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2-11页共=SECTIONPAGES2*24页◎第=PAGE1*22页共=SECTIONPAGES2*24页第=PAGE1*2-11页共=SECTIONPAGES2*24页◎第=PAGE1*22页共=SECTIONPAGES2*24页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下表是东汉和唐代部分卿职的职责对比,对其中变化趋势的认识正确的是东汉唐代太常掌礼仪祭祀,每祭祀,先奏其礼仪及行事,常赞天子。太常掌邦国礼乐、郊庙、社程之事,以八署分而理焉卫尉掌宫门卫士,宫中檄循事。卫尉掌邦国器械、文物之政令少府掌中服御诸物,衣服宝货珍膳之属。太府掌邦国财货之政令。太仆掌车马。天子每出,奏驾上卤簿用;大驾则执驭。太仆掌邦国厩牧、车舆之政令。A.中枢权力职官分离趋势加快B.皇室与国家财政逐渐分离C.中枢权力分工明确互相制衡D.实现从家臣到朝臣的转变2.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古代以孝廉为标准选拔人才的制度始于A.夏朝 B.西周 C.西汉 D.隋朝3.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官员上朝的礼仪,体现着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内阁制度日渐成熟B.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D.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4.如表为唐代御史弹劾制度的演进概况。它反映了唐代时间概况唐初凡中外百僚之事,应弹劾者,御史言于大夫,大事则方幅奏之,小事则署名。武则天时期监察御史萧至忠弹劾宰相苏味道有贪赃行为,苏味道被贬官。御史大夫李承嘉厉声指责日:“公等奏事应报承嘉知,不然,无妄闻也。”诸御史根本不予理睬,弹劾仍“悉不禀之。”唐德宗时期御史得专弹劾,不复关白于中丞、大夫。A.御史逐渐控制朝政决策权 B.君主权力受到一定的制约C.政治决策运行具有随意性 D.御史成为依附皇权的工具5.两汉时的察举制,地方官推举人才主要参考乡阎评议:魏晋时九品中正制由中正官品评人才等级,中正官须为中央任职的官员:隋唐以来科举制选官由中央部门主持,有时皇帝还亲自参与人才的选考。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反映了A.才学成为选官的重要标准 B.优秀人才大量涌现C.官员选拔标准的发展演变 D.中央集权逐渐加强6.唐代李华在文章中写道:“政事堂者,自武德以来,常于议事,即以议事之所,谓之政事堂。……至高宗光宅元年装炎自侍中除中书令,执事宰相笔,乃迁政事堂于中书省。”填入下划线处正确的是A.门下省 B.中书省 C.尚书省 D.都察院7.一位年轻人准备参加明经科的科举考试,他的理想是仿效魏征作一个谏议皇上匡扶天下的良相。这位年轻人理想中的任职部门应该是()A.尚书省 B.门下省 C.枢密院 D.中书省8.钱穆认为汉末天下大乱,一切制度全归紊乱,乡举里选制度自亦无从推行,朝廷用人没有标准,曹操以陈群为吏部尚书,始设九品中正制,自此制度行,吏治澄清,曹家能得天下与此制度有很大关系。以上内容主要说明九品中正制A.建立了曹魏的统治基础 B.加强了曹魏对地方的控制C.有利于选拔到杰出人才 D.在历史上发挥过积极作用9.《唐六典》记述了唐代中央的集议制度。“朝之疑事,下公卿议,理有异同,奏而裁之”。龙朔二年,唐高宗希望下诏规定天下僧人道士都要礼拜君亲,经过朝廷官员讨论表决,主张出家人致拜君亲的是354人,主张不拜君亲的有539人,最终唐高宗放弃了该主张。唐代这一制度A.推动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 B.使行政权与决策权开始分离C.有利于避免君主独裁造成的失误 D.推动了三教并立局面的形成10.广西一些地方有“状元村”、“状元桥”、“状元及第匾”等文化遗存。与此有关的古代选官制度是A.分封制B.世袭制C.宗法制D.科举制11.唐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其后,裴炎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中,张说为相,又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列五房于其后:一曰吏房,二曰枢机房,三曰兵房,四曰户房,五曰刑礼房,分曹以主众务焉。政事堂的变迁说明A.三省出现一体化的趋势 B.行政机构不断健全C.中枢决策机制发生异变 D.相权扩大威胁皇权12.汉朝初年,最高执政集团多由创业功臣构成,学者称之为“功臣政治”。汉武帝时代,大体完成了由“功臣政治”向“贤臣政治”的转变。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转变理念的是(

)①“九品访人,唯问中正”②“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③“官无常贵,民无终贱”④“兴太学,置明师,养天下之士”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3.魏晋时期的租调制规定,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唐初,除租、调外,男子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这一政策调整旨在A.加强控制民众的私有财产 B.政府垄断粮帛生产C.与民休息、减少财政支出 D.保障政府的赋税收入14.唐朝人沈既济对分科取士有过这样的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罢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这一评价A.肯定了选官制度对官僚政治的积极作用B.看到了两种选官制度在选才方式上的不同C.肯定了科举制对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D.肯定了科举制对提高官员素质的作用15.魏晋南北朝时期,任官者的官品必须与其乡品(指中正的评定)相适应,乡品高者往往为“清官”,升迁较快,受人尊重,乡品卑者做官起点往往为“浊官”,升迁慢,受人轻视。这(

)A.引导官员清正廉洁 B.造成朝廷党争严重C.易于导致士族专权 D.杜绝庶族地主入仕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宋初,有人击登闻鼓告科举阅卷不公,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现象,将作监丞莆田、陈靖联合上奏,提出糊名的方法,应用在科举阅卷中。此建议被宋太宗采纳,并召集大臣进行商议后开始正式实施。殿试是最先开始使用糊名制的,对试卷进行等级划分,分为优劣两个级别。糊名制在实施后,还是没有杜绝徇私舞弊的问题,有的官员可以根据字迹来辨别,所以开始实施誊录制度。为了避免出现誊录人或有意或无意的造成文件错誊,对举子造成有利或者不利的影响,又专门设立对读官,专门进行问责校对工作。誊录官的职责就是要必须对原文进行誊录,不能擅自更改文中的意思或者进行语句的删减,校对官要对誊写卷进行认真校勘,在确定没有错误后进行弥封,然后送交复考官进行再定。总之,宋初糊名制和誊录制改革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摘编自王忠庆《北宋初期的科举制改革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初科举制度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初科举制度改革的意义。17.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经历了复杂的过程。闷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为保证赋役制度的实行,汉武帝时期开始推行编户齐民制度。“编户”即按户登录人口,强调基层人民通过户籍接受国家的统治与管理;“齐民”则意味着他们是受国君统治的平等人民。其内容涉及籍、军队、地方行政、族群聚落、土地、法律和身份七个方面。——摘编白杜正胜:《编户齐民-传统政治社会结构之形成》材料二

这是一种承认有财富差别的征征税新模式。唐代两税法使人民从束缚在土地上的制度中得到自由解放。两税法使官府、农民、豪强(大地主)三方都获益,首先是政府降低了运作成本,税收从个体转移到财产上,省时省力,而且增加了商业税,使税基更广泛了。其次是农民,他们可以卖掉土地,进城务工、做小生意,打工的收益远远大于种地,何乐而不为?最后是豪强(唐以后降格为大地主),他们资产雄厚,虽然要交更多的税了,但也被允许合法“兼并土地”,可以扩大规模,雇佣工人,在平均成本递减的经济规律下,大地主的利润提高了。——摘编自鞠佳《变革之路——中国历朝改革得失》(1)据材料一说明西汉社会治理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唐代“征税新模式”的理解。(3)分析1700——1800年中国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谈谈你对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变化的认识。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1.D2.C3.C4.D5.D6.A7.B8.D9.C10.D11.A12.B13.D14.C15.C16.(1)特点:以公平公正为出发点;糊名制与誊录制相结合;注重程序的合理高效。(2)意义:有利于解决阅卷不公的问题;为朝廷选拔出一些拥有真才实学的人;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17.(1)特点:赋役制度以户籍制度为依据;户籍是征收赋税,征发徭役的重要依据。(2)理解:“征税新模式”:一年夏秋两次征税;征税标准由人丁为主转为财产为主。原因:唐中期,土地买卖和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遭到破坏,贫富分化加剧,租庸调制无法推行;政府财政危机加剧。影响:扩大了税收对象,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改变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官府、农民、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