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苏州实习心得体会_第1页
上海苏州实习心得体会_第2页
上海苏州实习心得体会_第3页
上海苏州实习心得体会_第4页
上海苏州实习心得体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苏州实习心得体会【篇一:苏州,上海认识实习日记】学生实习日记实习名称认识实习院部名称建筑工程学院专业建筑学班级12建筑学(1)班学生姓名张翼学号1206104001实习地点校内/校外(苏州/上海)指导教师刘琰/刘志峰/吴琅实习起止时间:2013年12月23日至2013年12月27日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12月23日晴2013说实话,认知实习的第一天是兴奋的。大家好像都是昨晚激动的没怎么睡,在旅游大巴上睡成一片。可一想到就要去往著名的江南天堂水乡苏州,我就合不上眼。从江宁驱车2小时,我们抵达了苏州的第一站----拙政园,有人说拙政园是百林之首,是苏州园林的集大观者。在大门口,有牌坊上书:“疏朗”“淡泊”。进门之后真是百闻不如一见。苏州园林的精致正如它大门上的两个词所描述的一样,园艺树木,尤其是在冬季,叶子凋落之后,疏疏朗朗的,很有意境。而主人的淡泊情怀也着实反映在了那一片平静的庭心湖和无言的太湖石假山中了。从设计的角度来说,拙政园的体量偏小,或许是古人身材和现今不一样的原因,连廊间的雕木装饰总是遮挡我观景的视线。各式各样的通道都让人觉得很小很局促。在空间的布置上,拙政园也算的上是典范。从一两个人可行的长廊,到回环连转的假山,再到开阔宽敞的平台。各种空间的组合错落有致,形成对比。加上其环水而建的特点,集夏纳凉,东取暖,秋赏月,春观花四个功能于四周,环抱中心湖。很合理也很美观。植物造景方面更是不用多说,中亘积水,浚沼成池,池广林茂,繁花似锦。整个园林竹树野郁,山水弥漫,近乎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天然野趣。下午由于苏州博物馆闭闭馆,所以先去了苏州的七里山塘。是典型的江南水乡,要说特别,我也不觉得。毕竟南京的秦淮河两岸自从

整修之后也是有此番风貌的。传统的江南民居,青瓦白墙,斜顶飞檐,那高大的凸字型侧立面和砖木混建的正立面交相呼应,很有味道。=J

最=J

最12月24日晴2013第二天,带着第一天惊艳的感受,我们去参观了苏州大学文正学院。I=J最文正学院的门口倒是非常的普通,让我一开始很不解这所学校能有什么好看的。但是走进去一看还是大改我的看法----这是很明显的荷兰风格派做法,让人联想到施罗德住宅的处理手法。各种混凝土的面被突出,悬挑。阳台的处理最为明显,外阳台围护的下部向下延伸,形成了一块更整的面,也强调了这个面,使其有一种浮于外墙I=J最整个校园中这样的处理手法还有很多。比如宿舍楼的阳台,是由与两边不连接的一面墙加上钢管围护结合成的;教学楼的楼梯不是规则的双跑而是非常富有变化的多跑楼梯。外墙一个巨大的弧面,在三楼突出一块阳台,阳光射进门洞,让人略窥见门洞后面的教室外的回廊,使这个阳台有事观景的地方,亦是风景所在。"Ki当然,这样的处理还有很多。学校大胆的使用了很多弧形,曲线,加上很多的建筑架空,然后在下面造景,是他们学校看起来很精致。当然,王澍为其设计的图书馆更是非常的漂亮。纯玻璃的结构加上邻水而古朴的造型。使这个长方体盒子变的非常的“苏州味道气也很好的和整个学校的建筑氛围结合起来。"Ki下午我们去参观了苏州博物馆。也就是传说中贝聿铭大师的力作。苏州博物馆就位于拙政园旁边,在忠王府的隔壁。所以设计的风格也尽可能的贴近了两旁的苏州园林。但是说实话苏州博物馆的展览内容并不丰富。整个博物馆有很大一个面积的水域,水上有富有特点的折桥和很现代的观景亭。一遍游下来对建筑和细部的感触比对展品本身的要多很多。这会在论文中详细的说。最后我们去了金鸡湖商业圈。这里是国家投资巨款建设的环湖商业带。在湖的北侧就是苏州城区。有著名的秋裤“”,还有苏州“”和“”都隐约可见。而我们则是在西南侧参观。这里的一期工程是现代建筑材料和形式和苏州特有的园林气质结合的典范一全玻璃钢架结构的底层和砖石结构悬挑而出的二楼。宽敞的阳台和二楼的空中花园。配合青瓦的单坡屋顶和红木材质的合理镶嵌。让我想起了之前苏州园林中的关于“透”的造景手法。今天真的是很累很充实啊,看了好多建筑。回宾馆休息。12月25日2013今天圣诞节。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同里古镇。我们参观了有名的退思园。是退思园和拙政园不太一样的地方在于它是个非常富有生活气息的园林。说真的,到此刻,我们的建筑之旅一直都和苏州的园林密不可分,苏州建筑好像也特意保持着这种古今的联系和和谐。所以再当我们进入退思园的时候巳然不再是惊艳了。渐渐地我们体会到了园林之中古人的情怀。那种造景的艺术。可以说虽然天下的园林说到底都是脱不开石头,水池,树木和楼阁的。但是漫步于每一个园林,你的每一个驻足都可以让你观赏到不同的风景。一直都是流动的画卷。退思园坐落于同里古镇,在这里,建筑现代的内部和古典的外表和谐的统一了起来。我们去了一个名叫“毒药--解药”的咖啡店,我觉得店内的装饰和一些新奇的点子真的很不错。同样,漫步于古镇街道,偶尔也能路过一两户人家,依然是半掩的木扉,上面是掉色的红对联,向里面张望,一切都紧凑的拼在一起。下午,我们驱车去了上海。到了傍晚,我们到了上海。行车在上海的高架上,看着两边各种各样的建筑,有一种行在天上的感觉。上海的建筑真的是很有现代感。远处都是摩天大楼,看到了老师说的“军刀楼”一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当然还有好多别的建筑,也是看了个够,虽然没有老师的讲解,但是根据自己的知识,一路上我也与附近的同学交流了一番。坐车到达了上海同济大学的校园,一进门,看见同济大学的科学楼,感觉真的是太棒了,同济大学的楼真的是各式各样的风格都有,不似我们学校这样的整齐划一。校园也很大,走一圈下来很累,感受完了他们学校的气氛,我们就去宾馆休息了。准备最后一天的参观。12月26日晴2013最后一天我们去参观上海外滩,上海外滩是很多电视电影的取景地,这里较好的保存了上世纪的建筑风格,有巴洛克风格的。好多建筑有的立面上有科斯林,爱奥尼克柱式,很有古典的风范也让我们感受到与现代美不同的感觉。然后坐在车上游览了世博园和陆家嘴。但是很遗憾天有点雾气,看得不是很清楚。■=J最■=J最【篇二:南京、苏州、上海实习报告】

目录 1第一章南京 21.1南京火车站,玄武湖 1.2夫子庙 2 1.3中山31.41912街区,总统 331.41912街区,总统 3 32.1苏州博物馆 32.2拙政园 4第三章上 53.1上海新天地 53.2夕卜滩 6南京、苏州、上海实习报告根据学校安排,我们于2011年6月26日至7月3日进行了建筑认知实习。这是一次在我们经过了半年的专业基础课学习后,可以通过现场进行实地参观和学习的机会。本次实习的目的地为南京我们参观了南京、苏州、上海。。通过这次实习活动,我们在掌握建筑初步知识的基础上,,增强了对建筑的感性认识,拓宽了我们的知

识面,培养了将来作为建筑师的基本素质,初步具备了以理性眼光概括建筑物主要特征的能力,为以后更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以下是我们这次实习的收获与体会。第一章南京1.1南京火车站,玄武湖南京火车站充分体现了标志性、功能性、系统性、先进性和文化性的有机结合。车站站房采用桅杆斜拉索悬挂结构,用18根桅杆支撑起横向钢梁,象一艘竖起桅杆、拉满风帆的巨型帆船停泊在美丽的玄武湖畔,既具有江南文化特色,又融合现代化气息。南京站新站房建设采用了大量先进技术,主体结构由18根后倾钢管混凝土柱为主要受力构件,大面积、大跨度的斜拉索轻钢屋盖体系,现代化的悬挂结构技术,l=i通透的点式玻璃幕墙,自动监控消防水炮,远距离送风大温差设计分层空调系统,处处体现了现代科技与新型建筑的完美结合。新客站站前景观广场分为集散主广场区、过渡性引导广场区和湖滨亲水休闲区,总面积近4万平方米,比原站前广场增加1倍。集散主广场区面积约2万平方米,直接连接主站房、地铁出入口,与各停车场连接快捷,以大面积铺地为主,两侧还栽植树木花草。过渡性引导区的中间绿地作下沉处理,放置各式景石,两侧伴以雪松树阵。湖滨亲水休闲区搭建了“亲水平台”,玄武湖中心有一个138米高水柱的“超级”喷泉,喷出的水流速度超过1秒钟100米,伸手触摸荡漾的湖水,即可感受到江南水乡的柔美。l=i1.2夫子庙楹Mini夫子庙建筑群由孔庙、学宫、江南贡院荟萃而成,是秦淮风光的精华。明远楼是贡院内楼宇之一,位于贡院中间,原是用来监视应试士子的行为和院落内执役员工有无传递关节的设施。“明远”是“慎终追远,明德归原”的意思。楼下南面曾悬楹联,系清康熙年间名士李渔所撰并题:“矩令若霜严,看多士俯伏低徊,群器尽息;襟期同月朗,喜此地江山人物,一览无余。”从联中也可看出明远楼设置的目的和作用。大门上悬有横额“明远楼”楹Mini夫子庙美食街位于夫子庙南端,东起平江府路,西止来燕路。建筑造型各异,高低错落有致,青砖小瓦,粉墙坡屋,古朴典雅,

■EJ■EJ与夫子庙古建筑群融为一体。内部设施一流,颇具现代气息。仿古花岗岩路面两侧镶嵌着彩色广场砖,菱形的花坛、回绕的长廊、花园式的广场、古典式的矮架路灯,营造出温馨而优雅的氛围。结合美食街建设,建成了展示六朝文化的王谢古居,恢复了乌衣巷,形成了新的景观区,拓展了夫子庙景区范围。■EJ■EJ1.3中山陵IU南京不仅历史文化积淀丰厚,自然环境也非常优美,果然是虎踞龙盘的形胜之地。中山陵就在群山和绿树的簇拥环抱之中,由吕延直负责设计,平面呈“钟”状,意味着中山先生未竟的事业,革命尚未成功,警钟长鸣。虽然在参观过程中,我们不能看出钟形的平面布局,但体会到了设计者的良苦用心。其建筑形式与环境十分融洽,建筑的蓝、灰、白色调与周围环境(青山绿树)也十分协调,沿着漫长的台阶,拾级而上,能从建筑的表现上体现出中山先生一生的丰功伟绩和艰辛历程,而且台阶设计的异常奇妙,由上而下看不到台阶,由下而上看不到平台,可以说明建筑师的独具匠心和非凡的设计才能,让人折服。IU1.41912街区,总统府对南京人来说,1912不止是一个数字,也不止是一个年份。它还指的是长江后街以南、长江路以北、太平北路以东,紧邻总统府的一块l形地带。这里酒吧云集,中餐厅、西餐厅、卡拉ok厅一应俱全是闻名遐迩的时尚街区。街区内的建筑,大都是灰色清水砖墙面的老式建筑,具有民国特色的坡屋顶和拱券更是赋予了这里浓厚的怀旧色彩。总统府建筑于民国元年六月一日开工兴建,至民国八年三月竣工,整栋建筑物是以正大门入口小楼为基础,一层一层紧密相连,结构严谨,造型对称,设计精细。总统府内随处可见高耸的柱,雅致的雕饰,深邃的回廊,精巧的拱门,充分表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式之建筑特色。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曾遭受轰炸,严重毁损,民国三十四年台湾光复后,于次年重修完成,当时为庆祝蒋公六秩华诞,改称介寿馆,民国三十八年中央政府播迁来台后,便以此馆作为中华民国总统府,沿用迄今。第二章苏州2.1苏州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

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新的博物馆庭院,较小的展区,以及行政管理区的庭院在造景设计上摆脱了传统的风景园林设计思路。而新的设计思路是为每个花园寻求新的导向和主题,把传统园林风景设计的精髓不断挖掘提炼并形成未来中国园林建筑发展的方向。尽管白色粉墙将成为博物馆新馆的主色调,以此把该建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机理融合在一起,但是,那些到处可见的、千篇一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花岗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理。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一一飞檐翘角与细致入微的建筑细部。然而,新的屋顶已被重新诠释,并演变成一种新的几何效果。玻璃屋顶将与石屋顶相互映衬,使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的展区,为参观者提供导向并让参观者感到心旷神怡。玻璃屋顶和石木屋顶的构造也源于传统的屋面系统,过去的木梁和木椽构架系统将被现代的开放式钢结构、木作和涂料组成的顶棚系统所取代。金属遮阳片和怀旧的木作构架将在玻璃屋顶之下被广泛使用,以便控制和过滤进入展区的太阳光线。博物馆建筑与创新的园艺是互相依托的,贝聿铭设计了一个主庭院和若干小内庭院,布局精巧。其中,最为独到的是中轴线上的北部庭院,不仅使游客透过大堂玻璃可一睹江南水景特色,而且庭院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新旧园景融为一体。2.2拙政园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园。拙政园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后为明代监察御史王献臣归隐之地,取“拙者之为政”的语意而名,曾为太平天国忠王府的一部分,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拙政园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J

最=J

最游苏州园林,最大的看点便是借景与对景在中式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中国园林讲究“移步换景=J

最=J

最透过格子窗,广阔的自然风光被浓缩成微型景观。题词无处不在,为园林平添了浓郁的人文气息。涓涓清流脚下而过,倒映出园中的景物,虚实交错,把观赏者从可触摸的真实世界带入无限的梦幻空间。就技法来说,借景或把园外的美景,通过精心选择和剪裁,收纳到园林中来,这称为远借;或用一处景致映衬另一处景致,这称为互借,等等。这样不仅使得面积有限的苏州园林能够提供更丰富的景观,更深远的层次,而且还极大地扩展了欣赏者的空间感受。在拙政园“倚虹亭”中能看到园外的北寺塔,这就是常用的借景手法。完美的居住条件与生活环境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拙政园,建筑类型齐全,保存完整,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具、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是明清时期(14—20)世纪江南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响到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带动民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审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是伟大的历史建筑物!第三章上海3.1上海新天地石库门建筑可说是上海历史流金岁月的见证。然而,由于石库门已经过多年历史的洗礼,在缺乏保养的情况下,外部及内部建筑已变得破旧不堪。为了重现石库门弄堂昔日的风光韵味,工程人员皆按照当年的图则进行修建。现在,弄堂、石库门的门框、门楣、楼房高度以及屋顶晒台等都和当时一样。墙、铺地及屋顶都尽量采用原来的旧砖、旧瓦,务求贴近它原来的面貌。新天地的风格其实就是典型的上海石库门老建筑,作为生活在石库门老房子十多年的我,深深的为如今的石库门变化而忐忑。虽然风格没有变,但是内部的结构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走在路上,看着这些老上海,特别是和这些建筑一起生活过的老人一定有非常多的感慨,仿佛砖还是那些砖,在某个角落甚至能找到多少年前的回忆。3.2外滩最后的目的地外滩,其实对我们而言,外滩几乎是每年都去,但是却又不曾深入研究过沿岸的每个建筑历史及其构造特点。全长约1.5公里的外滩。东临黄浦江,西面为52幢风格各异的大楼,分别为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璧式等。浦东竖起了一幢幢高楼,这个专业的学习给了我一些对于建筑的认识和看法,可是似乎渐渐也分不清美丑了。听到很多关于这个那个建筑的争议和批判,我总觉得大家完全没有必要争论什么,因为不管怎样,他已经在那里了,时间会给他一定的定义,而这个时间往往需要好几十年,也许是大部分人人生的一大半。没有时间让我们去争论。这次一路从外滩的南面尽头走来,游览了很多有名的外滩建筑,我们都仔细聆听了陈老师的讲解。诚然,外滩历史建筑群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外国洋行和外国建筑师设计的,与今日外滩隔江相望的小陆家嘴商业建筑群中的相当一部分,也是外国建筑师事务所的作品。但是对前者来说,这些建筑都不是原样照搬外国风格,而是在上海黄浦滩旁的一种创造,且中国建筑师参与了整个建造过程,建筑形象也早已深入人心,成为了上海近代城市的重要象征;而外国建筑师的设计方案是由中国近代的建筑师们选定的,是一种完全主动的吸纳,中国人不但完成了全部建造过程,而且参与了后期的全部设计工作,所以说小陆家嘴当代建筑群是中外建筑交流的结晶。外滩的建筑群对包括建筑在内的外来文化,经历了从鄙夷、好奇到欣赏、模仿以至进行中西混交的过程。这一过程的背后,是外国古建筑深深地进入到了中国近代建筑的集体,文化价值取向逐渐地走向了成熟,中国古建筑的建筑性格也就不断地表现出来。而这些所有的变化,不仅是对今后,对我们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篇三:苏州和上海建筑实习报告】苏州和上海建筑实习报告短短的4天实习就这样结束了,我们也回到了学校开始了新的学习。实习期间无疑是轻松快乐的,但我们并没有因为这快乐而忘记了实习的根本目的,实习的结果还是硕果累累的。我们去了乌镇,也见识到了与杭州齐名为天堂的苏州,见识了闻名天下的苏州园林,当然还有那著名的苏州博物馆,还去了国际性的大都市一一上海,见识了当年中国半殖民半封建时期在上海留下的印记。这两个城市充分的诠释了古典和现代两个不同的风格,同样的也让我们从中领略着这其中带给我们的知识和经验。在苏州我们参观了拙政园。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在于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从宋代起经元、明、清的千余年来,苏州作为中国著名的历史名城,至今仍保留这这么多独树一帜的私家园林。所有这些古典园林,其建筑布局、结构、造型,以及风格,都巧妙的运用了对比、衬托、对景、借景以及尺度变幻、层次配合和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等种种造园艺术技巧和手法,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在城市中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构成了苏州古典园林的总体特色。在拙政园的空间设计中,运用了对景、隔景、障景、框景、空间渗透、虚实相生等多种造景手法,营造了一个多变而又富有趣味的古典园林。通过园中园,园园想通,园林内外、远近、高低不同层次的映衬、汇集,使人在信步漫游中不断感受空间的无限扩大。我们还去了平江历史街区,平江历史街区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是苏州迄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历史街区,堪称苏州古城的缩影。今天的平江历史街区仍然基本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双棋盘格局以及“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独特风貌,并积淀了极为丰富的历史遗存和人文景观。其中,有世界文化遗产“耦园”1处(亚太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昆曲展示区“中国昆曲博物馆”1处、省市级文物古迹100多处,城墙、河道、桥梁、街巷、民居、园林、会馆、寺观、古井、古树、牌坊等100多处古代城市景观风貌基本保持原样。平江历史街区至今保持着路河并行的双棋盘城市格局,保留着小桥、流水、人家以及幽深古巷的江南水城特色,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聚集了极为丰富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内有世界文化遗产1座一耦园,文化保护单位9处,控保建筑43处,以及为数众多的古建筑、古桥、古井、古树、古牌坊,至今还保留着古城墙遗址。历史上,许多文人雅士、达官贵人曾生活于此,至今,区域内的居民还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说完苏州,就来说说我们实习的另外一站——上海。上海,作为我国最前沿的城市,无处不充满了先进的思想与理念,在建筑方面,更有着许许多多颇具代表性的地方。上海,是一个中国先进文化展示的平台,也是各种尖端思想与理念的实践基地。

我们的第一站是上海的外滩,上海外滩是上海最具标志性的城市景观区域,东临黄浦江,西面为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壁式等52幢风格各异的大楼,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群气站在浦江边上,从北到南举目望去矗立在西面一字排开的高高低低、样式各异的建筑物,就如同走进了世界建筑博物馆。在建筑形式与风格上,上海外滩早期建筑的形式多为欧洲古典式、文艺复兴式和中西结合式。到了近代,钢筋水泥框架在建筑上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才逐渐形成了又意大利巴洛克式、仿文艺复兴式和集仿古典式的建筑形式。如今外滩的各个大楼大都经过改建,但它们的基本风格都保持不变,直至今日所见的巍峨雄峙、上有钟楼的英姿,乃为欧洲古典和近代建筑相结合的折中式。外滩该段的街廊建筑讲究个性,构成了拼贴的场景效果,单单新古典主义墙面和巴洛克山花墙就异彩纷呈,英国式的、意大利式的、法国式的、西班牙式的等等。上海街面日新月异的建筑和街面上异彩纷呈的万国店面装饰,将与外滩的高楼大厦万国建筑艺术风格契合得更紧密、更融洽、更和谐。我们还去了上海南京路,上海的南京=f

最路是上海开埠后最早建立的一条商业街。它东起外滩、西迄延安西路,横跨静安、黄浦两区,全长5.5公里,以西藏中路为界分为东西两段。1945=f

最南京东路南京东路,静安寺路改名南京西路。故广义的南京路包括上海十大商业中心中的两个:南京东路与南京西路南京东路(包括南京路步行街)主要是平价商业区■=J最和旅游区;而南京西路(包括静安寺地区)则是中国商铺租金最高也是全上海最奢华的时尚商业街区,以奢侈品和高端个性消费为主。狭义的南京路即1945■=J最=J

最南京西路则是今天的上海最顶级的商业街区。老上海南京路的四大百货公司创亚洲百货业无数先河:最早在百货公司使用自动扶梯,=J

最最早在百货公司使用空调系统最早开具收据,最早服务人员着统凹

1=1凹

1=1这里是万商云集的宝地,是上海对外开放窗口也是国内外购物者的天堂。两侧商厦鳞次栉比,繁华异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京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老介福商厦、华联商厦、广电大厦、轻工大厦、上海商城、锦沧文华大酒店等,现代化的大型、高层建筑使南京路更加绮丽繁华。《霓虹灯下的哨兵》——“南京路上好八连”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第二天我们上去去了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下午去了城市规划馆等地。陆家嘴(中国长江经济带国家级金融中心)是一个繁华的经济中心,之后我了解到:=J上海陆家嘴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金融中心之一,位于浦东新区的黄浦江畔,隔江面对外滩。=J作为长江经济带的国家级战略金融中心(江北嘴、陆家嘴)之一,陆家嘴是众多跨国银行的大中华区及东亚总部所在地。1990年,中国国务院宣布开发浦东,并在陆家嘴成立全中国首个国家级金融开发区;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金融机构,必须在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设办事处,因此目前共有多家外资金融机构在陆家嘴设立办事处,当中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包括汇丰银行、花旗银行、渣打银行、星展银行、东亚银行等当然为什么叫陆家嘴呢?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一片神奇的土地是和两位古老的上海人连在一起的。这两位上海人便是明朝的大文学家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