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同步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同步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同步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同步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同步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两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学习评价】(时空观念)通过阅读教材上关于“两汉变迁”的内容,学会运用时间轴梳理历史事件。(历史解释)通过对阅读有关两汉衰亡的材料,学会正确运用史料分析其原因。(家国情怀)通过对秦汉历史的总结,理解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课前预习】1、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①西汉建立:经过长达四年的战争,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史称西汉。②“文景之治”:汉初统治集团尊奉思想,采取“”政策,文帝、景帝在位期间出现“之治”。2、西汉的强盛(1)政治上:①针对汉初地方郡县与分封并行制,汉武帝颁布“”,加强中央集权。②设立,加强皇权。③确立,实行新的官吏选拔制度。④建立制度,监察地方官员和豪强势力。⑤任用治理地方。(2)经济上:①铸币权收归,加强中央集权。②实行盐铁,控制国计民生。③推行,增加政府收入,平抑物价。④抑制。(3)思想上:尊崇儒术,确立独尊的地位。(4)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①任用、大败匈奴,在设四郡。②派遣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③设置管理西域。3、东汉的兴衰(1)光武中兴:重建汉朝,即东汉。他在位期间,政局稳定,社会经济重新发展起来,史称“”。(2)东汉衰落:东汉中期以后,出现交替专权,正直官员和士人遭到严厉镇压,史称“”,加上严重,阶级矛盾尖锐,爆发了“”起义。虽然起义军被各个击破,但出现了的局面,东汉政权名存实亡。4、两汉的文化①司马迁撰写的《》,首创体裁,是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②班固撰写的《》,是我国第一部。③是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文体。④是乐府采集民歌修改而成的诗。⑤《》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⑥《》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⑦《》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⑧蔡伦改进。【课堂探究】任务一:西汉治国道路的探索与确立阅读下列材料,概括贾谊对秦灭亡的看法。材料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贾谊《过秦论》阅读下列材料,分析汉武帝接受儒学的原因。材料董仲舒在理论上发展了《公羊传》的“大一统”思想,他潜心研究,建构了一整套旨在维护中央集权君主政治的天人合一政治论。他将阴阳五行学说融贯于整个理论,将政治、历史和哲学融为一体,政治思想体系相对完备。董仲舒以儒为主,揉以阴阳五行、法、墨等学说的天人政治论,对于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可谓前承孔、孟,后启朱、王。——摘编自刘泽华主编《中国政治思想史》任务二:两汉的更替与兴衰阅读教材P22-23页,完成“两汉变迁”时间轴。阅读下列材料,分析两汉衰亡的原因。材料一东汉中期始,深宫中的皇帝开始借宦官以抗外戚:汉和帝与宦官郑众谋废窦氏,汉安帝与宦官李闰、江京谋废邓氏,汉桓帝与唐衡等谋废梁氏,如出一辙。这样,宦官们得以封侯擅政,并在桓、灵时达到鼎盛,“手握王爵,口含天宪”,其党羽布列朝廷州郡,贪污纳贿,无恶不作。汉家的天下,又成皇帝和宦官共有之天下了。——阎步克《波峰与波谷》材料二东汉中后期,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发展,土地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世家豪族手中,国家对土地的控制已经无能为力,大批“编户齐民”,则成了世家豪族的依附农民……他们把依附于他们的农民组成私人家兵(所谓“部曲制”),从而形成了一股颠覆旧王朝的强大力量。如曹操“散家财、合义兵”,组织私人部曲五千人参加讨卓战争,地方豪强率部曲归附曹操的先后有李典、许褚、任竣等人。——尹辰《魏晋南北朝分裂割据的成因及其后果》任务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材料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延续,极大地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增进了各民族对中央政权的向心力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生命力和创造力,促进形成了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研究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课后作业】突破学考,力争全对1.汉初,诸侯王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为解决上述问题,汉武帝A.确立皇帝制B.颁布“推恩令”C.采取井田制D.实行科举制度2.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每年定期巡视所部郡国。这表明汉朝A.改革了选官制度B.弱化了丞相权力C.实行了监察措施D.加强了商业管控3.汉武帝顺应时代需要,采取一系列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措施。其中,思想上表现为A.颁布“推恩令”B.盐铁官营C.开疆拓土D.尊崇儒术4.公元前113年,汉武帝禁止地方郡国铸钱,把铸币大权收归中央,由上林三官专门负责铸钱事宜,铸造新的五铢钱,各地私铸的钱币全部销毁。汉武帝这样做的目的是A.平抑市场物价B.加强中央集权C.促进商业发展D.削弱宰相权力5.文献史料主要包括史书、档案与文书、地方史志、报刊等。下列属于文献史料的是A.女娲传说B.《史记》C.秦兵马俑D.敦煌壁画冲击期考,稳步提升6.公元前60年,为了管理统一后的西域,西汉在乌垒城(今轮台县境内)建立西域都护府,正式在西域设官、驻军、推行政令,统计当地户口,“汉之号令班西域矣”。由此可见,西域都护府的设置A.消除了北方的边患威胁B.表明西域已纳入汉朝版图C.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D.使汉朝疆域达到最大范围7.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系统理论,构建了一个合“天地”、“阴阳”、“有为”于儒家三纲五常的大一统理论。这一思想体系A.推动了思想的多元化B.旨在从思想上思弄民众C.巩固了儒学正统地位D.适应了现实政治的需要8.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这四个制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在如图①、③空格内,应填写的基础性制度是A.分封制、察举制B.行省制、察举制C.郡县制、科举制D.郡县制、九品中正制挑战高考,尝试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