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地理地理复习
微专题植被与自然地理环境
植被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不同的植被都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和演化的,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一面镜子。当植被发生变化时,势必会导致自然地理环境的其他要素乃至整个环境都发生变化。近年来以植被为素材的地理试题屡屡出现,这类试题有利于深刻挖掘逻辑链条,整合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实现地理核心素养考查的意图。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联系整体性产生新功能:表现:应用: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统一演变的过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区域变化影响其他区域开发利用资源要有综合的考虑和对策基础知识回顾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通过对学生答题情况的诊断,补充相关知识,指导学生运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植被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及评价人类活动是否合理
。2.通过研做习题,引导学生构建植被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的思维模板,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改进做题方法,提高做题的信心、能力和核心素养。(2020·新课标I卷·T9~11·12分)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岳桦结实的海拔上限称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监测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据此完成9~11题。考向一、自然地理环境对植被分布的影响9.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 ()A.幼树 B.中龄结实树C.老树 D.各树龄组混生气候变暖√气温升高林线上升幼树(2020·新课标I卷·T9~11·12分)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岳桦结实的海拔上限称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监测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据此完成9~11题。10.推测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带 ()A.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稳定B.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延长C.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稳定D.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延长考向一、自然地理环境对植被分布的影响√①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可知结实线与生长季长短有关。结实线稳定说明生长季稳定。②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说明冬季升温幅度大,导致林线快速上升。(2020·新课标I卷·T9~11·12分)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岳桦结实的海拔上限称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监测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据此完成9~11题。考向一、自然地理环境对植被分布的影响外因:降水、水土流失、土壤肥力,影响岳桦林生长的好坏;内因:种子,结实线稳定决定种子传播范围稳定,难以提供更多的生力军——“种子”向上扩张,从而导致林线稳定。11.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却趋于稳定,原因可能是 ()A.降水稳定B.水土流失量稳定C.土壤肥力稳定D.岳桦结实线稳定√(2020·新课标全国Ⅲ卷·T9~11·12分)堪察加火山群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的北端,气候冷湿,火山锥各坡的降水差异小。近几十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火山锥的林线(森林分布上限)升高、雪线(终年积雪下限)有所降低。此外,其他干扰也影响林线和雪线高度。例如,火山喷发彻底破坏原有景观,若干年内该火山锥的林线与雪线高度往往发生显著变化。据此完成7~9题。对点训练7.一般情况下,与阴坡相比,该地火山锥阳坡的 ()A.林线与雪线更高
B.林线与雪线更低C.林线更高、雪线更低D.林线更低、雪线更高阳坡与阴坡相比,太阳辐射较强、气温较高、光照热量更充足有利于森林生长,林线更高,雪线更高√(2020·新课标全国Ⅲ卷·T9~11·12分)堪察加火山群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的北端,气候冷湿,火山锥各坡的降水差异小。近几十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火山锥的林线(森林分布上限)升高、雪线(终年积雪下限)有所降低。此外,其他干扰也影响林线和雪线高度。例如,火山喷发彻底破坏原有景观,若干年内该火山锥的林线与雪线高度往往发生显著变化。据此完成7~9题。对点训练8.林线升高,雪线有所降低,表明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为 ()A.暖湿 B.暖干
C.冷湿
D.冷干【角度】根据植被的生长状况推测其生长环境林线升高,说明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暖;雪线降低,说明气候变暖,降水增多。√(2020·新课标全国Ⅲ卷·T9~11·12分)堪察加火山群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的北端,气候冷湿,火山锥各坡的降水差异小。近几十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火山锥的林线(森林分布上限)升高、雪线(终年积雪下限)有所降低。此外,其他干扰也影响林线和雪线高度。例如,火山喷发彻底破坏原有景观,若干年内该火山锥的林线与雪线高度往往发生显著变化。据此完成7~9题。对点训练9.火山喷发后若干年内,该火山锥 ()A.林线升高,雪线升高
B.林线升高,雪线降低C.林线降低,雪线升高
D.林线降低,雪线降低火山喷发若干年内,火山灰为森林的生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因此林线升高;火山锥受火山灰堆积作用影响,坡度变缓(地形),积雪增多,雪线下降。√植被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018·海南·T21·20分)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图6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8分)(2)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8分)(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4分)高考题再现(高考真题)如图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该现象常年出现在()A.温带落叶阔叶林B.热带草原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热带雨林D考向一、自然地理环境对植被形态的影响(气候)滴水叶尖某同学在三个地点考察同一种植物的根系分布状况,绘制的根系分布图如下图。请你指出该植物的根系属于哪种类型,这三种分布方式可能是受哪种因素影响的结果?你推测这些影响因素的依据是什么甲、乙、丙三地根系分布形态可能受水(或肥)分布不均的影响:甲地,较深部位在右侧水分可能较多,看出下部根向右伸展较多;乙地,地面浅部水较丰富,看出根系向两侧扩展较多;丙地,土壤浅层较缺水,看出根系向深层分布较明显。降水和土壤地面根结网背景环境:雨林中的中、上层乔木,一般高可达三四十米,枝干强大;雨季时的土壤水分更是处于饱和或接近饱和的状况,空气匮乏,不利于根系呼吸。多气根板根: 解决了热带雨林中树木根系难以进入深层土壤而又要对地上沉重部分进行支撑作用这一两难问题
植被适应自然地理环境的表现从叶片来分析,叶片面积大小和肉质、蜡质及革质状况同样可以反映气候的特征。普通的落叶树木是因为在气候不适宜的时候(譬如寒冷,干燥),因为叶子面积较大,表面没有蜡质的薄膜,而导致水分散失快,不易生存,所以在秋冬季会变黄,落叶.而松树,冬青,柏树等,由于叶子要么尖细,要么表面有蜡质层,水分不易散失,所以在严酷的环境下仍然可以正常生存,所以不会落叶,保持常青。
沙漠地区的植被总是有特殊的储水器官如叶子肥厚或是粗大的茎秆;或者是减少蒸腾的方式,如叶子演化成针刺状,或没有叶子,茎秆绿色代替叶子光合作用;或表面披茸毛,减少光照危害,减弱蒸腾;或通过发达的根系获取地下水。植物的形态特征可以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与当地自然环境不断适应的结果。
比如植物的根系,根系发达与否与当地降水和土壤状况有很大的关系,热带雨林地区的植被根系由于土壤水分多,向深处伸展会导致难以呼吸而死亡,所以,热带雨林植被根系主要沿地面伸展,高大乔木需要较多的营养成分,所以其根系较多且复杂才能满足生长的需要,在地面结成网状根系。植物根据根系中主根和侧根的生长状况分为深根植物和浅根植物,浅根植物多分布在风力小,地表水分充足,土壤含水量大的地区。深根植物多分布在地表水分少或者风力大的地区。
(2018·海南·T21·20分)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如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考向一、自然地理环境对植被形态的影响(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8分)降水量少(低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
(2018·海南·T21·20分)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如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2)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8分)考向一、自然地理环境对植被形态的影响行为动词:关键词:研究对象:研究方向:限定词:分析结果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不良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的区域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2分阅读问题挖掘关键转化问题回归方法、规律、原理紧扣材料地上:地表:地下: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3分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3分组织答案
(2018·海南·T21·20分)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4分)(3)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2分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2分落脚点(核心价值):树立因地制宜的环境修复观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7分)
材料一猴面包树,又称波巴布树(如图甲),主要分布在马达加斯加岛西南沿海。猴面包树喜热、耐旱,适宜生长地区的降水量300-800mm(如图乙)。树干呈桶状,直径最大可达12米,木质疏松柔软,但树皮坚韧结实,根系发达。猴面包树浑身是宝,树叶可当作蔬菜食用;树皮剥下来可用来织布;树干是造纸的好材料;面包果可直接食用,还可以用来制作果酱,被称为“天然面包”;在非洲历史上的几次大饥荒时期,这种“天然面包”拯救了成千上万饥民的性命;树干还能够为旅行的人们提供救命之水。为此,人们叫它“生命之树”。对点训练(1)根据图乙,简述猴面包树集中分布区的气候特征及成因。(5分)(2)根据图文信息说明猴面包树耐旱的原理。(8分)(3)有不少游客准备前往猴面包树分布区去体验“生命之树”奇观,请你为之推荐合适的季节(当地)并分析原因。(8分)对点训练(1)根据图乙,简述猴面包树集中分布区的气候特征及成因。(5分)(1)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降水总量较少(3分)。成因:地处来自印度洋的东南信风的背风坡,有一定降水但总量少(2分)。(2)根据图文信息说明猴面包树耐旱的原理。(8分)(2)树干木质松软(形似海绵),利于湿季储水;树干粗大,储水量大;树皮坚实,不但利于储水,而且能够减少水分散失;(相对于树干)树冠较小,枝叶较少,可以减少旱季水分蒸腾;根系发达,利于旱季从很深的地下吸收地下水,所以抗旱能力强。(任答4点得8分)(3)有不少游客准备前往猴面包树分布区去体验“生命之树”奇观,请你为之推荐合适的季节(当地)并分析原因。(8分)(3)干(旱)季。(2分)在漫长的旱季,农作物难以生长,动物迁徙,食物缺乏,已经成熟的猴面包果可作为食物充饥(3分);旱季时饮用水短缺,而猴面包树巨大的储水量可以提供充足、必要的饮用水(3分)。(2019年赣抚吉联考)垫状驼绒藜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西北部的寒旱核心区域,其顶芽常受某种伤害,侧芽繁殖生长,年复一年,逐渐矮化成具有密集侧枝并呈紧贴地面生长的流线型垫状体,垫状体下多不定根,将枝冠牢牢固定于地面或下部的小土丘上。据此完成1~2题。
1.顶芽受到的伤害主要来自于
A.低温冻伤B.光照过强C.冰川侵蚀D.沙尘掩埋
2.垫状驼绒藜多不定根主要为了适应该地
A.气候高寒B.土壤盐碱化C.常年多大风D.土壤较贫瘠顶芽:相对侧芽而言,更远离地表,更容易受低温冻伤稳固性更高(2017年赣州市一模)材料一烟瘴挂峡谷是长江源头的自然峡谷,谷内沟壑纵横,人迹罕至,草甸丰富,最具代表的植物为高原点地梅,其根粗、茎短、披毛、簇花、色艳,匍匐于地面。当地政府计划在该峡谷建设牙哥水电站。
(1)分析烟瘴挂峡谷内草甸丰富的原因。(2)分析峡谷内高原点地梅形态所反映的生态环境特点。(1)①峡谷海拔较低,热量(谷地暖湿)能满足草甸生长条件;②谷地汇集周边降水及地下水,且蒸发微弱,水分条件好;③峡谷底部碎石堆密布,土壤母质丰富,磷、钾易积累;④峡谷面积大,起伏大,生长环境多样;⑤人迹罕至,受人类活动影响小。植物生长的最重要的因素:光热水肥(2017年赣州市一模)材料一烟瘴挂峡谷是长江源头的自然峡谷,谷内沟壑纵横,人迹罕至,草甸丰富,最具代表的植物为高原点地梅,其根粗、茎短、披毛、簇花、色艳,匍匐于地面。当地政府计划在该峡谷建设牙哥水电站。
(1)分析烟瘴挂峡谷内草甸丰富的原因。(2)分析峡谷内高原点地梅形态所反映的生态环境特点。2)高原气候干早(根粗)、多大风(匍匐);高原热量不足,生长期短(茎短);大气稀薄,光照充足(色艳),昼夜温差,夜晚酷寒(披毛御寒);高原传播花粉动物少(色艳);谷地乱石丛生,冻土发育(冷湿环境)(2017新课标I卷·T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下图)。考向一、自然地理环境影响植被多样性(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6分)答案:(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000~2300米左右)。干扰强度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2017新课标I卷·T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考向一、自然地理环境影响植被多样性(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6分)答案:(2)(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2017新课标I卷·T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下图)。考向一、自然地理环境影响植被多样性(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6分)答案:(3)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2017新课标I卷·T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下图)。考向一、自然地理环境影响植被多样性(4)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6分)答案:(4)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2016·新课标Ⅲ·T7~9)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7~9题。7.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D.河道淤积√考向二、植被对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2016·新课标Ⅲ·T7~9)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7~9题。8.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小尺度(小范围)的植被覆盖率提高,蒸腾作用增强,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大;水汽增多只是降水的必要条件之一,不能确定降水量的增加。做题时易将水汽增加和降水增多等同。易错警示:?(2016·新课标Ⅲ·T7~9)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7~9题。9.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落脚点(核心价值):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径流量=降水量-蒸腾量√植被对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地形气候土壤水文防风固沙、减少侵蚀地貌的形成增加蒸腾、调节温差、调节大气成分提供枯枝落叶、保持水土、根系疏松土壤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含沙量、下渗考向二、植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思维建模重视教材
(2019·潍坊期末·T19~20)养分含量低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干早、半干旱地区,由于一系列物理过程和生物过程的影响,灌木下土壤具有更高的土壤养分含量,这种现象被称为“沃岛效应”。下图示意“沃岛效应”现象景观图。据此完成19~20题。19.影响干旱、半干旱地区“沃岛效应”现象产生的关键因素是A.土壤 B.气候 C.水分D.植被√重视教材(2017·新课标Ⅰ·T8)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第8题。8.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对点训练√(2018·新课标Ⅱ·T9~11)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左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9~11题9.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10.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原因是此次降水①历时长
②强度大
③下渗少
④植被截流少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降水序号降水历时(天)降水量/mm汾川河洪峰情1253.0无明显洪峰况2480.3无明显洪峰35100.1无明显洪峰4273.2无明显洪峰5290.7洪峰流量346m3/s6254.4洪峰流量1750m3/s√√?
前期的降水使地表松散物质间的孔隙已经填满,地表下渗能力达到了极限。植被再通过截流和下渗的方式来吸收降水,减小地表径流的能力也达到了上限。对点训练(2018·新课标Ⅱ·T9~11)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左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9~11题10.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A.河床
B.沟谷
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降水序号降水历时(天)降水量/mm汾川河洪峰情1253.0无明显洪峰况2480.3无明显洪峰35100.1无明显洪峰4273.2无明显洪峰5290.7洪峰流量346m3/s6254.4洪峰流量1750m3/s√植被覆盖坡面森林覆盖率较高固定泥沙极端天气集中释放河流的含沙量极度提高蓄积了大量沙源突变(2017·新课标Ⅱ·T44环境保护·10分)6.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红色荒漠”(下图)。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植被结构更复杂,截留降水效果更好;2分地表植被更丰富,延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地表水下渗作用更强,涵养水源效果更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四川雅安文旅熊猫新城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劳务派遣招聘科普中心2名员工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第14节 营养午餐研究(三)-数据筛选与函数计算 教学设计 - 2023-2024学年信息技术湘电子版(2019)七年级下册
- 第十一章 第二节 看不见的运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物理沪科版(安徽专版)
- 2025年公交客车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充换电站项目建议书
- 2025至2030年中国汽车车镜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第2章 角色总动员-制作二维动画 第6节 动画角色总动员》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河大版(2023)初中信息技术第二册
- 山东省地区金科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地理试题(解析版)
- 2025至2030年中国杂交水稻种子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第13课设置动态效果 教学设计-
- 小学校务监督委员会实施方案
- Q∕SY 13006-2016 招标项目标段(包)划分指南
-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词汇表》(1~4级,5~6级)
- DB11-T1630-2019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
-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灭菌质控评分表
- 27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 金色大气教师节颁奖典礼颁奖盛典PPT模板
- OECD Good laboratory practice (GLP)中英文对照版
- 生化工程,第七章反应器放大与设计
- 1开学第一节班会课
- 手机开发流程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