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秦汉时期(第十八讲)_第1页
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秦汉时期(第十八讲)_第2页
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秦汉时期(第十八讲)_第3页
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秦汉时期(第十八讲)_第4页
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秦汉时期(第十八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前温馨提示:直播课堂是将传统线下课堂搬到了网络上,本质还是课堂,有着相同的课堂纪律,同学们应积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专心听老师讲课,积极回答老师提问,不开小差,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一堂直播课凝聚了教育局、学校、老师的心血,凝聚了家长的期待,凝聚了直播平台、运营商、云服务商等多方支援,只为保障您安心在家学习。因此,请尊重所有人的坚守与辛劳!请同学们做好课前准备,没有带课本或教辅材料的同学更要做好笔记,必要时可以使用截图或拍照的方式先记录下来,便于课后复习。我们的直播课堂不仅具有点名、提问、挑人、抢答、现场作答等功能,主讲老师还可以锁定你的电脑、开关你的话筒、监控你的电脑等,希望大家都能如约遵守纪律。当老师提问到你时,请大声回答问题,让所有的同学都能听到。不必担心,非特殊情况,老师不会打开你的摄像头,以保护你的隐私。当需要你参与作答题目时,请务必拿出纸笔,认真思考,在规定时间内作答,老师会根据你们的作答情况予以讲解。讨论区在老师开放后方可通过打字、图片上传、音频上传等方式进行,主要是为了了解你的思考,可不是闲聊的场所哦!面对疫情,我们不是医生,没有资格冲锋陷阵;我们不是科研工作者,没有能力研制抗病毒药剂;我们也不是商人,没有经济能力支援一线……但我们可以做的是,学好知识!善良、勇敢、钻研、热血的你们,一定可以点亮中国的明天!从萧何、周亚夫看汉代政治制度的承袭与创新高考一轮通史复习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秦汉时期(前221-220年)汉初至武帝时期,开国功臣及其后裔在中央及地方高官中所占比率(%)“七国之乱”平定后,诸侯王已无力对抗中央,使皇权加速膨胀,必然要走上中央集权的专制皇权的道路,功臣集团成为了最大的障碍。周亚夫根本没有认识到这一趋势,以自己功臣集团领袖的身份,试图维护“白马之盟”所确定的相权独立地位,阻止专制皇权的形成。周亚夫独特的政治地位和他反对景帝废立太子、坚持“白马之盟”的政治态度,实质上是以相权挑战正在形成中的专制皇权。后元元年,汉景帝罢掉功臣集团最后一位丞相桃侯刘舍,任用卫绾为第一个出身于法吏集团的丞相。从此之后,相权成为了皇权的附属物,而少数几位出身于功臣集团的丞相,“廉谨,为丞相备员而已,无所能发明功名有著於当世者。”汉朝中央集权的专制皇权终于形成。——摘编自谭浩《周亚夫与汉初功臣集团的没落》,《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以质朴的武人为主体的功臣集团的整体素质,不免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而文治对于一个国家的和平时期的建设和发展却是极其重要的。由于“不好文学”,功臣集团的本身的素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反而有了很大的下降。崇尚质朴而又钟鸣鼎食,使功臣集团的后代普遍骄奢淫逸,成为纨绔子弟。——摘编自谭浩《周亚夫与汉初功臣集团的没落》,《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3月13日作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武帝太史元年,“徙郡国吏民豪杰于茂陵、云陵”。汉宣帝“本始元年春正月,募郡国吏民訾百万以上徙平陵”;“元康元年春,以杜东原上为初陵,更名杜县为杜陵。徙丞相、将军、列侯、吏两千石、訾百万者杜陵”。汉成帝鸿嘉二年,“夏,徙郡国豪杰訾五百万以上五千户于昌陵”。材料二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历史概念:推恩令、附益法推恩令,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诸侯国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附益法,严禁官僚为诸侯王聚敛财富;严禁官僚与诸侯王勾结,为诸侯王谋取利益。总之,附益法的颁布是为了孤立诸侯王,使其在财政上无法聚敛,在政治上无法组成自己的小集团。汉武帝是西汉历史上非常有作为的一个帝王,在他执政时期采取了许多强化君权的措施。一是频繁更换丞相

姓名离职原因任职时间窦婴免职1年又2月许昌免职3年又8月田蚡去世3年又9月薛泽免职7年又6月公孙弘去世2年又4月李蔡畏罪自杀3年严青翟畏罪自杀2年又10月赵周下狱死2年又7月石庆去世8年又3月公孙贺下狱死12年又2月刘屈氂下狱腰斩1年又2月田千秋(汉昭帝时去世)2年汉武帝在位54年间,先后用相12人。其中除4人在任上正常死亡之外,有3人被免职,2人畏罪自杀,3人被下狱处死。政府高层官员受到严厉处置数量如此之多,在历史上是空前的。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二①建立中朝皇帝尚书令侍中常侍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中朝外朝决策机构执行机构有事上报历史概念:中(内)朝(必备)汉武帝设立的中央决策机构。又称内朝。汉武帝为了削弱丞相的权力,加强皇权,采取限制丞相权力的措施。具体措施是汉武帝从侍从近臣、贤良文学中加以选拔,授予侍中、给事中、常侍等头衔,让他们参与处理国家大事,逐渐形成中朝。中朝在宫内办公,以尚书令为首,实际上是决策机构。外朝由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在宫外办公,成为执行机关。中朝的实行使中央官制制度化,有利于皇权的加强。汉武帝时设立的地方监察官,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元封元年,分京师直辖地区以外的地方为十三个监察区,全国被分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益州、凉州、幽州、并州、交趾、朔方13部,每州设置刺史一名,称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刺史以六条问事,主要是监察郡守、尉,王国相和强宗豪右。刺史比秦朝的监察制度严密得多,进一步加强了皇帝对官僚的督导与控制。东汉末演变为州的行政长官。(监察机构演变为地方行政机构)汉至魏晋监督京师和地方的监察官。汉武帝征和四年,于京师所在地设司隶校尉,掌管纠察京师百官(三公除外)和三辅、三河、弘农七郡,秩比两千石,汉成帝时废除,东汉复置,设从事史十二人,主管察举中央百官犯法和本部各郡事务。其设置进一步加强了皇帝对官僚的督导与控制。历史概念:刺史制度(必备)概念延伸:六条问事刺史的职权,有明确的规定,即“奉诏六条察州”,那六条是:一、“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即限制地方大族兼并土地,反对其横行乡里。二、“二千石不奉诏,遵旧典,倍公问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即打击地方高级官员的以权谋私的不法行为。三、“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历杀人,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烦扰苛暴剥戮黎元,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祆实讹言。”即打击地方高级官员执法不公平。四、“二千石选署不平,阿附所爱,敝贤宠玩”,即打击地方高级官员在察举士人时偏向亲己。五、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任所监”,打击地方高级官员子弟不法。六,“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政令”,打击地方高级官员和地方大族相互勾结。(百度百科)所谓代天子巡查郡国。历史概念:察举制汉代选官制度之一。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元光元年(前134)冬,初令郡国每年举孝廉各一人。从此之后,郡国每年推举孝廉的察举制度正式确立了。除孝廉一科为察举取士的主要科目外,武帝还不定期设立茂才、贤良方正、文学等科察举取士,以广泛地吸收地主阶级优秀人才。被察举到中央的人员,一般都在郎署供职,由郎官再逐渐升迁。征/徵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徵,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2011·海南卷·1)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正确答案】C(2010·全国卷·2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正确答案】D(2017·全国Ⅰ卷·25)

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