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toEducationalTechnology课程代码EDUE2001
课程性质大类基础课程授课对象教育技术学(师范)
学分2.0学时54(36+18)
主讲教师修订日期2019年7月15日
指定教材李芒等编著,《教育技术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第2版
一、课程性质
《教育技术学导论》是教育技术专业基础课程,且为学位课程。课程旨在为学生
提供一个理解学科全貌的入门介绍,使学生能够对本学科形成整体认识,了解学
科的历史发展、研究领域和主要问题,熟悉专业的学科知识体系,掌握数字化学
习工具和学习资源使用与制作的基本技能,为专业学习和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
要的专业基础。在专业态度上养成良好的教育技术意识,并产生对教育技术领域
和学科的认同感,并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今后专业学习的方向和良好的学习目标,
为个人专业的职业发展提供导向。
二'课程目标
作为一门学科入门级概论课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对教育技术学科的核心概念、
研究对象、主要研究问题、相应的基本理论及研究方法有个全面的框架性理解。
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教育技术概念的内涵与范畴;熟悉教育技术发展的基本历史;
掌握教育技术运用的理论基础和学科基本理论;能结合对教育技术实践领域的了
解,体验教育技术的应用;并知道教育技术学基本研究设计与方法,从而提升其
学科认同度,产生相应的研究兴趣,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分目标如下:
分目标1:通过对教育与技术的本质与关系的学习,对技术以及教育技术的本质
形成正确的认识,理解技术对教育变革的重要意义与价值,从而对教育技术学科
产生认同感,愿意进一步探究教育技术学科研究与实践工作,形成对成为“互联
网+”时代技术赋能的教师的职业认同。
分目标2:通过对“技术如何有效提升人类学习”这一核心问题的思考,掌握教
育技术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把握和理解学科性质、学科研究领域和研
究方法,了解学科研究五大方向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形成基本的学科素养。
分目标3:通过对技术支持学习的体验,以及对小组合作、翻转课堂、项目学习
等学习方式的参与与反思,改善学习策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沟通
能力、反思能力。并且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与能力特征,结合对专业课程知识体
系的分析,为自己制定职业发展计划,提升职业规划能力。
表1:毕业要求、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
毕业
要求课程
指标点对应关系说明
维二级目标
度指标
1-1-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德
1-1
树人,培育“四有”好老师。1.通过第一章中“技术本质、教育与技
师分目标1
1-1-2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术的关系”等知识点的学习,学生能够理
德分目标3
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解教育技术对教育变革乃至社会进步的
1规
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重要意义与价值,进而形成“互联网+”时
践范
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代新型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行
的“四有”好老师。2.通过第一章中“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
师
1-2-1热爱教育事业,具有从结构框架”的总体认识,能够对专业课程
德1-2
教意愿,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体系有清晰的认识,从而助力学生进行更
教分目标1
和专业性,具有强烈的教育使好的专业学习规划。
育分目标3
命感和责任感。
情
1-2-2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
怀
神,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
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做
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
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2-1-1掌握教育技术学科的基1.通过第一章“教育技术的定义”的梳
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技能,理理与学习,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教育技术的
2-1
学解教育技术学科知识体系的本质与内涵,形成对本学科基本的认知。
科基本思想和方法。2.通过第二章“教育技术发展简史”的
分目标2
素2-1-2了解教育技术学科与其学习,学生能够深入思考技术与教育的关
分目标3
养他学科的联系,了解教育技术系,熟悉以视听教学、程序教学、系统化
学科与教师教育实践的联系,设计教学三条核心主线构建的教育技术
对学习科学相关知识有一定演进路线。
的了解。3.通过第三章“学习理论”、“教学理论”
的学习,帮助学生从理论的视角看待学科
2
研究对象,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掌握学
学
科基础知识。
会
4.通过第三章“传播理论”、“系统科学”
教2-2-1在教育实践中,能够依
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全面地认识教育技术
学据所教学科课程标准,针对中
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的学科特征。
2-2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认知特
教点,运用学科教学知识和信息5.通过第四章“媒体理论”、“教学设计”
分目标2
学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等学科基本理论的学习,熟悉理论的话语
分目标3
能评价,获得教学体验。体系,并且帮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媒体、
力2-2-2具备教学基本技能,具运用教学设计的思想,分析和解决教学过
有初步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
程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获得基础的教学体
教学研究能力。
验,形成基本的教学能力。
6.通过第五章“教育信息化”、“信息技
术与课程整合”、“远程教育”等教育技术
实践领域的了解,帮助学生体验技术支持
的教学变革,增强专业自信。
7、通过对第六章“教育技术研究方法”
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学科研究的基本程
序,了解基于质性和量化研究开展教育实
证研究的方法,形成基本的研究能力。
8、通过对各类学习活动的参与,提升学
生的合作意识、交往能力、反思能力和学
习能力。
3-1-1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
3-1解“互联网+”时代班级指导的
原则与方法以及面临的机遇
班
和挑战。
级
3-1-2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
指
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参与心
3导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的组
学1、通过对第二章“学习理论”的学习,
织与指导,获得积极体验。
帮助学生了解人类学习的基本规律。
会
2、通过对各类学习活动的参与与体验,
育
3-2-1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丰富学生对学习与教学的认知。
人养成教育规律。
3-2
3-2-2理解学科育人价值,能
综够有机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
分目标1
合人活动。
分目标3
育3-2-3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
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参与组
人
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学
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4-1-1掌握一定的反思方法和
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能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和适
当的信息技术对教学与育人
进行反思,学会分析和解决教
育教学问题。
4-1-2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
4-1展的意识和能力,能够制定职
1.通过第一章“技术本质”、“教育技术
反业发展规划,能够运用信息技
分目标1本质”的思考,提升学生的理论思考能力。
思术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不断
分目标32.通过第三章“学习理论”、“教学理论”
提高专业素质。
发的学习,帮助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具体
具有国际视野,具有一
展4-1-3的学与教的问题,提升其批判性思维和分
定的外语应用能力,了解国内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能
3.通过第四章中“教学设计”知识点的学
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
学习,帮助学生运用理论分析教育教学现
4-1-4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
会状,提升其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关注与反思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的基
发力。
本方法,具有一定的论文撰写
.通过第五章“教育技术实践领域”的项
展4
能力。
目学习,帮助学生梳理对学科的整体认
4-2-1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识,培养基本的学术写作和作品制作能
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够力,同时发展其合作、沟通能力。
开展小组式的教学研讨活动,5.通过各章节思考题和小论文的撰写,提
4-2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升学生的学术表达能力,并初步形成研究
意识,掌握基本研究技能。
沟资源,共同发展,组织课题申分目标1
通报工作。分目标3
合4-2-2掌握沟通合作技能。能
作够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生和家
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开展
家校互动,并指导学生开展小
组互助和合作学习。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学
教学目标:
(1)理解教育与技术的关系以及技术在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3)了解教育技术学的学科定位以及相应的专业课程框架体系。
重点难点:
(1)理解教育技术是观念的技术(技能、智能)和物质的技术工具(工具、
机器)的一个统一体。
(2)基于实例,深入理解教育技术五大范畴。
(3)理解教育技术学(师范)专业的课程体系及相应能力培养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一、教育与技术的关系
二、教育技术的定义演变
三、教育技术五大范畴
第二节教育技术学学科概览
一、教育技术学理论框架
二、教育技术学的专业课程体系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相关概念及理论框架。
(2)研讨法:1、教育与技术的关系;2、分小组收集、整理关于教育技术的定
义,了解教育技术的定义演变,并研讨教育技术研究的发展和变化;3、通过对
苏州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方案的理解,分小组对教育技术学五大方向(基本
理论方向;数字媒体方向;信息技术教育方向;教育软件与知识工程方向;现代
远程教育方向)的课程架构进行归纳与解释。
教学评价:
1、完成“我对教育技术定义的理解”小论文。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教育技术研究方向,结合培养方案,梳理相关的方向的主
要研究领域和所需知识、技能。
第二章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教学目标:
(1)了解国外教育技术形成发展的主要线索:视听教学、程序教学和系统化设
计教学的发展。
(2)了解我国教育技术的历史发展。
(3)能准确阐述教育技术的演化进程。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视听教学阶段相应的媒体和理论发展;知道什么是程序教学,
深入理解视听教学向程序教学的转向对教育技术发展的重大意义。
(2)难点:对教育技术形成的主线进行梳理,形成整体认识。
教学内容:
第一节国外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一、视听教学的发展
二、程序教学的发展
三、系统化设计教学的发展
第二节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
一、电化教育的出现与发展
二、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
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基于微课“二次世界大战与视听教学”、“程序教学的发展”、“系
统化教学设计”自主学习相应的知识点。
(2)讨论法:课堂围绕“视听教学发展的基本动因及影响因素”、“程序教学对
教育技术形成的重要作用”、“如何理解系统化教学设计对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等论题进行讨论。
教学评价:
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视听教学方法?
(2)什么是个别化教学方法?
(3)什么是系统化设计教学方法?
(4)阐述教育技术是如何形成的。
第三章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教学目标:
(1)理解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以及它们对教学的指导意义。
(2)理解传播理论对教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3)理解系统方法对解决教育问题的意义和作用。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学习理论各个流派的基本观点;理解系统科学和系统方法。
(2)难点:理解建构主义对教育技术实践的指导意义;系统科学方法对解决教
育问题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
二、认知主义
三、建构主义
第二节教学理论
一、布鲁纳的结构一一发现教学理论
二、巴班斯基教学最优化理论
三、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
第三节传播理论
一、传播概述
二、传播理论在教育传播学中的应用
三、互联网引发的教育传播变革
第四节系统科学理论
一、系统科学
二、系统方法
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基于微课“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传播理论”
进行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
(2)讨论法:课堂围绕“典型的学习理论是如何解释学习的"、“结构-发现教学
理论对教学的影响”、“传播学对教育技术发展的意义”等问题进行讨论。
教学评价:
1、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系统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是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2)阐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并阐述它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
(3)举例说明传播理论对教学活动的指导意义。
(4)阐述系统方法对解决教学问题的意义与作用。
2、结合案例,运用相应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进行分析、说明,形成案例分析
报告。
第四章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
教学目标:
(1)掌握教学媒体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功能;理解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2)结合实际教学内容,说明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
(3)正确解释教学设计的概念及其与教育技术的关系。
(4)说明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和基本环节,了解多种教学设计模式。
(5)掌握基于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视音频基本编辑处理的教学媒体制作
入门技能。
重点难点:
(1)重点:教学媒体、经验之塔和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2)难点:理解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并能够深刻理解其对教育技术的意义所
在。
教学内容:
第一节媒体理论
一、教学媒体定义及发展历史
二、教学媒体的功能
三、经验之塔与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
第二节教学设计理论
一、教学设计的含义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
三、教学设计的应用
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基于微课“教学媒体”、“经验之塔”、“教学设计”进行基础知
识的学习。
(2)讨论法:课堂围绕“学习和媒体是否相关”、“经验之塔对教育技术实践的
指导意义”、“教学设计对于教育技术之重要性体现”等论题进行讨论。
(3)实验法:通过实验,掌握PowerPoint演示文稿、Audacity音频编辑处理、
Camtasia视频处理等媒体处理的基本技能。
教学评价:
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媒体应用和教学效果提高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2)经验之塔理论对于今天的教育技术媒体应用有些什么样的启示?
(3)阐述教学设计与教育技术的关系。
(4)结合实例,完成对于某一教学主题的教学设计。
第五章教育技术学实践领域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并且了解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2)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
(3)了解常见的信息化学习方式的含义和特点。
(4)基于作为学习者的体验,了解远程(网络、混合等)教育的基本形式。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与方法,了解常见的信息化学习方
式。
(2)难点:理解教育信息化现阶段发展的重点领域及其和教育技术研究的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育信息化简介
一、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和特征
二、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史
第二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
二、信息化学习方式
第三节远程教育
一、远程教育概述
二、现代远程教育的基本形式
教学方法:
(1)讲授法:概念及基本理论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如教育信息化基本概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基本概念、远程教育概念及相应的理论。
(2)案例教学法:结合教育信息化典型案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典型案例、
远程教育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
教学评价:
(1)任选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及远程教育三个主题中的一个,完
成相应的案例分析报告。
(2)选择一个教育技术产品(学习平台或者APP)使用,并完成体验与评价报
告。
(3)完成项目作品“教育技术哪些事”,小组汇报演示。
第六章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教育技术研究的类型、基本程序、基本方法。
(2)理解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重点难点:
(1)重点:结合实例分析,掌握常见教育技术研究类型设计的基本程序。
(2)难点: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内容:
第一节研究方法概述
一、不同层次的研究方法
二、不同类型的教育研究
三、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第二节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
一、量化研究的含义、基本程序
二、质性研究的内涵、特征与设计步骤
三、研究方法的比较
第三节教育技术研究方法简介
一、一般性研究方法
二、内容分析法
三、设计研究法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的界定、不同研究方
法简介等概念性知识。
(2)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理解不同教育研究的类型;研究的基本
程序以及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应用等。
教学评价:
结合一篇实证研究的论文,分析其研究设计的基本框架及研究方法的采用。
四、学时分配
表2: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和学时分配
章节内容名称学时分配
第一章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学8
第二章教育技术发展简史8
第三章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12
第四章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12
第五章教育技术学实践领域6
第六章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8
总计54
五、教学进度
表3:教学进度表
讲
授
授
课周日备
章节名称内容提要课作业及要求
顺次期注
时
序
数
作业:1、完成“我对教育技
术定义的理解”小论文。2、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教育技术
研究方向,结合培养方案,梳
第一节教育技术的基本
理相关的方向的主要研究领
第一章概念
域和所需知识、技能。
一1-3教育技术与第二节教育技术学学科8
要求:1、能综述教育技术的
教育技术学概览
典型定义,并结合教育技术范
畴,给出自己的理解。2、分
析具体、清晰、准确,并对自
己的专业学习做出规划,有一
定的指导意义。
讲
授
授
课周日备
章节名称内容提要课作业及要求
顺次期注
时
序
数
作业:1、完成本章思考题。2、
以时间线思维图的形式,梳理
第一节国外教育技术发教育技术的形成。
第二章展简史要求:能够掌握“视听教学”、
4-5教育技术发第二节我国教育技术的8“个别化学习”、“程序教学”、
展简史发展“系统化设计”等关键概念,
对教育技术形成有清晰的理
解,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阐
述。
作业:1、完成本章思考题;2、
结合案例,运用相应的学习理
论和教学理论进行分析,形成
第一节学习理论分析报告。
第三章教育
第二节教学理论要求:论述思考题,既需要准
—6-9技术学的理12
第三节传播理论确表达相应知识点,同时又要
论基础
第四节系统科学理论注意论述逻辑,注重推理表
达。案例分析报告要体现出对
案例的具体分析和对理论的
运用。
讲
授
授
课周日备
章节名称内容提要课作业及要求
顺次期注
时
序
数
作业:1、完成本章思考题;
2、完成一个主题教学设计稿。
要求:1、论述题能准确表达
第四章
第一节媒体理论相关内容,同时论述结构清
四10-13教育技术学12
第二节教学设计理论晰,有理有据;2、教学设计
基本理论
文稿能体现出教学设计的基
本环节和基本步骤,结构完
整,有一定的创意体现。
作业:1、任选一个主题,完
成一个相关案例分析报告;2、
选择一个教育技术产品(学习
平台或者APP)使用,并完成
体验与评价报告;3、项目作
品“教育技术那些事”。
第一节教学信息化简介
第五章要求:1、主题案例分析能凸
第二节信息技术与课程
五14-15教育技术学6显对该主题领域研究的认识;
整合
实践领域2、教育技术产品体验报告要
第三节远程教育
清晰描述产品的功能,并结合
自己体验,给出评价与建议;
3、项目作品为综合性作业,
需要梳理对本课程的全面理
解,并且以富有创意的形式向
普通大众介绍教育技术。
讲
授
授
课周日备
章节名称内容提要课作业及要求
顺次期注
时
序
数
作业:结合一篇实证研究的论
文,分析其研究设计的基本框
第一节研究方法概述
第二节量化研究与质性架及研究方法的采用。
第六章
研究要求:自主运用文献检索工
六16-17教育技术学8
第三节教育技术学研究具,检索相应的实证研究论
研究方法
方法简介文;清晰阐述研究的基本程序
及文章中研究方法的运用,字
数不少于800字。
六、推荐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口]尹俊华.教育技术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⑵何克抗.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黄荣怀.教育技术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5]罗伯特・加涅.教育技术学基础[M];教育科学出版社,
[6]迈耶.多媒体学习[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
[7]芭芭拉.西尔斯.丽塔.里奇著.教育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乌美娜,刘雍潜译.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8]桑新民.学习科学与技术—信息时代学习能力的培养[M].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17年.
[9]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等学术刊物
七、教学方法
本课程部分教学采用翻转课堂模式进行。要求学生在课前观看微课,并完成相应
的教学预习和问题思考。课堂教学以师生研讨、学生展示为主要的教学活动。
1.讲授法:如何围绕课程的核心概念,如“教育技术”、“视听教学”、“程序教
学”、“教学设计”等进行讲解。
2.讨论法:围绕“教育与技术的关系”、“学习理论是如何解释学习的”、“教育
技术是如何形成的”等主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3.案例教学法:在进行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教育技术实践领域的教学中,选择相
应的案例,围绕案例组织学生进行主动分析、研讨。
4.体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相应教学平台和课堂互动软件(智慧树平台),
并引导主动下载学习类APP,帮助学生体验技术支持下教与学的方式。
5.实验法:通过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基本操作,学习使用基本的音视频处理及
微课制作软件,形成基础的教育技术实践能力。
八、考核方式及评定方法
平时成绩:30%(平时作业、小论文、项目作品)
期中考试:20%(理论考试)
期末考试:50%(理论考试)
表4:各课程分目标的考评占比
组£\平时期中期末总评达成度
分目标120%20%20%分目标达成度={0.3x
平时分目标成绩+0.2x
分目标260%60%60%
期中分目标成绩+0.5x
期末分目标成绩}/分目
分目标320%20%20%
标总分
九、评分标准
表5:评分标准
课评分标准
程90-10075-8960-740-59
目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标ABCD
课评分标准
程90-10075-8960-740-59
目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标ABCD
通过对教育与技通过对教育与技通过对教育与通过对教育与
术的本质与关系术的本质与关系技术的本质与技术的本质与
的学习,对技术以的学习,对技术关系的学习,对关系的学习,对
及教育技术的本以及教育技术的技术以及教育技术以及教育
质形成正确的认本质形成良好的技术的本质形技术的本质没
识,理解技术对教认识,较好理解成基本正确的有形成正确的
育变革的重要意技术对教育变革认识,基本理解认识,不能理解
分义与价值,认同教的重要意义与价技术对教育变技术对教育变
目育技术学科价值,值,较好认同教革的重要意义革的重要意义
标愿意进一步探究育技术学科价与价值,基本认与价值,不认同
1教育技术学科研值,愿意进一步同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科
究与实践工作,期探究教育技术学科价值,愿意进价值,不愿意进
待成为一名“互联科研究与实践工一步探究教育一步探究教育
网+”时代技术赋作,愿意成为一技术学科研究技术学科研究
能的教师。名“互联网+”时与实践工作,不与实践工作,不
代技术赋能的教排斥成为一名愿意成为一名
师。“互联网+”时“互联网+”时
代技术赋能的代技术赋能的
教师。教师。
通过对“技术如何通过对“技术如通过对“技术如缺乏对“技术如
有效提升人类学何有效提升人类何有效提升人何有效提升人
分习”这一核心问题学习”这一核心类学习”这一核类学习”这一核
目的思考,全面掌握问题的思考,较心问题的思考,心问题的思考,
标教育技术学专业好掌握教育技术基本掌握教育不能掌握教育
2的基础知识和基学专业的基础知技术学专业的技术学专业的
本理论,全面把握识和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基础知识和基
和理解学科性质、较好把握和理解本理论,基本把本理论,无法把
课评分标准
程90-10075-8960-740-59
目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标ABCD
学科研究领域和学科性质、学科握和理解学科握和理解学科
研究方法,了解学研究领域和研究性质、学科研究性质、学科研究
科研究五大方向方法,了解学科领域和研究方领域和研究方
的现状与未来发研究五大方向的法,基本了解学法,无法了解学
展趋势,形成基本现状与未来发展科研究五大方科研究五大方
的学科素养。趋势,形成基本向的现状与未向的现状与未
的学科素养。来发展趋势,形来发展趋势,未
成基本的学科能形成基本的
素养。学科素养。
积极参加小组合积极参加小组合能参加小组合不能认真参加
作、翻转课堂、项作、翻转课堂、作、翻转课堂、小组合作、翻转
目学习等课程学项目学习等学习项目学习等学课堂、项目学习
习活动,并有效反活动,并能进行习活动,并能进等学习活动,无
思,有效改善学习一定的反思,较行基本的反思,法进行基本的
策略,形成优秀的为有效地改善学改善学习策略,反思,无法形成
自主学习能力、合习策略,形成较形成基本的自基本的自主学
分作意识、沟通能好的自主学习能主学习能力、合习能力、合作意
目力、反思能力。并力、合作意识、作意识、沟通能识、沟通能力、
标且能够根据自身沟通能力、反思力、反思能力。反思能力。不能
3的兴趣与能力特能力。并且能够并且能够根据根据自身的兴
征,结合对专业课根据自身的兴趣自身的兴趣与趣与能力特征,
程知识体系的分与能力特征,结能力特征,结合结合对专业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城市垃圾处理塔吊施工协议
- 航空航天安全承诺书
- 网络管理员聘用合同样本
- 煤矿开采回填土施工合同
- 政务服务设施无障碍
- 学生入学协议书
- 教育培训机构教师聘用合同书
- 建筑施工合同:体育馆建设协议
- 2022年大学环境生态专业大学物理二期中考试试卷C卷-含答案
- 矿山通信室外施工合同
- 体育场馆建筑行业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
- 医疗保险参与者自费项目知情同意签字管理制度
- 外圆内方外方内圆公开课获奖课件
- 历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试题及答案
- 已使用牙膏原料目录
-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相对位置课件
- 2024年《突发事件应对法》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音乐鉴赏(西安交通大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MOOC 数据挖掘与python实践-中央财经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