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适用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专题7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3单元含氮化合物的合理使用课后习题苏教版必修第二册_第1页
新教材适用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专题7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3单元含氮化合物的合理使用课后习题苏教版必修第二册_第2页
新教材适用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专题7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3单元含氮化合物的合理使用课后习题苏教版必修第二册_第3页
新教材适用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专题7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3单元含氮化合物的合理使用课后习题苏教版必修第二册_第4页
新教材适用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专题7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3单元含氮化合物的合理使用课后习题苏教版必修第二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含氮化合物的合理使用基础巩固1.试管中盛有白色晶体,检验它是否是铵盐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A.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B.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酚酞试纸放在试管口C.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放在试管口D.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答案:A解析:NH4+的检验原理是NH4++OH-NH3↑+H2O,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实验室用氯化铵与熟石灰制氨气:NH4++OH-NH3↑+H2B.NaOH浓溶液与NH4Cl溶液混合加热:NH4++OH-NH3·H2C.氨水中加盐酸:NH3·H2O+H+NH4++H2D.氨水中加入氯化铁溶液:Fe3++3OH-Fe(OH)3↓答案:C解析:NH4Cl与Ca(OH)2固体加热,不是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不属于离子反应,A项不正确;NaOH浓溶液与NH4Cl溶液混合加热放出NH3,不能写成NH3·H2O,B项不正确;氨水与酸或盐反应,实质是NH3·H2O电离出的OH-参与反应,NH3·H2O为弱碱应写成分子形式,故C项正确,D项不正确。3.下列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干燥氨气的实验,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装置甲制备氨气B.用装置乙除去氨气中少量水蒸气C.用装置丙收集氨气D.用装置丁吸收多余的氨气答案:D解析:用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固体共热制氨气,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A项错误;氨气能与浓硫酸反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氨气,B项错误;收集氨气的烧瓶不应密闭,C项错误;氨气极易溶于水,用水吸收氨气时要注意防止发生倒吸,可用丁装置,D项正确。4.用加热法可以分离的一组物质是()。A.氯化铵和消石灰B.碳酸氢铵和过氧化钠C.氯化铵和氯化钠D.碘和氯化铵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物质的分离与提纯,除要考虑铵盐受热分解、铵盐与碱的反应外,还需考虑铵盐分解产物是否与另一待分离物质发生反应等。铵盐可与碱反应,因此选项A在加热时发生反应2NH4Cl+Ca(OH)22NH3↑+2H2O+CaCl2,不能用于分离。选项B中的NH4HCO3受热易分解,且产生的H2O和CO2能与Na2O2反应,也无法达到分离的目的。碘在受热时升华,遇冷凝华,NH4Cl受热分解,遇冷重新化合,两者仍混合,故选项D无法达到分离的目的。选项C,NH4Cl受热分解后可从体系中脱离,遇冷又重新化合为NH4Cl晶体,从而达到与NaCl分离的目的。5.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CCl4。下列选项中不适宜做氨气的尾气吸收装置的是()。答案:C解析:水的密度比四氯化碳的小,水在上层,可以吸收氨气,在下层的四氯化碳不和氨气反应,也不溶解氨气,可以防止倒吸,A项不符合题意;使用倒扣的漏斗,可在吸收氨气的同时防止倒吸,B项不符合题意;氨气极易溶于水,玻璃管插入水中会产生倒吸,C项符合题意;球形漏斗可以防止倒吸,可用于氨气的尾气吸收,D项不符合题意。6.下列因果关系错误的是()。选项原因结果A高空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BSO2和NO2大量排放酸雨C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光化学烟雾D含氮、磷等生活废水的大量排放赤潮答案:A解析:A项,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大气中CO2含量的不断增加造成的,植树造林能降低大气中CO2的浓度,缓解温室效应,与高空的臭氧层空洞没有关系;B项,SO2和NO2等酸性气体的大量排放,会导致酸雨;C项,汽车尾气中含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可引起光化学烟雾;D项,氮、磷等营养元素可使水体富营养化,引起赤潮。7.关于氮肥的说法正确的是()。A.尿素属于铵态氮肥B.植物吸收氮肥属于氮的固定C.使用碳酸铵应深施盖土D.硫酸铵与石灰混用肥效增强答案:C解析:CO(NH2)2属于有机氮肥,A项错误;游离态的氮元素转化为化合态的过程是氮的固定,因此植物吸收氮肥不属于氮的固定,B项错误;碳酸铵受热易分解,因此使用碳酸铵应深施盖土,C项正确;硫酸铵与石灰混用会生成硫酸钙和一水合氨,肥效会降低,D项错误。8.如下图所示,图中每一个方格表示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其中A、C为无色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物质X可以是,C是,F是,G是。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答案:(1)(NH4)2CO3或NH4HCO3NH3NO2HNO3(2)2Na2O2+2CO22Na2CO3+O24NH3+5O24NO+6H2O解析:X与HCl、NaOH均能反应,生成的A、C为无色气体,证明X为铵盐,C为NH3,NH3与D在催化剂条件下生成E,证明D是O2,E是NO。A与Na2O2反应生成气体D(O2),证明A为CO2,X受热分解生成NH3、CO2及B,故X为(NH4)2CO3或NH4HCO3,B为H2O。进一步推知F为NO2,G为HNO3。9.氮氧化物进入大气后,不仅会形成硝酸型酸雨,还可能形成光化学烟雾,因此必须对含有氮氧化物的废气进行处理。(1)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①NO2+NO+2NaOH2NaNO2+H2O②2NO2+2NaOHNaNO2+NaNO3+H2O在反应①中,氧化剂是,还原剂是。

在反应②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在一定条件下氨气亦可用来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污染的物质。写出氨气与二氧化氮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NO2NO1∶1(2)8NH3+6NO27N2+12H2O10.某学习兴趣小组探究氨气的制取实验:(1)甲同学拟用下列实验方法制备氨气,其中最合理的是(填字母,下同)。

A.将氯化铵固体加热分解B.将浓氨水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C.将氢氧化钠固体加入稀NH4NO3溶液中D.将氯化铵稀溶液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2)根据上述正确的制备原理,该同学欲用下列常见的气体发生装置制取氨气,适宜的装置是。

(3)乙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氨气并验证氨气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①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采用如图的方法收集氨气,是因为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填“大”或“小”)。③把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集满氨气的试管口,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④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收集氨气的试管口,试纸变蓝,可得出的结论是

(4)下列不能用于干燥氨气的是(填字母)。

A.浓硫酸 B.氢氧化钠C.五氧化二磷 D.碱石灰答案:(1)B(2)C(3)①2NH4Cl+Ca(OH)2CaCl2+2NH3↑+2H2O②小③有大量白烟产生④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4)AC解析:(1)加热氯化铵产生氯化氢和氨气,遇冷又转化为氯化铵固体,不能制取氨气;用浓氨水与氢氧化钠固体混合制氨气时,将氨水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更方便操作,而且节约氨水的用量;氨气极易溶于水,因此不能用稀溶液制取NH3。(2)根据所给试剂看,不需要加热条件。(3)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是2NH4Cl+Ca(OH)2CaCl2+2NH3↑+2H2O;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且极易溶于水,故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浓盐酸易挥发出HCl气体,遇到氨气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小颗粒从而形成白烟;氨气溶于水并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是弱碱,故氨气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4)氨气是碱性气体,不能用酸性干燥剂进行干燥。能力提升1.为检验一种氮肥的成分,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加热氮肥样品生成两种气体,其中一种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另一种气体无色、无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取少量该氮肥样品溶于水,并加入少量BaCl2溶液,没有明显变化。由此可知该氮肥的主要成分是()。A.NH4HCO3 B.NH4ClC.(NH4)2CO3 D.NH4NO3答案:A解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该气体是氨气,即该氮肥中含有NH4+。另一种气体无色、无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CO2。取少量该氮肥样品溶于水,并加入少量BaCl2溶液,没有明显变化,这说明该氮肥中没有SO42-2.下图所示是某同学鉴别NH4HCO3、NH4Cl、KCl三种化肥的过程,其中试剂甲和乙分别可能是()。A.甲:Ca(OH)2;乙:稀盐酸B.甲:水;乙:NaOH溶液C.甲:NaOH溶液;乙:水D.甲:稀盐酸;乙:NaCl溶液答案:A解析:NH4HCO3和NH4Cl能与碱反应产生NH3,所以试剂甲不可能是H2O或稀盐酸,排除B、D;NH4HCO3、NH4Cl中只有NH4HCO3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CO2),故A正确。3.实验室可用如图所示装置(缺少收集装置,夹持固定装置已略去)制备并收集氨。(1)在图中方框内绘出用圆底烧瓶收集氨的仪器装置简图。(2)试管中的药品可以是(填写化学式)。

(3)烧杯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其原因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答案:(1)如图所示(2)NH4Cl、Ca(OH)2(3)NH3·H2ONH4++OH解析:(1)NH3的密度比空气的小,所以收集NH3时常采用向下排空气法,进气导管应伸入圆底烧瓶底部。(2)用加热固体的方法制氨,试剂是Ca(OH)2和NH4Cl。(3)多余的NH3用水吸收形成氨水,遇酚酞变红色。4.在100mLNaOH溶液中加入NH4NO3和(NH4)2SO4的固体混合物,加热使之充分反应。下图是加入的混合物的质量与产生的气体体积(标准状况)的关系。试回答下列问题。(1)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

(2)当NaOH溶液的体积为140mL,固体混合物的质量是51.6g时,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为L。

(3)当NaOH溶液的体积为180mL,固体混合物的质量仍为51.6g时,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为L。

答案:(1)5(2)15.68(3)16.8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34.4g混合物与100mL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n(NaOH)=n(NH3)=11.2L22.4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