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北片区2023-2024学年化学九上期中统考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A.锥形瓶里加入少量MnO2粉末,分液漏斗里盛放6%的双氧水B.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从水槽里取出后盖上玻璃片C.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从水槽里取出后倒放在桌面上D.当发生装置中液体与固体一接触产生的气泡即刻收集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壳中含量最多金属的元素的符号是ClB.SO42﹣中的“2”表示:一个四氧化硫分子带2个两个单位的负电荷C.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的符号为H2OD.人体中缺少钙元素容易引起地方甲状腺肿3.稀土元素被誉为工业的维生素”。氧化铈(CeO2)是稀土元素铈(Ce)的化合物,其中铈元素的化合价是A.+2B.+3C.+4D.+54.属于溶液的物质是()A.石灰浆 B.牛奶 C.酒精 D.矿泉水5.东风型液体洲际弹道导弹是我国研制的第一代洲际地地战略导弹,导弹采用可常温
贮存的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作推进剂。有关偏二甲肼说法正确的是(
)A.偏二甲肼由12个原子构成B.偏二甲肼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C.偏二甲肼中氮元素质量分数最大D.偏二甲肼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4:16.关于“舌尖上的化学”,下列说法不科学的是A.为了身体健康,必须均衡膳食B.为预防缺碘性疾病,可食用适量海带C.为延长食品保质期,在食品中添加大量的防腐剂D.为使馒头、面包等发面食品松软可口,制作时可添加适量碳酸氢钠7.新型净水剂高铁酸钠(Na2FeO4)杀菌消毒效果好,且对人体无害,在Na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A.+2 B.+3 C.+5 D.+68.三瓶外观一致失去标签的溶液分别是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不用其他试剂就可以将它们加以鉴别,则鉴别顺序是()A.氢氧化钠、水、硫酸铜 B.硫酸铜、氢氧化钠、水C.水、氢氧化钠、硫酸铜 D.水、硫酸铜、氢氧化钠9.中科院的全超导的“人造太阳”﹣托克马克核聚变试验装置的调试运行成功,使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处于世界前列.氘和氚是核聚变的原料(氘、氚原子核内都只有1个质子,但含不同数目的中子),聚变发生后,氘、氚原子核转变为氦原子核(氦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核聚变中原子不变,没有变成新的原子B.氘原子和氚原子属于不同元素C.氘原子和氚原子属于同种元素的两种不同原子D.氘原子和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10.下图是甲烷(CH4)与氧气反应的微观模拟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反应后生成的物质都是氧化物 B.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的种类都发生了改变C.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11.甲醛可用作农药和消毒剂。下列关于甲醛(CH2O)的说法正确的是A.从微观上看:1个甲醛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水分子构成B.从类别上看:甲醛属于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C.从宏观上看:甲醛由1个碳元素、2个氢元素、1个氧元素组成D.从量方面看:甲醛的相对分子质量是是32g12.下列物质的用途,只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用氧气抢救危重病人B.镁用于制照明弹C.用氮气做充气包装保鲜食品D.铜用于制导线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某同学配制50g7%氯化钠溶液,整个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填序号,下同),其中操作错误的是_____。(2)图②中盛放氯化钠固体的仪器名称是_____,需称取氯化钠_____g。(3)量水时选用的量筒的量程最合适的是_____(填序号)。A10mlB25mlC50mlD100ml(4)经检测,该同学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填序号)。A氯化钠固体不纯B用生锈砝码称量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D溶解时烧杯内壁事先有水珠14.实验室制取气体常常用到下列装置,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若用B装置制氧气,则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2)实验室用固体混合物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需选用的组合装置为_____(填字母组合)(3)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C装置收集完气体后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色,原因是_____。15.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1)指出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2)用D装置收集某气体时,如何判断发生装置中水已排尽:_____________;(3)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填编号)。该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反应类型。用B装置制取氧气结束后,分离出二氧化锰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4)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实验室用氯化铵和消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5)装置A、B都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使用装置A制取时,d的下端管口必须__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装置A比用装置B制取气体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一名同学欲用G装置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他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现有一瓶用排水法收集的甲烷气体(图1中的A)。要将A中的气体通入B装置中,应选图2中的______(填序号)“注水装置”最佳。16.根据下图所示研究氧气的性质。(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2)图2实验中观察到细铁丝剧烈燃烧、放出热量、______。(3)图1和图2中液体的作用分别是______。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获2015年诺贝尔生物医学奖,它是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请根据青蒿素C15H22O5的化学式进行下列计算:(1)青蒿素C15H22O5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2)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___;(3)列式计算56.4克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_________。18.醋不仅是调味品,而且有较强的灭菌、抑毒的作用。小明为判断家中的米醋(主要成分是)含酸量是否合格,分别取100ml米醋(见标签)于五个相同的锥形瓶中,然后再分别向锥形瓶中逐渐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过程中,当加入碳酸氢钠溶液的质量至以下数值时,对充分反应后锥形瓶中剩余物质的质量进行了记录,测得的部分数据如下,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提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NaHCO3=CH3COONa+CO2↑+H2O)(1)100ml米醋与主梁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为_______克,表中m的数值为_________。(2)请通过计算判断该产品含酸量是否合格______?(根据化学方程式,写出计算过程)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走进化学实验:(1)药品的取用“三不原则”:不能_____,不能_____,不能_____。(2)固体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_____里。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_____,有些块状药品可用_____夹取。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A【解析】
A、锥形瓶里加入少量MnO2粉末,分液漏斗里盛放6%双氧水,故A正确;
B、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从水槽里取出前盖上玻璃片,故B错误;
C、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从水槽里取出后正放在桌面上,故C错误;
D、当发生装置中液体与固体一接触产生了气泡,此时不能立刻收集,此时排出的是装置内的空气,故D错误。
故选:A。2、C【解析】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的符号是Al,此选项错误;B、SO42﹣中的“2”表示:一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两个单位的负电荷,此选项错误;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符号为H2O,此选项正确;D、人体中缺少碘元素容易引起甲状腺肿大,此选项错误。故选:C。3、C【解析】
解:设氧化铈(CeO2)中铈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有:x+(-2)×2=0,x=+4;故选:C。4、D【解析】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详解】A、石灰浆中含有不溶性的固体悬浮物,属于悬浊液,故A不正确;B、牛奶属于乳浊液,故B不正确;C、酒精是一种物质,不是溶液,故C不正确;D、矿泉水属于溶液,故D正确。故选D。【点睛】溶液特点:均一、稳定,属于混合物。5、C【解析】
A、1个偏二甲肼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共12个原子构成的,故A错误。B、偏二甲肼由碳、氢、氮3种元素组成,故B错误。C、偏二甲肼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7,因此偏二甲肼中氮元素质量分数最大,故C正确。D、偏二甲肼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7,故D错误。故选C。【点睛】在比较同一物质中各元素质量分数大小时,不用将每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完全计算出来,可利用各元素的质量比进行比较,既快捷又准确。6、C【解析】
A、均衡膳食有利于人体健康,正确;B、海带中含有人体所需的碘元素,因此食用适量海带可以预防缺碘性疾病,正确;C、防腐剂对人体健康有害,不能在食品中大量添加,错误;D、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同时它也可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故添加适量碳酸氢钠可使发面食品松软可口,正确。选C。7、D【解析】
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钠元素通常为+1价,氧元素通常为-2价,(+1)×2+x+(-2)×4=0,x=+6,故Na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6价;故选D。8、B【解析】
硫酸铜溶液显蓝色,可以首先鉴别开来,可以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不能反应的物质是蒸馏水,故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是硫酸铜、氢氧化钠、水。故选B。【点睛】解答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时,若选项中有带色的离子,首先鉴别,然后再鉴别其它的物质;若都没有颜色,可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鉴别。9、C【解析】
A、根据题意,核聚变中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故错误。B、质子数相同元素种类相同,氘原子和氚原子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错误。C、质子数相同的原子是同种元素的原子,氘原子和氚原子都是含有一个质子的氢元素,是氢元素的不同原子,故正确。D、质子数与中子数相同,相对原子质量相同,氘原子和氚原中子数不同,因此相对原子质量一定不同,故错误。故选C。10、B【解析】
由甲烷与氧气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4+2O22H2O+CO2。【详解】A、该反应中共有H2O、CO2两种氧化物,故正确;B、由图示可知,反应后原子种类不变,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故错误;C、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故正确;D、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故正确。故选B。【点睛】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成新的分子,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11、B【解析】
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详解】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从微观上看:一个甲醛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故A不正确;B、甲醛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B正确;C、元素只能讲种类,从宏观上看:甲醛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C不正确;D、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从量方面看:甲醛的相对分子质量是是32,故D不正确。故选B。12、D【解析】
A、氧气抢救危重病人是利用氧气能供给呼吸这一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镁用于制照明弹是利用了镁的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故选项错误;
C、氮气用于食品保护气是利用了氮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错误。
D、铜用于制导线是利用了铜的物理性质--良好的导电性。故选项正确;
故选:D。【点睛】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②①⑤③④①广口瓶3.5CAD【解析】
(1)配制配制50g7%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②①⑤③④。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2)图②中盛放氯化钠固体的仪器名称是广口瓶;氯化钠的质量为:50g×7%=3.5g;(3)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所需溶剂的质量为50g-3.5g=46.5g(合46.5mL),应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水的体积;(4)A、氯化钠固体不纯,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B、用生锈砝码称量,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不符合题意;C、溶液具有均一性,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D、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故选AD。【点睛】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是这样的,所用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操作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签→入柜。14、H2O2H2O+O2AC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解析】
解:(1)实验室若用B装置制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采用的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2H2O+O2。(2)实验室用固体混合物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采用的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属于固体加热型,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选用排水法,收集装置为C。(3)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C装置收集完气体后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色,原因是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15、试管长颈漏斗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CF催化分解溶解后过滤CE伸入液面以下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方便添加液体加满水后气体从短导管通入②【解析】(1)仪器的名称:a:试管、d:长颈漏斗;(2)用D装置收集某气体时,导管口冒气泡连续均匀冒出说明发生装置中排出的已经是氧气,即装置内的空气已经排尽;(3)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应选用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CF。该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该反应属于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分解反应;用B装置制取氧气结束后,试管内的物质是难溶性固体二氧化锰和水,分离出二氧化锰的操作是过滤;(4)实验室用氯化铵和消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固固加热型C;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极易溶于水的气体,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收集装置是E。(5)装置A、B都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使用装置A制取时,d的下端管口必须伸入液面以下,目的是防止气体从漏斗口逸出。使用装置A比用装置B制取气体优点是方便添加液体试剂。用G装置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操作方法是加满水后气体从短导管通入。(6)要将A中的气体通入B装置中,应选图2中的②“注水装置”最佳。点睛:选择发生装置需考虑是因素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加热固体制取气体,发生装置为A,固体和液体常温下反应制取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B。选择收集装置需考虑气体的密度,是否与空气的成分反应,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16、C+O2点燃CO2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澄清石灰水用于检验木炭燃烧的产物,水是为了防止集气瓶底炸裂【解析】(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O2;(2)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放出热量、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此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要在集气瓶底装入少量水,防止燃烧时产生的熔化物炸裂集气瓶。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28290:11:4036g【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高效节能型库房租赁及仓储服务合同2篇
- 2025年度国际贸易集装箱出口运输合同3篇
- 2025年度高端酒店劳务派遣管理合同3篇
- 2025版新婚姻法协议离婚房产、车辆分割与评估合同3篇
- 2025版土地使用权无偿划转合同(含土地整治)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出境旅游合同范本:南美亚马逊雨林探险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股份制企业股份自愿转让与投资者关系合同3篇
- 2025年度测绘行业人才培养与合作合同3篇
- 2025年沙地环境保护与治理承包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出租车行业车辆安全监控系统合同3篇
- 2024企业答谢晚宴会务合同3篇
- 《客舱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置》课件-第14讲 应急撤离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 节前物业安全培训
- 高甘油三酯血症相关的器官损伤
- 手术室护士考试题及答案
- 牙膏项目创业计划书
- 单位食堂供餐方案
- DB42-T 2204-2024 湖沼湿地温室气体通量监测技术规范
- 急性会厌炎的护理
- 七年级下册《Reading 1 A brave young man》优质课教案牛津译林版-七年级英语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