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阅读训练20篇带答案解析_第1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阅读训练20篇带答案解析_第2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阅读训练20篇带答案解析_第3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阅读训练20篇带答案解析_第4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阅读训练20篇带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阅读训练20篇带答案

解析

一、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

1.课外阅读。

野鸭

①一天,我在小山上漫步,忽然看见一堆枯草旁边躺

着一只野鸭。

②起初,我以为这只野鸭是害怕被人发觉,藏在这儿

的,就用手拨了它一下,想叫它站

起来,可是它一动不动。

③我觉得很奇怪,便俯下身细看。这时我才发现它已

经死了。它身体的一侧微微向上翘

起,脖子向前伸出去,张着嘴,里面塞满了雪。它的翅膀

稍稍张开来,一条腿略微伸向后面,在它的腿旁有两个蛋。看

见这两个蛋,我便把这只野鸭提了起来。果然在它身子底下有

一个巢,里面盛着十一个蛋,连同外面两个,一共是十三个。

④我将它仔仔细细地审视了一番,没有发现一处伤痕

或遭受暴力的迹象。从它身上的各

种情形看,它是被冻死的。虽然看的只是表面现象,但是

我还是毫不迟疑地下了这个结论:它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

同那场暴风雪进行了一场殊死的斗争以后死去的。

⑤我望着这只野鸭,思绪久久不能平静。

⑥可怕的风雪席卷了这个孤寂而荒凉的小山,凛冽刺

骨的寒风令人窒息。而这只可怜的

野鸭却不顾这一切,竟然敢向它的敌人挑战,执意保卫着

自己的家和孩子,直到精疲力尽,再也无力这样做的时候,毅

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1)从文中找出关于野鸭的外形描写,用“”画

出来。

(2)短文的第⑤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o

A.点明中心

B.总结全文

C.承上启下

(3)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4)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一切”指的是孤寂而荒凉的小山。

B.“敌人”指的是暴风雪。

C.“毅然”一词写出野鸭为保护孩子奋不顾身。

D.画线句子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野鸭的赞美之

情。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1)它身体的一侧微微向上翘起,脖子向前伸出

去,张着嘴,里面塞满了雪。它的翅膀稍稍张开来,一条腿略

微伸向后面。

(2)C

(3)本文主要写了作者在山上漫步时发现了一只死去的

野鸭,经过仔细检查,作者发现野鸭的身子底下有十几个鸭蛋,

作者推测野鸭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而被冻死的。(4)A

(5)表达了作者对野鸭深沉的、伟大的母爱的赞扬之情。

【解析】【分析】(1)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

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2)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

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再结合选项判断。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

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

即可。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

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A:

“这一切”指的是野鸭为保护孩子在暴风雪中奋不顾

身。

(5)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

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1)它身体的一侧微微向上翘起,脖子向前

伸出去,张着嘴,里面塞满了雪。它的翅膀稍稍张开来,一条

腿略微伸向后面。

(2)C;

(3)本文主要写了作者在山上漫步时发现了一只死去的

野鸭,经过仔细检查,作者发现野鸭的身子底下有十几个鸭蛋,

作者推测野鸭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而被冻死的。(4)A;

(5)表达了作者对野鸭深沉的、伟大的母爱的赞扬之

情。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

息的能力。

(2)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5)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2.阅读短文,回答问有题。

诗中的“秋”

①小时候,爸爸教我一字一句地朗诵唐诗,还说,你

长大了就能懂得读诗的妙处。我问

爸爸什么叫“妙处”,爸爸笑而不答。不过,读诗的时候,

纱窗外的萤火虫正提着灯笼跳舞,风吹竹叶沙沙伴唱,还有草

丛中的牛蛙沙着嗓子呱呱地叫,把爸爸的吟哦声衬托得很

“古典”。

②我读诗一定始于某一个秋天,因为《子夜吴歌-秋

歌》是我会背诵的第一首唐诗。“长

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我问爸爸“捣衣”是什么意思,

爸爸说,隔壁林家阿婆不是蹲在河边大石块上用棒子打衣服吗?

这样,衣服可以洗得干净些,这就是“捣衣哦,懂了。

③我就这样一首首读了下来,读了很多描写秋天的古

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哦,这首诗我懂得。我家屋

后有山,山上有树,每逢深秋雨后,看月光在树间穿行,听山

泉在岩石间流淌。这诗句中的意境就隐隐地浮现出来了。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这两句我也懂得,

只是我并不喜欢菊花的长相,它们的

花瓣为什么这样整齐呆板呢?纸剪出来的似的。谢了的花

梗子又黏又滑,还有一种难闻的怪味。读到“青枫江上秋帆远,

白帝城边古木疏”,就是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了,

秋风送远了帆影——跟好朋友分别,心里是多么难舍啊!

⑤张籍有一首《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

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

临发又开封。“还有岑参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

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两相对照,不都把思念故乡和亲人的心情写活了吗?渐渐地,

我读诗读出了兴趣,也会比较同一类题材的不同写法和诗人不

同的情感表达方式,也关心起诗人的身世际遇了,我因此增长

了不少知识。

(1)第①段中爸爸的吟哦声显得很“古典”,主要是因为

()O

A.爸爸读诗有古人的韵味

B.萤火、风吹竹唱、蛙叫的衬托

C.吟哦的唐诗内容很典雅

D.“我”听不懂觉得神秘

(2)第②段中“捣衣”是指()o

A.万户月下演奏

B.儿童调皮捣蛋

C.特殊材质衣服

D.用棒子打衣服

(3)第③段中“我”学到的读诗方法是()。

A.要联系生活实际想意境

B.要把不同的诗比较着读

C.要想象诗句域面悟情感

D.要了解诗人的身世际遇

(4)作者引用的诗句中,与“秋”无关的是()o

A.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B.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C.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D.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5)第⑤段中作者引用《秋思》和《逢入京使》的主要

目的是OO

A.说明两首诗题材不同

B.说明两位诗人都思乡心切

C.说明两首诗写法不同

D.说明要把不同的诗比较着读

(6)如果将第④段“就是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了”中的“水墨

画”换成“油画”,你觉得恰当吗?说说你的理由。

(7)“我”最终也体会到了爸爸说的“读诗的妙处”,请你

联系全文说说有哪些妙处。解析:(1)B

(2)D

(3)A

(4)D

(5)D

(6)不恰当。理由:①油画色彩浓重,与“清淡”不相符;

②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更符合中国古诗的韵味。

(7)①联系生活,读懂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读出

兴趣;②比较同一类题材的不同写法,比较诗人不同的情感表

达方式,关心诗人的身世际遇,增长知识。

【解析】【分析】(1)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

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由第1自然段

“不过,……把爸爸的吟哦声衬托得很,古典可知。

(2)由第②段中“我问爸爸“捣衣”是什么意思,爸爸说,

隔壁林家阿婆不是蹲在河边大石块上用棒子打衣服吗?”可知。

(3)由“哦,……这诗句中的意境就隐隐地浮现出来了”

可知。

(4)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解答,D:“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意思是骑马在路上时偶遇老乡,但当时随身没

带纸笔不能写信给家里,只好请对方口头传达自己的情况。与

“秋”无关。

(5)由“两相对照,……我因此增长了不少知识“可知。

(6)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把二者做一对

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7)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

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故答案为:(1)B;

(2)D;

(3)A;

(4)D;

(5)D;

(6)不恰当。理由:①油画色彩浓重,与“清淡”不相符;

②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更符合中国古诗的韵味。

(7)①联系生活,读懂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读出

兴趣;②比较同一类题材的不同写法,比较诗人不同的情感表

达方式,关心诗人的身世际遇,增长知识。

【点评】(1)—(5)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

能力。

(6)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能力。

(7)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

概括的能力。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心底盛开一朵花

①匆匆上了公交车,我才发现没带公交卡。司机倒是

不错,可能是看我不像是经常逃票

的人,才没有把我撵下去,但让我在皮包里继续找零钱。

②在车上,我觉得自己像个小偷,把身上里里外外翻

了个遍,除了几张百元整钞,再也

没有找到一个硬币。那种尴尬和狼狈是我从来没有过的。

面对车厢里几十人诧异的目光,我恨不能马上掏张百元大钞扔

进投币箱来证明自己的粗心大意和清白。慌乱时,一个粗哑的

声音从背后传来:“先生,我这里有一块钱,你拿去。"我回头

一看,说话的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满脸黑色的皱纹,穿

着一套灰色的布衫,头上裹了条很旧的白毛巾,脚套一双褪了

色的绣花鞋——一个典型的外地老太太。言语间,她已经替我

把一块钱投了进去。我慌忙解释说:“那怎么可以,我怎么还

您的钱呢?”

③老太太笑了:“一块钱,还什么?又不是一万元。”

这时,我发现车里的人都冲我和老

太太笑了,这种让我捉摸不透的笑容使我越发不安起来。

他们越是这样,我越不好意思,迫不及待地说:“大娘,要不

这样吧,我和您一道下车,您等我几分钟,我去买包香烟,换

开零钱后给您。”老太太又笑了:“我下站就到了,下午回山东

济宁老家。我儿子一家都在南京打工,我是专门来看孙子的。

三年前,我第一次在南京坐车时,不知道要投币,身上也没有

零钱,就像你现在的样子,是一位好心的姑娘帮我投了一块钱。

今天我正好有机会还南京人一份情。下次,如果你在车上遇见

像你一样的粗心人,替他投一块钱,就算你还我了,我把这一

块钱暂时保存在你那里。”

④听了老太太的话,满车厢的人都笑了,笑得那么灿

烂、那么自然。

(1)短文实际写了三次投币:①三年前,好心姑娘

;②今天,好心的老太太

;③将来,“我”0

(2)文中的“我”因什么事而感到尴尬?

(3)画的句子是描写,表现了老太太

________的特点。

(4)老太太让“我”怎么还她的一块钱?找出相关句子。

(5)“听了老太太的话,满车厢的人都笑了,笑得那么灿

烂、那么自然。”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O

A.老太太的话把车厢里的人逗乐了

B.车厢里的人听了“我”和老太太的对话觉得老太太

很可爱

C.这是发自内心的笑,饱含着车上的人对老太太的赞

解析:(1)①帮老太太投币买车票;②帮“我”投币买车

票;③有机会也会为忘记带零钱的人投币买车票

(2)“我”上了公交车,却没有零钱投币买票。

(3)外貌;简朴

(4)下次,如果你在车上遇见像你一样的粗心人,替他

投一块钱,就算你还我了,我把这一块钱暂时保存在你那里。

(5)C

【解析】【分析】(1)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

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从1、

2自然段概括出来即可。(3)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外貌描

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解答时要结

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短文内容,锁定(相关信

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5)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

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故答案为:(1)①帮老太太投

币买车票。②帮“我”投币买车票。③有机会也会为忘记带零钱

的人投币买车票。

(2)“我”上了公交车,却没有零钱投币买票。

(3)外貌、简朴;

(4)下次,如果你在车上遇见像你一样的粗心人,替他

投一块钱,就算你还我了,我把这一块钱暂时保存在你那里。

(5)C

【点评】(1)、(2)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

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3)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要

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4)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的能力。

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节选)

①麦子熟的时候,豆荚也长大了。麦子是黄黄的,豆

荚是青青的。黄黄的麦子和青青的

豆荚,在五月的和风中,娴静地微笑。于是,空旷的田野

里洋溢着熟了的麦子和熟了的豆荚那无与伦比的清香。

②那时候,麦子和豆荚诱惑着我们,我们变得忙碌起

来。湿湿的、长长的田填上,通常

会出现我们握着镰刀、挎着竹篮的身影,那些细细的、小

小的身影像一只只青草蛹,不停地蹦跳着、蹦跳着。

③五月的风暖暖的,赤足走在油光光的泥土里,软软

的,冷不丁泥土会从我们的脚趾缝

里冒出来。真是舒服。折一根韧韧的柳条,削一节直直的

竹管,柳条做鞭子,竹管做笛子。竹笛吹一声,鞭子挥一挥。

啪——鸭子蹒跚地迈着步子前进了;羊儿撒着欢儿向前走

了……

④随后,我们跟在鸭子、羊儿后面也开步走。不知是

谁,想个好办法,把竹篮子挂在小

山羊角上,山羊走呀走的,竹篮子也晃呀晃的。我们看了

真喜欢。我们把鸭子赶到刚翻掘过的地里去,那里的蚯蚓、螺

蛔、赤膊田鸡最多;把羊儿牵到河边去,那里的青草地真大,

草儿真嫩……”

⑤我们也不闲着,家里的兔子等着我们鲜嫩的青草呢!

我们小心翼翼地从麦田的沟沿

上、豆地里扯到一小捧一小捧青草,放进竹篮里。想到日

后剪兔毛的情景,我们禁不住地要咧开嘴巴笑。

⑥忙完了,肚子也开始咕咕地叫了。别愁,我们有我

们的办法。一皮皮摘来了嫩豆

荚,小梅从自己家的院子里掰了几只竹笋,啊,还不老;

青青的家离这最近,他拿来了铁锅和米,来,我们做野米吃!

我和春芳帮不了忙,就去垄沟里捉泥纵,捉上泥纵,洗净了,

丢进饭锅里,野米没有烧好,我们已被锅里溢出的香味熏得口

水欲滴...

⑦吃饱了,我们也乏了,于是便往地上一躺,闭上眼

睛,伸开四肢,让五月的阳光在我

们圆滚滚的肚子上画出漂亮的图案。当我们一觉醒来睁开

眼,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麦子一片豆荚,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

荚……

(1)与第②段“麦子和豆荚诱惑着我们”中的“诱惑”意思

相近的一项是()O

A.诱骗

B.迷惑

C.吸引

D.疑惑

(2)下列对第②段中画“”的部分理解最恰当的一项

是()。

A.孩子营养不良,身体瘦小如青草螭

B.孩子调皮好动,如青草螭不停地蹦跳

C.孩子身着绿衣,在田填上如青草螭

D.孩子快乐忙碌,如青草蛇活泼自由

(3)第③段中“我们”折柳条的目的是()o

A.赶鸭羊

B.编草帽

C.捆青草

D.烧午饭

(4)第⑦段写道:“吃饱了……让五月的阳光在我们圆滚

滚的肚子上画出漂亮的图案。”下列诗句中与句中儿童的行为

相似的一项是()O

A.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B.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C.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莺。

D.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5)作者在结尾写道:“当我们一觉醒来睁开眼,映入眼

帘的是一片麦子一片豆荚,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这

个句子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O

A.丰富内容,增加了文章的篇幅

B.赞美麦子、豆荚长势好,暗示丰收在即的喜悦

C.呼应开头,突出乡村生活美好

D.暗示“我们”睡在田填上,说明乡村生活艰苦

(6)麦子熟了和豆荚长大时,“我们”都做了哪些有趣的

事?请简单概括。

(7)第①段写道:“黄黄的麦子和青青的豆荚,在五月的

和风中,娴静地微笑。”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联系短

文,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解析:(1)C

(2)D

(3)A

(4)B

(5)C

(6)“我们”在田野里收麦子,采豆荚,赶鸭放羊,在麦

田的沟沿上、豆地里扯草,在野地里做饭,在阳光下睡觉。

(7)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示例:我体会到了

作者对悠闲幸福的田园生活的怀念和喜爱之情。

【解析】【分析】(1)—(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

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5)

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

析,在结合选项判断。

(6)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

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

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7)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

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

析作答。

故答案为:(1)C(2)D(3)A(4)B(5)C

(6)“我们”在田野里收麦子,采豆荚,赶鸭放羊,

在麦田的沟沿上、豆地里扯草,在野

地里做饭,在阳光下睡觉。

(7)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示例:我体会到

了作者对悠闲幸福的田园生活的怀

念和喜爱之情。

【点评】(1)-(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

解的能力。

(5)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6)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

以概括的能力。

(7)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让世界远离饥饿

①“我梦见我们种的水稻,长得跟高梁一样高,穗子

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

大,我和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这个禾下乘凉

梦,袁隆平做了两次。而作为“杂交水稻之父”,关于水稻的梦,

他一做就是50多年。

②1960年,他在早稻常规品种试验田里,发现一株与

众不同的水稻植株。第二年春天,

他把这株变异株的种子播到试验田里,结果得到地地道道

的“天然杂交稻”。他想:既然自然界客观存在着天然杂交稻,

我们如果培育出人工杂交稻来,便能提高水稻产量。

③在1964年、1965年水稻开花的季节,袁隆平和助手

们每天头顶烈日,脚踩烂泥,低

头弯腰,终于在稻田里找到6株天然雄性不育植株。随后

他和助手们花了整整6年时间,先后用了1000多个品种,做

了3000多个实验,仍没能培育成功。1970年,两名助手在海

南找到了野生稻雄性不育株。袁隆平确认后,将这株珍贵的野

生稻命名为

“野败”。1972年,袁隆平和助手将“野败”与栽培

稻杂交转育成功的杂交水稻,经过改进品

种组合,反复研究,在第三年达到亩产505千克,比常规

水稻增产30%o

④从“三系法”到“两系法”再到超级稻,他的脚步

从来没有停止过。2000年,超级杂交水

稻亩产700千克目标实现;2004年,800千克目标实现;

2005年,超级稻亩产达到900千克;2014年实现亩产1000千

克。2019年9月,袁隆平笑着告诉记者:“现在我们正在向

(亩产)1200千克攻关。”

⑤目前中国杂交水稻已在世界上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进

行研究和推广,种植面积达到700

万公顷。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对

世界减少饥饿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从亚洲到美洲,再到非洲I、

欧洲,增产优势明显的杂交水稻被冠以“东方魔稻”“巨人

稻”“瀑布稻”等美称,甚至将之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媲美。

⑥“拯救饥饿奖”、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安全

保障奖”、“世界粮食奖”、入选美国科

学院外籍院士等多个世界奖项和荣誉,就是对袁隆平为全

人类作出伟大贡献的肯定。(1)第①段中“关于水稻的梦,他

一做就是50多年”是指袁隆平()。

A.一觉睡了非常久

B.坚持研究水稻50多年

C.梦想一直没实现

D.50多年经常梦见水稻

(2)关于袁隆平获得的奖项和荣誉,列举有误的一项是

()O

A.拯救饥饿奖

B.世界粮食安全保障奖

C.世界粮食奖

D.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3)第③段中列出“6年时间”“1000多个品种”“3000多个

实验”三组数据的目的是说明()O

A.实验条件恶劣

B.实验方法错误

C.实验过程艰辛

D.实验结果喜人

(4)“山外青山楼外楼,自然探秘永无休。成功易使人陶

醉,莫把百尺当尽头。”这是袁隆平的自作诗,文中最能体现

这种精神的段落是Oo

A.第②段

B.第③段

C.第④段

D.第⑤段

(5)有人认为:袁隆平是中国的骄傲,题目“让世界远离

饥饿”改为“让祖国远离饥饿”更贴切。你同意吗?请结合短文

说明理由。

(6)读了本文,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请把它写下来,

并说说解决的途径。

解析:(1)B

(2)D

(3)C

(4)C

(5)示例:不同意。理由:①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推广已

惠及世界上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②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对世

界减少饥饿作出了卓越的贡献;③

袁隆平为世界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

(6)示例:为什么袁隆平在研究中不断取得新突破、创

造新奇迹?我的解决途径是联系上文描写袁隆平的水稻梦和艰

辛执着的研究过程的语句来理解。

【解析】【分析】(1)—(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

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图表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5)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

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能结合

文意或生活实际谈看法,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6)依据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理解提出合理的问题即可。

故答案为:(1)B(2)D(3)C(4)C

(5)示例:不同意。理由:①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推广

已惠及世界上数十个国家和地区;②杂交水稻不仅解

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对世界减少饥饿作出了

卓越的贡献;③

袁隆平为世界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

(6)示例:为什么袁隆平在研究中不断取得新突破、

创造新奇迹?我的解决途径是联系

上文描写袁隆平的水稻梦和艰辛执着的研究过程的语句来

理解。

【点评】(1)-(4)此题考查学生对图表分析能力。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

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6)开放性试题符合

要求即可。

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13分)

拱桥

老臣

拱桥是一个人,不是一座桥。

我认识他时,他的腰已经很弯,人也已经很老。那时,

他在村庄东边的一座老石屋里,

已经当了许多年的校长。

说是校长,其实是抬举他,因为他只管一个老师,那

老师也就是他自己。

下雨天,他的弯背就成了一座真的拱桥。校舍三面倚

山,一面临沟。我和其他十来个学

生,上学放学都是要过沟的。那条四丈宽的沟,雨天浊流

滚滚。水()仅齐校长的膝盖,()对十来岁的孩子来说却是

难以逾越的鸿沟了。没有木桥、石桥、铁桥,只有校长这座肉

做的桥。一次,洪水把我们隔在这边,校长便从对岸过来,在

水中瞠来瞠去。我是不好意思让他背的,一是觉得自己平时太

捣蛋对不起他,二是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不能再让人背,尤其

是让一个老人去背。最后,八个同学都被背到了对岸,只剩下

我了,再没办法躲。他浑身湿透,喘气的声音像是在拉风箱。

“来吧,孩子。”拱形的脊背一动不动,静等我伏在

上,面。

我急得要哭了,我该怎么办呢?

“别不好意思,爷背孙子嘛。该上课了,快来。咱爷

儿俩得赶紧过去,同学们在等呢。”

他不容拒绝地说道。

临上岸时,校长超超(lieqie,身体歪斜,

脚步不稳)一下,但我并没有掉下

去,因他宽大的手紧紧扳着我。

“这不过来了吗?"他说。是的,过来了,我从桥上

滑下,落在坚实的大地上,站着。

校长却没有站着,而是瘫坐在地,大张着缺牙的嘴倒气,

苦笑着脸,说:“老了,老了,我背你们爹妈时,可不是这副

模样。”他的模样,真像一座坍塌(tanta,倒塌)的

拱桥。

喘了一会儿,他站起来,我们拥着他走向老旧的教室。

二青靠近我,说:“校长背你过

河,走的,爬的。”“爬”用来说人是贬

义,我讨厌他说校长“爬”,便狠踹了他一脚。

许多年过去,我过的桥比小时候走的路还多,但我忘

不了那座拱桥。那座宽厚、踏实、

温热的血肉拱桥,让我一生都走不到头。

(1)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不但……而且……一边……一边……不是……而是……虽

然……但是……

(2)“我”不好意思让校长背的原因是什么?请在文中用

“”画出来。

(3)对“他浑身湿透,喘气的声音像是在拉风箱”这句话

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句话表现了校长的劳累,体现出他作为教师的责

任和奉献。

B.校长全身被气势汹汹的洪水打湿了,他感冒了。

C.他已经背了八个学生,此时他已很劳累,喘着气,

并且喘气的声音是低沉的。

(4)“临上岸时,校长趣趣一下,但我并没有掉下去,因

他宽大的手紧紧扳着我。'‘从句中的"扳''字你体会到()

A.校长担心自己摔倒,所以紧紧扳着“我”。

B.校长对“我”的爱护以及害怕“我”受到伤害的紧

张。

C.“我”太重了,校长差点儿背不动“我”,所以要

用手扳着。

(5)读完文章,我认识了一位、(填

两个恰当的四字词语)的校长。他这样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哪里?

(6)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拱桥”的理解。

解析:(1)虽然...但是....;不是....而是....

(2)画出:一是觉得自己平时太捣蛋对不起他,二是觉

得自己已经长大了不能再让人背,尤其是让一个老人去背。

(3)B

(4)B

(5)关爱学生;无私奉献;示例:校长怕我们过不去,就

背我们过沟,成了我们过沟的“拱桥”;他不但背我们,也背过

我们的父母,说明他长期坚守在这偏僻的乡村,体现出他作为

教师的责任和奉献。

(6)文中的“拱桥”一方面指校长的身材,他的腰已经很

弯了,像拱桥;另一方面,文中描写了校长背我们过沟,成了

我们真正的“拱桥”。“拱桥”给了我们希望和关爱,表现出校长

对我们无尽的爱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解析】【分析】(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

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

当的关联词语填写。①分句之间是转折关系。故选“虽然……

但是……”;②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故选“不是……而

是……”;

(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

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在第

4自然段找到答案。

(3)、(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

仔细阅读短文内容,结合句子及选项比较判断正误。

(5)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

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6)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

分析、推断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故答案为:(1)虽然……但是……;不是……而是……

(2)画出:一是觉得自己平时太捣蛋对不起他,二是觉

得自己已经长大了不能再让人背,尤其是让一个老人去背。

(3)B;

(4)B;

(5)1、关爱学生2、无私奉献;示例:校长怕我们过不

去,就背我们过沟,成了我们过沟的“拱桥”;他不但背我们,

也背过我们的父母,说明他长期坚守在这偏僻的乡村,体现出

他作为教师的责任和奉献。

(6)文中的“拱桥”一方面指校长的身材,他的腰已经很

弯了,像拱桥;另一方面,文中描写了校长背我们过沟,成了

我们真正的“拱桥”。“拱桥”给了我们希望和关爱,表现出校长

对我们无尽的爱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

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

使句子连贯。

(2)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4)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的能力。

(5)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

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6)此题主要考查对标题的理解能力。

7.小阅读

风景谈(节选)

茅盾

如果你同意,二三十棵桃树可以称为林,那么这里要

说的,正是这样一个桃林。花时已过,现在绿叶满株,

却没有一个桃子。半盘旧石磨,是最漂亮的圆桌面,

几尺断

碑,或是一截旧阶石,那又是难得的几案。现成的大小石

块作为凳子,而这样的石凳也还是以奢侈品的姿态出现。这些

怪样的家具之所以成为必要,是因为这里有一个茶社。

桃林前面,有老百姓种的养麦,也有大麻和玉米这一

类高秆植物。养麦正当开花,远望

去就像一张粉红色的地毯,大麻和玉米就像是屏风,靠着

地毯的边缘。太阳光从树叶的空隙落下来,在泥地上,石家具

上,一抹一抹的金黄色。偶尔也听得有草虫在叫,带住在林边

树上的马儿伸长了脖子就树干搔痒,也许是乐了,便长嘶起来。

“这就不坏!"你也许要这样说。可不是,这里是有

一般所谓“风景”的一些条件的!然

而,未必尽然。在高原的强烈阳光下,人们喜欢把这一片

树荫作为户外的休息地点,因而添上了什么茶社,这是这个

“风景区”成立的因缘,但如果把那二三十棵桃树,半月磨石,

几尺断碣,还有养麦和大麻玉米,这些其实到处可遇的东西,

看成了此所谓风景区的主要条件,那或者是会贻笑大方的。中

国之大,比这美得多的所谓风景区,数也数不完,这个值得什

么?所以应当从另一方面去看。

(1)选择合适的词填空。

①A.姿势B.姿态

体育老师耐心纠正同学们做操的0

同学们斗志昂扬,准备以全新的迎接新学期的到

来。

②A.强烈B.剧烈

他扭伤了脚,感到一阵阵疼痛。

的光束可能引起烧伤。

(2)隙: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再查

________画。

(3)文中描写的茶社里的桌面、几案、凳子分别是

(4)“中国之大,比这美得多的所谓风景区,数也数不完,

这个值得什么?所以应当从另一方面去看。”这句话运用

的表达方式,表明作者的态度是o

(5)仔细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想一想这个“风景区”成

立的因缘是什么?

解析:(1)①A;B;②B;A

(2)0;十

(3)半盘旧石磨;几尺断碑;或是一截旧阶石;现成的

大小石块

(4)疑问;认为这里的风景值得留恋

(5)茶社单纯有那些简陋的物品构不成美丽的风景,因

为有了人们乘凉的活动才成了风景区,人是这里最美的风景,

人类的精神活动使这里的风景变得生动,给人鼓舞及奋进的力

量。

【解析】【分析】(1)先理解词语,A.姿势:身姿架势。

B.姿态:呈现的样子;风格;气度。结合语境分析“做操的”应

与,,姿势,,搭配恰当,“全新的”应与“姿态”搭配恰当。

(2)考查汉语拼音、音序、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笔

画笔顺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应全

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

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隙:共

12画,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B,再查10画。

(3)此题答案由第2自然段可知:半盘旧石磨,是最

漂亮的圆桌面,几尺断碑,或是一

截旧阶石,那又是难得的几案。现成的大小石块作为凳子,

而这样的石凳也还是以奢侈品的姿态出现。

(4)“中国之大,比这美得多的所谓风景区,数也数

不完,这个值得什么?”这句话运用

疑问的表达方式,“所以应当从另一方面去看。''这句话表

明作者的态度是认为这里的风景值得留恋。

(5)回答此题要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

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茶

社单纯有那些简陋的物品构不成美丽的风景,因为有了人

们乘凉的活动才成了风景区,人是这里最美的风景,人类的精

神活动使这里的风景变得生动,给人鼓舞及奋进的力量。

故答案为:(1)①A、B、②B、A

(2)B、十

(3)半盘旧石磨、几尺断碑、或是一截旧阶石、现成

的大小石块

(4)疑问、认为这里的风景值得留恋

(5)茶社单纯有那些简陋的物品构不成美丽的风景,

因为有了人们乘凉的活动才成了风

景区,人是这里最美的风景,人类的精神活动使这里的风

景变得生动,给人鼓舞及奋进的力量。

【点评】(1)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

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

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

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2)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对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查

字法,对不会写的字用音序查字

法。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短文内容,锁定所填

的范围第2自然段,再按要求找到

答案。

(4)我写过的问句有:疑问、设问、反问,解答时要

结合句子分析判断。了解作者这样

写的目的。

(5)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

心主题的把握。

8.课外阅读。

狗能

你见过狗熊吗?它长得可好玩了。你看它,膀粗腰圆,

身上长满了黑色的毛,又密又

长。狗熊走起路来毛和肉一起颤动,胖得实在滑稽。它的

脑袋像一个大毛球,上面却长着尖尖的耳朵,小小的鼻子,一

对水晶球似的小眼睛。更有趣的是那条毛茸茸的小尾巴,在它

身上摆来摆去,与它那肥胖的身体相比,实在不相称。

听爷爷说,狗熊原来也有一条非常漂亮的大尾巴。因

为它听了狐狸“尾巴能钓鱼”的鬼

话,冬天到河边用尾巴去钓鱼,被冻在河里,猛一起身,

尾巴挣断了。从此,它只剩下一条小尾巴了。多笨的狗熊呀!

狗熊还又馋又懒。有一次,爸爸带我到狗熊园去玩。

我特别喜欢看狗熊敬礼,开始我逗

了很久,他都一动不动。可是当我_______出面包时,它

的眼睛立刻紧紧地上了面包,看上去都要________出

口水了。这时我挥舞着面包________它给我敬礼,它才慢慢地

起前爪在头前一摆,就算敬过礼了,得大家

直笑。等它吃完面包以后,我再叫它敬礼,它就又理也不理我

To

你说,它哪是笨呀!

(1)给文中的横线上选填正确的词语。

逗叫拿流举盯

(2)“狗熊还又馋又懒。”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O

(3)短文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狗熊“长得可好玩了”?

(4)用横线画出文中一组作对比的句子。

解析:(1)拿;盯;流;叫;举;逗

(2)承上启下

(3)从形态(膀粗腰圆,身上长满了黑色的毛,又密又

长)、走路的姿态(毛和肉一起颤动)、脑袋和器官、小尾巴

等几方面。

(4)多笨的狗熊呀!你说,它哪是笨呀!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应在理解

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2)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

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4)“对比”是指将两

种事物并排列出,并使它们相互衬托、相互对照的描

写方法。故答案为:(1)拿;盯;流;叫;举;逗

(2)承上启下

(3)从形态(膀粗腰圆,身上长满了黑色的毛,又密

又长)、走路的姿态(毛和肉一起

颤动)、脑袋和器官、小尾巴等几方面。

(4)多笨的狗熊呀!你说,它哪是笨呀!

【点评】(1)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

两方面准确理解填空。

(2)本题考查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

以概括的能力。

(4)考查学生对对比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

断,会应用。

9.课外阅读。

“高斯”号脱险记

著名的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小时候曾做过一个十分有

趣的实验:他取来几块大小一样,

颜色不同的碎布,放在雪地上。几小时以后,其他的碎布

仍在雪地上躺着,只有黑布深深地陷进雪里。可不要小看这个

实验,这个实验说明:黑色物体吸收阳光的能力最强。正是这

个实验成果,使探险船“高斯”号死里逃生。

1903年夏天,探险船“高斯”号刚到南极,就遇到了

一场罕见的暴风雪,被封锁在茫茫无

边的冰原上。船员们想尽了各种办法,累得筋

疲力尽,没能使船前进一步。船上的淡水、粮食和

蔬菜在一天天减少,眼看大伙就要坐以待毙了。

一天,船长正在甲板上沉思。他抬头看看天空,暴风

雪过后,烈日当空,万里无云。他

猛然想起了富兰克林小时候做过的那个实验,眼睛一亮,

精神顿时振奋起来。他下令立即紧急动员,把船上所有的煤屑

和锅炉烟道中的黑灰倾倒在冰上,铺成一条长二千多米,宽十

米的黑路。不久,黑灰和煤屑吸收了强烈的阳光,使得路上的

坚冰全部融化了。在大家的跳跃欢呼声中,“高斯”号徐徐启航,

走上了新的航程。

(1)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因为……所以……如果……就……尽管……也……

(2)用横线画出船长想出办法后神态变化的语句。

(3)文章主要写的是o

(4)读了短文后,谈谈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解析:(1)尽管、也

(2)眼睛一亮,精神顿时振奋起来。

(3)“高斯”号脱险的过程

(4)遇到困难和危险不要慌乱,应镇定沉着,积极思索,

这样有利于摆脱陷阱。【解析】【分析】(1)考查关联词的

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

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此题分句前后是转折关

系。故选“即使……也……”

(2)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

神态的词语。细读选文就能找到答

案。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

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

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

(4)这道题是对课文主题的考查。分析课文告诉我们

的道理,要联系整篇课文的主要内

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尽管、也

(2)眼睛一亮,精神顿时振奋起来。

(3)“高斯”号脱险的过程

(4)遇到困难和危险不要慌乱,应镇定沉着,积极思

索,这样有利于摆脱陷阱。【点评】(1)本题考查学

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

的关系。

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2)了解什么是神态描写。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

写作时会应用。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巨龙”腾飞

今年春天,我在传说的“龙宫”里真的见到了“海啸

龙飞”的奇异景象。那时我们的潜艇第

一次从水下发射运载火箭成功了。

这一天,祖国的海洋格外碧蓝、明净,锦缎般闪着银

色的光辉。我坐着直升飞机在海面

上空盘旋着。突然间,我耳边传来一声闷雷般轰响,平静

的海面猛烈颤动了一下:海水

“哗”地沸腾起来,被撕开一个巨大缺口,一条乳白

色的“巨龙”撞开“龙门”,从碧波中飞窜出

来,呼啸着带起30多米高的水柱。一个从未见过的奇景

在我眼底下出现了。

“巨龙”浑身披着晶莹的水帘,向上飞腾。水帘倒挂

下来,犹如龙身的片片银鳞抖落下

来,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烁烁,令人目眩。顷刻,巨大

的气浪压迫升腾的水柱绽开来,珠花迸发,四散溅落在海面上,

激起了一堆雪浪花。眨眼间,"巨龙''头一昂,身一抖,迅疾地

往九重云霄插去,尾部喷出强大火舌,像它扇动着的羽翼,把

蓝天染得金碧辉煌……

这时,我的心里像海上的波涛,起伏汹涌,感情的神

经全牵动在这转瞬即逝的海上奇观

中了。古往今来,哪有这样壮观的景象?我由衷地感到,

这决不是神话的龙,而是科学的巨龙!它是伟大中华民族的自

豪,我看到的正是祖国这东方的“巨龙”在世界上空腾飞。(1)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转瞬即逝:

由衷:________

(2)文中画线的句子是个句,换个说法是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1)在文中形容速度很快。;在文中指发自内心

的,真诚的。

(2)反问;古往今来,没有这样壮观的景象。

(3)表达了作者骄傲自豪的情感,更表达了作者对祖国

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

正确理解词义。转瞬即逝:在文中形容速度很快。由衷:在文

中指发自内心的,真诚的。

(2)文中画线的句子是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

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

不需要对方来回答,也就是明知故问,是反问句。反问句

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

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

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所以古往今来,哪有这样壮观

的景象?改为:古往今来,没有这样壮观的景象。

(3)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

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

析作答,每一篇文章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都是跃然纸上,

细细品味即可得出答案。文中

“我在传说的“龙宫”里真的见到了“海啸龙飞”的

奇异景象。那时我们的潜艇第一次从水下发

射运载火箭成功了。这决不是神话的龙,而是科学的巨龙!

它是伟大中华民族的自豪,我看到的正是祖国这东方的“巨龙”

在世界上空腾飞。”表达了作者骄傲自豪的情感,更表达了作

者对祖国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故答案为:(1)1、在文中形容速度很快。2、在文中

指发自内心的,真诚的。(2)1、反问2、古往今来,

没有这样壮观的景象。

(3)表达了作者骄傲自豪的情感,更表达了作者对祖

国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或查词典理解词义。(2)掌握什么是反问

句,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

能力。(3)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登山人

三人同去攀登高山,第一个人刚走几步,感到山陡难

登,就退了下来,他说:“我是知难

而退。”

第二个人攀登到半山腰,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他望

了望那险峻的山势,摇了摇头。

说:“我还是适可而止吧!”于是也退了下来。

只有第三个人,勇敢攀登,知难而进,几次跌倒,几

次爬起,不畏难,不气馁,终于攀

上了峰顶。

几天后,三个人见面了。

第一个人说:“登上峰顶,也不过是那么回事,还是

我知难而退好!”

第二个人说:“登上峰顶太费力气,还是我适可而止

好。”

那个登上峰顶的人笑了笑,说:“顶上的无限风光,

你们是无法领略到的。”

(1)解释词语。

气馁:________

领略:________

(2)用短文中的词语,概括三个人登山的情况。

第一个人:

第二个人:

第三个人:

解析:(1)灰心丧气;失去勇气。;观赏。

(2)知难而退;适可而止;勇敢攀登,知难而进,不畏

难,不气馁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

正确理解词义。(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

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1、灰心丧气;失去勇气。2、观赏。

(2)1、知难而退2、适可而止3、

勇敢攀登,知难而进,不畏难,不气馁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或查词典理解词义。

(2)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12.精彩阅读。

穿透灵魂的微笑

非洲的一座火山爆发后,随之而来的泥石流狂泻而下,

迅速流向坐落在山脚下不远处

的一个小村庄。农舍良田树木,一切的一切都没有躲过冲

毁的劫难。

滚滚而来的泥石流惊醒了睡梦中的一个十四岁的小女

孩,流进屋内的泥石流已上升到

她的颈部。小女孩只露出双臂、颈和头部。及时赶来营救

人员围着她一筹莫展。因为对遍体鳞伤的她来讲,每一次拉扯

无疑都是一种更大的肉体伤害。此刻房屋早已倒塌,她的双亲

也被泥石流夺去了生命,她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一。

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始终没叫一个疼字,而

是咬着牙微笑着,不停地向救援

人员挥手致谢,两手做出胜利的V字形。她坚信政府派

来的救援部队一定能救她。可是,营救人员倾尽全力也没能从

固若金汤的泥石流中救出她来。小女孩始终微笑着,挥着手,

一点一点地被泥石流淹没。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脸上洋溢着微笑,而且手臂一

直保持着v字形,那一刻仿佛一

个世纪,在场的人含泪目睹了这庄严而又悲惨的一幕。世

界静极,只见灵魂独舞。

死神夺去人的生命,却夺不去一生死关头那个V字

所蕴含的信念和精神!穿透灵魂的

微笑,常常在生命边缘蕴含着震撼世界的力量,让人生所

有的苦难如轻烟般飘散。(1)文中“庄严而又悲惨的一幕”是

指什么?

(2)这个十四岁女孩精神的可贵之处是()

A.不向命运低头。

B.在死神降临之际,依然从容面对。

C.她不惧怕泥石流,特别勇敢。

D.她很乐观,常常微笑。

(3)标题为什么说小女孩的微笑是“穿透灵魂”的呢?下

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小女孩的微笑蕴含着坚强不屈的信念和精神,深深

印刻在人们心中,所以这微笑是穿透

灵魂的。

B.死神可以夺去人的生命,但不能夺去人的精神。

G小女孩喜欢微笑,所以她的微笑穿透了灵魂。

D.小女孩在生死关头依然微笑,所以她的微笑穿透了

灵魂。

解析:(1)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脸上洋溢着微笑,而

且手臂一直保持着V字形。(2)B

(3)A,B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

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读第四自然段可知,“庄严而又悲惨的一幕''是指在生命的最后

一刻,她脸上洋溢着微笑,而且手臂一直保持着V字形。(2)

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课文的内

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从”她始终没叫一个疼字,而是咬着

牙微笑着,不停地向救援人员挥手致谢,两手做出胜利的V

字形。”很容易看出,这个十四岁女孩精神的可贵之处是在死

神降临之际,依然从容面对。(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

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

答案。读短文可知,

AB正确。

故答案为:(1)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脸上洋溢着微笑,

而且手臂一直保持着V字形。(2)B(3)AB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

息的能力。(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

边读边思考,才能选好。(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

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纺织和化纤制品中添加纳米微粒,可以除味杀

菌。

材料二:纳米材料已做成无菌餐具、无菌食品包装。

材料三:纳米技术可以使墙面涂料的耐洗刷性提高数倍,

还可以制成自洁玻璃和瓷砖。材料四:纳米陶瓷有望成为汽车、

轮船、飞机等发动机部件的理想材料,能大大提高发动机

的效率和可靠性,延长发动机的工作寿命。

(1)以上材料,分别从、、

和四个方面介绍了纳米技术的运用。

(2)阅读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

表不。

①纳米技术的应用使建筑界的清洁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②目前纳米技术在饮食方面的运用仍处在设想阶段,

离实际运用还很远。③纺织、交通、建筑等

领域,将免不了一场因纳米而引发的“材料革命”。

解析:(1)衣(纺织);食(餐饮);住(建筑);行

(交通)

(2)正确;错误;正确

【解析】【分析】(1)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材料整体感

知,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

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材料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①正确、②错误,由材料二可知,纳米材料已做成无

菌餐具、无菌食品包装。③正确故答案为:(1)1、

衣(纺织)2、食(餐饮)3、住(建筑)4、行(交通)

(2)①正

确、②错误、③正确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筛选相关

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2)此题

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乡间荷塘

①家乡的村口,有一口很大而水不深的荷塘。打从记

事起,我们这些光着屁股的村童,

每逢夏天常在荷塘边玩耍。

②我们在这里玩耍的内容可多着呢,除了折纸船以外,

还脱下头上戴的小草帽用来捉荷

塘里的小鱼小虾。有时我们还在荷塘边抓起一泥

巴,捏成一个个惟妙惟肖的小泥人,然后用来互相投掷取乐;

有时,冒着火辣辣的太阳,大家一起跳进荷塘,利用荷叶做掩

护,玩起水中的捉迷藏!

③盛夏之际,天气较为炎热,夏雨常光顾。在雨帘中,

漫步在荷塘的周边,那雨打荷叶

发出一阵阵“扑扑,,的响声,倒像是鼓掌欢迎我呢。A.最引

人注目的是雨打荷叶时,荷叶那摇头晃脑的姿势,真像荷叶在

风雨中开心得意地尽情舞蹈!

④夏雨过后,荷塘的景致更加迷人。那一迎风

摇曳的荷花,经过雨水的洗礼,

宛如一个个刚出浴的美人儿,打着一把把翠绿色的小伞,

站立在雨水的池塘中,显得更加妩媚,更加艳丽,更

加动人!更为诱人的是在那硕大的荷叶上面,

还盛着一瓢瓢雨水。B.当阵阵微风吹来,荷叶摇摇欲坠,雨

水在绿叶的映衬之下,呈现出深蓝浅绿的色泽,真像一个个绿

色的玉盘,盛放着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圆圆的、晶莹剔透的珍

珠玛瑙!

⑤令人最爱观赏的还数夏夜乡间的荷塘月色。盛夏之

夜,一轮明月悬挂在天幕之上,荷

塘里那挂满露珠的荷叶,在月光的照射下,泛着

的银光。这时的荷塘之中,月光如泻,不时还传出一阵阵“咯

咯”的蛙鸣。恰在这个时候,只要站在荷塘周边静静地欣赏,

那满塘的月光,以及那琅琅的蛙鸣,令人如醉如痴...

(1)请将下列叠词填入文中的横线上。

楚楚盈盈闪闪朵朵团团枝枝

(2)小时候,“我们”在荷塘边玩耍,除了折纸船,"我们''

还会、、

(用三个字概括)等,体现了“我们”童年

生活的(填成语)。

(3)句子A处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

出了荷叶在风雨中的姿态。B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荷

叶比作,把比作珍珠玛瑙。

(4)请依次给短文第③④⑤段各拟一个小标题(不超过

五个字)。

③④⑤

(5)第⑤段“恰在这个时候”指的是什么时候?令作者如

痴如醉的仅仅是满塘月光与琅琅蛙鸣吗?如果不是,你认为还

有什么?

解析:(1)团团;朵朵;盈盈;楚楚;枝枝;闪闪

(2)捉鱼虾;捏泥人;捉迷藏;无忧无虑

(3)拟人;玉盘;雨水

(4)雨打荷叶;雨后荷塘;荷塘月色

(5)盛夏之夜,一轮明月悬挂在天幕之上时。示例:不

是。令作者如痴如醉的不仅是满塘月光与琅琅蛙鸣,更是对家

乡的热爱。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叠词的运用。应在积累

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2)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

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

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句子A把“荷叶”当作人来写,赋予以人的言行或思

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

语言生动形象。是拟人。B处把荷叶比作玉盘,把雨水比作珍

珠玛瑙,是比喻。

(4)考查拟定小标题。阅读短文,梳理段落,看看每部

分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

或中心词语,概括段意,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5)①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感知文本内容,

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

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②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

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团团;朵朵;盈盈;楚楚;枝枝;闪闪;

(2)捉鱼虾、捏泥人、捉迷藏、无忧无虑;

(3)拟人、玉盘、雨水;

(4)雨打荷叶、雨后荷塘、荷塘月色;

(5)盛夏之夜,一轮明月悬挂在天幕之上时。示例:不

是。令作者如痴如醉的不仅是满塘月光与琅琅蛙鸣,更是对家

乡的热爱。

【点评】(1)】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

两方面准确理解填空。

(2)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短文,边读

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3)考查学生对拟人、比喻修辞

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段落标题的能力。

(5)①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②解

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15.课外阅读。

陈嘉庚

爱国富翁陈嘉庚一生过着极其简朴的生活。1951年的

一天,陈毅特意到集美拜望他。陈嘉庚把陈毅请进屋

里。屋里陈设极其简单。办公室同时也是卧室,床上

挂的蚊帐已经

发黄,打了好些补丁,那是抗战时买的,已经用了好些年

To办公桌上放着一个倒扣的破瓷碗,上面立着半根蜡烛,那

分明是自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