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复习板块2专题1文言文阅读考点练透4抓得分点字字落实-文言翻译要精准教师用书_第1页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复习板块2专题1文言文阅读考点练透4抓得分点字字落实-文言翻译要精准教师用书_第2页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复习板块2专题1文言文阅读考点练透4抓得分点字字落实-文言翻译要精准教师用书_第3页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复习板块2专题1文言文阅读考点练透4抓得分点字字落实-文言翻译要精准教师用书_第4页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复习板块2专题1文言文阅读考点练透4抓得分点字字落实-文言翻译要精准教师用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练透4抓得分点,字字落实——文言翻译要精准高分技法一、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1.信:真实,准确。指译文要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漏译,不随意增减。2.达:通顺,流畅。指译文要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没有语病。为此,一些特殊句式需要译成现代汉语句式,适当增加一些词语使语意更流畅,不得出现病句。3.雅:生动、优美、有文采。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力求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富有表现力。在考试中一般不做要求。二、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主)、意译(辅)1.直译:字字落实,就是严格按照原文的词句进行翻译,有一词一句便译一词一句(个别失去实在意义的虚词除外),而且词句的次序也不能变动。【注意】直译要“一对一”地进行翻译,要竭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所谓“重在‘直译’”,就是能够直译的词句,要尽量直译。2.意译:文从句顺,是指按照原文的大意灵活变通地进行翻译。意译不拘泥于原文词句,根据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可以采用与原文差异较大的表达方法。三、抓住文言文翻译的采分点1.重点实词①对译。即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译成现代汉语中以该词为词素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如:“吾尝为鲍叔谋(谋划)事(事情)而更(更加)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愚蠢),知时(时运)有利(顺利)不利(顺利)也。”②替换。即用现代汉语替换那些没有共同构词成分的词。如:“其(他)不碎(摔破)首(头颅)折支(肢体)也幸矣,何(什么)中之望哉?”③拆分。即把文言文中连用的两个单音节词拆开来翻译,这两个单音节词是两个词,不可等同于现代汉语的一个词。如:“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面向北)而事之!”值得注意的是,考生在运用以上三种方法翻译文言实词时,需先判断所要翻译的实词是否具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用等情况,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2.重点虚词①利用文言虚词在句子结构方面的作用。尤其要利用好结构助词,如“之”字在结构方面所起的作用主要有三种:一是定语的标志;二是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三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在翻译时要善于利用“之”字在句子结构方面的作用来翻译文言文。②利用文言虚词在句子语气方面所起的作用。如语气助词“乎”“焉”“耳”等,语气副词“其”“乃”“何”等,考生要准确翻译出这些语气词所表达的语气,否则会影响句意的准确性和连贯性。③利用文言虚词在连接句子方面所起的作用。如“而”“以”等虚词作连词用时,可表示承接、转折、修饰、递进等多种关系,考生在翻译时需准确把握其表达的关系。3.文言特殊句式①注意分辨清楚类型。文言文常见的句式和固定结构多有标志,要掌握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以及固定结构等常见的标志,通过对这些语言标志的识别,准确判定其类型,进而正确翻译。②注意省略成分的补充。文言文中省略现象大量存在,如省略主语、省略谓语动词、省略介词、省略宾语等。一定注意先把原文省略的句子成分补充完整,否则译文容易出现句意不清、不通等情况。③注意语序的调整。文言文中倒装句式时常出现,有主谓倒装、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宾语前置四种类型。翻译时要注意调整好语序,否则译文会颠三倒四,不符合现代汉语规范。四、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留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名、政区名、国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等专有名词或古今意义相同的词,皆保留不动换将单音节词替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活用的词替换成活用后的词,古今异义词替换成古代汉语的意思,通假字替换成本字补增补句子省略的成分或隐含的内容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调把文言文语句中的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要求调整过来变指根据语境,灵活变通地翻译。尤其是碰到运用比喻、借代、互文、排比、讳饰或典故的地方,应学会变通地翻译五、明确采分点,准确翻译答题步骤具体阐释第一步通读感知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把句子放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第二步译准采分点翻译句子,要有采分点意识,采分点或者是重要实词,或者是关键虚词,或者是特殊句式。①重要实词:人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年号等不用翻译;一词多义要根据语境选出合适的义项;古今异义词要结合语境准确写出其古义;活用词不仅要关注意义还要关注用法;通假字要确定通哪个字,是什么意思。②关键虚词:结合具体语境,逐一落实。代词,要注意指代的内容;助词,要分清是结构助词还是语气助词;介词,要看清介词的宾语,根据宾语作出合理的翻译;连词,要看清连接的对象,并列、顺承、修饰等关系一般不用翻译,转折、递进、条件、假设等关系需要准确译出;语气词,要翻译出合理的语气,等等。③特殊句式: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以及固定结构等常见的标志,准确判定其类型,进而用现代汉语判断句、被动句、固定结构的句式准确翻译;对于倒装句,要根据现代汉语语法规律进行调整;对于省略句,要结合具体语境,补出省略的成分第三步代入检验翻译完后要通读一遍,看看有没有误译、漏译,是不是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律典题试做(2023·高三开学摸底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庆历三年八月丁未,以范仲淹参知政事。帝方锐意太平,数问当世事。仲淹退而上十事,悉采用之。复以富弼为枢密副使,帝以平治责成辅相,命弼主北事,仲淹主西事。弼上当世之务十余条及安边十三策,欲渐易监司之不才者,使澄汰所部吏。富弼、范仲淹复请诏中书、枢密,通选逐路转运按察使,不任事者皆罢之。仲淹之选监司也,取班簿,视不才者一笔勾之。四年夏,帝与执政论及朋党事,范仲淹对曰:“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自古以来,邪正在朝,各为一党,在主上鉴辨之耳。诚使君子相朋为善,其于国家何害?不可禁也。”(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庆历党议》)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欲渐易监司之不才者,使澄汰所部吏。译文:_(富弼)想逐渐更换没有才能的监察官员,淘汰所属部门的官吏。__(2)诚使君子相朋为善,其于国家何害?译文:_果真让君子相互结为朋党去做好事,这对国家有什么害处?__/状元支招/第一步:通读感知根据语境可知,第(1)句是富弼上奏皇帝,要将没有才干的监察官员进行更换;第(2)句是范仲淹陈述的对“朋党”的态度。第二步:译准采分点关键词语:(1)“易”,更换;“澄汰”,淘汰。特殊句式:“监司之不才者”,是定语后置句,译为“没有才能的监察官员”。(2)“诚”,果真,如果;“朋”,名词活用作动词,结为朋党;“其”,代词,这。第三步:代入检验把译文代入原文检查,力求译文“信”“达”“雅”。【参考译文】庆历三年八月丁未日,任命范仲淹担任参知政事。皇帝正专心一意实现天下太平,多次询问当时的政事。范仲淹退朝后上书说了十件事,全部被采用。又任命富弼担任枢密副使,皇帝把让天下太平的事交给辅相,任命富弼主持北部边防事务,范仲淹主持西部边防事务。富弼上奏当世之事务十多条以及安定边防的十三条策略,想逐渐更换没有才能的监察官员,淘汰所属部门的官吏。富弼、范仲淹又请求下诏中书省、枢密院,选拔各路转运按察使,将不能胜任职务的都罢官。范仲淹挑选负责监察的官员时,取过官员名簿,把没有才干的人一笔勾去。庆历四年夏,皇帝与执政官员谈论到朋党的事情,范仲淹对答说:“正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自古以来,正直与奸邪的官员,各自形成一党,关键在于主上的鉴定辨别而已。果真让君子相互结为朋党去做好事,这对国家有什么害处?是不可禁止的。”短板1不明词性,该变不变例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误译:圣人如果可以强盛国家,就没有必要用原来的法规;如果可以利于百姓,就没有必要遵循旧制。正译: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守旧制。分析:“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强盛;“利”是名词的使动用法,使……获利。针对突破1.对词语进行语法分析可以根据谓语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由副词或介宾短语充当等判断词语的词性。比如例句中“圣人苟可以强国”中,“圣人”是主语,“苟”是连词,“可以”是状语,“强”是谓语,“国”是宾语,由此可以判断出“强”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2.根据词性进行翻译比如例句中的“可以强国”,从“强”前后的助动词“可以”和名词“国”分析,“强”在语句中是动词谓语,可以翻译为“使……强盛”。短板2词义含混,表述不清例句: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王)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误译:药师蛮横暴戾,对府中事务独断独行,王安中无力制约,只是歪曲意思侍奉他,所以药师更加骄傲。正译:药师蛮横暴戾,对府中事务独断独行,王安中无力控制,只是违心顺从他,所以药师更为骄横。分析:“制”是“控制”的意思,不是“制约”;“曲意”是“违心”的意思,不是“歪曲意思”;“奉”是“顺从”的意思,不是“侍奉”;“骄”是“骄横”的意思,不是“骄傲”。针对突破1.准确翻译每一个词语要做到翻译词义不含混,就要认真对待每一个词语的意思。可以根据课文中出现的意思、现代汉语还在使用的词语的语素意思等把握词义。比如例句中“制”翻译成“制约”,虽然意思接近,但翻译是不准确的。2.根据语境判断翻译正误造成翻译词义含混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不能结合具体的语境确定词语的意思。比如例句中“曲意”,根据前后文判断是“违心”的意思,有种无可奈何的意思,而“歪曲意思”则有故意的意思,与语境不符。短板3不明语序,翻译勉强例句:太宗召燕饮于阙,询创业孰与守成。误译:太宗召集群臣饮宴在宫廷中,询问创业谁与守成更难。正译:太宗召集群臣在宫廷宴饮,询问创业与守住前人成果相比哪个更艰难。分析:“燕饮于阙”是状语后置句,应翻译为“在宫廷举行宴会”或“在宫廷宴饮”;“创业孰与守成”中“孰与”是固定结构,应翻译为“……与……相比哪个更……”。针对突破四类须调序的文言句式1.定语后置句定语本来应该在中心词(主语或宾语)的前面,但古汉语中,有一些语句的定语放到了中心词的后面,比如“马之千里者”,应该是“千里马者”(“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定语后置有四类:①中心词+之+后置定语(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②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如“石之铿然有声者”)。③中心词+后置定语+者(如“求人可使报秦者”)。④中心词+数量词(如“我持白璧一双”)等。2.状语后置句作为状语的词语或短语处在谓语后面。比如:题目中“燕饮于阙”应翻译为“在宫廷举行宴会”或“在宫廷宴饮”。又如课本上的句子“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乎”同“于”,与后面的“吾前”“吾”组成介宾短语,分别作“生”“先”的状语。3.宾语前置句谓语所带的宾语或介宾短语中的宾语,放到谓语或介词前面。比如: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前一句的宾语是“句读”,谓语是“不知”;后一句的宾语是“惑”,谓语是“不解”。②“籍何以至此”,“何”是介词“以”的宾语,正常语序是“籍以何至此”。③“不吾知其亦已兮”,“吾”是“知”的前置宾语,正常语序是“不知吾其亦已兮”。4.主谓倒置句比如:“渺渺兮予怀。”“渺渺”是主语“予怀”的后置谓语,正常语序是“予怀渺渺兮”。应译为:我心里想得很远啊。短板4混淆古今异义例句: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误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背着行囊送礼的,官方赠送的、私人遗留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正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分析:句中的“行李”,古义为“使者”;今义是“出行时带的箱子、包裹”等。“遗”的古义为“赠予赠送的东西”,今义为“遗失、遗漏、遗留”等。针对突破1.积累古今异义词。一是借助教材注释识记古义,如《烛之武退秦师》中“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二是借助成语识记古义,如成语“短兵相接”的“兵”字就保留了“兵器”这个古义。2.翻译一个词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这个词的古义,除此之外还要检验这个古义放在句中是否妥帖,句意与上下文是否相符等。短板5不辨词语的感情色彩例句:(皇甫谧)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或有箴莫过笃,将损耗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误译:于是他不做官,沉湎于书籍之中,以至废寝忘食,当时的人说他是“书淫”。正译:(皇甫谧)于是没有去做官,沉醉于书籍之中,以至废寝忘食,当时的人说他是“书淫”。分析:译句将“耽玩”的褒扬色彩误译成了贬抑色彩。“耽玩”,意思是深深地爱好、玩味,应译为“沉醉”“潜心玩味”之义。针对突破考生误解词语的感情色彩,原因在于受到先入为主的思维影响,从而容易对一些似是而非的词,想当然地进行判定。比如例句中,考生一看到“耽”字,就将其解释为“耽搁”,从负面的角度进行理解,误译为“沉湎”。为了避免这样的错误,对待一些前后有矛盾的词、有疑义的词,应该“瞻前顾后”,核实自己的初始判断是否正确。比如上面的例句中,后文有“忘寝与食”一句,对此句不难理解为“废寝忘食”之意;并且这句和上句是并列关系而非转折关系,故此“耽玩”一词应与“废寝忘食”的感情色彩相通,应译为正面的意思“沉醉”。短板6误译文言虚词例句: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误译:这儿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不就是曹操围困周瑜的地方吗?正译: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这里不就是曹操被周瑜围困(打败)的地方吗?分析:“困于周郎”中的“于”字,表示被动关系,译为“被”,考生的忽视造成被动者“曹操”成了主动者。针对突破同学们要注意积累“其、之、以、而、乃、乎”等《考试大纲》规定的十八个常用虚词的多种用法,根据句意,准确翻译。短板7漏译省略成分例句: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误译:只是用浓墨洒作大墨点,满纸都是。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正译:(狐狸)只是用浓墨洒作大墨点,(弄得)满纸都是。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分析:句中漏译了省略主语“狐狸”。原文中虽然省略了主语,但为使文意通顺、明了,翻译时要将省略的成分补上。这也是考试中的一点要求。另外,有些通过直译无法使文意贯通的地方,如“满纸都是”,也应适当“增词”,即加上使文句连贯的词语。考生漏译省略成分,除了粗心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通读整个句子或与译句有关联的前后句,没有形成整体语境意识,只是“就词译词”,不能很好地把原文的意思传达出来。这种毛病轻则影响到考生对个别词的判断和翻译,重则影响到考生对整个句子的理解。针对突破1.考生应注意树立较强的语境意识,阅读时真正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在翻译一个句子时,不能偷懒,只满足于读的那个要求翻译的句子,还应适当“瞻前顾后”地照顾语境。2.翻译出一个句子之后,不要急着做下一题,而要回顾一下自己翻译的句子是否通顺,看看有没有缺漏的成分,如主语、宾语等。短板8语言不合规范例句:其军帅怒(贺)贲不先白己而专献金,下贲狱。世祖闻之,大怒,执帅将杀之,以勋旧而止。误译:贺贲的主帅对他事先不禀告自己就擅自(向世祖)献金感到愤怒,就把贺贲关进监狱。世祖闻之,眼冒金星,执住了主帅将要杀他,因为(他)是有功的老臣而作罢。正译:贺贲的主帅对他事先不禀告自己就擅自(向世祖)献金感到愤怒,把贺贲关进监狱。世祖听说这事,非常愤怒,逮捕了主帅将要杀他,因为(他)是有功的老臣而作罢。分析:这段译文的不规范表现在两个方面:①文白夹杂,“闻”“执”等文言词语没有译出。根据语境,“闻”可译为“听说”;“执”可译为“逮捕”。②风格不一致,整体上看是严肃的书面语,而“眼冒金星”显然是口语化的。针对突破1.严格遵守“对译”的方法,将单音节词语双音化,有效避免漏译文言词,也就从根本上避免了文白夹杂。“对译”过程中,不采用方言、俚语、口语化的词语。2.检查有无夹杂在译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以及方言、俚语、口语词等。对点强化1.(2023·江淮十校第四次联考,节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孝昭皇帝时,北军监御史为奸,穿北门垣以为贾区。胡建守北军,贫无车马,常步与走卒起居,所以慰爱走卒甚厚。建欲诛监御史,乃约其走卒曰:“我欲与公有所诛,吾言取之则取之,斩之则斩之。”宋围曹,不拔。司马子鱼谓君曰:“文王伐崇,军其城,三旬不降,退而修教,复伐之,因垒而降。今君德无乃有所阙乎?胡不退修德,无阙而后动?”(节选自《说苑·指武》)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我欲与公有所诛,吾言取之则取之,斩之则斩之。译文:我想要和你们一起去诛杀某个人,我说拿下他你们就拿下他,我说杀掉他你们就杀掉他。(2)今君德无乃有所阙乎?胡不退修德,无阙而后动?译文:_现在国君您的德行恐怕还有什么缺失吧?为什么不退兵去修养德行,待德行没有欠缺之后再采取行动呢?__【解析】(1)采分点:“有所诛”,诛杀某个人;“吾言取之则取之”,我说拿下他你们就拿下他;“斩之则斩之”,我说杀掉他你们就杀掉他。(2)采分点:“无乃……乎”固定结构,恐怕……吧;“胡”,为什么;“无阙”,没有欠缺。【参考译文】汉昭帝时,北军监军御史为非作歹,他打穿军营北门墙来修建货栈。胡建当时代行北军校尉,贫穷没有车马,经常步行与士兵共同生活,用来关心爱护士兵的方式很周到。胡建想要诛杀监军御史,就和那些步卒约定说:“我想要和你们一起去诛杀某个人,我说拿下他你们就拿下他,我说杀掉他你们就杀掉他。”宋国包围了曹国,没有攻下。司马子鱼对国君说:“文王攻打崇国,军队包围了崇人城,三十天崇人都未投降,于是撤退回去修整教化。再来攻打崇国,刚住进营垒,崇人就投降了。现在国君您的德行恐怕还有什么缺失吧?为什么不退兵去修养德行,待德行没有欠缺之后再采取行动呢?”2.(2023·山东潍坊二模,节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贞观八年,太宗将发诸道黜陟使,畿内道未有其人,太宗亲定,问于房玄龄等曰:“此道事最重,谁可充使?”右仆射李靖曰:“畿内事大,非魏征莫可。”太宗作色曰:“朕今欲向九成宫,亦非小,宁可遣魏征出使?朕每行不欲与其相离者,适为其见朕是非得失。公等能正朕不?何因辄有所言,大非道理。”乃即令李靖充使。贞观十五年,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魏征对曰:“甚难。”太宗曰:“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难?”征曰:“观自古帝王,在于忧危之间,则任贤受谏。及至安乐,必怀宽怠,言事者惟令兢惧,日陵月替,以至危亡。圣人所以居安思危,正为此也。安而能惧,岂不为难?”(节选自《贞观政要》)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公等能正朕不?何因辄有所言,大非道理。译文:_你们能够匡正我的错误吗?为什么就说出这样的话来,太没有道理了。(2)观自古帝王,在于忧危之间,则任贤受谏。译文:_观察自古以来的帝王,在忧患危难的时候,能够选举贤才,接受谏言。【解析】(1)采分点:“正”,匡正;“不”,错误;“有所言”,这样的话。(2)采分点:“忧危”,忧患危难;“任贤”,选举贤才;“受谏”,接受谏言。【参考译文】贞观八年,太宗准备派遣各道黜陟使,畿内道这个地方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太宗亲自确定,询问房玄龄等大臣说:“这个地方的事务最为重要,谁可以担当这个重任?”右仆射李靖说:“畿内道的事务重大,非魏征不可。”太宗神情严肃地说:“我如今要到九成宫去,这也不是小事,怎么可以派遣魏征出使?我每次出行都不想与其分开,实在是因为他能够看到我的是非得失。你们能够匡正我的错误吗?为什么就说出这样的话来,太没有道理了。”于是命令李靖担任畿内道黜陟使。贞观十五年,唐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