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五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 含答案解析 )_第1页
河南省开封市五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 含答案解析 )_第2页
河南省开封市五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 含答案解析 )_第3页
河南省开封市五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 含答案解析 )_第4页
河南省开封市五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 含答案解析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封市五县联考高一期中考试地理(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3年7月4日,中科院等离子物理研究所宣布一个重磅消息:我国的人造太阳“东方超环”在全球首次实现了上百秒的稳态高约束运行模式,意味着人类离实现受控核聚变又近了一步。下图为我国的人造太阳“东方超环”图(图1)和日全食图(图2)。完成下面小题。1.你认为当前人类研究人造太阳最主要的目的可能是()A.解决夜间照明 B.替代以后太阳C.用于发电,为人类提供清洁能源 D.主要用于冬季取暖2.假如你是一位太阳能热水器营销员,只考虑自然因素,最适合和最不适合营销的城市分别是()①北京②杭州③拉萨④成都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3.关于日全食时的说法,正确的是()A.日、地、月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在中间 B.日全食时可观测到光球层C.地球东侧的人们先看到日食 D.会有大量的带电粒子流进入地球大气层【答案】1.C2.D3.A【解析】【1题详解】人类研究人造太阳,最终为实现受控核聚变,从而用于发电,为人类提供清洁能源,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解决夜间照明或用于冬季取暖,C正确,A、D错。太阳正处于壮年期,建设人造太阳不可能是为了替代以后的太阳,B错。故选C。【2题详解】只考虑自然因素,四个城市中,拉萨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适宜使用太阳能;而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内部,受地形影响,阴雨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太阳能资源缺乏,不适宜使用太阳能,故最适合和最不适合营销的城市分别是③④。北京和杭州的太阳辐射弱于拉萨,但强于成都。故选D。

【3题详解】日食是由于当太阳、地球、月球在一条直线上时,射向地球的太阳光被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月球挡住,而在地球上形成月球的影子,由于太阳光线照射不到地球上,所以我们在地球上看不到太阳而形成日食。所以日全食时,日、地、月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在中间,A正确。日全食时光球层被挡住,难以观测到光球层,B错误。因为月球的公转是自西向东的,月球的影子就会高速从西向东掠过地面,所以西面的地区会首先看见日食,C错误。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流易被挡住,难以进入地球大气层,D错误。故选A。【点睛】日全食的形成原理是由于月球在绕地球运动时,恰好挡住了太阳,使得太阳的光芒无法照射到地球上,从而形成了日全食的现象。地质时期松脂类树木的分泌物埋藏在地下,经过高温、高压形成琥珀。有些树脂会浸没一些昆虫形成虫珀(图1),被称为“时间胶囊”。辽宁抚顺的特产抚顺虫珀形成于白垩纪。图2为某同学绘制的地质年代表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4.白垩纪时期,地球上的动物界正处于()A.海洋脊椎动物时代 B.爬行动物时代 C.两栖动物时代 D.哺乳动物时代5.在抚顺虫珀的形成时期()A.大量蓝细菌出现 B.联合古陆逐渐形成 C.发生喜马拉雅造山运动 D.裸子植物和恐龙繁盛【答案】4.B5.D【解析】【4题详解】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这一时期,爬行动物盛行,尤其是恐龙,在侏罗纪和白垩纪达到了大繁盛,因此中生代也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所以白垩纪时期,地球上的动物界正处于爬行动物时代,B正确,海洋脊椎动物时代是古生代,A错误;石炭纪和二叠纪,两栖动物十分繁盛,可称为两栖动物时代,C错误;新生代被称为哺乳动物时代,D错误。所以选B。【5题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抚顺虫珀形成于白垩纪,属于中生代,蓝细菌出现于前寒武纪,A错误;联合古陆逐渐形成时期是古生代,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发生于新生代,B、C错误;中生代的裸子植物和恐龙繁盛,D正确。所以选D。【点睛】中生代介于古生代与新生代之间。由于这段时期的优势动物是爬行动物,尤其是恐龙,因此又称为爬行动物时代。中生代也是板块、气候、生物演化改变极大的时代。在中生代开始时,各大陆连接为一块超大陆-盘古大陆。盘古大陆后来分裂成南北两片,北部大陆进一步分为北美和欧亚大陆,南部大陆分裂为南美、非洲、印度与马达加斯加、澳洲和南极洲,只有澳洲没有和南极洲完全分裂。中生代的气候非常温暖,对动物的演化产生影响。在中生代末期,已见现代类型生物群的雏形。下图为一段时间内太阳黑子数与我国江淮地区梅雨季节降雨强度的相关系数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季节降雨强度()A.在湖北省的东南部呈负相关 B.在图中西北部的相关性最小C.在安徽省的大部分地区呈负相关 D.正相关最大值出现在图中西南部7.太阳黑子数达最大值时,()A.江淮地区降雨强度增大 B.通信卫星信号易受干扰C.漠河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D.耀斑爆发强度减弱【答案】6.A7.B【解析】【6题详解】从图中可知,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季节降雨强度在湖北省东南部呈负相关,A正确;在安徽省大部分地区呈正相关;在图中中部地区相关性最小;正相关最大值出现在图中东北部,即安徽省北部,B、C、D错误。故选A。

【7题详解】太阳黑子数达最大值时,太阳活动最强,易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即通信卫星信号易受干扰,B正确;不同地区降雨强度与黑子相关度不同,降雨强度不一定会增大,A错误;极昼与地球公转运动有关,C错误;太阳黑子数达最大值时,太阳活动最强,耀斑爆发强度增加,D错误。故选B。【点睛】太阳黑子,是指太阳的光球表面有时会出现一些暗的区域,它是磁场聚集的地方。黑子是太阳表面可以看到的最突出的现象。其数量和位置每隔一段时间会发生周期性变化,大约为11周年。根据统计,地球上天气或气候反常均与太阳黑子活动有密切关系。辐射表是测量各种辐射的工具,测量不同的辐射可以选择不同的传感器和安装方式。下图示意我国某学校地理社团研究大气热力作用所采用的辐射表及安装方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若遇到阴雨天,则白天()A.①数值增大 B.②数值减小 C.③数值不变 D.④数值增大9.同等光照条件下,与乡村相比,城市化地区()A.①数值大 B.②数值大 C.③数值小 D.④数值小【答案】8.B9.B【解析】【8题详解】①的装置向上,要接收向下的辐射,且为短波辐射,所以对应的应是太阳辐射,阴雨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①数值减小,A错误;②的装置向下,要接收向上的辐射,且为短波辐射,所以对应的应是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由于阴雨天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因此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也减少,B正确;③的装置向上,要接收向下的辐射,且为长波辐射,所以对应的应是大气逆辐射,阴雨天大气逆辐射增强,C错误;④的装置向下,要接收向上的辐射,且为长波辐射,所以对应的应是地面辐射,阴雨天白天地面温度较低,地面辐射减弱,D错误。故选B。【9题详解】①的装置向上,要接收向下的辐射,且为短波辐射,所以对应的应是太阳辐射,同等光照条件下,乡村地区与城市化地区差异不大,A错误;②的装置向下,要接收向上的辐射,且为短波辐射,所以对应的应是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城市硬化路面多,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量大,B正确;③的装置向上,要接收向下的辐射,且为长波辐射,所以对应的应是大气逆辐射,同等光照条件城市升温速度快,温度更高,大气逆辐射更强,C错误;④的装置向下,要接收向上的辐射,且为长波辐射,所以对应的应是地面辐射,同等光照条件城市升温速度快,温度更高,地面辐射更强,D错误。故选B。【点睛】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为长波辐射。我国某高中学生实验小组,在模拟验证某一地理原理时,采用下列做法:在一个六面都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分别放置一个电炉(有导线连到柜外)和一大碗冰块在底部两侧。在玻璃柜顶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的纸片M(如图所示)。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观察纸片M的偏动情况。完成下面小题。10.该实验模拟的原理最可能是()A.温室效应 B.大气受热过程 C.热力环流 D.水循环过程11.将下列各环节序号,按该原理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填入相应方框内,顺序正确的是()①地面冷热不均②空气发生水平运动③空气垂直运动④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③②④ D.①③④②12.为了更好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参与实验的学生想让纸片的摆动幅度更大,下列建议合理的是()A.选择更轻薄的纸进行实验 B.在透明玻璃柜上大量开孔C.降低电炉的功率 D.减少冰块的数量【答案】10.C11.D12.A【解析】【10题详解】电炉处温度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冰块处温度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流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因此该实验验模拟的原理最可能是热力环流,C正确,A、B、D错误,故选C。【11题详解】电炉处温度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冰块处温度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气流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故该原理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为①③④②,故选D。【12题详解】为了更好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参与实验的学生想让纸片的摆动幅度更大,可从改变纸片或增大风力两方面入手,如可以选择更轻薄的纸进行实验,在同等风力下摆动幅度会更大,A正确;在透明玻璃柜上大量开孔,外界气温会影响内部热力环流,内部温差减小,热力环流减弱,纸片的摆动幅度变小,B错误;增加电炉的功率和冰块的数量,增大冷热差异,从而增大气压梯度,增大风力,纸片的摆动幅度也会更大,C、D错误。故选A。【点睛】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简单的形式。屋顶绿化指建筑物、构筑物等的屋顶、露台、天台、阳台进行造园种植树木花卉的统称。某中学地理研究小组为探究不同植被覆盖度对绿色屋顶径流的调节效果,设计如下实验(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3.若实验中降低植被覆盖度,()A.槽中雨水汇集的速度减慢 B.植被蒸腾消耗的水量变多C.大塑料壶收集的雨水变少 D.导流槽径流达峰时间提前14.绿色屋顶被广泛应用后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增加城区的植物蒸腾量,提高空气湿度 B.保持水土,明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C.减少城市地表径流,根除城市内涝 D.增大气温日较差,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答案】13.D14.A【解析】【13题详解】植被对降水有截留作用,植被覆盖率越小,截留作用越弱,下渗的雨水越多,且下渗作用超前,会导致导流槽中雨水汇集的速度更快,且导流槽中径流峰值出现时刻提前,A错误、D正确;植被覆盖率越小,植被蒸腾损耗的水量会越少,B错误;植被覆盖率越小,被植被吸收的水分越少,大塑料壶中收集到的雨水会更多,C错误。所以选D。【14题详解】若将绿色屋顶广泛应用于城市中,则会增加城区的植被覆盖率,从而增加城区的蒸腾量,增加空气湿度,A正确;植被有吸烟滞尘、净化空气的作用,若将绿色屋顶广泛应用于城市中,会缓解城区大气污染,明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但绿色屋顶没有保持水土的功能,B错误;植被有涵养水源的作用,将绿色屋顶广泛应用于城市中,会减少城区的地表径流,减少城市内涝发生概率,但不可能根除洪涝灾害,C错误;植被有调节气候的作用,若将绿色屋顶广泛应用于城市中,减小气温日较差,可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D错误。所以选A。【点睛】绿色屋顶或生活屋顶是建筑物的屋顶,部分或完全覆盖着植被和生长介质,种植在防水膜上。它还可能包括附加层,例如根系屏障以及排水和灌溉系统。屋顶上的容器花园,植物被保存在盆中,通常不被认为是真正的绿色屋顶,尽管这是有争议的。屋顶池塘是另一种形式的绿色屋顶,用于处理灰水。植被、土壤、排水层、屋顶屏障和灌溉系统构成屋顶绿化。绿色屋顶为建筑物提供多种用途,例如吸收雨水,提供绝缘,为野生动物创造栖息地,通过提供更美观的景观增加仁慈并减少屋顶周围人们的压力,并帮助降低城市气温并减轻热岛效应。绿化屋顶适用于改造或重建项目以及新建建筑,可以安装在小型车库或较大的工业、商业和市政建筑上。他们有效地利用植物的自然功能来过滤城市和郊区景观中的水和空气。我国南海中沙群岛附近海域,海—气相互作用显著,表层海水温度和盐度季节差异明显,在一定深度范围内海水盐度随深度增加而升高。2022年10月17日前后,台风“纳沙”途径该海域,在短期内对该海域产生显著影响。下图为中沙群岛附近海域表层海水温度盐度月均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15.该海域表层海水冬季盐度高的主要原因是()①蒸发旺盛②大气降水少③河水汇入少④海水受季风扰动强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16.台风“纳沙”在短期内对该海域产生显著影响,表现为()A.海水透明度降低 B.海水表层温度升高 C.海水垂向混合减弱 D.海水流速减慢【答案】15.B16.A【解析】【15题详解】该海域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①错误;在一定深度范围内海水盐度随深度增加而升高,冬季风势力强,搅动深层盐度高的海水上泛,使表层海水盐度高,④正确;河水水量少,对海水盐度影响小,③错误;冬季受冬季风影响,大气降水少,盐度高,②正确。所以选B。【16题详解】台风可能会带来风暴潮,搅动海水,使底层冷海水上泛,海水垂向混合增强,同时也带来营养盐类,海水表层温度降低,海水透明度降低,A正确,B、C错误;台风势力强,海水流速加快,D错误。所以选A。【点睛】从根本上讲,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是海水有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溶解度等因素。1、降水量越大,盐度越低。2、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3、河口地区陆地径流注入越多,盐度越低。4、暖流流经海区蒸发量偏大,盐的溶解度也偏大,则盐度偏高。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下面左图示意某天文台卫星捕捉到一张太阳的照片,照片中太阳看起来像一张歪着脑袋的“笑脸”,右图示意某时段内自然灾害发生频次与太阳活动强弱变化关系,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分别说出图中白色“眼睛”和黑色“鼻子”代表太阳活动及各自发生在太阳大气层中的位置。(2)根据右图说出自然灾害发生频次与太阳活动强弱的关系。(3)除了对自然灾害的发生产生影响,指出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其他表现。【答案】(1)太阳活动:太阳耀斑、太阳黑子;位置:色球层、光球层。(2)太阳活动强烈时,自然灾害发生频次较高,太阳活动较弱时,自然灾害发生频次较低,二者总体呈正相关性。(3)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两极地区出现极光;地球上产生“磁暴”现象,指南针无法使用,信鸽迷航;可能导致气候异常等。【解析】【分析】本题以卫星图示、太阳活动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太阳活动、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耀斑是太阳大气层大而亮的斑块,黑子是太阳大气层中偏暗的部分,因此白色“眼睛”代表的是耀斑,出现在色球层;黑色“鼻子”代表的太阳活动是黑子,出现在光球层。【小问2详解】由图可知,太阳活动强烈时,自然灾害发生频次较高,太阳活动较弱时,自然灾害发生频次较低,因此二者总体呈正相关性。【小问3详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①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②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③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④引发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水旱灾害。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在暑期赴甘肃进行考察,图甲示意祁连山北麓绿洲及周边地区。干旱地区土壤的湿度一般由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在浅层土壤出现“逆湿”现象。该地理学习小组学生在图甲所示采样点的某处无人干扰土地进行采样,测量土壤湿度随深度变化数据,并绘制连续两日不同深度土壤湿度变化图(图乙)。同学们发现坡地上“摆”着一个个圆滚滚的大西瓜(图丙)。当地人们为了适应气候条件,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10~15厘米的砂石,创造了“砂田”这一耕作方式。砂田作物产量较高,品质较好。(1)依据大气受热原理,分析张掖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2)据图乙说出“逆湿”发生的主要时段及深度,并分析其成因。(3)说明采用“砂田”耕作方式对种植西瓜好处。【答案】(1)深居内陆,降水少,晴天多;白天,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强),气温较高;夜晚,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大气逆辐射弱(或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2)1~6时(或凌晨),10cm深度土壤出现“逆湿”现象。原因:临近绿洲,水汽较多,此时气温低,地表水汽凝结量较大;土壤水分蒸发少,表层土壤湿度大,出现“逆湿”现象。(3)增大气温日较差,利于糖分积累;利于地表水下渗;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利于保持土壤水分;覆盖土壤表面,减少对土壤侵蚀,保持水土。【解析】【分析】本题以甘肃为背景,以逆湿现象、“砂田”种瓜等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农业区位条件的改造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对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对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调动和运用所学地理知识的能力。【小问1详解】分析张掖气温日较差大,即白天气温高,夜晚气温低的原因。张掖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晴天多,云层薄。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多,地温高,地面辐射强,大气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使得白天气温高。夜间,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热量散失快,气温较低。所以气温的日较差大。【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干旱地区土壤的湿度一般由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在浅层土壤出现“逆湿”现象。可知逆湿是指土壤湿度随深度增加而减小的现象。读图可知,大致在1~6时(或凌晨)前后,10cm深度土壤出现“逆湿”现象。主要原因:读图甲可知,采样点位于绿洲附近,水汽相对较多,在1~6时(或凌晨)前后,气温低,水汽凝结在地表,加之此时土壤蒸发少,从而出现表层土壤湿度大的现象,即出现“逆湿”现象。【小问3详解】当地人们为了适应气候条件,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10~15厘米的砂石。首先,砂石的比热容小,增温快,降温快,进一步增大了昼夜温差,有利于西瓜糖分的积累;其次,当地气候干旱,砂石有利于地表水的下渗,水分下渗至土壤后,砂石覆盖表层削弱了土壤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有效降低了土壤水分的蒸发,保持土壤水分;最后,当地多大风,风蚀作用较强,砂石覆盖能有效减少风力对表土的侵蚀,保证土壤肥力。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新疆的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湖区内湖陆风现象较显著。多年平均数据显示,博斯腾湖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为上午11~12时,比冬半年提前两小时左右。材料二图1是博斯腾湖区域图,图2是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1)根据材料,找出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并分析原因。(2)分析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比冬半年早的原因。(3)试分析在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对湖陆风影响,并说明理由。【答案】(1)冬季。原因:冬季博斯腾湖水量最小,湖陆热力差异最小;冬季湖面结冰,湖陆温差小;冬季太阳高度角小,昼短夜长,湖水获得的热量少,湖陆温差小;当地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强劲,湖陆风不显著。(2)夏半年日出较冬半年早,陆地开始升温的时间早;夏半年当地太阳高度角较冬半年大,获得的太阳辐射多,陆地升温快;夏半年湖泊水量较冬半年大,湖水升温慢,所以夏半年陆风转湖风时间早。(3)使湖风加强,陆风减弱。理由:城市热岛效应增大了白天湖陆之间的温差,使湖风加强;减小了晚上湖陆之间的温差,使陆风减弱。【解析】【分析】本题以博斯腾湖区域图为材料,涉及湖陆风的形成原因、影响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曲线图,可以判断出湖陆风最弱的季节是冬季,原因可从湖陆热力差异小及冬季风势力强等角度分析。冬季博斯腾湖水位低,水量最小,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小,风力小。冬季湖面结冰,隔绝了水体与大气的热量交换,湖陆温差小。冬季太阳高度小,日照时间短,湖区获得的热量少,湖陆温差小,风力小。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强劲,湖陆的温度都较低,湖陆风不显著,风力小。【小问2详解】湖陆风的转换早晚取决于湖、陆的气温高低,风总是从气温低的地区吹向气温高的区域。夏季,日出较冬季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