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次裔考模加测械及
(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8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健康码成为数字抗疫的最大亮点之一.健康码的出现是在非常时期一举突破诸多制度和
规范的非常之举,带来数字时代社会治理的第一场全局性大考,直接影响国家和社会治理的
现代化进程.要认识健康码的安全隐患,必须深入剖析和总结互联网超级巨头崛起的内在逻
辑和规律,描绘和构建未来数字社会治理的基本进程和制度框架.由于健康码缺乏体系性制
度设计、流程控制、监管制度和责权制衡机制,使其潜在风险和安全隐患不断累积.若不予以
足够重视,形势将会非常严峻,后果将会超乎想象.
半个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不断深入发展,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范式已经发生根本性改
变.数字传播经历了百年的数字化、半个世纪的网络化、二十年左右的社交化和移动化,以及
新兴的智能化等五大阶段,初步奠定了以计算、传输、存储、数据和算法等核心要素组成的
新型传播基础设施.人类传播范式从过去传统大众传播主导的自上而下、集中控制的大教堂
模式走向了数字新媒体主导的自下而上、开放分布式的大集市模式,数字传播已成为人类社
会主导性的传播新范式.政府对社会信息主流传播机制已经很难进行有效控制,市场主体占
据了明显的传播优势,也造成了明显的传播失控.冲击世界各国和世界秩序的信疫
(Infodemic,也译为信息疫情)现象是其中的突出代表.如今,通过健康码进行大规模全民数
据收集,成为另一个新出现的重大隐患.
贾森•萨多斯基认为:“一切智能的背后,都是监控与控制.”因为智能的背后是数据,
数据的背后就是每一个人的基本权力和利益.所以,上述警示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如果缺乏合
理的制度架构,智能就有可能走向初衷的反面,健康码也是如此.健康码是疫情时期突破和超
越现有制度的非常产物,是一件智能传播的利器,也是一把双刃剑.当前,全球疫情蔓延的态
势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健康码的常态化逐渐变得顺理成章,成为大势所趋.在今天数据治
理制度缺失的背景下,基于市场化力量的运作主体,健康妈带来的利益必然走向公共利益的
反面.同时,由于科技龙头企业拥有技术优势、数据优势和资本优势,目前各她健康码的运行
主要由企业承担,民众数据也掌握在企业手中.这在实际上使得“监管俘获”成为事实.但是,
健康码本身所展现的智能传播威力及其背后所隐藏的风险,却依然缺乏系统性和学理性探究.
由浙江省率先实施的健康码行动,不仅为抗击疫情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成为数字社
会治理的重要尝试.中国的成功探索也激发了其他国家的爱试,其中美国谷歌公司和苹果公
司联手进行全球健康码的试水也成为智能时代一次全球性的重要测试.虽然公益性的健康码
功能单一、风格严谨,但是其呈现的全员、全时、全域和全识等特性,却难掩其背后隐藏的巨
大力量和未来商业与治理的巨大潜能.可以说,健康码第一次不期而然地展现出未来全球高
科技竞争的制高点,第一次呈现出未来全球数字社会治理公私合作的基本格局和相互博弈.
我们亟须对其背后隐藏的风险和滥用的危害进行科学评估,制定应对预案.健康码背后
巨大的利益诱惑能否在过犹不及的路上适可而止?在缺乏基本规则和制度保障的前提下,在
巨大利益的诱惑驱动下,将其常态化昭示着潘多拉盒子打开之后的巨大风险.健康码呈现的
基本特性和规律,以及潜在的问题和可能的冲突,都需要我们运用学理性和前腌性的视角进
行深入的审视和分析.助力抗击疫情的健康码,不能成为危及全民隐私保护和危害数字社会
治理健康发展的隐患.充分肯定健康码在抗疫中的价值和作用的同时,一定要警惕对其的滥
用,防止过犹不及的现象发生.
(摘编自方兴东、严峰《“健康码”背后的数字社会治理挑战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健康码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它突破和超越现有制度,在抗疫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B.健康码的出现促使当前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范式从大教堂模式向大集市模式转变.
C.美国谷歌公司和苹果公司联手进行全球健康码的试水是受我国健康码行动的启发.
D.当前健康码缺乏系统性和学理性探究,必须对其潜在的问题和可能的冲突进行审视和分
析.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肯定了健康码的积极意义,再提出要认识健康码的安全隐患,具有辩证思维.
B.文章第二段分析了当前人类传播范式变化特点,意在提醒要警惕健康码的负面作用.
C.文章引用贾森•萨多斯基的话来反对科技龙头企业利用自身优势掌握民众的数据.
D.作者把健康码说成“双刃剑”“潘多拉盒子”,这表明作者对健康码抱有审慎的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数字传播已成为主导性的传播新范式的今天,市场主体已取代政府控制着社会信息主
流传播机制.
B.如果以市场化力量作为数据收集的运作主体,数据收集带来的利益必然走向公共利益的
反面.
C.应尽量避免全员、全时、全域和全识的数据收集,因为这样会给未来商业与治理带来巨大
的灾难.
D.健康码的出现是未来全球数字社会治理一次尝试,全社会都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进行科学
评估.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进入21世纪以来,以网络为主的新兴媒体凭借自身的传播时效性和大众参与性,已经超
越传统媒体成为主流.在互联网的挤压下,学界和业界对传统媒体唱衰屡见不鲜.这些关于传
统媒体衰落的讨论中,有关“报纸消亡”问题的争议,声音最大、持续时间最长.自菲利
普•迈耶的“报纸消亡论”开始,学界和业界对“报纸消亡”的辨说一直持续至今.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新闻学院菲利普•迈耶,他在2004年出版的《正在消失的报纸:如
何拯救信息时代的新闻业》一书中,对美国“全球民意研究中心”的综合社会数据进行了新
闻业信任度方面的分析.通过调查数据制作了两个“线性拟合”图,根据图表中显示的受众
信心分布和读者数量变化趋势,菲利普•迈耶得出结论,即在2015年大众对于新闻业的信任
度会降至零点.由此,他预测——“在2043年第一季度晚些时候,日报就没有读者了”.
一些学者从大众媒介更替的角度出发,认为报纸的发展已经接近后期.也有一些学者和
业内人士从商业模式和信息载体的层面进行分析,认为报纸终究会被互联网替代.在国内学
者中,刘建明指出,报纸上的新闻转向网络之后,网络报纸已经不能称作报纸,而是网络新闻
库.从这一形态上来讲,报纸演变成网络报纸之后,报纸本身就已经消失.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报纸消亡论”是一种夸大的预测,媒介的发展从来都不是取代,而
是不断提升.世界报业大亨鲁伯特•默多克谈到报业的命运时指出,网站和邮件定制都可以
成为报业发展的新领域,报业将在21世纪达到一个新高峰.
国内学者对“报纸消亡论”也表达了反对观点.杨保军从整个新闻传播业的历史出发,
认为传播媒介的发展过程是不断扬弃、叠加发展的过程.有了新媒介之后,先前的媒介不一定
就会消失.陈力丹也认为,没有任何大众传媒会因新兴媒体的出现而灭亡.他在谈及新媒介环
境时指出,纸质媒介总体上会呈下降趋势,但是不会消亡.
关于“报纸消亡论”的争论,学者们的不同看法见仁见智,但对纸媒的忧虑也是值得思
考的问题报纸消亡论”是一个历时性的命题,难以一概而论,尤其是在5G时代到来之后,
万物互联,报纸行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既然网络带来的挑战不可避免,学界和业界应该主动
采取有力的措施,寻求纸媒与新媒介的融合,积极应对纸媒危机.报纸是印刷术的产物,历经
了几百年的历史,而互联网作为科技的新发展,以其巨大的发展态势影响着各个领域.报业人
士如何利用互联网,如何定义不同媒介形式的报纸,关乎着报纸的命运.因此报纸的未来走向,
尚需拭目以待.
(摘编自赵羽迎《融媒体时代“报纸消亡论”》)
材料二:
未来的市场将是消费者主导,消费者偏好将为产业发展提供导向,因此,出版产业要从满
足需求发展到挖掘需求、创造需求,从而做强做大.
A出版社是第一批数字转型出版单位里唯一的一家地方科技社,该社手工艺图书在开卷
监控的全国旅游图书市场中,10年都稳居第一.为满足读者的需求,该社在2012年建了手工
艺门户网站,联合全国100多所高校备案注册中国手工艺网络大学.这个网络大学,是依托出
版社现有千万手工图书读者、中国手工艺教室联盟、线上会员枳累、线下加盟连锁渠道,致
力用互联网的方式打破中国手工培训资源地域分布不均衡的局面,高效、便捷地向大众提供
专业、特色、优质的手工艺在线精品课程.
在这里,流行技法、新奇技巧及时上线,大咖名师提供在线答疑、实时互动,专业课程系
统而丰富,多终端、低成本的线上服务可以随时随地开启手工学习模式.
他们的价值就是探索出一个全产业链、一个生态模式、集成商模式,同时在出版转型升
级和融合发展中,也探索出一个新的发展理念,就是出版创造的一个价值.“我们利用这个价
值,把价值立体化地去利用,价值又引领出一个新的产业,把产业整个链条有效地拉长.”该
社社长说,现在A出版社的手工艺图书从不用约稿,全国所有的版权商都主动找他们,国内的
一些名师,包括一些传统手工艺人也都找他们,一定程度上,A出版社成了手工的代名
词.“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做产业的价值,最终还是反哺出版.这也是我们做产业最终的目
的.”
未来的出版产业,必须立足于未来,才能做好现在,只有主动求变,才能赢得未来.今天,
一家出版企业如果想在整个产业的变革中具有成长性,并不是看你能与谁竞争,而是看你能
与谁共生.正如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所讲:“中国出版行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
地应对所遇到的问题,保持信心、增加活力;运用信息技术,认真总结经验,明确出版态势和
发展方向.通过信息技术与出版业的融合发展,把出版工作融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中,自
觉地和科技、教育、经济、文化乃至老百姓的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提供精准的信息服务,
把出版工作做好.”
(摘编自王坤宁《智媒时代来了,传统出版人该怎么变》)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报纸等传统媒体缺乏传播时效性和大众参与性,已经开始被新兴的媒体超越,失去了主流
地位.
B.菲利普•迈耶根据调查得来的受众信心分布和读者数量变化趋势图表做出报纸会消亡的
预测.
C.材料二中A出版社从满足读者需求出发,挖掘需求,创造需求,拉长产业链条,在产业变革
中得到成长.
D.材料一从理论上对“报纸消亡论”进行了分析,材料二则从实践上提供了一个反对观点
的例证.
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报纸消亡论”的争论基本围绕着“纸质印刷版报纸是否会消亡”和“报纸内容转向
互联网之后,还能否称为报纸”展开.
B.报纸上的新闻转向网络之后,网络报纸已经不能称作报纸,而是网络新闻库.这是我国学
者从大众媒介更替的角度分析得出的结论.
C.网络尤其5G时代到来给报纸行业带来了巨大挑战,也给报纸行业的创新融合带来了发
展的巨大契机,人们应该积极应对.
D.要想把未来的出版产业做好,做好现在,立足未来,主动求变,积极与信息技术融合共生,
应成为我国出版行业的基本共识.
6.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报纸消亡论”观点的一项是()
A.挪威人对报纸的生命周期进行数据建模分析指出现在的报纸正处于成熟期的后期和衰落
期的早期.
B.美国人认为报纸印刷成本、销售成本相对互联网新闻过于高昂,在互联网环境中必将走向
衰亡.
C.人类24小时接入互联网后,纸张会失去信息载体的意义,报纸也将会失去信息终端的作
用.
D.若对报纸发展过度乐观,轻视新兴媒体的冲击,也会使报纸陷入自我狂欢,反而可能加
快生存危机的到来.
7.请依据材料内容,对下面案例的意义进行简要点评.
案例:某报纸将采访力量全部迁入新闻网站与客户端.原先的新闻专业采编部门,全部改
为政情、财经、天下、区情等8个频道,原部门主任改为频道总监.只保留要闻、新闻和专刊
编辑部,负责报纸编辑.体制整体转换后,记者稿量增加,新闻时效更快,报道内容更全.报纸
因稿量增多,可以优中选优,质量也有明显提升.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无期徒刑
(意)迪诺•布扎蒂
在城郊这所专门关押无期徒刑犯人的巨大监狱里,有一条看似十分人性、实则极为残忍
的规定.每一个被判终身监禁的人,都有一次站在大众面前向全体市民发表半个小时演说的
机会.犯人由牢里被带到典狱长和其他人的办公室所在大楼的露台上,前方是供听众聚集的
三圣广场.若演讲结束听众鼓掌,演讲者就重获自由.
为了了解情况,可供参考的就是那些已做过演说、但未获青睐的前人的经验谈,至少也要
探听一下他们采用了什么方法.但这些被“筛掉”的家伙一句话都不肯说.
最棘手的却是那些来听演讲的市民.我们固然是十恶不赦的坏蛋,外面那些自由的男男
女女,也不是省油的灯.一宣布有犯人要上露台讲话,他们就蜂拥而至,不是因为有人的命运
掌握在他们手上,事关重大,而是带着逛庙会、看戏的心情而来.万头攒动中不仅有低下阶层,
还有卫道人士、公务人员、专业人士、劳工携家带眷一起来,他们是来看热闹的.当我们中的
某个倒霉鬼出现在露台上时,等着他的——可想而知——不是尊敬和令人胆怯的静默,而是
口哨、脏话齐飞,外加阵阵哄笑.虽然传说中曾经有无期徒刑犯通过这个考验,但只是传说.
确定的是,从我入狱至今这一年来,还没有人成功过.
有一天,轮到我上场了.他们打开牢房铁门,带我穿过整个监狱,进入一间庄严的大厅,然
后站上露台.我身后的门被锁上,我一个人面对黑压压的人群.
我连眼睛都张不开,光太强了.台下发出长长的嘘声,骂声四起.我憔悴的脸,惊慌的表情,
逗得大家乐不可支.“喔,绅士出场了!你说话啊,无辜的受害者!你家有老母在等你,对不
对?你想你的小孩了,对吧?”
我双手扶着栏杆,不为所动.我心里已盘算好了,它说不定是惟一能救我脱困的妙计.我
无动于衷,无所谓,既不要求他们安静,也不做任何表示.
很快我就欣慰地发现,我的举动让他们不知所措.显然在我之前站在露台上的牢友都用
了另一套策略,或许大吼大叫,或许用软话请求下面安静,结果都不讨好.
我还是不说、不动,像尊雕像.吵杂声渐渐平缓下来,偶尔还冒出一两下嘘声,然后一片静
默.
不动.我鼓起全部的勇气,不出声.
最后,一个声音说:“你说话啊,你说.我们听.”
我孤注一掷.
“我为什么要说话?"我说,“我站在这里是因为轮到我了,如此而已,我并不想感动你
们什么.我有罪.我不想再看见我的家人.我不想离开这里.我在这里过得很好.”
台下交头接耳.然后有人喊:“别装了!”
“我过得比你们好我说,“我不能说细节,不过我兴致一来,便穿过一条没人知道的
秘密通道,可以从我牢房直通某栋美丽别墅的花园,当然不能跟你们说是哪一栋,反正这附近
多得是.那里的人都认识我,很照顾我.还有……”
我故意停下不说卖个关子.台下的人群一脸的迷惘与失望,好像眼睁睁看着手中猎物跑
掉.
“够了,不要再说了!“有人痛心大喊.得知我过得那么幸福,想必触痛了他的伤口.
“所以你们最好别来烦我!”我声嘶力竭,“我求你们.好心人!可怜可怜我吧!让我留
在这里!嘘我,快,嘘我呀!”
我意识到群众中传开一股愤恨不平之意,他们恨我,只是还在怀疑我说的是真是假,我真
的快乐吗?他们苦恼不已.他们依然犹豫不决.
我整个身体探到露台外面,做作地颤着声音喊:“答应我,大慈大悲的先生小姐们!你们
又没有任何损失!求求你们,嘘我这个幸福的犯人吧!”
人群中传出一个恶毒的声音:''你想得美!才没那么好的事!”说完就鼓起掌来,第二个
人跟进,然后十个、百个,全场响起一片如雷掌声.
我搞定了,这些白痴.我身后的门打了开来.“你走吧,”他们说,“你自由了.”
8.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中那个被判无期徒刑的罪犯“我”,通过一次演讲活动而能够获得释放,为那个黑
暗扭曲的社会带来了一丝光亮.
B.“我双手扶着栏杆,不为所动”“我还是不说不动,像尊雕像”,这些细节描写,表现出
,,我”是一个性格坚毅顽强的人.
C.由于听众是“带着逛庙会、看戏的心情”而来,而“我”的表现太差了,扫了听众的兴,
所以他们便“一脸的迷惘与失望”.
D.文题“无期徒刑”,既说明小说写了一个被判处无期徒刑的人的故事,也隐喻着那些听众
陷于道德牢狱的无期徒刑之中.
9.小说中“我”“脱困的妙计”是分几步实施的?请概括说明.
10.在小说中,讲故事和表达主旨是密不可分的.讲故事对表达主旨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
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仁宗嘉祐五年五月,召王安石为三可度支判官.安石,临川人,好读书,善属文.曾巩携其
所撰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授淮南判官.故事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不
求试调知邺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寻通判
舒州.文彦博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召试馆职,不就.欧阳修荐为谏官,安石
以祖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秣赤,复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又辞.恳求外补,知常州,移提点江西
刑狱.与周敦颐相遇,语连数日夜,安石退而精思,至忘寝食.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辄辞不
起,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授之美官,唯患其不就也.及是,为度支判官,
闻者莫不喜悦.安石果于自用,于是上“万言书”,大要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
日以衰微,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
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
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末,未尝以财不足为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耳.在位之人
才既不足用,而网苕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科学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
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万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
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上览而置之.吕祖谦目:安石变法之蕴,亦略见于此书.
特其学不用于嘉祐,而尽用于熙宁,世道升降之机,盖有在也.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事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不求/试调知郸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
B.故事/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不求试/调/知邺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
C.故事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不求试/调/知郸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
D.故事/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不求试/调知郸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司,或为官称,或为官署名,历代不同,唐代后期到宋代,三司统管财政,由重臣任职.
B.禄养,“禄”为古代官吏的俸给,古人认为官俸为养育百姓之资,“禄养”是指用官俸养
民.
C.闾巷,“闾”,古时以二十五家为一闾,“巷”,里弄,后来用“闾巷”泛指乡里民间.
D.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帝王诸侯都祭祀社稷,后来用“社稷”代表国
家.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才华横溢,喜好读书,擅长为文,曾巩带王安石去拜见大臣欧阳修,欧阳修十分赏识
王安石,四处为他扩大名声.
B.文彦博、欧阳修等人先后向朝廷推荐王安石,王安石都以祖母年老为由予以拒绝,因此士
大夫们认为他无意于为世所用.
C.王安石性格果敢,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向宋仁宗呈言事书,要求对国家法度进行全面改
革,扭转宋朝积贫积弱的局势.
D.王安石清楚地知道,他的改革主张在当时会遭到顽固派的非议,但仍然把希望寄托在君王
身上,也由此得到宋仁宗支持.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
⑵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北征①
陈与义
世故信有力,挽我复北驰.独冲七月署,行此无尽陂.
百卉共山泽,各自有四时.华实相后先,盛过当同衰.
亦复现我生,白发忽及期.夕云已不征,客子今何之?
愿传飞仙术,一洗局促悲.祓襟闽风观,濯发扶桑池②.
[注]①靖康元年,陈与义避金兵南迁,遭父丧北归.②闿风观、扶桑池:道家传说中仙人所居
之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四句叙写个人行程,“有力”“挽”“驰”等字词表现了诗人的身不由己、行色匆忙.
B.第五至八句以议论为主,诗人以百卉有四时、华实有盛衰,安慰自己对生死不必介怀.
C.“亦复观我生,白发忽及期”由物及己,表现诗人对年华已逝、人生短促的感慨.
D.最后四句写诗人希望学得飞仙之术,在仙境中“被襟”“濯发”,做一个闲散之人.
16.“夕云已不征,客子今何之”两句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
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4小题,8分)
17.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
标准;即使再经曝晒也不会挺直,因为“
(2)《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
(3)《蜀道难》中“,”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
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4)《琵琶行》中“,"两句写昔日的琵琶女身价很高,引来了
众多纨绮子弟的追捧.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18〜21题每小题2分)
18.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泥人张》节选自《俗世奇人》.(作家出版社2000年版)
C.每当疼痛发作,他就采用自己的“压迫止痛法”一一用茶壶盖、烟嘴、玻璃球、牙刷把……
顶住疼痛部位.
D.西湖之美在于精致而大气,她宛如江南女子尽显柔美情怀;又像热血男儿袒露宽阔胸怀.
19.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治国理政必须创造•个良好的环境,正视环境影响人塑造人这一古老而又严肃的话题,避
免陷入;傅余陛的境地.
②在国内外深刻变化,特别是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走低的背景下,继续实施国家收储政策是
阳寒侬新,反而会导致市场机制失灵.
③时间回到70多年前,李嘉诚还是下乡二式的穷小子,少年丧父,不得不早早出来闯荡打拼
生活,像一般穷孩子一样尝尽了生活的艰辛.
④他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饱读诗书,待人温和亲切,加之他身材挺拔,容貌英俊,风度翩翩,
如同可巧香衫,给人一种温文尔雅的感觉.
⑤郴州市旅游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郴州假日旅游市场普遍呈现强劲态势,体闲游、采摘体
验游正在方米木茗.
⑥我的同事老吕收藏报纸,细木不均甚至连广告版,在他眼里都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说他
是“老报童”,毫不为过.
A.①③⑥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②④⑤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一个人得有多少烟火气才算合适?烟火气少了,终日高飘于俗世之上,与世界隔绝开来,
不合群,也不合流,最后只能孤芳自赏.可要是烟火气过多,浑身铜臭,三句话不离钱,或开口
就是鸡零狗碎的闲事,也难免油腻得可怕.一个人身上的烟火气,总归得多一点,但再多也不
能超过七分.一个人身上那些高飘在上的非烟火气,也多少得有点,再少也不能少于三分.七
分俗气,三分仙气,一个人的身上也就同时兼容了俗味与趣味.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D.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1.下面是顾随先生的讲课稿,后经其学生叶嘉莹整理成书.整理过程中不小心将横线上的
文字顺序弄乱了,编辑提出了几种不同的衔接方式,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
英雄是可以有的.一个民族,不能无领袖,犹之人之不能无脑子,故无论是民主或独裁,都须有
领袖.—最好的英雄是牺牲自己,为民族、国家、大众.
①英雄不过是一个领袖罢了,做领袖的人不应老表现自己.
②秦始皇吞并六国,不可一世之雄,后来坏在求长生及希为子孙永久之业,故秦二世而亡.
③如果如此,则恐怕将众叛亲离且其手下必定是奴才而无人才.
④但英雄不是为了表现自己,而是为大众出力,此始是真英雄.
A.①④③②B.④②①③C.④③①②D.
①③②④
22.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近年来,①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让百姓实现了老一辈人“想吃啥就买啥”的愿
景,②但“舌尖上的浪费”问题也随之而来.③统计数据显示,④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接近中
国粮食总产量的6%左右.⑤我国虽然在主要粮食生产方面完全能自给自足,⑥但在年初的新
冠肺炎疫情防控中,⑦人们囤积粮食,哄抢物资,⑧给我们的粮食安全敲响了警钟,⑨加之国
际局势风起云涌,单边主义日渐凸显的原因,⑩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刻不容缓.
23.提取所给材料的主要信息,在横线处写出六个关键词.
新发现的脑电波——莱娅公主波在我们睡觉的时候会作用于我们的大脑,可能会对我们
记住这一天的事有所帮助.
特里•谢诺斯基是美国一名生物科学家.他之所以将该电波命名为“莱娅公主”,是因
为他发现该电波曲线的运动形状很像《星球大战》里莱娅公主的耳机发型.
特里•谢诺斯基是将八个电极暂时植入实验者的大脑,通过监测和分析他们的相关数据,
发现该电波的.观察组发现该电波每天晚上发生数千次的活动,每一次持续大约两秒钟.他们
追踪这些电波,并利用一个数学模型,发现它们在大脑周围形成了几乎完美的圆形振荡.
研究表明,只有在实验者处于深度睡眠时才会产生莱娅公主波,在深度睡眠时实验者会
巩固对一天中事件的记忆.
四、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北”“化”这三个字都是由“人”而来的同体会意字(见下图甲骨文示例),相
随而“从”,相背而“北”,相转而“化”.这三字高度概括了人生的成长历程,包孕着国人
从古至今的人生哲学与生命智慧;这三字也与每个人的求学、处友、从业等具体生活实践息
息相关,深蕴待人处事之道.
性/
甲骨文示例
对此,你有什么感悟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与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8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健康码成为数字抗疫的最大亮点之一.健康码的出现是在非常时期一举突破诸多制度和
规范的非常之举,带来数字时代社会治理的第一场全局性大考,直接影响国家和社会治理的
现代化进程.要认识健康码的安全隐患,必须深入剖析和总结互联网超级巨头崛起的内在逻
辑和规律,描绘和构建未来数字社会治理的基本进程和制度框架.由于健康码缺乏体系性制
度设计、流程控制、监管制度和责权制衡机制,使其潜在风险和安全隐患不断累积.若不予以
足够重视,形势将会非常严峻,后果将会超乎想象.
半个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不断深入发展,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范式已经发生根本性改
变.数字传播经历了百年的数字化、半个世纪的网络化、二十年左右的社交化和移动化,以及
新兴的智能化等五大阶段,初步奠定了以计算、传输、存储、数据和算法等核心要素组成的
新型传播基础设施.人类传播范式从过去传统大众传播主导的自上而下、集中控制的大教堂
模式走向了数字新媒体主导的自下而上、开放分布式的大集市模式,数字传播已成为人类社
会主导性的传播新范式.政府对社会信息主流传播机制已经很难进行有效控制,市场主体占
据了明显的传播优势,也造成了明显的传播失控.冲击世界各国和世界秩序的信疫
(Infodemic,也译为信息疫情)现象是其中的突出代表.如今,通过健康码进行大规模全民数
据收集,成为另一个新出现的重大隐患.
贾森•萨多斯基认为:“一切智能的背后,都是监控与控制.”因为智能的背后是数据,
数据的背后就是每一个人的基本权力和利益.所以,上述警示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如果缺乏合
理的制度架构,智能就有可能走向初衷的反面,健康码也是如此.健康码是疫情时期突破和超
越现有制度的非常产物,是一件智能传播的利器,也是一把双刃剑.当前,全球疫情蔓延的态
势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健康码的常态化逐渐变得顺理成章,成为大势所趋.在今天数据治
理制度缺失的背景下,基于市场化力量的运作主体,健康码带来的利益必然走向公共利益的
反面.同时,由于科技龙头企业拥有技术优势、数据优势和资本优势,目前各地健康码的运行
主要由企业承担,民众数据也掌握在企业手中.这在实际上使得“监管俘获”成为事实.但是,
健康码本身所展现的智能传播威力及其背后所隐藏的风险,却依然缺乏系统性和学理性探究.
由浙江省率先实施的健康码行动,不仅为抗击疫情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成为数字社
会治理的重要尝试.中国的成功探索也激发了其他国家的尝试,其中美国谷歌公司和苹果公
司联手进行全球健康码的试水也成为智能时代一次全球性的重要测试.虽然公益性的健康码
功能单一、风格严谨,但是其呈现的全员、全时、全域和全识等特性,却难掩其背后隐藏的巨
大力量和未来商业与治理的巨大潜能.可以说,健康码第一次不期而然地展现出未来全球高
科技竞争的制高点,第一次呈现出未来全球数字社会治理公私合作的基本格局和相互博弈.
我们亟须对其背后隐藏的风险和滥用的危害进行科学评估,制定应对预案.健康码背后
巨大的利益诱惑能否在过犹不及的路上适可而止?在缺乏基本规则和制度保障的前提下,在
巨大利益的诱惑驱动下,将其常态化昭示着潘多拉盒子打开之后的巨大风险.健康码呈现的
基本特性和规律,以及潜在的问题和可能的冲突,都需要我们运用学理性和前腌性的视角进
行深入的审视和分析.助力抗击疫情的健康码,不能成为危及全民隐私保护和危害数字社会
治理健康发展的隐患.充分肯定健康码在抗疫中的价值和作用的同时,一定要警惕对其的滥
用,防止过犹不及的现象发生.
(摘编自方兴东、严峰《“健康码”背后的数字社会治理挑战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健康码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它突破和超越现有制度,在抗疫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B.健康码的出现促使当前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范式从大教堂模式向大集市模式转变.
C.美国谷歌公司和苹果公司联手进行全球健康码的试水是受我国健康码行动的启发.
D.当前健康码缺乏系统性和学理性探究,必须对其潜在的问题和可能的冲突进行审视和分
析.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肯定了健康码的积极意义,再提出要认识健康码的安全隐患,具有辩证思维.
B.文章第二段分析了当前人类传播范式变化特点,意在提醒要警惕健康码的负面作用.
C.文章引用贾森•萨多斯基的话来反对科技龙头企业利用自身优势掌握民众的数据.
D.作者把健康码说成“双刃剑”“潘多拉盒子”,这表明作者对健康码抱有审慎的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数字传播已成为主导性的传播新范式的今天,市场主体已取代政府控制着社会信息主
流传播机制.
B.如果以市场化力量作为数据收集的运作主体,数据收集带来的利益必然走向公共利益的
反面.
C.应尽量避免全员、全时、全域和全识的数据收集,因为这样会给未来商业与治理带来巨大
的灾难.
D.健康码的出现是未来全球数字社会治理一次尝试,全社会都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进行科学
评估.
[答案]LB2.C3.D
[解析]
[分析]
H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健康码的出现促使当前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范式从大教堂模式向大集市模式转变”说
法错误,根据原文,是互联网的发展、数字化传播促使当前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范式从大教堂
模式向大集市模式转变.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能力.
C.“文章引用贾森•萨多斯基的话来反对科技龙头企业利用自身优势掌握民众的数据”说
法错误,文章引用贾森•萨多斯基的话来强调合理的制度架构的重要性.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辨析文中观点态度能力.
A.“市场主体已取代政府控制着社会信息主流传播机制”说法错误,原文只是说“政府对
社会信息主流传播机制已经很难进行有效控制,市场主体占据了明显的传播优势”.
B.“如果以市场化力量作为数据收集的运作主体,数据收集带来的利益必然走向公共利益
的反面”说法片面,原文为“在今天数据治理制度缺失的背景下,基于市场化力量的运作主
体,健康码带来的利益必然走向公共利益的反面”,原文有个前提是“在今天数据治理制度
缺失的背景下”.
C.”这样会给未来商业与治理带来巨大的灾难”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却难掩其背后隐
藏的巨大力量和未来商业与治理的巨大潜能”.
故选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进入21世纪以来,以网络为主的新兴媒体凭借自身的传播时效性和大众参与性,已经超
越传统媒体成为主流.在互联网的挤压下,学界和业界对传统媒体唱衰屡见不鲜.这些关于传
统媒体衰落的讨论中,有关“报纸消亡”问题的争议,声音最大、持续时间最长.自菲利
普•迈耶的“报纸消亡论”开始,学界和业界对“报纸消亡”的辨说一直持续至今.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新闻学院菲利普•迈耶,他在2004年出版的《正在消失的报纸:如
何拯救信息时代的新闻业》一书中,对美国“全球民意研究中心”的综合社会数据进行了新
闻业信任度方面的分析.通过调查数据制作了两个“线性拟合”图,根据图表中显示的受众
信心分布和读者数量变化趋势,菲利普•迈耶得出结论,即在2015年大众对于新闻业的信任
度会降至零点.由此,他预测——“在2043年第一季度晚些时候,日报就没有读者了”.
一些学者从大众媒介更替的角度出发,认为报纸的发展已经接近后期.也有一些学者和
业内人士从商业模式和信息载体的层面进行分析,认为报纸终究会被互联网替代.在国内学
者中,刘建明指出,报纸上的新闻转向网络之后,网络报纸已经不能称作报纸,而是网络新闻
库.从这一形态上来讲,报纸演变成网络报纸之后,报纸本身就已经消失.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报纸消亡论”是一种夸大的预测,媒介的发展从来都不是取代,而
是不断提升.世界报业大亨鲁伯特•默多克谈到报业的命运时指出,网站和邮件定制都可以
成为报业发展的新领域,报业将在21世纪达到一个新高峰.
国内学者对“报纸消亡论”也表达了反对观点.杨保军从整个新闻传播业的历史出发,
认为传播媒介的发展过程是不断扬弃、叠加发展的过程.有了新媒介之后,先前的媒介不一定
就会消失.陈力丹也认为,没有任何大众传媒会因新兴媒体的出现而灭亡.他在谈及新媒介环
境时指出,纸质媒介总体上会呈下降趋势,但是不会消亡.
关于“报纸消亡论”的争论,学者们的不同看法见仁见智,但对纸媒的忧虑也是值得思
考的问题报纸消亡论”是一个历时性的命题,难以一概而论,尤其是在5G时代到来之后,
万物互联,报纸行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既然网络带来的挑战不可避免,学界和业界应该主动
采取有力的措施,寻求纸媒与新媒介的融合,积极应对纸媒危机.报纸是印刷术的产物,历经
了几百年的历史,而互联网作为科技的新发展,以其巨大的发展态势影响着各个领域.报业人
士如何利用互联网,如何定义不同媒介形式的报纸,关乎着报纸的命运.因此报纸的未来走向,
尚需拭目以待.
(摘编自赵羽迎《融媒体时代“报纸消亡论”》)
材料二:
未来的市场将是消费者主导,消费者偏好将为产业发展提供导向,因此,出版产业要从满
足需求发展到挖掘需求、创造需求,从而做强做大.
A出版社是第一批数字转型出版单位里唯一的一家地方科技社,该社手工艺图书在开卷
监控的全国旅游图书市场中,10年都稳居第一.为满足读者的需求,该社在2012年建了手工
艺门户网站,联合全国100多所高校备案注册中国手工艺网络大学.这个网络大学,是依托出
版社现有千万手工图书读者、中国手工艺教室联盟、线上会员积累、线下加盟连锁渠道,致
力用互联网的方式打破中国手工培训资源地域分布不均衡的局面,高效、便捷地向大众提供
专业、特色、优质的手工艺在线精品课程.
在这里,流行技法、新奇技巧及时上线,大咖名师提供在线答疑、实时互动,专业课程系
统而丰富,多终端、低成本的线上服务可以随时随地开启手工学习模式.
他们的价值就是探索出一个全产业链、一个生态模式、集成商模式,同时在出版转型升
级和融合发展中,也探索出一个新的发展理念,就是出版创造的一个价值.“我们利用这个价
值,把价值立体化地去利用,价值又引领出一个新的产业,把产业整个链条有效地拉长.”该
社社长说,现在A出版社的手工艺图书从不用约稿,全国所有的版权商都主动找他们,国内的
一些名师,包括一些传统手工艺人也都找他们,一定程度上,A出版社成了手工的代名
词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做产业的价值,最终还是反哺出版.这也是我们做产业最终的目
的.”
未来的出版产业,必须立足于未来,才能做好现在,只有主动求变,才能赢得未来.今天,
一家出版企业如果想在整个产业的变革中具有成长性,并不是看你能与谁竞争,而是看你能
与谁共生.正如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所讲:“中国出版行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
地应对所遇到的问题,保持信心、增加活力;运用信息技术,认真总结经验,明确出版态势和
发展方向.通过信息技术与出版业的融合发展,才巴出版工作融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中,自
觉地和科技、教育、经济、文化乃至老百姓的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提供精准的信息服务,
把出版工作做好.”
(摘编自王坤宁《智媒时代来了,传统出版人该怎么变》)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报纸等传统媒体缺乏传播时效性和大众参与性,已经开始被新兴的媒体超越,失去了主流
地位.
B.菲利普•迈耶根据调查得来的受众信心分布和读者数量变化趋势图表做出报纸会消亡的
预测.
C.材料二中A出版社从满足读者需求出发,挖掘需求,创造需求,拉长产业链条,产业变革
中得到成长.
D.材料一从理论上对“报纸消亡论”进行了分析,材料二则从实践上提供了一个反对观点
的例证.
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报纸消亡论”的争论基本围绕着“纸质印刷版报纸是否会消亡”和“报纸内容转向
互联网之后,还能否称为报纸”展开.
B.报纸上的新闻转向网络之后,网络报纸已经不能称作报纸,而是网络新闻库.这是我国学
者从大众媒介更替的角度分析得出的结论.
C.网络尤其5G时代的到来给报纸行业带来了巨大挑战,也给报纸行业的创新融合带来了发
展的巨大契机,人们应该积极应对.
D.要想把未来的出版产业做好,做好现在,立足未来,主动求变,积极与信息技术融合共生,
应成为我国出版行业的基本共识.
6.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报纸消亡论”观点的一项是()
A.挪威人对报纸的生命周期进行数据建模分析指出现在的报纸正处于成熟期的后期和哀落
期的早期.
B.美国人认为报纸印刷成本、销售成本相对互联网新闻过于高昂,在互联网环境中必将走向
衰亡.
C.人类24小时接入互联网后,纸张会失去信息载体的意义,报纸也将会失去信息终端的作
用.
D.若对报纸的发展过度乐观,轻视新兴媒体的冲击,也会使报纸陷入自我狂欢,反而可能加
快生存危机的到来.
7.请依据材料内容,对下面案例意义进行简要点评.
案例:某报纸将采访力量全部迁入新闻网站与客户端.原先的新闻专业采编部门,全部改
为政情、财经、天下、区情等8个频道,原部门主任改为频道总监.只保留要闻、新闻和专刊
编辑部,负责报纸编辑.体制整体转换后,记者稿量增加,新闻时效更快,报道内容更全.报纸
因稿量增多,可以优中选优,质量也有明显提升.
[答案]4.C5.B6.D
7.①这是融媒体时代寻求纸媒与新媒介融合,积极应对纸媒危机的有益尝试.②这是消费者
主导,消费者偏好为产业发展提供导向的结果.③这样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与出版业的融合发
展,为老百姓提供精准的信息服务.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A.“缺乏传播时效性和大众参与性”错误,材料一第一段开头只是说“以网络为主的新兴媒
体凭借自身的传播时效性和大众参与性,已经超越传统媒体成为主流”,不等于“报纸等传
统媒体缺乏传播时效性和大众参与性”.
B.“根据调查得来的受众信心分布和读者数量变化趋势图表”错误,结合材料一第二段看,
应是“通过调查数据制作了两个‘线性拟合'图,根据图表中显示的受众信心分布和读者数
量变化趋势”做出预测,选项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混乱了“图表”“调查”“变化趋势”之
间的条件关系和发生顺序.
D.“材料二则从实践上提供了一个反对观点的例证”错误,材料二是从实践上提供了一个出
版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的实例,不是反对“报纸消亡论”的实例,是面对现状解决问题的范
例,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观点、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B.“这是我国学者从大众媒介更替的角度分析得出的结论”错误,材料一第三段,“网络报
纸己经不能称作报纸,而是网络新闻库”,这是从商业模式和信息载体的层面进行分析.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念并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关系的能力.
A.从大众媒介更替的角度论证“报纸消亡论”.
B.从商业模式的层面论证“报纸消亡论”.
C.从信息载体的层面论证“报纸消亡论”.
D.是从反面强调报纸应该与新兴媒体融合,而不是支持“报纸消亡论”.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问题并提出个人见解的能力.
案例是某报纸寻求纸媒和新媒介融合的有益尝试.题目要求依据材料内容点评,我们要从材
料中找到纸媒和新媒介融合的相关论述,结合案例分析即可.
根据材料一结尾段“学界和业界应该主动采取有力的措施,寻求纸媒与新媒介的融合,积极
应对纸媒危机”,可见,案例中“某报纸将采访力量全部迁入新闻网站与客户端”就是寻求
纸媒与新媒介融合,积极应对纸媒危机的有益尝试.
根据材料二第一段“未来的市场将是消费者主导,消费者偏好将为产业发展提供导向,因此,
出版产业要从满足需求发展到挖掘需求、创造需求,从而做强做大”,可见,“新闻专业采编
部门,全部改为政情、财经、天下、区情等8个频道”等,是以消费者为主导.
根据材料二最后一段“通过信息技术与出版业的融合发展,把出版工作融入中华民族的伟大
复兴当中,自觉地和科技、教育、经济、文化乃至老百姓的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提供精准的
信息服务,把出版工作做好”,体现在案例中,“体制整体转换后,记者稿量增加,新闻时效更
快,报道内容更全”“报纸因稿量增多,可以优中选优,质量也有明显提升”中,这样可以为
老百姓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无期徒刑
(意)迪诺•布扎蒂
在城郊这所专门关押无期徒刑犯人的巨大监狱里,有一条看似十分人性、实则极为残忍
的规定.每一个被判终身监禁的人,都有一次站在大众面前向全体市民发表半个小时演说的
机会.犯人由牢里被带到典狱长和其他人的办公室所在大楼的露台上,前方是供听众聚集的
三圣广场.若演讲结束听众鼓掌,演讲者就重获自由.
为了了解情况,可供参考的就是那些已做过演说、但未获青睐的前人的经脸谈,至少也要
探听一下他们采用了什么方法.但这些被“筛掉”的家伙一句话都不肯说.
最棘手的却是那些来听演讲的市民.我们固然是十恶不赦的坏蛋,外面那些自由的男男
女女,也不是省油的灯.一宣布有犯人要上露台讲话,他们就蜂拥而至,不是因为有人的命运
掌握在他们手上,事关重大,而是带着逛庙会、看戏的心情而来.万头攒动中不仅有低下阶层,
还有卫道人士、公务人员、专业人士、劳工携家带眷一起来,他们是来看热闹的.当我们中的
某个倒霉鬼出现在露台上时,等着他的——可想而知——不是尊敬和令人胆怯的静默,而是
口哨、脏话齐飞,外加阵阵哄笑.虽然传说中曾经有无期徒刑犯通过这个考验,但只是传说.
确定的是,从我入狱至今这一年来,还没有人成功过.
有一天,轮到我上场了.他们打开牢房铁门,带我穿过整个监狱,进入一间庄严的大厅,然
后站上露台.我身后的门被锁上,我一个人面对黑压压的人群.
我连眼睛都张不开,光太强了.台下发出长长的嘘声,骂声四起.我憔悴的脸,惊慌的表情,
逗得大家乐不可支.“喔,绅士出场了!你说话啊,无辜的受害者!你家有老母在等你,对不
对?你想你的小孩了,对吧?”
我双手扶着栏杆,不为所动.我心里已盘算好了,它说不定是惟一能救我脱困的妙计.我
无动于衷,无所谓,既不要求他们安静,也不做任何表示.
很快我就欣慰地发现,我的举动让他们不知所措.显然在我之前站在露台上的牢友都用
T另一套策略,或许大吼大叫,或许用软话请求下面安静,结果都不讨好.
我还是不说、不动,像尊雕像.吵杂声渐渐平缓下来,偶尔还冒出一两下嘘声,然后一片静
默.
不动.我鼓起全部的勇气,不出声.
最后,一个声音说:“你说话啊,你说.我们听.”
我孤注一掷.
“我为什么要说话?”我说,"我站在这里是因为轮到我了,如此而已,我并不想感动你
们什么.我有罪.我不想再看见我的家人.我不想离开这里.我在这里过得很好.”
台下交头接耳.然后有人喊:''别装了!”
“我过得比你们好我说,“我不能说细节,不过我兴致一来,便穿过一条没人知道的
秘密通道,可以从我牢房直通某栋美丽别墅的花园,当然不能跟你们说是哪一栋,反正这附近
多得是.那里的人都认识我,很照顾我.还有……”
我故意停下不说卖个关子.台下的人群一脸的迷惘与失望,好像眼睁睁看着手中猎物跑
掉.
“够了,不要再说了!”有人痛心大喊.得知我过得那么幸福,想必触痛了他的伤口.
“所以你们最好别来烦我!”我声嘶力竭,“我求你们.好心人!可怜可怜我吧!让我留
在这里!嘘我,快,嘘我呀!”
我意识到群众中传开一股愤恨不平之意,他们恨我,只是还在怀疑我说的是真是假,我真
的快乐吗?他们苦恼不已.他们依然犹豫不决.
我整个身体探到露台外面,做作地颤着声音喊:“答应我,大慈大悲的先生小姐们!你们
又没有任何损失!求求你们,嘘我这个幸福的犯人吧!”
人群中传出一个恶毒的声音:“你想得美!才没那么好的事!”说完就鼓起掌来,第二个
人跟进,然后十个、百个,全场响起一片如雷掌声.
我搞定了,这些白痴.我身后的门打了开来.“你走吧,”他们说,“你自由了.”
8.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那个被判无期徒刑的罪犯“我”,通过一次演讲活动而能够获得释放,为那个黑
暗扭曲的社会带来了一丝光亮.
B.“我双手扶着栏杆,不为所动”“我还是不说不动,像尊雕像”,这些细节描写,表现出
“我”是一个性格坚毅顽强的人.
C.由于听众是“带着逛庙会、看戏的心情”而来,而“我”的表现太差了,扫了听众的兴,
所以他们便“一脸的迷惘与失望”.
D.文题“无期徒刑”,既说明小说写了一个被判处无期徒刑的人的故事,也隐喻着那些听众
陷于道德牢狱的无期徒刑之中.
9.小说中“我”“脱困妙计”是分几步实施的?请概括说明.
10.在小说中,讲故事和表达主旨是密不可分的.讲故事对表达主旨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
本简要分析.
[答案]8.D9.①首先,见到那些决定他命运的听众后,一反先前演讲者的做法,既不要求
听众安静,也不做任何表示,调动他们听演说的兴趣.②其次,向听众承认自己有罪,说明自己
不想再见到家人,不想离开监狱,而且在监狱中过得很好,以此来刺痛听众.③最后,把听众称
为“好心人”“大慈大悲”的人,用哀怜之情激怒他们,借他们对“我”的厌恶使自己脱
身.④这三个阶段逐渐刺激听众,使听众由原来的看热闹的心理转变为不能让犯人得逞的心
理,进而使“我”顺利脱困.
10.①作者虚构了一个被判处无期徒刑的人可以通过演讲的方式获得自由的故事,故事设定
近乎荒诞,引发读者产生极大的兴趣,有利于读者对小说主旨的思考.②这种虚构,划分出了
演讲者和听众两类人,产生了罪犯想离开监狱和决定罪犯命运的听众是否让他离开监狱的矛
盾冲突,揭示出听众的阴暗心理,突现了小说主旨.③这种虚构使小说更具有讽刺意味,当权
者荒谬的释放犯人的方法造成主人公以一种荒谬的做法逃脱刑罚,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中某些
制度的不合理.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鉴赏文章手法技巧的能力.
A.“为那个黑暗扭曲的社会带来了一丝光亮”错误,作者是以辛辣的讽刺鞭挞了那个黑暗扭
曲的社会的.
B.“表现出‘我'是一个性格坚毅顽强的人”错误,是一种善于应对或狡诈性格的表现.
C.对“‘我’的表现太差了"错误,“我故意停下不说卖个关子.台下的人群一脸的迷惘与
失望,好像眼睁睁看着手中猎物跑掉”可知,这是一种成功.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概括小说情节能力.
考生解答时首先找到“我”“脱困的妙计”过程的相关内容,然后将这一过程分层即可.
从“带我穿过整个监狱”到“你说话啊,你说.我们听”是第一阶段,描写“我”不说、不懂,
坚持不开口说话;
从“我孤注一掷"到''想必触痛了他的伤口”是第二阶段,“我”说“我不能说细节,不过
我兴致一来,便穿过一条没人知道的秘密通道,可以从我牢房直通某栋美丽别墅的花园,当然
不能跟你们说是哪一栋,反正这附近多得是.那里的人都认识我,很照顾我.还有……”,承认
自己有罪,但自己过得很好,不想出去;
从“所以你们最好别来烦我!”到“嘘我这个幸福的犯人吧”是第三阶段,“我求你们.好心
人!可怜可怜我吧!让我留在这里!嘘我,快,嘘我呀!”,请求听众让他留在监狱中.
这三个阶段逐渐刺激听众,使听众由原来的看热闹的心理转变为不能让犯人得逞的心理,进
而使“我”顺利“脱困”.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的写作手法与主旨表达之间关系的能力.
解答此题,考生必须首先弄清楚,“讲故事”也就是小说常用的虚构手法.分析时可考虑文本
虚构了怎么样的故事、什么样的情节、什么样的人物,表达了怎么样的主题.
本小说从情节的角度看,虚构了一个被判终身监禁的人可以通过一次演讲而改变自己命运的
故事,虚构了“我”巧施妙计通过演讲“脱困”的系列情节.“我”卖关子,告诉听众“我”
在监狱里过的特别幸福,引起了群众的愤恨不平,他们因为“我”的幸福快乐而愤怒,最终决
定给“我”自由.由“在城郊这所专门关押无期徒刑犯人的巨大监狱里,有一条看似十分人
性、实则极为残忍的规定.每一个被判终身监禁的人,都有一次站在大众面前向全体市民发表
半个小时演说的机会”可知,犯人犯罪可以通过演讲逃避处罚,而且这是一种制度,这就揭示
出社会中某些制度的荒诞、不合理性.
从人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市政广场绿化设计与施工合同
- 洗浴中心招投标授权委托书模板
- 网约车驾驶员服务协议
- 南京市摄影基地租赁合同
- 环保旅游业PTR管理办法
- 城市绿化带扩建合同
- 文化艺术兼职演员合同
- 建筑材料市场租赁合同终止
- 图书馆围墙建设合同
- 人力资源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
- 仓储物流安全隐患排查表-附带法规依据
-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课文(全中文)
- DB32T 4031-2021 建筑垃圾填筑路基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 湖南省药品零售企业药店药房名单目录
- DB4401-T 10.5-2019 +反恐怖防范管理++第5部分:教育机构-(高清现行)
- 广东深圳市福田区选用机关事业单位辅助人员和社区专职工作者365人模拟试卷【共500题附答案解析】
- 尿毒症脑病课件
- 小学体育与健康人教二年级全一册第一部分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构想体育教学设计武术
- 广告制作技术方案
- 煤矿通风系统现状及智能通风系统设计
- 加氢裂化 精品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