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福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_第1页
天福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_第2页
天福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_第3页
天福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_第4页
天福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 1 2 2 2 4 52自然地理条件 -------------…-…---…---------------------6 6 6 6 3.1地形地貌 7 7 7 8 8 8 9 10张10张11.1任务由来及工程概况本次设计道路(天福路)位于复盛片区东部,地处御临河右岸,道路大致呈南西一北东走点桩号:K0+000~K0+557.920,设计道路总长557.920m,该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速度为20.0km/h,标准路幅宽度为16.0m,为双向两车道。道路设计起点坐标:X=87663.751,Y=81262.089,Hs=Hg=210.280m,向北东延伸,上跨现代大道轨道站、现代大道轨道3B出设计速度(km/h)极限最小圆曲线半径(m)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极限平曲线最小长度(m)极限圆曲线最小长度(m)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m)凸曲线凹曲线极限最大纵坡(%)871坡段最小长度(m)极限竖曲线最小长度(m)停车视距(m)最小净高(m)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使用年限(年)勘察期间,拟建道路桩号K0+000.00~K0+045.30m段为在建轻轨15号线现代大道站的明挖基坑,现状基坑深度约20.5m,基坑类型为土质基坑,其采用放坡开挖;拟建道路桩号K0+140.0~K0+274.80m段为在建轻轨15号线车站基坑开挖的弃土区,外业勘察结束之时,其仍在堆填;拟建道路桩号K0+397.95~K0+445.75m段右侧半幅为废墟回填段;拟建道路桩号K0+513.69~K0+532.30m段为已建的地貌,其中K0+396.156~K0+449.70m拟建道路按设计建成后,道路左右两侧主要形号K0+120.0m,代表断面5-5’),设计坡率1:1.0,边坡破坏后果严重,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1.2前人研究成果(1)1986年~1990年——原四川省地矿局二〇八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和国地质图》重庆市幅H-48-94-A(1:5万)区域地质调查。(2)1975年~1977年——原四川省地质局南江水文地质大队编制的《地质调查说明书》重庆幅H-48-[23](1:20万)区域地质调查。(3)1975年~1977年——原四川省地质局南江水文地质大队作1:20万《中华人民共和(5)2018年4月重庆市勘测院完成的《重庆市轨道交通十五号线一期工程(不含越岭隧道)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右K53+633.739~右K92+359.455)(初步勘察)(项目编号(6)2020年12月重庆市勘测院完成的《重庆市轨道交通十五号线一期五号线一期现代大道站的建设。拟建工程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21.3勘察工作目的与任务1.3勘察执行的主要标准、依据1《建设工程地质勘察合同》(附件1);2《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委托书》(附件2);3《工程地质勘察纲要》(附件3);4业主方提供的1:500工程总平面布置图;15《重庆市建设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7年版);1.4勘察阶段、范围及等级划分根据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渝建〔2013〕346号《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察阶段暂行规定》,本工程不需进行选址勘察和初步勘察。本工程本次(2009年版)的规定。工程项目1场地5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石流、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2等抗震危险地段建设场地。/1程。/2/3隧道和大型桥梁等需进行多方案比选的/目1等级为一级的建设项目。本工程道路为城市支路,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1流、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2用形成的边坡,地形坡角3/4跨的建设场地。/1总建筑规模大于50万m²且高层建筑规模占总建筑规模的比例超过70%的大型住宅小区。/2建筑高度大于200m的超高层建筑。/3总建筑面积超过10000m²的城市轨道交通/4为3层及3层以上(不计地面道路及地道)/根据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渝建〔2013〕345号《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察范围暂行规定》,本工程勘察范围应包括环境挖填方边坡及其影响的布置,结合本工程实际以及业主提供的总平面图,严格执行渝建(2013)345号《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范围暂行规定》(勘察范围判定见表1.4.3),勘察范围符合渝建〔2013〕345号文《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范围暂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影响区域1高度。于1倍边坡高度。满足勘察范围2范围。无外倾结构面控制的满足勘察范围3小于1.5倍边坡高度。/满足勘察范围4线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后质边坡前缘边界(即剪出口位置)。/满足勘察范围影响区域1/满足勘察范围2/满足勘察范围3当需要采用锚杆(索)支护时,勘察范围线到/满足勘察范围表3.2.3判定,场地类别属复杂场地(详见表1.4.4)。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度复杂中等复杂有两种以上地貌单元,地形坡角大于30°√岩层倾角(°)√√√√度√育程度不发育√强烈√1.5勘察工作布置及完成情况状测量、裂隙调查等,以查明地表反映的工程地质条件。成图比例尺1:500,采用半仪器法定断面一般布置2~3个钻孔,钻孔分别位于道路中心线、边线坡和岩质挖方边坡稳定性评价的要求为准。本次共布置钻孔22个,钻孔编号前缀为ZK,布置控制性钻孔12个,约占布置钻孔数的54%。因现场地形条件和施工条件实际完成钻孔19个,利用2020年12月由重庆市勘测院完成的《重庆市轨道交通十五号线一期工程现代大道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右YK89+832.314~右YK90+013.914)》(详细勘察)(项目编号KC(2020)-81-0033401C)钻孔6个(钻孔编号为:S24-6、S24-8、S24-13、S24-14、S24-18、所有钻孔进行了最初水位观测和24小时后的静止水位观测。在预计路基持力层(中等风化基岩)或设计标高以下1.0~1.5m范围中采取试样,岩石试验项目包括天然抗压、饱和抗压强度及抗剪等。本次勘察采取岩样16组,砂质泥岩岩样8组,砂岩岩样8组。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道路路基土样从设计路面或现地面下1.0~1.5m深度范围采取,试验项目包括土样常规。本次勘察采取原状土样6组。本场地拟建道路桩号K0+140.0~K0+274.80m段为在建轻轨15号线车站基坑开挖的弃土域回填较厚;拟建道路桩号K0+513.69~K0+532.30m段为已建的滨河路回填整平段,整平回填较厚;故本次勘察在现状弃土区3个钻孔(ZK6、ZK8、ZK9),废墟回填段1个钻孔(ZK21);在已滨河路整平段1个钻孔(ZK22)内进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共5个钻孔,总进尺47.3m。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本次勘察于2022年09月28日进场,至2022年10月07日结束野外勘探工作,本次勘察布置钻孔22个,因现场地形条件和施工条件实际完成钻孔19个。图根控制点图根控制点图根控制点图根控制点定测勘探点个本次对利用的6个钻1:200地质断面个组/孔南延段为同一项目招组/孔水位观测个1:500地面工/测量起始数据为业主方提供的控制点的坐标已知点点号调查工作以建设单位提供1:1000的地形图为底图,采用半仪器法定点填绘地质界线,填图地层单元以1:5万区域地质资料为基础,结合勘察场地的特点按组划分。测绘范围包括采用4台地质回转钻机清水硬质合金钻进,钻机型号XY-100。开孔孔径①110mm,终孔孔径0.5-1.0m,基岩强风化回次进尺一般不大于1.5m,基岩中等风化进尺一般不大于2m。钻孔岩芯回次采取率:填土岩芯采取率≥65%,粉质黏土岩芯采取率≥90%,强风化基岩≥65%,中等风化基岩≥80%。钻进过程中严格按钻探操作规程进行,未发生质量可信。由于现场情况,实际钻孔19个。的锤击能量(锤重63.5kg,自由落距76cm),将一定规格的圆锥探头(探头锥角60°,锥底2.1自然地理和交通条件2.2场地周边环境条件车站基坑开挖的弃土区,外业勘察结束之时,其仍在堆填;拟建道路桩号K0+397.95~2.3气象、水文5.7℃,极端最高气温43℃(2006年8月15日),极端最低气温为-1.8℃(1975年12月15日)。7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年3.1地形地貌3.2地质构造3.3地层岩性局部可达80%~85%,粒径以20~300mm为主,局部达1500mm,结构呈松散一稍密状,压建道路沿线主要分布在基岩表层,厚度一般0.3~3.8m,在沿线原始地貌段分布较厚。其中K0+396.156~K0+449.70m段为干涸老鱼塘,根据地质测绘与我公司经验,该区域范3.4基岩顶界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3.5水文地质条件土结构由松散一稍密,属透(含)水层,粉质黏土、砂质泥岩属相对隔水层。勘察期间在拟建3.6不良地质地质作用及特殊土质环境条件,也未发现上述不良地质作用。但拟建道路桩号K0+00.00~K0+45.30m段为在建轻轨15号线现代大道站的明挖基坑,现状基坑深度约20.5m,基坑类型为土质基坑,其采用人工填土:基本为素填土,杂色,其中K0+140.0~K0+274.80m段成约1.0年,揭露最大厚度19.30m;K0+397.95~K0+445.75m段右侧半幅为废墟回填段,成分间约3.0年,揭露最大厚度3.20m;K0+513.69~K0+532.30m段为已建的滨河路回填整平段,成分主要由砂岩、砂质泥岩块碎石、黏性土等组成,堆积时间约2.0年,揭露厚度4.10m;填土中硬质物含量约70%~75%左右,局部可达80%~85%,粒径以20~300mm为主,局部达该层底部与基岩接触地段,受地下水活动的影响,局部形成以软一可塑状黏性土为主的厚度4.1土体物理力学特征n6δ中f个击/击5个数n(个)u6δN天然含水率W(%)6//饱和含水率(%)6//湿密度p(g/cm³)6//饱和密度(g/cm³)6//干密度pa(g/cm)6//土粒比重G。6//6//塑限W。(%)6//6//液性指数I6//6内摩擦角φ66内摩擦角φ6压缩系数a、(MPa¹)6//压缩模量E。(MPa)6//4.2岩石物理力学特征检测编号定名单轴抗压强度(MPa)值单值值砂质砂质砂质砂质检测编号定名砂质单轴抗压强度(MPa)值单值值砂质砂质砂质/33/标准差σ变异系数δ/统计修正系数ψ/////检测编取样编号定名单轴抗压强度(MPa) 12(剔除异常12(剔除异常值)/33//标准差σ/变异系数δ/统计修正系数ψ/////BZK08、BZK15钻孔进行声波测试,以了解序号测试孔深(m)平均V。数(Kw)1强风化砂岩中风化砂质泥岩2强风化砂岩中风化砂岩中风化砂质泥岩中风化砂岩中风化砂质泥岩中风化砂岩强风化砂质泥岩声波速度范围为1761~2049m/s,岩体破碎;强风化砂岩声波速度范围为2155~2525m/s,岩体较破碎。中风化砂质泥岩声波速度范围为2525~3289m/s,岩体完整性指数范围为0.63~0.66;中风化砂岩声波速度范围为2688~3333m/s,岩体完整性指数范围为值单值值////////// /////////// 4.3岩体基本质量等级根据上表4.2.1-4.2.4的统计结果,结合野外钻探情况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天然湿度条件下单轴/V中等风化中风化砂岩本质量等级为V级;中等风化砂质泥岩天然湿度条件下单轴抗压强度标准4.4土石可开挖性分级Ⅱ级(普通土):可塑状的粉质黏土。Ⅲ级(硬土):杂色,其中K0+140.0~K0+274.80m段成分主要由在建轻轨15号线现代大道站的明挖基坑开挖出来的砂岩、砂质泥岩块碎石、黏性土等组成,堆积时间约最大厚度19.30m;K0+397.95~K0+445.75m段右侧半幅为废墟回填段,成分主要由砂岩、砂质泥岩块碎石、黏性土等组成,偶见拆迁形成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堆积露最大厚度3.20m;K0+513.69~K0+532砂质泥岩块碎石、黏性土等组成,堆积时间约2.0年,揭露厚度4.10m;填土中硬质物含量约70%~75%左右,局部可达80%~85%,粒径以20~300mm为主,局部达1500mm,结构呈松IV级(软石、软质岩):中等风化的砂质泥岩和砂岩,呈中层状一厚层状构造,裂隙较发育一不发育,岩石单轴极限饱和抗压强度小于30MPa。4.5岩土设计参数建议勘察规范》(DB₁50-174-2014)第14.3条规定,其地基极限承载力特征值按Jα=Y,*fw计算式中:ʃα-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γ一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对土质地基取0.50,对岩质地基取0.33;1)加*者为经验值;2)岩土重度由试验密度值乘以重力加速值9.8取得;3)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第14.3条规定:岩质地基极限承4)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第4.2.6条规定:岩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根据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乘以0.33确定,岩体较完整,地基条件系数取1.10;5)岩土与锚固体的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仅适用于初步设计,施工时应通过试验检验。7)中等风化岩体抗剪强度标准值的φ值由岩石标准值乘以0.9的折减系数后再乘以0.95的时间效应得来;C值由岩石标准值乘以0.3的折减由岩石标准值乘以0.4的折减系数后再乘以0.95的时间效应得来;8)边坡理论破裂角:中等风化砂质泥岩取60°,中等风化砂岩取63°。理论破裂角取值为45°+φ/2(φ为内摩擦角)。议如下表4.5.1。面化中风化化中风化天然重度(kN/m³)天然抗压强度(MPa)饱和抗压强度(MPa)内聚力C(kPa)天然25*内摩擦角φ()天然14*抗拉强度(k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弹性模量(MPa)变形模量(MPa)泊松比μ度标准值(kPa)岩体水平抗力系数(MN/m³)负摩阻力系数Vse=do/t序号层厚(m)V₂范围值1强风化砂岩中风化砂岩2强风化砂岩中风化砂岩 最不利覆盖层厚度(m)类别粉质K0+140.00~/Ⅱ不利K0+274.80~/ⅡK0+397.95~/Ⅱ不利K0+513.69~/Ⅱ不利6.1道路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6.2路基分段工程地质评价12(自然边坡及填土边坡)34(自然边坡及填土边坡)5现状设计道路沿线地面起伏不大,现状地面高程210.08~216.51m。岩土界面除修建轻轨15第一类为挖方填土边坡,挖方填土边坡最大高度8.80m(桩号K0+160.0m,设计坡率1:1.0,边坡破坏后果严重,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第二类为挖方自然岩质边坡,挖方自然岩质边坡最高为18.80m(桩号K0+120.0m,代表断面5-5’),设计坡率1:1.0,边坡破坏,本次选取代表性剖面(6-6’剖面)对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计算,土体重度取22.0KN/m³,取代表性剖面(5-5’剖面)对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计算,现对边坡做极射赤平投影(图6.2.1)该侧边坡为切向坡,边坡与岩层面切向(107°)相交,与J1切向大角度(80°)斜交,与J2顺向小角度(35°)相交,其中对边坡稳定性最不利的因素是J2结构面,其与坡向夹角为35.0°,与坡向夹角较小,而倾角为82.0度,倾角大且小于坡面角,不稳定。根据《建筑边坡支护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4.1.4岩质边坡类别划分标准,该边坡的岩体类型为Ⅲ类,该段边坡岩体破裂角取60°,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6°。为评价边坡岩体的稳定性,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的重度γ水高度(m)角(*)度(m)载(KN)内聚力内摩擦角(°)数(Ks)0注:1.05≤Fs≤1.30(永久二级边坡),边坡为基本稳定。根据以上计算结果表明:在暴雨工况下,由J2控制时直立开挖边坡稳定性系数为0.63,率:中风化岩石1:0.75、强风化岩石1:1.0,土层1:1.75,边坡施工时边坡大于8m应分级坡面角90EQ\*jc3\*hps15\o\al(\s\up0(对),)EQ\*jc3\*hps15\o\al(\s\up0(边披),)EQ\*jc3\*hps15\o\al(\s\up0(稳),)坡面角90EQ\*jc3\*hps15\o\al(\s\up0(对),)EQ\*jc3\*hps15\o\al(\s\up0(边披),)EQ\*jc3\*hps15\o\al(\s\up0(稳),)2.S038分析结果:不稳定(2)路基持力层评价及施工建议填筑土压实度不应小于94%,且做好地表水的疏排措施。压实填土地基承载载力特征值:取110kPa(应根据施工填料、组成及现场静载试验综合确定),粉质黏土取120kPa(现场静载试验综合确定),基底摩擦系数填土取0.30。(1)路基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2)路基持力层评价及施工建议质黏土地基承载载力特征值取120kPa(现场静载试验综合确定),基底摩擦系数填土取0.30。但其中K0+396.156~K0+449.70m段为干涸老鱼塘,根据地质测绘与我公(1)路基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本段为挖方路基(以现状标高计),总长约为85.35m,该段设计高程197.50~191.516m,坡,该段挖方边坡按照边坡土体类型主要为挖方自然岩质边坡,挖方自然岩质边坡最高为5.50m(桩号K0+484.83m,代表断面10-10'),设计坡率1:1.0,边坡破坏后果严重,边坡安全态,本次选取代表性剖面(10-10’剖面)对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计算,现对边坡做极射赤平投影(图6.2.2)分析如下:表6.2.210-10’剖面左侧边坡极射赤平投影N号凡W令S滑方向11082该侧边坡为切向坡,边坡与岩层面切向大角度(72°)相交,与J1切向大角度(115°)斜交,与J2顺向小角度(0°)相交,其中对边坡稳定性最不利的因素是J2结构面,其与坡向夹角为0°,与坡向夹角小,而倾角为82.0度,倾角大且小于坡面角,不稳定。根据《建筑边坡支护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4.1.4岩质边坡类别划分标准,该边坡的岩体类型为ⅢI类,该段边坡岩体破裂角取63°,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8°。重度γ水高度(m)角(“)度(m)载(KN)内聚力内摩擦角(*)数(Ks)0注:1.05≤Fs≤1.30(永久二级边坡),边坡为基本稳定。根据以上计算结果表明:在暴雨工况下,由J2控制时直立开挖边坡稳定性系数为0.84,率:中风化岩石1:0.75、强风化岩石1:1.0,土层1:1.75,边坡施工时边坡大于8m应分级6.3边坡防护措施建议坡率:中风化岩石1:0.75、强风化岩石1:1.0,土层1:1.75,边坡施工时边坡大于8m应分6.4路基评价人工填土:拟建道路沿线填土主要分布于桩号K0+140.0~K0+274.80、K0+397.95~6.5特殊性岩土评价6.6路基干湿类型评价6.7地下水作用评价6.8场地水土腐蚀性评价腐蚀介质在土中的含量(mg/kg)微微微微微微微微微6.9道路施工对邻近建(构)筑物影响评价基坑,现状基坑深度约20.5m,基坑类型为土质基坑,其采用放坡开挖;拟建道路桩号6.10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评价6.11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分析拟建场地未见滑坡、崩塌、泥石流、断层和地下洞室等不良地质现象,K0+140.0~(3)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地下水主要分为上层滞水、基岩裂隙水;(4)道路设计桩号K0+140.0~K0+274.80、(5)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路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此段属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抗震设防烈度6度,地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