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四校联盟”高三冲刺模拟生物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酶的合成需要转录但不一定都需要翻译 B.酶的合成过程中都产生水并消耗ATPC.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并可在细胞内外起作用 D.酶催化作用的原理是为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2.将一种对青霉素敏感的细菌分别培养在装有液体培养基(不含青霉素)的锥形瓶和100只小试管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从锥形瓶和100只小试管中各取一定量菌液分别接种到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上。24h后统计每个培养基上的青霉素抗性菌的菌落数。实验结果见下图。据此判断,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试管中细菌发生基因突变的时间或数量不同B.青霉素抗性菌的产生是自发基因突变的结果C.锥形瓶中的基因突变后代在培养液中被混匀了D.实验结果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和低频性3.藿香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可以有效缓肺炎患者出现的肠胃不适现象。某研究小组进行实验,探究赤霉素(GA3)以及6-苄氨基腺嘌呤(6-BA)对藿香种子发芽的影响,有关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对照组藿香种子发芽的过程中不受外源激素的调节B.实验所测得的数据中,浓度为300mg/L的GA3对藿香种子发芽的促进作用最明显C.GA3和6-BA对藿香种子发芽的影响都没有体现两重性D.由图中可以看出GA3和6-BA具有协同作用4.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会发生突变和基因重组B.用X射线处理某植物后,若未出现新性状则没有新基因产生C.可遗传的变异均可导致生物进化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种群从而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5.小鼠基因的正常表达与精子的发生密切相关,敲除该基因的小鼠会出现无精症。研究人员利用流式细胞仪对正常鼠和敲除鼠睾丸生精小管中的细胞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如下图(精原细胞含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含量为和的细胞分别对应精原细胞和精子B.与正常鼠相比,敲除鼠的初级精母细胞数量显著下降C.据图推测敲除鼠精子形成过程阻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期间D.含量由到的变化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6.内质网对细胞损伤因素(如缺氧)极为敏感,当细胞受到损伤因素作用时,内质网腔内出现错误折叠蛋白和未折叠蛋白聚集等现象,称为内质网应激(ERS)。肿瘤细胞的ERS保护机制可促进未折叠蛋白的正常折叠、加速错误蛋白降解,以维持肿瘤细胞的存活和转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质网可对肽链进行折叠、加工、修饰等B.肿瘤细胞的转移可能与内质网中大量蛋白合成有关C.肿瘤细胞的ERS机制可能使其能耐受缺氧酸中毒等环境D.敲除与ERS相关的基因可能会使生物发生癌症的几率下降7.如图是某细胞的局部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①③④属于生物膜系统B.结构③中葡萄糖氧化分解释放大量能量C.该细胞一定不含有细胞壁D.该细胞不可能为处于分裂中期的动物细胞8.(10分)下列关于生物体内物质组成及其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色氨酸脱水缩合形成生长素B.ATP水解后可作为DNA的单体C.叶绿体中的色素一定含有Mg元素D.麦芽糖可水解为两分子葡萄糖二、非选择题9.(10分)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具膜的细胞器,是研究膜结构功能的常用材料。当成熟红细胞破裂时,仍然保持原本的基本形状和大小,这种结构称为红细胞影,其部分结构如图所示。研究人员用不同的试剂分别处理红细胞影。结果如下表:(“+”表示有,“-”表示无)实验处理蛋白质种类处理后红细胞影的形状ABCDEF试剂甲处理后++++--变得不规则试剂乙处理后--++++还能保持(1)在制备细胞膜时,将红细胞置于____________中,使细胞膜破裂释放出内容物。由表中结果推测,对维持红细胞影的形状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质是____________(填表中字母)。(2)构成红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__________。膜上有多种蛋白质,其中B蛋白与多糖结合,主要与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___功能有关。A和G蛋白均与跨膜运输有关,G主要功能是利用成熟红细胞____________呼吸产生的ATP供能,通过______________方式排出Na+吸收K+,从而维持红细胞内高K+低Na+的离子浓度梯度。(3)研究发现,红细胞膜上胆固醇含量与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形成密切相关。成熟红细胞不具有合成脂质的________________(填细胞器),其细胞膜上的脂类物质可来自血浆。当血浆中胆固醇浓度升高时,会导致更多的胆固醇插入到红细胞膜上,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性降低,变得刚硬易破,红细胞破裂导致胆固醇沉积,加速了As斑块的生长。10.(14分)图甲表示利用溶液培养法栽培某植物的简图,图乙表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请分析回答问题:(1)若用放射性32P标记培养液中的KH2PO4,则一段时间后,在叶肉细胞中能够检测到放射性的结构或物质有______。A、核糖核酸B、脂肪C、ATPD、高尔基体E、核糖(2)在曲线b点,该植物叶肉细胞中能够产生ATP的具体部位有______。(3)若该装置不通气,则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叶片发黄(此时培养液中不缺Mg2+)。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正常通气状况下,当植物缺乏Mg2+时,图乙中曲线b点位置应______(填“左移”、“右移”或“不变”)。(4)该植物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5)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乙图曲线表示该植物在25℃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将温度提高到的30℃条件下(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理论上图中相应点的移动分别是a点______,b点______,c点______d点______(填“上移”、“下移”、“左移”、“右移”或“不动”)。11.(14分)云杉林是我国西南林区的主要地带性森林植被之一。研究人员调查发现某地云杉林采伐迹地上的群落演替过程为:采伐迹地→杂草群落→小叶树种阶段→云杉定居阶段→云杉林。请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人员对“小叶树种阶段”A、B、C三种不同植物种群的年龄组成进行统计,结果分别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依据该结果,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出“小叶树种阶段”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情况,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研究人员系统分析云杉在自然条件下,不同发育阶段的死亡数量和致死原因,明确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关键因素,并根据最直接因素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数据判断云杉种群数量的变化。(3)在该地区云杉采伐迹地上发生的演替类型为__________,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云杉定居阶段与杂草群落阶段相比,其物质循环、__________及__________等生态系统功能增强。12.贵州麻江县盛产蓝莓,某兴趣小组想深度开发蓝莓,进行以下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1)开发蓝莓汁,为了提高出汁率和澄清度,可以在制作蓝莓汁时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酶(写两种)以分解果胶。该酶可从黑曲霉或苹果青霉中提取,下列适合黑曲霉或苹果青霉扩大培养的培养基是________________(填“固体培养基”或“液体培养基”);由于这些酶溶于水,不利于重复使用,可通过________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某种介质上,使之成为不溶于水而又有________________的制剂,其中细胞多采用________法固定化,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2)用蓝莓汁制作蓝莓果酒,以蓝莓汁为原料,加入一定比例的蔗糖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倒入酵母悬液,混匀,加盖。发酵开始时,微生物的有氧呼吸会使发酵瓶内出现负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题分析】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化学本质: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作用机理: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特性:高效性、专一性、需要温和的条件。【题目详解】A、酶的化学本质多数是蛋白质,合成需要转录和翻译过程;少数是RNA,合成需要经过转录过程,A正确;B、酶(蛋白质或RNA)的合成过程都有脱水缩合的过程,合成过程均产生水,且均需要能量,由ATP提供,B正确;C、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在细胞内外均可起作用,C正确;D、酶催化作用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D错误。故选D。【题目点拨】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酶的概念、化学本质及特性以及作用机理,掌握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D【解题分析】
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将同种细菌分别培养在锥形瓶和100只小试管中,培养一段时间后,锥形瓶中各培养基的抗药性差别不大,试管中的抗药性差别很大,可认为锥形瓶为相同环境,试管为不同的环境,据此分析作答。【题目详解】A、由于各个试管可看作不同的环境,经试管培养后在不同培养基上的抗菌菌落差别较大,可推断试管中细菌发生基因突变的时间或数量不同,A正确;B、实验中的细菌放置于不含青霉素的液体培养基中,结果出现了抗性菌落,可推知青霉素抗性菌的产生是自发基因突变的结果,B正确;C、锥形瓶中的细菌在各个培养基培养后抗性菌落几乎相同,应为基因突变后代在培养液中被混匀的缘故,C正确;D、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是指基因突变可以向各种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题干中只有抗菌一种性状,无法证明其有不定向性,D错误。故选D。【题目点拨】解答此题需要明确锥形瓶和不同试管在本实验中的作用,进而结合基因突变的特点分析作答。3、D【解题分析】
从图中看出,随着赤霉素(GA3)和6-苄氨基腺嘌呤(6-BA)浓度的增加,在一定范围内都可以促进种子的萌发,GA3最适浓度为300mg/L,而6-BA促进种子萌发的最适浓度为50mg/L。【题目详解】A、对照组没有施加GA3和6-BA,所以不受外源激素的调节,A正确;B、从图中看出浓度为300mg/L的GA3对藿香种子发芽的促进作用最明显,B正确;C、图中数据没有显示出GA3和6-BA有抑制作用,所以没有体现两重性,C正确;D、该实验没有研究出GA3和6-BA的共同作用,所以不能说明GA3和6-BA具有协同作用,D错误。故选D。【题目点拨】本题关键是找准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结合图中曲线的变化进行解答,理解“两重性的概念”。4、C【解题分析】
生物的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现代生物进化论的基本内容包括: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题目详解】A、花药离体培养过程是将花药培育成单倍体植株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会发生突变,但是自然状态下不会发生基因重组,A错误;B、用X射线处理某植物,该植物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不一定改变生物的性状,因此不一定出现新性状,如显性纯合子突变为杂合子,B错误;C、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它们均可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导致生物进化,C正确;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从而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D错误。故选C。【题目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突变、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对相关内容的掌握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C【解题分析】
1、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体细胞染色体为2N):(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染色体2n2n2nnnn2nnDNA数目4n4n4n2n2n2n2nn【题目详解】A、DNA含量为2C的细胞对应精原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1C的细胞对应精子,A错误;B、与正常鼠相比,敲除鼠的初级精母细胞数量显著增多,B错误;C、结果显示,Rictor基因敲除鼠中1C的细胞显著下降,说明敲除鼠精子形成过程阻滞在2C-C,即阻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期间,C正确;D、DNA含量由2C到4C的变化过程是DNA的复制,会发生基因突变但不会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故选C。【题目点拨】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变化规律,通过分析题干和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6、B【解题分析】
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根据题干中“肿瘤细胞的ERS保护机制可促进未折叠蛋白的正常折叠、加速错误蛋白降解,以维持肿瘤细胞的存活和转移”,说明ERS保护机制可以抑制细胞的凋亡。【题目详解】A、内质网可对合成的肽链进行折叠、加工、修饰等,A正确;B、肿瘤细胞的转移是因为糖蛋白的合成减少,且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核糖体,B错误;C、肿瘤细胞的ERS机制可使蛋白质正常加工并将错误蛋白降解,可抵抗肿瘤内部缺氧以及因缺氧而导致的酸中毒等不良的环境,C正确;D、敲除与ERS相关的基因。肿瘤细胞对蛋白质的处理受到影响,降低了肿瘤细胞的数量,从而可使生物发生癌症的几率下降,D正确。故选B。【题目点拨】本题需要结合内质网的功能和题干中的信息“肿瘤细胞的ERS保护机制可促进未折叠蛋白的正常折叠、加速错误蛋白降解,以维持肿瘤细胞的存活和转移”,分析出ERS保护机制的作用。7、D【解题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某细胞的局部示意图,其中①为高尔基体,②为中心体,③为线粒体,④为核糖体。【题目详解】A、结构④为核糖体,无膜结构,不属于生物膜系统,A错误;
B、结构③为线粒体,其能将丙酮酸分解,但不能将葡萄糖分解,B错误;
C、该细胞含中心体,可能是动物细胞,也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其中低等植物细胞含有细胞壁,C错误;
D、该细胞仍有核膜和核仁,因此不可能为处于分裂中期的动物细胞,D正确。
故选D。【题目点拨】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8、D【解题分析】
1.ATP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容易断裂,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当ATP脱去两个磷酸时形成的一磷酸腺苷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2.乳糖水解生成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麦芽糖水解生成两分子葡萄糖;蔗糖水解生成一分子葡萄糖加一分子果糖。【题目详解】A、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为生长素,因为生长素不是多肽,也不是蛋白质,A错误;B、ATP水解后可作为RNA的单体,不能作为DNA的单体,B错误;C、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一定含有Mg元素,类胡萝卜素不含有Mg元素,C错误;D、麦芽糖可水解为两分子葡萄糖,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9、蒸馏水(或低渗溶液)E、F磷脂双分子层信息交流无氧主动运输内质网流动【解题分析】
由表格信息可知:用试剂甲处理后蛋白E和F消失,红细胞影形状不规则,说明膜蛋白E和F有维持红细胞影的形状的作用;用试剂乙处理后,蛋白A和B消失,红细胞影的形状保持,说明这两种蛋白质与维持红细胞影的形状无关。【题目详解】(1)在制备细胞膜时,将红细胞置于蒸馏水中,使细胞膜破裂释放出内容物。由表中结果推测,对维持红细胞影的形状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质是E和F。(2)构成红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膜上有多种蛋白质,其中B蛋白与多糖结合,形成糖蛋白,其主要与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有关。A和G蛋白均与跨膜运输有关,由于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线粒体及各种细胞器,故G主要功能是利用红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ATP供能,细胞内是低Na+高K+,细胞外是高Na+低K+的环境,通过主动运输方式排出Na+吸收K+,从而维持红细胞内高K+低Na+的离子浓度梯度。(3)研究发现,红细胞膜上胆固醇含量与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形成密切相关。成熟红细胞不具有合成脂质的内质网,其细胞膜上的脂类物质可来自血浆。当血浆中胆固醇浓度升高时,会导致更多的胆固醇插入到红细胞膜上,细胞膜流动性降低,变得刚硬易破,红细胞破裂导致固醇沉积,加速了As斑块的生长。【题目点拨】本题涉及的知识有细胞膜的制备、生物膜的结构和膜上蛋白质的功能等,结合图示和表格信息综合分析是解题关键,本题考查的内容相对基础,难度不大。10、ACD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或:叶绿体的囊状结构薄膜上)、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缺氧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产生能量少抑制了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右移CO2+H2O(CH2O)+O2下移右移左移下移【解题分析】
(1)高尔基体是由单层膜构成的细胞器,生物膜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磷脂。磷脂、核糖核酸和ATP都是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因此在核糖核酸、ATP和高尔基体中都能检测到放射性32P,而脂肪与核糖只含有C、H、O三种元素,所以在脂肪与核糖中不能检测到放射性32P,故选ACD。(2)在曲线b点,CO2的释放量与吸收量相等,说明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此时该植物叶肉细胞中能够产生ATP的具体部位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细胞质基质、线粒体。(3)若该装置不通气,在培养液中不缺Mg2+的情况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叶片发黄,则可能是培养液中缺氧,导致根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少抑制了根对矿质元素如Mg2+的吸收,从而不能满足叶绿素的形成对Mg2+的需求。正常通气状况下,当植物缺乏Mg2+时,导致该植物叶肉细胞中的叶绿素含量降低,进而引起光合作用减弱,所以图乙中曲线b点位置应右移。(4)该植物光合作用的反应式:CO2+H2O(CH2O)+O2。(5)乙图曲线中的a点表示呼吸作用强度,b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C点为光饱和点(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值时所需要的最小光照强度),d点表示净光合作用强度的最大值。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乙图曲线表示该植物在25℃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将温度提高到的30℃条件下(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则光合作用强度减弱,呼吸作用强度增强,因此a点下移,b点右移,C点左移,d点下移。【题目点拨】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进行考查。理清氧的含量与细胞呼吸、能量供应与离子吸收、光合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等关系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基础。11、不能年龄组成只能反应种群数量的发展趋势,不能反应物种数目的变化出生率死亡率次生演替能量流动信息传递【解题分析】
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研究植物的种群密度用的是样方法;在云杉采伐迹地上发生的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人类的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从少到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产业园区改造监理合同样本
- 杭州市农家乐租赁合同
- 化工废液罐车运输服务协议
- 人才招聘居间服务合同模板
- 2025至2030年中国DVD上盖水贴纸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走马带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热能积算仪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新能源汽车居间服务协议
- 2025至2030年中国钢塑复合管配件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蚂蚁绒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工程项目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研究
- 2024年吉林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 - 副本
- 拆除电缆线施工方案
- 搭竹架合同范本
- Neo4j介绍及实现原理
- 焊接材料-DIN-8555-标准
- 工程索赔真实案例范本
- 重症医学科运用PDCA循环降低ICU失禁性皮炎发生率品管圈QCC持续质量改进成果汇报
- 个人股权证明书
- 医院运送工作介绍
- 重症患者的容量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