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军队文职人员(教育学)招聘考试题库大全-教育学原理一、单选题1.我国一些城市青少年犯罪情况反映,13岁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年龄,说明()的重要性A、遗传B、环境C、关键期D、差异性答案:C解析:这是一个关键期,应引起重视。2.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发展顺序依次为()A、前运算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B、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C、前运算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D、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答案:B解析:这是识记内容,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发展顺序依次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3.教育教学立足于发展关键期或发展最佳期的目的是为了适应()A、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B、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C、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规律D、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答案:C解析:考查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4.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是()A、布卢姆B、赞可夫C、维果茨基D、皮亚杰答案:C解析:这是识记内容,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5.自然环境对教育的直接影响不包括()A、适应自然的教育的价值取向B、自然环境制约着一定的教育内容选择C、影响教育的组织机构和组织形式D、影响教育发展战略的选择答案:D解析:此项不属于自然环境的直接影响,是间接的效果。6.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去设计教育活动的教育家是()A、柏拉图B、洛克C、华生D、杜威答案:D解析: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去设计教育活动的教育家是杜威,提倡以“儿童为中心”。7.以下观念不需要反对的是()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先天决定论D、经济决定论答案:D解析:生产力是第一要素,起决定作用。其他都是有关人的发展的片面看法。8.“唯上智与下愚难移”说明()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先天决定论D、经济决定论答案:A解析:中国古代就有遗传决定论的例子。9.“白板说”体现了个人身心发展的()A、外烁论B、内发论C、各因素交互作用D、实践活动论答案:A解析:“白板说”体现了个人身心发展的外烁论,属于经验主义的看法。10.教学中“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答案:A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陵节而施”。11.“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这是()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先天决定论D、经济决定论答案:A解析:霍尔的遗传决定论。12.不属于家庭教育的特点是()A、先导性B、针对性C、感染性D、组织与计划性答案:D解析:组织性与计划性属于学校教育的特点。13.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A、决定作用B、主导作用C、影响作用D、刺激作用答案:B解析:这是识记内容。14.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是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的发展是人的潜能的完善”,这种理论是()A、外烁论B、内发论C、各因素交互作用论D、实践活动论答案:B解析:这是内发论的典型特点。15.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这体现了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A、阶段性B、整体性C、不均衡性D、互补性答案:D16.被尊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的教育家是()A、赫尔巴特B、康德C、杜威D、夸美纽斯答案:A17.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A、《论语》B、《学记》C、《理想国》D、《大教学论》答案:B解析:《论语》和《理想国》从时间上都早于《学记》,但他们的教育思想是散记在他们的关于政治、哲学方面的叙述中,所以他们不是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学记》大约出现在我国战国末期,而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公元1632年出版的。18.下面不属于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的“三个中心”的是()A、课堂中心B、活动中心C、书本中心D、教师中心答案:B19.以杜威为代表所倡导的教育理论主张被称为()A、现代教育派B、传统教育派C、形势教育派D、实质教育派答案:A解析:由于杜威所倡导的教育理论是在批判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杜威称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派,而把自己的教育主张称为现代教育派。20.20世纪初,教育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问题的研究上A、学校教育B、教育规则C、非正规教育D、终身教育答案:A解析:20世纪初,教育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学校教育问题的研究上,而且主要集中在对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研究上。到20世纪末,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已经从正规教育扩展到非正规教育,直至注重人的一生发展都起着重大作用的终身教育的研究。21.我国国内学者开始撰写教育学科方面的教育科学等著作,表现出以介绍、翻译转向以评述为主,并联系中国教育实际来进行著述,这发生在()A、19世纪末20世纪初B、20世纪头20年C、20世纪20~40年代D、20世纪50~60年代答案:B解析:此题应联系中国教育史上“教育学”概念的出现来判断。22.“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洛克的《教育漫话》C、卢梭的《爱弥儿》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答案:B2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出自()A、《学记》B、《论语》C、《大学》D、《师说》答案:B24.赫尔巴特的教育主张被称作()A、现代教育派B、传统教育派C、形势教育派D、实质教育派答案:B25.在教育起源问题上,()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A、生物起源说B、神话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答案:A26.“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语出自()A、《论语》B、《学记》C、《孟子·尽心上》D、《劝学篇》答案:C27.教育是生活的准备,如何经营完善的生活是教育应教导的一件大事,这种观点出自()A、美国教育家杜威B、英国教育家斯宾塞C、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D、法国思想家卢梭答案:B28.有关教育本质的问题最早是由()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A、美国教育学者B、英国教育学者C、前苏联教育学者D、我国教育学者答案:C解析:教育本质的问题最早是由前苏联在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的,我国学者于同一时期曾加以介绍,但我国教育学者掀起教育本质的大讨论却是在“文革”结束后的70年代末至90年代。29.认为“教育即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的当代教育学学者是()A、孙喜亭B、黄克剑C、肖川D、朱永新答案:C解析:提醒考生对当代的一些教育学学者的研究要有所涉猎,如果在答题中能够适当地援引当代教育学学者的观点,将会让评卷者觉得你非常关注当前的教育学研究。30.人类的教育活动与所谓的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类的教育活动具有()A、自然性B、社会性C、生产性D、适应性答案:B31.教育落后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这是教育的()A、显性功能B、隐性功能C、正向功能D、负向功能答案:D3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最早出现于()A、原始社会的学校B、主义制度下的学校C、东方文明古国的学校D、近代资本主义时期的学校答案:D解析:要求考生注意理解这些内容:原始社会的教育还没有从社会生活中分化成为专门的事业,是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生产劳动紧密结合的。从古代社会的奴隶社会开始有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古代社会的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特征是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严格的等级性或浓厚的宗教性。古代社会的学校教育内容严重脱离生产劳动和社会实际。到了现代,由于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之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开始出现在近代资本主义时期的学校,以后不断发展,使得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都必须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33.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共同特点都否认了()A、教育的社会性B、教育的自然性C、教育的阶级性D、教育的生产性答案:A34.认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每一个人怎样生活,训练他们去过完满的生活”的教育家是(()A、卢梭B、裴斯泰洛齐C、斯宾塞D、杜威答案:C35.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A、孔子B、许慎C、朱熹D、孟子答案:D36.我国古代的“六艺”和“四书五经”以及欧洲中世纪的“七艺”都反映了古代教育的()A、阶级性B、教育形式的个别教育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D、普及性答案:C解析:我国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四书”、“五经”,都与生产劳动毫无关系。欧洲中世纪教会教育中的“七艺”的王冠是神学,“七艺”存在的全部意义就是为了论证神学的合理性。这都说明了古代学校教育都是和生产劳动相脱离的。37.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属于()A、原始社会的教育B、古代社会的教育C、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D、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答案:B38.“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一语出自()A、《论语》B、《学记》C、《中庸》D、《说文解字》答案:B解析:考查中国教育的词源及对教育的理解,这几句古文要知道出处。39.“提高人口素质”主要通过()A、计划生育B、经济C、文化教育D、政治宣传答案:C解析:考查的是教育的人口功能。40.以下对于文化传统与教育发展的关系的述说不正确的是()A、文化传统影响和制约着教育内容的选择B、文化传统影响和制约着教育目的的确定C、文化传统直接决定着教育的性质D、文化传统影响和制约着教育改革的政策答案:C解析:文化传统影响而不是直接决定着教育的性质。4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但需要高级科学技术专家,而且迫切需要大量素质良好的中、初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工和其他城乡劳动者,所以必须大力发展()A、普通教育B、职业教育C、高等教育D、学前教育答案:B解析: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42.科学()对教育发生影响A、直接B、间接C、不能自动D、迅速答案:B解析:科学需转化为生产力,是间接起作用。43.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把我国的基础教育真正变成()A、职业性教育B、预备性教育C、选择性教育D、普及性教育答案:D解析:素质教育要求人人享有高质量的教育。44.认为教育能够培养劳动力,是经济发展的条件的理论是()A、人力资本理论B、教育独立论C、教育万能论D、劳动力市场理论答案:A解析:劳动力市场理论又称“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主要提出教育是决定劳动力在哪个市场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是一种消费活动,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对社会而言,教育为社会培养人才,对个人而言,有助于提高个人所得。还因此产生了“文凭膨胀”和“高失业率”。45.我国古代政治家重视通过学校阵地来“化民成俗”,可见他们重视教育的()A、生产力功能B、政治功能C、文化功能D、人口功能答案:B解析:考查教育的政治功能。46.“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说明教育的()A、经济功能B、政治功能C、文化功能D、人口功能答案:B解析:考查教育的政治功能。47.我国现在实行的义务教育的年限是()A、6年B、5年C、8年D、9年答案:D解析:考查教育常识。48.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是()A、教育大纲B、教育目标C、培养目标D、教育目的答案:D解析:教育方针由三部分组成,其中教育目的是其核心内容。49.法国教育家卢梭的教育目的主张体现了()A、社会效益论思想B、教育无目的论思想C、社会本位论思想D、个人本位论思想答案:D50.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C、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D、“三个代表”答案:C51.教育的根本目的是()A、提高人的科学人文素养B、巩固社会制度C、促进人的身心发展D、发展生产力答案:C解析: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所以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52.在现代社会中,各个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制定其教育目的的首要依据是()A、政治制度B、科技水平C、经济基础D、文化传统答案:A解析:一国教育的性质是由政治制度直接决定的,其教育目的首先适应的也是它的政治制度。53.《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把其责任交给()A、国家B、地方C、家长D、学校答案:B54.社会对学校教育培养造就人才个体的质量规格或素质标准要求的总设想和总规定是()A、教育目的B、教育方针C、教育目标D、培养目标答案:A55.“人的全面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最根本的是指()A、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B、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C、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D、既能从事体力劳动又能从事脑力劳动答案:D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的是指既能从事体力劳动又能从事脑力劳动,即人的体力与智力都得到发展。56.18世纪末19世纪初,最早提出了“全面发展的人”的理想的是()A、圣西门B、傅立叶C、欧文D、马克思答案:A57.1957年,毛泽东同志首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A、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B、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C、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D、培养脑体结合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答案:A58.马克思主义教育观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加强现代人文教育C、开展素质教育D、加强现代科学教育答案:A59.提出了“教育无目的”理论的是美国教育家()A、杜威B、洛克C、斯宾塞D、康德答案:A60.以下观点正确的是()A、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B、智育就是教学C、人的全面发展即平均发展D、智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答案:D61.体育活动能够为学生带来愉悦的情感体验,表明体育具有()A、思想性B、技能性C、娱乐性D、竞技性答案:C62.()认为个人的发展完全取决于社会,将个体发展所依赖的社会条件无限夸大A、神学教育目的论B、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C、教育无目的论D、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答案:D63.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A、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体制D、学校领导制度答案:C解析:要注意学校教育制度是整个教育制度的主体,它集中体现了整个教育制度的精神实质;而一个国家的学校办学形式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则是教育体制。考生要注意这两个概念的联系和区别。6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废除旧学制,推行新学制是在()A、1949年B、1950年C、1951年D、1953年答案:C65.学制中各级各类学校分段的主要依据是()A、文化传统B、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C、人口状况D、社会制度答案:B解析:这几项都是学制确立的依据,但确立入学年龄、修业年限、各级各类学校的分段则主要是考虑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他们智力和体力的发展水平。66.我国现行的中小学“六三三”制起始于()A、1922年的壬戌学制B、1951年的新中国学制C、1958年的学制改革D、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答案:A解析:此题应结合中国教育史来判断。我国在1922年的壬戌学制时就采用了美国的“六三三”制,1951年的新中国学制则发扬了这种单轨学制的传统。67.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的一种学制是()A、单轨学制B、双轨学制C、分支型学制D、1951年学制答案:A68.1981年,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A、六三制B、双轨制C、分支制D、五四制答案:D解析:此题提醒考生要注意我国在教育体制改革中的一些学制实验,了解一些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新动向。以上各题主要提醒考生注意区别这四次教育体制改革的内容和相关的重点,特别要联系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动向。69.下面哪一次教育体制改革,提出了“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A、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B、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C、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D、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答案:A解析: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急需的大量的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未得到应有的发展,因此在1985年的体制改革中是一个重点。70.最早于1971年制定了“使终身教育成为一项全国性的义务”的法案的国家是()A、德国B、英国C、法国D、美国答案:C71.下面哪一部教育法规,明确提出了“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战略思想?()A、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B、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C、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D、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答案:C解析:面对世纪之交的新形势,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因此,1999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战略思想,指出深化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72.存在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A、杜威B、多尔C、布拉梅尔德D、奈勒答案:D解析:识记性知识。73.课程评价可分为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其划分的依据是()A、评价实施阶段的不同B、评价主体的不同C、评价对象的不同D、评价所发挥作用的不同答案:B解析:根据评价的主体来划分的。74.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三个目标是()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B、知识、情感、意志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答案:A解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三个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75.提出了目标游离评价模式的是()A、斯克里文B、泰勒C、斯塔克D、奈勒答案:A解析:识记性知识。76.不属于课程实施取向的是()A、课程的忠实取向B、课程的相互适应取向C、课程的创新取向D、课程的原则取向答案:D解析:课程实施取向包括:课程的忠实取向、课程的相互适应取向、课程的创新取向。77.下列不属于影响课程变革的主要因素的是()A、政治经济因素B、教师发展C、科技进步D、文化因素答案:B解析:影响课程变革的主要因素有:政治因素与课程变革;经济因素与课程改革;文化因素与课程变革;科技革新与课程变革;学生发展与课程变革。78.制定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A、课程设置B、学科顺序C、课时分配D、学年编制答案:A解析:制定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课程设置。79.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A、杜威B、怀特海C、布鲁纳D、克伯屈答案:C解析:识记性知识。80.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不包括()A、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B、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C、为了学生的生理发展D、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答案:C解析: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包括: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81.综合课程论把合并数门相邻学科内容形成的综合课称为()A、融合课程B、广域课程C、核心课程D、合并课程答案:B解析:综合课程论把合并数门相邻学科内容形成的综合课称为广域课程。82.对外观评价模式分析错误的是()A、这种模式注重课程实施过程的动态方面B、将与课程有关的各种信息纳入评价之中C、在观察、描述和判断中容易带有主观性D、评价结果可靠、可信答案:D解析:这种评价模式会影响到评价结果的可信和可靠。83.指出“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都必须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是()A、布鲁纳B、克伯屈C、赞可夫D、怀特海答案:A解析:布鲁纳强调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84.通过课程评价可以找出课程计划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为其进一步完善提供建议,这体现了课程评价的什么功能?()A、判断成效B、比较与选择课程C、诊断与修订D、了解目标达成程度答案:C解析:诊断与修订课程功能表现为对正在形成中的课程计划,可以通过评价有效地找出其优越点及成因,为修订提供建议。这种反复的过程可使课程达到尽可能完善的程度。85.在教育史上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教育家是()A、亚里士多德B、桑代克C、赫尔巴特D、夸美纽斯答案:C解析:识记性知识。86.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心是()A、教学改革和实验B、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C、实施素质教育D、个性发展答案:B解析: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心是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87.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的著作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A、《教学与发展》B、《大教学论》C、《普通教育学》D、《大教育论点》答案:B解析: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大教学论》中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88.()认为教学的本质过程即促进,促进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A、认知教学理论B、情感教学学派C、行为主义教学理论D、赫尔巴特学派理论答案:B解析:情感教学主张心理学要真正成为人的科学,应该探讨完整的人,而不仅仅是为学习者提供事实;真正的学习经验能够使学习者发现他自已独特的品格,发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特征;教学的本质即促进,促进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89.划分课的类型的依据是()A、教学目的B、教学任务C、教学方法D、教学内容答案:D90.学校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以达成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是()A、德育B、智育C、教学D、美育答案:C解析:教学是教和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作为这个活动的中心并贯穿于这个活动的始终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用人类积累起来的知识财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获得认识和形成能力。91.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学生呈现、介绍大量而系统的信息可采用的教学方法是()A、实践法B、谈话法C、参观法D、讲授法答案:D解析:讲授法其优点在于,教师有较充分的主动性,易于控制所传递的知识内容,可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系统连贯的知识。92.在教学中允许同班的学生存在不同方面和水平的差异,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获得适宜的个性发展,这体现了教学的()A、量力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启发性原则D、巩固性原则答案:B93.古代教学组织形式是()A、班级授课制B、个别教学C、分组教学D、混合教学答案:B解析: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都采用个别教学形式。94.以倡导暗示教学模式而闻名于教育界的学者是()A、布卢姆B、洛扎诺夫C、谢夫特D、罗杰斯答案:B95.下列不属于道尔顿制特点的是()A、重视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B、没有考虑到学生独立学习和作业的能力C、难以学到系统的知识D、在教师或优秀学生的领导下,探讨大班授课内容答案:D解析:项内容是特兰普制的特点。96.运用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是德育的()A、引导法B、榜样法C、谈话法D、讨论法答案:B97.“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体现出人具有的()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答案:C98.法制教育按照教育内容的分类,属于()A、德育B、智育C、体育D、美育答案:A99.赫尔巴特说:“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表明德育应该具有()A、个体性功能B、教育性功能C、文化性功能D、社会性功能答案:B100.由于5~8岁的儿童,通常表现为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所以此时儿童的道德属于()A、他律道德阶段B、自律道德阶段C、权威道德阶段D、公众道德阶段答案:A101.()德育方法是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A、语言说理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答案:D102.李由于被同学揭发私拿了水果摊上的一个苹果,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李,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李低着头回答:“第五次了。”“你为什么不改呢?”“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如试图对李进行教育,教师应从哪方面人手?()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答案:C103.教育性教学原则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中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中C、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中D、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中答案:C104.德育能够“齐风俗,一民心”,是因为具有()A、社会性功能B、个性生存功能C、个体享用功能D、经济性功能答案:A105.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A、知行统一原则B、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C、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答案:D106.学校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教学B、劳动C、课外活动D、班主任工作答案:A107.采用两难故事对儿童道德判断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的是()A、科尔伯格B、艾里克森C、皮亚杰D、罗杰斯答案:A解析:科尔伯格利用两难情境选择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曾是美国上世纪道德教育的领军人物。108.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本质体现与最高境界是()A、适应性功能B、生存功能C、享用性功能D、发展功能答案:C解析: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包括德育的存在功能、发展功能及享用功能,其中享用功能是其本质体现与最高境界。109.德育过程中,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的顺序是()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答案:D解析:德育活动的过程虽然包括知、情、意、行四个方面,但是针对具体的教育活动来说是不应该局限于单一的实施顺序的,不然就会变得僵化和教条,使得德育活动缺失了灵活性和创造性。110.运用奖励和惩罚,是德育工作的()A、比较法B、榜样法C、评价法D、自我教育法答案:C111.德育的基本方法包括四大类,即语言说理、形象感染、实际训练和()A、操行评定B、训练法C、参观D、品德评价答案:D112.教师主导作用的实质是()A、讲授知识B、教书育人C、教学艺术D、引导启迪答案:D113.师生关系中的最基本关系是()A、教育关系B、心理关系C、社会关系D、道德关系答案:A114.20世纪世纪()年代,我国开始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制度A、60B、70C、80D、90答案:C115.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A、成立了班委会B、开展了班级工作C、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答案:C116.“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A、赫尔巴特B、裴斯泰洛齐C、杜威D、夸美纽斯答案:C117.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最为经常的工作是()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B、整合各方面教育影响,使其形成正向的合力C、教育学生努力学习D、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答案:D解析:由于班主任相对于各科教师来说在德育方面肩负着更加重要的职责,是专门的德育工作者、班级管理者以及关系协调者,所以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和关键。118.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A、连续性特点B、示范性特点C、长期性特点D、创造性特点答案:D119.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A、自觉性B、独立性C、主动性D、创造性答案:D解析:创造性是人的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形式,教育活动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它不单纯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同时还要求学生在掌握原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创新。人的创造性发挥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其具有独立自主的权利,如何衡量人是否是自主的人就要看他是否具有充分发挥想像力的空间,换句话说就是要看他是否具有了创新能力。120.教师主导作用的正确和完全的实现,其结果必然是()A、造成学生的被动B、教师主动性的实现C、学生主动性的充分发挥D、学生主动性的丧失答案:C121.教师的根本任务是()A、教书B、育人C、教书育人D、带好班级答案:C122.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论”主张()A、学生处于主体地位B、教师处于主导地位C、学生处于中心地位D、教师处于顾问地位答案:B123.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A、主体性B、示范性C、长期性D、复杂性答案:B124.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B、精深的专业知识C、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D、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答案:C125.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出现始于()A、原始社会末期B、奴隶社会初期C、文艺复兴时期D、资本主义社会时期答案:B126.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表明()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B、教师完全控制教育活动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D、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答案:C简答题1.简述个体因素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答案:【答案要点】个体因素主要指个体在后天生活中形成的人生态度、价值理想、道德品质、知识结构、身体素质、个性特征等,其核心是人生态度和价值理想。个体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个体因素在个体发展中起着最终的决定作用,学校、环境和遗传素质只是为个体提供了外在条件,这些条件能否发挥作用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作用,最终完全在于个体自己;(2)个体因素起着最终的定向、动力和基础作用;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着筛选、过滤和改造的机制作用。受教育者根据自己的精神状态、需要、兴趣、目的等倾向性来选择环境和教育对他的影响。当外界环境和教育符合人的需要、兴趣和目的时,人会积极接受这种外来影响,并根据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来决定“同化”或者“顺应”,从而导致心理结构的变化,实现教育影响预期的结果。否则,他就会采取消极的态度,抵制这种教育影响。(3)个体因素缺失或丧失发展的内在性,则会造成个体发展的被动性、外在性和异化,最终阻碍个体的发展。2.简述环境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答案:【答案要点】环境是围绕在人周围,与人发生作用并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的外部世界,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与遗传素质相比,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更为根本的因素,它提供人发展所需的物质和社会条件;构成了人发展的巨大动力;影响人发展的价值方向;影响人的发展内容;对人的发展本身具有一种广义的教育作用。不过由于环境的复杂性及其影响是自发的、分散的和偶然的,导致其影响也是有限的。主要表现在:(1)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是广泛的,但常常是偶然的、片断的、分散的,它没有既定的目标,也不能按着同一的方向持续、系统地产生影响。(2)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是自发的、盲目的,既有有利的、积极的影响,也有不利的、消极的影响。(3)随着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展,其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被动的、消极的,而常常是积极的、能动的过程。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环境在人身心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3.简述遗传素质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答案:【答案要点】(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和自然条件,它对人的生理、心理都有重要影响,现代科学也已证明遗传素质不仅影响人的智力,也影响人的个性特征。但是,遗传素质只是人的发展在生理方面的可能性,它不是现成的知识、才能、思想、观点、性格、爱好、道德品质等,它并不决定人的发展。人的知识、才能、思想、观点、性格、爱好、道德品质等都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后天形成的。离开了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遗传素质所给予人的发展的可能性便不能变成现实。(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遗传素质并不是一开始就是成熟的,而是经历了一个由稚嫩到成熟的过程,它表现在人的身体的各种器官的构造及其机能的变化上,如大脑的发育、性的成熟等。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为一定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可能与限制,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不同个体之间在遗传素质上是存在着客观差异的,这不仅体现在体态、感觉器官方面,也表现在神经活动的类型上。这种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影响。(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随着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作用,人的遗传素质会逐渐地发生变化,这说明人的素质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这为人接受教育,不断向前发展提供了可能。4.教育只能适应青少年发展而不能促进其发展。答案:【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育受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教育必须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表现在:(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不同。(3)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4)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5)教育要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但这种适应正是为了促进其发展,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适应是为了发展,发展是最终目的。题目中只见适应不见发展,是错误的。5.举一事例,简要说明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个别差异性。答案:【答案要点】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告诉我们,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在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中,由于遗传、环境、教育和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不同,他们在身心发展上存在个别差异。教育工作应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6.学校教育如何有效促进人的发展?答案:【答案要点】依据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我们应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1)充分重视学校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2)不断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改革学校;(3)学校生活真正具有教育性;(4)发挥教师和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主体地位。要注意学校教育主导作用有效发挥的条件,学校教育主导作用要充分发挥有四个条件:(1)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着筛选、过滤和改造的作用。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教育得以转化的内在条件。(2)教育的自身状况,包括教育的物质条件、教师的素质、管理水平及相关的精神条件。(3)家庭环境的因素。家庭和学校在人的教育过程中是天然的合作者,家庭环境及其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直接消长着学校的教育作用。(4)社会发展状况。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整体的社会环境、民族心态、文化传统都可能对教育功能的实现产生影响。7.简述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答案:【答案要点】维果茨基指出,在人的发展问题上,应区别两种不同的发展水平。第一种发展水平是现有的发展水平,由已经完成的发展程序的结果而形成,表现为儿童能够独立解决智力任务;第二种发展水平他称之为“最近发展区”,说明那些尚处于形成状态、在成熟的过程中正在形成的东西。这一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解决某一问题,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就能解决这些问题。维果茨基强调指出,教育活动应建立在儿童的第二种水平之上,应立足于不断将其“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的发展水平,使全部教学和教育工作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8.只要教育得法,人人都可以成为歌唱家、科学家、诗人。答案:【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环境,在青少年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表现在:(1)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4)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学校教育所发挥的作用是主导作用。但教育也不是万能的,学校教育对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的发挥也是有条件的,低估遗传、环境的影响和作用而片面夸大教育的作用是不正确的。人的发展是遗传、环境、成熟、教育与个体实践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9.论述教育如何适应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答案:【答案要点】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和阶级所需要的人。学校教育的这种组织性、专门化等特性决定了学校教育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作为一种专门的教育机关,其所开展的教育活动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系统性,而一般的环境影响往往是无意识的、自发的、盲目的、零散的、偶然的、片断的。(2)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工作者——教师所承担的;教师能够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和青少年成长与发展的需求,施以全面、系统的教育,并保证教育发展的方向。(3)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学校教育所发挥的作用是主导作用。儿童身心发展的过程,也是其知识、技能、能力、人生观、世界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人的一生当中青少年是最需要受教育也是最适合受教育的时期。他们的知识欠缺,经验不足,独立思考问题和判断是非的能力差,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并且需要教育的正确引导。(4)学校教育还能对来自遗传、家庭和社会方向的诸多影响因素进行协调,取舍克服其消极的、不良的因素及其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但学校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中主导作用的发挥也不是偶然的、自发的,而是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努力完成的。(1)教育目标的设计和教育活动的开展应与社会发展的方向一致。(2)学校教育活动必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能满足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3)学校教育应与家庭、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协调一致,共同开展对儿童的教育工作。(4)学校教育必须适应或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10.通过对20世纪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的学习,简述你的发现和启发。答案:【答案要点】透过百年教育学的多元化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1)教育学的发展总是受到具体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的制约,反映着具体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改革深入的时期,也就是教育学研究最活跃的时期。(2)在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教育学传统和风格,例如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学、德国的文化教育学、苏联和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等。后来的教育学发展可以批评这个传统,但是却不能绕过这个传统。(3)教育学的发展得益于不同教育学派之间的相互批评和借鉴,如实用主义教育学对赫尔巴特教育学的批评,文化教育学对实验教育学的批评,批判教育学对实用主义教育学的批评等等。没有不同教育学派之间的理论争鸣,就没有现代教育学的发展。11.制度教育学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完成想要完成的社会变迁,因此要进行制度分析。在研究了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后,它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是维护现实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平的工具,是造成社会差别、歧视和对立的根源。答案:【答案要点】制度教育学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要实现社会变迁,就必须进行制度分析,帮助教育者与学习者理解制约他们的思想、行为的制度因素,把学校中“给定的”看成是“建立中”的制度。而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不是一种民主的建制和解放的力量,而是维护现实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平的工具,是造成社会差别、歧视和对立的根源的观点,是批判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此题主要是考查比较制度教育学与批判教育学的区别。12.教育学就是教育经验的汇编。答案:【答案要点】教育学不等同于教育经验汇编。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但它们还只是表面的、局部的、个别的具体经验,尚未揭示出教育规律。当然,我们应当重视教育经验,将教育的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从教育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以丰富和发展教育学。13.简述教育学在中国的成长历程。答案:【答案要点】(1)19世纪末20世纪初:翻译介绍日本教育学阶段。(2)1920年到l949年:西方教育学说在我国广泛传播阶段。(3)建国后到“文化大革命”前:教育学的介绍和学习全面转向前苏联阶段。(4)1977年到现在:教育学中国化的探索和努力阶段。14.请联系实际,评述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答案:【答案要点】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实际上包括了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其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教育问题的论述,另一部分是前苏联和我国的教育学家根据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现当代教育一系列问题的研究成果,其中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前苏联的加里宁、凯洛夫和我国的杨贤江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2)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劳动方式和性质的变化必然引起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改变;(3)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4)教育一方面受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它们,对于促进工业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作用;(5)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从其基本观点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方法论基础,但由于种种原因,在现实运用中往往容易被简单化、机械化和过度政治化,这是我们在学习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时应当特别注意的。15.试述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并谈一下你对它的认识。答案:【答案要点】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杜威、克伯屈等。实用主义教育学认为:(1)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教育要与当前的生活紧密相连;(2)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持续不断的增长,表明教育不是从外在方面让学生学习与他们生活无关的一些知识,而是促进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的不断改造和改组;(3)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4)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非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5)教学过程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等等。从其基本观点可以看出实用主义教育学以美国实用主义文化为基础,是美国文化精神的反映,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理念进行了深刻批判,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但其也有不足之处,它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16.请结合中外教育史,分析教育学萌芽阶段的主要特征及其历史价值。答案:【答案要点】教育学的历史发展是由社会发展和教育的实践所决定的。原始社会没有科学,也没有教育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文字的产生、知识的积累,到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才出现了教育学的萌芽。也就是说,在近代之前,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活动主要停留在经验和习俗的水平,没有形成系统的理性认识,成为教育之“学”。因此,我们又可以把这一阶段的教育认识活动称为“前教育学时期”。这一时期所取得的教育认识成果主要体现在一些哲学家、思想家们的哲学或思想著作中。如《论语》一书,就汇集了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关于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方面的言论。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散记在他的哲学著作《理想国》一书中。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对后代教育影响深远。另外,韩愈的《师说》、朱熹关于读书法的《语录》、颜元的《存学篇》等,对师生关系、如何读书与学习,都作有精湛的专门的论述。西方最早的专门教育著作是古代罗马帝国教育家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雄辩术原理》)。其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许多思想家们在哲学、社会学论著中也有对教育的一些专门的论述。这一时期的所有教育方面的著作,多属论文的形式,思维与论述的方式大都采用一些机械类比、比喻、格言、寓言等方式,停留于经验的描述,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也没有形成专门的教育学语言,因而只可以说是教育学的萌芽或雏形。但是,不能因为这一时期是前教育学时期就忽视这一时期人类的教育认识,特别是那些伟大思想家们的教育认识的价值。恰恰相反,应该高度重视他们在这一时期所取得的思想成果以及所提出的许多深刻而精辟的观点。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教育思想指导了当时人们的教育活动,不深入地了解他们的教育思想,就不能深刻地理解那一时期的教育实践;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教育思想中包含着大量科学的成分,对后来教育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并将继续产生深远的影响。17.请结合教育史,分析独立形态教育学产生的背景、过程以及形成的标志。答案:【答案要点】独立形态教育学产生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1)在17~19世纪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资产阶级为了培养他们所需要的人才,在教育上提出了他们的主张,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比如建立了一批新型的实科学校等等;(2)教育的发展催生了师范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欧洲陆续出现了一些教师讲习所或者在一些大学内增设师范课程,培养师资,促进了对教育深层次的思考;(3)近代以来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和一般科学方法论的奠定也使得许多学科包括教育学从哲学母体中分化出来,采用实证科学的方法,成为独立的学科。与此同时,一些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们凝聚了好几代人的心血,总结了教育方面的经验,撰写出了一些体系比较完整的教育著作,最终使教育认识从教育术的阶段上升为教育学的阶段,从前科学转变为科学,教育学逐渐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在这段历史过程中,一些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为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创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英国哲学家培根作为“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提出了实验的归纳法,将其看成是获得真正知识的必由之路,为后来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1632年出版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在书中,他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务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努力地为教育措施寻找理论依据。在他之后,人们开始了教育学的独立探索时期。英国哲学家洛克出版了《教育漫话》,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对后世影响较大。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于1762年出版了享誉全球的《爱弥儿》,深刻地表达了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是反封建的理性革命声音在教育领域的表达,对后来康德、杜威等的教育学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在德国的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他明确指出“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否则决不能成为一种有系统的学问”,这使得他所理解的“教育学”超出了他的前人和与他同时代的人。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在创作的《林哈德与葛笃德》一书中,把教育目的规定为全面、和谐地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因此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必须要符合学生的本性,必须从最简单的要素开始直到最复杂的事物,明确指出了“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对于推动教育活动的科学化及教育学的诞生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赫尔巴特继承了康德的教育学讲座,并于1806年出版了被公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的《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强调必须有“一种教育者自身所需要的科学”,有“科学与思考力”,这门科学最重要的是要有“自身的概念”,以获得科学的统一性。赫尔巴特不仅论述了教育学的独特性,还非常明确地提出了教育学的学科基础,即心理学和哲学。赫尔巴特还创办了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实验学校。所有这些努力,最终使得教育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成为科学大家族中的一员。赫尔巴特因此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总之,在这一阶段,形成了独立形态教育学的标志:在研究方面,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在概念和范畴方面,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以及概念和范畴的体系;在研究方法方面,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在研究结果方面,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在组织机构方面,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当然,这些标志是在比较长的历史时期内逐渐形成的,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前后经历了二百多年的时间。18.请简要叙述制度教育学的基本观点。答案:【答案要点】制度教育学是20世纪60年代诞生于法国的一种教育学说。它的主要观点有:(1)教育学研究应该首先研究教育制度,阐明制度对于教育情境中的个体行为的影响;(2)教育中的官僚主义、师生与行政人员间的隔离主要是由教育制度造成的;(3)教育的目的是要实现社会变迁,为实现这个目的,学校教育要帮助教育者与学习者把学校中“给定的”看成是“建立中的稍度”;(4)教育制度的分析不仅要分析那些显在的制度,如教育组织的制度、学生生活制度等,而且还要分析那些隐性的制度,如学校的建筑、技术手段的运用等。制度教育学关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重视教育外部环境特别是制度问题对教育的影响,促进了教育社会学的发展。但由于制度教育学过分依赖精神分析理论来分析制度与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因此有很大的片面性。19.为什么社会主义教育是实施人文关怀的最佳途径?答案:【答案要点】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消灭阶级压迫所造成的不平等,消除种族歧视和宗教歧视,为全体劳动人民的利益服务,使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根本目标在于实现全人类的解放,社会主义教育必然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其根本理想。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突出特点。因此从根本上讲,社会主义教育是人文取向的。社会主义教育是实现人文关怀的最佳途径。20.请结合史实,简述古代社会的学校教育内容是如何严重脱离生产劳动和社会实际的。答案:【答案要点】我国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四书”、“五经”,都与生产劳动毫无关系。在欧洲,不论雅典、斯巴达教育还是中世纪的教育,也都是只重视思想统治教育和军事体育,而蔑视生产知识的学习。欧洲中世纪教会教育中的“七艺”(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学、天文、音乐)的王冠是神学,“七艺”存在的全部意义就是为了论证神学的合理性。这都说明了古代学校教育都是与生产劳动、社会实际相脱离的。21.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提出了普及教育,扩大了公民受教育的机会,因而是一种民主的教育。答案:【答案要点】资产阶级提出了普及教育,扩大了公民受教育的机会,是一种划时代的进步。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产阶级掌握着教育的领导权,教育是资产阶级维护其统治的工具,因而,资本主义学校教育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制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这表现在:(1)教育权利形式上平等,实际上不平等。资产阶级标榜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但是却用收费的方法,对劳动人民子女的受教育权作出各种限制。(2)种族、民族和性剐歧视严重影响着教育机会的均等。(3)教会和私人(主要是财团)对学校的控制,使大量的私立和教会学校,成为替私人或教会培植势力的工具。因此,资本主义的教育仍然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只是披上了“民主”的外衣。22.教育只有正向功能,没有负向功能。答案:【答案要点】教育的正向功能是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教育的负向功能是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社会发展所起的消极作用。一般而言,教育的功能应是正向的功能,对个体发展、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尤其是对个体发展,理论上都应起到促进作用。但在现实中,却容易出现教育的负向功能。原因主要是:当教育落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时,这时的教育就对学生个体发展起到阻碍作用;当教育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违背教学规律时,它就对学生个体发展起到阻碍,甚至摧残作用。23.简述《联合国人权宣言》第26款中对“教育机会均等”的概括。答案:【答案要点】《联合国人权宣言》第26款中对“教育机会均等”的概括:“不论社会阶层,不论经济条件,也不论父母的居住地,一切儿童都有受教育的权利。”24.请结合史实,简述学校教育出现的历史背景。答案:【答案要点】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欧洲,学校教育正式产生于奴隶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社会上出现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也为专门从事教育的工作人员和专门教育机构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据古籍记载,我国奴隶社会就有了养士制,所谓“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国老、庶老专门从事知识经验的记载、整理和传授,“庠”就成为最初的学校教育机构,诸老便成为了专职的教师。我国的夏朝已有了“庠”、“序”、“校”、“塾”等专门的施教机构;商周时代又出现了“学”、“瞽宗”、“辟雍”、“泮宫”等学校教育机构。可见,古代学校的出现,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教育史和教育发展过程中质的飞跃。25.试述80年代以来我国理论界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并说明对教育本质的探讨有何重要意义。答案:【答案要点】我国学界在关于教育本质的探讨过程中,由于各自的视野不同、立场不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观点。“上层建筑说”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教育属于精神生活,它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因此经济基础决定了教育的性质。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了教育的变化,因而教育是上层建筑。“生产力说”认为,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因而它是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是社会生产和延续的手段,因此可以把教育看做是社会生产力。“多质说”认为,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教育的本质也应是多质的、多层次的。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与人的成长、发展有直接联系,同时既与生产力、生产关系有直接关系,又与上层建筑有直接关系。“本质规定说”是力图从教育本身的质的规定性来揭示教育的本质,研究教育本质,就是揭示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都可以归入教育的本质归定说。教育的本质是对教育共性问题的探索,对教育本质的探索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从教育的理论意义上说,只有真正把握了教育的本质,才能建立起符合教育客观规律的教育学体系,只有顺应了客观规律的教育学体系,才能高质量地造就国家的建设人才,更好地促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建设。从教育的实践意义上说,只有真正把握了教育的本质,才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综观全局、胸有成竹地以不变的教育信念去指导万变的教育实践,从而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虽然有关教育本质的论争没有得出最后的结论,但围绕着论争,学者们开始了深层的反思,开始了教育本质问题的元研究。准确地、系统地把握其观点及其理论基础,对于深入地理解教育活动质的规定性,构建教育理论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6.简述终身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答案:【答案要点】(1)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迫切要求知识的不断更新。(2)人口增多使求学者渴望通过不同的途径寻求知识的获得。(3)现行学校的种种限制使终身教育成为一个有效的补充形式。(4)发展中国家致力于智力投资,改变人口素质的需求使终身教育具有广泛的生长土壤。(5)大众传播媒介的飞速发展和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使终身教育成为可能。27.教育本质的讨论没有最后的结论,说明这种讨论没有任何意义。答案:【答案要点】教育本质的讨论并没有最后的结论,但围绕着论争,学者们开始了深层的反思,开始了教育本质问题的元研究。从理论上,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深入地理解教育活动质的规定性,从而建构科学的教育理论体系。在实践中,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有助于使教育实践按照教育本质的要求发展,使教育实践向着培养全面发展而具有独立个性的人的方面努力,革除当前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及教育“目中无人”的时弊,对当前所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8.论述创新型国家建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系。答案:【答案要点】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人才是科技发展的根本,是科技创新的关键。自主创新关键要依靠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一般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等三个方面的素质。所谓创新精神,主要包括好奇心、探究兴趣、求知欲、对新异事物的敏感、对真知的执着追求,以及对发现、发明、革新、开拓、进取的百折不挠的精神,这是进行创新的动力。所谓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想像能力、创造性地计划、组织与实施某种活动的能力。所谓创新人格,主要包括责任感、使命感、事业心、执着的爱、顽强的意志、毅力,有能经受挫折、失败的良好心态以及坚韧顽强的性格。两者是相互作用的良性循环关系,一方面,创新型国家建设关键在于创新型人才培养;另一方面,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也为个人提出了发展成为国家所需的创新人才的需求,也创造了极好的机遇。29.一个国家民主程度直接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体,间接取决于这个国家人民受教育程度。答案:【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正确的。这种说法阐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是密切相连的。教育的政治功能表现在:(1)教育能为政治培养所需人才。通过培养人才来作用于政治,这是教育对政治作用的一个主要方面。自古以来,任何一种政治制度,要想得到实现、巩固和发展,必须有一定的人才作支柱,而这些人才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学校教育。教育可以培养大批的领导和管理人才,直接为政治制度服务。(2)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一个国家的政治是否民主,由该国的政体所决定,但与人民的文化水平、教育事业的发展程度也密切相关。(3)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通过教育宣传一定阶级和政党的政治纲领、方针、路线和政策是教育对政治的基本功能,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学校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聚集的地方,师生对社会上的各种主张、思想作出反映,对于进步的符合时代潮流的政治观点和政治变革,进行积极的学习、研究和宣传,扩大其影响,从而促进社会政治进步和变革;对于消极腐败的社会政治理论和观点,进行有效的抵制,不让其在社会上扩散和蔓延。另一方面,学校对于社会政治的决策,即政治路线、方针、政策的确定具有咨询作用,特别是高等学校在这方面的功能更为显著。普及教育程度越高,人的知识越丰富,越能培养公民意识,认识民主价值,推崇民主措施,推动民主化进程。所以,一个国家民主程度间接取决于这个国家人民受教育程度。30.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主要通过培养具有创新活力的文化人来实现。答案:【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教育的文化功能表现在:(1)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教育传递着文化,它使新一代能迅捷、经济、高效地占有人类创造的精神文化财富的精华,迅速成长为能够摄取、鉴赏、创造文化的“文化人”。与此同时,教育将人类的精神文化财富内化为个体的精神财富,这样,人类的精神财富便找到了最安全且具有再生功能的“保险库”,教育也就有了保存文化的功能。(2)传播——丰富文化的功能。文化的传播,一般指某一社会共同体的文化向另一社会文化共同体的传播过程,是单向的;而文化的交流,则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文化共同体的文化相互传播,是双向的或多向的。文化的交流,对于双方都是自我超越的过程,都是向自身灌注生命力和新鲜血液的过程。教育作为传播一交流文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也就有了丰富文化的功能。(3)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所谓教育文化的选择,即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社会文化的糟粕必须摒弃,精华则有待发扬。这就需要教育对“文化”进行筛选,把经过“过滤”了的文化传递给下一代,以促进文化的进步和发展。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是文化进步的一个重要的内在机理,因而教育对文化也具有提升的功能。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意味着价值的取舍与认知意向的转变,并且是为了文化自身的发展与进步。学校教育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文化价值的引导工作。(4)创造——更新文化功能。教育是文化结构中的一个能动的要素,它的这一功能立足于上述功能。人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教育通过有组织有系统地把人类文化传递给下一代,使受教育者具备创造和更新文化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同时造就与发展相关的个性与创造力。31.教育发展受生产力发展的制约,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才能发展教育。答案:【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生产力发展对教育具有重要影响和作用,表现在:首先,生产力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物质基础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前提条件,既包括经济技术条件,也包括提出的客观要求。发展教育事业总要有一定的经济条件,有一定的人、财、物。生产力发展水平与教育发展水平具有一致性。社会要求教育随着生产力发展而发展,以保证生产力发展所需的人才。其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因为社会生产力的水平、方式决定着劳动力规格,进而决定着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规格。第三,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规模和学生的结构。表现在:教育经费的支付能力直接影响校舍建设等条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社会对教育事业的需求程度。第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育内容的变革。生产力发展一方面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对学校教育内容提出要求,要求学校培养的人必须掌握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生产技能。因此,学校教育内容总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和更新。第五,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教学组织形式、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变革。学校的物质设备、教学实验仪器、组织管理所使用的某些工具和技术手段,都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地获得改善和提高。但由于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不平衡规律已具有新的形式,不能理解为生产力发展了再发展教育,而是要使教育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先于生产力的发展,“经济要发展,教育需先行”。所以上述说法是错误的。32.试分析教育在当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方面的功能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答案:【答案要点】现代教育具有政治功能,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具有经济功能,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具有人口功能,是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途径;此外现代教育还具有文化功能、科学技术功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是科技进步的重要保证。正是通过这些重要职能的发挥,教育对社会产生了一系列功效,包括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人口质量的提高等等。这些社会及本体功能也决定了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突出的促进作用:(1)教育对于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要靠人才,而人才培养要靠教育。现代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现代社会的国际竞争已由过去资源、资本的竞争转变成技术、智力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因此,要使国家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重视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2)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途径。人口质量是现代社会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有高质量的人口才有高质量的社会、高质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改善人口质量的重要途径正是教育。(3)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取决于劳动者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教育不仅能提高劳动者的质量,还可以传播科技、发展科技,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高效率,给现代化建设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4)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和手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两个方面。发展文化离不开教育,教育的实施和普及是提高全民族文化水平的重要条件。思想品德的形成,也必须依靠教育的灌输和培养。综上可知,教育必须也必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33.简述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答案:【答案要点】生产力是影响教育发展的根本因素,与生产关系一起制约着教育的发展,主要表现在:(1)生产力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物质基础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前提条件,既包括经济技术条件,也包括提出的客观要求。发展教育事业总要有一定的经济条件,有一定的人、财、物。生产力发展水平与教育发展水平具有一致性。社会要求教育随着生产力发展而发展,以保证生产力发展所需的人才。(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因为社会生产力的水平、方式决定着劳动力规格,进而决定着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规格。(3)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规模和学生的结构。表现在:教育经费的支付能力直接影响校舍建设等条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社会对教育事业的需求程度。(4)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育内容的变革。生产力发展一方面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对学校教育内容提出要求,要求学校培养的人必须掌握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生产技能。因此,学校教育内容总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和更新。(5)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教学组织形式、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变革。学校的物质设备、教学实验仪器、组织管理所使用的某些工具和技术手段,都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地获得改善和提高。34.简述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答案:【答案要点】对文化进行选择是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其主要表现在:(1)教育根据培养人的规律进行文化选择。受教育者有其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也有其自身的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建筑项目技术合作合同
- 2024年度大连国际会议中心会场租赁合同
- 吸汗内衣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连接用电缆项目评价分析报告
- 2024年度个人信贷还款合同
- 2024年度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与实施合同
- 电阻器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2024年度大学会议与活动场地预定合同
- 2024年度商品购销合同(含售后服务协议)
- 条形音箱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新技能英语Unit 5
- 家庭植物养护
- s3-2多级汽轮机的损失及汽轮机装置的效率
-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测试题 (2)
- 数学建模第02章_简单的优化模型
- 高中英语语法 主谓一致(27张)ppt课件
- 运营安全管理方案
- 110kV及以上电力电缆敷设施工方法
- 冲击材料特性
- 美术课件《色彩的对比》
- VDA6.3过程审核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