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土壤的形成(教案)-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1页
5-2 土壤的形成(教案)-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2页
5-2 土壤的形成(教案)-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笔记内容:1.老师举的例子;2.核心概念;3.突发奇想;笔记内容:1.老师举的例子;2.核心概念;3.突发奇想;4.论据、数据等;5.其他第二节土壤的形成【学习目标】:课标要求: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学习目标:1.运用材料,分析自然因素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提升综合思维。2.通过课外或课堂观察,了解当地土壤类型和土层结构特点,并运用相关原理进行解释,提升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3.根据所学知识和原理,了解土壤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关注土壤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增强环保意识,树立人地协调观。【预习案】〈注:1.限时20分钟、独立完成。2.组长组织组员预习并评价。〉阅读128-137页,画出关键词,归纳每段话的主要思想,写在课本上,并绘制本节内容的主要内容(可以使用思维导图等工具):预习检测,对的打√,错的打×:1.我们通常所说的土壤,指的是地面上的疏松表层。2.由于土壤的有机质主要来自生物,故森林茂密的地区,其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力也高,如热带雨林地区的土壤——砖红壤就是肥力特别高的土壤。3.通常把有机质的含量作为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标,故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土壤的肥力就越高。4.宁夏平原利用黄河水进行不合理的灌溉,会导致土壤盐碱化,说明人类活动必然会使土壤退化。5.正常情况下土壤有机质主要集中在表土层。6.森林土壤中枯枝落叶较多,因此其有机质含量大于草原土壤。答案:1.____;2.____;3.____;4.____;5.____;6.____。【我的问题】【必~~~填内容!】(明人名言:不畏前方多渺茫,我也要成为荧光棒,点亮希望——向子旋)【征集中,欢迎投稿】笔记内容:笔记内容:1.简化关键词;2.复习提示词;3.复习时间记录;4.自我话语系统转录;5.其他【探究案】【自主探究】探究武夷山中的寻乌选址因素及相应土壤成因。【合作探究】从自然环境整体性角度,探究132-133页活动题。【合作探究】完成136-137页活动,探讨此类问题分析的一般思路。【当堂检测】牙刷草是找铜矿的指示植物。“牙刷草,开紫花。哪里有铜,哪里就有它”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广为流传的谚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牙刷草生长所需的铜元素主要来自(

)A.生物 B.气候 C.地形 D.成土母质2.下列有关土壤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候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 B.成土母质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C.陡峭的山坡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D.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风化壳逐渐加厚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前往北欧(下图)开展了一次研学旅行,针对当地的植被、土壤类型与地理环境进行考察。研究发现,甲、丙两地的植被特征有较大差异,甲地土壤肥力明显高于乙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与丙地相比,甲地植被的典型特征是(

)A.阔叶终年常绿B.群落结构复杂C.季相变化明显D.针叶乔木耐寒4.甲、乙两地土壤肥力差异显著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成土母质 D.生物浙江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一次“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研学活动,他们发现考察地土壤呈土红色,腐殖质较少,质地较黏重。完成下面小题。5.该地土壤腐殖质较少,主要是因为(

)①气温高,微生物活动旺盛②植被差,枯枝落叶少③降水丰富,淋溶作用较强④风力小,风化作用弱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6.小张同学带回少量土壤用于阳台种植花草,对其做法的目的阐述正确的是(

)A.浇纯净水——补充土壤矿物质 B.加入果皮——增加土壤透水性C.拌入河沙——增加土壤透气性 D.倒入茶叶渣——改变成土母质下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完成下面小题。7.下列成土因素中,图示没能直观显示的是(

)A.成土母质 B.气候 C.地形 D.时间8.图示区域(

)①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②陡坡上的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③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④地下径流量受当地气温影响大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9.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其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①积累和分解有机质②富集营养物质③决定土壤性质和酸碱度④调节土壤水分含量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黑土土质松软,有机质含量高,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对黑土地的大规模开垦及农业生产中频繁翻耕,土壤结构发生变化,耕作层下方形成一层紧实的犁底层(左图),对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21世纪初,东北地区农民在秋季玉米收获时,将秸秆粉碎并均匀覆盖在土壤表层,同时将秸秆高茬留在田地,减少对土壤的扰动,对土壤进行有效的修复和保护。右图示意东北地区气温、降水分布。从气候角度分析东北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