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考临考冲刺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考临考冲刺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考临考冲刺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考临考冲刺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考临考冲刺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考临考冲刺生物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如图为细胞融合的简略过程(只考虑两个细胞的融合)。若A、B分别是基因型为Hhrr、hhRr的两个烟草品种的花粉,且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由于一对隐性纯合基因(rr或hh)的作用,在光照强度大于800lx时,都不能增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实验开始时必须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除去不利于原生质体融合的物质②实验中除了杂种细胞外,还有5种融合细胞③要想从融合细胞的培养液中分离出基因型为HhRr的杂种细胞,可在大于800lx光照下培养,收集增殖分化的细胞团④要想从融合细胞的培养液中分离出基因型为HhRr或Hhrr的杂种细胞,可在大于800lx光照下培养,收集增殖分化的细胞团⑤从理论上分析考虑,将融合细胞的培养液放在大于800lx光照下培养,有5种融合细胞不能增殖分化A.①②③⑤ B.①②③ C.①③④⑤ D.①③⑤2.绿脓杆菌利用一种独特的分泌系统——6型分泌系统,将有毒的蛋白传递给竞争细菌;随后,有毒蛋白开始分解对手中名为肽聚糖的结构蛋白;最终,竞争细菌的防御性细胞壁出现崩溃,从而被绿脓杆菌所击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通常情况下,T2噬菌体不会寄生在绿脓杆菌体内B.绿脓杆菌的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一定引发基因突变C.有毒蛋白基因在转录时,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在RNA上D.有毒蛋白属于分泌蛋白,是由附着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3.“母性效应”是指子代某一性状的表现型由母体的核基因型决定,而不受本身基因型的支配。椎实螺是一种雌雄同体的软体动物,一般通过异体受精繁殖,但若单独饲养,也可以进行自体受精,其螺壳的旋转方向有左旋和右旋的区分。旋转方向符合“母性效应”,遗传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与螺壳旋转方向有关的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螺壳表现为左旋个体和表现为右旋个体的基因型均各有3种C.让图示中F2个体进行自交,其后代螺壳右旋∶左旋=3∶1D.欲判断某左旋椎实螺的基因型,可用任意的右旋椎实螺作为父本进行交配4.利用四组直立生长的幼苗,均给右侧单侧光进行向光性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由此可证明的是()A.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B.单侧光使幼苗背光侧细胞伸长得快C.苗尖端有感受单侧光刺激的作用D.苗尖端能产生化学物质并向下传递5.图显示人体某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速率与细胞外葡萄糖浓度的关系。实线表示细胞外仅存在葡萄糖的情况,虚线表示细胞外同时存在一定浓度半乳糖的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葡萄糖的转运速率随细胞外葡萄糖浓度的升高会持续增大B.半乳糖可水解为2分子葡萄糖C.该细胞膜上一定存在转运半乳糖的载体D.半乳糖对葡萄糖的转运有抑制作用6.螳螂是一种中至大型昆虫。肉食性,在田间和林区能消灭不少害虫,因而是益虫。有些种类进行孤雌生殖(未受精的卵细胞单独发育成个体)。性残暴好斗,缺食时常有大吞小和雌吃雄的现象。体色与其所处环境相似,借以捕食多种害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螳螂为了适应环境,体色朝与环境相似的颜色变异,得以进化B.螳螂常有大吞小,雌吃雄的现象,体现了种间激烈的竞争关系C.孤雌生殖说明了未受精的卵细胞具有全能性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从食物链上看,螳螂属于初级消费者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果蝇(2n=8)的精原细胞要经过精确的四次有丝分裂之后,方能启动减数分裂形成初级精母细胞。科研团队致力于研究有丝分裂向减数分裂转化的调控机制,用EMS诱变筛选,发现一株果蝇tut突变体,其精原细胞不能停止有丝分裂,而出现精原细胞过度增殖的表现型。(1)显微观察野生型果蝇精巢,发现有15%的细胞是16条染色体、55%的细胞是8条染色体、30%的细胞是4条染色体。细胞中_________条染色体的出现可能与减数分裂有关。(2)为探究tut突变体的遗传特性,研究人员做了杂交实验,结果如下。根据杂交实验结果可知,___为隐性性状。推测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的_________定律。若F1与tut突变体杂交后代的性状及其分离比为__________,则说明上述推测正确。(3)经过文献查阅,发现已报道有bgcn突变体与tut突变体性状一样,研究人员为探究tut突变体的突变基因是否就是bgcn突变体的突变基因,做了如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研究人员采用缺失定位法对tut突变体的突变基因进行定位:将一株一条染色体缺失某片段的果蝇(缺失突变体)与tut突变体杂交,如果F1表现型会出现过度增殖,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人员将tut突变体与一系列缺失突变体果蝇做杂交,发现tut突变体与编号为BL7591、BL24400、BL26830、BL8065的果蝇缺失突变体杂交后代表型均有过度增殖,tut突变体的突变基因应该位于这些染色体缺失区域的_______(交集/并集)区域。8.(10分)蓝莓富含花青素等营养成分,具有保护视力、软化血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功能。某同学尝试用蓝莓来制作蓝莓果酒和蓝莓果醋。(1)制酒中利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取样后可用__________观察该微生物。发酵时一般要先通气,通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酒过程中可在酸性条件下用橙色的重铬酸钾检验酒精的存在,检验后颜色变成__________。(2)为鉴定蓝莓果醋是否酿制成功,除可以通过观察菌膜、尝、嗅之外,还可以通过检测和比较发酵前后的__________作进一步的鉴定。(3)酿制蓝莓果酒时,并不需要对蓝莓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这是因为在__________的发酵液中,绝大多数微生物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抑制。(4)酿制成功的蓝莓果酒如果暴露在空气中酒味会逐渐消失而出现醋酸味,尤其是气温高的夏天更易如此,分析其原因是醋酸菌最适生长温度为__________。醋酸菌将乙醇变为醋酸的环境条件是糖原__________(填“充足”或“缺少”)。9.(10分)大麦芽是传统方法生产啤酒常用的原材料,其原理是利用大麦种子在萌芽时产生的α-淀粉酶。后来发现,用GA(赤霉素)处理大麦种子时,无须发芽就可以产生α-淀粉酶,这样就可简化工艺、降低成本。为验证这一结论,某研究小组做了如下实验:试管号GA溶液缓冲液水半粒种子10个实验步骤实验结果步骤1步骤21011带胚25℃保温24h后去除种子,在各试管中分别加入1mL淀粉液25℃保温10min后各试管中分别加入1mL碘液,混匀后观察溶液颜色深浅++2011去胚++++30.210.8?++40.410.6去胚+50.410.6不加种子++++注:实验结果中“+”越多表示颜色越深。表中液体量的单位均为mL。请分析回答:(1)综合分析可知,试管3处理中的“?”应为_____________。实验中,缓冲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2)根据试管_____________的实验结果,可说明带胚的种子保温后能够产生α-淀粉酶,使淀粉水解。(3)综合分析各组的实验结果,种子里最可能生产GA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最可能产生α-淀粉酶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4)本实验的结果还可以用_____________试剂检测。10.(10分)肌肉受到牵拉时,肌梭兴奋引起牵张反射(肌肉收缩);肌肉主动收缩达到一定程度后,肌腱内感受器产生兴奋,引起反牵张反射(肌肉舒张)。图l是用脊蛙进行实验的部分示意图,其中图2是图1中N的放大。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牵张反射的反射弧是____(填“f-g-c-d-e”或“a-b-c-d-e”),兴奋传导至M点时,该处细胞膜内侧的电位变化是____,此变化主要是由____引起的。(2)当肌肉持续收缩后,图2中___(填标号)释放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神经元___(兴奋或抑制),引起反牵张反射。这种调节方式是____调节,防止肌肉受到损伤,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11.(15分)捕食是生态系统中一种主要的种间关系,下图表示甲、乙两种动物种群之间的捕食关系。回答下列问题。甲→乙(1)“甲→乙”________(填“能”或“不能”)构成一条食物链,理由是___________。(2)甲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的去向有________、_________和未被利用。甲数量增多会促使乙数量增多,乙数量增多会增加对甲的捕食,导致甲的数量减少,这种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__。(3)甲和乙可通过彼此的气味来躲避天敌或寻找猎物,“气味”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信息,该实例说明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__的作用。甲和乙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解题分析】

植物体细胞杂交时,先要用酶解法(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得到原生质体;再用化学方法(聚乙二醇)或物理方法(电激、离心和振动)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若只考虑两个原生质体的融合,诱导融合产生细胞团(只考虑两个原生质体的融合)有6种基因型,即HHrr、hhrr、hhRR、HhRr、Hhrr、hhRr,其中HHrr、hhrr、hhRR、Hhrr、hhRr的个体不能分化,只有同时具备了H和R基因才能够分化。【题目详解】①在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实验中,为了便于原生质体的融合,需要用温和的方法去除细胞壁,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所以去除细胞壁时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①正确;

②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看出,A的花粉即配子的基因型为Hr、hr,B的花粉基因型为hR、hr,诱导融合产生细胞团(只考虑两个原生质体的融合)共有6种基因型,即HHrr、hhrr、hhRR、HhRr、Hhrr、hhRr,其中4种属于杂种细胞,②错误;

③根据题干信息,“一对隐性纯合基因(rr或hh)的作用,在光照强度大于800lx时,都不能生长”,只有同时具备了R和H基因才能够分化,即只有HhRr的细胞团能分化,③正确;

④根据题干信息,“一对隐性纯合基因(rr或hh)的作用,在光照强度大于800lx时,都不能生长”,则基因型为hhRr或Hhrr的杂种细胞不能在大于800lx光照下培养,④错误;

⑤从理论上分析考虑,将融合细胞的培养液放在大于800Ix光照下培养,只有HhRr能生长,另外5种融合细胞都不能增殖分化,⑤正确。

故选D。2、A【解题分析】

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转录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以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下合成RNA的过程。【题目详解】A、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A正确;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绿脓杆菌的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如发生在非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中,就不会引发基因突变,B错误;C、有毒蛋白基因在转录时,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在DNA上,C错误;D、绿脓杆菌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分散的核糖体,D错误。故选A。3、B【解题分析】

据图分析,左螺旋dd作为母本,与右螺旋DD作为父本杂交,后代基因型为Dd,表现型为左螺旋(与母本相同),子一代为Dd,Dd自交,子二代全部为右螺旋,且后代DD:DD:dd=1:2:1,说明Dd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即“母性效应”现象是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的。【题目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与螺壳旋转方向有关的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正确;B、根据题意和图形分析,螺壳表现为左旋,说明母本的基因型为dd,,故表现为螺壳左旋的子代基因型为dd或Dd2种;螺壳表现为右旋,说明母本的基因型为DD或Dd,则表现为螺壳右旋的子代基因型为DD、Dd或dd3种,B错误;C、让图示中F2个体进行自交,DD和Dd自交的后代都是右螺旋,dd自交的后代是左螺旋,因此后代螺壳右旋∶左旋=3∶1,C正确;D、左螺旋的基因型为dd或Dd,鉴定期基因型可以让其与任意的右旋椎实螺作为父本进行交配,若后代都是左螺旋,则基因型为dd,若后代但是右螺旋,则基因型为Dd,D正确。故选B。4、C【解题分析】

题图分析,两组实验的自变量是尖端是否感光和是否含有尖端,故综合分析实验的结论是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幼苗发生了向光弯曲生长。【题目详解】A、该实验不能证明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A错误;B、该实验不能证明单侧光使幼苗背光侧细胞伸长得快,B错误;C、该实验能够证明苗尖端有感受单侧光刺激的作用,C正确;D、该实验不能证明苗尖端能产生化学物质并向下传递,D错误。故选C。5、D【解题分析】

曲线分析: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升高,葡萄糖的转运速率逐渐升高,当到达一定浓度后,速率保持不变;而葡萄糖和一定浓度的半乳糖同时存在时,葡萄糖的转运速率随着葡萄糖浓度而升高,但同样浓度下低于葡萄糖转运速率,说明半乳糖的存在抑制了葡萄糖的转运。【题目详解】A、由曲线走势可知,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升高,葡萄糖的转运速率逐渐升高,当到达一定浓度后,速率保持不变,A错误;B、半乳糖属于单糖,单糖不能水解,B错误;C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葡萄糖和一定浓度的半乳糖同时存在时,葡萄糖的转运速率随着葡萄糖浓度而升高,但同样浓度下低于葡萄糖转运速率,因此半乳糖对葡萄糖的转运有抑制作用,但是不能确定细胞膜能否转运半乳糖,C错误,D正确。故选D。6、C【解题分析】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包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题目详解】A、不是螳螂的体色朝与环境相似的颜色变异,而是由于螳螂有许多体色的变异,由于环境的选择作用,体色与环境相似的得以保留下来,其他的被淘汰,这样,螳螂就进化了,A错误;

B、螳螂常有大吞小,雌吃雄的现象,这体现了螳螂种内激烈的斗争关系,竞争为种间关系,B错误;

C、未受精的卵细胞单独发育成个体说明了未受精的卵细胞具有全能性,C正确;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从食物链上看蝉属于初级消费者,螳螂属于次级消费者,黄雀属于三级消费者,D错误。

故选C。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8和4过度增殖分离正常有丝分裂∶过度增殖=1∶1tut突变体的突变基因与bgcn突变体的突变基因不是同一个基因tut突变体与bgcn突变体杂交,F1为正常表现型,F2性状分离比为9∶7,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说明这两个突变体的突变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tut突变体的突变基因位于该果蝇的染色体缺失片段交集【解题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本研究是探究tut突变体的遗传特性,野生型果蝇和tut突变体杂交,子代可进行正常有丝分裂,说明该突变基因为隐性遗传,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gcn突变体与tut突变体杂交,F2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7,说明bgcn突变体的bgcn基因和tut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基因表达互不影响。【题目详解】(1)含8条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含4条染色体的细胞;含16条染色体的细胞应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2)F1中雌雄果蝇杂交,F2中正常有丝分裂:过度增殖=3:1,表明过度增殖为隐性性状,且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假设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若上述推测正确的话,则F1的基因型为Aa,tut突变体的基因型为aa,则F1与tut突变体杂交后代的性状及其分离比为正常有丝分裂:过度增殖=1:1。(3)据遗传图解可知,tut突变体与bgcn突变体杂交,F1为正常表型,F2性状分离比为9:7,是9:3:3:1的变式,说明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tut突变体的突变基因与bgcn突变体的突变基因不是同一个基因,且这两个突变体的突变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4)若将未突变的果蝇与tut突变体杂交,则F1表型为正常的有丝分裂,但与缺失突变体杂交,F1表型会出现过度增殖,则说明tut突变体的突变基因位于该果蝇的染色体缺失片段。tut突变体与一系列缺失突变体果蝇做杂交,发现tut突变体与编号为BL7591、BL24400、BL26830、BL8065的果蝇缺失突变体杂交后代表型均有过度增殖,tut突变体的突变基因应该位于染色体缺失区域的交集区域。【题目点拨】如果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那么双杂合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9:3:3:1的比例,如果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那么双杂合个体自交,后代不会出现9:3:3:1的比例。有时考查的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变式,比如本题中的9:7。8、酵母菌(光学)显微镜酵母菌可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灰绿色pH(醋酸含量)缺氧、呈酸性30~35℃缺少【解题分析】

酵母菌是真核生物,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醋酸菌是原核生物,只能进行有氧呼吸。【题目详解】(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取样后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该微生物。制作蓝莓果酒时一般要先通气,通气的目的是酵母菌可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液泡中的蓝莓果酒会释放到发酵液中,使果酒颜色加深。制酒过程中可在酸性条件下用橙色的重铬酸钾检验酒精的存在,检验后颜色变成灰绿色。(2)由于醋酸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醋酸使pH逐渐降低,因此在鉴定蓝莓果醋是否酿制成功的过程中,除可以通过观察菌膜、尝、嗅之外,还可以通过检测和比较(醋酸)发酵前后的pH作进一步的鉴定。(3)在无氧条件下,酿制蓝莓果酒时,产生了二氧化碳,使得环境pH值呈酸性,在该条件下,绝大多数微生物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抑制,所以发酵过程不需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4)醋酸菌发酵的适宜温度是30到35摄氏度,比酒精发酵的温度高,且醋酸菌是好氧菌,所以蓝莓果酒如果暴露在空气中酒味会逐渐消失而出现醋酸味。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定位】果酒和果醋的制作【题目点拨】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大量能量;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O2+2C2H5OH+少量能量。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9、去胚维持pH稳定(调节pH)1、2胚种子去胚的部分(胚乳、糊粉层)斐林【解题分析】

本实验验证的是GA(赤霉素)处理大麦种子时,无须发芽就可以产生α-淀粉酶,自变量是是不同浓度赤霉素溶液,因变量是淀粉酶的量,观测指标是加入等量淀粉后,一段时间后,加入碘液,观察颜色变化情况。【题目详解】(1)2、3、4三组自变量是GA的浓度,所以半粒种子是无关变量,都应该选择去胚的。缓冲液的作用是维持pH稳定,从而保证酶能正常作用。(2)根据对照原则,要得出带胚的种子能产生α-淀粉酶,需要带胚种子和无胚种子做对照,满足这个对照的是1和2。同时从实验结果上看,1组带胚的种子淀粉含量低,2组无胚的种子淀粉含量高。这应该是淀粉酶的含量不同导致的,符合题目给出的实验结论。(3)根据2组和5组的实验结果,可说明去胚的种子和GA均不能独立使淀粉分解。但GA和去胚的种子共同作用的3、4组则能使淀粉水解,而且随GA浓度升高,淀粉的含量下降,这说明种子去胚的部分可能在GA作用下合成α-淀粉酶。1组、2组和3组比较,发现GA能代替胚发挥相同的作用,说明胚有可能产生GA来促进种子去胚的部分合成α-淀粉酶,进一步导致淀粉含量下降。(4)本实验用淀粉的剩余量来表示种子产生的α-淀粉酶含量。由于淀粉水解产生的还原糖,所以本实验的因变量也可以通过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的含量变化来表示。【题目点拨】本题考查激素与酶有关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是否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10、f→g→c→d→e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Na+内流②抑制反馈【解题分析】

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钠离子内流导致的,其电位是一种外负内正的电位变化。在神经纤维上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