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案教学基本信息课题⑨古诗三首学科语文学段:第二学段年级三年级教材书名:语文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18年12月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崔晓毅石景山区爱乐实验小学实施者崔晓毅石景山区爱乐实验小学指导者杨红兵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课件制作者崔晓毅石景山区爱乐实验小学其他参与者刘晓群石景山区爱乐实验小学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1.认识“屠、苏”等7个生字,会写“牧、异”等11个字。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清明》。、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的节日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不同情感,初步产生对传统节日探究的兴趣。教学重难点:能借助注释、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的节日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不同情感,初步产生对传统节日探究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借助导读页,了解传统文化,知单元内容㈠感知传统文化,了解单元主题同学们,上一个单元我们学习了第八单元,了解了很多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要开展第三单元的学习了,在第三单元中我们又要学习哪些知识呢?快打开语文书第33页。1.借助导读页,了解第三单元的主题2.借助目录,了解第三单元的学习内容㈡了解学习目标,引入第三单元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我们需要提高什么能力呢?快来读读导读页下面的提示。同学们,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三单元吧!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㈠借助预习作业,初步感知古诗1.初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出示古诗: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宋]王安石[唐]杜牧[唐]王维爆竹声中一岁除,清明时节雨纷纷,独在异乡为异客,春风送暖入屠苏。路上行人欲断魂。每逢佳节倍思亲。千门万户曈曈日,借问酒家何处有?遥知兄弟登高处,总把新桃换旧符。牧童遥指杏花村。遍插茱萸少一人。2.再读古诗,思考:这三首古诗分别描写哪些传统节日啊?从哪里知道的呢?预设1:通过注释①就能知道。预设2:通过故事的内容也能知道。㈡结合节日情景,感悟节日文化1.学第一首古诗,提炼方法⑴通过诗题知节日①读《元日》,思考:为什么把春节称为“元日”?在《元日》这首诗中感受到了春节的什么节日情景?②借助今年的日历,了解春节被称为“元日”的原因。——出示今年的日历,找到“春节”在1月25日。——了解农历日期,拼读“廿”,了解“廿”代表“二十”。——通过数日历日期,知道春节就是农历的正月初一,正月是农历的一月,正月初一就是新一年的开始,所以被称为“元日”。——借助字典,了解“元”在“元日”中的解释为“开始,第一”。元日元:①开始,第一②为首的③构成一个整体的④朝代名⑤同“圆”,我国的本位货币单位⑵结合诗句想情景在这首诗中我们又能感受到元日什么样的节日情景呢?再来读读这首诗,找一找。①结合“爆竹”想象热闹的情景。——想象在爆竹声中,人们辞旧迎新的画面,理解“一岁除”的意思。——想象着热闹的情景读诗句。——出示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②结合“屠苏”想象喝屠苏酒的情景。——结合“注释”理解屠苏指的是屠苏酒。——拼读屠苏。túsū,屠苏。——了解屠苏酒是一种药酒,有防瘟疫和伤寒的功效。人们在新一年开始的时候饮用它,期盼身体健康。——带着这种期盼,再读这两行诗。——出示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③结合“新桃换旧符”想象贴春联的情景。——借助注释了解“桃符”是春联的前身。——借助图片认识“桃符”,以及换桃符的寓意。——通过讲解了解后来人们往桃符上写联语,就逐渐形成了春联。而这种换春联,祝福新一年的习俗流传至今。④结合“曈曈日”想象千家万户喜迎新年、充满憧憬的情景。——借助注释,想象“曈曈日”的画面:春天来了,阳光明媚,充满希望。——想象“千门万户曈曈日”的画面:千家万户都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带着美好的憧憬,迎接新一年到来的画面吧。——带着美好的祝愿读整首诗。——出示古诗: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⑶感悟文化悟诗情①结合《元日》的学习,回顾想象节日情景的方法。——借助了注释,比如了解“曈曈日”我们就用到了这种方法!——联系生活实际想象了“放爆竹、饮屠苏、换桃符”的画面。②借助诗中关键词语,尝试背诵《元日》。2.学后两首古诗,运用方法①再读《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思考:这两首诗又给我们带来怎样的画面和感受呢?再读两首诗,到诗句中找到答案。——出示古诗: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杜牧[唐]王维清明时节雨纷纷,独在异乡为异客,路上行人欲断魂。每逢佳节倍思亲。借问酒家何处有?遥知兄弟登高处,牧童遥指杏花村。遍插茱萸少一人。②整体感知两首古诗。——通过“欲断魂”感受《清明》这首诗因思念故去的亲人而感到悲伤。——通过“倍思亲”感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中诗人非常思念亲人。③思考:都是思亲之情,为什么带给人们的感受不同?再次默读课文,结合相关的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圈出关键的词语。学习《清明》,感受悲伤和希望①借助关键词语,想象节日情景,感受情感。a.结合“欲断魂、雨纷纷”体会思念故去亲人的悲伤。——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清明节时,人们伤心欲绝的样子,理解“欲断魂”。——结合“雨纷纷”体会当时的天气阴沉,下着小雨,使人的悲伤情绪更加浓厚。——想象着这样的情景再读读这两行。b.结合“借问酒家、牧童遥指”体会人们借酒浇愁又新生希望。——通过“借问酒家”感受到了人们太伤心了,以至于要借酒浇愁。——观察插图,想象“杏花村”的情景,体会人们心情微妙的变化。——想象画面、做做动作,带着感受与体会再读这首诗。——出示古诗: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感受孤独与思念①思考:诗人为什么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会如此的“倍思亲”呢?②聚焦两个“异”,体会诗人此时的孤独、寂寞。③通过了解古人认为重阳节是个吉祥的节日,体会在这样一个吉祥的节日里,诗人却独在他乡,因此更加思念亲人的情感。④结合“登高、插茱萸”的节日情景,体会诗人的落寞和浓浓的思乡之情。⑤结合诗句了解“少一人”,少的正是诗人自己。⑥通过了解“茱萸”以及“插茱萸”的寓意,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孤独、落寞。⑦带着这浓浓的思念之情再来读读这整首诗。——出示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⑶对比回读《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三、回读三首诗,借助关键词句,积累传承文化1.总结三首古诗。2.借助诗中关键词语,想象着画面,尝试背背三首诗。四、归类观察汉字,指导书写“牧、异”,引导巩固练习1.按结构给课后要求会写的11个字分类。——“欲、魂”等8个生字是左右结构;“符、兄、异”为上下结构。2.出示阴影,观察汉字各部分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生态农业项目种植与加工承包合同4篇
- 2025年度农贸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合同4篇
- 2025年度房屋漏水检测与维修施工总承包合同4篇
- 2025年度个人快递运输及仓储管理合同范本2篇
- 二零二五年度环保设备采购合同环保性能与售后服务2篇
- 2025年高温快烧颜料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美容院护肤品定制研发与销售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民商法担保合同审核标准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苗木种植基地土地租赁与农业旅游开发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电商数据分析与应用合同7篇
- 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及进展
- 【大学课件】基于BGP协议的IP黑名单分发系统
- 2025年八省联考高考语文试题真题解读及答案详解课件
- 信息安全意识培训课件
- 2024年山东省泰安市初中学业水平生物试题含答案
- 美的MBS精益管理体系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解读课件
- 2024安全员知识考试题(全优)
- 2024年卫生资格(中初级)-中医外科学主治医师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全32册)08
- 医院出入口安检工作记录表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