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医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料_第1页
传统医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料_第2页
传统医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料_第3页
传统医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料_第4页
传统医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统医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一、传统医药的观点与内涵传统医药包含文化遗产部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部分。但实质上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起码,它是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的。(一)传统医药的观点传统医药是各民族在历史上创建和应用的生命认知及医药技术所构成的知识系统。1、 世界卫生组织对于传统医学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在《2002〜2005年传统医学战略》中指出:“传统医学是传统中医学、印度医学及阿拉伯医学等传统医学系统以及各种形式的民间疗法的统称。”传统医学疗法包含药物疗法(若使用草药、动物器官和/或矿物)和非药物疗法(如在基本不使用药物的状况下进行,比方针刺疗法、手法疗法及精神疗法)。在主要卫生保健系统鉴于抗衡疗法或传统医学还没有归入国家卫生保健系统的国家,传统医学常常被称为“增补”、“代替”或“特别规”医学。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传统医药的规定1982年宣布的《宪法》第21条规定:“国家发展医疗卫惹祸业,发显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宪法》用“传统医药”这个词,是考虑到我国除中医药之外,还有少数民族的传统医药和大批的民间医药。3、中国的传统医学包含中医学、民族医学和民间医学三个构成部分。⑴中医学是以汉文化为代表的传统医学。它长久以来是中国社会的主流医学。从《黄帝内经》成书年月算起,到现在已有2500年的历史。它的理论系统和医学实践,完好、一向而丰富,到现在累积的医学文件(至1911年)已有13000多部。这样巨大的医学宝库,是世界医学史上稀有的。中医学是中国人民对人体生命与疾病的独到认识,其知识系统鉴于人与自然的和睦一致,拥有深刻的哲学思想、丰富的人文内涵和特别的东方文化色彩,它不一样于阿育吠陀为代表的印度医学,也差别于以希波克拉底为代表的古希腊医学和阿维森纳为代表的阿拉伯医学。中医学与民族医学的关系,是互相学习、互相沟通、互相浸透的关系。中医学在发展过程中不停从民族医学中吸取营养以丰富自己。比如《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说,砭石从东方来,毒药从西方来,灸烟从北方来,九针从南方来,导引按踌从中央出。但它毕竟是中国社会长久以来的主流医学,反过来又给各民族医学以巨大影响,以致在民族医学中到处能够看到中医学的影子。只管这样,中医学与民族医学在文化背景、医学系统、方药应用方面各有特点。所以民族2医学不是中医学的某个分支,而是中医学同样相待的学术姐妹。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珍宝,深受儒道释文化的影响。它所代表的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价值、思想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使它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性。其余民族医学,大略也与此近似。过去,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在大众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艺、风俗等方面(2006年5月国务院宣布的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没有收入传统医药),一般以为,医药属于自然科学,充满物质科学的专业性。但以后发现传统医药拥有鲜亮的文化特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性质。到2008年宣布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时,收入传统医药8项。⑵民族医学是指少量民族的传统医学。这是藏医学、蒙医学、维吾尔医学等各民族传统医学汇总在一同的一个学术总称和工作定义。从理论上讲,每个民族在历史上都有自己的医药需乞降医药创建,民族医学是各民族从实质的生产、生活中累积起来的医药知识和防病治病经验。依据历史文件和今世挖掘整理状况,大概可分三类:第一类是过去有文字、有文件的少量民族,他们的医药知识累积比较丰富,如藏医学、蒙医学、维吾尔医学、傣医学、彝医学、朝医学、回回医学、哈萨克医学、纳西医学等。近20年来,医疗、教课、科研、药品开发均有不一样程度的进展。第二类是过去没有文字,但民间的口述医学资源特别丰富,挖掘整理工作收效明显,挖掘整理的成就用汉文编著了民族医药概论、医学史、药物学,临床能力有所恢复,如壮医学、苗医学、瑶医学、土家医学、侗医学、畲医学等等。第三类是人口较少少量民族,他们的传统医学资源还没有系统地挖掘整理,到现在大多数底数不清。我国的民族医学汇总在一同,是与中医学双峰并峙的伟大医药宝库。每一种民族医学都鉴于它的文化背景、宗教崇奉、民间风俗,提炼了丰富的医学经验,成立了各自的医学系统。各个民族发现的自然药物共同充分了我国的药材学宝库。到现在,中药与民族药、民间药加在一同,我国的药物质源已达13807种。⑶民间医学。在中医学和民族医学之外,在传统医学中还有民间医学的阵地。这是指既无明确的民族文化背景,又不属于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学系统以内的此外一些民间医学。这类草医草药集体是客观存在的,它不属于中医学,也不属于民族医学。比如,云南的“黄氏医圈”,陕西的太白七药等等。二、传统医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一)传统医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之间互相依存,不行切割。它们都是人类发展的根,社会连续发展的源。文化是维系物质世界的纽带,社会存续的血脉,民族精神的灵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文化多样性的熔炉,又是可连续发展的保证。传统医药是传统文化的构成部分,它是文化广角的一角,是文化母体在医学领域的历史成就。它有物质文化的一面,也有精神文化的一面。它对人体生命的认识和探究,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各有门路,独树一帜之言。同时又遇到今世自然观、世界观、生命观的影响和限制,成为哲学实践的一种延长。这样,使传统医学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充足得益,遇到文化视角的关照和保护。(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集体、集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样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术及其相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和文化场所。依照这个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以下五个方面:1、 口头传统和表述,包含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媒介的语言;2、 表演艺术;3、 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 相关自然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 传统的手工艺技术。联合中国传统医药的历史与实质,它包含以下四个方面:1、 传统医药是对人体生命的认知和防治疾病的实践。以中医学为例,它的天人相应的自然观,阴阳五行的整体观,脏象经络的生理观,六淫七情的疫病观,辨证论治的诊断观,都在世界医学史上独树一帜,标新立异。2、 民族医药和民间医药中很大一部分是口授心授的口头文化,比如壮医药、苗医药、瑶医药、土家医药、侗医药、畲医药等。这些民族医药最具备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它们是“非遗”保护的要点。3、 养生、保健、医疗活动中的传统技艺,比如太极拳、八段锦等养生方法,推拿、按摩、针灸、拔罐、刮痧等传统医术,中药和民族药的加工、炮制、制作工艺等。4、 相关传统医药的风俗、节庆、礼仪、如屠苏酒、端午节、忌门、饮食宜忌、卫生民谚等等。(三)《非物质文化遗产条约》特别重申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人类的创建力、文化的多样性、集体(特别是土著集体)的认可感和历史感。这全部都关系到传统医药的特质和命运。中医学作为中华民族拥有原创性的医学文化,蕴含着中国古老的文化基因, 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四)传统医药面对的濒危处境:全世界化和社会改革为各集体之间展开新的对话创建条件,也使非物质文化面对破坏、消逝和破坏的严重威迫。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后工业化时代铭心刻骨的反省,是对文化破坏现象理所自然的反响,代表着人类的文化觉悟和文化自觉,是沉沦于物质生活的人们还没有意识到的、尚在连续破坏中的一种救治运动。以传统医药为例,主要问题是丢掉太多,异化严重。近 30年,中医药事业有重要发展。截止 2009年终,全国有卫生机构91万个(包含村卫生室),此中医院两万余家,包含中医院2728家,中医医院占医院总数的13.5%,中医病床万张,占总床位数(38.5万张)的12.6%。2009年全国医疗机构总诊断人次54.9亿人次,中医医院占3亿人次。近几年来,中医医院门诊治疗人次和住院人次均有增添。但中医方面存在的问题也许多。2009年4月21日国务院宣布了《对于扶助和促使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建议》。《建议》在必定中医药工作获得成就的同时,指出“跟着经济全世界化、科技进步和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我国中医药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着很多新状况、新问题。中医药特点优势渐渐淡化,服务领域趋于萎缩,老中医药专家好多学术思想和经验得不到传承,一些特点诊断技术、方法濒临失传,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不足;中医药发展不协调,野生中药资源破坏严重;中医药发展基础条件差,人材贫乏。”这是今世人们对中医药事业中存在问题的共鸣。过去一些人不认识或不认可这一点,对中医药事业的前程议论纷纷。有些人对待问题不是从事情自己的是非黑白出发,而是从保护个人政7绩、掩盖工作失误,对中医药工作存在的问题讳疾忌医,“自我感觉优秀”。此刻国务院发了文件,我们对中医药工作的认识,应当一致到文件指示的精神上来。至于产生这些问题的原由,有远因也有近因,远因是晚清以来整个文化领域的西化,此中包含中医的边沿化和西医化;近因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尚不完美,卫惹祸业的公益性渐次淡化,市场竞争加快了中医西医化的进度,利益驱动影响了中医药的健康发展,也此后引起了对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急救和保护。三、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与传承人培养教育(一)传统医药的处境与保护原则传统医药只需处于活态存在,就有强盛的重生能力。如民族民间医生,只需赞同执业,给他们供给必需的生计条件,便可能与时俱进,不致消灭。现代社会对传统医药的挑战,一般有三种状况,一是因自己医术落伍、疗效不好而自然裁减。二是面对西医和中医的包围挤压而竞争失势。三是政策性消灭,像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政府不一样意汉方医生执业,使汉方医生泣血祖坟,于悲忿中被挤出历史舞台。在世界近代史上,这三者互相为用,加快了传统医药的消逝。所以,我们一定全面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急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基本目标,使这一份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保护和合理利用,在合理利用中不停发展,这就是生产性保护。在当前状况下,传统医药继承发展中的功利主义比较严重,挖掘整理急于求成,对传统医药的疗效过于苛刻,许多地方把注意力集中于药物开发的经济效益,而忽略其保健价值和文化意义。有时对传统医药资源任意滥用,开发过分,最后自我贬值,自我毁弃。为了全面深刻地认识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对人口较少少量民族的传统医药,对某些存在不一样建议的传统医药,应采纳“刀下留人”的宽容态度,保存其本来状态,推行生态型保护举措,以便留有余地,为往后深入研究,合理弃取留下时机。(二)认定非遗项目的三个环节在保护对象的认定上,应掌握定性、定态、定级三个环节。定性是科学认定,鉴识真伪,确认它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让真实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保护和继承,防备人为的破坏和湮没,或出于某种目的而假造、包装和拔高。定态是认识其生计现状,掌握其活态程度和濒危程度,提出相应的保护举措和传承方式。特别对传承人、传承集体确实定和保护,防备人亡艺绝,或空谈保护和举措失当。定级是依据非遗项目自己的价值、 影响力、濒危状态、合理利用程度、传承发展远景,确立其为县级、市级、省级或介绍其为国家级。当前有一种不好的偏向,有些地方缺少科学保护意识,重申报,重开发,轻保护,轻管理;对某些项目夸诞其价值,虚张其影响,为领导人的政绩和城市著名度供给“依照”,把级别提得越高越好,集中拥向国家级名录。在四级名录中,正常状况是国家级在宝塔尖上,其次是省级、市级、县级,成一个正三角形。此刻有些项目拼死往上挤,直奔国家级名录,假如把关不严,很可能使国家级名录贬值。使整个非遗工作受损。(三)审评的原则和标准评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定依照以下原则:1、切合申报条件与要求,资料齐全。 (条件、要求不切合或资料不齐全者除外)2、有悠长的历史传统和清楚的传承脉络,到现在仍以活态形式存在,学术界对其价值的认识比较一致。 (只有传说,没有史实,或无传承脉络、脉络中止无连接者除外。至今已无活态存在,学术界争议较大者除外)3、拥有突出历史、文化、科学价值。 (入国家级名录其价值一定是突出的)4、 拥有促使中华民族文化认可,增强社会凝集力,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固及和睦的作用(对影响民族团结、不利于社会稳固者不予评审)5、 关注处于濒危状态的项目。6、 坚持公正、公正、公然的原则,实现阳光操作。对传统医药国家级名录评审的标准,应掌握以下五点.八、、:1、 拥有百年以上的传承历史(1911年前就存在)2、传承脉络清楚,在今世以活态形式存在。 (有的传承脉络中止,后续者不是真传,或今世巳非活态、假造历史者除外。)3、 采纳传统的医疗、养生或炮制方法,表现精深的技艺(有的老字号巳闻名无实;有的中药传统制作技艺巳被机器生产所代替;有的拥有精深工艺的老师傅已所有逝世。假造历史、窜改历史者除外)4、 有鲜亮的民族、地区特点。5、拥有独到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 (假如价值尚未达到“突出的”、“独到的”,则能够定位于其余级别而非国家级)四、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基本条件传统医药是我国卫惹祸业的重要构成部分,“团结中西医”、“中西医并重”,是长久以来的卫生工作目标。 2006年中共中央提出“鼎力扶助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把中医药和民族医药摆在同样重要的地位,予以相提并举。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的统计,2008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47所,开设中医药专业的高等西医药院校 89所,开设中医药专业的高等非医药院校和研究院所 138所,高等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包含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专科生) 95692人,在校生409038人。此中包含西藏藏医学院、青海大学藏医学院、内蒙古医科大学蒙医学院、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广西中医学院壮医药学院等等。这些民族医药学院2008年的毕业生达 5371人,在校生达19679人。传统医药传承人绝大多数已归入现代教育系统享受较好的培育条件,这与其余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的传承人对比有很大差别。只有一部分本来无文字、无文件的民族医学其传承者还没有正规的教育培育条件。那么,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育的要点应包含哪一部分人呢?他们的基本条件和培育方式又是什么呢?我想分几种状况加以说明:(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这是由国家中医药部门介绍。经文化部认定的肩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传承保护责任、拥有公认的代表性、威望性与影响力的人物,他们切合以下三个条件:1、 掌握并承续某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 在必定地区或学术领域内被公认拥有代表性和影响力。3、踊跃展开传承活动,培育后继人材。比如2007年6月5日文化部宣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共 29名,此中,“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传承人是路志正等 6人,“中医诊法”传承人是邓铁涛、周仲瑛2人,“中药炮制技术”传承人是王孝涛、金世元2人,“藏医药”传承人是强巴赤列、尼玛次仁等7人,他们都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