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研究现状_第1页
中国茶文化研究现状_第2页
中国茶文化研究现状_第3页
中国茶文化研究现状_第4页
中国茶文化研究现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茶文化研究现状(一)成立了一批中国茶文化研究社团和机构(二)出版和发表了一批中国茶文化研究论著综观20多年来,中国茶文化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一是发表了数千篇茶文化论文。以《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为代表,该刊是国内容量最大的茶文化杂志,每期约300页,刊发各类文章130篇左右,每年出2辑,现已出31辑,计约发表文章4000篇。初步统计,20多年来全国刊发的各类茶文化文章约有6000篇,其中研究论文约3000篇。二是出版了六百多部茶文化著作。近年来茶文化热不断升温,茶文化著作出版也日趋繁荣。据不完全统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海峡两岸共出版的各类茶文化书籍有600多种。(三)中国茶文化研究取得的主要成就20多年来中国茶文化研究的主要成就突出表现在茶史研究、茶艺和茶道研究、陆羽及其《茶经》研究和茶文化工具书编纂四个方面。1、茶史研究在中国茶文化研究中,中国茶史的研究起步最早,目前已成为中国茶文化研究中的热门。茶学宗师庄晚芳的《中国茶史散论》(科学出版社1988年),朱自振的《茶史初探》(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也为茶史学科建设作出重要贡献。郭孟良的《中国茶史》(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年)是一部简明的中国茶史读本。中华茶人联谊会编辑的《中国茶叶五千年》(人民出版社2001年)是第一部编年体的中国茶史著作,对近现代茶界大事记载尤详。断代茶史著作有梁子的《中国唐宋茶道》(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廖宝秀的《宋代吃茶法与茶器之研究》(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1996年),沈冬梅《宋代茶文化》(北京:学海出版社1999年),丁文的《大唐茶文化》(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1999年),孙洪升《唐宋茶业经济》(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还有少量地方茶史著作如《浙江省茶叶志》、《四川茶业史》等。另外,一些综合性茶著如《中国茶经》、《中国茶叶大辞典》、《中国茶文化大辞典》中也涉及到中国茶史的内容。各种杂志上还发表了一批关于中国茶史的研究论文。当前中国茶史研究的趋势,一是专门史研究,二是断代史的研究,三是综合研究,朝茶学通史方向发展。茶史研究的时间跨度基本集中于古代(清代及其以前),对20世纪中国茶史的研究则非常不够。然而20世纪是中国茶学、茶叶科技发展最重要、成就最大的一个世纪,理应得到重视和加强研究。诚如凯亚所说,中国茶史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存在诸多不足[2]。有关先秦的茶史,扑朔迷离;汉魏两晋南北朝茶史,语焉不详;中华民国茶史,新中国50年茶史,亦待补阙如之憾;至今尚无一部涵盖中华民国、新中国50年的全面、系统、科学的茶史著作。除陆羽、吴觉农外,古今众多杰出茶人尚无传记。中国茶史研究中还存在着许多缺憾和空白,亟待从学术上去填补、开拓。2、茶艺和茶道研究茶艺是茶文化的基础,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茶艺和茶道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内涵和外延均不相同。虽然中华茶艺、茶道古已有之,但是它们在当代的复兴、被研究却是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范增平、吴智和、张宏庸、周渝等也是台湾较早致力茶艺推广和研究的人,范增平出版了《喝杯好茶》(中华国际无我茶会推广协会1999年)、《生活茶艺馆》(城邦文化事业有限公司)、《茶艺学》(修订版,台湾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2002年)、《生活茶叶学》(台湾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2002年)等,吴智和则出版了《中国茶艺论丛》第一辑(台湾大立出版社1985年)、《中国茶艺》(台湾正中书局1989年)等。张宏庸著有《茶艺》(台湾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87年)、《台湾传统茶艺文化》(台湾汉光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等。中国现代茶艺、茶道还处在探索阶段,目前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3、陆羽及其《茶经》研究(1)《茶经》的辑校、注译和研究台湾最早从事《茶经》研究者为林荆南,他在1976年即将《茶经》今注今译,这是中国当代最早的茶经译注本。接着是张迅齐在1978年将日本布目潮风的《中国之茶书》里的《茶经》译成中文,见张迅齐编译《茶话与茶经》(台北:常春树书坊)。1980年,朱小明根据日本福田宗位的《中国之茶书》,将《茶经》译入《茶史茶典》(台湾世界文物出版社)里。但此后台湾的《茶经》的译注就没有进展了。张宏庸的对陆羽及其《茶经》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整理工作,计已出版的有《陆羽全集》(茶学文学出版社1985年)的辑校、《陆羽茶经译丛》(茶学文学出版社1985年)的收录外国图书、《陆羽书录》(茶学文学出版社1985年)的总目提要、《陆羽图录》(茶学文学出版社1985年)的文物图录,以及《陆羽研究资料汇编》(茶学文学出版社1985年)的相关史料整理,可惜后来并未继续。大陆对于陆羽及其《茶经》的研究起步较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产生了一批成果。如张芳赐等《茶经浅释》(云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傅树勤、欧阳勋《陆羽茶经译注》(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蔡嘉德、吕维新《茶经语释》(农业出版社1984年),吴觉农主编《茶经述评》(农业出版社1987年),陆羽研究会编《茶经论稿》(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年)。20世纪90年代以后又陆续出版了一些,其中以程启坤、杨招棣、姚国坤《陆羽<茶经>解读与点校》(上海文化出版社2004年)最为精审。肖毛电子版的《茶经集注》在网上流传很广,考证时有新解。童正祥、周世平辑编《新编陆羽与茶经》(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3)。全书分陆羽生平、陆子茶经、陆羽诗文集、友人咏诗选、历代铭记选、纪念地图集七部分,资料翔实。本书虽然以资料见长,但也注入作者的研究成果,许多观点以注解的形式呈现。在当代这些《茶经》的注译和研究著作中,吴觉农主编《茶经述评》和陆羽研究会编《茶经论稿》无疑是《茶经》研究的重要成果。止匕外,游修龄对《茶经•七之事》“茗菜”的质疑,丁以寿对《茶经•七之事》“《广雅》云”的考辨,沈冬梅对宋刻百川学海本《茶经》版本的考论,寇丹对《茶经》文化内涵的揭示,朱乃良对《茶经》与唐代茶文化关系的研究等,都有一定的创见。除了对《茶经》的成书时间分歧较大外,通过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基本对《茶经》的版本流变、成书地点、历史地位和学术价值达成共识。(2)陆羽生平和思想研究陆羽作为世界上第一部茶书《茶经》的作者,被后世奉为茶神、尊为茶圣,享有崇高的声誉,理应得到重视和研究。关于陆羽研究的成果,基本集中在大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就发表了一批有新见的论文和专著。朱自振(史念书)《全唐诗中的陆羽史料考述》(《中国农史》1984年1期),钩沉《全唐诗》中陆羽的行迹资料。傅树勤《茶神陆羽》(农业出版社1984年),则是最早关于陆羽的传著。欧阳勋研究陆羽及其《茶经》30年,发表论文《“茶圣”陆羽》(《中国农史》1983年4期)等,出版专著《陆羽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显示出深厚的积淀。寇丹发表多篇关于陆羽及其《茶经》的研究论文,后来结集成《陆羽和茶经研究》一书。他关于陆羽形象、思想性格、理想的论述,关于陆羽“西江水”的阐释等,别具慧眼,成一家之言。周志刚对陆羽与李冶、怀素交往的考论切实,而他的《陆羽年谱》(《农业考古》2003年第2期、第4期),援引历史材料,言必有据,是到目前为止关于陆羽生平年表、年谱最可信的一种。钱时霖对陆羽在湖州写《茶经》的考证、《陆文学自传》真伪的辨析,朱乃良对陆羽研究中一些有争议问题的考辨,都有独立见解。尽管陆羽的出生是个迷,生平有许多空白和疑团,性格、思想也复杂,但经过20多年的研究,陆羽的形象渐渐清晰、丰满起来。4、茶文化工具书编纂出版(1)茶文化文献资料的挖掘、整理和汇编茶文化文献资料的挖掘、整理和汇编,是中国茶文化学术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中国茶文化学科建设的应有之义。1990年,吴觉农编辑《中国地方志茶叶历史资料选辑》(农业出版社),将南宋嘉年间至中华民国三十七年编撰的16个省、区的1226种省志和县志中有关茶和山、水的历史资料悉数收录。1991年,朱自振编辑《中国茶叶历史资料续辑(方志茶叶资料汇编)》(东南大学出版社),收录26个省市自治区的1080种方志中有关茶的资料。1999年,阮浩耕、沈冬梅、于良子释注点校的《中国茶叶全书》由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一方面该书收录现存茶书64种,其中辑佚7种,后附已佚存目茶书60种,是搜集中国古代茶书最多的一本汇编;另一方面,又加以点校和注释,并附作者简介,考定版本源流,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余悦总主编的《中国茶叶艺文丛书》(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目光关注当代茶文化资料,从收录的茶事诗词(古体)、散文、小说、歌曲和论文来看,虽非各类资料的“全编”,也颇有参考价值。方健对中国茶书的搜集、校正,也取得一定的成绩。(2)辞典的编纂张堂恒主编《中国茶学辞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陈宗懋主编、二百余位学者合作撰著的《中国茶叶大辞典》(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其中也有相当部分茶文化的内容。朱世英、王镇恒、詹罗九主编的《中国茶文化大辞典》(汉语大辞典出版社2002年),全书144万字,收入词条近万,是一部全面宏富的中国茶文化辞典。(3)其它茶学宗师王泽农主编的《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农业出版社1988年),陈宗懋主编的《中国茶经》(上海文化出版社1992年),王镇恒、王广智主编的《中国名茶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它们虽然是茶学著作,但其中也有部分茶叶历史文化资料。中华茶人联谊会编辑的《中国茶叶五千年》虽说是一部编年体茶史著作,但也可视之为茶史资料集,该书对研究近现代中国茶叶科技、经济、文化、教育、交流等极具参考价值。陆羽及其《茶经》的资料汇编。上列四个方面成果是就主要方面而言,此外,在茶与儒道释、茶与文学艺术,茶俗、茶具等方面,都有可圈可点的成果。如赖功欧《茶哲睿智》(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及有关论文对中国茶文化与儒道释的关系作了深入研究。余悦《问俗》(浙江摄影出版社1996年)、姚国坤《饮茶习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对中国各地茶俗的研究,于良子《谈艺》(浙江摄影出版社1996年)、《翰墨茗香》(浙江摄影出版社2003年)对茶与书画篆刻的研究,寇丹《鉴壶》(浙江摄影出版社1996年)、宋伯胤《茶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年)、吴光荣《茶具珍赏》(浙江摄影出版社2004年)对紫砂壶及茶具的研究,钱时霖《中国古代茶诗选注》(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年)、庄昭选注《茶诗三百首》(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对中国古代茶诗的注释和研究,都取得一定成果。二是茶文化是应付人生挑战的益友。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市场竞争环境下,紧张的工作、应酬、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各类依附在人们身上的压力较大。茶文化活动可以使精神和身心得以放松,以应付人生的各种挑战。三是茶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有利于文明和谐社会建设。经济上去了,但文化不能落后,社会风气不能污浊,道德不能沦丧和丑恶。茶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对于改变社会不正当消费活动、创建精神文明、促进社会发展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四是茶文化的发展对于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茶文化具有知识性、趣味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