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美苏争锋公开课_第1页
9.1美苏争锋公开课_第2页
9.1美苏争锋公开课_第3页
9.1美苏争锋公开课_第4页
9.1美苏争锋公开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战争结束了谁是胜利者?德国法西斯的暴行希特勒上台后,实施种族主义理论,疯狂迫害犹太人,600万犹太人被残杀。堆积的尸体日本法西斯的暴行日本法西斯在中国和东南亚均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黑龙江鹤岗煤矿“万人坑”

沟壑里、长江边尸体堆积的场面(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目黑辎重兵联队兵站汽车第十七中队村濑守保拍摄的南京下关长江边)战争除了留下了弹壳一堆的残骸蔓延的硝烟还有在风中哭泣的人们二战只有一个胜利者,那就是“魔鬼”。——斯大林假如你是当时战争的幸存者,请你描述一下你所憧憬的战后世界?

和平

专题九一美苏争锋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从盟友到对手

—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原因)美苏

“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

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

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斯大林·1945于雅尔塔)●美国前总统胡佛说:“目前,我们,只有我们掌握着原子弹,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一、从盟友到对手

—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原因)1、雅尔塔体系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雅尔塔体制实质:美苏两国划分势力范围)美国当局认为,共产主义“成为世界上一切邪恶的根源,在任何地方发生的每一变动中,我们总能看到有‘莫斯科共产主义’在插手。最初对共产主义的概念认为是一种国际阴谋,象章鱼那样身在莫斯科,触角则伸到世界最远的每一个角落”。思考一:“触角则伸到世界最远的每一个角落”指的是什么。苏联的扩张思考二:这则材料反映了美国当局什么的思想?苏联的扩张妨碍美国称霸全球一、从盟友到对手

—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原因)1、雅尔塔体系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雅尔塔体制实质:美苏两国划分势力范围)2、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

(根本原因)

拥有1200多万军队,驻军56个国家

海外拥有484个军事基地

49年以前唯一拥有原子弹工业生产量占世界2/3

外贸出口额占世界1/3

黄金储备量占世界3/4独占熬头苏联克里姆林宫苏军总数达1140万驻军欧亚许多地区扩展了60万平方公里疆土战争中做出重大贡献,显示巨大能量,国际政治地位空前提高空前强大一、从盟友到对手

—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原因)1、雅尔塔体系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雅尔塔体制实质:美苏两国划分势力范围)2、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根本原因)3、两国势力均衡。实力相当国家利益冲突社会制度分歧美国想称霸全球苏联扩张,妨碍美国(资)苏联(社)矛盾美国,头号资本强国苏联,政治军事大国对抗的可能对抗的必要美苏争锋局面的背景雅尔塔体系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二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1946年丘吉尔在富尔顿的铁幕演说。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这条线背后坐落着中欧古国的首都——

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等地。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于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受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丘吉尔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这条线背后坐落着中欧古国的首都——

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等地。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于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受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丘吉尔思考:铁幕演说的实质?丘吉尔所说的铁幕下的国家和地区是指_____“铁幕”指战后初期苏军驻扎的东欧、南欧等国家,包括德国东部地区。遏制苏联,对抗共产主义二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1、1946年3月,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序幕。

我相信美国的政策旨在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我相信我们必须协助自由国家人民依照其自己的方式,造成其本身的命运。杜鲁门在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国会特别联席会议上的演说。思考:材料中“自由国家”指什么国家?“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分别指的是什么?材料表明了美国外交政策的什么特点?“自由国家”指资本主义国家。“少数武装分子”指共产党武装。“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指来自苏联的高压和控制特点是公开干涉其他国家内政,在全球扩张。二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1、1946年3月,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序幕。杜鲁门主义政治美苏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既是美国在全球扩张势力的宣言书,也是对苏联发动全面“冷战”的宣言书,是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情报局二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1、1946年3月,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序幕。杜鲁门主义情报局政治经济美苏五星上将,美陆军参谋长——乔治·马歇尔

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借出席哈佛大学毕业典礼并接受名誉学位的机会,提出美国帮助欧洲复兴的建议,即“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二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1、1946年3月,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序幕。杜鲁门主义情报局划马歇尔计政治经济美成立经互会苏二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1、1946年3月,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序幕。杜鲁门主义情报局划马歇尔计政治经济美成立经互会苏军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时间、国家、地点、条约。(2)性质:是一个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治集团。(3)影响:它的成立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重要行动,加剧了“冷战”的程度。工作人员将北约的标志安放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议会大楼内二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1、1946年3月,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序幕。杜鲁门主义情报局划马歇尔计政治经济美成立经互会苏约成立北成立华约军事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两极格局最终形成消极影响:

两大军事集团开展军备竞赛,世界笼罩在核战阴云下,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积极的影响: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程度不同的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用于内部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发展亚非拉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两极格局形成的影响“冷战既不是苏联决策者也不是美国决策者制造的……这是因为战后的国际体系使苏联和美国决策者都感到对自己不利,他们都感到自己的国家安全受到自己所不能控制的力量的威胁。”该观点认为冷战的起源是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D.经互会的成立C苏联《消息报》和《真理报》在杜鲁门主义发表后的第三天和第四天,就分别发表社论,指出这是“帝国主义扩张政策”。这是因为杜鲁门主义A.表明了美国公开与苏联对抗,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B.表明了美国要发动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武装进攻C.实质是马歇尔计划D.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A某一条约有如下文字:“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该条约的签订(

)A.促使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B.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C.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D.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C冷战”期间,美国政府的一份秘密报告认为:“(美国)实力上的优势,正处于最严重的危险之中……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该报告认为(

)A.全面热战不可避免B.要用热战代替“冷战”C.“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D.“冷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