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离子聚合原理及生产工艺_第1页
第七章离子聚合原理及生产工艺_第2页
第七章离子聚合原理及生产工艺_第3页
第七章离子聚合原理及生产工艺_第4页
第七章离子聚合原理及生产工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离子聚合原理及生产工艺2023/12/28第七章离子聚合原理及生产工艺

离子聚合实施方法离子聚合所用的引发剂对水极为敏感。因此,离子聚合的实施方法中不能用以水为介质的聚合方法,即不能采用悬浮聚合和乳液聚合,只能采用本体聚合和溶液聚合。并且单体和其它原料中含水量应严格控制,其含水量以10-6计。

在离子聚合中溶液聚合方法为主。本体聚合法中只有低压法HDPE的生产。在溶液聚合方法中常根据聚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情况不同分为均相溶液聚合(常称为溶液法)和非均相溶液聚合(常称为淤浆法)。溶液聚合法主要用于中压聚乙烯PE、聚丁二烯橡胶(PBR)、聚异戊二烯橡胶(PIPR)、乙-丙橡胶(E-PR)和溶液丁-苯橡胶(SSBR)等的生产。淤浆法主要用于聚丙烯(PP)和丁基橡胶(PIBR)的生产2第七章离子聚合原理及生产工艺

二、乙烯气相本体聚合——低压法HDPE的生产乙烯的气相本体聚合法首先由美国的U.C.C公司开发,年产量为10×104t。目前,世界上已有六个国家采用这一新工艺,HDPE的总产量可达50×104t。⒈单体离子聚合对原料纯度要求很高。单体必须精制,以除去有害杂质,乙烯的纯度>99%。杂质允许含量以10-6计。杂质的存在会使引发剂失活,易发生链转移反应或链终止反应,使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降低,或结构发生变化。单体精制的方法工业上一般采用精馏。也可以采用净化剂如活性炭、硅胶、活性氧化铝或分子筛来除去杂质和水分。⒉引发剂

HDPE的生产其引发剂采用特制的铬化合物:比利时索尔维公司开发的高效Ziegler-Natta引发剂:CrO3载于脱水硅胶上或其它载体如MgO或MgCl2载体上。3第七章离子聚合原理及生产工艺

⒊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

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采用氢气。

⒋工艺条件

操作压力:2MPa,聚合温度:85℃~100℃转化率:2%。

⒌乙烯气相本体聚合优缺点

⑴乙烯气相本体聚合所用的引发剂活性很高,产率很高(60×104gPE/1gCr),所得PE的密度为0.94~0.96(g/cm3)。PE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可由H2调节。⑵乙烯气相本体聚合温度控制在85℃~100℃,在此温度下PE粉末不会粘结,也不会粘附在聚合反应器壁上。⑶气相本体聚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反应热的导出较困难。乙烯的单程转化率很低,只有2%。98%的单体需循环,于是增加了乙烯循环、压缩的费用;此外,引发剂的毒性也较大。4第七章离子聚合原理及生产工艺

三、丙烯非均相溶液聚合——淤浆法生产PP

⒈单体极性杂质,尤其是水会破坏引发剂的活性,极性杂质都必须从系统中除去。此外,象丙二烯、丁二烯、甲基乙炔等对聚合反应和聚合物的立构规整性都是有害的;

饱和烃如乙烷和丙烷如含量高会降低单体的分压,影响聚合速率,如有积累需定期排除。

因此,聚合用原料和助剂中杂质的含量必须减少到允许的范围以下。

聚合用丙烯的纯度>99.6%,其它杂质允许含量以10-6计。

⒉溶剂精制

聚合用的溶剂己烷也必须精制后使用。⒊引发剂的配制

丙烯聚合采用的Ziegler-Natta络合引发剂,由四组分组成:TiCl3/AlC2H5Cl2/K2TiF6/CH2=CH-CH2OC4H95第七章离子聚合原理及生产工艺引发剂、配制引发剂的系统和聚合反应系统也必须严格防止水和氧气的进入。引发剂需现用现配,配制引发剂需经Z-合成、B引发剂的配制和A引发剂的配制。⒋丙烯淤浆法聚合的特点⑴聚合速率聚合反应的速率与引发剂用量、TiCl3粒径、Al/Ti的比例、丙烯的分压及反应温度有关。丙烯的分压愈大、反应温度愈高聚合速率愈快;聚合速率还与引发剂TiCl3的用量成正比,而与AlC2H5Cl2的用量无关;TiCl3的粒径愈小,聚合速率愈高。⑵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反应温度和Al/Ti的比例有关。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引发剂AlC2H5Cl2的用量的增加而降低。6第七章离子聚合原理及生产工艺⑶聚合物的立构规整性

PP的立构规整度与引发剂性质有关,当引发剂的组成相同时,随反应温度的提高立构规整度降低。要得到立构规整度80%~85%的PP一般聚合温度控制在70℃以下。立构规整度用X-射线谱或红外谱测定,或用在沸腾的己烷或庚烷中不溶解的分数表示。⑷分离丙烯聚合后产物的分离包括清除溶剂、未反应的单体、引发剂和无规聚丙烯。①清除引发剂去除方法是加水、醇或酸等极性物质破坏引发剂,使引发剂变为可溶性物质。7第七章离子聚合原理及生产工艺体系变为两相:聚合物和溶液。溶液中包括:溶剂正己烷、引发剂、未反应的单体、无规聚丙烯。②无规PP的去除无规PP溶于正己烷中,聚合物与溶剂分离时,无规PP被分离出来。再将溶有无规PP的正己烷精馏,无规PP从塔底流出。③未反应的单体的去除

8第七章离子聚合原理及生产工艺

Z合成

Z液体

Z固体第一聚合釜

B引发剂

A引发剂

分解槽

己烷不合格槽

图5.9引发剂制备示意图

AlC2H5Cl2K2TiF6

己烷

TiCl3己烷己烷烯丙基正丁醚水

烧碱废料排出9第七章离子聚合原理及生产工艺

四、丁二烯均相溶液聚合——溶液法聚丁二烯橡胶PBR的生产聚丁二烯橡胶是丁二烯-1,3在Ziegler-Natta引发剂作用下经配位阴离子聚合而得。聚丁二烯橡胶俗称顺丁橡胶(PBR)。

PBR的生产是典型的溶液聚合工艺。其工艺过程也包括原料精制、引发剂配制、聚合、分离、聚合物后处理和回收工序。⒈单体和溶剂的精制单体、溶剂中的杂质会使引发剂失活;杂质的存在会影响聚合反应的速率、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以及聚合物的微观结构,其结果必然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单体中的H2O和O2能与引发剂中的金属有机化合物激烈反应,使引发剂失去活性。其它杂质允许含量以10-6计。因此,原料、反应系统中设备和管道必须经脱氧、脱水处理,使H2O和O2含量在10-6以下。

10第七章离子聚合原理及生产工艺

单体和溶剂中的杂质主要是丙烷、丙烯、丁烯-1、反-丁二烯-1,2、甲基乙炔、乙基乙炔、乙烯基乙炔和丙炔等。为了聚合反应的正常进行,必须对单体和溶剂进行精制,使杂质含量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使丁二烯-1,3的纯度>99.5%。

溶剂的选择

聚合用溶剂国外主要采用苯或甲苯或烷烃和芳烃的混合物。用苯作溶剂的优点是其对单体和聚合物的溶解性能好、沸点低容易回收和分离;其缺点是聚合物溶液粘度大对传热不利,且冰点低(5℃)要求管道保温,毒性大。用甲苯作溶剂的优点是其对单体和聚合物的溶解性能好,反应平稳;其缺点是由于沸点高(110℃)回收时蒸气消耗量大,聚合物溶液粘度大传热和搅拌都有困难,毒性也大。11第七章离子聚合原理及生产工艺采用烷烃和芳烃的混合物,既可以使聚合物溶液粘度降低,又可以调节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单用芳烃做溶剂时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显著增加。

溶剂的选用要与引发剂匹配采用Co系和Ti系引发剂时以苯或甲苯作溶剂;采用Ni-三元引发剂时,采用芳烃和烷烃的混合物作溶剂。我国因采用Ni-三元引发剂[(CH2)nCOO]2Ni/BF3.O(C2H5)2/Al(i-C4H9)3溶剂选用抽余油或加氢汽油。

其优点是来源丰富、毒性小、回收费用低、容易分离,因而成本低。其主要缺点是对聚合物的溶解性能不太好,容易产生挂胶现象。12第七章离子聚合原理及生产工艺

在配制引发剂时各组分比例、浓度、加料顺序、配制的温度和陈化的方式等对引发剂的活性均有影响。各组分的比例和混合时的加料顺序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我国曾采用三种陈化方式:三元老化、双二元老化和硼单加。实验证明硼单加的方式较好。所谓硼单加是指将BF3.O(C2H5)2用溶剂抽余油配成溶液直接加入首釜,在釜中与其它两种引发剂作用生成络合物。

[(CH2)nCOO]2Ni/BF3.O(C2H5)2/Al(i-C4H9)3⒊引发剂的配制我国采用Ni-三元引发剂。13第七章离子聚合原理及生产工艺⒋丁二烯溶液法聚合有关问题⑴聚合速率在丁二烯溶液法聚合过程中影响聚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引发剂的用量和聚合温度,同时引发剂各组分的比例、添加顺序、陈化时间等因素对聚合速率也有影响。在引发剂各组分为最佳配比条件下,增加引发剂的用量可提高聚合速率。提高聚合温度可加快聚合反应的速率,但温度太高会降低引发剂的活性,因而,聚合温度要适当。⑵PB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对PB的物理性能、机械性能有显著的影响。我们应该根据聚合物的用途生产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适当的PB。做填充油橡胶的基材,其PB的门尼粘度为70~100;做非填充油橡胶的基材,其PB的门尼粘度为30~50。14第七章离子聚合原理及生产工艺

调节PB的相对分子质量可采用改变引发剂的用量、各组分的比例和聚合温度等方法。但这些方法往往要影响聚合速率、聚合物的微观结构和凝胶的含量。可添加第四组分:醇、酚和水等来调节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与引发剂种类有关。Ni系和Co系引发剂使PB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宽。而Li系和Ti则使PB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⑶粘度问题PB溶液聚合最突出的问题是粘度问题。随着聚合反应的进行,转化率不断提高,体系的粘度也不断增加,给搅拌和传热带来来困难。对于聚合设备来讲有一个允许的溶液粘度,一般为103Pa.s。15第七章离子聚合原理及生产工艺

而体系的粘度可能由两个因素造成:固(聚合物)含量和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当PB的门尼粘度值为50时,可允许的固含量为14%,此时体系的粘度为103Pa.s,因此,PB生产中起始单体浓度采用10%~15%。如果要获得门尼粘度为100的PB,起始单体浓度只能为7%以下.若要生产门尼粘度为20的PB,则起始单体浓度可提高到20%。⑷挂胶挂胶是PB生产中的另一个问题,也是溶液法生产橡胶的普遍问题。当聚合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釜壁、釜底、搅拌浆叶、管道及泵等会沉积一层结实的胶膜,这种现象称为挂胶。胶膜如不及时清理,胶膜会逐渐加厚造成严重挂胶。其后果是传热不良,搅拌困难,产品质量下降,甚至堵塞管道。此时不得不停工清理,从而影响生产能力的提高。16第七章离子聚合原理及生产工艺

产生挂胶的原因:PB大分子主链上的双键有的可能被打开产生交联聚合物(凝胶)而溶剂对聚合物的溶解性能不好;引发剂的活性较低,聚合速率较慢,物料在釜中的停留时间较长;反应釜壁粗糙,聚合温度较低,聚合物的粘度较大等原因都可能产生挂胶。为了减少挂胶现象可以采用以下措施:选择溶解性能好的溶剂;提高引发剂的活性,减少其用量;反应釜采用搪玻璃或用不锈钢,而且用特殊的抛光技术进行加工等。17第七章离子聚合原理及生产工艺

⑸跃升反应为了提高生产能力又能解决溶液法聚合中挂胶和传热的问题,有些单位采用跃升反应。所谓跃升反应就是在聚合反应初期制备相对分子质量较低的聚合物(此时体系的粘度低,传热和搅拌无困难),在聚合后期加入一种跃升剂使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成倍增长的方法。然后,立即加入终止剂,使聚合反应终止并立即出料。例如:采用Al(C2H5)2Cl-H2O-Co三元络合物为引发剂,使丁二烯进行配位阴离子聚合,先生成相对分子质量较低的PB,然后加入氯化叔丁烷(跃升剂也是阳离子聚合的引发剂),使PB的的双键相互作用,二个或三个PB大分子连接起来,使PB的相对分子质量急剧增加,立即跃升,再加入终止剂甲醇可使聚合反应终止。18第七章离子聚合原理及生产工艺19第七章离子聚合原理及生产工艺

五、异丁烯非均相溶液聚合——淤浆法丁基橡胶PIBR的生产⒈概述

丁基橡胶是异丁烯和少量异戊二烯(用量为异丁烯的1.5%~4.5%,或者二者之比为97:3),经阳离子聚合反应而制得的橡胶用聚合物(PIB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