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百分智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合学业质量检测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百分智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合学业质量检测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百分智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合学业质量检测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百分智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合学业质量检测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百分智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合学业质量检测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前五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掘了白家村遗址,此出土了铲、斧、锛、凿、镰、磨盘、魔棒等石器,还有锥、矛、镞、刀、针等骨器。碳十四年代数据表明,该遗址所处年代大体在距今7330—7050年之间。据此可知,白家村遗址()A.是父系氏族社会的重要见证 B.展现了小农经济的发展面貌C.反映当时农耕工具得到普及 D.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2.孔子编著的《春秋》,强调在大一统下明“华夷之辨”,他以是否符合西周礼乐文明作为区分华夷的标准:合于周礼者为华夏,违背周礼者为夷狄。孔子的这一观点()A.表明他主张思想大一统 B.是诸侯实施文化歧视政策的根源C.蕴含一定华夏认同观念 D.使“华夷之辨”观念得到普遍接受3.始皇帝“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圣智仁义,显白道理”“器械一量,同书文字”,“皇帝之明,临察四方”。材料中的这些措施的目的是()A.建立君主专制制度 B.巩固秦王朝统治C.确立以法治国理念 D.完善国家制度建设4.东汉光武帝时,钟兴受诏“定《春秋》章句,去其复重”。汉明帝也曾御制章句,史书中有记载:“帝自制《五家要说章句》,令(桓)郁校定于宣明殿。”这些做法()A.强化了官方主流意识形态 B.宣扬了国家政治主张C.规范了儒学经典章句研究 D.改造了传统儒家思想5.5世纪后期,冯太后主政时,针对地方豪强大姓隐匿人口、“督护”地方的现象实行均田制,并严查各地户籍,严禁豪强随意荫占民户。由此可知,冯太后这些改革措施旨在()A.加速鲜卑族汉化进程 B.减轻农民经济负担C.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 D.保证国家赋役征派6.下表所示为唐朝前中期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部分)的情况。表中内容可用于说明唐前中期()策略史实重用少数民族将领契莎何力(铁勒族唐朝将领)被薛延陀部囚禁扣押,太宗同意薛延陀首领迎娶公主请求以营救契莎何力和亲唐肃宗时,宁国公主嫁回纥毗伽可汗A.开放包容的统治风格 B.各民族间关系比较融洽C.官员的选拔标准多样 D.军事实力整体趋于衰弱7.根据史料统计,唐代寒门子弟登科授官的比例逐渐增大,但终唐一代仍不占优势。崔、卢、李、郑、王、韦这六个姓氏的士族中共出现了102名宰相。这说明唐代()A.地方割据势力强大 B.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C.科举制固化了阶层 D.士族政治仍有影响力8.图1、图2所示分别是东晋和唐朝具有代表性的绘画。下列关于两者的说法正确的是()图1

顾恺之以形写神《洛神赋图》局部图2周昉贵族人物画《簪花仕女图》局部A.都注重对意境的描绘 B.都体现了时代特色C.都重视人物形色表达 D.绘画技法缺少传承9.宋太祖时,诸州通判与知州争执时,常常声称:“我监州也,朝廷使我来监汝!”真宗时,保州通判孙冲因与知州争事被贬降监当吉州酒。神宗元丰时,延州通判吴安宪,“务专部事,多自判决”。这些现象的出现反映了北宋()A.通判擅权现象普遍 B.知州与通判相互制约C.地方行政效率低下 D.政治风气的因循守旧10.下表所示是宋代政府的税收情况。造成庆历五年税收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税目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酒税428万贯1710万贯商税450万贯1975万贯盐税355万贯715万贯A.经济重心南移 B.赋税标准不断提升C.商品经济发展 D.王安石变法的影响11.明代文学家李梦阳评价唐宋文学时认为:唐诗好在具有形象性,而宋人作诗,只言理性,不述形象。他甚至认为“诗死于宋”。李梦阳在此()A.质疑程朱理学的地位 B.强调文人创作重心转向诗歌C.主张诗风应师法唐朝 D.认为不同诗歌风格相互交融12.洪熙元年(1425年),明宣宗派周干、胡概、叶春等人巡抚南直隶,使其正式以“巡抚”之名巡视地方,“设巡抚自此始”。所谓“巡”,就是代表中央和皇帝去“分巡天下”;所谓“抚”,就是代表中央和皇帝去“安抚”“宣抚”地方。由此可知,明朝设立巡抚旨在()A.惩治地方腐败官吏 B.强化基层社会治理C.强化中央的控制力 D.构建政权政治认同13.清初的票拟和明朝不同,不是阁臣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提出处理意见供皇帝采纳的,而是阁臣揣摩皇帝的旨意起草谕旨,不可丝毫专擅。这一变化反映了清初()A.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B.中枢机构的异变C.盛世局面得到保障 D.官僚机构被控制14.1853年,英国政府训令驻华公使提出修订《南京条约》,要他向中方提出:中国应毫无保留地给英国人开放全部城市和港口,英国人走遍全中国不受任何限制1854年,美国、法国也都积极活动以求修约。这反映出当时()A.列强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C.清政府的腐朽无能丧权辱国 D.中国的宗藩关系面临解体15.在《资政新篇》中,洪仁玕痛斥“动言风煞(水),致珍宝埋没不能现用”的现象,主张于全国21省通21条大道;而到了19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洋务派官僚倡议修建铁路、开采矿藏时,朝野守旧势力纷纷援引风水龙脉之说相指责。对比两者可知()A.洋务新政后期改革越来越趋向保守 B.太平天国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C.《资政新篇》体现先进国人的近代观念 D.洋务运动违反了向西方学习的历史潮流16.义和团传单说:“只因四十余年内,中国洋人到处行。三月之中都杀尽,中原不准有洋人。余者逐回外国去。”这说明义和团运动()A.目的是维护清廷封建统治 B.具有盲目的排外倾向C.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引发 D.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所以君王处理政事,让公卿以至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少师诵读箴言,盲人吟咏诗篇……平民则将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君王……然后由君王斟酌取舍,付之实施。这样,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违背伦理。——译自《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材料二与先秦历史相比,秦汉历史已由宗法集耕型家国同构农耕社会进入到专制个体家国同构农耕社会的发展阶段,虽然其间经历过反复,但是这一发展大势并未改变,并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摘编自曹大为等主编《中国大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议政传统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历史“由宗法集耕型家国同构农耕社会进入到专制个体家国同构农耕社会”的表现。(可以从经济、政治、意识形态方面进行作答)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诗经·豳风·七月》是中原地区最早记载葡萄的文章。《史记·大宛列传》清晰记录了在张骞通西域后,汉朝迅速把西域葡萄种类引入中原并开始种植栽培。到了北魏时期,皇城洛阳许多地方都种了葡萄。南北朝时期,新疆地区出产的葡萄在中原地区享有盛名。唐朝时引进了西域的马奶子葡萄,扩大了中原葡萄的种植规模。南方的葡萄种植技术在南宋时期已经非常成熟,南方还培育出了多种品种。元朝政府在太原等地开辟葡萄园,并就地酿制葡萄酒;元代三大农书中,鲁明善的《农桑衣食撮要》对葡萄的种植方法和生长环境等进行了十分详细的总结。清朝时期,哈密、部善等地都是葡萄的主要产区,品种有萨伊必、裕租木、奇石蜜食等。材料二元世祖十分重视农桑,使葡萄栽培与葡萄酒酿造有了很大发展。当时,除了河西与陇右地区大面积种植葡萄外,北方的山西、河南等地也是葡萄和葡萄酒的重要产地。政府非常重视葡萄产业,并积极组织建造葡萄园,集体酿造葡萄酒。在政策方面,元朝放宽了有关酿酒的法令,私人也可以酿制酒类。元代人民开始用蒸馏技术来提纯葡萄酒,利用蒸馏方法制作的葡萄酒酒味醉冽甘芳,其制法与现代水果蒸馏酒白兰地相同。在元代,葡萄酒常被元朝统治者用于宴请、赏赐外国和外族使节。饮用葡萄酒不再是王公贵族的专利,平民百姓也饮用葡萄酒。此外,元代葡萄酒文化逐渐融入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除了大量的葡萄酒诗外,在绘画、词曲中都有体现。——以上材料均整理自玉珏《中国古代葡萄和葡萄酒的起源与传播》(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葡萄种植与传播呈现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葡萄酒业和葡萄酒文化得到很大发展的原因与意义。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利玛窦给万历皇帝的礼品单天主像一幅油画两幅:圣路加教堂圣母像摹本、圣母怀抱幼年耶稣像镀金边金丝封面每日祈祷书一本镶宝石十字架一具报时自鸣钟一座三棱镜两块缀纯银链三角形玻璃杯两个大西洋琴一张奥泰疏斯《月相》一书世界图册《万国图志》一套——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利玛窦的礼品单”,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清政府旧的财政体系无以为继,各级政府间逐渐形成了新的财政分权格局。通商口岸征收的海关税成为中央政府“正项钱粮”之外的最大财政收入。在战争中临时征收的间接税(厘金)后来成为固定税种,并在中央政府和省政府之间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分成。税额的增加,也引发了民间的抗税斗争,数量如图所示。(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1912年全国范围内抗税活动次数——摘编自郝煜、薛邦烁《分权的崩溃——清末财政摊派对附加税费和抗税民变的影响》(1)根据材料,总结图中晚清(1860—1912年)抗税斗争爆发的趋势。(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趋势出现的原因。

高一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前五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掘了白家村遗址,在此出土了铲、斧、锛、凿、镰、磨盘、魔棒等石器,还有锥、矛、镞、刀、针等骨器。碳十四年代数据表明,该遗址所处年代大体在距今7330—7050年之间。据此可知,白家村遗址()A.是父系氏族社会的重要见证 B.展现了小农经济的发展面貌C.反映当时农耕工具得到普及 D.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距今7330—7050年之间(中国)。根据材料“出土了铲、斧、锛、凿、镰、磨盘、魔棒等石器”“距今7330—7050年之间”等信息可知,白家村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D项正确;一般认为父系氏族社会开始于新石器时代后期,且就材料信息得不出其是父系氏族社会见证的结论,排除A项;我国小农经济在战国时期逐渐确立,排除B项;材料内容体现了原始居民遗址出土的工具,不能反映农耕工具已经普及,排除C项。故选D项。2.孔子编著的《春秋》,强调在大一统下明“华夷之辨”,他以是否符合西周礼乐文明作为区分华夷的标准:合于周礼者为华夏,违背周礼者为夷狄。孔子的这一观点()A.表明他主张思想大一统 B.是诸侯实施文化歧视政策的根源C.蕴含一定华夏认同观念 D.使“华夷之辨”观念得到普遍接受【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正向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中国)。依据材料,孔子认为华、夷可互变,若夷用夏礼,即夷的行为符合周的礼乐文明,则夷可进而为夏,这说明孔子已经有华夏认同观念,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在大一统下明“华夷之辨”,而非主张思想大一统,排除A项;“华夷之辨”并非文化歧视政策,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华夷之辨”被普遍接受,没有强调“华夷之辩”传播与接受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3.始皇帝“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圣智仁义,显白道理”“器械一量,同书文字”,“皇帝之明,临察四方”。材料中的这些措施的目的是()A.建立君主专制制度 B.巩固秦王朝的统治C.确立以法治国理念 D.完善国家制度建设【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从所给材料来看,这些都是始皇帝为巩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它们都推动了统一国家的发展,B项正确;“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只体现材料的“皇帝之明,临察四方”部分,信息不完整,排除A项;本题主旨“巩固的秦朝统治”,“确立以法治国理念”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完善国家制度建设”只是对材料信息的总结,没有体现其实质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4.东汉光武帝时,钟兴受诏“定《春秋》章句,去其复重”。汉明帝也曾御制章句,史书中有记载:“帝自制《五家要说章句》,令(桓)郁校定于宣明殿。”这些做法()A.强化了官方主流意识形态 B.宣扬了国家政治主张C.规范了儒学经典章句研究 D.改造了传统儒家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光武帝(中国)。汉光武帝和汉明帝时期整理儒学章句是为了借助皇权的力量强化主流意识形态,A项正确;本题主旨“儒学的官方化”,宣扬了国家政治主张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项;规范儒学经典章句研究是表现现象,不是本质要素,排除C项;传统儒学在汉武帝时期经历过改造,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5.5世纪后期,冯太后主政时,针对地方豪强大姓隐匿人口、“督护”地方的现象实行均田制,并严查各地户籍,严禁豪强随意荫占民户。由此可知,冯太后这些改革措施旨在()A.加速鲜卑族汉化进程 B.减轻农民经济负担C.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 D.保证国家赋役征派【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5世纪后期(中国)。据材料可知,冯太后主政时的改革措施主要针对地方豪强势力隐匿人口行为,旨在加强国家对人口的了解和控制,保证国家赋役征派,D项正确;冯太后推行这些改革措施没有体现学习汉文化,与汉化无关,排除A项;单凭材料信息无法对比冯太后改革前后农民的赋役水平,无法得出减轻农民经济负担的结论,排除B项;单凭材料信息无法对比冯太后改革前后农民的赋役水平,无法看出农民的负担减轻,因此无法得出缓和阶级矛盾的结论,并且材料内容与缓和社会矛盾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6.下表所示为唐朝前中期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部分)的情况。表中内容可用于说明唐前中期()策略史实重用少数民族将领契莎何力(铁勒族唐朝将领)被薛延陀部囚禁扣押,太宗同意薛延陀首领迎娶公主请求以营救契莎何力和亲唐肃宗时,宁国公主嫁回纥毗伽可汗A.开放包容的统治风格 B.各民族间关系比较融洽C.官员的选拔标准多样 D.军事实力整体趋于衰弱【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前中期(中国)。表1内容表现出唐朝前中期统治者信任、重用少数民族将领,并利用和亲的方式维护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可用于说明此时唐朝开放包容的统治风格,A项正确;材料“契莎何力(铁勒族唐朝将领)被薛延陀部囚禁扣押”也可用于说明部分少数民族之间关系的不融洽,排除B项;材料信息未涉及官员选拔标准问题,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C项;材料信息不能说明当时唐朝军事实力整体趋于衰弱,且不符合唐前中期的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7.根据史料统计,唐代寒门子弟登科授官的比例逐渐增大,但终唐一代仍不占优势。崔、卢、李、郑、王、韦这六个姓氏的士族中共出现了102名宰相。这说明唐代()A.地方割据势力强大 B.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C.科举制固化了阶层 D.士族政治仍有影响力【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依据材料“寒门子弟登科授官的比例在逐渐增大,但终唐一代仍不占优势”等信息可知,唐代时期,虽然广大寒门子弟通过科举制进入权力阶层,但仍由士族为主导,说明这时期士族政治仍有影响力,D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士族政治仍具影响力而不是地方割据势力强大,排除A项;隋朝时九品中正制已经被废除,排除B项;科举制可以促进阶层流动,排除C项。故选D项。8.图1、图2所示分别是东晋和唐朝具有代表性的绘画。下列关于两者的说法正确的是()图1

顾恺之以形写神《洛神赋图》局部图2周昉贵族人物画《簪花仕女图》局部A.都注重对意境的描绘 B.都体现了时代特色C.都重视人物形色表达 D.绘画技法缺少传承【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魏晋时期人们追求不拘泥于形迹以实现超然绝俗,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体现了以形写神的时代观念,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展示了唐代贵族妇女宫廷生活,人物形象雍容华贵,符合唐朝繁盛的社会气象,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它是以时代为参照物的,B项正确;《簪花仕女图》注重对现实的描绘,排除A项;顾恺之的绘画不求形似而重神情表达,排除C项;唐代的人物画是对东晋人物画风格、技法的继承与发展,尤其是继承了描绘人物神情的技巧,排除D项。故选B项。9.宋太祖时,诸州通判与知州争执时,常常声称:“我监州也,朝廷使我来监汝!”真宗时,保州通判孙冲因与知州争事被贬降监当吉州酒。神宗元丰时,延州通判吴安宪,“务专部事,多自判决”。这些现象的出现反映了北宋()A.通判擅权现象普遍 B.知州与通判相互制约C.地方行政效率低下 D.政治风气的因循守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材料大意是北宋时期地方通判与知州争夺事权,反映了知州与通判的相互制约,B项正确;“普遍”说法过于夸大,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行政效率问题,无法得出“地方行政效率低下”的结论,排除C项;政治风气因循守旧符合北宋史实,但仅从材料无法得出,排除D项。故选B项。10.下表所示是宋代政府的税收情况。造成庆历五年税收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税目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酒税428万贯1710万贯商税450万贯1975万贯盐税355万贯715万贯A.经济重心南移 B.赋税标准不断提升C.商品经济发展 D.王安石变法的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依据表格可知,盐、酒、商税呈上升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C项正确;经济重心南移与全国税收增加关系不大,排除A项;北宋主体税制沿用了唐朝的两税法,排除B项;王安石变法发生于宋神宗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11.明代文学家李梦阳评价唐宋文学时认为:唐诗好在具有形象性,而宋人作诗,只言理性,不述形象。他甚至认为“诗死于宋”。李梦阳在此()A.质疑程朱理学的地位 B.强调文人创作重心转向诗歌C.主张诗风应师法唐朝 D.认为不同诗歌风格相互交融【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的。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李梦阳认为“诗死于宋”,因为唐诗具有形象性,由此可知,李梦阳在此主张诗风应复古唐朝,C项正确;李梦阳是在反对宋诗过于理性的风格,而不是在质疑程朱理学,排除A项;“强调文人创作重心转向诗歌”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B项;本题主旨为“诗风改革”,二“认为不同诗歌风格相互交融”不符合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12.洪熙元年(1425年),明宣宗派周干、胡概、叶春等人巡抚南直隶,使其正式以“巡抚”之名巡视地方,“设巡抚自此始”。所谓“巡”,就是代表中央和皇帝去“分巡天下”;所谓“抚”,就是代表中央和皇帝去“安抚”“宣抚”地方。由此可知,明朝设立巡抚旨在()A惩治地方腐败官吏 B.强化基层社会治理C.强化中央的控制力 D.构建政权政治认同【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洪熙元年(中国)。根据材料“就是代表中央和皇帝去‘分巡天下’”代表中央和皇帝去‘安抚’‘宣抚’地方可知,明朝最初设置巡抚是使其代表中央监察和安抚地方,这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项正确;惩治地方腐败官吏不属于巡抚设立的根本目的,A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A项;强化基层社会治理和巡抚制度无关,排除B项;构建政权政治认同主要通过宣传和教育,和巡抚制度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3.清初的票拟和明朝不同,不是阁臣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提出处理意见供皇帝采纳的,而是阁臣揣摩皇帝的旨意起草谕旨,不可丝毫专擅。这一变化反映了清初()A.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B.中枢机构的异变C.盛世局面得到保障 D.官僚机构被控制【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与明朝相比,清初内阁官员“揣摩皇帝的旨意起草谕旨”,这实质上反映了君权的强化,A项正确;对比明朝,清初中枢机构变化不明显,都是皇权加强的产物,排除B项;盛世局面开始于康熙帝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官僚机构被控制”的说法过于夸大,清初的阁臣揣摩皇帝旨意起草谕旨不代表整个官僚机构被控制,排除D项。故选A项。14.1853年,英国政府训令驻华公使提出修订《南京条约》,要他向中方提出:中国应毫无保留地给英国人开放全部城市和港口,英国人走遍全中国不受任何限制。1854年,美国、法国也都积极活动以求修约。这反映出当时()A.列强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C.清政府腐朽无能丧权辱国 D.中国的宗藩关系面临解体【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中国应毫无保留地给英国人开放全部城市和港口”可知,列强想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A项正确;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马关条约》签订后,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清政府腐朽,排除C项;宗藩关系是指明清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材料与此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5.在《资政新篇》中,洪仁玕痛斥“动言风煞(水),致珍宝埋没不能现用”的现象,主张于全国21省通21条大道;而到了19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洋务派官僚倡议修建铁路、开采矿藏时,朝野守旧势力纷纷援引风水龙脉之说相指责。对比两者可知()A.洋务新政后期的改革越来越趋向保守 B.太平天国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C.《资政新篇》体现先进国人的近代观念 D.洋务运动违反了向西方学习的历史潮流【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末期(中国)。根据材料“洪仁玕痛斥‘动言风煞(水),致珍宝埋没不能现用’的现象,主张于全国21省通21条大道”可知太平天国后期纲领《资政新篇》主张发展现代交通,而19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顽固派却用风水龙脉之说反对洋务派修建铁路、开采矿藏,这一对比说明《资政新篇》具有先进性,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顽固派官员反对洋务派修建铁路而不是改革渐趋保守,排除A项;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排除B项;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16.义和团的传单说:“只因四十余年内,中国洋人到处行。三月之中都杀尽,中原不准有洋人。余者逐回外国去。”这说明义和团运动()A.目的是维护清廷封建统治 B.具有盲目的排外倾向C.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引发 D.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末期(中国)。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义和团运动明确反对洋人在中国游历,要“杀尽洋人”,对外国的事物保持敌视态度,具有盲目的排外倾向,B项正确;义和团主张扶清灭洋,但材料未体现这点,排除A项;八国联军侵华发生在义和团运动兴起后,排除C项;义和团运动没有推动民主革命,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所以君王处理政事,让公卿以至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少师诵读箴言,盲人吟咏诗篇……平民则将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君王……然后由君王斟酌取舍,付之实施。这样,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违背伦理。——译自《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材料二与先秦历史相比,秦汉历史已由宗法集耕型家国同构农耕社会进入到专制个体家国同构农耕社会的发展阶段,虽然其间经历过反复,但是这一发展大势并未改变,并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摘编自曹大为等主编《中国大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议政传统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历史“由宗法集耕型家国同构农耕社会进入到专制个体家国同构农耕社会”的表现。(可以从经济、政治、意识形态方面进行作答)【答案】(1)特点:参与者广泛,上至公卿,下至国人均可议政;参与方式多样,献诗、献曲、献史籍等;由君王取舍,付之实施;目的是维护政治伦理。(2)表现:秦汉时期确立了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国家,取代了世卿世禄制;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国家主流意识由法家思想、黄老思想到儒学,宗法制和血缘关系不再作为显性的制度维系;以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取代集体耕作的井田制成为主流经营模式;宗法血缘关系与农业自然经济、国家行政组织相互配合,凝为社会深层结构影响着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走向。【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周时期。由材料“所以君王处理政事,让公卿以至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少师诵读箴言,盲人吟咏诗篇……平民则将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君王”可得出参与者广泛,上至公卿,下至国人均可议政;参与方式多样,献诗、献曲、献史籍等;由材料“然后由君王斟酌取舍,付之实施”可得出由君王取舍,付之实施;由材料“这样,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违背伦理。”可得出目的是维护政治伦理。【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汉时期。由材料“秦汉历史已由宗法集耕型家国同构农耕社会进入到专制个体家国同构农耕社会的发展阶段,虽然其间经历过反复,但是这一发展大势并未改变,并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及所学可知,分别从秦汉时期的政治特征、经济发展、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说明,例如:秦汉时期确立了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国家,取代了世卿世禄制;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国家主流意识由法家思想、黄老思想到儒学,宗法制和血缘关系不再作为显性的制度维系;以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取代集体耕作的井田制成为主流经营模式;宗法血缘关系与农业自然经济、国家行政组织相互配合,凝为社会深层结构影响着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走向。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诗经·豳风·七月》是中原地区最早记载葡萄的文章。《史记·大宛列传》清晰记录了在张骞通西域后,汉朝迅速把西域葡萄种类引入中原并开始种植栽培。到了北魏时期,皇城洛阳许多地方都种了葡萄。南北朝时期,新疆地区出产的葡萄在中原地区享有盛名。唐朝时引进了西域的马奶子葡萄,扩大了中原葡萄的种植规模。南方的葡萄种植技术在南宋时期已经非常成熟,南方还培育出了多种品种。元朝政府在太原等地开辟葡萄园,并就地酿制葡萄酒;元代三大农书中,鲁明善的《农桑衣食撮要》对葡萄的种植方法和生长环境等进行了十分详细的总结。清朝时期,哈密、部善等地都是葡萄的主要产区,品种有萨伊必、裕租木、奇石蜜食等。材料二元世祖十分重视农桑,使葡萄栽培与葡萄酒酿造有了很大发展。当时,除了河西与陇右地区大面积种植葡萄外,北方的山西、河南等地也是葡萄和葡萄酒的重要产地。政府非常重视葡萄产业,并积极组织建造葡萄园,集体酿造葡萄酒。在政策方面,元朝放宽了有关酿酒的法令,私人也可以酿制酒类。元代人民开始用蒸馏技术来提纯葡萄酒,利用蒸馏方法制作的葡萄酒酒味醉冽甘芳,其制法与现代水果蒸馏酒白兰地相同。在元代,葡萄酒常被元朝统治者用于宴请、赏赐外国和外族使节。饮用葡萄酒不再是王公贵族的专利,平民百姓也饮用葡萄酒。此外,元代葡萄酒文化逐渐融入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除了大量的葡萄酒诗外,在绘画、词曲中都有体现。——以上材料均整理自玉珏《中国古代葡萄和葡萄酒的起源与传播》(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葡萄种植与传播呈现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葡萄酒业和葡萄酒文化得到很大发展的原因与意义。【答案】(1)特点:时间早、历时久;品种多;种植区域广;种植技术成熟;政府重视。(2)原因: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进一步发展;统治者的重视与推广;酿酒技术的改进;农书促进了葡萄种植的推广;社会各阶层的需求扩大;元代人民的劳作与智慧。意义:丰富了人们日常生活和饮料种类;为元代文学艺术等领域提供了素材来源;促进了农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为后世的葡萄酒酿制技术的进步和中华酒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中国。特点:根据材料一“在张骞通西域后,汉朝迅速把西域葡萄种类引入中原并开始种植栽培”可知中国古代葡萄种植时间早、历时久;根据材料一“清朝时期,哈密、部善等地都是葡萄的主要产区”可知中国古代葡萄种植区域广;根据材料一“南方还培育出了多种品种”可知中国古代葡萄品种多;根据材料一“南方的葡萄种植技术在南宋时期已经非常成熟”可知中国古代葡萄种植技术成熟;根据材料一“元朝政府在太原等地开辟葡萄园”可知政府重视。【小问2详解】本题第一问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元朝(中国)。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国家统一为葡萄酒业和葡萄酒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根据材料二“政府非常重视葡萄产业,并积极组织建造葡萄园,集体酿造葡萄酒”可知统治者的重视与推广助推葡萄酒业和葡萄酒文化得到很大发展;根据材料二“元代人民开始用蒸馏技术来提纯葡萄酒,利用蒸馏方法制作的葡萄酒酒味醉冽甘芳,其制法与现代水果蒸馏酒白兰地相同”可知酿酒技术的改进助推葡萄酒业和葡萄酒文化得到发展;根据材料一“代三大农书中,鲁明善的《农桑衣食撮要》对葡萄的种植方法和生长环境等进行了十分详细的总结”可知农书促进了葡萄种植的推广;根据材料二“在元代,葡萄酒常被元朝统治者用于宴请、赏赐外国和外族使节。饮用葡萄酒不再是王公贵族的专利,平民百姓也饮用葡萄酒”可知社会各阶层对葡萄酒的需求扩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代人民的劳作与智慧是葡萄酒业和葡萄酒文化得到很大发展的重要原因。本题第二问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元朝(中国)。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葡萄酒业和葡萄酒文化得到很大发展丰富了人们日常生活和饮料种类;根据材料二“元代葡萄酒文化逐渐融入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除了大量的葡萄酒诗外,在绘画、词曲中都有体现”可知为元代文学艺术等领域提供了素材来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葡萄酒业得到发展,促进了农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二“在元代,葡萄酒常被元朝统治者用于宴请、赏赐外国和外族使节”可知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根据材料二“元代人民开始用蒸馏技术来提纯葡萄酒,利用蒸馏方法制作的葡萄酒酒味醉冽甘芳,其制法与现代水果蒸馏酒白兰地相同”可知为后世的葡萄酒酿制技术的进步和中华酒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利玛窦给万历皇帝的礼品单天主像一幅油画两幅:圣路加教堂圣母像摹本、圣母怀抱幼年耶稣像镀金边金丝封面每日祈祷书一本镶宝石十字架一具报时自鸣钟一座三棱镜两块缀纯银链三角形玻璃杯两个大西洋琴一张奥泰疏斯《月相》一书世界图册《万国图志》一套——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利玛窦的礼品单”,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示例论题:利玛窦给万历皇帝的礼品单反映了中西交流的时代风貌。论述:从明朝中后期起,一些欧洲天主教传教士前来中国传教,代表人物有意大利人利玛窦等。利玛窦通过赠送天主像、圣母耶稣像油画、祈祷书、十字架等达到传教的目的,他礼品单中的自鸣钟、三棱镜、三角形玻璃杯、世界图册开阔了士大夫的眼界,使西方近代科学得到传播。此外,利玛窦还与一些开明的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如与徐光启合作翻译了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部分内容,并使用了几何、点、线、面、平行线、直锐钝角等数学概念,这也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欧洲传教士不仅在中国传教和介绍西方科技知识,也将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如用拉丁文翻译了“四书”“五经”等著作。多位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家曾从儒家经书译本中汲取思想因素。总之,传教士与中国文人在“礼尚往来”中找到了对话的切合点,打破了中西文化的隔阂,从而促进了西学东渐与中学西传,为东西文明的沟通搭建了桥梁。【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观点阐述类,时空是明朝中后期(中国)。题干要求围绕“利玛窦的礼品单”,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从利玛窦的礼品单可以看出有当时西方的科技成果(自鸣钟、三棱镜、《月相》),也有西方的文化成果(天主像、祈祷书、十字架),可以看出利玛窦来华有传播宗教的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