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3311-2021 草地贪夜蛾测报技术规范_第1页
DB22-T 3311-2021 草地贪夜蛾测报技术规范_第2页
DB22-T 3311-2021 草地贪夜蛾测报技术规范_第3页
DB22-T 3311-2021 草地贪夜蛾测报技术规范_第4页
DB22-T 3311-2021 草地贪夜蛾测报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65.020CCS

B

1622 DB

22/T

3311—2021草地贪夜蛾测报技术规范Specification

of

for

发布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发

布DB

22/T

3311—2021 本文件按照

GB/T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吉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振铎、王立昌、刘瑶、杨丽莉、潘京州、张晓慧、张琼、王立平、秦文艳、刘建军。DB

22/T

3311—2021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Smith)测报技术的要求,描述了对应的记录与归档等追溯方法。本文件适用于草地贪夜蛾的调查监测和预报。2 规范性引用文件文件。NY/T

3253-2018

农作物害虫性诱监测技术规范(夜蛾类)3 术语和定义NY/T

3253-2018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草地贪夜蛾

fall

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害虫。又称秋粘虫高空测报灯

searchlight

trap

500

m

杀虫、雨水分排、自动开关灯等一体化功能的新型测报工具。自动虫情测报灯

light

虫袋等自动化功能的常规测报工具。性诱芯

pheromone

lure

core致,保证性诱芯中有效成分匀速挥发,具有较长持效期。[来源:

3253-2018,2.3]4 要求成虫监测4.1.1 监测时段6

9

5

4.1.2.3.2 每种作物设置

2

3

块田,每块田面积不小于

4.1.2.3.2 每种作物设置

2

3

块田,每块田面积不小于

10000

m

,每块田放置

3

个诱捕器。4.1.2 监测方法4.1.2.1 高空测报灯监测4.1.2.1.1 高空测报灯可设在楼顶、高台等相对开阔处,距离其他监测工具

1000

m

以上,周边不能有高大建筑物遮挡或强光源干扰。4.1.2.1.2 每天开灯时间为

20:30

到次日

。4.1.2.1.3 调查记载每日诱集的雌蛾、雄蛾数量,结果记入附录

A

中表

A.1。4.1.2.2 自动虫情测报灯监测4.1.2.2.1 在测报圃内使用自动虫情测报灯监测,每天开灯时间为

20:30

到次日

3:30。4.1.2.2.2 调查记载每日诱集的雌蛾、雄蛾数量,结果记入附录

A

中表

A.1。4.1.2.3 性诱捕器监测4.1.2.3.1 内装草地贪夜蛾专用性诱芯,性诱芯根据持效期按时更换。2每天上午检查记载诱到的蛾量,结果记入附录

A

A.2。4.1.2.3.3

1

m,呈直线排列、间距至少

m,作物苗期进虫口离地面

1.2

m

以上,后期随植株生长调整高度。4.1.3 雌蛾卵巢解剖4.1.3.1 从成虫始见日开始,每日从高空测报灯或自动虫情测报灯取雌蛾

育级别,不足

头全部解剖。4.1.3.2 草地贪夜蛾卵巢发育级别划分见附录

B

中表

B.1,调查结果记入附录

A

A.3。田间虫量系统调查4.2.1 地块选择不同生育期、有代表性的玉米、高粱、水稻等寄主田

2

3

年性诱最早见成虫的田块附近。4.2.2 时间从成虫迁入、雌蛾卵巢发育级别较高时,根据发育进度,在田间开始调查卵、幼虫、蛹,每

5

天调查一次,至

9

15

日调查结束。4.2.3 方法4.2.3.1 取样

1物每点连续检查

10

株,水稻等密植作物按

1

m

双行方法调查。DB

22/T

3311—2021图1 草地贪夜蛾田间调查取样方法4.2.3.2 卵

4.2.3.1

与茎杆连接处等部位的卵块。记载调查株数、卵块数和卵粒数,结果记入附录

A

中表

A.4。4.2.3.3 幼虫自幼虫始见期开始,按

4.2.3.1

方法取样,调查幼虫数量、分辨龄期,幼虫分龄方法见附录

C中表

,结果记入附录

A

中表

A.5。4.2.3.4 蛹幼虫进入末龄期

5

天后开始调查,按

4.2.3.1

方法取样。调查受害株下

2

cm~

8

cm

浅层土壤的蛹室或地表丝茧的蛹。结果记入附录

A

发生情况普查4.3.1 时间

1

3

4

6

4.3.2 地点类型普查

4

10

4.3.3 方法调查取样方法同

4.2.3.1每平方米虫量,记入附录

A

中表

A.7。被害株率计算见式(1)。𝑝

=

𝑑⁄𝑠

×100%

(1)式中:𝑝

——被害株率,%;𝑑

——被害植株数,株;𝑠

——调查植株总数,株。预测预报4.4.1 发生期预测预报4.4.1.1 期距法𝑑

=

𝑇

𝑡

𝑑

=

𝑇

𝑡

(2)D

中表

D.1,),推算预测不同虫态始见期、高峰期。4.4.1.2 有效积温法依据成虫、卵、幼虫和蛹的发育起点温度(t

)、所需有效积温(K

)(草地贪夜蛾不同虫态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见附录

D

中表

D.3

(T

效积温公式(2),计算各虫态发生历期(d

),做出发生期预测。𝐾式中:d

——卵、幼虫、蛹和成虫各虫态发生历期,天;K

——卵、幼虫、蛹和成虫各虫态发育有效积温,日度;T

——当地气象预报平均气温,℃;T

——发育起点温度,℃。4.4.1.3 卵巢发育分级预测法根据雌蛾卵巢发育状况划分级别(附录

B

),预测产卵和幼虫发生期。4.4.2发生程度预测预报布情况、下阶段气象条件等做出预报。5 记录归档期保存。

DB

22/T

3311—2021

附 录 A(规范性)草地贪夜蛾发生危害情况调查表表

给出了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记录内容。高空测报灯、自动虫情测报灯选择一种即可。表A.1

草地贪夜蛾成虫灯诱记载表调查地点:

调查人:表调查地点:

调查人:调查地点:

调查人:表调查地点:

调查人:调查地点:

调查人:表调查地点:

调查人:调查地点:

调查地点:

调查人:(%)

mm2

2/m

调查地点:调查地点:

调查人:DB

22/T

3311—2021表A.5

草地贪夜蛾幼虫记载表调查地点:

调查人:表调查地点:

调查人:调查地点:

调查人:表调查地点:

调查人:调查地点:

调查人:表调查地点:

调查人:

20

mm,

mm

272.21

40

mm

mm,

329.40

45

mm

mm

490.16大,多已交配

次~

mm,

,平均

567.55;卵粒饱

次~

10

mm,

mm,

462.42

次~

10DB

22/T

3311—2021

附录B(资料性)草地贪夜蛾卵巢发育级别划分方法表

B.1

给出了草地贪夜蛾卵巢发育级别划分方法。表B.1表B.1

草地贪夜蛾卵巢发育级别划分方法mm0.350.50.81.22.02.8mm11122035表表C.1

草地贪夜蛾

1

龄~6

龄幼虫平均头宽与体长DB

22/T

3311—2021

附 录C(资料性)草地贪夜蛾

1

龄~6

龄幼虫平均头宽与体长表

C.1

给出了草地贪夜蛾

1

6

龄幼虫平均头宽与体长。158.3755.2643.004.44109.55205.0025.9518.0821.5670.59253.0014.019.8713.1240.00302.0010.486.7611.7731.01352.009.586.4811.2127.80

158.865.865.766.038.3719.35204.153.323.163.174.107.83253.001.991.991.141.544.32302.001.001.261.221.443.52352.041.011.051.011.433.0510.2711.1011.924.769.1644.57211.93135.69306.45680.02DB

22/T

3311—2021

附录D(规范性)不同温度草地贪夜蛾发育历期表表

D.1~

给出了不同温度草地贪夜蛾发育历期。表D.1

不同温度草地贪夜蛾不同虫态发育历期单位:天表D.2

不同温度草地贪夜蛾不同龄期幼虫发育历期单位:天单位:天表D.3单位:天表D.3

草地贪夜蛾不同虫态发育起点和有效积温DB

22/T

3311—2021

附 录 E(规范性)草地贪夜蛾不同虫态形态特征E.1 形态特征E.1.1 成虫雌蛾体长

mm~20

mm,翅展

mm~45

mm,头、胸、腹、前翅均为灰褐色,前翅环形纹、肾形15

mm~18

mm,翅展

40

~41

mm,头胸腹灰褐色,前翅灰棕色,环形纹、肾形纹明显,环形纹黄褐为淡白色,翅脉淡褐色,顶角处有灰色斑纹向臀区延伸,腹面胸腹部均为红褐色,两侧各有

4

斑点。见图

E.1。E.1.2 卵生平均产卵

1000

粒~

粒。单块卵

100

粒~

粒不等,成单层或多层堆积,卵块表面有时覆

0.4

mm

mm色或淡绿色,孵化前变为棕色,卵壳为白色。见图

E.1。E.1.3幼虫幼虫体色多变,常见有墨绿色、褐色、淡黄色、灰黑色;单眼

6

个,位于头部两侧;前胸盾与头部相融合,即将蜕皮时与头部分离;体表具黑色或褐色毛瘤,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