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课件_第1页
管理会计课件_第2页
管理会计课件_第3页
管理会计课件_第4页
管理会计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本控制

任务一揭示成本控制意义及程序

成本控制意义及程序的主要内容有:1.成本控制的意义2.成本控制的程序

一、成本控制的意义

成本控制含义

狭义:仅指生产过程中产品成本的控制,也被称为“成本日常控制”。从现代控制论角度来说,就是“防护性控制系统”,它是整个成本管理系统的核心。

广义:囊括全部成本管理系统的职能,对产品成本全过程进行有效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日常控制,成本分析与考核等几个环节。一、成本控制的意义

成本控制意义成本控制是推动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动力

成本控制是建立健全厂内经济责任制的重要条件,而厂内经济责任制文是实行成本控制的重要保证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重要手段二、成本控制的程序

成本控制设计成本控制执行总结、揭示差异控制标准、制度、归口分级管理、信息反馈系统实际成本与一定的成本标准比较,揭示两者的差异,分析成本超支或节约原因

对成本的形成过程进行控制,执行成本控制标准

任务2标准成本制定

标准成本制定的主要内容有:

1.标准成本概述

2.标准成本制定一、标准成本概述——概念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是指在标准工作条件下,生产产品应当发生的成本。它通常是根据企业已经达到的生产技术水平,经过周密细致调查、分析和技术测定而制定的。标准成本既是成本控制的目标,又是衡量实际成本水平的尺度。一、标准成本概述——种类现行可达到成本基本标准成本

理想标准成本

是指在最优的生产条件下,利用现有的规模和设备能够达到的最低成本。

是根据目前已经达到的生产技术水平,以有效利用生产经营条件为基础所制定的成本。

是以实施标准成本的第一年度或选定某一基本年度的实际成本作为标准,用以衡量将来某一不确定时期内成本的指标,据以观察成本升降的趋势。一、标准成本概述——作用

绩效衡量的依据

有助于责任会计的实施

便于预算的编制

节约账务处理成本

激励员工士气二、标准成本的制定——直接材料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价格标准×用量标准价格标准

指事先确定的购买材料应付的标准价格,包括购价和运杂费等,按各种材料分别计算。

用量标准

是指在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需用的材料数量,包括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生产中必要的损耗和不可避免地形成一定废品所需用的材料等。二、标准成本的制定——直接人工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小时工资率标准×工时标准价格标准

是指工资率标准,采用计件工资制,就是单位产品应支付的计件单价;采用计时工资制,是指每一标准工时应分配的工资,按现行工资制度所定的工资水平计算确定。用量标准

是指在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需用的工作时间。二、标准成本的制定——制造费用

单位产品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每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工时标准每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二、标准成本的制定——制造费用单位产品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每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工时标准每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任务3成本差异揭示与分析

成本差异揭示与分析的主要内容有:

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2.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3.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4.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注:所有差异计算例题差异分析见教材。一、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实际产量直接材料实际成本-实际产量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直接材料价格差异+直接材料用量差异材料用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价格-标准数量×标准价格=标准价格×(实际数量-标准数量)

材料用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价格-标准数量×标准价格=标准价格×(实际数量-标准数量)二、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实际产量直接人工实际成本-实际产量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人工小时数×实际工资率-实际人工小时数×标准工资率=实际耗用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人工小时数×实际工资率-实际人工小时数×标准工资率=实际耗用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

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实际产量下的变动制造费用-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变动制造费用=变动性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变动性制造费用分配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实际产量下的变动制造费用-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变动制造费用=变动性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变动性制造费用分配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三、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小结:变动成本差异计算表项目价格用量价格差异表现形式用量差异表现形式直接材料直接材料单价直接材料用量直接材料价格差异直接材料用量差异直接人工直接人工工资率工时耗用量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工时耗用量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通用公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量(实际用量-标准用量)*标准价格四、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两差异法

四、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三差异法

成本性态分析

任务一按经济职能对成本分类

【任务导入】

成本是企业为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所发生的各种耗费的货币表现。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它既是企业进行价值补偿的尺度,也是衡量企业工作质量重要指标,因而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成本按经济职能分类是财务会计的一种重要分类方法。它有利于了解成本结构和进行成本分析,也能帮助划分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的界限,为成本计算和管理服务。成本按经济职能分类是进行成本性态划分的基础。

一、案例

【资料】以下是某富硫矿业限责任公司今年三月份发生的各项费用项目名称:1.直接材料;2.间接材料;3.直接人工;4.车间技术人员薪酬;5.工厂的行政管理人员薪酬;6.工厂的财产税;7.销售人员的差旅费;8.销售机构办公费用;9.由己方承担的销售保险费;10.厂部固定资产折旧费;11.生产设备用润滑剂;12.坏账;13.广告费;14.机器设备维修费;15.销售机构固定资产折旧费;16.专利的摊销费;17.厂部招待费;18.车间维修领用材料;【工作任务】以上各项目,按照经济职能划分,哪些属于制造成本?哪些属于非制造成本?【必备知识】

在制造企业中,成本按照经济职能划分可以分为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两大类。一.制造成本

主要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二.非制造成本主要包括:销售成本及管理成本【任务处理】

一、成本按经济职能分类,如下图:二、根据上述案例的工作任务要求,对案例资料中的“1—18”诸项目按经济职能分类:(一)案例资料项目中属于“制造成本”的有以下七项:(下列项目及编号使用原案例中项目编号)1.直接材料;2.间接材料;3.直接人工;4.车间技术人员薪酬;6.工厂的财产税;11.生产设备用润滑剂;14.机器设备维修费;其中:“1、2、3”等对应项目为直接生产成本;“4、6、11、14、18”等对应项目为制造费用。(二)案例资料项目中属于“非制造成本”的有以下十项

(下列项目及编号使用原案例中项目编号)5.工厂的行政管理人员薪酬;7.销售人员的差旅费;8.销售机构办公费用;9.由己方承担的销售保险费;10.厂部固定资产折旧费;12.坏账;13.广告费;15.销售机构固定资产折旧费;16.专利的摊销费;17.厂部招待费;其中:“5、10、12、16、17”等对应项目为管理成本;“7、8、9、13、15”等对应项目为销售成本;成本按经济职能分类,有助于会计人员正确分析各项成本性质和用途、按用途归集费用和成本并正确地计算损益。任务二按性态对成本分类

【任务导入】成本性态又称成本习性,是指成本总额与相关业务量之间变化的依存关系。进行成本性态分析并不改变成本的经济职能和总量,但它有利于进一步揭示成本与相关业务量之间的内在关系。

一、案例

【资料】为方便两种成本分类的比较,以了解不同分类的作用,本案例资料参见“任务一”的案例资料“1---18”。【任务】

1、分析“任务一”的案例资料中“1---18”各项目,其中哪些是属于变动成本?哪些是属于固定成本?哪些是属于混合成本?2、“1---18”各项目中哪些是属于酌量性固定成本?哪些是属于约属性固定成本?【必备知识】

按照成本对业务量的依存关系,我们通常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大类。一、固定成本(一)定义(二)特点固定成本特点概括为以下两点:1.在相关范围之内,固定成本总额不变,保持为一个不等于零的固定值。在平面直角坐标图上,固定成本总额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2.在相关范围之内,单位产品所分摊的固定成本随着业务量的增减成反比例变动。在平面直角坐标图上,单位固定成本线是一条反比例曲线。(二)固定成本的分类1.约束性固定成本2.酌量性固定成本

(三)固定成本的“相关范围”1.它是指特定的期间。2.它是指特定的产量水平二、变动成本(一)定义(二)特点由上图将变动成本的特点可以归纳如下:(1)在相关范围内变动成本总额随业务量成正比例增减变动。(2)在相关范围内单位变动成本不随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即固定不变。(二)变动成本分类变动成本可以根据其发生的原因分为技术性变动成本和酌量性变动成本。(三)变动成本的“相关范围”三、混合成本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者之间,既随业务量变动又不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称为混合成本。如设备维修费、仓储费、机械动力费、水电费、检验人员的薪酬等。【任务处理】

根据案例资料要求,对案例资料中的“1--18”对应项目按成本性态作如下分类:(一)固定成本包括:(下内容编号为“任务一”案例资料的项目序号,下同)4.车间技术人员薪酬;5.工厂的行政管理人员薪酬;6.工厂的财产税;7.销售人员的差旅费;8.销售机构办公费用;9.由己方承担的销售保险费;10.厂部固定资产折旧费;11.生产设备用润滑剂;12.坏账;13.广告费;15.销售机构固定资产折旧费;16.专利的摊销费;17.厂部招待费;18.车间维修领用材料;(二)变动成本包括:1.直接材料;2.间接材料;3.直接人工;(三)混合成本包括:14.机器设备维修费;任务三分解混合成本

【任务导入】

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是诸多成本形态中的两种极端类型。其实,大多数成本属于半变动成本,即混合成本。因此,弄清混合成本的基本形态并对混合成本进行有效分解,就可以把混合成本不同成份与企业的产量关系揭示出来,有利于企业成本控制与管理。

【必备知识】

一、混合成本分类根据混合成本的具体变动特征,一般可以将其分为四种类型:1.半变动混合成本

2.半固定混合成本3.延伸变动混合成本4.曲线式混合成本二、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混合成本的分解,一般有历史成本分析法、工程研究法、账户分类法和合同认定法。这几种成本分解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及适应性,在实际应用中常常互相补充和印证。(一)历史成本分析法(1)高低点法1)高低点法概念:高低点法是根据历史成本资料中产量最高和产量最低期成本以及相对应的产量,推算单位产品的增量成本,以此作为单位变动成本,然后,根据总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来确定固定成本的一种成本分解方法。2)高低点法公式:根据混合成本y=a+bx和高低点资料,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为:

根据以上方程组求得a、b如下:

a=y高-bx高或a=y低-bx低

代入a、b值,则建立Y=a+bx方程(2)散布图法1)散布图法概念:将有关的若干组数据在坐标图上一一标出而形成的图形称为散布图,再通过目测在各点之间画一条反映成本随业务量变动的变动趋势的直线,据此确定成本中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2)步骤:根据历史资料画出散布图→画出趋势直线→确定固定成本a和单位变动成本b→建立Y=a+bx方程3)散布图法的主要优缺点:优点是简单直观;缺点是由于混合成本是目测而来,带有明显的主观性,绘制时易出误差,所以测得数据不够准确。(3)回归直线法

1)回归直线法概念:根据过去一定时期的业务量成本资料,运用最小二乘法的原理建立反映成本和业务量之间关系的回归直线方程。

2)回归直线公式:简化公式:将a、b值代入原方程,建立Y=a+bx方程3)回归直线法的主要优缺点:优点是a、b值计算更精确;缺点是计算较为复杂。(二)工程研究法

1.基本原理:它是由工程技术人员通过测定正常生产流程中投入的成本与产出的数量之间有规律性联系的各种消耗量标准,并在此基础上直接估算出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所以,又称技术测定法。

2.优缺点:工程研究法的主要优点在于确定理想的投入产出关系,使企业能够建立具有较高科学性和先进性的标准成本和预算控制。同时,它既是在缺乏历史成本数据条件下可用的、最有效的方法,也是用于检验历史成本分析结论的最佳方法。不足是:进行技术测定分析,通常要耗用较多的人力、物力。

3.适用性:由于其所依赖的投入、产出关系只存在于生产过程中的直接消耗部分,因而对于不能直接把成本归属于特定的投入、产出的,或者不能单独进行观察的联合过程,如各种间接成本,不能使用这种方法。(三)账户分类法

1.基本原理:账户分类法是根据各有关成本账户(包括明细账)的内容,结合其与产量的依存关系,判断其比较接近哪一类成本,就视其为哪一类成本。

2.优缺点:该方法虽具有简便易行的优点,但它在确定账户的成本性态时,由于依赖的是无法反映成本随产量变动的特定产量水平的观测值,所以需要分析人员做出一定的主观判断,容易产生误差。(四)合同认定法

1.基本原理:它是根据企业与供应单位签订的各种合同、契约,以及企业内部既定的各种管理和核算制度中所明确规定的计费方法,分别确认哪些费用属于固定成本,哪些费用属于变动成本。

2.优缺点:特别适用于有明确计算方法的各种初始量变动成本,如电费、水费、煤气费、电话费等各项公用事业费。其账单上的基数即为固定成本,而按耗用量多少计价部分则属于变动成本。该方法也是在没有历史成本数据下可应用的一种。缺点是有一定局限性。【任务处理】

案例1:某富硫矿责任有限公司某生产车间1-6月份相关范围内的机器设备维修工时和维修费如表2-13所示。要求:(1)用高低点法对维修费用进行分解(2)写出混合成本方程工作步骤:(1)分析找出资料中的高低点数据根据表2-13中的资料可得:高点业务量x高=800高点混合成本y高=10000低点业务量x低=500低低点混合成本y低=7000(2)应用公式求出a、b值因为:将高低点混合成本及业务量数据代入公式,得b=(10000-7000)/(800-500)=10(元/小时);将b=10(元/小时)代入公式a=y高-bx高,得a=10000-10×800=2000(元)(3)将a、b值代入混合成本模型y=a+bx得混合成本维修费模型为:y=2000+10x案例2:企业新购置热处理设备(无历史成本资料),其电耗属于混合成本,经技术人员测定,该设备每天使用前需要预热,耗电5度,每使用一小时耗电20度,电费每度0.6元,试对该项成本进行性态分析(以月为单位,按30日计算)。(1)该案例采用工程研究法。(2)预热为固定成本,每个月为30×5×0.6=90元。即=90元。(3)设备使用耗电额为变动成本,假如每月共用x度(不含预热部分),则变动成本总额为0.6x.(4)混合成本公式为y=a+bx,代入可得工程研究法混合成本模型:y=90+0.6x◎情境综述

◎超级链接

一、工程研究法应用案例:二、账户分类法案例◎技能训练答案技能训练1

技能训练2

技能训练3

技能训练4

技能训练5责任会计

任务一认识责任会计

责任会计基本概念的内容:1.责任会计的含义2.责任会计的基本内容3.责任会计的基本原则

一、责任会计的含义

责任会计含义

责任会计是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的会计,主要运用价值的形式,通过在企业内部建立责任中心、实行目标管理、编制责任报告和责任报表等方法,对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耗费、占用和成果进行核算、控制、考核、评价的一套专门制度。二、责任会计的基本内容

责任会计的基本内容

编制责任预算

实施责任监控设置责任中心三、责任会计的基本原则

可控性原则责任主体原则反馈原则和总体目标最大化原则

和激励原则任务2确立责任中心及其考核指标

主要内容有:

1.责任中心概述

2.责任中心的考核指标一、责任中心定义责任中心

(1)定义:责任中心是指承担一定经济责任、拥有相应管理权力和享受相应利益的企业内部责任单位。(2)特征:是一个责、权、利相结合的实体;具有承担经济责任的能力;责任与权力都是责任中心可控的;具有独立开展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活动的权力。(3)类型:成本中心、利润中心、投资中心。二、责任中心的考核指标利润中心指标投资中心指标成本中心指标

责任成本的变动额和责任中心变动率

利润中心不计算共同成本或可控成本的;计算共同成本或可控制成本的。

投资利润率剩余收益任务3内部结算价格的确定方法

主要内容有:

1.内部转移价格概述

2.内部转移价格的类型

一、内部转移价格概述什么是内部转移价格:企业内部计价结算过程中使用的价格。内部转移价格的用途:内部交易结算内部责任转移

内部转移价格的原则:目标一致原则公平性原则自主性原则二、内部转移价格的类型市场价格协商价格双重价格:双重市场价格双重转移价格成本价格:标准成本标准成本加成标准变动成本

短期经营决策

任务一揭示决策的类别及程序【任务导入】

现代管理科学认为,管理的重心在于经营,而经营的中心在于决策。规划和控制企业的经济活动有赖于科学的决策分析。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企业经营的成败。决策是行动目标与行动结果之间的桥梁,是行动的指南。一、决策的分类决策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按决策所涉及的时间长短,可分为短期决策和长期决策(二)按决策条件的确定性,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三)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可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二、决策的程序(一)确定决策目标(二)搜集资料(三)拟定方案(四)评价方案(五)方案选优(六)实施方案三、经营决策应考虑的因素(一)独立方案独立方案又称单一方案,是指与其他投资方案完全互相独立、互不排斥的一个或一组方案。在方案决策过程中,选择或拒绝某一独立方案与其他方案的选择毫无关系。例如,想投资开发几个项目时,这些方案之间的关系就是独立的。(二)互斥方案互斥方案是指互相关联、互相排斥的方案,即一组方案中的各个方案彼此可以相互代替,采纳方案组中的某一方案,就会自动排斥这组方案中的其他方案。(三)相关收入相关收入是指与特定决策方案相联系的、能对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的、在短期经营决策中必须予以充分考虑的收入,又称有关收入。(四)相关成本相关成本是指对企业经营管理有影响或在经营管理决策分析时必须加以考虑的各种形式的成本。

1.机会成本5.付现成本

2.差量成本6.可避免成本

3.重置成本7.可延缓成本

4.边际成本8.专属成本(五)无关成本

1.沉没成本

2.不可避免成本

3.不可延缓成本

4.共同成本任务二开发新产品决策【任务导入】

生产决策是根据企业的经营战略方案及企业内外经营环境的状况确定企业的生产方向、生产目标、生产方针及生产方案的过程或职能。一、在不压缩老产品产销量的前提下开发新产品在不压缩老产品产销量的情况下开发新产品,可分为不需要追加专属成本和需要追加专属成本两种情况。(一)不需要追加专属成本新产品的投产既不需要压缩老产品产销量,又不需要追加专属成本,说明仅仅是利用企业现有的剩余生产能力即可实施开发新产品的方案。在这种情况下,可采用单位资源贡献毛益分析法或贡献毛益总额分析法进行决策。(二)需要追加专属成本如果新产品的投产不需要压缩老产品的产销量,但需要追加少量专属成本时,则无法采用单位资源贡献毛益分析法和贡献毛益总额分析法进行决策,而应采用差别损益分析法。二、在压缩老产品产销量的前提下开发新产品

在需要压缩老产品产销量的前提下开发新产品,应把因压缩老产品产销量而减少的收益作为开发新产品的机会成本来考虑。企业应遵循利益最大化的原则,选择利润总额分析法进行决策。任务三亏损产品生产决策【任务导入】

企业在组织产品的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企业所产销的某种或某类产品有时会发生亏损。而这种亏损是指按照传统的财务会计方法所确定的成本大于收入带来的损失。及时停止亏损产品的生产,无疑对企业是有利的。但是从管理决策的角度出发,问题并非如此简单。一、亏损产品的生产能力无法转移当亏损产品停产后,闲置的生产能力无法用于其他方面,既不能转产其他产品,也不能用于出租或承揽零星加工业务时,应当分别以下情况对亏损产品是否停产作出决策。(1)只要亏损产品的销售单价大于单位变动成本,即单位贡献毛益大于零,应继续生产,否则应停产。(2)如果亏损产品的销售单价大于单位变动成本,即单位贡献毛益大于零,只要企业还具备增产亏损产品的剩余生产能力,且该生产能力无法转移,应当增产亏损产品。(3)如果亏损产品的销售单价大于单位变动成本,即单位贡献毛益大于零,只要企业还具备增产亏损产品的剩余生产能力,且该生产能力无法转移,但要增产亏损产品需增加专属成本时,只要增产该亏损产品创造的贡献毛益大于专属成本,就应当增产亏损产品。二、亏损产品的生产能力可以转移亏损产品停产后,剩余的生产能力可作他用,决策时必须考虑相关的机会成本。(1)亏损产品创造的贡献毛益大于与其原生产能力转移有关的机会成本,且企业再没有其他剩余生产能力时,不应当停产。否则,就应当停产,并转移原生产能力。(2)当亏损产品创造的贡献毛益大于或小于与其生产能力转移有关的机会成本,但企业还有剩余生产能力增产亏损产品,或需追加一定的专属成本即可增产亏损产品,那么,应采用差别损益分析法,通过将增产亏损产品方案与停产亏损产品方案进行比较,作出最终决策。任务四自制或外购产品决策【任务导入】

企业在进行生产决策时,都会遇到零部件应该自制还是外购的问题。有些零部件,自制虽然不增加固定成本,但可在市场上买到,且价格合理,质量有保证;有些零部件虽然可以在市场上买到,但如果由自制改为外购,其剩余生产能力不能转移,而且固定成本并不因外购而减少;但有的零部件外购时,可将闲置生产设备对外出租,获得一定的租金收入;还有些零部件的产量超过一定数量时,自制比较好,若低于这个数量,却以外购为宜,等等。一、零部件需求量确定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差别成本分析法是指在短期经营决策中,当备选方案的相关收入均为零时,通过比较各方案的相关成本,以成本最小化为优的原则,作出最终决策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实质上是差别损益分析法的一种特殊形式。在零部件需求量确定的情况下,可采用差别成本分析法进行决策。差别成本分析法以相关成本作为指标,相关成本最低者为最优方案。二、零部件需求量不确定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成本无差别点法是指各备选方案的相关收入均为零,相关业务量为不确定因素时,通过判断处于不同水平上的业务量与成本无差别点业务量之间的关系,作出互斥方案决策的一种方法。在零部件需求量不确定的情况下,可采用成本无差别点法进行决策。当业务量小于成本无差别点业务量时,固定成本较低的方案为优;当业务量大于成本无差别点业务量时,固定成本较高的方案为优。任务五产品深加工决策【任务导入】

某些产品的生产往往要经过多个步骤,而一些在完成某步骤加工后的半成品,既可继续加工为产成品后用于销售,也可以不再加工直接对外销售。如何对产品是否深加工作出决策,主要取决于其相关成本。在半成品是否进一步加工的决策中,加工前的半成品成本,无论是固定成本还是变动成本,都是与进一步加工决策无关的成本。相关成本只包括与进一步加工直接有关的成本。这类决策一般采用差别损益分析法进行决策,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分析进一步加工后的预期收入是否超过进一步加工时所追加的成本,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则以进一步加工的方案为优;反之,则以直接出售半成品方案为优。任务六最优产量组合决策【任务导入】

企业在决定生产什么产品后,接下来就要决定生产多少产品。在确定产量时,除了要考虑市场的需求外,还要根据企业本身产品生产的具体情况,本着节约资源,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的原则加以具体实施。所谓最优产量组合决策,又称经济生产批量决策,是指对进行成批生产的企业,全年应分几批组织生产,每批应生产多少产品最为经济合理的决策。对于这类决策,主要考虑两个相关成本因素,即调整准备成本和变动储存成本,至于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成本,与最优产量决策无关,不必加以考虑。一、数学模型法最优产量的决策,采用数学模型法确定,即利用数学求极小值的方法建立一个数学公式,就可以计算出最优生产批量。二、列表法对于最优产量决策的问题,除了根据公式进行直接计算外,也可以通过列表法来确定最优产量。三、绘图法在决策的过程中,除了利用公式进行直接计算和列表法外,还可以利用绘图法直观地反映最优产量。利用数据可以在坐标图上绘出年变动储存成本、年调整准备成本和年总成本线。任务七定价决策【任务导入】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和主要表现形式。为企业生产的产品制定一个合理的价格,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一项重要决策。定价是否合理,将影响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组合以及长期获利能力。一、完全成本定价法完全成本定价法也称为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是按单位产品完全成本加上一定的目标利润制定产品价格的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单位产品售价=单位产品完全成本+单位产品目标利润=单位产品完全成本×(1+成本利润率)二、变动成本定价法变动成本定价法也称为变动成本加成定价法,即在定价时只计算变动成本,而不计算固定成本,在变动成本的基础上加上预期的边际贡献。由于边际贡献会大于、等于或小于固定成本,所以企业就会出现盈利、保本或亏损三种情况。其计算公式如下:单位产品售价=单位变动成本+单位边际贡献=单位变动成本1-边际贡献率三、利润最大化定价法利润最大化定价法是在预测产品处于不同价格时所涉及的销售量的前提下,计算各种方案的利润,最终选择利润最大化的定价方法。四、投资报酬率定价法投资报酬率定价法是指在考虑资本投资的前提下,实现目标投资报酬率的一种定价方法。采用投资报酬率定价法,既可以将售价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联系起来,又可以与生产该产品所需的资本联系起来,其计算公式如下:或:五、认知价值定价法认知价值定价法也称“感受价值定价法”、“理解价值定价法”。这种定价方法认为:某一产品的性能、质量、服务、品牌、包装和价格等,消费者在心目中都有一定的认识和评价。情境综述:1决策是在现实的客观条件下,根据确定的目标,对未来实践的方向、目标和方法等作出决定的过程。决策分析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分为短期决策、长期决策,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等。2在经营决策的过程中,应考虑相关的因素,包括独立方案、互斥方案、相关收入、相关成本、无关成本等因素。其中相关成本具体包括:机会成本、差量成本、重置成本、边际成本、付现成本、可避免成本、可延缓成本、专属成本等。无关成本具体包括:沉没成本、不可避免成本、不可延缓成本、共同成本等。3生产决策是指在生产领域中,对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如何生产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做出的决策,具体包括剩余生产能力如何运用、亏损产品如何处理、零部件自制还是外购、半成品是否深加工的确定。在进行生产决策时,针对不同的生产决策采用的方法有:单位资源贡献毛益分析法、贡献毛益总额分析法、差别损益分析法、利润总额分析法、差别成本分析法和成本无差别点法等。4.最优产量组合决策,又称经济生产批量决策,是指对进行成批生产的企业,全年应分几批组织生产,每批应生产多少产品最为经济合理的决策。对于这类决策,主要考虑两个相关成本因素,即调整准备成本和变动储存成本。调整准备成本每次的发生基本相等,与每批的生产数量(批量)没有直接关系,而与生产的批次呈正比。生产批次越多,调整准备成本就越高;反之,生产批次越少,调整准备成本就越低。变动储存成本与批次的多少没有直接关系,而与生产数量(批量)呈正比,批量越大,全年平均的储存量就越大,从而变动储存成本就越高;反之,批量越少,全年平均的储存量就越小,从而变动储存成本就越低。5.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和主要表现形式。为企业生产的产品制定一个合理的价格,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一项重要决策。定价是否合理,将影响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组合以及长期获利能力。针对不同的定价决策采用的方法有:完全成本定价法、变动成本定价法、利润最大化定价法、投资报酬率定价法和认知价值定价法等。技能训练参考答案

技能训练1,参考答案

根据已知条件,编制利润总额分析表如下表所示:

项目投产A产品投产B产品产销量(件)20002500单位售价400365单位变动成本280255单位贡献毛益120110贡献毛益总额240000275000减:机会成本专属成本200000(100×6000÷3)8000240000(100×6000×2÷5)0税前利润3200035000

根据计算结果,应当开发B产品,因为开发B产品的利润总额大于开发C产品的利润总额,可使企业多获利3000元。技能训练2参考答案

根据题目中的相关资料编制差量损益分析表如下表所示:

项目进一步加工直接出售差量相关收入22500017500050000相关成本其中:加工成本专属成本420003000012000042000差别损益+8000根据计算结果,应进一步加工后再出售,可使企业多获利8000元。

技能训练3参考答案

根据已知条件,采用差别成本分析法对两种情况作出决策:(1)依据第一种情况,编制差别成本分析表,如下表所示:项目自制外购差量相关成本其中:变动成本专属成本27600024000036000300000-24000差别损益-24000(2)依据第二种情况,编制差别成本分析表,如下表所示:项目自制外购差量相关成本其中:变动成本专属成本机会成本3110002400003600035000

30000011000差别损益+11000根据计算结果,对上述两种情况分析如下:(1)在第一种情况下,自制甲零部件的相关成本低于外购甲零部件的相关成本,企业应采取自制方案,可使企业节约成本24000元。因共同固定成本为沉没成本,故决策时不考虑。(2)在第二种情况下,自制甲零部件的相关成本高于外购甲零部件的相关成本,企业应采取外购方案,可使企业节约成本11000元。技能训练4参考答案

根据已知条件,计算分析如下:乙产品单位产品完全成本=226+(110000÷1000)=336(元)乙产品单位销售价格=336×(1+15%)=386.40(元)根据计算结果,该公司应把乙产品售价确定为386.40元,才能达到企业的目标利润。

预算控制

任务一认识全面预算

认识全面预算的主要内容有:1.全面预算的概念2.全面预算的作用3.全面预算的内容4.全面预算的编制程序

一、全面预算的概念

全面预算

如果把企业全部经济活动过程的正式计划,用数量和严格管理形式反映出来,就叫做全面预算。或以货币形式展示未来一特定期间内企业全部经营活动的各项目标及其资源配置的定量说明,也称为总预算。二、全面预算的作用

全面预算作用协调部门关系

控制日常活动

考核评价指标

明确工作目标三、全面预算的内容

全面预算内容财务预算

专门决策预算

业务预算三、全面预算的内容

目标利润销售预算专门决策预算生产预算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现金预算制造费用预算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损益表预计现金流量表单位产品成本及存货预算全面预算体系关系图四、全面预算的编制程序

编制程序

全面预算的编制应采用“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方法,不断反复和修改,最后由企业有关机构综合平衡,并以书面形式传达,作为正式的预算下达到各级各部门予以执行。任务2编制业务预算

编制业务预算的主要内容有: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采购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产品成本预算及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的编制依据和编制方法。一、销售预算的编制依据及方法

依据:

科学的销售预测资料;产品的销售单价;产品销售的收款条件等。

编制方法:分别按产品的名称、数量、单价、金额等资料编制,实际工作中,产品销售往往不是现购现销,即产生数额较大的应收账款,所以,销售预算中还需包括计划期间的“预计现金收入计算表”,其目的是为日后编制现金预算提供必要的资料。二、生产预算的编制依据及方法

依据:销售预算的预计销售量;期初期末存货水平。

编制方法:通常,企业的生产和销售不能做到“同步同量”,生产数量除了满足销售外,还需要设置一定数量的存货,以保证能再出现意外需求时按时供货,并可保证均衡生产,节省赶工的额外开支。预计生产量的计算公式为:

预计生产量

=预计销售量+预计期末存货量-预计期期初存货量三、直接材料预算的编制依据及方法

依据:生产预算的预计生产量;单位产品的材料消耗定额;计划期间的期初和期末存料量;材料的计划单价;采购材料的付款条件等。

编制方法:预计购料量

=生产需要量+计划期末预计存料量-计划期初存料量材料采购与产品销售有相似之处,即货款有可能不是马上用现金支付,这样就有可能存在一部分应付账款,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便于编制现金预算,材料采购预算还需附有计划期间的“预计现金支出计算表”。四、直接人工预算的编制依据及方法

依据:

生产预算中的预计生产量;位产品的工时定额;单位工时的工资率。

编制方法:预计直接人工成本总额

=预计生产量×∑(单位工时工资率×单位产品工时定额)五、制造费用预算的编制依据及方法

依据:计划期的一定业务量;上级管理部门下达的成本降低率;计划期各费用明细项目的具体情况。编制方法:对于变动费用项目,一般情况下,以计划期的一定业务量为基础,规划其具体的预算数;对于固定费用项目,则根据基期的实际开支水平结合上级下达的成本降低率,折算填入预算表;正表下附有“预计现金支出计算表”。必须注意固定资产折旧费的性质虽属固定制造费用,但不属于现金支出项目,在编制附表要剔除。六、产品成本预算的编制依据及方法

依据:

标准成本=价格标准×用量标准其中,价格标准是指直接材料的计划单价、直接人工的工时工资率、变动制造费用的分配率;用量标准是指材料消耗定额、工时定额。成本项目价格标准用量标准直接材料计划单价材料消耗定额直接人工工时工资率工时定额变动制造费用变动费用分配率工时定额六、产品成本预算的编制依据及方法

编制方法:

将料、工、费三大项目的价格标准与用量标准分别相乘,加以计总,填入预算表。实际工作中,在正表下面附有“期末存货预算”,根据生产预算中的期末存货数量乘产品的标准成本计算得出。七、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的编制依据及方法

依据:计划期的一定业务量;上级管理部门下达的成本降低率;计划期间各费用明细项目具体情况。

编制方法:

与制造费用预算相同。

任务3编制财务预算

编制业务预算的主要内容有:

1.现金预算的编制

2.预计利润表的编制

3.预计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一、现金预算的编制现金预算

又称为现金收支预算,是反映预算期企业全部现金收入和全部现金支出预算。

现金预算现金收入现金支出现金多余不足资金筹集运用一、现金预算的编制

1.现金收入,包括期初现金余额和预算期销售现金收入。期初现金余额是编制时的预计数,预算期销售现金收入数则来自于销售预算。

2.现金支出,包括预算期内各项现金的支出。其中,材料费用支出、人工费用支出、制造费用支出及销售及管理费用支出数分别来自于各有关预算,其余各项数据则是根据有关预算数计算后求得或直接来自有关预算如资本预算等。

一、现金预算的编制

3.现金余缺,指预算期内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的差额。如果差额是正数,说明在预算期内现金有剩余,财务人员对剩余现金应作出安排,如可用于提前归还借款或进行短期投资,以达到充分利用现金的目的。如果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的差额为负数,则表明企业在预算期内现金不足,财务人员应设法筹集资金,如利用向银行短期借款,或有价证券变现等手法取得资金,对不足现金加以弥补。

4.资金的筹集和运用,这部分主要反映了预算期内向银行借款、还款、支付利息以及进行短期投资及投资收回等内容。二、预计利润表的编制

预计利润表是在各项业务预算基础上,按照权责发生质的原则进行编制的,其编制的方法与编制一般财务报表中的利润表相同。预计利润表揭示的是企业未来的盈利情况,企业管理当局可据此了解企业的发展趋势,并适时调整其经营策略。三、预计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预计资产负债表反映预算期末各账户的预期余额。其编制方法是:在企业期初资产负债表的基础上,经过对业务预算和现金收支预算中的有关数字做适当调整,即可编制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资产负债表可以为企业管理当局提供会计期末企业财务预期财务状况的信息,有助于企业管理当局预测未来期间的经营状况,并采取适当的改进措施。任务4预算编制的特殊方法

预算编制特殊方法的主要内容有:

1.固定预算和弹性预算

2.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

3.定期预算与滚动预算一、固定预算和弹性预算项目固定预算弹性预算含义指按预算期正常可实现的某一业务量水平而编制的预算。指在编制费用预算时,编制一套能适应多种业务量的费用预算,以便分别反映在各该业务量情况下所应开支的费用水平。由于这种预算本身具有弹性,故称为弹性预算。特点只按预算期间内某一确定的业务量水平为基础预计其相应的数额;将预算实际执行结果与预算数进行比较分析,并据以进行业绩评价、考核。

扩大了预算的适用范围,便于预算指标的调整;性态分析为基础,预算终了实际指标与实际业务量预算额进行对比,预算更加客观可比。其他适用于非营利组织或业务量水平比较稳定的企业。编制时:1)确定某一相关范围,预计未来期间内业务量水平将在这一相关范围内变动情况。正常业务量70%-110%之间;2)选择业务量的计量单位;3)按成本性态分析将成本分为两类,并确定线性方程;4)确定预算期内各业务量水平的预算额。

二、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

项目增量预算零基预算含义基期成本费用水平为出发点,结合预算期业务量水平及有关降低成本的措施,调整有关费用项目而编制的预算方法。对于任何一个预算期,任何一种费用项目的开支数,不是从原有的基础出发,即根本不考虑基期的费用开支水平,而是一切从原有的基础出发,即根本上来考虑各个费用项目的必要性及其开支的规模。

二、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

零基预算的步骤第一,根据计划期间的战略目标和各部门的具体任务详细讨论在计划期内需要发生哪些费用项目,并为每一费用项目编写一套开支方案,提出费用开支的目的,以及需要开支的数额。第二,对酌量性固定成本的每一费用项目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将其所费与所得进行对比,用来对各个费用开支方案进行评价;然后把各个费用开支方案在权衡轻重缓急的基础上,分成若干层次,排出开支的先后顺序。第三,按照费用开支的层次和顺序,结合计划期间可动用的资金来源,分配资金,落实预算。三、定期预算与滚动预算

项目定期预算滚动预算含义即定期编制的预算(固定周期的预算)。基本原理是预算期永远保持十二个月,每过一个月,立即在期末增列一个月的预算,逐期向后滚动,在任何一个时期都能使预算保持十二个月的时间跨度,也称连续预算或永续预算。优缺点优点是与会计年度相配合,便于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与评价。缺点是后半期比较笼统执行有困难;发生变化不能改变;在执行一段时期后,缺乏长期打算。优点是能根据预算执行情况适时调整预算;缺点是预算编制工作量大。

变动成本法

任务1编制完全成本法成本计算表

完全成本法下的成本期间成本:指定一定会计期间内的全部非生产成本。销货成本:指已销产品的产品成本。存货成本:指存货中包含的产品成本。产品成本:指当期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全部生产成本。期间成本总成本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变动生产成本(固定生产成本)非生产成本生产成本任务2编制变动成本法成本计算表

变动成本法下的成本期间成本:指定一定会计期间内的全部非生产成本及该期间的全部固定制造费用。销货成本:指已销产品的产品成本。存货成本:指存货中包含的产品成本。产品成本:指当期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全部变动生产成本。总成本产品成本期间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变动生产成本(固定生产成本)非生产成本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产品成本期间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任务3编制职能式利润表

销售毛利=销售收入-销货成本税前利润=销售毛利-期间成本职能式利润表的计算步骤

销货成本指本期销售产品的生产成本,包括变动生产成本和固定生产成本。只要是本期销售的,无论是上期生产的产品还是本期生产的产品,均应计入销货成本。销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期间成本只包括本期发生的非生产成本期间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任务4编制贡献式利润表

贡献毛益=销售收入-变动成本税前利润=贡献毛益-固定成本贡献式利润表的计算步骤

变动成本包括变动生产成本和变动非生产成本两部分:变动成本=变动生产成本+变动非生产成本变动生产成本=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本期销货成本

=期初存货成本+本期变动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变动非生产成本=变动销售费用+变动管理费用

+变动财务费用固定成本包括固定生产成本和固定非生产成本固定成本=固定生产成本+固定非生产成本

=固定制造费用+固定销售费用

+固定管理费用+固定财务费用案例

光明公司2008年开始投产A产品,生产量为5000件,销售量为49000件,期末存货量为1000件,销售单价为100元/件。当期发生的有关成本资料如表:根据完全成本法计算成本

销售费用160000管理费用80000财务费用20000产品成本直接材料600000直接人工400000变动制造费用100000固定制造费用1500001250000期间成本260000单位产品成本?根据完全成本法计算成本

销货总成本=单位产品成本×已销产品数量

=25×49000=1225000存货总成本=单位产品成本×存货产品数量

=25×1000=25000根据变动成本法计算成本

产品成本直接材料600000直接人工400000变动制造费用100000110000固定制造费用150000销售费用160000管理费用80000财务费用20000期间成本410000单位产品成本?根据变动成本法计算成本

销货总成本=单位产品成本×已销产品数量

=22×49000=1078000存货总成本=单位产品成本×存货产品数量

=22×1000=22000编制职能式利润表

编制贡献式利润表

任务5揭示两种利润表的差异及原因

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方式不同导致了两种成本法利润的差异

完全成本法将固定制造费用分配到产品成本中去,所以当期销售的产品所承担的固定制造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而存货产品所应承担的固定制造费用不计入当期损益,产品在哪期销售计入哪期的损益。

变动成本法是将当期发生的所有固定制造费用均作为期间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一、故,有如下结论:(1)若当期完全成本法下已销产品所应负担的固定制造费用,等于当期发生的全部固定制造费用,则两种成本法下利润相等;(2)若当期完全成本法下已销产品所应负担的固定制造费用,大于当期发生的全部固定制造费用,则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小于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3)若当期完全成本法下已销产品所应负担的固定制造费用,小于当期发生的全部固定制造费用,则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大于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两种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的计算完全成本法下计入当期损益的固定制造费用:

当期已销产品应负担的固定制造费用=期初存货中所包含的固定制造费用本期发生的全部固定制造费用期末存货中所包含的固定制造费用-+二、变动成本法下计入当期损益的固定制造费用:计入当期损益的固定制造费用=本期发生的全部固定制造费用两种成本法下计入当期损益的固定制造费用的差额完全成本法下计入当期损益的固定制造费用变动成本法下计入当期损益的固定制造费用期初存货中包含的固定制造费用期末存货中所包含的固定制造费用--=三、两种成本法下利润额的数量关系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期末存货中所包含的固定制造费用期初存货中所包含的固定制造费用--=对案例中两种成本法下的利润差额进行分析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当期利润的差额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3415000-3412000=3000(元)分析两种成本法利润差异产生的原因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3415000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3412000期末存货中所包含的固定制造费用1000×3期初存货中所包含的固定制造费用0--=30003000原因分析:

两种成本法的收入相同,但计入当期损益的销货成本与期间成本不同,故造成两种成本法计算的利润产生差异。

计入当期损益的销货成本完全成本法:变动生产成本+固定制造费用

49000×22+49000×3=12250000(元)变动成本法:变动生产成本49000×22=1078000(元)完全成本法较变动成本法销货成本高出49000×3=147000(元)即已销产品承担的固定制造费用计入当期损益的期间成本完全成本法: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160000+80000+20000=260000(元)变动成本法: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固定制造费用160000+80000+20000+150000=410000(元)完全成本法较变动成本法的期间成本低150000(元)即该会计期间的全部固定制造费用综上,完全成本法较变动成本法在销货成本中多减了147000元的固定制造费用,变动成本法较完全成本法在期间成本中多减了150000元的固定制造费用,因此,变动成本法较完全成本法少了3000元(150000-147000)的利润。任务6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结合使用

一、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优缺点变动成本法的优点:(1)变动成本法符合“费用与收益相配合”的原则;(2)便于分清各部门的经济责任,有利于进行成本控制与业绩评价;(3)能够促使企业管理当局更加重视销售环节,防止盲目生产;(4)能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提供各种有益的会计信息;(5)简化了产品成本计算。变动成本法的缺点:(1)不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2)不符合传统成本概念的要求;(3)不适应定价决策的需要;(4)改用变动成本法计算时,会影响有关方面的利益。完全成本法的优点:(1)符合传统的成本概念;(2)有利于调动企业生产的积极性。完全成本法的缺点:(1)成本信息不利于成本管理;(2)税前利润受产销量双重影响,其结果往往另人费解,甚至会促使企业版面追求产量,盲目生产;(3)不利于进行预测,短期经营决策;(4)成本计算烦琐。

二、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结合运用两种成本法结合运用的处理方法:(1)日常成本核算应以变动成本法为基础,在产品、产成品、已销产品成本均按变动成本法计算,即只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2)在生产费用核算中,应设置“生产成本”“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科目,分别归集产品耗费的直接费用(即直接材料和直接工人)、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期末,将“变动制造费用”科目转入“生产成本”科目;(3)在期间费用核算中,应设置“变动管理费用”、“变动销售费用”、“固定管理费用”和“固定销售费用”科目,分别归集企业日常管理和产品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变动费用和固定费用;(4)每月的企业内部损益表可按变动成本法编制;(5)为编制对外报表,期末按当期产成品销售量的比例,将“固定制造费用”科目中属于本期已销产成品负担的部分转入“主营业务成本”科目,并列入损益表作为本期销售收入的减除项目;而不属于本期已销产成品负担的部分,仍保留在“固定制造费用”本期科目内,并将其按当期生产量分配给资产负债表上的在产品和产成品存货,使之按完全成本计算和反映。

本量利分析的应用

任务1揭示本量利分析的前提条件

一、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一)成本性态分析假设(二)变动成本法假设(三)相关范围及线性假设(四)产销量一致和品种结构不变假设(五)目标利润假设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二、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公式注意:变动成本指属于该会计期间的全部变动成本,包括变动的生产成本和变动的非生产成本;固定成本指属于该会计期间的全部固定成本,包括固定的生产成本和固定的非生产成本。单位变动成本指该会计期间的单位变动生产成本和单位变动非生产成本。三、贡献毛益及相关指标的计算公式(一)贡献毛益:指产品的销售收入与相应的变动成本之间的差额,又称边际贡献或贡献边际。单位贡献毛益是反映单位产品所提供的贡献毛益。其计算公式如下:贡献毛益=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单位贡献毛益=单价-单位变动成本(二)贡献毛益率:指贡献毛益总额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又称边际贡献率或贡献边际率。其计算公式如下:贡献毛益率=贡献毛益总额/销售收入×100%=(单位贡献毛益×销售量)/(单价×销售量)×100%=单位贡献毛益/单价×100%三、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率是指变动成本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其计算公式: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总额/销售收入×100%=(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单价×销售量)×100%=单位变动成本/单价×100%贡献毛益率+变动成本率=1四、本量利关系图本量利关系图是反映成本、业务量和利润等因素之间关系的直角坐标图,也被称为保本图、盈亏平衡图或利润规划图。基本的本量利关系图P变动成本固定成本xyy=pxY=a+bxO贡献式本量利关系图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利润贡献毛益利量式本量利关系利润利润线销售量固定成本线盈利区贡献毛益亏损区盈亏临界点OP-a任务2单一产品的盈亏临界模型及其应用

一、盈亏临界点的含义

盈亏临界点是指企业达到盈亏平衡状态(即利润为零)时的销售量或销售额,又称保本点或损益平衡点。若超过这个销售量或销售额,企业盈利;反之,则会发生亏损。二、单一产品盈亏临界点的计算(一)单一产品盈亏临界点销售量的计算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单位贡献毛益(二)单一产品盈亏临界点销售额的计算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固定成本/贡献毛益率任务3多种产品的盈亏临界模型及其应用

一、运用联合单位法进行盈亏临界分析联合单位法是指在事先掌握多品种产品之间客观存在的相对稳定的产销实物量比例的基础上,确定每一联合单位的单价和单位变动成本,进行多品种盈亏临界分析的一种方法。联合单位是指按相对稳定的产销实物量比例组合的一组产品。例:某企业生产的A、B、C三种产品的销售量比例为:1:2:3,则一个联合单位的单位就相当于一个A两个B和三个C的组合。联合单位的单价为:

A的单价×1+B的单价×2+C的单价×3联合单位的单位变动成本为:A的单位变动成本×1+B的单位变动成本×2+C的单位变动成本×3固定成本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联合单位)=联合单位的单价-联合单位的单位变动成本各产品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该产品销售量比×盈亏临界点销售量(联合单位)各产品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各产品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各产品的单价如上例:A产品盈亏临界点销售量=1×盈亏临界点销售量(联合单位)B产品盈亏临界点销售量=1×盈亏临界点销售量(联合单位)C产品盈亏临界点销售量=1×盈亏临界点销售量(联合单位)A产品盈亏临界点销售额=A产品盈亏临界点销售量×A产品单价B产品盈亏临界点销售额=B产品盈亏临界点销售量×B产品单价C产品盈亏临界点销售额=C产品盈亏临界点销售量×C产品单价二、运用加权贡献毛益法(综合贡献毛益法)进行盈亏临界分析加权贡献毛益法是指在掌握每种产品本身的贡献毛益率的基础上,计算全部产品的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又称综合贡献毛益率),进而根据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来确定多品种产品盈亏临界点销售额的方法。(一)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综合贡献毛益率)的计算(二)多产品盈亏临界点(综合盈亏临界点)的计算任务4单一产品的目标利润模型及其应用

一、目标利润规划

(一)预测目标利润在变动成本法下,可用下列公式进行目标利润的预测:

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位贡献毛益×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销售收入总额×贡献毛益率-固定成本总额

(二)保利分析保利分析是分析企业为实现一定的目标利润时本量利关系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单一产品的保利分析主要是保利点销售量和销售额的计算。1、保利点销售量的计算:2、保利点销售额的计算二、实现目标利润应采取的措施(一)单项措施1、提高单价2、降低单位变动成本3、增加销售量4、降低固定成本(二)综合措施1、计算销售单价降低后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

若销售部门认为可达到降价后的销售量,则该方案可行;否则需进一步分析落实。2、计算产销量一定的情况下实现目标利润所需要的单位变动成本若单位变动成本可以降低到能实现目标利润的水平,则方案可行;反之,则应考虑降低固定成本。3、计算既定产销量和单位变动成本下实现目标利润的固定成本若固定成本可降低到实现目标利润的水平,则方案可行;否则应进一步寻找增收节支的办法,重新分析,分别落实。任务5多种产品的目标利润模型及其应用

一、目标利润规划(一)预计目标利润(二)保利分析1、保利点销售量的计算(联合单位法)

2、保利点销售额的计算(加权贡献毛益法)二、实现目标利润应采取的措施多种产品实现目标利润除可调整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及销售量外,还可以通过调整产品的销售结构来实现。因为:任务6各因素变动对保本点的影响分析一、单价变动的影响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产品的售价提高,则单位贡献毛益将随之增加盈亏临界点降低,盈亏临界图上的亏损区缩小,而盈利区将会扩大;反之,盈亏临界点将会升高,盈亏临界图上的亏损区扩大而盈利区将会缩小。即:盈亏临界点与单价呈反方向变动。二、单位变动成本变动的影响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提高,则单位贡献毛益将会减少,盈亏临界点将会上升,盈亏临界图上的亏损区扩大而盈利区缩小;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