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故都的秋》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故都的秋》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故都的秋》说课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1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故都的秋》。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几方面展开说课。教材分析《故都的秋》选自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七单元,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在“自然情怀”的人文主题下选取了五篇写景散文。《故都的秋》是现代作家郁达夫的经典作品之一,主要写了作者眼中北平的秋景,刻画了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这座城市的眷恋和热爱。学习这篇文章,应重点关注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的突出特点,表现景物的独特之美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中提升自己的文学欣赏能力。学情分析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节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高一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春》《济南的冬天》等写景抒情散文,对散文文体并不陌生。但对散文中“情与景的关系”的理解并不深入,停留在景物描写对情感表达的作用上,尚未能理解作者情感对景物选择的作用。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思考郁达夫为何没有详细描绘陶然亭、钓鱼台、西山等北平著名景点,而是着重写牵牛花、槐蕊、秋雨一类平凡细小的事物。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立如下:品味故都秋日的清、静、悲凉,通过鉴赏意象和语言来品味文本的诗意。了解郁达夫的生平经历,体会作者对故都的秋的眷恋,理解他独特的审美情趣。学习写景抒情的手法技巧。教法学法遵循“以学定教,因材施教”的原则,紧密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的知识能力,在教学上我采取朗读法、合作探究法、圈点勾画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在学法上则注重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注重学生的阅读体会。教学过程接下来,我说教学过程。我分为导入、整体感知、深入研读、巩固小结和作业布置五个部分。首先是导入。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说,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愉悦的艺术。好的课堂导入,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课堂活动顺利进行,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我将采用诗词导入法。秋天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骚人墨客。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曹丕的“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那么,现代作家郁达夫笔下的秋会是怎样一种景象呢?让我们一同走进郁达夫《故都的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环节,我将通过提纲挈领、划分层次的方式使学生对整篇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请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思考:“故都的秋”有何特点?找出全文的文眼句。全文的文眼句是“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清、静是外在特征,是北国的秋自身的特点,而悲凉则是深入作者内心的感受,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接下来,请学生为全文划分层次。文章第1、2段为总起,311段分写故都得秋景,1214段是思考与总结。三深入研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能够引着少年通过一个个阶梯走向知识,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这一环节,我设置了几个核心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赏析学习。问题一:文中写了哪些意象,可以整合为哪几幅秋景图?试着给每幅图景起个标题,分别用四个字概括。明确:第3段秋晨小院、第4段秋槐落蕊、第5段秋蝉残鸣、第610段秋雨话凉、第11段秋果盛景。问题二:小组讨论,请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幅秋景图,品读其中的意象和手法,赏析这段文字。例如第3段秋晨小院图。作者选取了破屋、浓茶、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驯鸽的飞声、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牵牛花的蓝朵等意象,这些意象一方面给人破败、清冷、寂寞的感觉,另一方面又透露出文人独特的雅趣。在手法上,这段文字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天色”“日光”“牵牛花”“秋草”属于视觉形象,“驯鸽的飞声”属于听觉意象,“驯鸽的飞声”则是以动写静,凸显出秋日北平清晨的“静”。其次,采用仰视、俯视、近视、远观等不同视角。整幅秋景图是闲适淡雅的,是冷色调的。在学生赏析文字的基础上,我会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这里为何没有详细描绘陶然亭、钓鱼台、西山等北平著名景点,而是选取芦花、柳影、虫唱、夜月、钟声,以及像破屋、秋草这样的细小的意象?明确:①突出不用去陶然亭、钓鱼台、西山、玉泉等景点刻意寻秋,在故都任一地方都能感受到十足的秋意,因为故都生活中的细微景物都浸在秋中。②作者从身边细小的事物写对秋的感受,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③这些景物更能突出“清、静、悲凉”的特点,带有作者独特的审美,有一种清冷、寂寞之感。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与探究,能对秋的意象、意境以及作者情感有更深入的分析与品味,通过教师的进一步引导,也能深入体会作者选取意象与情感之间的紧密关联。四巩固小结郁达夫通过他细腻的文笔,描绘了多幅清闲又萧寂的北平秋景图,作者笔下的秋除了清、静外,特别有一种悲凉之感,这与作者本人当时的思想情感以及文人特有的审美趣味紧密关联。同学们在学习这篇课文时,要着重学习其中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到自己日常的写作中去。五作业布置。课后请学生查阅资料,知人论世,探究郁达夫以“悲凉”为美的文化心理。板书设计故都的秋郁达夫清、静、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