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宁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1页
阜宁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2页
阜宁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3页
阜宁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4页
阜宁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高三年级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与材料观点相符的学派是 ()A.墨家 B.道家 C.儒家 D.法家2.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欲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在该材料中,朱熹要表达的本意是 ()A.人不能存在正常的欲望 B.人欲指的是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C.人欲与人的正常欲望是同一概念 D.人欲与天理是一致的3.《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汉书•艺文志》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以上材料反映了 ()A.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B.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C.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D.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4。明朝永乐时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英国“光荣革命"后,国王威廉三地逐渐以内阁代替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下列关于两国内阁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皇(王)权得到空前强化②明太祖设置的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③明朝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内阁长官称首相④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5。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 ()A.中体西用的倡导者 B.维新图强的呼吁者C.民主共和的实践者 D.实业救国的践行者6.狄摩西尼指出:“植根于每个人(雅典公民)心底的原则是:人生来不仅属于父母,而且属于国家……倘若他视自己为国家的儿女,便会自愿赴死,而不愿看到国家沦为附庸.如果国家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他会感到蒙受的耻辱比死亡更可怕。”下列各项中,最能解释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雅典的小国寡民形态 B.民主政治激发了公民的爱国热情C.雅典文化中的尚武精神 D.雅典的爱国主义教育成效显著7.佛罗伦萨人认为时间和生命像黄金一样宝贵。为了珍惜它们,1329年,佛罗伦萨的城楼上安装了最早的机械钟。这一现象最能够说明 ()A.佛罗伦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B.佛罗伦萨人对黄金财富的追求C.佛罗伦萨的钟表制造世界领先D.佛罗伦萨人对现世生活的珍视8。一位科学家为自己撰写的悼词:“他的妻子和妹妹已经走了,他的终生挚友贝索也走了,现在该他了,既然过去和未来并无区别,生与死又何足道哉!"该科学家是 ()A.伽利略 B.达尔文C.爱因斯坦 D.普朗克9.北京大学房德邻教授认为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的意义远远超过1919年五四运动,两者不可同日而语。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支撑该观点成立的理由包括 ()①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②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③建立了一个近代国家体制④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0.1937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布:“为维护领土主权及各种条约,惟有实行天赋自卫权以应之。日方如能制止一切侵略行动,仍当本其和平素志挽救危局。”该材料反应南京国民政府对待日本侵华的基本态度是 ()A.坚决予以抵抗B.积极谋求和平C.极力争取国际支持D.准备实行自卫,抵抗暴力11.1948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金圆券大幅贬值后,上海中央银行柜台前老百姓都急于将金圆券兑换成黄金或美元。当时美元像黄金一样被抢购的主要原因是 ()A.《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发表B.《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C.《布雷顿森林协议》的签订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12.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运动促成了 ()A.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B.“九二共识"的达成C.“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 D.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13.小明查阅了以下材料: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据此推测,小明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新中国民族自治区建立历程研究 B.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与法制建设研究C.新中国宪政发展历程研究 D.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制化14.1921年列宁在《粮食税》中说:“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它是一种临时的办法。”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列宁意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B.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可以将国家从经济灾难中拯救出来C.“功劳”是指该政策在特定环境下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D.列宁决定用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5.18世纪初荷兰医生曼德维尔出版一本长篇讽喻诗《蜜蜂的寓言》。他在书中宣称:“个人的恶行对公众而言就是一种美德;奢侈腐化的社会享受极大的繁荣,而勤俭节约的社会将饱受经济萧条的折磨,纯粹的美德不能为国家带来繁荣”。曼德维尔的观点体现的这种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强调 ()A.政府的作用B.消费的作用C.生产的作用D.道德的作用16.宪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下表中关于三部宪法的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名称《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时间1787年颁布1870年颁布1954年颁布制定机构国会制定国民议会制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特点体现三权分立原则体现议会至上的原则体现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评价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A.颁布时间 B.制定机构 C.特点 D.评价17.著名史学家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认为:“世界史不仅仅是世界各地区史的总和,若将其分割再分割,就会改变其性质,正如水一旦分解它的化学成份,便不再成其为水,而成了氢和氧。"这一史学观反映出的世界历史的特点是 ()A.趋同性B.全球性C.多样性D.整体性18.古巴导弹危机已经走过60个春秋.危机时的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S·麦克纳马拉曾说:“导弹危机充满了错误信息、错误判断、错误计算的例子……这必定会导致这样的结论:我们必须在可能的范围内寻求回到无核的世界”.这表明古巴导弹危机 ()A.客观上缓解了冷战期间的国际紧张局势B.美苏核均势下的一次争锋C.由美国发起并以苏联妥协告终D.拉开了美苏双方冷战的序幕19.瑞士文化史学家雅各布·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见证”。对右图冷战后发生的历史现象的解读最恰当的是 ()A.恐怖主义威胁全球B.美国试图独霸世界C.美俄经济竞争愈演愈烈D.美俄两国再度陷入冷战状态20.2011年8月,标准普尔公司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由AAA下调至AA+,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并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持续蔓延相互交织。2012年10月标准普尔又对西班牙主权债务评级进行下调。与之相对,新兴经济体则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07年至2012年间,中国经济增长幅度将接近60%,同期,高收入国家的经济增幅将仅为3%。高收入国家与新兴经济体之间人均收入的趋同速度,正驱使双方的经济增长呈现出惊人的差距。上述材料主要表明 ()A.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呈现全面衰落之势 B.新兴经济体国家开始主导国际经济格局C.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已领先全球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满分60分。21.(14分)来华传教士是明清以来的一个特殊群体,在许多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末清初,利玛窦和其他西方传教士,把西方在数学、天文、历算、物理、机械、火炮制造、水利、测量、地理、绘画等领域竹成就介绍到中国.与此同时,他们把中国社会方方面面的情况介绍给西方……为了打开传教局面,利玛窦等传教士……极力与广州提督、肇庆知府等明朝官僚交结,向他们敬献自鸣钟、三棱玻璃镜等“方物”……他们“习华言,易华服,读儒书,从儒教,以博中国人之信用。”——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大量的传教士来华.传教士通过传道、兴学而步入原为儒家一统天下的缙绅阶层,并在育孤、济贫、赈灾等实际事务上与当地的缙绅竞争并渐有取代后者之势。这些来华传教士语言不同,举止特别,所传的救世主及信徒的得救,无疑从根本上冲击了中国的传统秩序。从1860年到1899年中国发生了成千上万次与驻华洋人冲突及大约240起教案。——据【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三19世纪70年代起,不断有爱国基督教徒主张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甚至出现过全国性的自立教会组织,但规模不大,存在的时间也不长.直至1950年7月,在吴耀宗倡导下,基督教界发表了《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宣言,要求“促成一个为中国人自己所主持的中国教会”,实现自治、自养、自传。宣言获得热烈响应,至1954年,签名拥护宣言的教徒占当时全国新教教徒人数的三分之二.海外教会表示支持三自原则的人也越来越多.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发展起来。——据《中国基督教史》(1)依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外国传教士为什么能够在中国立足?当时他们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4分)(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外国传教士在哪些方面与中国民众发生冲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们为什么如此胆大妄为?(5分)(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兴起和发展的原因。(4分)(4)现在社会很多国家都出现了一些“邪教”组织,对此现象你有何看法?(1分)22。(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描述中国在冷战中的“随机应变”时说:“20世纪50年代,中国将自己确定为苏联的一个盟友。然后,在中苏分裂后,他把自己看做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第三世界的领袖,这使他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而获利却甚少。在尼克松政府做出政策调整后,中国开始寻求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均势游戏中充当第三方,70年代当美国似乎微弱之时,他与美国结成了联盟,然后在80年代当美国军事力量增强,而苏联经济上衰弱并陷入阿富汗战争时,它转向与美苏保持等距离”.并且说:“然而,随着超级大国竞争的结束,‘中国牌’变得毫无价值,中国又一次被迫重新确定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它确立了两个目标:成为中华文化的倡导者,即吸引其他所有华人社会的文明核心国家以及恢复他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 评价材料中亨廷顿关于中国外交政策的观点。(14分) (要求:围绕材料观点展开评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23.(12分)在史学研究中,人们对于同一历史事件由于不同的史观,如革命史观、唯物史观、全球史观、欧洲中心史观等,就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关于工业革命起因的研究即为一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简言之,种族的特殊性。我们将会看到,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简言之,从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支配地位中谋取好处。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弗兰克《白银资本》材料二“生态缓解”这一概念,在波梅兰茨的用法中,指的是英国从新大陆获得大量土地密集的产品(如糖和棉花),从而缓解了英国自身的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因为食品、燃料、纤维和建筑材料这四项必需品均要占用土地来生产,当纺织机械的革命新增加了对于棉花纤维的需求后,必然相应减少了食品、燃料和建筑材料所能占用的土地,从而提高了食品和燃料的价格。当食品和燃料的价格高于工资后,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也无法使工业革命持续下去,因为此时更多的土地和人力必须投入到四项生活必需品的生产中去,可见,孤立的技术革新无法形成持续的工业革命。美洲新大陆提供的“生态缓解”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关键因素。——崔之元《生态缓解、奴隶制与英国工业革命》材料三持续的工业进步背后是欧洲特有的文化条件的结果。……工业革命从根本上说主要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不是纯粹的技术现象。这已经变得一目了然了。人们注意到,最先工业化的国家是那些与英国的文化和社会最相似的国家。——奇波拉《工业革命前欧洲的社会与经济》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经济力量得以兴起的因素。(2分)“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又是通过什么途径?(2分)(2)概括材料二中美洲大陆的“生态缓解”为工业革命提供的有利条件。(2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哪些“文化和社会”现象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3分)(4)材料一、二主要体现了哪种史观?(2分)这种史观在认识工业革命的起因上有何特点?(1分)24.(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德,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臣旧将自代(诠: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孝文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始班体样。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魏书·高祖纪》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诸民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诸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魏书·食货志》材料二对孝文帝移风易俗的意义,学术界基本持肯定态度,但也不乏不同声音.499年孝文帝去世后,北魏即进入内部动乱不已的多事之秋。二十余年之后,爆发了六镇起义,再过十余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二国,实权分别落入高欢、宇文泰之手。因此,有学者认为造成北魏分裂局面的根源,实际上可以追溯到孝文帝改革。因为,孝文帝舍平城迁洛阳,改鲜卑武勇之风为汉人文弱之风,进一步削弱北魏军事力量,这是他终不能强大魏国的重要原因。并说孝文帝的改革,学来的主要是汉人的繁文缛节,丢掉的恰恰是拓跋部的长处——勇武质朴,这就加速了北魏的衰亡。(1)材料一体现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些措施?(4分)(2)你是否同意材料二的观点,请加以说明.(6分)25.(10分)秦始皇和康熙帝都是中国古代有作为的君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左图为秦始皇二十六年诏版(拓本),文字如下:二十六年,皇帝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口口,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1)指出图片中文字的字体,并根据图片写出材料中空缺的文字。(2分)(2)秦始皇在这一诏书中颁布了什么经济措施?有何意义?(3分)材料二1673--1681年,年轻的康熙帝指挥了一场平叛战争.他后来多次谈起战争前后自己的变化,说:“前者凡事视之以为易;自逆贼变乱之后,觉事多难处,每遇事必慎重图维,详细商榷而后定.”——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3)依据材料二,说明“平叛战争”所指事件及对康熙帝的影响.(2分)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1分)材料三政事不论大小,全由皇帝一人裁决.秦始皇规定一天看章奏(竹简)一百二十斤(秦一斤合今半市斤),不看完不休息。——范文澜《中国通史》材料四朕自临御以来,一切机务必皆躬亲,从不敢稍自暇逸。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钜细,朕必躬自断制. -—《清圣祖实录》康熙五十八年(4)依据材料三、四,概括秦始皇和康熙帝处理政务的共同点。(2分)江苏省阜宁中学高三年级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题号12345678910答案BBDACBDCBD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ADBBCDAB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满分60分。21.(1)原因:以西方的文明成就取悦或者结交并贿赂官府求得保护;传教士生活习俗、思想的中国化使其比较接近民众。(2分)作用:促进东西方文化间的交流与传播。(2分)(2)方面:在兴学、济贫、赈灾等方面排挤缙绅阶层;(1分)传播救世主、灵魂得救等说教与儒家学说相矛盾(1分).原因:外国传教士有本国政府撑腰;享有不平等条约保护的特权;受地方官袒护。(3分,两点得2分)(3)中国基督教徒的爱国愿望;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新中国奉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海外教徒的普遍承认和支持;吴耀宗的积极推动。(4分,任意4点得4分)(4)要认清邪教“邪"的本质,不信邪教,坚决抵制邪教(1分,言之有理即可)22。观点:中国在冷战中的外交政策是“随机应变"的,冷战后中国要恢复它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2分)评价:(1)亨廷顿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在冷战时期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分)。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