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整合突破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限时达标(含解析)试题_第1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整合突破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限时达标(含解析)试题_第2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整合突破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限时达标(含解析)试题_第3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整合突破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限时达标(含解析)试题_第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整合突破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限时达标(含解析)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时间40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9·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近年来,在阿拉斯加北部洼地地带的白桦和黑云杉等浅根系树种森林,出现了一种当地人称之为“醉树”的新景观,大量“醉树”被淹死。下图为阿拉斯加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1.阿拉斯加被淹死的“醉树”属于()A.落叶乔木 B.常绿乔木C.常绿灌木 D.落叶灌木2.阿拉斯加北部低洼地带“醉树”被淹死的主要原因是()A.迎风坡向,降水较多 B.暖流经过,降水增加C.距海较近,海浪侵蚀 D.气候变暖,冻土消融3.阿拉斯加“醉树”增多的同时()A.植被覆盖率降低 B.野生动物栖息范围缩小C.粮食大幅度增产 D.原住居民燃料来源增多解析:1.B2.D3.D[第1题,由材料可知,阿拉斯加被淹死的“醉树”为白桦和黑云杉等浅根系树种,属于生长于高山高寒地区的常绿乔木。故选B。第2题,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当地永久性冻土层有所消融,该地属低洼地带,易积水,地基松软;再加上白桦、黑云杉根系较浅,不发达,树木很容易倒伏,并落入消融的冻土水中,从而导致树木被淹死。故选D。第3题,由上题可知,阿拉斯加“醉树”增多是全球变暖所致。全球变暖导致地处高纬地区的阿拉斯加热量条件改善,植被覆盖率增大,野生动物栖息范围扩大,A、B错;全球变暖导致的热量条件改善有限,不足以让阿拉斯加农业大幅度增产,C错;“醉树”增多,河流中的漂流木增多,为当地居民提供的燃料增多,D对。](2019辽宁师大附中)下图中河流流量大、流域面积广、水系发达,据统计,其支流总数超过1.5万条。读图回答4~6题。4.该河河口处近1000km2的海域被称为“淡水海”,是淡水鱼和咸水鱼共同的家园,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A.寒暖流交汇 B.河流水量大C.大陆架宽浅 D.处在鱼类迁徙路线上5.该河输沙量巨大,河口处却未能塑造出宽阔的三角洲,其原因最有可能是()A.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持续下沉B.地处赤道附近,风力微弱C.泥沙等悬浮物被强大的洋流搬运D.泥沙等悬浮物被挖沙船搬运6.能体现出图中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A.纬度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水量大B.纬度低→地形类型多样→植被类型多样C.山地海拔高→水热充足→自然带类型多D.东部为平原→河水流速快→含沙量大解析:4.B5.C6.A[第5题,图示为亚马孙河流域,流经赤道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多雨,降水量大,河流流量大,入海水量大,在沿海的河口地带的海水变淡,因此淡水鱼与咸水鱼同存,选项B正确。第5题,河口处不在板块交界处;河口处风力弱,与三角洲形成无关;河口附近有强大的洋流流经,泥沙等悬浮物被搬运,难以沉积;人类活动不能阻止三角洲的形成,且该处人口稀疏。选项C正确。第6题,图示为亚马孙河,流经赤道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多雨,降水量大,河流水量大,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的体现;当地以平原为主,地形不是复杂多样;西侧为山地,水热不充足,河流水量大,但含沙量较小,选项A正确。](2019·安徽皖南八校三模)下图为我国某山地不同海拔动物构成种类比重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7~9题。7.该山地最可能位于()A.秦岭山脉 B.横断山脉C.喜马拉雅山脉 D.南岭山脉解析:B[该山地海拔约5000m,山麓海拔约500m,且山麓地带南方类型动物占主导,表明该山位于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因此该山地最可能位于横断山脉。]8.该山麓广泛分布的植被类型是()A.热带季雨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解析:C[由上题可知该山地位于横断山脉,因而该山山麓最广泛分布的植被类型应该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9.该山地()A.北方类型数量最多出现在5000mB.南方类型数量最多出现在500mC.山麓因人类活动干扰北方类型少D.南、北方类型数量均受食物制约解析:D[动物数量多少不能只看不同高度的动物构成比例;山麓地带是人类活动相对强烈的地区,这不仅影响北方动物,同样也影响南方动物;不同高度南、北方动物构成比例不同,但存在的数量均受到了该高度上食物的丰富程度制约。](2019·河南郑州三模)山西历山自然保护区是著名的旅游景区,在游客步行上山的游览路径两侧,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到历山舜王坪草甸(2100—2358m)进行野外地理实践活动,分别在距离游览路径两侧0m、4m、8m、12m处设置样带,调查物种丰富度(植物种类的数量)、物种均匀度(不同种类植物的数量差异)的变化。物种均匀度与优势物种关系密切。下图为舜王坪山地草甸物种丰富度与物种均匀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10.推测影响舜王坪山地草甸物种丰富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海拔 B.地势起伏C.坡面朝向 D.人类活动解析:D[由“在游客步行上山的游览路径两侧,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图示物种丰富度在路径处最低,向两侧增多,则可能是人为因素导致路径处物种减少所致,故主要因素是人类活动。]11.据图判断优势物种最不明显的地区位于游览路径两侧()A.0m处 B.4m处C.8m处 D.12m处解析:B[物种均匀度高的地区,各种物种均匀分布,说明优势物种不明显。据图可知,4m处物种均匀度最高,则优势物种最不明显。]二、非选择题(共46分)12.(2019·广东广州天河综合测试二)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加里曼丹岛,地处亚欧板块南部,地质稳定,几乎无活火山。岛内森林密布,树木高大稠密。该岛土壤贫瘠,树木不能每年结果。末次冰期,一些大型动物经大陆桥(将岛屿与附近大陆连接起来的陆地)从别处迁徙至此。随后气候转暖,大陆冰盖融化,入海径流增加,大陆桥逐渐消失。这些外来动物在连续进化中体型逐渐缩小。(1)说明该岛气候对植被生长特征的影响。(5分)(2)分析该岛土壤贫瘠的原因。(6分)(3)从水循环角度解释冰期时大陆桥出现的原因。(6分)(4)简述迁徙到该岛的大型动物能连续进化且体型变小的原因。(7分)解析:(1)由纬度可判断该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植被生长特征主要体现在快慢方面,注意材料中“森林密布,树木高大稠密”的表述。(2)土壤贫瘠的表现为土壤中养分少,可从养分消耗快、不易保存或难以保存角度分析;注意火山能提供矿物质,而该岛几乎无活火山则难以补给矿物质。(3)可从“气候转暖,大陆冰盖融化,入海径流增加,大陆桥逐渐消失”,反过来理解大陆桥成因:气候变冷,大陆冰盖形成,入海径流减少,大陆桥显现。注意要结合水循环环节进行描述。(4)连续进化说明环境稳定;体型变小可能与食物、生存空间变化有关。注意比较大型动物原生存环境与该岛的差异,来分析食物、生存空间变化。答案:(1)全年高温多雨,光照、水分、热量充沛,植被生长普遍快、繁茂,高大稠密。(2)气温高,有机物氧化分解快;雨水对地表冲刷作用强,土壤养分大量流失;植物生长快,有机质大多储存在生物体内;该岛缺乏活火山,矿物质难以补给。(3)冰期时,全球气温低;(海洋水汽到达陆地,)降水以固态形式储存于大陆(多转换为大陆冰盖);流回海洋的地表径流减少;海洋水体减少,海平面下降,大陆桥显现。(4)该岛位于亚欧板块南部,地质条件稳定,气候变化小,生物进化连续。冰期结束后海平面上升,大陆桥消失,生存空间较小;土壤贫瘠,树木不能每年结果,大型动物食物相对不足。13.(2019·河南郑州二模,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纳特龙湖(见下图)是一个主要依靠周边河流及火山温泉补给的内流湖,该湖位于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交界处,湖面长约57千米,宽22千米。雨季时,湖面面积可达900平方千米,旱季时,湖面有60%~70%的面积干涸,成为一个个互不相连的水洼。由于含有特殊的火山熔岩成分,湖水有高盐碱、高毒性的特点,而高盐碱湖水是大量藻类理想的生长环境。盐湖周边高度盐碱化的土壤及湖面上挥发的有毒气体不适合大多数生物存活,但小火烈鸟却适应了这样严酷的环境并得以在这里生存繁衍。小火烈鸟主要栖息在盐水湖泊、沼泽等浅水地带,并以水中藻类为食。纳特龙湖被誉为“小火烈鸟的摇篮”,常年有100万到200万只小火烈鸟栖息。每年几乎所有的小火烈鸟分批迁徙到纳特龙湖并在盐湖中部露出水面的高地建巢繁殖,使这里成为小火烈鸟唯一的繁殖地。2018年,“厄尔尼诺”现象和强台风带来14年来最大的降雨量,造成十几年最大的洪灾,纳特龙湖中的小火烈鸟繁殖受到灾难性冲击,面对强碱性湖水的侵袭,没有防护能力的鸟蛋无法孵化。(1)运用水循环原理,说明纳特龙湖湖水盐碱度高的主要原因。(8分)(2)分析纳特龙湖成为“小火烈鸟摇篮”的主要原因。(6分)(3)推断纳特龙湖小火烈鸟繁衍面临的潜在自然威胁。(4分)(4)纳特龙湖中富集丰富的晶碱石,可以用于生产纯碱和工业用盐,同时还可以为饮料厂提供苏打粉。有人反对在纳特龙湖周边地区建立大量的化工厂,请说明理由。(4分)解析:(1)“依靠周边河流及火山温泉补给的内流湖”,体现了径流(水与盐碱物质)汇入、水温高而蒸发强、湖水与盐碱物质不能通过径流流出。(2)“栖息在盐水湖泊”“以水中藻类为食”,说明了栖息地、食物因素;而该湖具有“高盐碱、高毒性”“高盐碱湖水是大量藻类理想的生长环境”,据此分析即可。(3)结合材料中提及的自然灾害分析即可。(4)注意观点已经明确,要为反对提供理由,可从带来的环境问题(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角度分析。答案:(1)盐碱物质随地表水、火山温泉等汇入湖泊;火山温泉使湖水水温升高,同时地处热带,蒸发旺盛,使水体中的盐碱物质浓度不断升高;该湖为内流湖,没有外泄通道,盐碱物质难以排出。(2)高盐高碱湖水盛产藻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