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螺先生》在中日两国的流变_第1页
《法螺先生》在中日两国的流变_第2页
《法螺先生》在中日两国的流变_第3页
《法螺先生》在中日两国的流变_第4页
《法螺先生》在中日两国的流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螺先生》在中日两国的流变近代,国内文学界掀起一股翻译、创作科学小说的风潮。当时,著名翻译家徐念慈(1875-1908)创作了被称为中国第一部完整的科学小说《新法螺先生谭》。在小说的序中,他注明此书是因看到包天笑所译《法螺先生谭》的前后两卷后仿写而成。包天笑(1876-1973)的《法螺先生谭》和《法螺先生续谭》是根据日本作家岩谷小波的《法螺先生》和《续法螺先生》翻译而成。岩谷小波是日本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他将德国民间的一个冒险故事——《敏豪生奇遇记》(又称《吹牛大王历险记》)中的故事翻译成《法螺先生》和《续法螺先生》前后两部分。1905年,小说林社将《法螺先生谭》、《法螺先生续谭》和《新法螺先生谭》三篇小说合成一集《新法螺》出版。可见,法螺先生的故事从德语版到日文版,再到中文译版,最后到中文仿写版,经历了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由于本人语言能力的限制,对德语版只做浅谈,而详细考察从日文版到中译版及中文仿写版三者的流变过程。为了方便叙述,后文会将日文版称作《法螺先生》,将包天笑中译版称作《法螺先生谭》,以便与徐念慈的仿写版《新法螺先生谭》加以区分。本文从以下四部分进行了论述。第一章,总体介绍岩谷小波的日文版《法螺先生》,包天笑的中译版《法螺先生谭》及徐念慈的仿写版《新法螺先生谭》的译介情况。第二章,主要从风格、主题、人物形象及受众四个方面分析《法螺先生谭》对《法螺先生》的创造性改写。第三章,主要从形象、文体、受众以及主题几个方面考察中译版与仿写版的异同,分析《新法螺先生谭》对《法螺先生谭》的继承与改写。第四章,通过综合前述三个版本之间的比较,厘清法螺先生的故事从日文版《法螺先生》到中译版《法螺先生谭》,再到仿写版《新法螺先生谭》的流变过程。论文以包天笑的中译版《法螺先生谭》及《法螺先生续谭》和徐念慈的仿写版《新法螺先生谭》为中心,运用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的方法,追溯二者与岩谷小波的《法螺先生》和《续法螺先生》的关系。通过研究可知,包天笑在翻译时,想要表现的作品主题不再是探险的趣味性,而是开眼看世界。为了表现此主题,他在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方式及结构安排方面都做了西化的处理,这是当时翻译文学的一个缩影,也是我国文学近代化以及社会近代化进程的一个缩影。徐念慈通过仿写,更加直白表现了作品中改良社会的主题。同时,笔者通过梳理流变过程中作者有意为之的文本增删、改写、误译发现:晚清仁人志士利用文学表达政治述求,引进国外的改革思想,这是那个时代所特有的,如同印记一般被刻印到了三部作品的流变过程中。与以往的研究不同的是,本文用一条直线将岩谷小波和包天笑以及徐念慈三人的作品贯通起来进行研究,挖掘了不同时代背景下,这条线的动态流变背后更深的文化和时代内涵。通过比较文本的翻译、改写以及仿写,考察了其中所含思想、文化的异同。在不同文化间的碰撞与融合下,同样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的中日两国,都借助文学形式从外部寻求变革的力量。但是,中日两国学者的关注重点并不相同,日本重视人的教育,而中国重视革新。究其原因,一方面,这与中日两国当时的社会发展程度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译者自身的学识以及思想开放程度有关。本文着重分析了法螺先生故事的动态流变过程,从文学角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