庭拜,授臣书而不送,何也?”子思曰:“拜而不送,敬也,使而送之,宾也。”(选自《孔丛子·杂训》,有删改)[注]①子上,孔白,字子上,子思之子,孔子的曾孙。②季孙,与下文康子是同一人,名肥,谥“康”。③孟子车,孟轲,字子车,一说字子舆。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膏雨之所A生也B广C莫大焉D民之受E赐也F普矣G莫识其由H来者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兄,指用对待兄长的方式,与“君子食无求饱”(《<论语〉十二章》)中的“食”用法相同。B.孺子,文中指小孩子,与“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的“孺子”词义相同。C.倾盖,途中相遇,停车交谈,双方车盖往一起倾斜。常用来形容朋友相遇、亲切谈话的情况。D.“使以书如卫问子上”与“沛公起如厕”(《鸿门宴》)两句中的“如”字词义相同。1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上向子思请教治学之道,子思认为治学必须像圣贤那样,从经典开始学习才会有真才实学。B.子思言传身教,以踮起脚来遥望远方不如登上高处看得更清楚为喻,勉励子上要勤奋学习。C.子思借子游回答季孙之问一事让悬子明白了“圣道与仁爱应该哪个在先哪个在后”的道理。D.子上把回信交给使者时的态度不如其父子思对使者的态度礼敬有加,这引起了使者的不满。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白乎,吾尝深有思而莫之得也,于学则寤焉。(4分)(2)夫子之死也,吾未闻鲁人之若是也,奚故哉?(4分)14.为什么子思对孟子车“悦而敬之”?(3分)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田单将攻狄,往见鲁仲子。仲子曰:“将军攻狄,不能下也。”田单曰:“臣以五里之城,七里之郭,破亡余卒,破万乘之燕,复齐墟,攻狄而不下,何也?”上车弗谢而去,遂攻狄,三月而不克之也。齐婴儿谣曰:“大冠若箕,修剑拄颐,攻狄不能下,垒枯丘。”田单乃惧,问鲁仲子曰:“先生谓单不能下狄,请闻其说。”鲁仲子曰:“将军之在即墨,坐而织蒉,立则丈插,为士卒倡曰:‘无可往矣,宗庙亡矣,去日尚矣,归于何党矣。’当此之时,将军有死之心,而士卒无生之气,闻若言,莫不挥泣奋臂而欲战,此所以破燕也。当今将军东有夜邑之奉,西有淄上之虞,黄金横带而驰乎淄、渑之间,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者也。”田单曰:“单有心,先生志之矣!”乃厉气循城立于矢石之所乃援桴鼓之狄人乃下。(节选自《战国策·田单将攻狄》,有删改)材料二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故往见郭隗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节选自《战国策·燕昭王招贤》,有删改)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雷要新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乃厉气A循城B立于矢C石之所D乃援桴E鼓之F狄人G乃下。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城,与后文“郭”的词义相近但又有所不同,“城”指内城,“郭”指外城。B.虞,通“娱”,表示快乐、欢娱,此处作名词,与“无冻馁之虞”词义相同。C.致,指招纳、招揽,与“致天下之士”中的“致”在词义、用法上完全相同。D.宗庙,是古代人们为亡灵建立的寄居之所,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鲁仲子战前依据敌我双方的具体情况,得出田单“攻狄,不能下”的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将士心态和处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B.田单在攻打狄前后对鲁仲子的态度迥然不同,由对鲁仲子的回答极为不悦、扬长而去到虚心求教、躬身反省,最终打败敌人。C.燕国虽然地处遥远偏僻,但因燕王与贤才共掌国家大权,士人争相趋燕,经过长期休养生息,最终燕国殷富,士卒舍命报效。D.燕国与秦、楚、三晋合谋痛击齐军,燕国军队单独追击到北方,一直打到齐国都城临淄,烧毁齐国宫殿和宗庙,得以报仇雪恨。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上车弗谢而去,遂攻狄,三月而不克之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从材料二看燕昭王能击败强齐的原因是什么?这在当今有什么现实意义?(3分)湖南省常德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第二次月水平检测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3小题。材料一:楚襄王为太子之时,质于齐。怀王薨,太子辞于齐王而归。齐王隘之:“予我东地五百里,乃归子。子不予我,不得归。”太子曰:“臣有傅,请追而问傅。”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齐王归楚太子。太子归,即位为王。齐使车五十乘,来取东地于楚。王令群臣献计。上柱国子良入见,曰:“王不可不与也!王身出玉声,许强万乘之齐而不与,则不信,后不可以约结诸侯。”子良出,昭常入见,曰:“不可与也。万乘者,以地大为万乘。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东国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不可。常请守之。”昭常出,景鲤入见,曰:“不可与也。虽然,王身出玉声,许万乘之强齐也,而不与,负不义于天下。楚亦不能独守,臣请西索救于秦。”王乃遣子良北献地于齐立昭常为大司马使守东地又遣景鲤西索救于秦。子良至齐,齐使人以甲受东地。昭常应齐使曰:“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齐王谓子良曰:“大夫来献地,今常守之,何如?”子良曰:“臣身受命弊邑之王,是常矫也。王攻之。”齐王大兴兵伐昭常。未涉疆,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曰:“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其缩甲则可不然则愿待战。”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士卒不用,东地复全。(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二》)材料二:秦人留之(楚怀王),楚大臣患之,乃相与谋曰:“吾王在秦不得还,要以割地,而太子为质于齐;齐、秦合谋,则楚无国矣。”欲立王子之在国者。昭雎曰:“王与太子俱困于诸侯,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乃诈赴于齐。齐王召群臣谋之,或曰:“不若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齐相曰:“不可。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其人曰:“不然。郢中立王,因与其新王市,予我下东国,吾为王杀太子。不然,将与三国共立之。”齐王卒用其相计而归楚太子。(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10.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王乃遣A子良北B献地于齐C立昭常D为大司马E使守东地F又遣景鲤G西索H救于秦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薨,周代指诸侯之死,后世二品以上官员之死亦称薨。B.与,意为给予。和“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的“与”字含义相同。C.玉声,佩玉相击之声,引申为美妙的声音。这里是对楚襄王言语的敬称。D.倍,指违背。与“愿臣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中的“倍”字含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楚怀王死后,在齐国做人质的楚国太子向齐王请辞回楚国,但齐王阻扰,提出放归条件,楚太子采纳了慎子的建议,答应了齐王的条件。B.楚太子回国继位,齐王派使臣来索取土地,楚襄王不愿献地,向群臣问计,集思广益,最后解除了危机,说明楚襄王善纳言。C.子良告诉齐王此行受王命来献地。昭常假托王命驻守献地。秦军压境并指责齐国行为不当,告知若不收兵就和齐军决战,最终楚国不战保全东地。D.材料一表述齐王放归楚太子是因楚太子答应献地给齐国。材料二表述齐王放归楚太子是因为怕空有人质,还落了个不义之名。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4分)(2)郢中立王,因与其新王市,予我下东国,吾为王杀太子。(4分)(3)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4分)14.楚襄王不愿献地给齐王,向子良、昭常、景鲤三人问计,三人在割让东地的问题上有何不同意见?请简要说明。(3分)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国际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学情检测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7小题,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5题。材料一: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晧晧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材料二: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余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适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鸮飞入贾生舍,止于坐隅。楚人命鸮曰“鵩”。贾生既以适居长沙,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伤悼之,乃为赋以自广。后岁余,贾生徵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及孝文崩,孝武皇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而贾嘉最好学,世其家,与余通书。至孝昭时,列为九卿。(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材料三:先是,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是时丞相绛侯周勃免就国,人有告勃谋反,逮系长安狱治,卒亡事,复爵邑,故贾谊以此讥上。上深纳其言,养臣下有节。孝武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贾嘉最好学,世其家。刘向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节选自《汉书·贾谊传》)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贾生尽为之A对B人人各如其意C所欲出D诸生E于是乃以为能F不及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属:撰写B.谦让未遑也遑:闲暇C.冯敬之属尽害之害:损害,伤害D.为赋以吊屈原吊:慰问,引申为悼念死者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秀才: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科目之一,唐初设秀才科,后渐渐废去,仅作为对一般儒生的称呼,文中指优异的才能。B.博士:古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C.超迁:越级提拔。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也有作降职远调的。古代表示官职提升的还有“擢”“陟”“除”等。D.改正朔:改用新的历法。正朔即正月初一。夏商周以来,每更换一个朝代,也相应地改变一次历法,故有“夏历”“周历”之称。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谊十几岁时就因能诗善文闻名当地。为官之初,曾得到同僚们的肯定,也深得皇上的赏识,一度被破格提拔。B.贾谊奉命制定新的法令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遭到朝中绛侯灌婴等人的诽谤,说他年轻学浅,总想擅权弄事。C.贾谊被从长沙召回,当时皇上正在虔诚地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便详细地说明,使文帝夜半前席。D.贾谊多次上奏疏给皇上,反对分封,陈述有的诸侯封地太多,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否则将兴起灾难。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4分)(2)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4分)(3)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4分)15.贾谊为什么一年之内就升任到太中大夫一职?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3分)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创新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创高杯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贞观初,岭南诸州奏言高州酋帅冯盎反叛。诏将军蔺营发数十州兵过之。魏征速曰:“中国初定,疮未复,岭南疼疗,兵运难继,若不如意,悔不可追。且冯盘若反即须及中国未宁交结远人分兵断险破掠州县署置官司何因告来数年兵不出境此则反形未成,无容动众。今若道使,分明晓渝,必不劳师旅,自致两庭。"太宗从之,岭表悉定。太宗曰:“初,岭南诸州盛言盘反,必领讨之,费征频速,以为但怀之以德,必不讨自来。既从其计,不劳而定,胜于十万之师。"贞观四年,有司上言:“林邑蛮国,表疏不顺,请发兵讨击之。"太宗日:“兵者凶器,不得已而用之。自古以来穷兵极武,未有不亡者也、苻坚自恃兵强,欲必吞晋室,兴兵百万,一举而亡。隋主亦必欲取高丽,频年劳役,人不胜怨,遂死于匹夫之手。联今见此,岂得辄即发兵?"竟不讨之。贞观五年,康国请归附。太宗日:“前代帝王,大有务广土地,以求身后之虚名,无益于身,其民甚困。康国既来归朝,有急难不得不救,兵行万里,岂得无劳于民?若劳民求名,非联所欲。所请归附,不须纳也。"贞观十九年,太宗将亲征高丽,尉迟敬德奏言:“车驾若自往辽左,皇太子又监国定州,东西二京,虽有镇守,终是空虚。且边隅小国,不足亲劳万乘。伏请委之良将,自可应时摧灭。"太宗虽不从其速,而识者是之。太宗《帝范》日:“土地虽广,好战则民凋:中国虽安,忘战则民殆。周非保全之术,殆非拟寇之方,不可以全除,不可以常用.故衣隙讲武,习威仪也;三年治兵,辨等列也。是以勾践轼蛙(注],卒成重业;徐慢弃武,终以丧邦。何也?越习其威,徐忘其备也。”[注]勾践轼蛙:相传越王勾践出兵伐吴,途中见怒蛙,为表示对勇敢精神的尊重,即凭轼为敬。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且冯盘若反/即须及中国未宁/交结远人/分兵断险/破掠州县/置官司/何因告来数年/兵不境B.且冯盘若反/即须及中国未宁交结/远人分兵断险/破掠州县/署置官司,何因告来/数年兵不出境/C.且冯盘若反/即须及中国末宁/交结远人/分兵断险,破掠县/置官司/何因告来/数年兵不出境D.目冯盎若反/即须及中国未宁交结/远人分兵断险/破掠州县/置官司/何因告来数年/兵不出境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岭表,即岭南。古人认为五岭以南处于中原之外,所以也称岭外。如苏轼有诗“日咬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B.表疏,泛指臣子呈给皇帝的奏章,表重在进言说事,如《陈情表》;疏重在分条说明情况,如《速太宗十思疏》C,监国,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通常指皇帝外出时,太子留守宫廷处理国事;也指君主未能亲政、由他人代理朝政。D.万乘,文中指天子。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辆,故称天子为"万乘”,与《过秦论》“致万乘之势"中的"万乘"意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太宗皇帝听从魏征建议,不废一兵一卒就平定岭南之地,因此他赞扬魏征的能力出众B.太宗认为战争是不祥的事情,不可轻易发动,荷坚、隋主都是因穷兵疑武而走向灭亡C.唐太宗不求虚名,他担心保护附属国会使本国的百姓疲弊,没有答应康国归附的请求D.尉迟敬德反对唐太宗亲征高丽,太宗虽然认为他说得对,但最终也没有听从他的建议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今若遣使,分明晓谕,必不劳师旅,自致阙庭。译文:土地虽广,好战则民调;中国虽安,忘战则民殆。译文:14.文末唐太宗用勾践和徐偃事例的用意分别是什么?(

3分)答:湖南省邵东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

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①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②,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③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夫寒者利裋褐,而饥者甘糟糠。天下嚣嚣④,新主之资也,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⑤而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虚囹圄而免刑戮,去收孥⑥污秽之罪,使各反其乡里;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约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修行,各慎其身;塞⑦万民之望,而以盛德与天下,天下息矣。即四海之内皆欢然各自安乐其处,惟恐有变。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节选自贾谊《过秦论(中)》)【注】①元元:平民百姓。②顺权:顺应形势。③离:经历。④嚣嚣:怨恨愁苦的样子。⑤缟素:丧服。文中指秦二世为始皇帝服丧。⑥收孥:指一人犯法,妻子儿女连坐,没收为官家奴婢。⑦塞:满足。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下列相应的字母代号填在答题卡的方框里。(3分)废王道而立A私爱B焚文书C而酷刑法D先诈力而后E仁义F以暴虐G为天下始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士民罢弊的“罢”通“疲”,“罢弊”一词与《过秦论(上)》“率疲弊之卒”的“疲弊”含义相同。B.王天下的“王”意为称王,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然而不王者”的“王”含义相同。C.天下莫不引领的“莫”意为没有谁,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莫能与之争”的“莫”含义相同。D.利裋褐的“利”意为有利,与《兼爱》中“故攻异国以利其国”的“利”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3分)A.近古以来很久没有了统一天下的帝王,周王室和春秋五霸的势力又相继衰弱,秦国的统一上承天道,下顺民意。B.秦王只想施展一己的智慧,抛弃仁政王道,禁毁诗书古籍,实行严刑酷法,把残暴苛虐作为治理天下的前提。C.假如秦二世能够顺着商、周的道路,制定御敌之策,那么后代即使出现骄奢淫逸的君主,也不会有倾覆危亡的祸患。D.文章指出秦两代君主在治国理政上的一系列过失,以及他们应该却没有施行的正确做法,意在警示汉朝统治者。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4分)

(2)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4分)

14.贾谊在《过秦论(上)》最后提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论点,本篇是从哪些方面劝诫秦二世实施“仁义”的?请简要概括说明。(3分)文言文阅读湖南省百校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子上①请所习于子思,子思曰:“先人有训焉:学必由圣,所以致其材也;厉必有砥,所以致其刃也。故夫子之教,必始于《诗》《书》而终于礼乐,杂说不与焉,又何请?”子思谓子上曰:“白乎,吾尝深有思而莫之得也,于学则寤焉;吾尝企有望而莫之见也,登高则睹焉。是故,虽有本性而加之以学,则无惑矣。”悬子问子思曰:“吾闻同声者相求,同志者相好。子之先君见子产,则兄事之,而世谓子产仁爱,称夫子圣人,是谓圣道事仁爱也。吾未谕其人之孰先后也,故质于子。”子思曰:“然,子之问也。昔季孙②问子游,亦若子之言也。子游答曰:‘以子产之仁爱譬夫子,其犹浸水之与膏雨乎!’康子曰:‘子产死,郑人丈夫舍玦佩,妇女舍珠填,巷哭三月,竽瑟不作。夫子之死也,吾未闻鲁人之若是也,奚故哉?’子游曰:‘夫浸水之所及也则生,其所不及则死,故民皆知焉。膏雨之所生也广莫大焉民之受赐也普矣莫识其由来者。上德不德,是以无德。’季孙曰:‘善。””悬子曰:“其然。”孟子车③尚幼,请见子思。子思见之,甚悦其志。命子上侍坐焉,礼敬子车甚崇,子上不愿也。客退,子上请曰:“白闻士无介不见,女无媒不嫁。孟孺子无介而见,大人悦而敬之,白也未谕,敢问。”子思曰:“然。吾昔从夫子于郯,遇程子于途,倾盖而语,终日而别。命子路将束帛赠焉,以其道同于君子也。今孟子车,孺子也,言称尧舜,性乐仁义,世所稀有也。事之犹可,况加敬乎?非尔所及也。”子思在鲁,使以书如卫问子上。子上北面再拜,受书伏读,然后与使者宴。遂为复书,返中庭,北面再拜,以授。使者既受书,然后退。使者还鲁,问子思曰:“吾子堂上南面立,授臣书,事毕送臣。子上中庭拜,授臣书而不送,何也?”子思曰:“拜而不送,敬也,使而送之,宾也。”(选自《孔丛子·杂训》,有删改)[注]①子上,孔白,字子上,子思之子,孔子的曾孙。②季孙,与下文康子是同一人,名肥,谥“康”。③孟子车,孟轲,字子车,一说字子舆。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膏雨之所A生也B广C莫大焉D民之受E赐也F普矣G莫识其由H来者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兄,指用对待兄长的方式,与“君子食无求饱”(《<论语〉十二章》)中的“食”用法相同。B.孺子,文中指小孩子,与“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的“孺子”词义相同。C.倾盖,途中相遇,停车交谈,双方车盖往一起倾斜。常用来形容朋友相遇、亲切谈话的情况。D.“使以书如卫问子上”与“沛公起如厕”(《鸿门宴》)两句中的“如”字词义相同。1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上向子思请教治学之道,子思认为治学必须像圣贤那样,从经典开始学习才会有真才实学。B.子思言传身教,以踮起脚来遥望远方不如登上高处看得更清楚为喻,勉励子上要勤奋学习。C.子思借子游回答季孙之问一事让悬子明白了“圣道与仁爱应该哪个在先哪个在后”的道理。D.子上把回信交给使者时的态度不如其父子思对使者的态度礼敬有加,这引起了使者的不满。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白乎,吾尝深有思而莫之得也,于学则寤焉。(4分)(2)夫子之死也,吾未闻鲁人之若是也,奚故哉?(4分)14.为什么子思对孟子车“悦而敬之”?(3分)10.BDG【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原文标点)膏雨之所生也,广莫大焉,民之受赐也普矣,莫识其由来者。11.A【解析】本题考查掌握古代文言知识的能力。“兄”是名词做状语,“食”是名词活用动词,两者用法不同。12.D【解析】本题考查归纳概述内容要点的能力。“子上把回信交给使者时的态度不如其父子思对使者的态度礼敬有加”说法错误,原文中使者只是不明白子上与子思这样做的原因,并没有认为子上不如其父子思对自己的态度礼敬有加,更没有因此而不满。13.(1)孔白啊,我曾经冥思苦想可并没有收获什么,但通过学习我就恍然大悟了。(得分点:“尝”“得”“寤”各1分,句意1分)(2)孔子去世的时候,我没有听说过魯国人像这样来悼念他,这是什么缘故呢?(得分点:“闻”“若是”“奚”各1分,句意1分)【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題关键在于对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理解,翻译时要注意抓得分点。14.①欣赏孟子车的志向;②孟子车是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君子;③孟子车真心爱好仁义之道。(每点1分)【解析】本题考查梳理概括相关内容的能力。概括相关内容要抓住文本的主要信息,本题的主要信息在“子思见之,甚悦其志”与“吾昔从夫子于郯……世所稀有也”两处。【参考译文】子上就自己所治的诸子百家之学向子思请教,子思说:“我们先祖曾这样教导我们:学习必须像圣贤那样(从经典开始),才能具有真才实学;刀必须经过磨刀石的打磨,才会有锋利的刀刃。正因为如此,从前我家夫子大人教育学生都一定是从《诗经》《尚书》开始的,然后再教他们学习礼乐,但诸子百家的杂学不包括在内,你还有什么可向我请教的呢?”子思对子上说:“孔白啊,我曾经冥思苦想可并没有收获什么,但通过学习我就恍然大悟了;我曾经踮起脚来遥望远方却什么也看不到,可是一登上高处我就什么都看見了。所以,一个人如果天资聪穎再加上勤奋学习,就不会有什么困惑了。”悬子向子思问道:“我听说性情一样的人会相互吸引,志趣相同的人亲密无间。您的先祖孔子见到子产的时候,把他当作自己的兄长一样敬爱有加,但世人都认为子产是仁爱之人,而称孔子为圣人,这意思是说圣道在下仁爱在上。我不明白圣道与仁爱究竟应该哪个在先哪个在后,所以来问问您。”子思回答说:“你所问的确实是个问题。以前季孙氏也曾向子游问过同样的问题。子游回答说:‘子产的仁爱与孔子的圣道之间的区别,就好比灌溉之水与润物甘霖的区别!”季康子说:‘子产去世的时候,郑国的男人不佩玉,女人不戴珠,国人在里卷中痛哭三个月,停歌止乐以悼念子产。孔子去世的时候,我没有听说过鲁国人像这样来悼念他,这是什么缘故呢?’子游回答说:‘灌溉的水能到达的地方庄稼就能生长,到达不了的地方庄稼就得枯死,所以灌溉之水的好处百姓都能清楚地看到。但是为甘霖所滋润生长的作物可就又多又广了,百姓普遍都得到了恩惠,但谁也不会去想搞清楚这甘霖是从哪来的。上德是那种潜移默化、不露形迹之德,施德者并不自以为有德,所以百姓也浑然不知,就好像无所谓德一样。’季孙氏说:‘说得好!””悬子也说:“确实说得好。”孟子车很小的时候求见子思。子思接见了他,(且)特别欣赏孟子车的志向。(子思)就让子上在旁陪坐,子思对孟子车礼敬有加,看到父亲对孟子车如此优礼,子上颇感不快。孟子车离开后,子上向父亲问道:“我听说士人之间如果没有介绍人就不能直接见面,女子如果没有媒人就不能出嫁。孟子车这个小孩子没有通过介绍人就径自来求见您,而您却这么高兴又对他礼敬有加,我对此很不理解,请问究竟是什么原因?”子思说:“是这样。以前我曾跟随先祖孔子到郏国去,途中遥见当时的贤士程子,他俩一见如故,停车交谈,谈了一整天才告别。(先祖)让子路把一束帛作为礼物赠送给程子,因为他把程子看成是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君子。现在的孟子车,尽管还是个小孩子,但言必赞美尧舜之世,真心爱好仁义之道,像这样的人如今实在罕有。向这样的人拜师学习都是应该的,更何况是对他敬重有礼呢?我看你不如他。”子思在鲁国,派遣使者带着信件去卫国问候子上。子上面向北方拜了几拜之后,再接过来信恭敬地阅读,然后请使者吃饭。写好了回信,子上回到庭院中央又面朝北方拜了几拜,再把回信交给使者。等到使者接过信件,子上就退入室内。使者返回鲁国后,向子思问道:“当初您站在堂上面朝南方把信交给我,然后又送我出发。但是子上在庭院中央行完拜礼把回信交给我后,却没有送别我,这是为什么呢?”子思说:“他行拜礼后不送而退,是臣子对君父见毕即退的应有礼敬,而我派你送信时之所以临行相送,则是对你以宾客之礼相待。”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田单将攻狄,往见鲁仲子。仲子曰:“将军攻狄,不能下也。”田单曰:“臣以五里之城,七里之郭,破亡余卒,破万乘之燕,复齐墟,攻狄而不下,何也?”上车弗谢而去,遂攻狄,三月而不克之也。齐婴儿谣曰:“大冠若箕,修剑拄颐,攻狄不能下,垒枯丘。”田单乃惧,问鲁仲子曰:“先生谓单不能下狄,请闻其说。”鲁仲子曰:“将军之在即墨,坐而织蒉,立则丈插,为士卒倡曰:‘无可往矣,宗庙亡矣,去日尚矣,归于何党矣。’当此之时,将军有死之心,而士卒无生之气,闻若言,莫不挥泣奋臂而欲战,此所以破燕也。当今将军东有夜邑之奉,西有淄上之虞,黄金横带而驰乎淄、渑之间,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者也。”田单曰:“单有心,先生志之矣!”乃厉气循城立于矢石之所乃援桴鼓之狄人乃下。(节选自《战国策·田单将攻狄》,有删改)材料二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故往见郭隗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节选自《战国策·燕昭王招贤》,有删改)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雷要新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乃厉气A循城B立于矢C石之所D乃援桴E鼓之F狄人G乃下。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城,与后文“郭”的词义相近但又有所不同,“城”指内城,“郭”指外城。B.虞,通“娱”,表示快乐、欢娱,此处作名词,与“无冻馁之虞”词义相同。C.致,指招纳、招揽,与“致天下之士”中的“致”在词义、用法上完全相同。D.宗庙,是古代人们为亡灵建立的寄居之所,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鲁仲子战前依据敌我双方的具体情况,得出田单“攻狄,不能下”的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将士心态和处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B.田单在攻打狄前后对鲁仲子的态度迥然不同,由对鲁仲子的回答极为不悦、扬长而去到虚心求教、躬身反省,最终打败敌人。C.燕国虽然地处遥远偏僻,但因燕王与贤才共掌国家大权,士人争相趋燕,经过长期休养生息,最终燕国殷富,士卒舍命报效。D.燕国与秦、楚、三晋合谋痛击齐军,燕国军队单独追击到北方,一直打到齐国都城临淄,烧毁齐国宫殿和宗庙,得以报仇雪恨。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上车弗谢而去,遂攻狄,三月而不克之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从材料二看燕昭王能击败强齐的原因是什么?这在当今有什么现实意义?(3分)10.BDF(乃厉气循城,立于矢石之所,乃援桴鼓之,狄人乃下。)11.B(“无冻馁之虞”中“虞”的意思是“忧虑”。)12.B(A.鲁仲子只分析了己方情况。C.燕王与贤才“共掌国家大权”有误。D.“追击到北方”有误。“追北”意为追击败兵。)13.(1)(田单)登上车没有告辞便离开了,于是去攻打狄。(田单攻狄)三个月却还没有攻克它。(“弗”:没有,表否定;“谢”:告辞;“克”:攻克;各1分,句子大意1分。)(2)齐国乘人之危,攻破我们燕国,我深知燕国势单力薄,无力报复。(“因”:趁着;“极”:表程度,很;“报”:报复;各1分,句子大意1分。)14.原因:①礼贤下士;②与百姓同甘共苦。现实意义:人才是取得胜利的法宝,我们必须尊重人才,用好人才,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才能促进我们社会的和谐稳定。(原因2分,意义1分)【参考译文】材料一田单将要攻打狄,(出征之前)去拜访鲁仲子。鲁仲子说:“您攻打狄,是不能攻克的啊。”田单说:“我凭借五里长的内城,七里长的外城(极言城小),被打败的兵卒,打败强大的燕国,恢复齐国疆土。(我)攻打狄却攻不下,为什么啊?”(田单)登上车没有告辞便离开了,于是去攻打狄。(田单攻狄)三个月却还没有攻克它。齐国的小孩都唱道:“帽子像簸箕那么大,长长的剑把儿拄下巴,攻狄攻不下,白骨成山没办法!”田单才担忧,问鲁仲子说:“您说我不能攻下狄,请让我听听您的说法。”鲁仲子说:“您在即墨的时候,坐着就编筐,站着就耕种,为士卒鼓气说:‘前进啊!国家要灭亡啦,我们的生命要丧失啦,我们将到何处安生呢?’在这个时候,您有为国战死的雄心,士卒们也舍生忘死。听到您的话,(士卒)没有不挥泪举臂积极求战的。这是您破燕的原因啊。如今您东面有夜邑丰厚的供养,西面有淄上彻夜的欢娱,腰间横着黄金宝带,乘车骑马驱驰于淄渑二水之间,(您现在)沉溺于生活的玩乐,却无为国战死的雄心,这是您不胜的原因啊。”田单说:“我有为国战死的雄心,您知道的啊。”第二天(田单)就振作精神,沿城墙巡视,(他)站在箭石纷飞的地方,抱着战鼓击鼓,狄人才被打败。材料二燕昭王在被齐国打败以后登上王位,他礼贤下士,用丰厚的聘礼来招纳贤才。他特地去见郭隗先生说:“齐国乘人之危,攻破我们燕国,我深知燕国势单力薄,无力报复。然而如果能得到贤士与我共同治理国家,以雪先王之耻,这是我的愿望。先生您看起来就是那样的人,就请您帮我吧。”郭隗先生回答说:“大王如果真的要招纳有才能的人,那就从(敬重)我开始,我这样才能不高的人都受到礼遇,何况是比我有才能的人呢?他们又怎么会因为与燕国很远而不来投奔您呢?”于是昭王为郭隗专门建造房屋,并拜他为师。消息传开,乐毅从魏国赶来,邹衍从齐国而来,剧辛也从赵国来了,人才争先恐后集聚燕国。昭王又在国中祭奠死者,慰问生者,和百姓同甘共苦。燕昭王二十八年的时候,燕国殷实富足,国力强盛,士兵们心情舒畅愿意效命。于是昭王用乐毅为上将军,和秦、楚、赵、魏、韩联合策划攻打齐国,齐国大败,齐闵王逃到国外。燕军又单独痛击败军,一直打到齐都临淄,掠取了那里的全部宝物,烧毁齐国宫殿和宗庙。湖南省常德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第二次月水平检测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3小题。材料一:楚襄王为太子之时,质于齐。怀王薨,太子辞于齐王而归。齐王隘之:“予我东地五百里,乃归子。子不予我,不得归。”太子曰:“臣有傅,请追而问傅。”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齐王归楚太子。太子归,即位为王。齐使车五十乘,来取东地于楚。王令群臣献计。上柱国子良入见,曰:“王不可不与也!王身出玉声,许强万乘之齐而不与,则不信,后不可以约结诸侯。”子良出,昭常入见,曰:“不可与也。万乘者,以地大为万乘。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东国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不可。常请守之。”昭常出,景鲤入见,曰:“不可与也。虽然,王身出玉声,许万乘之强齐也,而不与,负不义于天下。楚亦不能独守,臣请西索救于秦。”王乃遣子良北献地于齐立昭常为大司马使守东地又遣景鲤西索救于秦。子良至齐,齐使人以甲受东地。昭常应齐使曰:“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齐王谓子良曰:“大夫来献地,今常守之,何如?”子良曰:“臣身受命弊邑之王,是常矫也。王攻之。”齐王大兴兵伐昭常。未涉疆,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曰:“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其缩甲则可不然则愿待战。”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士卒不用,东地复全。(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二》)材料二:秦人留之(楚怀王),楚大臣患之,乃相与谋曰:“吾王在秦不得还,要以割地,而太子为质于齐;齐、秦合谋,则楚无国矣。”欲立王子之在国者。昭雎曰:“王与太子俱困于诸侯,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乃诈赴于齐。齐王召群臣谋之,或曰:“不若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齐相曰:“不可。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其人曰:“不然。郢中立王,因与其新王市,予我下东国,吾为王杀太子。不然,将与三国共立之。”齐王卒用其相计而归楚太子。(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10.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王乃遣A子良北B献地于齐C立昭常D为大司马E使守东地F又遣景鲤G西索H救于秦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薨,周代指诸侯之死,后世二品以上官员之死亦称薨。B.与,意为给予。和“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的“与”字含义相同。C.玉声,佩玉相击之声,引申为美妙的声音。这里是对楚襄王言语的敬称。D.倍,指违背。与“愿臣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中的“倍”字含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楚怀王死后,在齐国做人质的楚国太子向齐王请辞回楚国,但齐王阻扰,提出放归条件,楚太子采纳了慎子的建议,答应了齐王的条件。B.楚太子回国继位,齐王派使臣来索取土地,楚襄王不愿献地,向群臣问计,集思广益,最后解除了危机,说明楚襄王善纳言。C.子良告诉齐王此行受王命来献地。昭常假托王命驻守献地。秦军压境并指责齐国行为不当,告知若不收兵就和齐军决战,最终楚国不战保全东地。D.材料一表述齐王放归楚太子是因楚太子答应献地给齐国。材料二表述齐王放归楚太子是因为怕空有人质,还落了个不义之名。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4分)(2)郢中立王,因与其新王市,予我下东国,吾为王杀太子。(4分)(3)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4分)14.楚襄王不愿献地给齐王,向子良、昭常、景鲤三人问计,三人在割让东地的问题上有何不同意见?请简要说明。(3分)10.CEF【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楚王于是派子良到齐国去献地,又立昭常为大司马,让他守卫东地;还派遣景鲤去西边向秦国求救。“献地于齐”是“子良”的谓语,不应断开,所以C处断句;“大司马”做动词“为”的宾语,结构完整,“大司马”后应断开,所以E处断句;“使守东地”是“使之守东地”,“东地”做“守”宾语,单独成句,宾语后断句,所以F处断句。故选CEF。11.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B.错误。含义不同。给,给予;/交好、结交。句意:大王不能不给啊。/这是因为它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五国啊。正确。C.正确。D.正确。违背。句意:如今你们又违背大王的命令要立庶妻所生之子为王。/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恩德。故选A。12.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C.“昭常假托王命驻守献地”错误。子良向齐王说昭常假托王命,这是托辞。故选C。13.(1)(您答应给齐国)割让东地五百里吧,土地是用来安身的。吝惜土地而不为父亲送葬,是不道义的。(给分点:“所以”,用来……的;“爱”,吝惜;“爱地不送死父,不义”,判断句;句意1分)(2)如果楚国另立一王,我们可以趁机和新王作交易,给我下东国,我替你杀死太子。(给分点:“立王”,另立一王;“因”,趁机;“市”,做交易,做买卖;句意1分)(3)楚怀王贪图土地就相信了张仪,于是同齐国绝交,派使者到秦国,接受秦国所允诺割让的土地。14.①子良建议要割地。若不讲信用,以后就很难与诸侯结盟。②昭常建议不能割地。如果割掉东地五百里,是割掉东国的一半,楚国实力大减,并表示愿意去守卫东地。③景鲤建议也不能割地。因为不能失信于天下,背负不义的名声,表示愿西行向秦国求救。【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子良建议是要割地。由原文“上柱国子良入见,曰:‘王不可不与也!王身出玉声,许强万乘之齐而不与,则不信,后不可以约结诸侯。’”可知,原因是大王一字千金,若不讲信用,以后就很难与诸侯结盟。昭常建议不能割地。由原文“昭常入见,曰:‘不可与也。万乘者,以地大为万乘。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东国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不可。常请守之。’”可知,万乘大国,就是因为地大广博。如果割掉东地五百里,是割掉东国的一半,楚国实力大减,并表示愿意去守卫东地。景鲤建议也不能割地。由原文“景鲤入见,曰:‘不可与也。虽然,王身出玉声,许万乘之强齐也,而不与,负不义天于下。楚亦不能独守,臣请西索救于秦。’”可知,因为不能失信于天下,背负不义的名声,表示愿西行向秦国求救。【参考译文】材料一:楚襄王做太子时,被送到齐国做人质。他父亲怀王死了,太子便向齐王告辞,要回楚国去,齐王不准许,说:“你要给我割让东地五百里,我才放你回去;否则,不放你回去。”太子说:“我有个师傅,让我找他问一问。”太子的师傅慎子说:“您答应给齐国割让东地五百里吧,土地是用来安身的。吝惜土地而不为父亲送葬,这是不道义的。我所以说献地对你有利。”太子便答复齐王,说:“我敬献出东地五百里。齐王这才放太子回国。太子回到楚国,即位当了楚王。齐王派车五十辆来,向楚国索取东地。楚王让群臣献计。上柱国子良入宫拜见楚王,说:“大王不能不给啊!大王金口玉言,答应了强大的齐国却又不给,就是不讲信用,以后就很难与诸侯结交了。”子良走后,昭常进见楚王,说:“不能给。所谓万乘大国,就是因为地大广博。如果现在割掉东地五百里,这是让掉了东国的一半啊,楚国就徒有万乘的虚名而无千乘的实力了,不能给。我愿意去守卫东地。”昭常出宫后,景鲤进见楚王,说:“不能给。虽说这样,但是大王金口玉言答应了强大的齐国,现在又不想给它,会在天下背负不义的名声,楚国又不能单独防守,我愿西行向秦国求救。”楚王于是派子良到齐国去献地,又立昭常为大司马,让他守卫东地;还派遣景鲤去西边向秦国求救。子良到了齐国,齐国派人带兵去接收东地。昭常回应齐国使臣说:“我负责防守东地,将与东地共生死。”齐王问子良:“大夫您来献地,现在昭常却在那里防守,怎么回事?”子良说:“我受敝国君主的派遣,一定是昭常假托楚王命令。大王可以去攻打他。”齐王调动大军讨伐昭常。齐军还未进入楚境,秦国已派大军五十万逼近齐国的西境。秦将说:“你们阻挠楚太子回国是不仁;又想抢夺楚国的东地五百里是不义。你们如果收兵则罢,不这样的话,我们就等着决战一场。”齐王害怕了,就请子良在南边到楚国,向西到秦国进行讲和,解救齐国的灾难。楚国不用一兵一卒就保全了东地。(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二》)材料二:秦国扣留了楚怀王,楚国大臣对此感到忧虑,互相商议说:“我们的君王扣在秦国回不来,被要胁割地,而太子又在齐国充当人质;如果齐国秦国一起算计我们,那楚国就完了。”便打算拥立一位在国内的王子继位为王。昭雎说:“大王和太子都身陷敌国,如今你们又违背大王的命令要立庶妻所生之子为王,这是不合适的。”于是楚国就诈称楚王薨,去齐国接太子归国。齐王召集群臣商议,有人建议:“不如扣下太子,以要挟楚国割让淮河以北之地。”齐相说:“不行。若楚国另立一王,这样,我们不仅空有人质,还在天下落下个不义之名。”那人又说:“不会,如果楚国另立一王,我们可以趁机和新王作交易,给我下东国,我替你杀死太子。不然的话,我们就联合三个国家立太子为楚王。”齐王最终采纳了国相的意思而放归楚太子回去。(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国际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学情检测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7小题,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5题。材料一: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晧晧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材料二: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余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适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鸮飞入贾生舍,止于坐隅。楚人命鸮曰“鵩”。贾生既以适居长沙,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伤悼之,乃为赋以自广。后岁余,贾生徵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及孝文崩,孝武皇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而贾嘉最好学,世其家,与余通书。至孝昭时,列为九卿。(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材料三:先是,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是时丞相绛侯周勃免就国,人有告勃谋反,逮系长安狱治,卒亡事,复爵邑,故贾谊以此讥上。上深纳其言,养臣下有节。孝武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贾嘉最好学,世其家。刘向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节选自《汉书·贾谊传》)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贾生尽为之A对B人人各如其意C所欲出D诸生E于是乃以为能F不及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属:撰写B.谦让未遑也遑:闲暇C.冯敬之属尽害之害:损害,伤害D.为赋以吊屈原吊:慰问,引申为悼念死者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秀才: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科目之一,唐初设秀才科,后渐渐废去,仅作为对一般儒生的称呼,文中指优异的才能。B.博士:古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C.超迁:越级提拔。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也有作降职远调的。古代表示官职提升的还有“擢”“陟”“除”等。D.改正朔:改用新的历法。正朔即正月初一。夏商周以来,每更换一个朝代,也相应地改变一次历法,故有“夏历”“周历”之称。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谊十几岁时就因能诗善文闻名当地。为官之初,曾得到同僚们的肯定,也深得皇上的赏识,一度被破格提拔。B.贾谊奉命制定新的法令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遭到朝中绛侯灌婴等人的诽谤,说他年轻学浅,总想擅权弄事。C.贾谊被从长沙召回,当时皇上正在虔诚地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便详细地说明,使文帝夜半前席。D.贾谊多次上奏疏给皇上,反对分封,陈述有的诸侯封地太多,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否则将兴起灾难。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4分)(2)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4分)(3)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4分)15.贾谊为什么一年之内就升任到太中大夫一职?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3分)10.BDF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11.C(害:忌妒)12.C(“除”是授予官职)13.B(“奉命制定”理解有误)14.(1)天下都是浑浊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而,表转折,却、但是1分;是以,为“以是”,因此,因为这样,1分;见,被,1分。大意1分。)(2)怎能让清白的身体去接触世俗尘埃的污染呢?(又谁能,反问句式,怎能,1分;以,介词,用,1分;身之察察、物之汶汶,定语后置恢复语序,1分。大意1分。)(3)贾谊已经辞别朝廷前往任所,听说长沙地势低洼,气候潮湿,自认为寿命不会长久,又因为是被贬谪而去的,心情抑郁(不愉快)。(既,已经,……之后,1分;卑,地势低洼。1分;谪,被贬谪,1分。大意1分)15.①贾谊才学优异被吴廷尉召置门下;②廷尉把贾谊推荐给文帝;③贾谊担任博士之职,能一一应答皇帝的提问,孝文帝欣赏他的才能,破格提拔了贾谊。【文言文译文】材料一:屈原到了江滨,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脸色憔悴,形体面貌像枯死的树木一样毫无生气。渔父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父说:“聪明贤哲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整个世界都混浊,为什么不随大流而且推波助澜呢?众人都沉醉,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一定要弹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宁可投入长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于是他写了《怀沙》赋。因此抱着石头,就自投汨罗江而死。(节选自《史记·屈原列传》)材料二:自从屈原沉江而死一百多年之后,汉朝有个贾生,在担任长沙王太傅时,经过湘水,写一篇辞赋投入江中,以此祭吊屈原。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在十八岁时就因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闻名当地。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到衙门任职,并非常器重。汉文帝刚即位时,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卓著,为全国第一,而且和李斯同乡,又曾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就征召他担任廷尉。吴廷尉就推荐贾谊年轻有才,能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这样,汉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当时贾谊二十有余,在博士中最为年轻。每次文帝下令让博士们讨论一些问题,那些年长的老先生们都无话可说,而贾谊却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博士们都认为贾生才能杰出,无与伦比。汉文帝也非常喜欢他,对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就升任太中大夫。贾谊认为从西汉建立到汉文帝时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正是应该改正历法、变易服色、订立制度、决定官名、振兴礼乐的时候,于是他草拟了各种仪法,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法。汉文帝刚刚即位,谦虚退让而来不及实行。但此后各项法令的更改,以及诸侯必须到封地去上任等事,这都是贾谊的主张。于是汉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而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就诽谤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大权,把政事弄得一团糟。”此后,汉文帝于是就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任命他为长沙王太傅。贾谊向文帝告辞之后,前往长沙赴任,他听说长沙地势低洼,气候潮湿,自认为寿命不会很长,又是因为被贬至此,内心非常不愉快。在渡湘水的时候,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贾谊在担任长沙王太傅的第三年,一次有一支鸮鸟飞进他的住宅,停在了座位旁边。楚国人把鸮叫做“服”。贾谊原来就是因被贬来到长沙,而长沙又地势低洼,气候潮湿,所以自认为寿命不长,悲痛伤感,就写下了一篇赋来自我安慰。一年多之后,贾谊被召回京城拜见皇帝。当时汉文帝正坐在宣室,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因文帝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也就乘机周详地讲述了所以会有鬼神之事的种种情形。到半夜时分,文帝已听得很入神,不知不觉地在座席上总往贾谊身边移动。听完之后,文帝慨叹道:“我好长时间没见贾谊了,自认为能超过他,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过了不久,文帝任命贾谊为粱怀王太傅。粱怀王是汉文帝的小儿子,受文帝宠爱,又喜欢读书,因此才让贾谊当他老师。汉文帝又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都为列候。贾谊劝谏,认为国家祸患的兴起就要从这里开始了。贾谊又多次上疏皇帝,说有的诸侯封地太多,甚至多达几郡之地,和古代的制度不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但是汉文帝不肯听从。几年之后,粱怀王因骑马不慎,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没有留下后代。贾谊认为这是自己作太傅没有尽到责任,非常伤心,哭泣了一年多,也死去了。死的时候年仅三十三岁。后来汉文帝去世,汉武帝即位,提拔贾谊的两个孙子任郡守。其中贾嘉最为好学,继承了贾谊的家业,曾和我有过书信往来。到汉昭帝时,他担任九卿之职。(节选自《史记·贾生列传》)材料三:之前,天下太平安定不久,国家的制度比较宽松。贾谊多次上疏皇帝,陈述他对国家大事的看法,希望能有所匡正和建设。当时,丞相周勃被免职而回到他的封地,有人告密说周勃要谋反,于是周勃就被抓起来,并被押到长安的监狱里面进行审问,最后证明周勃没有谋反一事,就让周勃的爵位和封地重新恢复。贾谊通过这件事去劝谏汉文帝,汉文帝完全接纳贾谊的观点,并按照礼节对待大臣。汉武帝即位,提拔贾谊的两个孙子任郡守。其中贾嘉最为好学,继承了贾谊的家业。刘向说:贾谊对三代和秦朝之所以太平和暴乱的原因相关论述,十分的得体,切合国家的实际情况,即使是古代的伊尹、管仲,也不可能比他高明多少。假如当时能够被重用,他必定能建立伟业,但是他被一些平庸的大臣陷害,这是十分叫人悲痛的事。(节选自《汉书•贾谊传》)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创新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创高杯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贞观初,岭南诸州奏言高州酋帅冯盎反叛。诏将军蔺营发数十州兵过之。魏征速曰:“中国初定,疮未复,岭南疼疗,兵运难继,若不如意,悔不可追。且冯盘若反即须及中国未宁交结远人分兵断险破掠州县署置官司何因告来数年兵不出境此则反形未成,无容动众。今若道使,分明晓渝,必不劳师旅,自致两庭。"太宗从之,岭表悉定。太宗曰:“初,岭南诸州盛言盘反,必领讨之,费征频速,以为但怀之以德,必不讨自来。既从其计,不劳而定,胜于十万之师。"贞观四年,有司上言:“林邑蛮国,表疏不顺,请发兵讨击之。"太宗日:“兵者凶器,不得已而用之。自古以来穷兵极武,未有不亡者也、苻坚自恃兵强,欲必吞晋室,兴兵百万,一举而亡。隋主亦必欲取高丽,频年劳役,人不胜怨,遂死于匹夫之手。联今见此,岂得辄即发兵?"竟不讨之。贞观五年,康国请归附。太宗日:“前代帝王,大有务广土地,以求身后之虚名,无益于身,其民甚困。康国既来归朝,有急难不得不救,兵行万里,岂得无劳于民?若劳民求名,非联所欲。所请归附,不须纳也。"贞观十九年,太宗将亲征高丽,尉迟敬德奏言:“车驾若自往辽左,皇太子又监国定州,东西二京,虽有镇守,终是空虚。且边隅小国,不足亲劳万乘。伏请委之良将,自可应时摧灭。"太宗虽不从其速,而识者是之。太宗《帝范》日:“土地虽广,好战则民凋:中国虽安,忘战则民殆。周非保全之术,殆非拟寇之方,不可以全除,不可以常用.故衣隙讲武,习威仪也;三年治兵,辨等列也。是以勾践轼蛙(注],卒成重业;徐慢弃武,终以丧邦。何也?越习其威,徐忘其备也。”[注]勾践轼蛙:相传越王勾践出兵伐吴,途中见怒蛙,为表示对勇敢精神的尊重,即凭轼为敬。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且冯盘若反/即须及中国未宁/交结远人/分兵断险/破掠州县/置官司/何因告来数年/兵不境B.且冯盘若反/即须及中国未宁交结/远人分兵断险/破掠州县/署置官司,何因告来/数年兵不出境/C.且冯盘若反/即须及中国末宁/交结远人/分兵断险,破掠县/置官司/何因告来/数年兵不出境D.目冯盎若反/即须及中国未宁交结/远人分兵断险/破掠州县/置官司/何因告来数年/兵不出境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岭表,即岭南。古人认为五岭以南处于中原之外,所以也称岭外。如苏轼有诗“日咬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B.表疏,泛指臣子呈给皇帝的奏章,表重在进言说事,如《陈情表》;疏重在分条说明情况,如《速太宗十思疏》C,监国,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通常指皇帝外出时,太子留守宫廷处理国事;也指君主未能亲政、由他人代理朝政。D.万乘,文中指天子。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辆,故称天子为"万乘”,与《过秦论》“致万乘之势"中的"万乘"意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太宗皇帝听从魏征建议,不废一兵一卒就平定岭南之地,因此他赞扬魏征的能力出众B.太宗认为战争是不祥的事情,不可轻易发动,荷坚、隋主都是因穷兵疑武而走向灭亡C.唐太宗不求虚名,他担心保护附属国会使本国的百姓疲弊,没有答应康国归附的请求D.尉迟敬德反对唐太宗亲征高丽,太宗虽然认为他说得对,但最终也没有听从他的建议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今若遣使,分明晓谕,必不劳师旅,自致阙庭。译文:土地虽广,好战则民调;中国虽安,忘战则民殆。译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