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新课改发言稿_第1页
历史新课改发言稿_第2页
历史新课改发言稿_第3页
历史新课改发言稿_第4页
历史新课改发言稿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历史课改困惑及对策随着新世纪钟声的敲响,我国开始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算算已有十年时间,我们北票新课程教学改革也已五年多,作为初中历史教学一线的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了新课改的实践。对此我既感荣幸,又深知责任重大。在实践的摸爬滚打中,我对新课标、新教材的认识、感受、体会颇多。现将在使用新教材中遇到的许多困惑与探索出来的对策付之笔端,与各位同行们探讨交流:教师方面的困惑(一)教师对于“新课改”理念的困惑。1、新旧教育观念的冲突。在目前的教学观念中,往往存在着两个极端,一个极端就是完全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这种观念往往过于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另一个极端就是完全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过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忽视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主导者的地位。2、如何处理好“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不少教师仍忽视历史教育精神培养的本义,在教学中仍以知识与能力为中心设计教学问题,不考虑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历史教学活动成为掌握历史知识和提高应试能力的训练场。(二)教师对于“教科书”的困惑。1、历史新教材以主题为单位,着重追求知识的思想性、教育性,而不刻意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教材驾驭难度较大。2、配套资料短缺(如相应的音像资料,影视资料,挂图等)。3、历史材料的阐释教学还不够科学,还没有发挥其最大的教育功能。教师不能充分利用教材上提供的历史图片、文字史料等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各单元的活动探究课重视程度明显不够。感觉现在教的不一定是考的,考的不一定是教的。如何把握?着实犯难。(三)教师对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原则的困惑。1、急功近利的思想,刻意追求课堂形式的“活泼”,而忽略了课堂教学的实质。有的教师把"教学方式转变"视为新课改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也知道采取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实际上难以顾及到每一位学生,纪律也不好维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大多数会出现一放就乱的现象,收效不大。2、评课标准问题。在一些评课教师的眼中,课堂是否按照自主、合作、探究的步骤设计,成了他们对一节课是否体现新课改精神的评判标准。还有现在社会各界、学生家长依然以学生成绩、升学率来评价学校,而学校也把学生的考试分数与教师的评先、选优等方面挂钩。3、学生的素质不高。文字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差,在小组讨论或教师提问时怕发言或者是该说的不说,不该说的乱说,教师要如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如何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导他们参与自己的教学过程,控制和驾驭好一堂课难度较大。(四)教师素质的困惑。1、教师的专业素质跟不上“新课改”的脚步。特别是一些老教师,他们从事教学工作很多年,有着丰富的传统教学经验,但同时也最容易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很多老教师不愿意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从而出现了与现实脱节的状况。2、教师的培训不够系统。培训的教师群体并不能完全普及,并且培训的时间过短,很大一部分教师都不能很好的掌握培训的内容。学生方面的困惑(一)学生对于历史教科书的理解浅显简单化。学生普遍认为“新教材”的“新”凸显在图片多,且色彩丰富,探究性的课后习题增多而已。大部分学生对“新教材”仅有着直面的感官,对于教材的知识体系却很难理解,这不得不说这是新课改变化最大的地方就在于教材的变化。现在的学生很难在从教材中去构建知识体系,书中的知识点都被高度概括浓缩了,学生由于历史基础过于薄弱,因此很难达到专家在编写教材时的初衷。这不得不说是学生对于教材的理解上存在着的巨大问题。(二)学生对于新课改后学习历史的方法有所改进,但死记硬背的情况依然严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习历史的方法上能够有所进步,但是对于中考的存在,学生依然是面临着严峻的升学考试,所以死记硬背的情况依然不容小觑。在这样的局面下,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就会减少甚至是放弃好的学习方法的运用。所以,“新课改”后学生如何更好的学习历史在方法上还有很长的陆要走。(三)学生对于新课改后学习历史收获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目的只为考高分现象依然存在。学生都认为目前学习历史是为了考试能够考得高分,其他人文素养方面的提高却没有提及,这就和“新课改”要求培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